Ⅰ 銀行將獲券商牌照,銀行股會步入牛市嗎
您好!很高興有機會回答您的問題 。
銀行將獲券商牌照,銀行股會步入牛市,個人覺得可能是慢牛形式。
有以下幾點分析:
1、股市資金為後盾,只有雄厚的資金量能才推動股市的上漲,銀行資金更容易流入股票市場。目前各銀行限制貸款資金違規進入股市,一方面對銀行的資金貸款放出去收回有安全性保障,畢竟錢在股票市場對投資者的風險很不確定性,另一方面對發展實體企業經濟有很強的資金幫助,符合國家輔助中小企業發展政策。如此這般銀行具備券商牌照,資金在銀行手中,可適時靈活的進行混業經營,都是自己的相關聯業務,金融產業鏈接銀行資金入市或許對大盤是利多,銀行的價值體現出來了,辦現金業務銀行大廳直接券商開戶。
2、是牛市真的要來了嗎?看近段時間上層出台的系列改革措置,目標很明確想讓資本市場活起來牛起來,怎麼活?怎麼牛?一步一步來,於是高貴的融合和勇敢的資本市場拋物線出來了,至於怎麼拋,怎樣的痕跡,慢牛的格局吧,銀行調控的基本作用還是有,我們模仿的國外金融混業嗎?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推動股市的上漲,是不是未來真的有大牛市?銀行忍不住來搶券商碗里的肉,可能動靜不小啊!
3、對於開放的資本市場,吸收外資券商前提是我們保守住固有的本地券商,我們的券商經得住外資券商的沖擊嗎?整合一兩個大的航母級券商勢在必行,全球化發展使銀行券商整合應用而生,A股牛起來遲早的事。
總的來說銀行將獲券商牌照,銀行股會步入牛市可能性會大,但不一定是大牛市,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我的丁香們,優質 財經 生活締造者,財富在您身邊需要我的存在。歡迎評論區討論,您的觀點或許是我們需要的重要投資線索。
(風險提示: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構成決策建議,不承擔任何風險責任,風險自擔。)
消息顯示:證監會計劃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或將從幾大商業銀行中選取至少兩家試點設立券商。 雖然證監會還沒確認此消息,但已然在投資圈形成熱議。
現有模式:用戶通過銀行賬戶轉入開戶券商,而以後模式:直接在銀行開戶,資金就在此銀行
無疑單從程序來說對投資者來說顯得更加方便,而且打破固有的分業監管模式也是大勢所趨,更加有利於孕育航母級機構的出現。國內以往的分業經營的管理規定,將原本就是同一體系的中信證券和中信銀行、招商證券和招商銀行、興業證券和興業銀行、廣發證券和廣發銀行、光大證券和光大銀行,不得有業務上的任何交集。現在向銀行發放券商牌照的消息,則體現了目前國際上通行的銀行業混業經營的大趨勢。
其實早在2015年「股災」前就有過相關討論,證監會方面也正式向工行發出邀請,希望由工行率先試點。由於當時相關法律對混業經營均有明確限制,有關部門也一直在討論相關限製法條的修訂,但因「股災」胎死腹中。
銀行將獲券商牌照也側面說明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態度,銀行股步入牛市言論尚早,但下周銀行股炒作一番節奏不可避免,熱度持續度預估不會太久,投資者可以適當布局。
當前銀行估值較低而且利率下行情況下,目前股價在凈資產之上的銀行中,寧波銀行估值最高,為1.57倍,其次是招商銀行1.42倍,常熟銀行為1.14倍,紫金銀行1.03倍。 而且常熟銀行跟寧波銀行龍頭次數穩居一二名,龍頭意味其廣告效應,人氣比較足,要拉其板塊必須先拉龍頭股,常熟銀行本年跌幅19.21%,而寧波銀行本年跌幅8.99%,我建議風險能力較強投資者選擇常熟銀行,穩健投資者可以選擇寧波銀行跟杭州銀行。
投資者如果看好銀行行情,又不會選股就可以買入 銀行ETF(512800) ,相當於你在市場一鍵買入36隻所有上市銀行概念股,省心省力,不比買股票收益差,甚至還會更高,何樂不為呢!
短期股價會有影響,長期沒影響。
1,一個原因是銀行的估值和股價的走勢問題,銀行6倍左右的pe是和國家GDP有關的。
2,很多銀行集團也有證券業務,比如說中銀證券中國銀行,中信證券和中信銀行,廣發證券廣發銀行等等。
3,證券業務和銀行最大的營收比起來什麼都不算。
4,短期情緒會受影響
近期有消息稱證監會將向大型銀行發放證券牌照,可能會選擇2家銀行進行試點,如果消息最終被確認的話,那麼我國金融行業將迎來混業經營模式,證券行業9也許將迎來新一輪的洗牌。
其實在這則消息之前,我國已經部分商業銀行旗下已經有證券公司了,大家比較熟悉的有中信銀行~中信證券、中國銀行~中銀證券、光大銀行~光大證券,因此個人認為這則消息對於銀行來說並不是什麼重大利好消息。
但是從未來混業經營的角度來看,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部分持牌銀行的市場競爭力,如果說影響到底有多大,還是一個未知數,畢竟證券行業競爭也是異常激烈,要想從其他證券公司挖客戶也並非容易的事情,全國大大小小的證券公司也是多如牛毛。
如果說因為這個消息判斷銀行股步入牛市,還有些武斷,畢竟從當前中行、中信以及光大銀行來看,並沒有什麼突出的競爭力,尤其在證券業務板塊上。綜上,個人認為大型銀行取得了證券牌照,在一定程度上對其業務發展有促進作用,但是距離銀行股步入牛市還有很大差距。
券商在歐美國家又被稱之為投資銀行,以J.P.摩根為代表的美國投資銀行家在二十世紀上半葉在資本市場上組建了巨型的財團。1933年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實現了分離,投資銀行不得從事吸收存款的業務,商業銀行不得從事證券的承銷業務。在我國商業銀行和券商成立之初就參照了歐美國家的模式,兩者之間的業務模式是分離的。但是資本都是有逐利的沖動,商業銀行吸收的巨額存款有向高回報領域流動的沖動,因此在我國金融市場中衍生出了影子銀行的業務,由商業銀行作為通道,將資金通過券商和信託基金等機構投向了高回報的領域。
現今我國計劃對商業銀行放開券商的牌照個人認為主要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是我國目前股市一直處於低迷的狀態,股指長時間在3000點以下徘徊,而放開銀行的券商牌照可以使得商業銀行巨額的存款以合理的方式流入股市,必然推動股市的上漲;二是受疫情的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遇到較大的障礙,給銀行放開券商牌照必然會釋放部分流動性,刺激實體經濟的增長。因此,總體來看給銀行放開券商的牌照會刺激銀行股的增長,而銀行股的上漲也會帶動整個大盤的上漲。但是商業銀行從事券商業務需要更加嚴格的監管,防止商業銀行從事高風險的投資業務,從而損害普通儲戶的利益。
昨天傳出來的銀行獲券商牌照,能不能引起銀行股牛市不敢說,但是長期利好我們的資本市場。
前段時間銀行讓利1.5萬億,此舉是不是對其補償我們暫且不知,但是銀行拿券商牌照,那麼我們的銀行儲蓄會不會流入一部分到股市值得我們討論,如果長線資金入市,那麼不止是銀行股的大牛市,而是a股的大牛市。
其次,我國資本市場的全面開放,必然伴隨著外國大資本和機構的入圍,那麼我們必須要有能大硬仗的部隊,必然是航母級券商,而此刻讓銀行介入,顯然是此舉。
雖然短期內不利於券商,但是長期來看利好我們的資本市場的長足 健康 發展。再配合注冊制,T+0,公司優勝劣汰,市場去散戶化,未來機構與機構之間的博弈將使投資向著價值投資的方向邁進。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投資藍籌和白馬才是王道,強烈推薦的是滬深300。
應該會,至少估值會慢慢修復
如果銀行獲得券商牌照,就等於銀行搶券商的糧食。對銀行股是大利好,對券商股是大利空。
目前來看,銀行股剛起步,應該有很好的漲幅。
監會計劃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或將從幾大商業銀行中選取至少兩家試點設立券商。
怎麼理解這條消息?有三點。
第一,對於券商來說,表現來看搶「飯碗」的來了,但時間會有影響,長時間來看影響不大;
第二,對於銀行來說,天上掉餡餅,可以從券商那分一杯羹了,但實際能夠給銀行帶來的利潤也是有限的,可以參考一下香港的證券市場看看他們的零傭金後,市場格局有沒有發生變化。
第三,對於A股來說,肯定是利好,但對於銀行股來說也只能夠是個小反彈吧,長期的趨勢應該不會變的。
這個消息並不會像大家想像的那麼大,香港有很多銀行也有券商的牌照,並且推出了股票交易零傭金,但結果響應的人並不是太多, 銀行試點券商發牌照,更是加速了傳統經紀業務的趨勢,但也迫使證券公司做好自身專業化的發展思路 ,證券行業一定會出現拼多多這樣的企業,但就我了解到,就算銀行有了證券牌照,市場化的水平還是不及當下的證券公司,更別說什麼互聯網導流等工作吧,對證券經紀業務沖擊最大的並不是那些多少萬個銀行網點
未來可以期待一下
,只是大多數人還沒有準備好,一起加油!!!
A股有2⃣️個魔咒,
第一 兩桶油魔咒,只要它倆有一個大漲,個股就跳水。
第二個魔咒就是工商銀行等大型銀行只要大漲,個性股就大跌
Ⅱ 股市中什麼叫拉券商
拉是拉升的意思,拉券商就是主力拉升券商。最近國家隊頻頻出手,拉券商、拉銀行之類的表述,就是國家隊看上了哪類股票,用大資金拉升。
Ⅲ 為什麼大盤一跌銀行和證券就來護盤
因為融資融券,護盤的都是高倉位,害怕股票跌,跌的狠了,他們就被套牢了。
大盤是由國家管理,出現大跌,為了維持後面散戶進入,這些銀行和證券就會出來護盤;
銀行和證券不會做虧本買賣,回盤在低價買進,讓散戶知道這是低點後面要漲,這時散戶就會介入填補缺口,後面拉升了,銀行和證券還是賺的。
買賣股票是證券公司的一個主營業務,券商作為中介,他們是不希望股票市場出現大幅度波動,因為那樣會影響他們的利潤,所以不排除有券商或私募機構在股市疲軟時期往證券板塊注入資金進行護盤。
護盤是發行在證券市場行情低落之時,證券交易所、法人投資者或一些金融公司等投資大戶一起加入市場,進行證券的購進,希望通過這一行為帶動廣大小股東跟進,刺激行市,引起證券價格上揚
拓展資料:
什麼是護盤
護盤是指對盤口的保護,是指主力在市場低迷時買進,帶動中、小投資者跟進,以刺激幣價上漲的一種操作手法。。護盤行為一般是主力的作為。由於主力的籌碼較多,股價下跌後就會有較大的損失,為了減少下跌的幅度,便於行情好轉時快速拉升股價,主力會在股票價格下跌時,拿出部分資金來維持股價,主要手段是在賣盤強大時適當買入股票,把股票價格控制在一定范疇里,以避免價格跌幅過大而形成的更大損失。
在大盤下跌時,最能體現出個股的強弱,投資者從盤面中觀察有無主力護盤的動作,從而可以判斷出主力有無棄庄的企圖。有些個股在大盤下跌時,猶如被人遺棄的孤兒,一瀉千里,在重要的支撐位、重要的均線位毫無抵抗的動作,這說明了主力已無駐守的信心,後市自然難以樂觀了。有些個股走勢則明顯有別於大盤,主力成為了「護盤功臣」,此類個股就值得重點關注。
Ⅳ 為什麼銀行券商股一漲其它股票就跌
非也。
銀行和券商股,都是屬於金融板塊的。金融,地產,有色,煤炭,鋼鐵 統稱五朵金花,是屬於一線藍籌股(權重股),一二線藍籌是拉動上證指數的板塊。
而金融,是權重中的大哥,佔有流通盤最大的,最容易影響指數。
樓主所說的,銀行券商股拉升,則市場就下跌。估計是說今天的市場吧。
很多時候,金融拉升,而個股下跌,是因為主力運用指數拉升而掩飾個股的下跌,因為大部分散戶只看指數而判斷市場好壞。
而今天的下跌,並非因為金融拉升而影響的。
主要是因為在近期8天內,市場的資金就已經逐步的從近期拉升較高的創業板和中小板中調動到一二線藍籌股了。其中金融資金量流入最大。
而因為創業板和中小板的資金減少,而前期持續反彈拉升,所以形成頂背離,加上4000點整數關口,下周也有新股發行吸錢,導致今天的下跌是必然的結果。
那為什麼說銀行證券拉升,而市場未必要跌呢?這點樓主看2014的10月份,央行降息 的政策 出台,證券股 帶動市場拉升一波行情就知道了。
當時的行情拉升,主要是因為政策引導主力資金拉升市場。而今天的下跌,也是主力資金調動而帶動市場下跌。
所以,中國股市正在影響市場的,最直接的關系是主力資金,並沒有其他原因。
在一個 政策引導,資金推動,消息刺激 的市場,建議大家還是多學習有效的操作方法為主,不要投機取考,不然盪來盪去,年收益還是平平無奇喲。
Ⅳ 政府為什麼要支持股市上漲
政府支持股市上漲的原因:隨著經濟下行,股市上行,社會閑散資金湧入股市。政府藉此機會發行新股,讓更多的公司上市,為大多數企業融資,不斷上漲的股票價格會使得投資者的收益上漲,可支配性資產增加,這樣也就鼓勵了人們的消費。國家開設股市的目的並不是讓大家像賭錢那樣去炒。而是要把大家的錢籌集起來讓它用,也就是俗稱「圈錢」啦。比如國家先投資1億開個公司。然後公開發行1億股,每股10元。這樣它投了1個億就能用11億資金了。而當你們炒到20元時它還可以把手中的1億股慢慢拋給你們(這就是所謂『大非』)。
股票上漲的最基本原理是:有人來買進,也就是外盤的成交量,而且拋盤(內盤)上的手數被全部買光,那必然外盤還要買進就要買內盤的更上一檔,也就是買用更貴的價錢去買一股(實際是一手)。反之下跌同理。這就是股票上漲下跌的原理。而造成漲跌的推動力(推動者)主要是券商、基金、社保、保險等主力機構,他們就是利用這原理來不斷吃進賣盤的籌碼使最近的成交價不斷上升;而散戶(個人投資者)往往資金小、賬戶單一,不能持續有效的買光賣盤上的籌碼,所以散戶一般是無能力拉升股票的。
上漲的股市將人們的注意力從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問題上轉移。有分析師表示,很可能政府的目的僅僅是希望將人們的注意力從關注經濟增速放緩轉移到一些積極的事情上來。
拓展資料
中國市場早已不再是當初那個投資者陌生的市場。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急速膨脹。房地產市場的投機行為導致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產能過剩,大量的房子被不斷造出來,但是卻沒有人入住。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房地產商紛紛放緩建造速度。這也是造成中國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重要原因之一。
股票市場給了迫切尋找投資渠道的中國民眾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選擇。相比將錢存進銀行,投身股市的收益要明顯高於銀行利息所帶來的收益。如果能在房地產,債務和股票市場三者中找到平衡,那麼中國經濟出現通貨膨脹泡沫的可能性將在理論上降低。
Ⅵ 券商板塊憑什麼迎來漲停潮A股牛市真的要來了嗎
周五股市熱火朝天啊,熊市旗手華麗轉身成為了:牛市旗手,券商指數大漲了7.19%,批量漲停,上一次大漲7%,還是在2020年券商那波30%的行情,難道一波大行情,就此開啟了嗎?請軒陽聽慢慢研究!
上周五市況震盪小漲,漲跌停對比:101比3,布局熱點表現的非常不錯;漲跌幅超2對比:1128比253家;雖然周五股市很好,實際個股是震盪小漲,因為券商指數大漲了7.19%,一個板塊就吸金了641億!
總結
由於前幾周回踩到了「周線-擒龍線」強支撐,適合中線布局,最後還是等來了這一根大漲的長陽線。2020年7月2日,券商指數大漲7.06%,然後加速逼空大漲,急漲了30%;2021年5月14日,券商指數大漲7.19%,會不會又是一波逼空大漲行情的開啟呢?
我的看法是:和上一波可能不同,並不會走出逼空的上漲。
第一,7月2日那波,有規整的形態,橫盤箱體吸籌(,然後震盪溫和小漲拉出上漲趨勢;最後才出現了7% 的加速大陽線,一波浩盪逼空漲開啟!
第二,周五7% 的大陽線,是在持續陰跌的走勢中,也就是下跌行情之後的大漲,非加速大陽線性質,而是突破下跌趨勢的真正見底大陽線。
因此,周五券商的大漲,證明券商方向,真正止跌了,而且有大資金真正入場了,短期急漲的概率不高(除非周末有大利好),大概率就是在60日線附近,震盪,極個別券商股上漲,大部分震盪為主;需要修復至少一周,等待下方均線向上考慮,然後繼續漲,短線目標「日線-擒龍線」壓力;
也就是說,如果你持有券商,或者在下周調整之際買入券商,都可以選擇持股,等到攻擊擒龍線,在賣。周五距離上方擒龍線,還有4.5%的空間。所以下周的回調,軒陽也會關注這個方向的機會。周一研判:大盤突破3447點,轉強,下周的回調,機會多多哦!倉位可以在回調中加大了。
看點:大盤突破3495點,且有效突破,是一波大行情的開啟信號!
Ⅶ 券商為什麼大漲大漲的原因是什麼
上周五,一場措不及防的大漲,也帶紅了周k線。
上證漲2.09%,離3500點還有10個點。周一有望再次上攻3500點,就看這次沖關能不能站穩了。
深成指漲1.97%。創業板漲4.24%,再次沖上3000點。上周跌得最凶的創業板,本周也迎來強勢反彈。
大盤也在上周五的一波脈沖,主要的力量來自於非銀金融的券商和保險板塊。特別是券商板塊,掀起漲停潮。兩市唯一的互聯網券商東方財富更是漲幅超過12%,一掃之前的跌勢陰霾,重回升勢。
一、券商為何大漲?又是否能持續?
證券板塊流入的資金確實實實在在的,有500多億,當天的上漲也比較倉促的,屬於市場分歧轉一致的行為,我歸納了幾點暴漲的原因。
一、5月13號的消息,有破冰的跡象,提振金融市場信息。
二、上周兩個大型IPO推遲,分別是三峽能源和齊魯銀行,這顯然是政策的呵護。
三、開年以來的抱團股行情,導致市場信心差,尤其公募,搞到基金都快發不出了。
四、拉高指數為了後面全球共振下跌的空間。
五、中國電信IPO要想順利發行,大盤不能蹦。
所以,券商大漲,能不能持續,最關鍵看上面第1點是否得到驗證。
Ⅷ 券商股跌幅不小,到底是誰在打壓券商股呢
券商板塊出現持續陰跌,到底是誰在砸盤打壓券商股呢?券商股的具體情況,真正打壓券商股的主要有以下三股力量。
具體打壓券商股的兇手如下:
第一:打壓券商股的最大力量來自中金和匯金這兩大機構,當然除了這些機構之外,還有一些社保和基金等。
而券商板塊已經連續陰跌一年多了,很多散戶已經扛不住這樣的殺跌,只能選擇認輸出局,一旦散戶恐慌拋壓之時,必然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所以散戶恐慌出逃也是能打壓券商股的。
綜合通過上面分析得知,真正打壓券商股的兇手是國家隊資金,其次就是各大機構砸盤賣出,遠離券商股,至於散戶力量也成為砸盤者,主要是散戶恐慌賣出,這股力量也是巨大的,三股力量在砸盤券商,才會導致券商股陰跌不斷,似乎已經成為扶不起的阿斗。
Ⅸ 最近的券商股和銀行股大漲預示著些什麼跡象
券商股的大漲對於中小券商股是超跌反彈。
在銀證保三駕馬車中,券商股的數量是最多的,而且和銀行板塊不同的是,券商板塊的集群效應要強很多(因為業務類型基本沒什麼差別),一旦拉升就是整個板塊的行動,而銀行股這邊你可以看到平安銀行大漲的同時,某些次新銀行股反而殺跌的情況。
券商股投資注意事項
趨勢性行情初期,券商股通常漲幅不大,並提供右側介入機會。通常認為,如果判斷市場將由熊轉牛,找准市場轉折點精確介入證券股將獲得最大收益。但現實情況是,市場反彈初期加配券商股既無法在短期內獲得相對收益,還很容易陷入虧損。
小盤券商反彈後勁不足,創新券商走勢更穩健。創新券商多為機構投資者持有,且估值合理,股價穩定性較好。而小盤券商多由趨勢投資者持有,市場波動的加劇往往會動搖小盤券商投資者的心態。且小盤券商在一輪反彈後,本身缺乏業績支撐,吸引力也大幅下降。
Ⅹ 為什麼最近券商股和保險股會一直下跌,銀行股卻持續大漲呢
金融股主要由三大板塊構成,證券股、保險股和銀行股等,可以說這三大板塊本身就是有關聯性的,可以說同漲同跌的。
但近期這三大金融板塊產生分歧了,而且分歧特別大,保險股和證券股是同穿一條褲子的,近期持續下跌;反之銀行股背道而馳,反而在證券和保險持續下跌的條件之下出現持續大漲,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呢?
其實近期金融三大板塊產生分歧,主要是由於以下幾大原因所致,造成證券、保險和銀行等分歧很大。
原因五:因為近期這三大板塊消息面和資金面的影響,券商和保險近期消息面非常平靜,資金面也是持續凈流出。
反之銀行股不同,銀行股有利好消息,信貸超預期利好刺激,再度加上銀行股得到外資凈流入,這就是銀行股出現大漲的主要因素。
綜上
通過上面分析得知,券商股、保險股和銀行股產生分歧,走出冰火兩重天的走勢主要有以上五大原因所致,這些因素影響金融三大板塊的走勢。
當然金融三大板塊的分歧行情是不可持續的,隨著近期券商和保險持續下跌後,有反彈需求,反之銀行股持續上漲後,銀行股有調整需求,很快會打破這種金融分化走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