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神秘財閥梅隆家族的故事
據《鏡報》消息,美國億萬富豪馬修·梅隆因抗毒失敗死於墨西哥坎昆的一家康復診所,時年53歲。此前,馬修正在坎昆的戒毒康復中心,突然死亡。據了解,梅隆家族是美國基業200年長青,幾乎與美國同齡的富豪家族。馬修的曾曾曾祖父托馬斯·梅隆在19世紀創造了巨額財富,同時代的阿斯特家族都已如過眼雲煙,而梅隆家族仍有高達120億美元的巨額財富。
梅隆家族的一名發言人指出,馬修常年依賴於奧斯康定止痛片,幾乎每天需要服用80片,每月在僅這個葯物上的支出就高達10萬美元。雖然堅持服用奧斯康定,但是他還是未能抵抗毒癮。就在兩年前,他來到加州馬裡布的康復中心,告訴治療師自己「決定放棄治療,能活多久就活多久」。
馬修是曾掌握美國財富命脈的梅隆家族第四代繼承人,梅隆銀行是家族財富的重要部分。可是「富」不過四代,馬修是大名鼎鼎的敗家子,繼承巨額財富後根本不知錢為何物。這位浪盪小哥只會燒錢娛樂,後來在「不動本金」的家族神訓下,也開始懸崖勒馬、戒酒戒毒,學著商業投資。他投資加密貨幣賺了大量財富,200萬美金投資已增值到10億美金,位列福布斯加密貨幣富豪榜第五位。
作為梅隆家族的第五代,馬修身後共有三名子女,分別是福斯、奧林匹亞和明蒂。富四代馬修與時尚生活品牌Jimmychoo的一名創始人塔瑪拉在戒酒互助社相識,2000年閃婚,但沒維持很久就離婚了。馬修與第二任妻子妮可的婚姻也不長久,於2015年離婚。
前妻塔瑪拉評價馬修說,他很值得愛護,但卻不是很有商業頭腦,就像普通人錯過火車一樣,他也錯過了自己的飛機航班。不少網友都對馬修年紀輕輕人就沒了感到惋惜,感慨金山銀山都無法拯救一個浪子,也不是有錢就能解決所有問題的啊。
在美國有財富超過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福特這些超級巨富的財團,梅隆家族正是這樣的財團。這是一個不盡知名但實力大得可怕的家族,並且在美國政治、經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梅隆家族歷史悠久,曾在美國的政治、經濟領域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操縱著包括金融、鋁、石油、煤礦、造船、煉鋼等行業在內的的上百個大企業。這樣一個超級巨富家族的影響力廣泛滲透進了美國的商界、政界、金融界、慈善界和藝術品收藏界,因此,梅隆家族在鼎盛時期堪稱美國首屈一指的望族。僅以梅隆銀行公司為例,其資產高達300 億美元,為全美實力最強的25 家銀行之一。
1818年10月1日,5歲的托馬斯·梅隆隨父母乘一艘近海客輪從加拿大東部新不倫瑞克省的聖約翰到達美國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這家人離開了自己的家鄉英國卡斯爾敦,從倫敦出發橫渡大西洋,途經加拿大,經過長達3個月的艱苦旅行,最後到達目的地美國。在這片土地上,托馬斯將作為梅隆家族的奠基人,成為與洛克菲勒同時代的傑出人物。
梅隆家族創始人托馬斯·梅隆是與洛克菲勒等同時代的人物,到了安德魯·梅隆時期,擔任美國財政部長的他使家族大放異彩。1929年10月24日,美國爆發了資本主義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一周之內,美國人在證券交易所內失去的財富達100億美元,農場主為了銷毀「過剩」的產品,把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當時紐約流行一首兒歌: 「梅隆拉響汽笛,胡佛敲起鍾。華爾街發出信號,美國往地獄里沖!」 可見梅隆家族當時對美國的影響力。今天,雖然由於種種原因梅隆家族呈現衰落跡象,但仍是美國經濟一大霸主。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梅隆家族為中心,以金融起家的大壟斷資本集團。創始人T.梅隆於1869年創辦托馬斯.梅隆父子銀行,發展迅速。1902年改名梅隆國民銀行是梅隆財團賴以起家的金融支柱。它以此為起點,逐步與工業資本融合,財團逐步形成。長期來,梅隆財團通過這些金融機構控制了匹茲堡地區的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
梅隆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資格最老的是美國鋁公司。它的前身是匹茲堡冶煉公司,1890年就為梅隆父子銀行所控制。1910年以來,美國鋁公司一直壟斷著美國鋁的生產,是梅隆財團的工業支柱之一。另一個重要工業支柱是海灣石油公司。梅隆財團在鋼鐵工業生產中也佔有一定的地位,擁有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國民鋼鐵公司(與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惠靈—匹茲堡鋼鐵公司、阿勒格尼—勒德盧姆工業公司等4家大鋼鐵公司。羅克韋爾公司末受任何財團滲透,專門設計和製造飛機、導彈以及火箭,長期以來一直是五角大樓和國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獲利甚巨。
洛克菲勒家族與梅隆家族一直共同控制著世界最大的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威斯汀豪斯電氣兩大軍火商專門設計和製造飛機、導彈以及火箭,長期以來一直是五角大樓和國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獲利甚巨。
紐約銀行有限公司(The Bank of New York Company, Inc. ,NYSE: BK) 和梅隆金融公司(Mellon Financial Corporation ,NYSE: MEL)於2007年7月宣布,雙方已經完成合並,形成 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rporation(紐約銀行梅隆公司),催生出一家資產管理和證券服務領域的全球領先企業,總部設在美國紐約。截至2007年6月30日,美國紐約銀行梅隆公司管理和託管的資產超過20萬億美元,其中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1萬億美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證券服務公司。
梅隆家族另一個重要工業支柱海灣石油公司。它是美國最大的石油壟斷企業之一,主要業務包括石油開采、提煉、運輸和銷售;80年代以來擴大了石油化工和乙烯的生產能力,在美國化學公司中占第三位。
里查德·梅隆·史凱夫美國右翼保守運動億萬富豪資助人,右派陣營的君王,曾投入巨資揭露前總統柯林頓的性丑聞。
有數家報業的史凱夫,是美國保守主義事業的一位主要支持者;他的政治捐助,促進了新右翼的興起和針對柯林頓的道德討伐運動。1990年代,他資助「美國觀察家」180萬美元,調查白水案和柯林頓的私人生活,其中包括大衛·布羅克臭名昭著的「州警門」報料,導致保拉·瓊斯對柯林頓的性騷擾指控。
1964年總統大選期間,他開始捲入共和黨政治。後來,水門事件讓他感到幻滅(他在1972年大選中給尼克松捐獻過100萬美元),他開始將捐贈轉向諸如「傳統基金會」和「聯邦主義協會」這樣的保守主義思想庫,目標是為當代保守主義運動提供思想基礎和培育政策決策者。
㈡ 美國的5大商業銀行和5大投資銀行都是誰
雷曼兄弟這家超過150年的金融「巨鱷」在這個風雨飄搖的季節,終於支撐不住,落得個「破產申請」慘淡下場,讓國人對大洋彼岸的「次貸危機」重新評估。受該事件影響,昨日中國銀行股大面積跌停,招商銀行也在跌停之列。今日,招行發布了持有雷曼兄弟債券的公告,所持債券即使全部損失,也僅僅影響每股收益0.0324元/股,實質性影響很小。但心理脆弱的投資者是否會理性對待,還得拭目以待。
「雷曼兄弟面臨破產!」——這一消息對全球股市的影響可謂立竿見影,然而其帶來的影響或許才剛剛開始顯現!
繼昨日華安基金公司公告旗下華安國際配置基金受到雷曼兄弟事件影響之後,今日招商銀行(600036,收盤價16.07元)也發布了受累於雷曼兄弟的消息,公告稱,公司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發行的債券共計7000萬美元。
業內人士指出,面對昨日銀行股的齊齊跌停,這一不利消息的發布,又可能被市場所放大。
實質性影響有限
今日,招商銀行發布公告稱,截至公告日,公司持有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發行的債券敞口共計7000萬美元;其中高級債券6000萬美元,次級債券1000萬美元。公告同時稱,公司將對上述債券的風險進行評估,根據審慎原則提取相應的減值准備。
7000萬美元——摺合成人民幣大約相當於4.77億元,這一數字對招商銀行的影響會有多大呢?
如果招商銀行對持有雷曼兄弟發行的債券計提10%的減值,那麼損失將會為4770萬元。按照招商銀行總股本147.07億股計算,那麼影響每股收益將僅僅為0.0032元/股;
如果招商銀行對7000萬美元計提50%的壞賬准備,那麼對每股收益造成的影響也只有0.0162元/股;
即使作最壞打算,對這7000萬美元進行全額壞賬計提,那受到的影響也不過僅為0.0324元/股,這一數字與招行今年中期每股收益0.9元相比,顯然所佔比重是相當之小的。
因此,民族證券分析師認為,招商銀行雖然對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的債券沒有計提相應減值准備,但這一事件即使作最壞打算,給招行帶來的實質性影響也相當有限。
市場可能反應過度
「實質性影響有限!」這是業內人士對招商銀行受累雷曼兄弟事件的評價,但市場會理性對待嗎?
昨日,受下調貸款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的影響,銀行股幾乎全線跌停,但與其他銀行股全天不小的波動相比,招商銀行算得上是表現最弱的一隻股票。
昨日,招商銀行大幅低開5.32%,之後很快就被大額賣單打到了跌停板上。雖然上午還幾度打開跌停,但午後就被牢牢封在了跌停板上,收盤仍有超過千萬的賣單封在跌停板上,顯然空方的力量是相當強大。招商銀行作為機構的重倉股,昨日被牢牢打到了跌停板上,這充分顯現了機構的態度。
今日,招商銀行再度發布受累雷曼兄弟的公告,這會對昨日跌停的股價「雪上加霜」嗎?業內人士認為,招商銀行作為銀行股的龍頭,昨日的走勢相當「疲軟」,而近一個月時間內,機構減持的跡象相當明顯。因此,如果沒有機構的介入,而這一不利消息完全有可能被市場放大,而導致的結果自然就是股價繼續下跌。因此短期內,對銀行股仍然需要謹慎,不宜盲目介入搶反彈。
㈢ 海通證券:美國貨幣市場簡析 結構、變化與啟示
美國貨幣市場簡析: 結構、變化與啟示
摘要
美國的貨幣市場和利率體系
聯邦基金市場與回購市場。 美國國內貨幣市場的基本體系是聯邦基金市場+回購市場。其中聯邦基金市場是無擔保的資金借貸市場,主要供美國銀行之間借入或借出准備金。回購市場則是有擔保的資金借貸市場,參與方包括銀行和非銀等主要金融機構。次貸危機後聯邦基金市場交易量不斷下降,目前日均成交量僅在700億美元左右,而回購市場日均交易量則接近1萬億美元。
美國的三方回購市場。 美國回購市場分為雙邊回購市場和三方回購市場,其中三方回購的優勢有兩點,一是有專門的第三方機構對擔保品進行統一管理,有效降低機構的交易成本;二是正回購方可以更靈活的配置抵押券,從而提升債券使用效率和二級市場的流動性。美國的三方回購市場還可以劃分為傳統的三方回購市場(交易量佔比94%左右)和一般擔保品回購市場(交易量僅佔6%左右),區別在於後者由FICC公司擔任中央對手方,承擔一定的交易風險。
美國的利率體系。 美國政策利率的核心是聯邦基金目標利率,此外還有用於構建利率走廊的超額准備金利率、再貼現利率和逆回購利率等。貨幣市場方面,無擔保的利率指標主要是聯邦基金利率EFFR,有擔保的利率則來自回購市場,包括TGCR(傳統三方回購市場)、BGCR(傳統三方回購和一般擔保品回購市場)、SOFR(三方回購市場和FICC公司清算的雙邊回購市場)。
次貸危機後貨幣市場的變化
危機中的流動性問題和應對方案。 美國的三方回購市場有「日內松綁」機制,本質上是中介機構對正回購方的日內授信。在次貸危機期間,中介機構面臨巨大的授信敞口,有動力提前抽回資金,導致市場流動性迅速枯竭。而美國政府除採用降息、加大投放等常規政策外,還出台了多項貨幣政策的創新工具。除救助銀行外,還重點扶持貨幣基金等非銀機構,穩定全市場的流動性預期。
危機後的回購市場改革。 危機後美聯儲著手對三方回購市場進行改革,主要從三個方面,一是限制中介機構「每日松綁」的規模,降低日內風險敞口。二是健全信息披露機制,增強市場透明度,其中就包括推出TGCR、BGCR、SOFR三個利率指標。三是折扣率的計算更加精細化,加強折扣率的常態化管理。
危機後利率調控機制的變化。 次貸危機前,美聯儲通過主動的公開市場操作來調控聯邦基金利率。危機後美聯儲超額准備金規模飆升,主動調節政策失效,開始轉向利率走廊模式。一方面向准備金支付利息,用超額准備金利率作為上限。另一方面推出隔夜逆回購協議(ON RRP),通過擴大ON RRP規模和交易對手方范圍的方式,使其利率發揮利率走廊下限的作用。
對我國有何啟示?
利率調控方面,要重視非銀機構的流動性問題。 美國在次貸危機中出台了一系列貨幣政策工具,重點解決非銀機構的流動性問題。之後推出的隔夜逆回購協議中,也將投資銀行、貨幣基金等非銀機構納入操作范圍,加強對非銀的流動性支持。而我國目前面臨流動性的分層問題,對非銀的支持仍待加強。
回購市場方面,可借鑒美國的三方回購模式。 目前我國回購市場仍以銀行間的雙邊回購為主,即一對一磋商、無統一的折算率和質押品管理機構,導致交易成本較高,且機構更重視交易對手的資質,出現流動性問題時傾向於「一刀切」,加劇中小機構的流動性壓力。而交易所的回購模式類似於美國的一般擔保品回購,由中證登作為中央對手方,承擔交易風險。相比之下,美國傳統的三方回購模式(中介機構僅管理質押品,不承擔交易風險)更有借鑒意義。
1。 美國的貨幣市場和利率體系
1.1 聯邦基金市場與回購市場
美國國內貨幣市場經歷了多年的發展,目前形成了聯邦基金市場+回購市場的基本體系。 首先,聯邦基金市場屬於拆借市場,主要供美國銀行之間借入或借出准備金。 出現准備金短缺的銀行可以從擁有超額准備金的銀行手中借入准備金,而不用提供抵押品,與回購市場有所區別。而聯邦基金市場的交易利率就是聯邦基金利率(EFFR)。
從參與方來看,聯邦基金市場參與方主要是存款機構,包括美國商業銀行、外資銀行在美國的分支機構、儲蓄和貸款機構以及政府支持企業(GEMS)等。從成交量來看,08年金融危機之後無擔保拆借市場的規模整體萎縮,聯邦基金市場的成交量也出現趨勢性的下降。19年至今,聯邦基金市場的日成交量在700億美元左右,而08年以前日均成交量可以達到1000億美元以上。
而美國的回購市場08年之後經歷了蓬勃發展,規模和流動性迅速上升。與聯邦基金市場不同,回購市場是有擔保的資金借貸市場。 回購市場的參與方范圍更廣,包括銀行、證券交易商、貨幣基金、對沖基金等各類金融機構。從交易方向來看,回購市場的參與方可分為擔保品提供商(包括證券交易商、對沖基金等,即資金融入方)和資金提供方(包括銀行、貨幣基金、保險公司等,即資金融出方)兩大類。
從流動性來看,14年以來美國回購市場成交量穩步攀升,19年至今,回購市場的日成交量接近1萬億美元,流動性遠超聯邦基金市場。而按照交易方式的不同,美國的回購市場又可以分為雙邊回購市場和三方回購市場, 從成交量來看,目前三方回購和雙邊回購的成交量各占回購市場成交量的50%左右。
1.2 美國的三方回購市場
本節我們重點來看美國的三方回購市場。所謂三方回購,就是指在回購交易中,交易雙方將債券和資金交付至一個獨立的第三方託管機構,由其管理抵押品,清算資金的回購模式。簡而言之就是在雙邊回購中引入一個第三方的中介機構,該中介機構負責託管抵押品、做交易結算、為證券估值並確保保證金的交付等。在美國的三方回購市場中,扮演第三方機構角色的主要是紐約梅隆銀行(此前還有摩根大通,但其16年後退出了該市場)。
三方回購的優勢主要有兩點,一是有專門的擔保品管理機構對擔保品的標准、質押率設置、質押券選取和價值計算、期間管理、違約處置進行全流程的統一安排,可以有效降低擔保品的管理成本,是一種更加標准化的貨幣市場工具。二是三方回購交易中不會指定抵押品,而是給出抵押品的約定范圍和既定的折扣率,只要滿足規定即可。因此正回購方可以更靈活的配置抵押券,尤其是可以充分利用信用債或其他小規模券種,從而提升債券使用效率和二級市場的流動性。
美國的三方回購市場還可以劃分為傳統的三方回購市場(Tri-PartyREPO)和一般擔保品回購市場(GCF REPO)。 1)首先來看傳統的三方回購交易, 其基本流程如下:首先,正逆回購雙方在簽署雙邊回購協議並與第三方託管機構簽署服務協議。之後託管機構將正回購賬戶中的抵押券劃入逆回購賬戶,將逆回購賬戶中的資金劃入正回購賬戶,以達成回購交易。最後當協議到期時,如果沒有出現違約現象,則託管機構再重新進行反向操作,正回購方的質押券和逆回購方的資金同時到賬,交易完成。
抵押品方面,傳統三方回購市場的抵押品類別較廣,包括國債、ABS、MBS、公司債券、市政債券、股票和貨幣市場工具等。截至19年5月,三方回購市場擔保品規模接近2.3萬億美元左右,其中佔比較高的是國債和房地產抵押債券(MBS)。而從折扣率來看,國債和MBS的折扣率較低,非投資級的ABS、公司債、股票的折扣率較高。
特別的,美國三方回購市場還有「每日松綁」和「日內授信」機制。 每日開盤前,託管行會對所有三方交易的債券和資金進行解凍,無論該筆交易是否到期,正逆回購方在日內均可以對各自的抵押券和資金進行再利用。每日收盤時,託管行再對未到期的交易進行重新捆綁。而在解綁的過程中,轉入正回購方的質押券可以進行再質押或交易;轉入逆回購方的資金則由託管機構代正回購方墊付。由此又形成了託管機構對正回購方的每日授信機制,成為了對正回購方提供質押融資的金融中介機構。
每日松綁和日內授信機制的目的是增加回購交易的活躍度,提高質押品和資金的利用效率。而由於三方回購中無需指定抵押品,因此在每日日終對交易重新捆綁時,正回購方還可以根據抵押品的約定范圍對具體抵押品進行再分配,進一步增加交易的靈活性,降低交易成本。不過這一機制在金融危機中卻成為放大流動性危機的風險因素,在下一章的內容中會重點提到。
2)而在傳統三方回購市場的基礎上,美國固定收益清算公司(FICC)在1998年推出了一般擔保品回購市場。 其託管和清算是由FICC公司和清算行共同負責的。與傳統三方回購市場不同的是,一般擔保品回購由FICC公司作為中央對手方, 因此作為中介機構的FICC公司需要承擔交易風險,這與傳統三方回購市場有所區別。 正逆回購雙方通過做市商匿名撮合成交,成交後將合約轉移至FICC公司,由FICC公司提供擔保品的管理和交收,清算銀行負責清算。而正逆回購雙方均以FICC為交易對手方,從而消除了回購中的交易對手風險,降低了融資成本。
一般擔保品回購市場的擔保品包括國債、MBS、以及非MBS的機構債券等資產,其中以國債和MBS為主,這與傳統三方回購市場的擔保品結構有所不同。參與機構方面,由於是FICC公司推出的,因此只有FICC公司下屬的政府證券清算部會員才可參與,目前的主要參與者以證券交易商為主。
從交易情況來看,一般擔保品回購市場的流動性近年來逐漸減弱,19年以來日均成交量僅在300億美元左右,佔三方回購市場日均成交量的6%。規模上,截至19年5月一般擔保品回購市場的擔保品價值在7000億美元左右,傳統三方回購市場擔保品價值在23000億美元左右,一般擔保品市場的佔比約為30%左右。
1.3 美國的利率體系和調控機制
1)美國的貨幣利率體系
基於美國貨幣市場的機構,就可以進一步了解美國的貨幣利率體系。簡單來說, 美國的貨幣利率體系包括政策利率和市場利率。 其中政策利率的核心是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其充當了美國基準利率的角色。此外還有用於構建利率走廊的超額准備金利率、再貼現利率和隔夜逆回購利率等。
貨幣市場利率方面,不同的貨幣市場均有相對應的利率指標。例如聯邦基金市場的交易利率就是 聯邦基金利率(EFFR) ,其基本在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的走廊內波動。而美聯儲還利用聯邦基金市場與歐洲美元市場數據,構建了 銀行隔夜融資利率(OBFR) ,用於更全面的衡量美國銀行業的融資成本。如果再加上離岸市場的 美元Libor利率 ,則基本構成了無擔保的美元貨幣利率體系。
而回購市場的利率則構成了有擔保的美元貨幣利率體系,主要包括三個指標: 三方一般擔保利率TGCR (即傳統三方回購市場的隔夜交易利率,不包括一般擔保品回購市場)、 廣義一般擔保利率BGCR (包括傳統三方回購市場和一般擔保品回購市場的隔夜交易利率)、 有擔保的隔夜融資利率SOFR (包括三方回購市場和由FICC公司清算的雙邊回購市場的隔夜交易利率)。三個利率指標的涵蓋范圍依次遞進,且均不包括以美聯儲為對手方的交易,僅衡量機構之間的交易利率情況。
2)美國的次貸危機前的利率調控機制
次貸危機之前,美國的利率調控機制是「主動型」,即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調控利率。由於當時存款機構存放在美聯儲的超額准備金是沒有利息的,因此存款機構傾向於盡量少的持有準備金。截至2008年9月時,存款機構在美聯儲存放的准備金規模僅在450億美元左右,超額准備金規模僅有20億美元左右。
超額准備金的規模較小,意味著美聯儲可以通過主動的公開市場操作來精準調控聯邦基金利率。在加息時,美聯儲通過公開市場賣出國債或進行正回購操作,來減少銀行持有的超額准備金,使聯邦基金利率上移至基準利率區間之內。反之降息時,美聯儲通過公開市場買入國債或進行逆回購操作,來增加銀行的超額准備金,使聯邦基金利率下移至基準利率區間之內。
而銀行超額准備金的交易場所不止是聯邦基金市場,銀行機構同樣會在回購市場與非銀機構進行資金交易,因此聯邦基金市場就通過銀行的超額准備金交易與回購市場相連接。回購協議成為銀行持有聯邦基金的替代資產,回購市場的利率也自然會跟隨聯邦基金利率的變動而變動。除此之外,貨幣市場利率的變動會導致銀行負債端成本的波動,從而帶動資產端收益的變化,利率也完成從貨幣市場向資本市場的傳導。
2。 次貸危機後貨幣市場的變化 2.1 危機中的流動性問題和應對方案
美國的貨幣市場在次貸危機期間遭遇了嚴重的流動性危機,其中三方回購市場成為了加劇流動性風險的因素。前面我們曾說到,美國的三方回購市場有「日內松綁」機制,本質上是中介機構對正回購方的日內授信。這一機制能夠增加貨幣市場的活躍度,提高質押品利用效率,在非危機時間,市場流動性平穩時,風險較小。但一旦出現流動性沖擊,中介機構就面臨巨大的授信敞口,和逆回購方一樣都有動力提前抽回資金,從而引發擠兌風險,並且導致市場流動性迅速蒸發。
對正回購方來說,一旦遭遇負債端擠兌,只能通過賣出資產的方式來彌補資金缺口,而大規模拋售資產會進一步壓低資產價格,使得市場上持有類似資產的金融機構同時面臨資產價值的減記。這一方面會加大質押回購再融資的難度,另一方面資產減值會侵蝕利潤,影響企業的日常經營。例如雷曼兄弟,其在08年二季度虧損27.7億美元,三季度虧損額擴大至39.3億美元,最終股價大幅下跌,公司陷入破產。
為了緩解次貸危機中的流動性壓力,美國政府從兩方面入手實施救助和改革措施。 首先在常規的貨幣政策方面, 美聯儲採用降息、擴大公開市場操作規模等策略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其中美聯儲在08年連續7次下調基準利率,至08年12月時基準利率僅為0.25%。而美聯儲公開市場操作規模也出現明顯上升,並且用購買國債、MBS等資產的方式為市場注入流動性。
除了常規的貨幣政策之外,美聯儲在次貸危機期間還出台了一些貨幣政策的創新工具。包括: 1)針對貨幣基金市場的政策工具。 由於美國貨幣基金是貨幣市場重要的逆回購方,次貸危機中貨基遭遇贖回壓力,導致貨幣市場的流動性迅速枯竭。為此,美聯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工具,包括資產支持的商業票據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流動性工具(ABCP MMMF)、貨幣市場投資者融資工具MMIFF、商業票據融資工具(CPFF)。前者是用於支持銀行等機構從貨基手中購買資產支持商業票據,用以緩解貨基遭遇贖回後的資產拋售壓力。後兩者則是向SPV公司提供融資支持,用以購買貨幣市場的融資工具,包括大額存單、商業票據等,緩解流動性壓力,增強市場信心。
2)一級交易商信貸便利(PDCF) ,其原理類似於我國的SLF,主要是向一級交易商提供融資支持,美聯儲作為最終貸款人為面臨危機的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 3)定期證券借貸工具(TSLF) ,即允許一級交易商以一般債券作為抵押,借入美國國債,提高金融機構的抵押品質量。 4)期限拍賣融資便利(TAF) ,是一種通過招標拍賣方式向合格的存款類金融機構日工貸款融資的工具,用以提供較長期限的資金支持。
2.2 危機後的回購市場改革
而在次貸危機之後,美聯儲成立了專門的改革小組,著手對回購市場,尤其是三方回購市場進行改革。根據其發布的《三方回購市場基礎設施改革白皮書》,改革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限制每日松綁機制的規模,降低日內風險敞口。 每日松綁機制是導致危機期間金融市場流動性快速枯竭的重要原因,危機後美聯儲著手限制每日松綁機制,包括將松綁時間從早晨調至中午、將第三方中介機構對正回購方的日內授信規模納入風險資本計提的范圍等,最終的目的是要「徹底消除日內授信」。根據紐約聯儲的工作報告,截至15年6月,日內授信的三方回購交易量所佔份額從2012年的100%大幅下降至目前的3%-5%左右,基本完成了初始目標。
2)健全信息披露機制,增強市場透明度。 目前美聯儲會每月發布三方回購市場的公開報告,內容包括市場規模、投資者集中度、保證金水平等,使投資者能夠及時跟蹤回購市場的情況。並且還推出了TGCR、BGCR、SOFR三個利率指標,使回購市場利率更加公開化。此外,三方回購的流程也更加規范,回購協議與三方服務協議需同時簽訂,改變了原有的先簽回購協議再簽服務協議的模式。
3)對抵押品折扣率的確定和管理進行改進。 一方面是對折扣率的計算更加精細化,除考慮債券評級、價格走勢等因素外,還要對擔保金進行動態監測,確定與市場風險相匹配的折扣率水平。另一方面是加強折扣率的常態化管理,減弱其順周期性,也能達到降低風險的效果。此外,逆回購方還應針對正回購方的信用狀況和擔保品情況建立應急預案,計提擔保品損失准備金,最大程度降低擔由保品價格波動引發的風險。
2.3 危機後利率調控機制的變化
上一節中我們提到,次貸危機中美聯儲出台了一系列的貨幣政策工具,多維度的為市場提供流動性。而這些政策導致短期內銀行存放在美聯儲的超額准備金規模從08年8月時的20億美元左右,飆升至10月份的3000億美元。超額准備金規模的急增壓低了貨幣市場的利率,使其逼近目標下限;而面對龐大的超額准備金規模,美聯儲的公開市場操作也很難起到精準調控的效果。為此,美聯儲的利率調控機制開始從傳統的數量型操作,轉向利率走廊的價格型調控。
美聯儲於2008年10月提前實施原本將在2011年才落地的為准備金付息的政策,原本的計劃是以超額准備金利率(IOER)作為利率下限,再貼現利率作為利率上限。但由於聯邦基金市場中的政府支持企業(如房地美、房利美等)無法獲得准備金利息,因此這些機構傾向於將資金拆借給銀行,再由銀行存入美聯儲獲得准備金利息。在這樣的套利體系下,准備金利率反而成為了聯邦基金利率的上限,原本的利率走廊機制就缺少了實際的下限。
之後美聯儲在2013年推出隔夜逆回購協議(ON RRP),將ON RRP利率當作利率走廊下限。 具體來說,美聯儲每天都以固定利率來進行大規模的隔夜逆回購操作,而如果逆回購的利率高於其他貨幣市場利率,金融機構會更傾向於參與美聯儲的逆回購交易,從而將其他貨幣市場利率抬升至逆回購利率之上,逆回購利率也實質性的發揮了利率走廊下限的效果。
而要達成這一目的,ON RRP操作要具備兩個特點,一是規模大,可以最大程度的滿足機構的資金需求。 從13年9月至17年之間,ON RRP的日均交易量在1100億美元左右,明顯超過此前的公開市場操作規模。而截止到17年底時,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中逆回購的總規模接近4000億美元,是13年初的4倍。 二是范圍廣,可以最大程度的覆蓋主流的市場機構,加強公開市場操作的調控效果。 美聯儲ON RRP操作的對手方不僅包括銀行,也包括貨幣基金、券商等非銀機構,因此ON RRP還承擔了美聯儲調控非銀機構流動性的作用。
3。 對我國有何啟示?
1)利率調控方面,要更加重視非銀機構的流動性問題。 美國在次貸危機中出台了一系列貨幣政策工具,除救助銀行外,還重點扶持貨幣基金、投資銀行等非銀機構,穩定全市場的流動性預期。美聯儲在之後的公開市場操作中還進一步擴大了交易對手方,將投資銀行、券商及貨幣市場基金等非銀機構也納入操作范圍。這就使美聯儲的公開市場操作可以同時惠及銀行和非銀機構,避免了出現流動性的分層現象。
相比之下,我國目前的公開市場操作對手方范圍較窄,目前的49家一級交易商中,基本以銀行為主,僅有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和中債增信三家非銀機構。這就導致我國貨幣市場的流動始終存在分層現象,即資金沿著「央行——大型銀行——中小型銀行——非銀」的鏈條層層滲透。而這樣的層層滲透機制是較為脆弱的,一旦出現風險事件,機構之間的信任鏈條打破,就會出現流動性的阻隔。即使總量上流動性非常寬裕,資金利率下行,但鏈條下層的中小行和非銀依然會遭遇資金的結構性緊張,並且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央行的總量操作工具也會失效。
包商事件以來,央行頻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貨幣,流動性異常寬松,隔夜的質押回購利率一度跌至1%以內,但部分非銀機構依然面臨流動性壓力。而央行近期的政策也逐漸向非銀傾斜,包括提高頭部券商的短融余額上限,對其發行金融債進行松綁等。參考美國的經驗,未來央行的貨幣政策調控若要更加精準有效,或可以考慮擴大一級交易商的覆蓋范圍,尤其要重視貨幣基金和券商行業的頭部機構,弱化銀行與非銀之間的流動性斷層現象。
2)回購市場方面,可進一步發展三方回購的交易模式。 美國次貸危機的經歷和之後的改革方向,都為我國引入三方回購市場提供了思路。回購市場是目前我國最主要的貨幣交易市場,尤其是承擔了鏈接銀行和非銀流動性鏈條的作用。但我國回購交易仍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首先是銀行間回購交易的佔比依然較高 ,19年以來銀行間回購交易的日均成交量在3.3萬億左右,交易所的日均成交量在9500億左右,銀行間回購交易的佔比接近80%。而銀行間回購仍是傳統的雙邊回購,即線下交易、一對一磋商、無統一的折算率和質押品管理機構等。這種交易模式會增加回購交易的成本、且靈活性較差。並且對於部分信評能力和擔保品管理能力不夠的逆回購方來說,會更加重視交易對手的資質,出現流動性問題時就會「一刀切」,加劇非銀等中小機構的融資壓力。
其次交易所回購的模式也存在一定缺陷。 目前我國交易所的回購模式類似於美國的一般擔保品回購(GCF REPO),即由中證登作為中央對手方,實行擔保品的統一折算和統一管理,相對於銀行間回購交易更加標准化。但一般擔保品回購模式存在一個較為明顯的缺陷,就是中央對手方承擔了較大的信用風險,在出現突發事件時,可能會由於中央對手方的風險敞口引發市場的流動性危機。實際上美國一般擔保品回購市場的發展近幾年也出現了放緩,其在美國貨幣市場中的交易佔比持續回落,目前交易量僅占回購市場交易量的3%左右,或也與這一缺陷有關。
相比之下,美國的傳統三方回購交易模式更值得借鑒,即由中介機構負責抵押品的統一託管、逐日跟蹤、交易結算、以及實時估值和違約處置,但不承擔交易風險。這樣可以降低回購交易的成本和中小機構的融資壓力、使質押券配置更加靈活、並且能降低第三方機構的風險敞口。目前交易所已經推出了三方回購交易,但成交量較小,未來這一模式或有較大的推廣空間。
鄭重聲明: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㈣ 以太坊為何忽然異軍突起
信用卡巨頭萬事達的一項調查顯示,40%的人計劃在明年使用加密貨幣支付。
這項調查於5月4日發布,題為「消費者對數字支付的需求迅速增長,受訪者來自18個國家的超過15500人。
調查顯示,千禧一代尤其熱衷於加密貨幣,其中超過三分之二(67%)的人認為他們比一年前更願意使用加密貨幣。此外,77%的千禧一代有興趣更多地了解加密貨幣,而75%的人認為,如果他們更好地了解數字資產,他們會使用數字資產。
美國人口普查局將千禧一代劃分為1982年至2000年出生的人,這意味著在2021年他們的年齡范圍在21歲至39歲之間。
擴大加密貨幣使用范圍的行動已經開始,2月中旬,萬事達宣布將支持其近10億用戶在3000多萬商戶使用數字資產支付。
計劃明年使用加密貨幣支付的40%的受訪者涵蓋了所有年齡段,這些受訪者來自北美、拉丁美洲、中東、非洲和亞太地區。
萬事達表示,盡管消費者對比特幣等「波動的加密貨幣」很感興趣,但仍需要努力確保消費者的支付選擇和監管合規性,並保護消費者。
該報告還指出,新冠肺炎大流行已經改變了人們對數字支付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93%的人明年將考慮使用至少一種新興支付方式,如加密貨幣、生物識別技術、非接觸式支付或二維碼。
萬事達首席產品官表示,該公司未來需要支持所有支付方式,包括加密貨幣:
「展望未來,我們需要繼續支持所有的支付選擇,無論是實體店還是在線購物,以塑造商業結構,讓數字經濟為每個人服務。」
據研究公司 Fil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比特幣的交易量為 1.84 萬億美元,是蘋果股票交易量 2492.2 億美元的7倍多。比特幣的 30 天平均交易量為 614.8 億美元,也比蘋果的 118.7 億美元高出五倍多。
Fil 指出,比特幣可以一天 24 小時進行交易,而蘋果和傳統股票的交易每周僅進行五天,還不包括假期。Fil報告表示:「比特幣的大交易量表明,數字貨幣現在正在與傳統資產類別競爭。這表明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湧入,加密貨幣作為一種資產「不再被淘汰」。盡管蘋果公司擁有超過2萬億美元的市值,但在股票交易量上卻落後於比特幣,這也凸顯了比特幣日益高漲的影響力。盡管比特幣和蘋果代表不同類型的資產,但隨著比特幣在交易量指標上嶄露頭角,加密貨幣的擁護者們都認為這是數字貨幣在未來將充當對沖的理由。
Fil分析師認為,從 歷史 走勢上看,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交易量通常在價格極端波動的過程中飆升,投機交易者在數字貨幣交易中的起主導作用。在4月份,比特幣經歷了多次劇烈波動,價格從 64,800 美元的 歷史 高點,連續經歷了多次修正,但比特幣的價值在整個月內僅下降了約8%,但交易量卻暴增。
2021-05-07 09:54·不想取名啊啊啊
穿透巴菲特「投資大師」人設背後,巴菲特和傳統金融體制的綁定遠超大多數人的想像。這是巴菲特總是diss比特幣的重要原因甚至可以說是主要原因。
上圖是伯克希爾哈撒韋2018年財報中的15項投資,伯克希爾是相當多金融機構的大股東,如美國運通、美利堅銀行、紐約梅隆銀行、高盛、美國合縱銀行、富國銀行等。
按時間順序,可以從離現今不太遙遠的2008年金融危機中找到巴菲特部分財富根源的蛛絲馬跡。
2008年金融危機中,美國首屈一指的投行高盛受到重創。2008年9月24日,巴菲特控制的伯克希爾出手50億美元投資購買高盛優先股以及50億美元的普通股認股權證。僅僅過去一個月,2008年10月28日,美國財政部向高盛注資100億美元。
2008年10月1日,伯克希爾向通用電氣投資30億美元。同樣是一個月後,2008年11月12日,通用電氣資本獲得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1390億美元的債務擔保。
同樣在10月,美財政部向富國銀行注資250億美元,而巴菲特早在1990年購買了富國銀行10%的股權。截止最新報表,伯克希爾幾乎沒有減持,仍然持有富國銀行9.8%股權。
此外,2008年美財政部向美國合縱銀行注資66億美元,向美國運通注資33.8億美元,向M&T銀行注資7.5億美元。而巴菲特先生是這些金融機構的大股東。
巴菲特事後聲稱,富國銀行是被美國財政部的「問題資產救助計劃」逼迫強行注資的。
最近幾天的加密貨幣市場上,以太坊(ETH)異軍突起,對於其他加密貨幣來說表現更為出色,本文撰寫時據數據顯示,ETH價格已經達到2917美元,24小時漲幅為2.5%,7天漲幅更是達到了31.9%,是比特幣7天漲幅(13.2%)的兩倍多。
在2020年去中心化金融市場出現爆炸性增長的時候,以太坊價格似乎沒有太大漲幅,而比特幣仍在加密貨幣市場中佔有統治地位,如果這種趨勢不發生改變的話,去中心化金融合約中的鎖倉總價值可能會在最近幾個月有所放緩。但就在比特幣和以太坊市場在4月初經歷了一定程度的流動性沖擊後,這兩大市場的微觀結構或多或少受到了些影響,市場深度相比於數周之前的平均水平已有所下降,無論是在交易總量,還是在每個主要的現貨加密貨幣交易所上。與往常一樣,加密貨幣市場的微觀結構表現具有指導意義,也能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中期風險並作出更好的平衡。
#歐易OKEx# #比特幣[超話]# #數字貨幣#
㈤ 孫正義和巴菲特,應該是2020年最慘的人
孫正義的名字,在全球幾乎被神化,他早年間押注阿里巴巴大賺2000倍的故事眾人皆知,而「亞洲巴菲特」「電子時代大帝」「互聯網世界幕後人」等稱號,尚不能表達人們對其追捧之萬一。
然而,整個2019年下半年猶如噩夢。在軟銀的投資版圖中,Uber股價跌跌不休,Slack慘遭腰斬,其中被孫正義熱情譽為「下一個阿里巴巴」的WeWork上市失敗,估值暴跌!
14 年來首次季度虧損(2019 年第三季度,同時也是第二財季),15 年來首次出現全年虧損(2019 年),88 個投資項目里至少有 15 個項目要黃,這就是 2019 年給孫正義留下的最慘痛的印象,也代表著軟銀在 2016 年成立 1000 億美元的願景基金以來,不僅沒有賺到更多錢,反而虧損了高達 165 億美元。
世界的另一邊,股神巴菲特的日子也不好過!
在3月份的美股史詩級暴跌後,89歲的巴菲特10日在接受采訪時說:「我活了89年,也沒見過這種場面。」
如今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繼前一周「割肉」航空股後,上周又拋售了價值3000多萬美元紐約梅隆銀行股票。該公司2月底3月初曾經大舉抄底航空股和銀行股,但卻大虧,前周賣出達美航空,上周賣出梅隆銀行,抄底、「割肉」,投資大眾一片嘩然,世界股市風向標怎麼了,到底指向哪裡?
有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巴菲特的公司在股票中已經損失4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55億元:在銀行股中損失約250億美元,在航空股上損失約50億美元。大風大浪來了,股神也扛不住!
這些都曾被神話的人物究竟怎麼了?
在規律面前,沒有神人。
㈥ HHKSY股票現在什麼價
2020年3月6日,馬來西亞Hock Heng實業集團正式通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審批,同年3月16日正式公布股票交易代碼—— HHKSY,未來將轉戰紐交所。這也是繼DongFangCity Holding Group Company Limited後,東方城控股集團旗下第二家成功赴美上市的實業集團公司。
東方城是馬來西亞國家立項的大型全域旅遊示範項目,雪蘭莪州州政府以及PKNS發展局相當重視其戰略布局,著眼於此,董事長拿督李衛博士統籌規劃,運籌帷幄收購馬來西亞最大實業集團上市公司Hock Heng Stone Instries Bhd,以彰顯其將畢生的精力貢獻給東方城的決心以及經濟實力,政府從而拋出橄欖枝將6000英畝土地出讓落錘東方城。
同時為了更快的加速美國上市流程,讓東方城的家人們盡早享受資本市場帶來的巔峰紅利,董事長拿督李衛博士決定將Hock Heng Stone Instries Bhd——馬來西亞本土已上市的實業集團公司,定為東方城第二個赴美上市企業,該公司也是東方城控股集團公司旗下的一個實體產業子公司。美國證監會看中了東方城未來的發展願景—— 一城盡覽東方48國民族風情與薈萃人文,匯集人文旅居、求學求知、求財求夢、養生養老、實現人生價值、品質生活的夢想之城,更是全球人類嚮往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生活的現實夢想家園!經過東方城首席金融顧問Charles以及其團隊緊鑼密鼓的不斷推進,不辱使命按公司預定時間,Hock Heng Stone Instries Bhd於2020年3月6日正式通過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審批,正式成為在美上市的合法合規企業,並於3月16日正式公布股票交易代碼——HHKSY。
2020年新年伊始,東方城董事長拿督李衛博士就已委託The 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rporation(紐約銀行梅隆公司)作為Hock Heng美國OTC上市業務的首席承銷商,並要求其派出美國本土的高管親自操刀。紐約銀行梅隆公司的管理資產超過1萬億美金,已躋身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商行列,以其18萬億多美金的代管和託管資產成為全球領先的資產服務商,並已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代碼為「BK」。據美國證監會2020年3月13日披露,巴菲特3月3日增持了紐約梅隆銀行(BNY Mellon),增持後持有紐約梅隆銀行8900萬股,占總股本比例超過10%。在新冠肺炎疫情將美國經濟拖入衰退的既定事實面前,美股持續「史詩級」暴跌,紐約梅隆銀行已呈現反彈態勢,其業務以及經濟實力可見一斑。
3月19日,承銷商紐約梅隆銀行正式對外發布Hock Heng(HHKSY)股票起始價格——$ 1.79。眾所周知,在美國申請上市由於新股發行一旦日後退市有問責追究,承銷商定價必須接近上市公司的真實估價。就在第二天(3月20日),Hock Heng(HHKSY)股票價格就增幅至——$ 1.82,增幅比例1.68%,以此判斷HHKSY必呈螺旋式上漲趨勢,此股價格未來可期。
㈦ 現在銀行股會不會漲
從長期來看,銀行股該漲,會漲,問題只在於什麼時候漲,以及你是不是適合投資它。
1、在任何一個成熟資本市場,優質銀行股都是核心投資標的。
以美國股市為例,過去三十年,銀行板塊都是為投資者帶來持續良好回報的大行業。所以,美股中一說起藍籌股,一定會有銀行板塊的龍頭公司,比如富國銀行、美洲銀行、紐約梅隆銀行、摩根大通銀行等等。
2、A股正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優質銀行股是穩健可靠的投資標的。
銀行板塊應該算是A股中分紅最為穩定的一個板塊了。特別是工農中建這幾大國有大行,基本上每年的分紅率都超過30%。而且最近銀行股的股價最近一直很低,換算過來股息率就比較高,大都接近5%左右,明顯超過存款和理財。部分銀行,比如交通銀行的股息率甚至大於6%。
從股價和估值來看,銀行板塊的表現明顯不如白酒、醫葯這些板塊。但從長期來看,銀行板塊的整體價格走勢仍然是持續向上的。而銀行股中的龍頭,比如招商銀行,其長期股價走勢仍然是非常強勁的。
總體來看,我國的優質銀行經營穩健,盈利能力強,隨著經濟增速進入新常態。銀行股的低市盈率高股息率會變得更加稀缺,估值修復是可以預期的。如果你是個追求穩健收益的長期價值投資者,那麼優秀的銀行股是可以作為壓艙石的投資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