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市的基本投資策略有哪幾種
股市是一門經濟學,哲學,概率學,心理學的綜合體,想要成功,需要不斷去感悟去總結每一次的失敗,這樣才能走的更好更遠。
第一個理念:
順勢而為
股市的大趨勢決定個股的走勢,當指數大漲時個股更容易爆發,這個時候適合重倉介入,當然要注意獲利就出;當市場處於弱勢時,就要考慮輕倉介入,不盲目追漲。
第二個理念:
選定有價值的公司
在投資中,選定有價值的公司很重要,因為這些公司有很強的上漲潛力,一旦市場有好的信號,或者公司有大利好時,股價就會飛速上漲,所以這樣的公司更容易讓普通股民賺到錢。
第三個理念:
分批建倉 堅持到底
在投資中,投資者要住的是要做好投資策略,一般的策略就是分批建倉,在市場下跌時以倒金字塔形態建倉,在市場上漲時,以金字塔形態減倉。如果股票短期被套,市場情況還可以的話,則要選擇堅持持倉。
第四個理念:
抵制流言
股票市場中,每天都與無數的信息和流言,這會讓新入市場的投資者很難區分好壞,有的甚至會因此操作失誤虧錢,所以在股票市場中,投資者一定要注意,抵制流言,避免給自己帶來損失。
炒股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盈利方式,為了提升自身炒股經驗。目前的天字一號量化炒股交易系統還不錯,功能全面,行情跟實盤同步,使用起來有一定的幫助,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❷ 什麼是資產組合方式
什麼是投資組合方式?
投資組合方式(Portfolio):由投資人或金融機構所持有的股票、債券、衍生金融產品等組成的集合。投資組合的目的在於分散風險。
基金投資組合的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在股票、債券和現金等各類資產之間的組合,即如何在不同的資產當中進行比例分配;第二個層次是債券的組合與股票的組合,即在同一個資產等級中選擇哪幾個品種的債券和哪幾個品種的股票以及各自的權重是多少。
投資者把資金按一定比例分別投資於不同種類的有價證券或同一種類有價證券的多個品種上,這種分散的投資方式就是投資組合。通過投資組合可以分散風險,即「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是證券投資基金成立的意義之一。
為了保障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基金投資都必須遵守組合投資的原則,即使是單一市場基金也不能只購買一兩項證券。有些基金的條款就明文規定,投資組合不得少於20個品種,而且買入每一種證券,都有一定比例限制。投資基金積少成多,因而有力量分散投資於數十種甚至數百種有價證券中。正因為如此,才使得基金風險大大降低。
如何選擇基金投資組合
市場持續震盪,風險凸顯。在選擇基金理財投資時,秉承「一堆雞蛋多個籃子」的理念,優選基金做投資組合,更助你抗風險。基金組合應結合自身所處生命周期,承受風險能力與投資期限而投資多隻各類型基金,均衡風險管理,增強投資的穩定性,使基金投資在各個階段都能獲得較好的收益,而不能簡單地將股票基金累計相加。
那麼,投資人應如何選擇基金作為自己的投資組合呢?
一、要有自己的投資理念。許多投資人盲目地跟著市場、他人買賣基金,哪只基金漲幅居前就追買哪只,完全沒有把資金的安全邊際放在第一位。建議入市之前,好好學一學基金理財知識,權衡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同時了解國家的經濟動向或趨勢,然後把握投資策略。
二、明確目標持續性投資。各類股票基金各有其特色,各有其特點。如果你正處於生命的積累階段,要投資未來購房、孩子上學費用,那麼,你就首選成長型股票基金為主;如果你正處於生命周期的分配階段,既要供孩子上學,又要自己養老,那麼,你就選收入型股票基金(價值型基金)為主。總之,一定要清楚自己持有基金組合所期望達到的目標,堅持持續性地投資。
三、投資一定要有核心組合。你的投資組合的核心部分應當有哪些主流基金組成?我非常認同股票投資的「核心——衛星」策略,在投資基金時也同樣適用。你應從股票基金中(主動型、偏股票型、平衡型)選擇適合自己的、業績穩定的優秀基金公司的基金構成核心組合。年輕的可占你基金組合資金的80%,年老的可佔40%——50%,另用10%投資防守型基金(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用10%投資在市場中業績表現出色的為你的衛星基金,獲得較高收益。
四、「不投資指數基金是你的錯。」借用巴菲特的話來指導自己的投資技巧。今年的市場也證明了他的經驗。因而,在每種組合投資中,應擁有1——2隻股票市場的指數基金。如嘉實300和中小板ETF,這種擁有整個市場法不失為明智的方法。
五、不要將同類型基金做組合。盡管各基金的名稱不同,但注意「不管切得多薄,香腸片也還是香腸。」將同類型基金做組合是無效的。如果持有同類基金只數過多,會使你的組合失衡,不知不覺中讓你放大了市場風險,阻礙了你的投資目標的實現。有效的基金組合應是不同類型如股票型(主動型、偏股型和平衡型)、債券型、貨幣型等不同類型。
六、投資的期望值不要過高。市場經歷了2005年的股改,助推了基金翻番的業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對股改前市場的補漲。這樣的業績在成熟市場是不可遇見的。投資者應降低對市場的投資收益。針對我們的新興市場,把預期收益調整約為30%左右就行了。
❸ 股票期權組合策略有哪幾種組合策略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期權交易中,期權賣方就是義務方,需要交納保證金,但是在實操中,過高的保證金容易影響收益率,過低的保證金難以防範風險,組合保證金是把某些期權組合視為一個整體,以一個組合的名義收取對應的保證金,組合策略保證金往往比組合中所有義務倉的保證金之和要小,這樣可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❹ 哪種策略屬於股票投資組合的構建策略
做組合策略,按照策略的方向可以劃分為:積極型,中性型,消極型。
積極型:
方向較為單一,組合內個股一般選擇熱點板塊進行建倉。充分挖掘市場,頻繁調動倉位。優點是能夠獲取超出市場平均水準的收益,缺點是風險較高,收益無法固定符合預期。其中,著名私募澤熙投資等就是採取這種策略。
中性型:
不考慮市場時機,不挖掘當前熱點。以自身擅長的風格與策略進行風格投資。通常只持有少量幾種板塊的股票,或只用少量幾種風格進行投資。比如:成長股,藍籌股,科技股等。一些私募以及小型公募的投資經理為這種策略高頻使用者。不過,由於投資經理以不同方向為劃分設立投資部門,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中性型。
消極型:
消極的策略就是構造指數型基金。這種策略的理論依據是現代證券組合投資理論,該策略的主要目標在於實現與適度風險相匹配的市場平均收益,其最優的股票組合選取結果就是市場組合,並且這種股票組合策略最大的缺點就是無法迴避整個股票市場的系統風險。(實際上就是購買各大板塊的成分股進行指數型基金構造,等同於買指數但是比指數略強或略弱)
❺ 股票投資組合如何建立
股票投資組合,是指投資者在進行股票投資時,根據各種股票的風險程度、獲利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按照一定的規律和原則進行股票的選擇、搭配以降低投資風險的一種方法。其理論依據就是股市內各類股票的漲跌一般不是同步的,總是有漲有跌,此起彼伏。因此,當在一種股票上的投資可能因其價格的暫時跌落而不能盈利時,還可以在另外一些有漲勢的股票上獲得一定的收益,從而可以達到迴避風險的目的。應當明確的是,這一種方法只適用於資金投入量較大的投資者。
一、分散風險
股票與其他任何金融產品一樣,都是有風險的。所謂風險就是指預期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性。我們常常會用籃子裝雞蛋的例子來說明分散風險的重要性。如果我們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萬一這個籃子不小心掉在地上,那麼所有的雞蛋都可能被摔碎;而如果我們把雞蛋分散在不同的籃子里,那麼一個籃子掉了不會影響其他籃子里的雞蛋。資產組合理論表明,證券組合的風險隨著組合所包含的證券數量的增加而降低,資產間關聯性低的多元化證券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個別風險。
我們一般用股票投資收益的方差或者股票的p值來衡量一隻股票或股票組合的風險。通常股票投資組合的方差是由組合中各股票的方差和股票之間的協方差兩部分組成,組合的期望收益率是各股票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權平均。除去各股票完全正相關的情況,組合資產的標准差將小於各股票標准差的加權平均。當組合中的股票數目N增加時,單只股票的投資比例減少,方差項對組合資產風險的影響下降;當N趨向無窮大時,方差項將檔近0,組合資產的風險僅由各股票之間的協方差所決定。也就是說,通過組合投資,能夠減少直至消除各股票自身特徵所產生的風險(非系統性風險),而只承擔影響所有股票收益率的因素所產生的風險(系統性風險)。
二、實現收益最大化
股票投資組合管理的目標之一就是在投資者可接受的風險水平內,通過多樣化的股票投資使投資者獲得最大收益。從市場經驗來看,單只股票受行業政策和基本面的影響較大,相應的收益波動往往也很大。在公司業績快速增長時期可能給投資者帶來可觀的收益,但是如果因投資者未觀察到的信息而導致股票價格大幅下跌,則可能給投資者造成很大的損失。因此,在給定的風險水平下,通過多樣化的股票選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股票價格的過度波動,從而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獲得最大收益。
股票的投資組合時的基本原則
1.在風險水平基本相同的情況下,投資者應當選擇相對利潤率較高的股票。
2,在利潤率水平基本相同的情況下,投資者應當選擇相對風險較高的股票。
3.在選擇股票組合時,應當使股票可能造成的損失盡可能減小到最低限度。我們可以用數學公式表示為:式中:
n表示所選股票的總個數
i表示所選股票中的第i種股票
Fi表示第i種股票的風險概率
Gi表示第i種股票在發生風險時可能造成的損失
當然,在考慮減小損失的同時,也應當考慮要使股票帶來的利潤盡可能地大,用數學公式表示即為:式中:
n表示所選股票的總個數
i表示所選股票中的第i種股票
Hi表示第i種股票的獲利概率
Li表示第i種股票在市場條件有利時可能獲得的利潤
股票投資組合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1]
1.在購買股票時,應注意不要購買同一公司或企業的股票,即使該企業經營有方、業績優良時也要將資金留出一部分投入到其他種類的股票上去。這樣做可以使投資者不會因某一種股票的突然性暴跌而造成慘重的損失。
2.股票投資組合時,應選擇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行業的股票進行投資,即不要只購買同一行業或同一板塊中的不同股票。這樣做可以使投資者避免在碰到行業性不景氣,所有同行業股票全部跌落時,可能產生的風險。
3.投資時要注意盡量不購買同一地區的股票。同樣,這類股票同漲同跌的可能性較大一些。因此,如果購買同一地區的股票就無法起到躲避風險的作用。
4.購買股票時,應當購買具有不同題材的股票。這樣可以使投資者避免在某一種題材股遇到利空消息時所產生的風險。
5.對購進股票的時間上要注意合理安排,不要集中在同一時期將所有的投資全部投入股市中,要留有一定的後續力量。有時,投資者認為某一股票已跌至極限而放心買入,卻不想該股票的價格繼續下跌,而此時投資者手中若留有一部分資金,還可以進行低價補進,以攤平成本的操作;否則,只有無可奈何地等待該股票漲潮期的到來,這就可能使投入的資金積壓很長一段時間,從而減緩了資金的周轉速度。
股票投資組合的幾種方式
1.保守型投資組合。採用這種類型的投資組合方式,其資金的分配情況應當是,將80%或全部的資金用於購買不同的具有中、長期投資價值的股票,而只將約20%或20%以下的少量資金用於對短線股票的炒作。這種投資組合方式需要投資者選擇那些有較高股息的股票作為投資對象,這可以使投資者在經濟呈現穩定增長的情形下,從那些經營情況良好、投資回報安全穩定的公司的股票中,獲取較為滿意的投資回報。
但是,採用這種保守型的投資組合方式,也要求投資者時刻注意公司的經營情況的變化和國家有關的政策動向,因為任何一種股票都絕對不可能永葆青春,常勝不衰,它完全有可能在國家方針政策轉向、產業結構調整、市場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下由盛轉衰,由盈轉虧。所以,保守型投資組合雖然可以較大限度地降低投資風險,但也並不是說就能夠完全消除風險。
2.投機型投資組合。這種投資組合方式正好與保守型投資組合方式相反;是將大部分或全部的資金都用於投機性股票炒作的一種資金組合方式。採用這種方式的盈利情況,基本上取決於投資者對各種股票漲跌形勢的准確判斷。如果投資者有較強的分析判斷能力、充裕的時間以及敏銳的洞察力,則採用這種投資組合方式往往能夠獲得比其他形式的資金組合方式更為可觀的利潤和收益,但同時它也比其他的資金組合方式有著更大的風險性。
3.隨機應變型投資組合。這是投資者根據市場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採用何種投資組合方式的一種投資方法。這種方法認為,在股市不太活躍的情況下,應採用保守型投資組合,即將資金投入到長線昅中,以獲取較為穩定的收入;而在股市十分活躍的情況下,應採用投機型投資組合,以便能從各種股票的跌漲差價中獲取更大的收益。這一投資組合方式因能夠較好地適應股市的變化,而被多數投資者所採用,採用這一方法的關鍵一點,是投資者要有能力對股市的大勢有一個比較准確的形勢判斷。
4.市場分散型投資組合。這是投資者根據不同的市場情況採用不同投資組合方式的一種投資方法。這種方法認為,在有新股上市時,即將資金投入到一級市場上進行炒作;在大勢上漲時,即將資金投入到二級市場上進行炒作;在無新股上市、大勢下跌的情況下,即將資金投入到一級半市場上進行炒作。這樣,分散市場投資的組合型式,已被實踐證明是可行的,而且已被好多投資者所採用
❻ 如何理解企業的資產組合策略
「他無疑是一個聰明人,他未雨綢繆,並且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塞萬提斯,1605。
「愚蠢的人說,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而聰明的人卻說,把你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然後看管好那個籃子。」---馬克·吐溫,1894。
相比而言,塞萬提斯可能是一個更優秀的投資者,他所謂的「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就是多元化投資組合的最佳比喻,而這已成為現代金融投資界的一條真理。當今世界,那些掌控著數十萬億美元資金的養老基金、投資基金和保險基金經理們每天都不過是在進行著資產組合的「游戲」。而提供資產組合方案已成為金融咨詢業的一項日益興旺的業務,並且逐漸改變了機構投資者的決策運作的結構方式。
一、現代資產組合理論(the Portfolio Theory)概述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簡稱MPT),也有人將其稱為現代證券投資組合理論、證券組合理論或投資分散理論。現代資產組合理論的提出主要是針對化解投資風險的可能性。該理論認為,有些風險與其他證券無關,分散投資對象可以減少個別風險(unique risk or unsystematic risk),由此個別公司的信息就顯得不太重要。個別風險屬於市場風險,而市場風險一般有兩種:個別風險和系統風險(systematic risk),前者是指圍繞著個別公司的風險,是對單個公司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後者指整個經濟所生的風險無法由分散投資來減輕。雖然分散投資可以降低個別風險,但是,首先,有些風險是與其他或所有證券的風險具有相關性,在風險以相似方式影響市場上的所有證券時,所有證券都會做出類似的反應,因此投資證券組合並不能規避整個系統的風險。其次,即使分散投資也未必是投資在數家不同公司的股票上,而是可能分散在股票、債券、房地產等多方面。再次,未必每位投資者都會採取分散投資的方式,正如本文開頭馬克·吐溫所言。因此,在實踐中風險分散並非總是完全有效。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最初是由美國經濟學家哈里·馬科維茨(Markowits)於1952年創立的,他認為最佳投資組合應當是具有風險厭惡特徵的投資者的無差異曲線和資產的有效邊界線的交點。威廉·夏普(Sharpe)則在其基礎上提出的單指數模型,並提出以對角線模式來簡化方差-協方差矩陣中的非對角線元素。他據此建立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指出無風險資產收益率與有效率風險資產組合收益率之間的連線代表了各種風險偏好的投資者組合。根據上述理論,投資者在追求收益和厭惡風險的驅動下,會根據組合風險收益的變化調整資產組合的構成,進而會影響到市場均衡價格的形成。
在模型綜述中我將詳細敘述Markowitz的均值-方差組合模型和其學生Sharpe對模型所進行的簡化, 並簡要介紹在此基礎上產生的作為補充、修正和簡化的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投資組合選擇模型。
二、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模型綜述
(一) arkowitz的均值-方差組合模型
Markowitz於1952年提出的「均值-方差組合模型」是在禁止融券和沒有無風險借貸的假設下,以個別股票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找出投資組合的有效邊界(Efficient Frontier),即一定收益率水平下方差最小的投資組合。根據Markowitz投資組合的概念,欲使投資組合風險最小,除了多樣化投資於不同的股票之外,還應挑選相關系數較低的股票。因此,Markowitz的「均值-方差組合模型」不只隱含將資金分散投資於不同種類的股票,還應將資金投資於不同產業的股票。
Markowitz的均值-方差模型(1952)依據以下幾個假設:
1、 資者在考慮每一次投資選擇時,其依據是某一持倉時間內的證券收益的概率分布。
2、 投資者是根據證券的期望收益率估測證券組合的風險。
3、 投資者的決定僅僅是依據證券的風險和收益。
4、 在一定的風險水平上,投資者期望收益最大;相對應的是在一定的收益水平上,投資者希望風險最小。
根據以上假設,Markowitz確立了證券組合預期收益、風險的計算方法(這里關鍵是組合收益率的方差是唯一的風險測度)和有效邊界理論,建立了資產優化配置均值-方差模型:
minDw=∑∑WiWjCov(Xi, Xj)
s.t. Uw= E(Rw)=E(∑Wi Xi)≥ Uo
1=∑Wi (允許賣空)
或 1=∑Wi,Wi≥0(不允許賣空)
其中Xi為投資組合W中第i只證券的收益率,Wi為證券i的投資比例,Rw為組合收益率, Uw為組合的預期收益率,Dw為組合投資方差(組合總風險),Cov(Xi, Xj)為兩個證券之間的協方差。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及模型綜述 來自: 免費論文網 (二)Sharpe的單指數模型
Sharpe是Markowitz的學生,他在研究過程中於1963年提出「單指數模型」,將「均值-方差模型」進行了簡化。他認為在Markowitz的投資組合分析中,方差-協方差矩陣太過復雜不易計算,因此他提出對角線模式來簡化方差-協方差矩陣中的非對角線元素。此模型假設證券間彼此無關且各證券的收益率僅與市場因素有關,這一因素可能為股票市場的指數、國民生產總值、物價指數或任何對股票收益產生最大影響的因素,每一種證券的收益都與某種單一指數線性相關。威廉·夏普的這一簡化以及由此提出的資產定價的均衡模型,即CAPM。作為第一個不確定性條件下的資產定價的均衡模型,CAPM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它導致了西方金融理論的一場革命。由於股票等資本資產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CAPM的實質是討論資本風險與收益的關系。CAPM模型十分簡明的表達這一關系,即:高風險伴隨著高收益。在一些假設條件的基礎上,可導出如下模型:E(Rp)=Rf+β([(RM)-Rf],其中E(Rp)表示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率;Rf為無風險報酬率,投資者能以這個利率進行無風險的借貸;E(RM)表示市場組合期望收益率;β為某一組合的系統風險系數,β=Cov(Ri,Rm)/Var(Rm),是股票j 的收益率對市場組合收益率的回歸方程的斜率,常被稱為「β系數」。其中Var(Rm)代表市場組合收益率的方差,Cov(Ri,Rm) 代表股票i的收益率與市場組合收益率的協方差。 從上式可以看出,一種股票的收益與其β系數是成正比例關系的。β系數是某種證券的收益的協方差與市場組合收益的方差的比率,可看作股票收益變動對市場組合收益變動的敏感度。如果這種證券的線性系數β=1,那麼,這種證券的風險程度 就與市場指數(即整個市場的風險程度)相同;如果一種證券的線性系數 β<1,那麼這種證券的風險程度就會比市場指數更穩定;如果一種證券的線性系數β>1,那麼這種證券的風 險程度就會比市場指數更不穩定。通過對β進行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在風險資產的定價中,那些隻影響該證券的方差而不影響該股票與股票市場組合的協方差的因素在定價中不起作用,對定價唯一起作用的是該股票的β系數。由於收益的方差是風險大小的量度,可以說:與市場風險不相關的單個風險,在股票的定價中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有規律的市場風險,這是CAPM的中心思想。
對此可以用投資分散化原理來解釋。在一個大規模的最優組合中,不規則的影響單個證券方差的非系統性風險由於組合而被分散掉了,剩下的是有規則的系統性風險,這種風險不能由分散化而消除。由於系統性風險不能由分散化而消除,必須伴隨有相應的收益來吸引投資者投資。非系統性風險,由於可以分散掉,則在定價中不起作用。夏普的方法大大地減少了資產組合 問題的維數,使得計算有效資產組合大為簡化。經由Sharpe的模型,任一股票收益率可由單一的外在指數來決定,大大簡化了Markowitz模型的分析工作。
隨後,Sharpe有鑒於Markowitz「均值-方差組合模型」及其早期提出「單指數模型」中方差與投資比例不呈線性關系,必須用二次規劃法求解,求解程序復雜。因而於1967年提出線性規劃法,將Markowitz的組合模型以線性規劃的方式求解。根據Sharpe進行的實證研究,當股票種類達20種以上時,投資組合的非系統風險逐漸趨於零,此時風險只生剩下系統風險,從而只與市場因素的方差有關,投資組合的標准差逐漸成為一個線性函數,因此可用「線性規劃法」迅速找出有效邊界。
(三)Mao的線性規劃模型
Mao繼Sharpe的單指數模型後,於1970年將Markowitz的組合模型加入一個限制條件:投資組合中所包含的證券數目不能超過某個上限,並在禁止融券、股票收益率與市場指數有關以及當投資組合包含的股票數目足夠大則投資組合的非系統風險可忽略三個假設條件下,求投資組合的超額收益除以系統風險的比例極大化。雖然以上的假設過於簡化,但因只需估計每種股票的均值及系統風險,運算時間大大減少,雖然所選出來的投資組合稍微偏離Markowitz的有效邊界,但計算及估計成本較小,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方法。
(四)Jacob的限制資產分散模型
以上介紹的投資組合模型都比較適合樣本非常大的投資組合,但Jacob認為一般投資者由於資金的限制及固定交易成本的考慮,多半趨向選擇投資基金或少數幾種股票,因此Markowitz和Sharpe的分析方法對小額投資者幫助不大。此外,由於當股票數目增加至8種以上時,非系統風險已無法顯著減少。有鑒於此,Jacob於1974年提出一套適合小額投資者的組合選擇模型-「限制資產分散模型」,將Sharpe的「單指數模型」加入一條限制式以限制投資者股票的投資數目,使小額投資者可以在有限的股票數目中,選擇最適的投資組合。Jacob認為在考慮交易成本的情況下,若接受一部分非系統風險,可使交易成本降低的收益大於組合充分分散的收益,因此對投資者是有利的。
(五)Konno的均值-方差-偏態組合模型
上述四種模型均是以「均值-方差」作為分析架構的,但事實上股票收益率分布並不完全服從正態分布,因此許多學者認為:在進行投資組合分析時,只考慮預期收益及方差是不夠的,還必須考慮其它影響投資風險的因素,如偏態等。
所謂股票收益率的偏態,就是指股票收益率的三階矩,若偏態為正值(右偏),表示投資這種股票獲得的收益率可能極大,並且不大可能發生大的損失;若股票收益率的偏態為負值(左偏),則投資這種股票可能損失慘重,,而獲利可能僅局限於某一范圍。因此,一般理性投資者會選擇具有右偏態的股票或投資組合。
Konno於1990年提出「均值-絕對方差-偏態最適投資組合」模型,此模型以投資組合的預期收益以及絕對方差作為限制條件,以投資組合的偏態最大值為目標。可見,Konno的模型將偏態納入選股的考慮因素中,以滿足投資者獲利無窮、損失極小的期望,更以絕對方差取代方差用來衡量投資組合的波動程度可使投資組合模型線性化,不但可節省求解的時間,還可處理規模較大的投資組合模型。
三、結語
以上我羅列並綜述了由美國經濟學家哈里·馬科維茨(Markowits)創立並由其學生Sharpe等人加以發展的現代資產組合理論。該理論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修正和簡化,力求使之更具有實用價值,並榮獲了諾貝爾經濟學獎。我個人非常贊成這樣的一種觀點,就是理論和模型的重要性在於模擬現實,而這正是科學和占星術的區別。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投資組合模型將會繼續發展,並將在現實世界中得到更廣泛的運用。
1921年,《華爾街日報》這份著名的雜志向投資者建議這樣的一種最優投資組合:25%投資於穩健型債券、25%投資於穩健型優先股、25%投資於投資於穩健型普通股,剩下的25%則投資於投機性證券。80多年過去了,當時的最優投資組合在今天或已被人淡忘,但投資組合的重要性卻越來越為投資界專業人士和許多個人投資者所認同。
❼ 對股票資產實施組合管理可分哪幾個步驟進行
1)制定投資政策
2) 證券 分析與股票資產的組合構造
3)組合的修正。
❽ 股票投資策略有哪些
美股研究社總結以下幾點投資方法:
1、固定投入法
"固定投入法"是一種攤低股票購買成本的投資方法。採用這種方法時,其關鍵是股民不要理會股票價格的波動,在一定時期固定投入相同數量的資金。經過一段時間後,高價股與低價股就會互相搭配,使股票的購買成本維持在市場的平均水平。
"固定投入法"是一種比較穩健的投資方法,它對一些不願冒太大風險,尤其適宜一些初次涉入股票市場、不具備股票買賣經驗的股民。採用"固定投入法",能使之較有效地避免由於股市行情不穩可能給他帶來的較大風險,不致於損失過大;但如果有所收獲的話,其收益也不會太高,一般只是平均水平。
2、固定比例法
"固定比例法"是指投資者採用固定比例的投資組中,以減少股票投資風險的一種投資策略。這里的投資組合一般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保護性的,主要由價格不易波動、收益較為穩定的債券和存款等構成;另一部分是風險性的,主要由價格變動頻繁、收益變動較大的股票構成。兩部分的比例是事先確定的,並且一經確定,就不再變動,採用固定的比例。但在確定比例之前,可以根據投資者的目標,變動每一部分在投資總額中的比例。如果投資者的目標偏重於價值增長,那麼投資組合中風險性部分的比例就可大些。如果投資者的目標偏重於價值保值,那麼投資組合中保護性部分的比例可大些。
例如,某投資者有現款1000元,按照"固定比例法"進行投資。首先他要根據自己的投資目標,為投資組合確定一個比例。假如該比例為保護性部分和風險性部分各佔50%。於是,他就得把其中的500元投資股票,另外500元投資於債券,各佔50%。在其後,根據股票價值的變化,對投資組合進行修正,使兩者之間始終保持既定的比例。假如股票價格上漲,使他購買的股票價值從500元上升到600,那麼,在投資組合中風險性部分就要大於保護性部分,破壞了原先各佔50%的比例規定。這時要進行修正,將升值的100元按50%的比例進行分配,即賣出50元股票,再投資於債券,促使二部分的比例重新恢復到各佔50%水平。
固定比例法是建立在投資者既定目標的基礎上的。如果投資者的目標發生變化,那麼投資組合的比例也要相應變化。比如其價值增長的慾望加大,投資組合中的風險性部分的比例就要加大;反之,風險性部分的比例就要縮小。
3、可變比例法
"可變比例法"是指投資者採用的投資組合的比例隨股票價格漲跌而變化的一種投資策略。它的基礎是一條股票的預期價格走勢線。投資者可根據股票價格在預期價格走勢上的變化,確定股票的買賣,從而使投資組合的比例發生變化。當股票價格高於預期價格,就賣出股票買進債券;反之,則買入股票並相應賣出債券。一般來講,股票預期價格走勢看漲時,投資組合中的風險性部分比例增大;股票預期價格走勢看跌時,投資組合中的保護性部分比例增大。但無論哪一種情況,兩部分的比例都是不斷變化著的。
例如,某投資者有現款1000元,按照"可變比例法"進行投資。最初股票與債券各佔50%的比例,即500元投資於股票,購入某種每股50元的股票10股,500元投資於債券。假如股票預期價格走勢線是看漲的,並且預期每股每月上漲5元。投資者根據股票價格與預期價格的差額買入或賣出股票,並相應買賣債券。那麼,當股票價格與預期價格一致時(即每月上漲5元),投資組合中的風險性部分的比例在第二個月就會從50%上升到52.4%(股票額550元與債券額500元之比),在第三個月又從52.4%升到54.5%。
當股票價格低於預期價格或者高於預期價格時,則可以根據實際差價的分配百分比買入或賣出股票,從而也會使投資組合中的風險性部分的比例逐月加大。比如股票價格上漲到每股61元,較預期價格每股55元高出6元,這6元就是股票價格與預期價格之間的實際差價。如果實際差價的分配百分比仍然為各佔50%,那麼投資者就要在每股股票中抽出3元(即6×50%=3),將總價值為30元的股票拋出,並買入同額債券,這樣他的投資組合是股票580元,債券530元,風險性部分佔52.25%,保護性部分佔47.75%。這里實際差價的分配百分比可以根據投資者的需要和具體情況而確定。假如股票的預期價格走勢線是看跌的,那麼情況正好相反,投資組合中的風險部分的比例會逐步減小。
因此,在使用可變比例法時預期價格走勢至關重要。它的走勢方向和走勢幅度直接決定了投資組合中兩部分的比例,以及比例的變動幅度。
4、分段買高法
"分段買高法"是指投資者隨著某種股票價格的上漲,分段逐步買進某種股票的投資策略。股票價格的波動很快,並且幅度較大,其預測是非常困難的。如果股民用全部資金一次買進某種股票,當股票價格確實上漲時,他能賺取較大的價差;但若預測失誤,股票價格不漲反跌,他就要蒙受較大的損失。
由於股票市場風險較大,股民不能將所有的資金一次投入,而要根據股票的實際上漲情況,將資金分段逐步投入市場。這樣一旦預測失誤。股票價格出現下跌,他可以立即停止投入,以減少風險。
例如,某投資者估計某種在50元價位的股票會上漲。但又不敢貿然跟進,怕萬一預測失誤而造成損失。因而不願將1000元現款一次全部購進該種股票,就採用"分段買高法"投資策略。先用250元買進5股,等價格上漲為55元時再買進第二批;再上漲到每股60元時,買進第三批。在這個過程中。
一旦股票價格出現下跌,他一方面可以立即停止投入,另一方面可以根據獲利情況拋出手中的股票,以補償或部分補償價格下跌帶來的損失。假如投資者買進第三批股票後,價格出現下跌,這時投資者應停止投入,不再購買第四批;同時要根據股票價格下跌幅度來決定是否出售已購股票。當股票價格不跌為55元可考慮出售全部股票。這樣,第三批股票上的損失可以用第一批股票上的盈利來彌補,保證1000元本金不受損失。當然,投資者也可以根據股票下跌幅度,分批出售股票。
5、分段買低法
"分段買低法"是指股民隨著某種股票價格的下跌,分段逐步買進該種股票的投資策略。按照一般人的心理習慣,股票價格下跌就應該趕快買進股票,待價格回升時,再拋出賺取價差。其實問題並沒有這么簡單,股票價格下跌是相對的,因為一般所講的股票價格下跌是以現有價格為基數的,如果某種股票的現有價格已經太高,即使開始下跌,不下跌到一定程度,其價格仍然是偏高的。這時有人貿然大量買入,很可能會遭受重大的損失。因此,在股票價格下跌時購買股票,投資者也要承擔相當風險。一是股票價格可能繼續下跌,二是股票價格即使回升,其回升幅度難以預料。
股民為了減少這種風險,就不在股票價格下跌時將全部資金一次投入,而應根據股票價格下跌的情況分段逐步買入。例如,某種每股50元股票,其價格逐步上漲,當上升到每股60元時,開始回跌,假如跌到每股55元,這時可能繼續下跌,也可能重新回升。由於原先上漲幅度較大,使得繼續下跌可能性要大於重新回升的可能性。如果某投資者在下跌時將所有的資金1000元一資投入該股票,那麼他很可能會因股票價格繼續下跌而遭受較大的損失。他只有在股票價格重新回升,並超過每股55元時,才有獲利的可能。如果他採用"分段買低法"逐步買入該種股票,就能通過出售股票來補償,或部分補償遭受的損失,以減少風險。當股票價格跌到每股55元時,他先買進第一批5股該種股票,待股價跌到每股50元時,買進第二批,再跌到每股45元時,買進第三批。這時,如果股票價格重新回升,當上升到每股50元時,投資者就可以用第三批股票來抵銷買進第一批股票的損失。如股票價格繼續下跌,那麼也能減少投資者的損失。如股票價格重新回升到最初的每股60元時,那麼股民就能獲得巨大收益。
"分段買低法"比較適用於那些市場價格高於其內在價值的股票。如果股票的市場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對於長線股民來說,可以一次完成投資,不必分段逐步投入。因為股票價格一般不可能低於其內在價值,其回升的可能性很大,如不及時買進,很可能會失去獲利的機會。
6、相對有利法
"相對投資法"是指在股市投資中,只要股民的收益達到預期的獲利目標時,就立即出手的投資策略。股票價格的高低是相對的,不存在絕對的高價與絕對的低價。此時是高價,彼時卻可能是低價;此時是低價,而彼時則有可能是高價。所以,在股票投資過程中務必要堅持自己的預期目標,即"相對有利"的標准。因為在股票投資活動中,一般投資者很難達到最低價買進、最高價賣出的要求,只要達到了預期獲利目標,就應該立即出手,不要過於貪心。至於預期的獲利目標則可根據各種因素,由投資者預先確定。
例如,某投資者有現款1000元,買進了20股某種每股50元的股票。如果確定預期獲利目標為10%,那麼當股票價格上升到每股55元時,他就該立即出售全部股票,獲凈利100元,正好為其本金的10%,如果其確定的獲利目標為20%,那麼必須等到股票價格上升到每股60元時,才能賣掉股票。很顯然,"相對有利法"雖然比較穩健,可以防止因股價下跌而帶來的損失,但也有兩個不足之處,一是股票出手後,如股票價格繼續上漲,那麼股民就失去了獲取更大收益的機會;二是如果股票價格變化較平穩,長期達不到預期獲利目標,那麼投資者的資金會被長期擱置而得不到收益。投資者除了事先確定預期獲利目標外,還可相應確定預期損失目標,這就是止損線,只要股票價格變化一達到預期損失目標,股民就立即將股票出手,防止損失進一步擴大。
❾ 在股票模擬交易中採取了哪些投資組合和交易
理性的交易策略應該包括以下幾種基本類型:(一)價值型策略:即著眼於股票的內在價值。
最典型的一個是巴菲特,完全從公司基本面上尋找投資機會。
(二)趨勢型策略:通俗說,就是追漲殺跌。
從眾心理是趨勢的主要基礎。
趨勢也是股市運行的最明顯特徵。
(三)能量型策略:前面的趨勢型主要關注價格,而能量型主要關注的是成交量。
(四)周期型策略:螺旋式上升是世界最常見的發展方式,股市也不例外。
一個螺旋就是一個周期。
我們常說的波段,它的學名應該也叫周期。
(五)突變型策略:突變就是價格發生突然變化的意思。
突變往往是容易把握的好機會。
(六)跟庄型策略:分析莊家坐莊思路與操作,採取相應行動。
炒股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盈利方式,新手前期不防先用個模擬盤去練習一段時日,從模擬中找出一套自己盈利的方式,目前的牛股寶模擬炒股還不錯,功能全面,行情跟實盤同步,使用起來有一定的幫助。
股票投資策略主要有哪幾種
股票交易系統是自己選股、買賣、持倉的行為指南。
是否有一套適合自己、適應市場的交易系統,是能否持續穩定盈利的關鍵。
1、自選股應該建立自己的自選股股票池,動態管理、持續跟蹤自選股,時機到來時可買入。
自選股票的選股邏輯: 熱點題材股、成長股、困境逆轉股、低估股、資產突變重組股、套利股等。
2、組合原則:適當分散當出現買點時,應利用組合的方式進行買入,注意適當分散投資。
可以避免滿倉或者重倉單一股票的黑天鵝事件和長時間不漲或者被套的心態急躁問題。
股票組合應該是不同行業、不同題材的股票。
3、順勢而為順勢加倉持倉、逆勢減倉或空倉,絕對不用逆勢而為。
嚴格遵守生命線操作紀律,當大盤和個股的價格運行在生命線上時做多,反之看空。
生命線主要指均線,一般短線操作是10日均線、中長線操作20日或者30日均線。
4、倉位管理分批買入和賣出,當出現入場時機時,應分批買入多隻股票,同理當賣出時機出現時,也應該分批賣出,注意自己的倉位控制。
當大盤強勢放量上漲,個股普漲時,應重倉操作;
反之則需要減倉或者空倉。
5、持續完善操作系統依據上面的幾點,即可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統。
平時操作時,需嚴格按操作系統進行操作。
操作系統建立後不是一成不變的,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操作,不斷改進完善自己的操作系統,確保自己持續穩定的盈利。
回答於 1 小時前
搶首贊
尼N K相機D850—北京國貿旗艦店折扣活動中
值得一看的尼康相機相關信息推薦
尼K相機北京朝陽旗艦店,位於朝陽區東大橋8號【國貿CBD商區世貿天街】北150米.SOHO尚都北塔B座4層2425.
北京朝尚佳徠科技有..廣告
尼康相機d850-京東數碼,爆款限量搶購!
尼康(Nikon) D810 進階版 全畫幅數碼 單反相機 D850 套機 d850 70-200mm f/2.8E VR
¥34999 元
尼康(Nikon) D810 進階版 全畫幅數碼 單反相機 D850 套機 d850 24-70mmf/2.8E VR
¥34999 元
尼康(Nikon) D810 進階版 全畫幅數碼 單反相機 D850 套機 d850 24-70mm f/2.8G
¥31000 元
京東廣告
住人集裝箱多少錢一個-量身定製_認准法利萊_【可租可售】
住人集裝箱多少錢一個,「法利萊」22年集裝箱房集生產,設計,安裝,售後一體,無需改水電,拎包入住!住人集裝箱多少錢一個,造型美觀,規格齊全,工地現場考察設計,20年施工經驗,放心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