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問:股票屬於資金還是資產
股票屬於資產。
屬於有價證券。
會計上可以定義它為交易性金融資產。
寫資產的話,則可以包括證券賬戶里的股票,也可以包括資金賬戶里的資金。
Ⅱ 股票利益是如何分配的
普通股的基本特點是其投資收益(股息和分紅)不是在購買時約定,而是事後根據股票發行公司的經營業績來確定。公司的經營業績好,普通股的收益就高;反之,若經營業績差,普通股的收益就低。普通股是股份公司資本構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股份,亦是風險最大的一種股份,但又是股票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在我國上交所與深交所上市的股票都是普通股。 一般可把普通股的特點概括為如下四點:(1) 持有普通股的股東有權獲得股利,但必須是在公司支付了債息和優先股的股息之後才能分得。普通股的股利是不固定的,一般視公司凈利潤的多少而定。當公司經營有方,利潤不斷遞增時普通股能夠比優先股多分得股利,股利率甚至可以超過50%;但趕上公司經營不善的年頭,也可能連一分錢都得不到,甚至可能連本也賠掉。(2) 當公司因破產或結業而進行清算時,普通股東有權分得公司剩餘資產,但普通股東必須在公司的債權人、優先股股東之後才能分得財產,財產多時多分,少時少分,沒有則只能作罷。由此可見,普通股東與公司的命運更加息息相關,榮辱與共。當公司獲得暴利時,普通股東是主要的受益者;而當公司虧損時,他們又是主要的受損者。(3) 普通股東一般都擁有發言權和表決權,即有權就公司重大問題進行發言和投票表決。普通股東持有一股便有一股的投票權,持有兩股者便有兩股的投票權。任何普通股東都有資格參加公司最高級會議——每年一次的股東大會,但如果不願參加,也可以委託代理人來行使其投票權。(4) 普通股東一般具有優先認股權,即當公司增發新普通股時,現有股東有權優先(可能還以低價)購買新發行的股票,以保持其對企業所有權的原百分比不變,從而維持其在公司中的權益。比如某公司原有1萬股普通股,而你擁有100股,佔1%,現在公司決定增發10%的普通股,即增發1000股, 那麼你就有權以低於市價的價格購買其中1%即10股,以便保持你持有股票的比例不變。 在發行新股票時,具有優先認股權的股東既可以行使其優先認股權,認購新增發的股票,也可以出售、轉讓其認股權。當然,在股東認為購買新股無利可圖,而轉讓或出售認股權又比較困難或獲利甚微時,也可以聽任優先認股權過期而失效。公司提供認股權時,一般規定股權登記日期,股東只有在該日期內登記並繳付股款,方能取得認股權而優先認購新股。通常這種登記在登記日期內購買的股票又稱為附權股,相對地,在股權登記日期以後購買的股票就稱為除權股,即股票出售時不再附有認股權。這樣在股權登記日期以後購買股票的投資不再附有認股權。這樣在股權登記日期以後購買股票的投資者(包括老股東),便無權以低價購進股票,此外,為了確保普通股權的權益,有的公司還發認股權證——即能夠在一定時期(或永久)內以一定價格購買一定數目普通股份的憑證。一般公司的認股權證是和股票、債券一起發行的,這樣可以更多地吸引投資者。 綜上所述,由普通股的前兩個特點不難看出,普通股的股利和剩餘資產分配可能大起大落,因此,普通股東所擔的風險最大。既然如此,普通股東當然也就更關心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而普通股的後兩個特性恰恰使這一願望變成現實——即提供和保證了普通股東關心公司經營狀況與發展前景的權力的手段。然而還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資股和優先股向一般投資者公開發行時,公司應使投資者感到普通股比優先股能獲得較高的股利,否則,普通股既在投資上冒風險,又不能在股利上比優先股多得,那麼還有誰願購買普通股呢?一般公司發行優先股,主要是以「保險安全」型投資者為發行對象,對於那些比較富有「冒險精神」的投資者,普通股才更具魅力。總之,發行這兩種不同性質的股票,目的在於更多地吸引具有不同興趣的資本。 2.優先股優先股是「普通股」的對稱。是股份公司發行的在分配紅利和剩餘財產時比普通股具有優先權的股份。優先股也是一種沒有期限的有權憑證,優先股股東一般不能在中途向公司要求退股(少數可贖回的優先股例外)。優先股的主要特徵有三:一是優先股通常預先定明股息收益率。由於優先股股息率事先固定,所以優先股的股息一般不會根據公司經營情況而增減,而且一般也不能參與公司的分紅,但優先股可以先於普通股獲得股息,對公司來說,由於股息固定,它不影響公司的利潤分配。二是優先股的權利范圍小。優先股股東一般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對股份公司的重大經營無投票權,但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享有投票權。 如果公司股東大會需要討論與優先股有關的索償權,即優先股的索償權先於普通股,而次於債權人,優先股的優先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股息領取優先權。 股份公司分派股息的順序是優先股在前,普通股在後。股份公司不論其盈利多少,只要股東大會決定分派股息,優先股就可按照事先確定的股息率領取股息,即使普遍減少或沒有股息,優先股亦應照常分派股息。(2)剩餘資產分配優先權。股份公司在解散、破產清算時,優先股具有公司剩餘資產的分配優先權,不過,優先股的優先分配權在債權人之後,而在普通股之前。只有還清公司債權人債務之後,有剩餘資產時,優先股才具有剩餘資產的分配權。只有在優先股索償之後,普通股才參與分配。 優先股的種類很多,為了適應一些專門想獲取某些優先好處的投資者的需要,優先股有各種各樣的分類方式。 主要分類有以下幾種: (1)累積優先股和非累積優先股。累積優先股是指在某個營業年度內,如果公司所獲的盈利不足以分派規定的股利,日後優先股的股東對往年來付給的股息,有權要求如數補給。對於非累積的優先股,雖然對於公司當年所獲得的利潤有優先於普通股獲得分派股息的權利,但如該年公司所獲得的盈利不足以按規定的股利分配時,非累積優先股的股東不能要求公司在以後年度中予以補發。一般來講,對投資者來說,累積優先股比非累積優先股具有更大的優越性。 (2)參與優先股與非參與優先股。當企業利潤增大,除享受既定比率的利息外,還可以跟普通股共同參與利潤分配的優先股,稱為「參與優先股」。除了既定股息外,不再參與利潤分配的優先股,稱為「非參與優先股」。一般來講,參與優先股較非參與優先股對投資者更為有利。 (3)可轉換優先股與不可轉換優先股。可轉換的優先股是指允許優先股持有人在特定條件下把優生股轉換成為一定數額的普通股。否則,就是不可轉換優先股。可轉換優先股是近年來日益流行的一種優先股。 (4)可收回優先股與不可收回優先股。可收回優先股是指允許發行該類股票的公司,按原來的價格再加上若干補償金將已發生的優先股收回。當該公司認為能夠以較低股利的股票來代替已發生的優先股時,就往往行使這種權利。反之,就是不可收回的優先股。 優先股的收回方式有三種:(1)溢價方式:公司在贖回優先股時,雖是按事先規定的價格進行,但由於這往往給投資者帶來不便,因而發行公司常在優先股面值上再加一筆「溢價」。(2)公司在發行優先股時, 從所獲得的資金中提出一部分款項創立「償債基金」,專用於定期地贖回已發出的一部分優先股。(3)轉換方式: 即優先股可按規定轉換成普通股。雖然可轉換的優先股本身構成優先股的一個種類,但在國外投資界,也常把它看成是一種實際上的收回優先股方式,只是這種收回的主動權在投資者而不在公司里,對投資者來說,在普通股的市價上升時這樣做是十分有利的。 3.後配股後配股是在利益或利息分紅及剩餘財產分配時比普通股處於劣勢的股票,一般是在普通股分配之後,對剩餘利益進行再分配。如果公司的盈利巨大,後配股的發行數量又很有限,則購買後配股的股東可以取得很高的收益。發行後配股,一般所籌措的資金不能立即產生收益,投資者的范圍又受限制,因此利用率不高。後配股一般在下列情況下發行: (1)公司為籌措擴充設備資金而發行新股票時,為了不減少對舊股的分紅,在新設備正式投用前,將新股票作後配股發行; (2)企業兼並時,為調整合並比例,向被兼並企業的股東交付一部分後配股; (3)在有政府投資的公司里,私人持有的股票股息達到一定水平之前,把政府持有的股票作為後配股。
Ⅲ 宏觀上股票市場是資產的增殖還是收入的再分配
應看作收入再分配,因為股票市場和資本市場是所屬關系。人們收入多了以後就會一部分用來投資,比如股票。所以是這樣。
Ⅳ 股票和股市是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還是再分配
工資性收入是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股票和股市屬於再分配。請
Ⅳ 股票收入為什麼是屬於財產性收入而不是按資本要素分配
財產性收入就是指通過資本、技術和管理等要素與社會生產和生活活動所產生的收入。是指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和不動產(如房屋、車輛、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
由定義可知,股票屬於動產增值,出租房屋屬於出讓不動產獲得的租金收入。
Ⅵ 什麼是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給投資者用以證明其在公司的股東權利和投資入股份額、並據以獲得股利收入的有價證券。股票的持有人就是股東,在法律上擁有股份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權,享有一定的經營管理上的權利與義務,同時承擔公司的經營風險。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或作價抵押,是資金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具體的炒股操作方法和各種介紹都可以看看下面的資料)
股票基礎學習視頻+電子書籍等網路雲網盤資源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7Nh-m3QBHCyRbXWXnSv6-w
提取碼:2D72
本資源內容包羅萬象包含:股票基礎、股票,炒股實戰、基金,基金定投、基金投資、投資,理財,財務管理,老闆財務管理等各類方向網課和其他書籍文檔等學習資料整理匯總。
Ⅶ 我們在股票中賺的錢是不是從別人虧的那裡賺來的
是的,可以這么說。
其實,在股市裡賺的錢確實是有出處的,股市只是財富再分配的地方,本身股市屬於虛擬資產,只分配財富,並不創造財富,股市中大家賺的錢從三個方地方而來:
第一,賺企業的錢
賺企業的錢是最堅實的方式,也就是通過企業經營為投資者創造新增價值,上市公司賺到了利潤,將利潤分配給投資者,投資者獲得現金收益,這部分錢,它是真實的價值。投資者也可以把分紅進行再投資,隨著公司的業績不斷增長,股價也在緩慢上升,而估值水平並未明顯增加,股票依然是安全的,與內在價值相符的。
賺企業的錢並不需要與其他投資者博弈,只要上市公司能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持續不斷的通過經營賺取利潤,公司就會越來越強,所有的股東都能獲得回報,就不會出現零和博弈的結果,這也是股市中價值投資的精髓,但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才能尋找到真正可以保持不斷增長、盈利穩定的公司,對於一般股民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尋找需求穩定的行業,在行業裡面尋找高ROE及利潤增長率穩定的公司,並且需要及時關注公司基本面是否出現變化,並非長期持有就一定叫價值投資。
第二,賺波動的錢
真正進入股市的人,想通過上市公司分紅,或者業績緩慢推升股價而獲利的,其實比例很少。大多數人進入股市,都是奔著賺快錢而來的,很多股民買入就想漲停,意味著股價一天要漲10%,而上市公司一年的凈利潤可能都只能增長10%,股民卻一天就想賺到一年的錢,必然不可能是賺企業的錢,不可能是賺經營的錢。
那麼就只能賺股價波動的錢,在投資者多空博弈中,股價會出現上漲和下跌,幅度有時候會遠遠超過業績的變動幅度,意味著股價可能會漲太多偏離內在價值,之後又下跌進行修復,股民通過股價的漲跌波動賺取差價,就是賺波動的錢。那麼這部分錢從哪裡來,就是從對手的賬戶中來,有人賺必然就有人虧,你賺的錢就是別人虧的錢。
第三,賺央行的錢
賺央行的錢,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股價並非由上市公司的盈利驅動,也並不非由交易者博弈形成差價,而是由於巨大的流動性支撐,使得股價出現持續上漲。在這個過程中,所有股票都上漲,業績好的在漲,業績差的在漲,只要買入股票的人似乎都賺錢了,沒有人虧錢,那麼賺的錢從何而來呢?
這錢就是央行給的流動性,央行印發鈔票,為市場提供流動性,流動性充足甚至流動性泛濫,就會出現資產價格上漲,有時還會持續上漲,在由巨量流動性推升的行情中,所有人都賺到錢了,公司盈利沒有明顯增加,也沒有對手博弈虧錢,這賺的就是央行的情。
綜上所述
我們在股市中如何賺到的錢,主要有企業的錢、波動的錢和央行的錢,只要能賺到錢,任何人都是盈家。股市中的上市公司很多,真正能實現持續增長不斷創造新增價值的公司卻不多,而賺企業的錢才是最堅實的錢,結果就是在股市中真正賺到錢的永遠都是少錢。大部分人都是賺波動的錢,最終只是一個零和博弈的結果,央行的錢則是階段性的,碰上巨量流動性支撐所有人都能賺錢,但水龍頭一擰緊,賺到的錢還是會重新還回去,所以股市中「一賺、二平、七虧」的規律,永遠也不會改變。
Ⅷ 股票是一種資產嗎
股票是一種資產。資產的這個定義是比較廣闊的,包括我們平時個人名下的這種房產車子以及不動產之類的都能算做資產。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有些富豪的資產是100億,但是他不可能拿出100億的流動資金,頂多也只能拿出10億的流動資金。那麼它的資產總量仍然是100億,這個90億其實就是一些資產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