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板塊資金 > 平安保險公司持有匯豐銀行股票有沒有虧損

平安保險公司持有匯豐銀行股票有沒有虧損

發布時間:2023-01-21 15:00:45

⑴ 對於中國平安增持匯豐銀行一事,你有何看法

對於中國平安增持匯豐銀行一事,你有何看法?

在美國司法部對匯豐銀行涉嫌違法行為進行調查時,為求自保選擇出賣華為,當時美國正愁著抓不著華為的把柄而苦惱,在匯豐捏造提供的「證據」順勢對華為展開了猛烈的攻擊。

c

經歷富通事件後,我認為中國平安應該有足夠的警醒,這么多人對平安的投資端持有看法也不是空穴來風,此次增持匯豐很多人問我我都沒講,因為我也看不懂。

⑵ 平安保險出大事了,是真的嗎

據說平安保險公司因為收購了匯豐銀行的股份,最近沸沸揚揚的受到了一些人的譴責。

⑶ 中國平安「抄底」匯豐銀行,再次成為第一大股東,釋放什麼信號

金融機構,在2019年以前,應當很多人也不掌握這個金融機構,終究其在中國的合理布局營業網點較少,但是,自其構陷華為公司的事情被曝出至今,匯豐金融機構就不斷走上熱搜,絕大多數中國人多多少少都過聽過這個「披上綿羊皮的狼」的金融機構了。

撤銷2020年度的分紅方案

因撤銷2020年度的分紅方案,危害小公司股東權益;及其構陷華為公司,毀壞銷售市場井然有序市場競爭,變成銷售市場不幸者,再再加上肺炎疫情要素及洗黑錢事件的危害,2020年,匯豐銷售業績主要表現一塌糊塗,8月3日,匯豐金融機構對外開放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度度財報數據表明,總公司優先股公司股東應占盈利19.77億美金,同比減少76.8%,每一股基本上贏利0.一美元,環比跌76.2%,受此危害,匯豐金融機構的股價也是一路下降,現階段其股價早已是近二十五年來的最低限,下挫超出50%。

但是作為一家公司,平安集團要的僅僅追求完美利潤最大化,因此在匯豐股價暴跌的情況下,安全進到,我認為,很有可能有下列三個層面要素:一是「股票抄底」(自然不一定是股票抄底,由於安全沒有吃進的話,股價很有可能還會繼續再次下挫),既控住了匯豐的個股再次下挫,安全原擁有的個股損害沒有進一步擴張,並且能夠減少企業均值持倉成本;二是平安十分見到匯豐的將來,評定匯豐將來的股價能夠再次大漲起來,因此安全不害怕吃進匯豐的個股;三是自打2002年至今,安全與匯豐就密切的協作在一起了,二者乃至還合資企業開設公司,一旦匯豐倒地,安全的損害極大,因此在有可能的狀況下,安全也會知其較大 的勤奮解救匯豐金融機構,這即是救匯豐,也是為其本身權益考慮到!

轉過頭來看安全增持匯豐一事,金融市場也做出了恰當的極其熱情地反映。由於,通過安全增持匯豐所釋放出來的數據信號,足夠讓匯豐輕裝前行,坦然面對風險性,也傾心資金投入我國的金融業中國改革開放偉業。正由於匯豐股票基本面優良,本次增持有希望為安全產生長期性提高與公司估值修補的盈利。作為投資者,確實不必太多的焦慮情緒。

⑷ 如何看待中國平安斥資3億,增持匯豐銀行股票呢

最近中國平安斥資3億增持匯豐銀行股票,中國平安增持匯豐銀行消息一出,得到市場高度關注,大部分人都在吐槽平安增持匯豐事件。

匯豐銀行是匯豐集團旗下的控股公司,屬於英國的知名企業,針對我國平安增持匯豐事件,下面發表我個人看法:

第一,從國際利益來看

匯豐是英國的,平安是我國的,平安斥資3億去增持匯豐,平安如此大手筆的增持匯豐,背後必然是有原因的。


意思就是平安這種行為財產轉移,是有洗錢的行為,光明正大的用真金白銀購買國外資產,這筆資金名副其實的從國內流向了國外,這筆資金流向其他國家了。

也許這就是很多股民吐槽的地方,覺得中國平安這樣做是錯誤的,也是遭受很多國民吐槽的真正原因。

總結分析

針對中國平安3億增持匯豐銀行事件,上面從三個方面進行發表我個人看法,兩個看法是正面的,只有一個看法是負面的。

總之我個人覺得針對這件事一定要從多方面去分析,再來判定增持匯豐事件,不能憑借某個點就否定這件增持匯豐事件是不好的,就拚命吐槽,這樣的看法和觀點是不理智的,建議大家理性看待這件事,別瞎摻和進去。

⑸ 中國平安斥資3億增持匯豐銀行後匯豐銀行股價情況如何

中國平安大舉增持匯豐股票後,匯豐銀行股價持續走高。這是給匯豐銀行的一劑強心針,中國平安也是中國保險業務的大企業,強強聯合的背景下,市場對匯豐銀行的業務增長,保持樂觀態度,股民自然選擇增持匯豐股票。

中國平安作為一家大企業,其在增持匯豐股票後,自然為了自身利益會通過自身關系,給匯豐帶來大量內地銀行業務,加之中國新冠疫情控制較好,市場經濟持續回暖,其大陸業務的持續增長也是顯而易見的趨勢,不得不說中國平安選擇增持匯豐銀行股票真的是明智之舉。資本永遠是逐利的。

⑹ 平安保險公司經過匯豐銀行 這是會倒閉嗎

平安保險公司在2017年前本身就是匯豐銀行的控股公司,2008年金融危機,匯豐銀行的啊,巨額虧錢就是通過平安的資金,補充歐洲的資金,當時有很多人進行的抵制,現在基本都忘了

⑺ 匯豐銀行十多年以來首次大漲,匯豐大漲是因為中國平安嗎

匯豐銀行十多年以來首次大漲,匯豐大漲的確是因為中國平安的增持。眾所周知,匯豐銀行一度在危險的邊緣遊走,股票跌倒谷底,是匯豐建立以來面臨的最大危機。在這種情況下,匯豐卻迎來了中國平安這個救世主,中國平安用了三億港幣增持了匯豐銀行,購買了匯豐大約十六億數量的股票。這一次增持,也讓匯豐起死回生,股票也接連上漲,匯豐活了,中國平安富了。縱觀此次增持,其實最大的贏家就是中國平安。中國平安不僅一夕之間就成為了匯豐最大的股東,也通過低價購入匯豐的股票暴賺。

但是中國平安還是增持了匯豐,中國平安增持匯豐選擇的時機非常恰當,中國平安已經從昔日匯豐的小投資者,變成了今日匯豐的第一大股東了。在這種情況下,股票因為中國平安自然會暴漲。

⑻ 馬明哲,被迫「幸福」

平安,終究還是成了華夏幸福的第一大股東,盡管不是自願的。


而且,是在符合銀保監會監管規則的背景下。


前段時間市場傳聞稱「銀保監會正在調查中國平安在房地產市場的投資。」這一傳聞引起軒然大波,中國平安隨後回應稱,投資一直以來嚴格遵守監管的相關規定,不評論無事實依據的市場傳言。


一般來說,能讓資本鋌而走險的是更高的利潤;但馬明哲也沒想到,投資華夏幸福卻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這事是有些倒霉了。



就在幾天前,華夏幸福公告:因原第一大股東華夏控股被動減持股份,平安資管及平安人壽被動成為華夏幸福第一大股東。


爆雷房企,似乎各有各的尷尬:恆大的債主們是被迫成了股東,而平安則被迫成了華夏幸福的第一大股東。


如果這種事放在寶能系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之時,姚員外必是欣喜若狂;但平安成為華夏幸福第一大股東,馬明哲只能暗自神傷。


於是,平安馬上撇清關系稱:華夏幸福的實控人王文學保持不變,平安人壽作為華夏幸福財務投資者的性質保持不變,將繼續積極參與債委會的相關工作。


沒錯,既已成定局,雙方目前能做的就只有解救華夏幸福這頭受傷的大象,華夏幸福已然成為平安投資 歷史 上的污點之一,能否全身而退,都還是個未知數。


以華夏幸福爆雷為起點,今年以來,平安的股價接連大跌,股價「一落千丈」,小股東也不禁感嘆一句,「何以落魄至此啊!」,股價從近年的最高點約93元/股跌至49元/股,夭折近半。



這一年,上市房企活得很艱難,平安「隱形地主」的身份,也讓他的股價逐漸「房化」,市場給它的PE值在近十年達到低點。


平安、幸福,恐怕是華夏大地上兩個最吉祥的詞。


但在2021年後,平安和華夏幸福,恐怕要成為不吉祥商業聯姻的代名詞了。


平安敗北故事


馬明哲投資敗北的故事可謂不少。早年,平安選擇進軍二手車市場,投資超10億的平安好車最終還是黯然離場。這都是小數目的,更大數額的投資還要數匯豐銀行和國際保險公司富通集團。


其中投資匯豐銀行股票浮虧超380億港元,直接導致平安當期凈利潤出現下滑。


至於富通集團,則是發生在2008年,中國平安投資其股票耗費238億元,富通集團財務暴雷,其股票迎來拋售潮,進一步導致股價下挫,平安損失慘重,浮虧超過157億元。


這單巨額虧損直接使得平安當年中期取得的凈利潤(2008年中期凈利潤71億元)灰飛煙滅。


為此,馬明哲還 放棄了當年數千萬的年薪來「謝罪」 ,稱此舉為對公司利潤下滑所做出的「個人表示」。



只是同樣的事情,十年後又再次發生在平安的身上,不同的是,這次投資的對象是房企。在2018年,馬明哲看上了華夏幸福,並認為王文學在產業地產上"天賦異稟",帶領平安兩次"挺進"華夏幸福的董事會。


一次是2018年7月10日,華夏幸福的控股股東華夏控股轉讓其持有的5.82億股份予平安資管,占總股本的19.7%,代價達到137.7億元。


第二次是2019年1月31日,平安資管再次花費42億元買下華夏幸福1.71億股份,兩次投資合計179.7億元,直接讓平安躍升為華夏幸福的二股東,持股佔比25.25%。


兩次買入華夏幸福的股價都不低,分別是23.655元/股和24.597元/股。如今華夏幸福的股價徘徊在3.9元/股,較平安的入股價打了2折甚至還低,平安實屬高位站崗,也再次成為投資界的笑柄。



若讓他回過頭看這一次的選擇,估計只剩後悔。對比2018年時的態度,如今平安對華夏幸福的態度來了一個360度大改觀,今年3月以來的態度就更「曖昧」了。


即使成為華夏幸福的第一大股東,平安也表態不再出錢資助華夏幸福,僅僅是提供法律、經驗和咨詢等方面出謀劃策,援助華夏幸福渡劫。


但這時候,華夏幸福缺的,難道是出謀劃策的人嗎?


所幸在過去十年,平安的凈利潤和營收有了很大提升,即便這次華夏幸福虧損計提減值達到359億元(對股類資產144億,債權類215億),尚不足以使得這家金融保險巨頭垮台,但損失仍然是肉眼可見的多。


平安在2021年中期業績中表示,歸母營運利潤同比增長10.1%至818.36億元,但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5.5%至580.05億元,歸母凈利潤少了90億進賬,原因不言而喻,受華夏幸福拖累。


正因此,平安稱,保險資金的投資組合收益率有所承壓,對華夏幸福的撥備非常審慎。換句話,計提減值虧損在359億已經是非常審慎的情況下算出的數字,若包含商譽及假設債務重組不順利的情況下,平安此次投資的損失可不止這個數。


在今年6月,中國平安回應投資者十年間的投資收益情況稱,2011-2020年,中國平安的平均總投資收益率和綜合投資收益率為5.3%和5.5%,這一收益率僅比銀行的理財產品稍高。


而可供參考的是,2019年全國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率達到15.5%,中國平安的投資收益率顯著低於這一數值,實在難言樂觀。


追究華夏幸福目前的問題,其實並不比「某大」輕,甚至可以給想要在產業地產分一杯羹的開發商們一點啟示。


華夏幸福「不幸福」


華夏幸福的弱點在於重倉環京區域,其運營模式為長短結合,即長期以工業園區開發招商,通過與政府合作圈地,短期做住宅開發,一旦住宅開發遇挫,很容易會陷入短期資金緊張。



在環京與雄安新區等利好政策的推動下,2016年,華夏幸福迎來高光時刻,以1203億的銷售額沖到房企第8名,成為千億房企陣營之一,華潤置地、金地、世茂、招商蛇口、龍湖等房企都排在它的後頭。


該年,華夏幸福實現營收538.2億元中,接近九成的營收都來自環京區域,「孔雀城」的名聲大噪。



它的至暗時刻也因重倉環京而難以脫身,那些年栽倒在環京區域的房企又何止華夏幸福,還有京漢置業(現已易主奧園)等。


除了環京布局,華夏幸福的融資成本也處於行業的中上游,即便2018年引入平安後,華夏幸福發債利率仍有10%以上。


雪球越滾越大,在引入平安後的這三年,華夏幸福發債更猛了,平安對華夏幸福的 投資共計540億元,其中股權投資180億元和表內債券投資360億元


當環京布局這一點從優勢轉變為致命弱點時,華夏幸福的爆雷也來得飛快。


平安集團董事總經理兼聯席CEO謝永林曾對外表示,當初選擇投資華夏幸福,是看中了其產業新城、支持地方政府發展的的商業模式,與險資投資特點相契合。但環京津冀調控趨嚴,環京住宅量價齊跌,回款成問題,造成資金鏈斷裂。


此外,華夏幸福近幾年的新拓展區域效果不及預期,擴張太快,管理不精細,加上新冠疫情這只「黑天鵝」,加劇了華夏幸福的兌付風險和財務危機。


今年中期業績顯示,華夏幸福營收210.68億元,同比下降 43.63%,期內虧損將近百億,歸母凈利潤為-94.8億元,同比下降256.37%。


期內虧損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收入和毛利率大幅下滑。其二,華夏幸福期內的資產減值損失與信用減值損失達到21.45億元,是去年同期的近4倍,主要原因在於存貨跌價損失及合同履約成本減值損失14億元。


華夏幸福當期的毛利率僅5.29%,明顯低於2018-2020年同期的45.67%、48.73%、46.93%,毛利率低的很重要原因在於營收壓縮的同時,營業成本不僅不降反而還微升0.6個百分點。


在營收成本方面,華夏幸福控制三費支出, 唯獨財務費用支出翻了一倍還多,上半年光是財務費用就花去了56.35億元 ,比去年同期多花了33億,同比增長143%,其表示繫上半年的融資利息增加所致。


如此來看,即便當初引入平安是為了拿到「更便宜」的錢,降低利息成本,但在爆雷之後都作鳥獸散,華夏幸福想要融錢已經融不到了,只能出售資產或引戰投,但今年這個時間點,誰又還會充當「接盤俠」呢?



針對這一點,上交所也要求其補充披露近期存量債務及利率變化情況。


而華夏幸福的危機遠不止於此,銷售規模和債務的形成反向變化,預示著未來一段時間,華夏幸福都很難走出泥潭。


今年上半年,華夏幸福的銷售額僅139.68億元,同比下降66.69%,排名跌到100名開外, 銷售業績直接倒退到2013年以前(2013上半年華夏幸福的銷售額159.09億元)。


其中,房地產銷售額合計74.89億元,銷售面積69.1萬 ,結轉收入149.18億元,結轉面積155.06萬 ,但 待結轉面積高達1324.05萬 ,存貨大也不是件好事,導致周轉失靈。


截至2021年6月30日,華夏幸福的 有息負債為1876.19億元 ,其中短期借款及短期應付債券291.36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不含租賃負債)786.9億元, 短期資金需求至少1078.26億元


而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初,華夏幸福 逾期債務本息合計高達878.99億元 ,半年末該公司的貨幣資金余額僅139.8億元,其中 可動用資金7.34億元, 各類受限或限定用途的資金為132.46億元, 資金缺口超過870億元,何解?


更甚,由馬明哲引薦的吳向東,從華潤置地轉身到華夏幸福時候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離場方式竟是這般光景。在今年的危急時刻,吳向東團隊出走華夏幸福,也代表了各方的立場。


停擺,或許就在一瞬間。平安會不會沽空華夏幸福?華夏幸福的救兵會是誰?


平安「地產」生意


人人都想當「巴菲特」,但就算是巴菲特,也有失足的一天。馬明哲高估了華夏幸福的業績增長預期,還低估了其存在的風險系數。


除了華夏幸福,平安目前還投資了4家上市房企,分別是中國金茂、旭輝、碧桂園和朗詩地產,持股比例均超5%,甚至還是二股東的席位。



做房地產需要錢,而險資有錢,險資+地產,被視為最強大的組合和生意夥伴,但在今年變化莫測的房地產行業,這個組合也變得搖搖欲墜。


除了入股房企,平安還做了很多額外的投資,包括投資性房產方面,即商業地產,看中的是商業地產穩定長期的現金流。


比如今年,平安人壽在商業地產領域又下一城。其買下凱德集團中國來福士資產組合的部分股權,資產組合的總資產價值467億元,平安人壽總投資額不超過330億元,預計於2021年三季度完成交易。


而來福士資產包有上海廣場、北京來福士中國、寧波來福士廣場、成都來福士廣場、長寧來福士廣場以及杭州來福士中國。此外,據市場消息,平安人壽正在洽談收購北大資源,後者擁有38個物業開發項目。



截止2021年6月末, 在平安集團6.89萬億的資產版圖中,投資性房產有602.69億元, 這是平安集團半年報披露出來的數據,真實的地產帝國可不止如此。


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不動產在年報中提到,預計到2020年,中國平安集團 不動產配置金額上限為7500億元 。不動產投資不限於物業項目,還有商業體、酒店、工業物流、養老地產以及海外投資等。


而且,平安不動產不止做資管業務和投資不動產,在與第三方房企的地產項目上還做 股債權投資業務


簡言之,平安除了直接做地產生意,還通過 借錢給開發商收取利息、入股地產項目拿分紅 的形式增加了不少額外收入。


這也是為何,眾人都稱之為「地產巨鱷」、最大的隱形地主、房企背後的大金主。

⑼ 對於中國平安增持匯豐銀行一事,你有何看法

對於中國平安增持匯豐銀行一事,雖然現在網上一片聲討中國平安的聲音,但是我到覺得中國平安此番的作為,或許大有深意。中國平安非常清楚若是幫了匯豐就是在和華為對抗,就是在和愛國人士對抗,但是中國平安還是這么做了。中國平安為何這么做,我們還是要平心靜論的好好想一想才對。中國平安大手筆增持匯豐銀行,我到覺得中國平安是在爭取在匯豐銀行的話語權,那就是我有股份了,將來在匯豐做決策的時候,就不能越過中國平安,中國平安在匯豐將來有一些對中國不利的事情的時候,可以操縱局面。

中國平安增持匯豐銀行,還是不要看錶面。若是看錶面就大錯特錯了,若是因為此事中斷和平安的合作,也就大錯特錯了。給中國平安一些時間,或許它能證明增持匯豐是為了給中國爭取話語權。

⑽ 中國平安增持匯豐銀行的理由是什麼

新浪港股訊 據聯交所股權變動資料顯示,匯豐控股(00005)於2018年2月9日獲Ping An Asset Management Co., Ltd增持3722萬股,每股作價79.38元,總值29.55億元,最新持股比例增至6.17%。


港聯交所9月26日披露信息顯示,中國平安旗下平安資管在9月23日增持匯豐控股,持股比例增加至8%,再度反超貝萊德的7.14%,成為匯豐控股第一大股東。

消息傳出,港股、美股以及倫敦市場,都以暴漲作為響應,創2009年以來最大漲幅。9月28日,匯控美股盤前漲8.78%報19.7美元;港股市場匯控收漲9.22%報30.8港元;匯控在倫敦市場也一度暴漲超10%。

不知道為什麼這幾天這個新聞會火了,小視頻平台都在講著這些 ,我想說投資都是看著利益最大化的,投入的都是希望得到回報多的,就不要太糾結這些東西,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閱讀全文

與平安保險公司持有匯豐銀行股票有沒有虧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的資產負債表具體怎麼看 瀏覽:973
股票賣出之後資金 瀏覽:62
股票手機開戶選大牛證券靠譜 瀏覽:379
網宿科技股票股票股票 瀏覽:31
股票登記日當天買入次日除權對股民有影響嘛 瀏覽:524
什麼股票天氣預報業績 瀏覽:734
美國證券有多少個股票 瀏覽:939
基金股票怎麼玩才能賺錢 瀏覽:538
主板股票業績需要預披露 瀏覽:256
蘇州銀行股票可以扔了嗎 瀏覽:164
股票主力資金進出怎麼看 瀏覽:555
智能自控股票千股千評6 瀏覽:269
股市那些事科技股票 瀏覽:382
海通證券股票順序怎麼亂了 瀏覽:242
證券公司里的股票少了 瀏覽:623
模仿股票交易軟體用那個 瀏覽:59
一隻股票賣了就買 瀏覽:844
日本野村證券能否買中國股票 瀏覽:732
一般什麼軟體炒股票 瀏覽:155
股票怎麼開通st 瀏覽: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