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教:恆生銀行理財產品「步步穩」我能買么說預期潛在年化收益率8%,最低保本90%,說已做了十幾期都賺的
恆生銀行這款產品完全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陷阱,多少人被埋在井下欲哭無淚、投訴無門,從簽合同開始就一步步計劃好了,害你沒商量。一.保證你合同看得稀里糊塗(全是有意擬好的專業術語),還不好意思問(怕人說你沒文化),一咬牙一跺腳就會把它簽了。這可是關鍵的一環,如果虧了(基本是虧的,否則銀行靠什麼吃飯?說得太明你會認為太黑了),責任自付(白紙黑字有你的簽名)!二,通常合同一式二份,但他們只有一份,什麼也不會留給你(做事不留任何痕跡和證據)三.會給你錄音:我已知曉風險,責任自負之類的。四.回去做高利息的美夢吧,實則噩夢已經開始了。五。噩夢成真時你去交涉,那你就是孫子了,他們是爺爺。他們會根據你的性格和特點來和你打太極拳,所謂的行長就是處理此類問題的老手,我看叫一個皮厚心黑嘴滑的人去做行長更合適,他不太需要精通專業,只需通曉「厚黑學」即可。
㈡ 為什麼h股分紅收益率高於a股
一、關於分紅差異問題
我們對國企(央企)A股與H股上市公司分紅率有關數據進行了核算,結果如下:
1、A股央企及央企控股上市公司(150家)
2001-2009年平均分紅率計算公式:
所有公司歷年總分紅/所有公司歷年總凈利潤
結果:22.85%
2、H股國企上市公司(134家)
2002-2009年平均分紅率計算公式:
所有公司歷年總分紅/所有公司歷年總凈利潤
結果:25.87%
3、H股全部上市公司(163家)
2001-2009年平均分紅率計算公式:
所有公司歷年總分紅/所有公司歷年總凈利潤
結果:26.87%
4、市場人士數據
20%:146家在A股上市公司,2001年到2009年平均分紅率。
36%:134家在香港上市央企及央企控股企業,2001年到2009年平均分紅率。
從我們的核算結果看,大陸滬深股市150家A股央企及央企控股上市公司2001-2009年平均分紅率為22.85%,與在香港上市134家H股國企上市公司的平均分紅率25.87%相比較,僅相差3.02%,差距應屬不大。
為避免個別公司權重過大的影響,我們採取了將全部相關分紅數據匯總後,計算平均分紅率的方法。通過這種方式核算出來的數據,兩地分紅水平的差距沒有那麼大。
關於股價漲幅問題
至於H股十年漲幅6.8倍,A股原地踏步原因,分紅率差異影響應該是較小的。具體分析來看,應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兩地市場發育程度尚有差距
香港股市運行的大背景是其與西方高度發達和有效的資本市場完全接軌, 其市場環境與轉軌時期的我國資本市場有著天壤之別, 而且與股利政策密切相關的稅收制度、法律制度和投資者偏好等因素兩者也存在較大的差別。
(二)兩地經濟發展狀況不同
2001年香港尚未徹底走出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股價偏低。前些年,內地為拉動香港經濟而推出的重大舉措曾經是一個連接一個,包括CEPA、個人游、人民幣業務乃至QDII,尤其是CEPA為香港地區經濟恢復和發展發揮了重要積極作用,這可能是影響香港股價從2001年起不斷走高的重要原因。
近年,香港在內地經濟繁榮拉動下處於穩定發展狀態。
(三)A股市場發行溢價高,分紅收益率較低
從發行價比較看,H股發行估值水平較低,發行價也低,後市的增長空間就較大;A股發行價高,高市盈率透支了未來增長空間。但從今年以來的A股發行市場表現看,這一趨勢正處於回歸過程中。
(四)大陸市場的有效性處於逐漸增強的過程中
我國股市有效性在發展中不斷提高,目前比建立初期有所提高,基本上可以認為已經達到弱式有效,但尚未達到半強式有效。
從分紅角度看,考察十多年來A股總體情況平均水平,股價走勢基本上與分紅因素的相關性並不強。A十H兩地同時上市的企業,在同樣的分紅率下,兩地股價走勢也不相同,故分紅率並不能說明問題。
(五)資本市場有待逐步開放
由於內地資本市場還處於不斷開放的過程當中,不少國際資本只能通過投資港股來分享中國經濟成長,從而推升H股,如巴菲特投資中石油的案例。
2001至2009年港股平均來看價格低於A股,同樣資金可購得更多H股從而獲得更多紅利,從這個角度來講H股投資價值更高。
(六)從投資者角度分析,投資理念不同也是原因之一
大陸股民散戶多,習慣短炒、買低價股,投資行為短期化,更關注通過二級市場價差來獲取資本利得。港人及海外機構投資者側重長期投資故關注分紅,但也擔心分紅過多影響公司長期發展。從對部分兩地上市公司進行調研了解的情況看,分紅壓力主要來自大股東。
主要差異包括:
(1)港股紅利可能派發除港幣外的其他外幣,中國結算將在換匯後統一以人民幣形式將紅利資金發給投資者。
(2)港股紅利可能有股利選擇權,即,投資者可以申報不超過股權登記日所記錄的紅利權數目,選擇以股票股利代替現金股利。
(3)2014年以來,上海市場實施上市公司紅利R+1發放,港股因存在股利選擇權等情況,紅利登記日與紅利資金實際派發日之間間隔較長。
例如:港股00011恆生銀行6月3日發布公告,權益登記日為6月11日,紅利資金發放日為7月4日,每股紅利0.5美元,美元兌人民幣匯率6.21,可以選擇以股票股利代替現金股利,以股代息價格是10美元。某投資者於6月11日持有200股恆生銀行股票,其選擇了100股紅利權數以股票股利代替現金股利,則其可以收到(0.5×100)/10=5股恆生銀行股票,和0.5×100×6.21=310.5元人民幣紅利資金。
㈢ 拿一千萬買恆生銀行每年多少分紅
恆生銀行每年4次分紅,分紅率達利潤的60%左右。
恆生銀行資本充足率很高(核心一級15.8%,一級充足率17.4%,資本充足率18.9%),所以能進行高比例分紅。而民生銀行資本充足率很低(核心一級8.59%,一級充足率9.86%,資本充足率12.98%),這個還是一季度的充足率,分紅後還會降低一些,離監管紅線已經很近了,所以不太可能提高分紅率。
境外很多銀行的分紅比例很高的關鍵原因是境外的貸款需求較低,每年的貸款總額基本沒有太大的增長,所以它們即便把大部分利潤用於分紅,還能保持每年的資本充足率略有增長。而中國的銀行,基本每年保持6-10%的貸款增長率,所以它的凈資本也要保持6-10%的增長才能使資本充足率不降低,所以只能把大部分的利潤都留存,只分配20%-30%的利潤,這樣才保持資本充足率不降低。當中國經濟進入成熟期,那是貸款基本不增長了,那時銀行的資本就會充裕,能夠大比例的分紅,但缺點是那時的銀行利潤的增長率會很低。
㈣ 哪些股票值得投資
一、消費領域
縱觀全球資本市場,消費行業是長期大牛股的集中營,這些牛股基本上來自於醫葯、醫療健康、釀酒、食品飲料、家電、汽車、旅遊休閑、日用品等行業的頭部公司;
如A股中白酒行業的頭部公司貴州茅台、五糧液和瀘州老窖;家電行業頭部公司美的集團、格力電器和海爾智家;醫葯行業的頭部公司恆瑞醫葯、葯明康德、長春高新、雲南白葯、片仔癀;眼科醫療服務龍頭愛爾眼科;口腔醫療服務龍頭通策醫療;乳製品龍頭伊利股份;調味品龍頭海天味業;汽車行業頭部公司上汽集團、福耀玻璃和華域汽車;免稅業務龍頭中國國旅;機場龍頭上海機場等。
港股中消費股如啤酒龍頭華潤啤酒,醫葯龍頭中生制葯,運動服飾龍頭安踏,連鎖餐飲龍頭海底撈,乳製品龍頭蒙牛乳業等。
美股中的可口可樂,百事,麥當勞,星巴克,耐克,沃爾瑪,開市客,默克,諾華制葯、強生、聯合健康等。
以上這些個股基本上都屬於行業龍頭或者細分領域龍頭,值得投資者長期持有。
二、金融領域
相對來說金融行業是確定性最高的行業,是最值得長期投資的領域之一,個人最看好的還是銀行,其次是保險,保險行業目前在我國算是朝陽產業,相關企業還是處於成長期,未來還有比較大增長空間;雖然銀行的高增長時代已經過去,但依然是盈利能力最強的行業,加上大部分銀行股分紅派息能力強,股息率高;但很多股民總覺得銀行和保險股盤子大、波動小、漲速慢,這樣想就錯了,中國平安、招商銀行、寧波銀行自2014年1月至今股價總漲幅都超過500%,南京銀行總漲幅超400%,興業銀行總漲幅也超過200%,試問有多少投資者的總收益在此期間達到了這個水平?
以下是金融領域值得長線持有的個股,其中包括港股和美股;
A股中的中國平安,招商銀行,寧波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
港股中的匯豐控股,恆生銀行,友邦保險,港交所等。
美股中的伯克希爾.哈撒韋,摩根大通,富國銀行等。
三、科技領域
A股中的立訊精密、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匯頂科技、中興通訊相對好些。
港股中的騰訊控股、阿里巴巴。
美股中的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Facebook,英特爾,思科等這些也算是美股的核心資產,佔美國股市總市值的40%以上,美國三大股指能夠上漲十多年持續不斷創新高主要還是由這些科技巨頭的股票貢獻的;
個人認為就全球資本市場來言,美國的科技股是最值得長期投資的,因此要想長期持有科技股的話建議盡量選擇美國科技股,不能直接購買美股的投資者可以在A股中直接購買納指ETF,該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就是以上這些個股,年初至今該ETF漲幅已經超過40%。
㈤ 上證綜指,還有什麼恆深指的是什麼意思啊是什麼股票啊請詳細做答,謝謝
「上證指數」全稱「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是國內外普遍採用的反映上海股市總體走勢的統計指標。
上證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於1991年7月15日公開發布,上證提數以"點"為單位,基日定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提數定為100點。
隨著上海股票市場的不斷發展,於1992年2月21日,增設上證A股指數與上證B股指數,以反映不同股票(A股、B股)的各自走勢。1993年6月1日,又增設了上證分類指數,即工業類指數、商業類指數、地產業類指數、公用事業類指數、綜合業類指數、以反映不同行業股票的各自走勢。
至此,上證指數已發展成為包括綜合股價指數、A股指數、B股指數、分類指數在內的股價指數系列。
2、計算公式
上證指數是一個派許公式計算的以報告期發行股數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
報告期指數=(報告期采樣股的市價總值/基日采樣股的市價總值)×100
市價總值=∑(市價×發行股數)
其中,基日采樣股的市價總值亦稱為除數。
3、修正方法
當市價總值出現非交易因素的變動時,採用「除數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數,以維持指數的連續性,修正公式如下:
修正前采樣股的市價總值/原除數=修正後采樣的市價總值/修正後的除數由此得到修正後的連續性,並據此計算以後的指數。
當股票分紅派息時,指數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根據上海股市的實際情況,如遇下列情況之一,須作修正:
(1) 新股上市;
(2) 股票摘牌;
(3) 股本數量變動(送股、配股、減資等等);
(4) 股票撤權(暫時不計入指數)、復權(重新計入指數)
(5) 匯率變動
新股上市:新股上市第二天計入指數,即當天不計入指數,而於當日收盤後修正指數,修正方法為:
當日的市價總值/原除數=當日的市價總值+新股的發行股數×當日收盤價/修正後的除數
除權:在股票的除權交易日開盤前修正指數:
前日的市價總值/原除數=[前日的市價總值+除權股票的發行股數×(除權報價-前日收盤價)]/修正後的除數
撤權:在含轉配的股票除權基準日,在指數的樣本股票中將該股票剔除;
復權:在撤權股票的配股部分上市流通後第十一個交易日起,再納入指數的計算范圍。
4、指數的發布
上證指數目前為實時逐筆計算,即每有一筆新的成交,就重新計算一次指數,其中采樣股的計算價位(X)根據以下原則確定:
(1) 若當日沒有成交,則X=前日收盤價
(2) 若當日有成交,則X=最新成交價
上證指數每天以各種傳播方式向國內、國際廣泛發布。
「深證成指」即「深證成份股指數」,他是深圳證券交易所編制的一種成份股指數,是從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場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作為計算對象,並以流通股為權數計算得出的加權股價指數,綜合反映深交所上市A、B股的股價走勢。
計算方法是: 從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場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為樣本,以流通股本為權數,以加權平均法計算,以1994年7月20日為基日,基日指數定為100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