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林園的傳奇是真的還是假的
林園中國股市的傳奇人物,8000元起家的他短短的十多年便身價20億,到底是如何完成的呢,散戶們還有一些疑問,下面我為大家分析一下。
騙子還是神?散戶有三疑
質疑一:價值投資是幌子
為何高調面對媒體?林園先後接受國內外各大媒體,包括央視、FT等媒體的采訪,不斷宣揚他的價值投資理念。根據這些報道,可以看出林園把投資和投機、抄底和逃頂、放棄和擁有結合得相當完美,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資本積累、保值增值的過程,但是這個過程太過完美了,完美得令人起疑。
甚至有人認為,通過對大家灌輸正確的投資理念,散戶接受後就會購買績優股、藍籌股,那麼公募和私募基金的績優股、藍籌股就更漲了,他們掙得更多了。這就是林園自己做為私募基金一員的“陽謀”。
質疑二:散戶可操作性不大
林園的股票年增值最高達到140%,這可能嗎?他掙到上億元的方法是否有操作性?根據聽過林園講座的股民的看法,林園的有些操作技巧,比如買入賣出的時機把握,止損還是持有的形勢判斷等,都沒講過,讓人感覺“不夠解渴”。
股民甲:“林園說他的投資從來沒有失敗過,我不相信。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世界上哪裡有隻賺不賠的買賣,我也持懷疑態度。如果真的像他說得那麼好,他怎麼會輕易告訴我們這些散戶啊。”
股民乙:“林園強調要到公司搞調研,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可行性並不強,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精力和金錢,對自己所購買的每一隻股票的公司都去做實地調研。”
質疑三:利用投資策略的差異
已有4個億的身家,為什麼還要借錢?還說有多少借多少。如果僅僅是為了投資股市,似乎犯不上;如果是代人理財掙取傭金,好像也不值得。以上兩種設想都不合理,就使人難免生疑,或許他是想成立具有其投資風格的私募基金?
有人認為,林園年收益高達98%,這太不可思議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方案和策略,林園宣揚自己大而不當的價值投資策略,正是利用與散戶投資策略的差異性來吸納信徒。價值投資理念是人們所追求的,也是人們所不能達到的,用這樣一個大多數散戶都接受卻又做不到的理念四處宣揚,恐怕難以讓人信服。股市沒有神,巴菲特不是,林園也不是。
林園投資秘訣:重倉績優股、藍籌股
自從2005年年中啟動股改以來,證監會致力於解決中國證券市場中的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分置的制度弊病,結束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價”的局面,上市公司紛紛進行股改。從此,股市開始回暖,大盤從1000點左右上漲到最高4300點,上漲了330%。在此情況下,股市裡開始出現了一種“價值發掘”投資策略,去年一直流行的有色金屬、金融、地產、鋼鐵、消費品等題材,到今年的券商概念股、整體上市、資產重組、低價股等題材,各種炒作風起雲涌,消息滿天飛。
根據林園本人的披露,他去年持有過的股票按比重排列為:貴州茅台 (行情,資訊)、招商銀行 (行情,資訊)、五糧液 (行情,資訊)、黃山旅遊 (行情,資訊)、雲南白葯 (行情,資訊)、銅都銅業 (行情,資訊)、上海機場 (行情,資訊)、深發展(行情,資訊)、瑞貝卡 (行情,資訊)、馬應龍 (行情,資訊)、江中制葯、贛粵高速 (行情,資訊)、雲天化 (行情,資訊)、千金葯業 (行情,資訊)、麗江旅遊 (行情,資訊)和宇通客車 (行情,資訊)。其中,貴州茅台 、五糧液 、招商銀行 、雲南白葯 、銅都銅業 、上海機場 是其重倉股,而這些藍籌股中也不乏機構的身影。
按照林園的說法,他只看重公司本身,投資行業的龍頭公司和價值被低估的績優公司。也就是說,林園投資的這些上市公司都是藍籌股、績優股。林園認為,自己買入股票時,首先要滿足價格合理或者低估的前提,而多數情況是價格低估的股票並不漲,他是笨人笨辦法,買入後就“貓”在裡面,等它上漲。
林園自稱,2003年將1億多資金陸續轉移至A股市場,從4月直到12月,大盤1600點的時候買入大量的貴州茅台 、五糧液 ,當時的成本非常低。單看這些股票的行情,從去年年初,貴州茅台 上漲了將近150%,五糧液 上漲了近440%。而貴州茅台 成為股改以來第一個百元股,一度被機構資金高度控盤,流通在外的份額已為數不多,這一點從基金公司發布的年報數據上可以得到印證。截至2005年底,共有33家基金公司的92隻基金持有貴州茅台 62.37%的流通股,持股總量約為8418萬股。換言之,只剩下5078萬流通股被其他投資者所持有。
對於機構來說,重倉業績良好的行業龍頭,既可以保證收益,又可以控制風險,像招商銀行 、雲南白葯 、銅都銅業 、上海機場 也都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追逐的對象。去年年初開始,招商銀行 上漲了230%,雲南白葯 上漲了75%,上海機場 上漲了160%。然而,就是在基金重倉這些股票之後,今年一季度基金集體跑輸大盤,基金重倉的大盤藍籌股上漲乏力。五糧液 、招商銀行 、貴州茅台 、雲南白葯 、贛粵高速 、上海機場 等都漲勢均比不上大盤指數的漲幅。
不過經過調整,4月下旬以來,股市的結構性特徵發生了較大變化,連續3個月表現不好的基金重倉藍籌股開始擺脫弱勢地位,其中以萬科、中國聯通 、中國石化 、招商銀行 和寶鋼股份 為代表,業內人士把這些核心藍籌股走強歸結於基金資金面和重倉藍籌估值相對較低兩個原因。
❷ 剖析股神園林神話為什麼破滅
2006年3月4日,林園決定把自己的「財富神話」讓媒體曝光。林園是散戶,且聲稱在股市的交割單都是用別人的名字開戶——林園說一共有40多人的名字,唯獨沒有他本人,這樣,「林園神話」從一開始就註定無法考證。
然而,這一點並沒有影響媒體的推波助瀾,繼而也沒有影響散戶們追捧他這個橫空出世、身份可疑的「中國股神」。
現在回頭看,能夠見證的只是林園造神的「中國功夫」:語不驚人死不休!
中國資本市場有太多的神話,但當時的神話中的主角很少有散戶,雖然有楊百萬,可楊百萬的「投機」色彩太濃,顯然不符合當時政府所主導的典型取向。於是,林園站出來了,而且聲稱是「價值投資者」,而且他說,當年楊百萬只是他的「跑腿的」。中國的散戶太需要能夠代表他們的「神」了,林園這個「股神」無疑是他們渴望已久的現實興奮劑與心理安慰劑,盡管林園說話太滿細品未免有些忽悠的嫌疑,可他還是被瘋狂的散戶推上了神壇。
當時趙丹陽、但斌這些堪稱「股神」的陽光私募「大佬」信奉的是價值投資,那麼,散戶林園聲稱自己也是「價值投資」;但斌強調自己是企業分析師,推崇烏龜式投資策略,那麼,散戶林園也宣揚和企業的「肌膚接觸」,也聲稱,在熊市時採取「烏龜策略」,即像烏龜一樣,選好股票後就靜靜的趴著,一動不動,在牛市中操作頻繁;趙丹陽、但斌不時都有連續幾年驕人的業績單示人,那麼,散戶林園自稱創下了從8000元資金起步到2007年資產總額高達20億元的「神話」。
如果說,趙丹陽、但斌對價值投資和巴菲特充滿了虔誠的敬畏之心,那麼,散戶林園則是連巴菲特都不放在眼裡。
巴菲特有過投資的失誤,可林園自稱炒股從來沒有虧過錢,躲過了所有的熊市,抓住了所有的牛市,投資十幾年,從來沒有失誤過。
巴菲特、彼得.林奇這些世界一流股神投資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充其量也就在30%,按照林園自己的說法——「我投資股市的16年間(截至2006年),年均復合增長就是98%。」
巴菲特52歲的時候資產是2億美元,而林園透露,他在2005年就給自己定下目標:「我在42歲的時候,股市中的資產就算是4億元人民幣,我相信到了2008年,股票資產至少也能番一番。不信咱們就先等三年後再看。」
林園自詡「賺錢的基因已經深入到骨子裡」,且強調:「也許財富可以復制,但我不相信自己的操盤風格能夠復制。」
這就是林園,一個業績不可考卻憑自話自說壘就的「股神」!
這就是「林園神話」,像雨像露又像風的「炒股大話」!
雖然破綻可見,雖然泡沫明顯,因為應合了當時多方的需求,便也就沒有人去刨根問底式的深究,即使有明白人也揣著明白裝糊塗,懶得去點破——要知道,在「股神」四起的瘋狂股市,較真,除了掃大夥兒的興外就只有自討沒趣的份。
「股神」裸泳:「林園神話」在陽光下消解
與那些「帶頭大哥」式的大小「股神」的命運不同,「股神」林園成名之後迅速「變臉」,於2007年3月聯合深國投,推出了屬於自己的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既然是陽光私募,一切有了公開查證的數據,林園這位學醫出身的「股神」的能耐也就暴露在陽光之下。
到目前為止,投資者九成虧損,讓人吃驚的是,把自己描繪成近乎「東方不敗」的「股神」林園也不例外。
林園看好的金屬、金融等股遭遇全球經濟衰退的打擊。林園公布的重倉股貴州茅台、招商銀行、黃山旅遊已經遭到腰斬。林園旗下的三個產品,回報率分別為-8.5%,-41.34%和-40.49%,同期大盤跌幅為1.71%,47.08%,47.56%。林園的投資回報率勉強合格,但神的光環減少不少。
在前兩年的大牛市中,林園的資產處於急劇擴張期——從4億元到20億元——也是名望如日中天之時。問題在於,牛市中借款追加投入所得到的收益,會在熊市中加倍虧損,也就是說,由於資金量與資金成本的增加,虧掉本金所需要的調整幅度越來越小,如今市場深達50%以上的調整幅度,足以使借貸入市者、相信大盤藍籌股者失去所有的盈利。
如此,「股神」林園「到了2008年,股票資產至少也能番一番」的誓言註定就泡湯了。
與此同時,伴隨「股神」裸泳的是,曾經自造的「神話」也一並在陽光下消解。
著名財經評論家葉檀著文直言:牛市中有很多人披上神皮,林園是其中一個,熊市中有很多股神會褪下神皮,不知道林園會不會是其中的一個。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但在一些絕望的投資者的心中,把股神與騙子劃上了等號。
❸ 林園炒股賺了幾千倍那個故事是不是真的啊
林園炒股賺了幾千倍的故事是真的。林園沒有股市上虧一分錢,因為他的投資都是具有100%確定性的!林園認為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可以投資可轉債,這個是彎腰撿錢的機會,低於100的可轉債都可以作為保底的投資,等到了牛市,可轉債可以轉換成股票,獲得較大收益!這叫做進可攻,退可守!
拓展資料:林園是草根股神!1989年用8000塊入市,2006年已經擁有20億資金,2007開始開通博客獲得較高關注。 他通過價值投資投資了酒茅、葯茅等企業,如今身價已經滾雪球般成就了幾百億身價!30年投資收益也超越5000倍!
林園說:我不會投資餐館之類的餐飲行業,為什麼? 你看開一家店需要投入多少錢?裝修費、店面、房租等等,投入這么多,而且每次開一家店,都要投入這么多!產出比太低了。你看某醫葯企業,擴建一家廠房和幾個機器,就可以源源不斷地銷售,如果產品是獨一份的,就像葯茅一樣供不應求,那利潤是不是要翻倍了?股價是不是要翻倍了! 這就是小的投入,巨大的產出!股神林園說:下跌的時候,沒有你,上漲的時候就是苦命人! 我炒股很奇怪,大部分我買入都會被套,但我一點都不怕,因為我會守株待兔! 只要我選擇的企業,是一家好公司,價格也不貴,那我持有就不會虧錢,這是百分之百確定的事情!我做股票30年都沒有虧過,就是靠的守株待兔的性格,因為好的公司不怕等到。 這個等待有時候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個月一年,有時候是一生一世!但是如果商業模式發生了變化,我會立刻出去!
2007年林園在北大演講,他說:37倍PE的酒茅,每年30%的利潤增長,三年至少漲三倍! 如今回望歷史,到2021年這十多年,加上分紅的紅利,酒茅漲了幾百倍都不止! 林園認為:優質稀缺的好公司,就要不斷的投入和持有,被套了不要怕,因為這個套是黃金套!傻瓜都能管理好的商業模式才是好的商業模式!就像酒茅,他的領導進去了,那企業還是正常賺錢,而且每年都還在增長,這就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個人建議:自己收益率還會這么高嘛?當然很難很難了。慢慢以後穩定在年收益百分之二十就很滿意。
❹ 林園有買深信服嗎
有
從8千到10億 的中國股神——林園,中國唯一一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私募機構。
在許多人看來,林園的投資哲學與美國「股神」沃倫·巴菲特有很多相似之處,中央電視台稱之為「中國股神」。
從歷史持倉數據看,林園總共持有過以下幾只股票,貴州茅台、招商銀行、五糧液、黃山旅遊、雲南白葯、銅都銅業、上海機場、深發展、瑞貝卡、馬應龍、江中葯業、贛粵高速、雲天化、 工商銀行、千金葯業、麗江旅遊、宇通客車、片仔癀、奧特迅、金龍魚。
盡管他的創富傳奇後來引發不少質疑,但他的股票投資理念還是得到了相當多股民的認可。
❺ 炒股有投入1000回報100000的可能性嗎
有1989投入1萬,現在身價4個億。他的主要投資策略是:基本面分析,投資價值被低估的股票。
熊市也穩賺不賠16年炒股增值4萬倍
即使在熊市,林園照賺不誤。
看著一疊厚厚資金對賬單,林園說:「當初一共約1萬余元投入股市,到2005年年底,我個人賬戶上的資金已超過了4億元。
身處股市造神時代
1989年,中國股市初開。但當時的深圳股市進入無人問津的時期,證券營業部里都冷冷清清。但林園堅持每天到營業部去看一看。
由於對股票很有興趣,林園就把當時手裡的資金買了深發展(000001 .SZ)。到1990 年初,股市逐漸開始熱鬧起來,而林園則由於不斷地炒賣,幾個月下來資產就達到12萬元,到1990年底的時候,其在股市上資產已超過100萬元。
接著林園又轉戰到上海炒股。1991年至1992年8月間,林園當時主要炒深發展、深原野(000005 .SZ),1992 年還大量買入當時深錦興(000008 .SZ)(後改為億安科技)、海南民源農業股份及深華新等未上市股票。到1994年上述公司相繼上市後,林園在股市上的資產已超過1000萬元。
這是中國股市造就財富神話的時間,林園成為神話主角之一。
1994 年底至1996 年間,林園又以每股12元買入深發展,後來以平均40元左右價格賣出。從1996年底開始以22元買入四川長虹(600839 .SH),後以每股平均60元以上價格賣出。
其後幾年時間,碰到了股市的大牛市,林園炒的許多股票都賺了錢,平均盈利水平在9倍左右。從2001年起,由於覺得當時股票的價格是以流通盤大小為定價標准,有了多年炒股經驗的林園覺得不合理,中間就休息了近2年多。
熊市穩賺不賠
到2003年8月份,林園又「重出江湖」。「主要是我覺得一些盈利能力好、定價能力強的民族品牌企業的股票,價格被嚴重低估。」
林園買股票通常是以不同賬戶、幾個投資組合的方式來進行操作。每個組合有5隻股票,投入資金為1000萬到2000萬元左右。到了2003年的年底,林園的資金已達到了1.7億元之多。
從2004年4月開始,股市行情一直處於下跌狀態之中,而這卻絲毫不影響林園的炒股,「大盤漲跌最多隻能影響我賺錢的速度,但不管漲還是跌,我都可以掙錢。」林園說。
熊市的一年多時間里,林園的股票增長率達到了140%。記者查閱了他的5個賬戶投資組合的資金對賬單,一個名為聯合證券深圳地區振興路營業部賬戶顯示為,2004年1月,林園存入的1000萬元資金,到2005年9月結算時,資金賬戶達到了2400多萬元。所買的股票有貴州茅台(600519 .SH)、武鋼股份(600005 .SH)、同仁堂(600085 .SH)、雲南白葯(000538 .SH)、招商銀行(600036 .SH)等,其中還有部分配售中簽的股票以及前期買入股票的賣出,還有一些股票是分紅和派息等。
另外一個賬戶同樣是聯合證券深圳地區振興路營業部的, 2004 年1 月時打入的1000 萬元資金,到2004年年底時,資金賬戶結算時為2460萬元。所買的股票為宇通客車(600066 .SH)、中國聯通(600050 .SH)、貴州茅台、伊利股份(600887 .SH)、貴研鉑業(600459 .SH)、雲南白葯和東阿阿膠(000423 .SZ)、武鋼股份、同仁堂等。
還有也是同一家營業部的賬戶的,2004 年1 月打入1000 萬元的資金,到2004年3月結算時,資金賬戶證券總市值達到了1285萬元。買入的股票有上港集箱(600018 .SH)、貴州茅台、五糧液(000858 .SZ)、深發展A、寶鋼股份(600019 .SH)、招商銀行、N兩面針(600249 .SH)等股票。
另一個賬戶上,顯示的是 2005 年1 月1 日存入的1500 萬元到2006年1月11日時,資金賬戶的股票市值達到了3033萬元,買入的股票主要有千金葯業(600479 .SH)、貴州茅台、馬應龍(6 0 0 9 9 3 .S H )、G 萬科A(0 0 0 0 0 2 .SZ)、雲南白葯、G銅都(000630 . SZ)和G 鑄管(000778 .SZ)。
事實上,從2004年的4月到2005年底,林園炒股掙了有近2億多元,加上之前賬戶上的1.7億元。林園實際已經掙了4億多元。
其間,林園還將眼光放在了無風險的一些品種,比如2005年2月林園還第一次大量買入招商轉債,買入均價是102元。「買入招行轉債,只要4年內招商銀行不倒閉,那麼投資風險幾乎是零。我堅信4年內招商銀行肯定要大漲。」
只買被市場低估的股票
林園自有一套自己的選股標准。最基本的原則是:只買被市場低估的股票。
按照他的理論,投資股票時,盈利能力強和企業的產品價格具有穩定性是首先要考慮的要素。在操作股票時,林園通常是以一些知名企業作為切入點,通過比較各種財務指標、定價能力以及成長性等綜合作出決定。
「業務太復雜的公司不選,賬算不清楚的公司不選。我70%的時間是用在我買入的公司調研和跟蹤上,其中也重點研究上市公司的競爭對手。」
有的股票,林園會連續跟蹤三年左右的時間,而且會上門到公司去實地了解情況,並充分了解這家公司其主要競爭對手狀況等。
他所選擇的股票另一個特點就是,找一些PE值在5至6倍左右、業績穩定的公司買入,那麼年回報可以達到20%。另外,公司的派息率也是參考的因素之一,如果每年的派息率在8%以上,股價即使有波動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目前,林園主要持有以招行為代表的藍籌指標股。最近的投資組合是:招商銀行、G銅都、G鑄管、雲南白葯、赤天化(600227 .SH)、中原高速(600020 .SH)。對於股改後的市場,林園認為:「目前進行的股改只能使我們買入的股票更便宜,不能改變公司的好壞,我認為公司參不參加股改並不能成為我買入股票的標准。」
❻ 林園曾說不買銀行股,董寶珍卻說銀行股很有價值,散戶究竟該聽誰的呢
散戶在這個資本市場中是最弱勢的一個群體,要在股市這種風險市場中搏擊,沒有一定的認知是很難存活的,炒股就像西天取經,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但還不一定能取到真經。所以,散戶要想盈利,還得修煉自己,依靠自己才是王道,不要輕易相信投資大佬的話語,因為每個人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下面給散戶朋友們分享幾個投資技巧。
四、提高認知水平。在股市投資中,一個合格的散戶必須有自己的合理研判,決不能聽那些所謂的大咖吹噓,尤其最不能聽的是分析師的胡說,他們不一定沒水平,但一定是心術不正,它們與無量機構一唱一和,狼狽為奸,唱多當然是為了誘騙散戶進場,從而實現出貨套牢小散的目的。不信,大家回憶一下,他們是不是唱多啥,啥必然在高位,而散戶買入必然被套牢?
投資就是一場修行,你站在漲跌的路口,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要想修成正果就需要吃常人不能吃的苦,抗得住懊惱、擋得住貪婪、守得住心性;把學習炒股的過程作為了解自己的過程,不與市場對抗,找到合適自己的方法。面對偏離自己預測的走勢坦然面對,此時你若糾結了你離輸就不遠了,堅持自己的策略才是正確選擇。
❼ 林園重倉股票名單
當前林園重倉的股票有: 金龍魚、同仁堂、伊利股份、樂普醫療、雲南白葯、以嶺葯業、片仔癀、貴州茅台、海天醬油、中新葯業。
【拓展資料】
一種被多家基金公司持有並占流通市值的20%以上的股票即為基金重倉股。
也就是說這種股票有20%以上被基金持有。換句話說,重倉股被某一機構或股民大量買進並持有,所持股票中機構或大戶資產佔有較大部分。
基金、證券機構交叉持股較多,但有的股票基金持股特別多,證券機構幾乎沒有,反的情況也有,操作上應注意一下幾點:
股票的認同度:對上市公司的價值分析方面,二者基本的研究思路大體一致,既都以價值分析為基礎。
持股信息的披露:二者有明顯區別。對基金有非常規范的要求,周-月-季--半年-年終都要有披露;而對證券機構則沒有這種要求,如果不是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前十位流通股東,證券機構自己不會披露「商業秘密」的。
持股時間的限制:二者有明顯區別。對證券機構則沒有持股時間的限制,對基金有非常規范的要求。
持股比例的限制:二者有明顯區別。對基金而言,持有每隻股票的數量有占基金總額度與占股票總比例二個限制;對證券機構則只有持股量占股票總比例一個限制。
開戶數量的限制:二者也不同。一個基金只能開一個資金帳戶;而證券機構則可利用其分支機構開多個資金帳戶。
正因為以上幾個方面的區別,決定了基金和證券機構在操作方式上有很大不同。除了長線品種外,證券機構可以利用分支機構帳戶進行操縱股票,短期持股;而基金則因為資金量大,為進退方便,一般只持有大中盤股票。
一般說來,基金重倉股是長線品種,股性不會太活躍;證券機構重倉股則不一定,中短線機會可能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