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公司債市場風險日益上升,被美聯儲支持所掩蓋
新冠疫情加劇了美國公司債市場上一些最令人擔憂的趨勢,並使公司資產負債表處於更加危險的狀態。
據英國《金融時報》12月22日報道, 2020年,美國企業在債券市場上的借貸規模達到創紀錄的2.5萬億美元。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數據顯示, 這股借貸狂潮推動評級較高的投資級公司的杠桿率(衡量債務與收入之比)達到 歷史 峰值,超過2019年底的 歷史 紀錄。
與此同時,根據Leuthold Group的數據,企業償還增加的債務的能力有所下降,所謂的「僵屍公司」(利息支付已連續三年高於利潤)數量上升,逼近 歷史 高位。
評級機構已通過下調評級反映風險的上升。據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 今年評級被定為CCC-(最低評級之一)的公司數量創出紀錄,接近去年的兩倍。
許多公司負債累累以致於公司債違約情況不斷增加。據日經新聞12月13日報道,標普的數據顯示, 2020年美國公司債違約率較去年上升了80%。
即便如此,主要市場參與者仍在為明年公司債價格上漲做准備,日益上升的風險被美聯儲將繼續提供支撐的預期所蓋過。
今年3月,隨著資產價格暴跌、市場劇烈震盪,美聯儲史無前例地決定開始購買投資級公司債券,以及追蹤投資級或評級較低的高收益債券市場的ETF。 在美聯儲的支持下,甚至沒有購買任何債券的時候,公司債價格就開始回升。
隨之而來的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企業借貸潮,這讓企業得以彌補全球經濟停擺造成的利潤缺口,避免破產。
Insight Investment首席投資官亞歷克斯•維魯德(Alex Veroude)稱,「美聯儲營造了一種救市預期余局游」,其他債務或杠桿指標顯示出什麼「幾乎不重要」。
起初,企業紛臘野紛湧向市場籌集急需的資金以維持生計,後來則演變成企業趁債券市場需求火熱,以 歷史 低位的借貸成本擇機發售債券。 這導致企業借款規模飆升,而此前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長達十年的低利率已經鼓勵企業以低廉的成本舉債。
今年夏天,力量的天平從投資者囤積企業迫切需要的現金,傾向發行人提供債券、投豎銷資者競相購買。盡管回報率較低,投資者仍願承擔較高的風險。
美國國債實際收益率陷入負值是推動投資者買入風險更高資產、尋求更佳收益的因素之一。
據《華爾街日報》本月稍早報道,最近幾個月,經通脹調整後的美國國債實際收益率一直低於零。在此背景下,投資者湧向公司債,但需求升溫也引發公司債收益率走低, 12月第一周投資級公司債實際收益率跌入負值,這還是2003年以來首次。
美聯儲和其他央行的舉措降低了新冠疫情的影響程度,幫助開放債市以維持企業生存,但令人擔憂的是,這只不過是讓企業在昏迷的狀態下依靠央行續命罷了。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企業依然保守,籌集到的大部分現金都保留在了資產負債表上,而不是轉向股票回購之類更激進的活動。根據S&P Capital IQ的數據, 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總體現金余額已升至創紀錄的3.4萬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1.3萬億美元,並且是2008年的三倍多。
一些企業財務負責人還承諾,未來將降低杠桿率。
瑞銀投資級債務資本市場主管托德•馬霍尼(Todd Mahoney)補充道,通常情況下,為從經濟衰退中復甦而增加舉債是在收益率高企時進行的,這會推升企業的借款成本。而 3月以來買需急劇回升意味著今年新增的大部分債務都是以 歷史 低位的利率借入的。 「這對利潤的侵蝕沒有那麼大,」馬霍尼說。
盡管如此,仍有一個問題待解答:若非美聯儲從旁支持,投資者是否還願意支持仍維持當前狀態的公司?
美聯儲的公司債購買計劃將於12月31日到期,不少投資者押注,如若市場再受到像3月那樣的沖擊,美聯儲會想方設法再次介入。
WIN(萬盛專家)
以專家為核心的全新知識分享平台
重點覆蓋醫療、金融、TMT、消費、工業自動化等行業對話萬盛專家、發現市場新機遇
掃碼免費約訪一位專家
2. 為什麼美國逆回購是回收貨幣
美國的逆回購與中國的逆回購其方向是剛好相反的:中國的逆回購是央行回收國債,釋放流動性;而美國的逆回購則是發行國債,收回美元。
回購是什麼?上市公司回購和央行回購的區別凳裂在哪裡呢?股價會因回購上漲還是無波動?相信對於很多小夥伴來說,都迫切的想了解,今天我就給大家詳細講一下。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走過路過可別錯過:【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證券市場中的回購是什麼
證券回棗納閉購和證券回購交易二者一樣,也就是證券買賣雙方在成交同一時刻就約定下了在未來某一時間以某一價格雙方再反向成交。證券回購蘊涵著股票回購和債券回購。
1、股票回購:是指上市公司應用資金運轉等辦法,從股票市場上收回本公司發行在外的股票的舉動。股票在回購完成後公司可以將其注銷。然而在超過半數的情況下,公司會把回購股票看作是「庫藏股」進行留存,一時不會干涉交易跟每股收益的計算和分配。庫藏股今後可作用於別的方面,例如實施可轉換債券、雇員福利計劃等,或者是在需要資金的時候出售它。
2、債券回購:指的是在債券交易的雙方在進行債券交易與此同時,使用契約方式做一個約定--將來某一日期以約定的價格(本金和按約定回購利率計算的利息),是債券的「賣方」(正回購方)向「買方」(逆回購方)再次購回該筆債券的交易行為。以交易發起人作為出發的角度,凡僅是抵押出債券的,通常是借入資金的交易都為進行債券正回購;凡是主動借出資金,再去獲取債券質押的交易,這個行為是進行逆回購。想知道手裡的股票好不好?直接點擊下方鏈接測一測,立馬獲取診股報告:【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二、上市公司回購股票
這幾個基本就是上市公司回購股票的原因了:①實行股權激勵計劃;②避免惡意收購;③提高公司收益率;④穩定公司股價,提高公司形象。對於公司回購股票這一行為,利好多一點還是利空呢?分析還是要依據實際情況來:
1、回購後注銷:假若在股價低估的這種情況下,回購股票,然後注銷,這樣會導致公司的總的流通股數下降,每股的收益增加,這種行為屬於利好行為。假如股價沒有被低估時就回購股票,特意引導一些不知曉真實情況的民眾來哄抬股價,股東的利益就會損失,這其實就是利空被藏了起來。
2、回購不注銷:公司在低位回購股票的情況下,而且是作為庫存股沒有注銷股份,之後在股價正當高位時,派發股份用於其他。公司有去炒自己股票的嫌疑存在,那麼不注銷便可以說是利空。事實是,假若以短期的視角來看,回購股票相當於大資金買入股票,這對股價是利好的。
三、央行正、逆回購
央行回購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正回購是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吞吐貨幣的茄李行為,當然逆回購也是,就是一種貨幣的政策。央行逆回購的主要目標是以下兩個,不僅可以調節資金的流動性,還能調節利率。正回購:一方以一定規模債券作抵押融入資金,並且還會承諾日後再購回所抵押債券的交易行為。也是央行經常使用的公開市場操作手段之一,央行利用正回購操作就能夠實現從市場回籠資金的效果;逆回購為央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實質上是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如果是到期了那麼這就是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這樣,央行回購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呢?我們要分不同的情況來看:
1、逆回購:央行用資金購買有價證券,購買對象是一級交易商,意思就是向市場投放資金,當資金進入實體企業後,這樣就也就能刺激企業運轉,所以對於股市是利好的。緊接著是市場上的資金增加了以後,那就能有多餘的資金進入股市,從而也會刺激股市上漲。
2、正回購:當央行賣出逆回購時就是回籠資金,當市場上的錢越來越少,那麼就意味著會不有多餘的資金進入股市了,從而引起投資情緒的悲觀,股價會下跌不少。因此及時的知道回購消息是非常重要的,【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應答時間:2021-09-25,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3. 美聯儲宣布年內進行第二輪壓力測試,擬延長銀行派息回購限制
當地時間9月17日,美聯儲發布了2020年對大型銀行進行第二輪壓力測試的兩種假設情景,這將是美聯儲首次在一年內對銀行進行兩輪壓力測試。美聯儲還表示,正在考慮將對美國銀行的股息支付和股票回購限制延長至第四季度。
作為第二輪壓力測試的一部分,美國大型銀行(含在美外資行)將在兩種具有嚴重衰退特徵的假設情景下接受測試,評估大型銀行在未來9個季度的假想衰退情景下的貸款損失和資本水平。監管機構計劃不晚於2020年底公布壓力測試結果,但並未透露結果是否會影響該行業的資本需求。
在第一種情景下,失業率在2021年底達到12.5%的峰值,然後下降到7.5%左右。從2020年第三季度到2021年第四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約3%。在這種情況下,海外經濟也會大幅放緩;在第二種情景下,失業率在2020年底達到11%的峰值,且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高位,到最後只下降至9%。這兩種情景均包括全球市場受到沖擊的因素。美聯儲將對擁有大規模交易業務的銀行進行測試,以防範最大的交易對手的「意外和突然的違約」。
6月25日美聯儲公布的第一輪銀行壓力測試結果顯示,新冠疫情對大型銀行產生不同程度的沖擊,少數銀行可能面臨資本不足的潛在風險,因此美聯儲要求大型銀行採取三季度暫停股票回購並限制股息支付等行動確保其資本充足。
美聯儲從2009年開始對大型金融機構進行壓力測試,以確保大型金融機構在面臨經濟衰退等不利條件時仍有充足的資本維持運營。
校對:丁曉
4. 美國的股票,當天買進的股票,當天可以賣出嗎
來源:新浪財經
美聯儲可能會走到直接購買股票的那一步,目前無法確定的只是具體的時間節點,不過,也許那一天很快就會到來了。
《福布斯》網站刊文指出,眾所周知,美聯儲的雙重使命之一就是確保最大化就業,而這就意味著他們必須盡可能避免衰退,或者是減輕衰退的影響。在這方面的工作當中,中心任務就是支持標普500指數,這倒不是因為股市下跌就意味著衰退將會到來,而是因為股市下跌本身就是衰退。乍聽起來,這種說法有點匪夷所思,畢竟傳統經濟學和大多數經濟學家都不這么認為,因此下面將進行必要的解釋。
套利交易強化循環
標普500指數成為極為強大的經濟驅動力,是因為它在全球套利交易當中扮演著中心角色。套利交易者賺取的是收益率差,而冒的是自己先期購入的資產貶值,或者發生與他們預期相左的巨大變故的風險。這些套利交易,以及一系列其他類似交易,本質上就是「做空波動」。這種交易在世界一帆風順時表現良好,但是一旦有突然的變故發生,世界出現重大變化,則交易就會面臨崩盤。
套利交易會同時提升杠桿和流動性的水平。杠桿水平的升高會讓世界變得更加脆弱,而流動性的增加則可以暫時掩蓋這種脆弱。在這方面,舉債進行股票回購就是一種典型的重要例子。企業舉債,就會讓資產負債表的杠桿水平升高(更加脆弱),而與此同時,他們換來了關鍵的購買股票的資金,讓那些希望獲得現金的投資者得到了賣出的機會(流動性充裕)。這種變化是不可小覷的,要知道,在最近超過十年的周期當中,只有一個部門在持續不斷地購買美國股票,這就是非金融企業。
這些額外提供流動性的價格,其代言人就是股市的波動率,後者最直觀的體現便是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當VIX像今年3月這樣在崩盤中竄升時,套利交易就會大虧,交易者被迫紛紛退場,流動性便因此大幅減少。在一個杠桿化的,依賴流動性的世界上,美國股市下跌、VIX暴漲就會立即對全球經濟產生巨大的消極影響,迫使聯儲採取行動。
在2008年,以及當下的2020年,聯儲都能夠通過降低利率、購買政府債券,以及提供買進高風險企業債券的貸款等方式來間接支撐標普500指數。只是,他們每進行一次干預操作,實質上也就等於向直接購買股票的方向又前進了一步。這絕非偶然。聯儲干預和支撐市場,就會壓制波動性,幫助減輕套利交易的損失。
這就等於鼓勵套利交易者大膽行動,而當後者再度出手,他們幾乎註定會力度越來越大,這接下來又意味著聯儲後來的干預,力度也必須相應增大,由此進入一種循環。因此大家看到,聯儲這一次的干預,力度遠遠超過了2008年,事實上距離直接購買股票也就是一步之遙了,而下一次聯儲會怎麼做,難道不是再清楚不過了嗎?
美聯儲泥足深陷
還不明白?不妨來進行一個假想實驗。如果聯儲明確排除購買股票的可能性,將會發生怎樣的局面?
很容易想到,市場大概率會立即發生拋售行情。當然,拋售只是短期麻煩,問題在於,更長期而言,還會有一些更重大的後果浮現出來。聯儲現在已經在同時購買投資等級和垃圾等級的企業債了。這時在股票一側畫下明確的紅線,實質上只能鼓勵企業越發依賴債務融資。
在債務融資成本低廉,享有聯儲支持,很容易轉滾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去選擇發行股票呢?遺憾的是,企業杠桿化程度越高,股市的波動就越強,股價嚴重崩盤,經濟深度衰退的風險也就相應越大。
這個陷阱其實並不難發現。考慮到聯儲迄今為止的行動,排除掉未來購買股票的可能性只能加劇那些結構性風險的發展,讓其變得更加頻發,更可能造成深度衰退。這樣的後果顯然恰好與聯儲的使命南轅北轍,是他們需要盡可能避免的。
還有,退休資產現在正在日益向著儲蓄者控制的確定繳費型計劃轉變,這也使得聯儲更加難以對購買股票說不。不然的話,大家自然就會質問聯儲:2008年你們可以救援銀行,2020年你們可以購買垃圾債券,而現在,你們憑什麼拒絕支援個人儲蓄者的401K計劃?
不到十年前,得克薩斯州州長佩里(Rick Perry)曾經說,如果聯儲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持續印鈔,得州人就要給他點好看的,而現在真的是時過境遷,如果聯儲不肯繼續印鈔,倒可能被全美國人給點好看的了。
只有你想不到
如果還覺得聯儲買股票這樣的事情有點極端,不妨好好想一想聯儲的行為方式在其實並不長的時間里都已經發生了多少變化。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倒閉時,聯儲也很害怕他們的破產會威脅到金融系統,但是即便如此,他們依然對直接干預私營部門市場顧慮重重,最終還是沒有直接出手。
二十二年後的今天,聯儲卻已經學會了利用《聯邦儲備法》的漏洞,設立特殊目的實體(SPV),提供資金來購買包括垃圾債券在內的企業債。這真可謂是超級大變臉,而誰能夠保證這張臉不會越變越花哨?
想當年,胡佛時代的美國財政部長梅隆(Andrew Mellon)曾經建議總統什麼都不要管,坐視「一切被清算」,這樣就可以讓1929年大崩盤和之後的蕭條完成清除系統當中一切污穢的任務。這樣的策略當然也不可取,畢竟衰退總歸不是什麼好事。
可是,聯儲過去二十多年來的所作所為,雖然其動機必須承認是好的,但造成了一系列非常重大的,完全在意料之外的麻煩。如果現在想要解決這些麻煩,比如經濟增長遲緩,債務高企,對套利交易帶來的流動性過度依賴等,首先必須明白這些麻煩的源頭在哪裡。
與此同時,大家還是准備好迎接聯儲購買股票的那一天吧。
5. 美聯儲逆回購是什麼意思啊
美國逆回購即美聯儲以名下市場賬戶中的有價證券抵押給其它商業銀行或者金融機構獲得美元,雙方會約定一個回購期限,約定到期後美聯儲解除有價證券的抵押交易,支付給這些商業銀行或者金融機構美元本息。美國的逆回購操作與中國央行的逆回購操作相反,中國央行逆回購是為了向市場釋放流動性,而美國則是回收市場流動性。
一、2021年7月以來,短短一個月美聯儲的逆回購利率已經上升了0.05%,隨著美國債務上限的到期,也刺激了隔夜逆回購的收益率上漲。對美聯儲來說,提高隔夜逆回購的力量是給美國資本一個喘息的機會,在此期間緩解了美元通脹的壓力。
二、隔夜逆回購是約定期限為一天的逆回購操作,在這種逆回購操作中雙方簽訂的是隔夜回購協議,賣出與買回有價證券的時間相差一天。疫情後的美國由於無限量的QE政策與大量的財政支出讓市場流動性過剩,在市場流動性過剩的情況下,資本家為了追求資產安全會選擇購買美國國債來抵禦風險,在這個背景下,美聯儲大量進行隔夜逆回購操作來回收市場流動性,以此來抑制市場的通貨膨脹。
三、美聯儲逆回購主要和前期「大水漫灌」的政策有關,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美聯儲放水近6萬億,最終導致美元貶值。所以未來縮減QE、甚至加息都是隨時發生的事情,如果加息,則可能對股票市場有一定的利空
拓展資料:正回購和逆回購是美聯儲公開市場操作的兩種手段,通過與交易對手方的協議直接投放或收回基礎貨幣。與人行的公開市場操作相反,美聯儲正回購釋放流動性、逆回購回收流動性。隔夜逆回購是流動性過剩時期的市場資金庇護所,同時隔夜逆回購利率也充當著美聯儲利率走廊下限的作用。疫情後美聯儲無限量QE政策和財政持續支出導致當前市場流動性過剩,隔夜逆回購需求和接收量均在此背景下激增。
6. 美股回購股票會注銷嗎
不管是美還是港股日股韓股,只要股票回購,回購部分股票都會注銷的。
回購的流程是怎樣的?上市公司回購和央行回購的區別在哪裡呢?回購對股價是利好還是利空?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等不及了想盡快的知道,學姐這就跟大家好好講講。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走過路過可別錯過:【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證券市場中的回購是什麼
證券回購,本意上也是證券回購交易,是指證券買賣雙方在成交同時就約定於未來某一時間以某一價格雙方再反向成交。債券回購分為股票回購和債券回購。
1、股票回購:是指上市公司操縱現金等手段,從股票市場上買回本公司發行在外的股票的行為。股票在回購完成後公司可以將其注銷。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公司會讓回購股票看做「庫藏股」保存,一時半會兒不會對交易和每股收益的計算和分配進行介入。庫藏股以後可以使用到其他的方面去,如發行可轉換債券、雇員福利計劃等,亦或是當需要資金時就出售掉它。
2、債券回購:也就是在債券交易的雙方在進行債券交易的同時,利用契約方式約定了在將來的某一天以約定的價格(本金和按約定回購利率計算的利息),債券里的正回購方和逆回購方,稱之為「賣方」和「買方」,就是它們之前再次購買該筆債券的交易行為。我們以交易發起人作為視角來看,只要是抵押出債券的情況,關於借入資金的交易就是進行債券正回購;凡是主動去將資金借出的,要去獲取債券質押的交易都是進行逆回購。想知道手裡的股票好不好?直接點擊下方鏈接測一測,立馬獲取診股報告:【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二、上市公司回購股票
上市公司一般回購股票都有這樣的原因:①實行股權激勵計劃;②避免惡意收購;③提高公司收益率;④穩定公司股價,提高公司形象。那回購股票是利好還是利空呢?還是需要分情況來討論:
1、回購後注銷:要是在股價低估的情形下,回購股票並注銷掉它,這種做法將使公司的總體股票數量減少,增長了每一股的獲益程度,這種行為屬於利好行為。若是在沒有出現股價被低估的情況下就回購股票,故意的迷惑一些不知道情況的群眾來抬高股價,就會對股東的利益造成損失,這其實是看不見的利空罷了。
2、回購不注銷:公司在低位回購股票的話,且當做庫存股同時股份還是留著,之後在股價正當高位時,派發股份作其他的用處。公司有嫌疑去炒自己的股票,那麼不注銷便可以說是利空。事實上,若是從短期來看,回購股票的意思就是大資金買入股票,其實這是有利於股價上漲的。
三、央行正、逆回購
央行回購可以分為正回購和逆回購的兩種方式,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吞吐貨幣的行為有正回購,以及逆回購,能說是一種貨幣政策。央行逆回購的結果主要在以下兩點,一方面調節資金的流動性,一方面還能調節利率。一方以一定規模債券作抵押融入資金稱之為正回購,並且還會承諾日後再購回所抵押債券的交易行為。這種方法經常作為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手段之一,央行利用正回購操作就能夠達到從市場回籠資金的效果;逆回購的意思是央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並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逆回購如果是到期了那麼這就是央行從市場收迴流動性的操作。那麼央行回購究竟利好還是利空呢?我們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逆回購:當央行用資金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就是在向市場投放資金,若是資金進入實體企業以後,如此一來,是可以刺激企業運轉的,因此會對股市利好。等市場上的資金在增加後,這樣也就能夠有多餘的資金進入股市,如此依賴也就刺激股市上漲了。
2、正回購:當央行賣出逆回購時就是回籠資金,當市場上的錢越來越少,那麼就意味著會不有多餘的資金進入股市了,從而導致了投資情緒悲觀,使得股價下跌。所以回購消息需要及時的了解到,【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應答時間:2021-09-25,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7. 2020年美聯儲首次決議對外傳達了什麼信息
雖然美聯儲1月份的議息會議並沒有明確未來降息與否的預期,但實際上傳達了更加寬松的傾向性。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美聯儲直接延續了回購操作直到4月份啊,這就是一種寬松的態度,實際上美聯儲進行回購是為了緩解美元流動性短缺的情況,但是到了2020年1月份,我們可以看到回購市場並沒有出現緊缺的狀況,可以說美元流動性問題已經暫時緩解了,而且更多的回購資金被市場用於支撐美股上漲和金融投資。也就是說美聯儲進一步的回購只能夠支持金融市場的繁榮和擴大泡沫,但是現在美聯儲如果撤回回購,可能導致的是金融市場的迅速下跌,從而引發美國的提前衰退,所以延續回購並不是為了解決美元流動性的問題了,而是展現一種更加寬松的態度。
因此可以認為,雖然美聯儲沒有宣布將進行降息,但是降息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再加上最近美國股市已經出現了上漲乏力的傾向,並且開始了一定的下跌和回調,在這樣的壓力下,美聯儲很可能將原本的降息打算提前我認為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的時候,很可能出現降息的限行。
雖然美聯儲1月份的議息會議並沒有明確未來降息與否的預期,但實際上傳達了更加寬松的傾向性。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美聯儲直接延續了回購操作直到4月份啊,這就是一種寬松的態度,實際上美聯儲進行回購是為了緩解美元流動性短缺的情況,但是到了2020年1月份,我們可以看到回購市場並沒有出現緊缺的狀況,可以說美元流動性問題已經暫時緩解了,而且更多的回購資金被市場用於支撐美股上漲和金融投資。也就是說美聯儲進一步的回購只能夠支持金融市場的繁榮和擴大泡沫,但是現在美聯儲如果撤回回購,可能導致的是金融市場的迅速下跌,從而引發外國的提前衰退,所以延續回購並不是為了解決美元流動性的問題了,而是展現一種更加寬松的態度。
因此可以認為,雖然美聯儲沒有宣布將進行降息,但是降息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再加上最近外國股市已經出現了上漲乏力的傾向,並且開始了一定的下跌和回調,在這樣的壓力下,美聯儲很可能將原本的降息打算提前我認為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的時候,很可能出現降息的限行。
雖然沒有說明具體操作,但是話里話外都在說,我們准備繼續寬松。
美聯儲自從開始本輪降息後,他們的通脹數據一直處於2%以下,這讓美聯儲的操作有點打臉。
按照正常的貨幣邏輯,降息後市場流動性增加,投資和消費上漲,於此同時通脹會水漲船高。
但是,這些並沒有因為降息發生變化。
於是,美聯儲開啟了NoQe政策。記住這不是量化寬松,而是開動了市場投放流動性。
美聯儲決定買國債,以每月不低於600億美元規模,持續不低於一年。
消息一經公布,市場開始沸騰。紛紛表示新一輪的量化寬松要到,美聯儲當家人鮑威爾馬上辟謠,這不是QE,這絕對不是!
什麼是量化寬松呢?直白來講就是我們說的貨幣放水!這個操作一般來講是經濟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操作,而美國早先公布的就業數據顯示,就業市場良好。但是其他數據並不是那麼美好,比如製造業指數等等,都說明美國經濟出現了疲軟跡象。
2、消費疲軟的背後
美國悄悄放水的同時,其通脹率卻保持低位,同時經濟增長卻保持疲軟。
正常來講,貨幣寬松刺激經濟上升的同時通脹率隨之走高。但是美國卻陷入了一個至今令很多經濟學家困惑的現狀。那就是貨幣寬松,通脹率和經濟增長都陷入停滯。
衡量一個國家經濟運行真實狀況,能源消費是一個非常精準的指標。在工業國家,一個經濟體的經濟活力和用電量有密切關系。在過去,我國的發電量的變動基本代表了經濟變動。因為任何經濟活動都離不開電力,無論是工業經濟體還是消費經濟體,即便是現在電子商務活躍的年代,其主要能源支持就是電力。
在美國,電力消費是一個指標。我們通過美國能源部公布的數據得知,美國電力消費在08年後一直沒有恢復曾經的輝煌。
我給出一個觀點,當然不一定全面,或者有點激進。但這是一種可能的分析,我的結論是美國進入通縮,一個被動的通縮環境。
眾所周知,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他們通過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來沖抵壞賬,這不能根本解決曾經的債務問題,他只是被暫時隱藏了。就像謊言一樣,需要更多的謊言來掩蓋。除非美元一直超發下去,否則這個壞賬問題早晚要爆發。而美國的經濟增長動力主要是消費,這需要更多的信貸支持。當需求越來越多,而貨幣供給不能及時跟上,那麼美國債務問題就會出現。
美國的低失業率、寬松貨幣供給造成了目前的低通脹,低經濟增長。這個表象完全可以推斷,美國的經濟出現了通縮局面。
越來越多的人擔心投資風險,他們寧可儲備現金來應付可能帶來的局面,從金融市場抽水。以上也是造成金融市場隔夜利率飆升的原因,而消費的降低會帶來企業庫存的增加,當這些一步步傳導就導致無論你發多少貨幣都不能滿足經濟運轉的需要。
當大眾的心理共振,通縮局面就應運而生!
3、要想避免危機,只能是寬松
美元是國際貿易的主要貨幣,其擔負著貿易體系運轉的財富支付和存儲的重要角色。
美聯儲擔不起美國經濟下滑和失業的責任,更擔不起美元被世界遺棄的責任。
貨幣的本質是財富儲存和交易支付,沒有任何一個人希望自己手中儲備的貨幣變的一文不值。但是美聯儲的貨幣注水就是加速這個過程,一旦形成預期這將會不堪設想。國際貨幣已經完成三次更迭,第一次是黃金,第二次是英鎊,第三次是美元。誰都知道享有國際貨幣鑄幣權的好處,但是每一次都充滿了血腥,每次更迭都是戰爭後的產物。
美元的存在,是美國經濟實力、軍事、高 科技 、大宗貿易體系的綜合背書。其國際貨幣地位來之不易,當年是從英鎊手中千辛萬苦拿來的,他肯定不希望輕易就溜走。但是他要想保證自己的安全,就不得不選擇一些手段,那就是悄悄的注水承認的不要。
但是每次操作都是清晰的留下痕跡,而向貨幣注水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技術手段。目前美國國債規模龐大,沒有一個辦法比稀釋貨幣來的更有水平。
我們打個比方,在貨幣貶值的時候,擁有債務是非常好的操作。20年前,你去借錢,20年後去歸還。這個對比相信大家能清晰的明白其中含義,為什麼呢?貨幣貶值利於債務人,對於債權人來講就是一種剝奪。
美聯儲一邊注水,一邊堅決不能承認就是這個道理。
結論:雖然沒有說政策要如何調整,但是留給美國人的選擇並不多。繼續放水,或許是不多的選擇。
加息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中央銀行提高利息的行為,從而使商業銀行對中央銀行的借貸成本提高,進而迫使市場的利息也進行增加。
美聯儲加息
美聯儲加息是什麼意思?就是提高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嗎?不!和中國人民銀行不同,美聯儲加息或降息指的不是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而是聯邦基金利率,是商業銀行互相拆借資金時的利率。這個利率對商業銀行的利率有實質影響,因為准備金餘缺可以對銀行存貸款產生影響。所以,聯邦基金利率雖然不是存貸款利率,但會影響存貸款利率。美聯儲加息,會使美國儲戶的存款利息提高。因此,國際投資者更願意持有美元,國際熱錢紛紛湧入美國。這反映在外匯市場,就表現為美元走強,相對於其他貨幣升值,因此其他貨幣較美元相對貶值。(就好像供求關系,美元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商品,對美元的需求上升,美元自然升值)美元走強後,有利於本國進口,相同的美元可以兌換更多的外幣,因此外國商品相對於美元也是貶值了。
美聯儲加息原因
控制通脹;加快經濟發展,維持貨幣和信貸總量的長期增長與經濟長期潛在增長一致,以有效促進充分就業、穩定物價和長期利率適度的目標。
美聯儲加息目的
加息的目的包括減少貨幣供應、壓抑消費、壓抑通貨膨脹、鼓勵存款、減緩市場投機等等。加息也可作為提升本國或本地區貨幣對其它貨幣的幣值(匯率)的間接手段。
美聯儲可能會在今年某個時候使金融市場失望,但是本周的利率決議可能不會出現。
北京時間周四(1月30日)美聯儲將公布2020年首次利率決議,市場預估美聯儲將繼續按兵不動,且措辭較12月變化不大。
同時市場預期鮑威爾將會也將持謹慎立場,如果意外偏鴿,可能會強化市場對於美聯儲更長時間內按兵不動的預期,這可能會給美元施加部分壓力。
本次美聯儲決議料按兵不動
自12月會議以來,經濟發展的基調基本保持不變,其特點是通脹和經濟增長良好。12月份總體CPI同比保持穩定在2.3%,盡管月度變化降低了0.1%至0.2%。上個月核心CPI同比保持不變,為2.3%,月度數據下滑0.1%至0.1%。
美聯儲的首選通脹指標核心PCE數據將在本周晚些時候公布。市場預期將從上個月的1.5%上升至 1.7%。核心指數可能會保持在 1.6%的水平,低於2%的目標。
同時預計美國經濟可能在2019年第4季度以年化2.1%的速度增長,與上一季度持平。2020年上半年的增長可能偏向於溫和上行。但是由於波音公司暫停737 MAX的生產將持續到夏季,預計這將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長。在就業市場上,12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了14.5萬,未達到16.4萬的市場預期,不過失業率保持在3.5%的 歷史 低點。
盡管GDP增長放緩和通脹溫和,但總體基調沒有太大變化。此外,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達成應該給決策者一些空間。這將使得美聯儲在更長的一段時間內維持當前的利率。
美聯儲最早將於四月開始減少債券購買,本次決議將給出暗示?
從2019年初開始,美聯儲一直朝著市場友好的方向發展,自7月以來三度下調基準利率,並於10月開始以每月600億美元的國庫券購買速度擴大資產負債表。它還向短期貨幣市場數十億美元的貸款。
股票上漲,信貸息差進一步收緊,美元下跌,這一切都緩解了金融狀況。
「但是由於估值較高,市場情緒樂觀且基本面仍然疲軟,美聯儲的政策現在負擔沉重。」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跨資產策略師安德魯·斯皮茨(Andrew Sheets)表示。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師認為,美聯儲預計在4月底結束每月600億美元的國庫券購買,並使其資產負債表保持平穩。斯皮茨表示,他們預計,在整個美國國債曲線上,每月的購買量將減少150億美元。
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的馬克·卡巴納(Mark Cabana)認為,國庫券的購買將持續到6月,但可能會逐漸減少。他認為向回購市場的貸款將在五月份結束。
市場和美聯儲就國庫券購買是否是「量化寬松」存在分歧
格蘭特·桑頓(Grant Thornton)首席經濟學家黛安·斯旺克(Diane Swonk)表示,這種政策轉變可能會擾亂股市。
「許多金融市場參與者認為,美聯儲提供的流動性有助於推動股票價格走高至降息所達不到的水平,」斯旺克說:「阻止增長的任何措施都可能顯示為股價動力的損失。」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強調,資產負債表的擴大並不是量化寬松的一種形式,而是通過降低長期利率來刺激經濟。但是很多評論員都不這么認為,此前達拉斯聯儲主席卡普蘭(Robert Kaplan)也認為恢復債券購買具有「量化寬松效應」。
美聯儲官員將在本周二和周三開會,商討資產負債表,貨幣市場貸款和適當的短期利率水平。
「有必要進行更明確的溝通,以減輕投資者對於購買國庫券的擔憂,即停止建立儲備將使風險資產退出市場。美聯儲的目標是在進入春季時擁有充足的儲備,因此並不認為購買美國國債是推高風險資產的一個關鍵因素。」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經濟學家艾倫·贊特納(Ellen Zentner)表示。
經濟學家們預計本周的政策會議不會改變資產負債表政策。但是可能會採取一個小措施來測試美聯儲與市場的關系。
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提高其超額准備金的利率,從而將IOER利率提高5個基點,至1.6%。美聯儲此前的一系列舉措降低了貸款利率。因此通過小幅提高IOER利率,經濟學家將觀察是否有任何市場反應。
對於小幅上調IOER利率,市場觀點不一。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頂級美聯儲觀察員邁克·費羅里(Mike Feroli)認為,此舉將產生最小的反應。費羅里在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說:「市場和公眾似乎已經理解,這些技術調整並不代表貨幣政策立場的改變,我們希望情況會繼續如此。」
另一方面,豐業銀行(Scotiabank)資本市場經濟學家主管德里克·霍爾特(Derek Holt)認為美聯儲有些不安。霍爾特說:「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可能希望避免在交流時就為什麼提高某一項利率而沒有事先通知市場做出解釋,即便是這一解釋是毫不費力的。」
Amhert Pierpont首席經濟學家史蒂芬·斯坦利(Stephen Stanley)認為,IOER利率的任何上漲「都為時過早,考慮不周。」他希望美聯儲提高其貨幣市場的貸款利率。
鮑威爾料繼續維持謹慎的立場
在資產負債表之外,經濟學家預計美聯儲會議將相對平靜。
美聯儲此前在講話中暗示,基準利率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保持在1.5%-1.75%之間。他們稱經濟和利率政策都處於「一個好地方」。
官員們還談到,有必要對前景進行重大調整,以使美聯儲朝兩個方向調整利率。自從去年12月中旬的上次美聯儲會議以來,沒有太多經濟數據,也沒有任何跡象令美聯儲對今年溫和放緩的預期產生重大懷疑。官員們說,雖然一些下行風險已經緩解,但低通脹仍需採取寬松的政策立場。
同時分析人士也表示不要期待新聞發布會上可能會傳達一些明確的信號。摩根大通的費羅里說:「鮑威爾主席在最近幾個月的新聞發布會上採取了更加謹慎的方法,我們預計這次活動不會有太多新聞。」
美聯儲可能會在今年某個時候使金融市場失望,但是本周的利率決議可能不會出現。
美聯儲實施的是外緊內松政策,內松是通過大量預算案大量印刷美元進行寬松,對外收緊世界各國美元儲備流動性。
美聯儲2020年1月30日3:00公布了首次利率決議,決議結果是:維持利率在1.5~1.75%區間不變。決議符合大多數機構預測。
作為每年8次的美國利率相關的「美聯儲議息會議」,每次時間到達之前,都會引發全球專家和機構的各種猜想。
議息會議之前的美國各項經濟數據有起有落,一方面美聯儲希望繼續降低利率,以改變經濟持續低迷、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局面,另一方面又希望提高其利率,以促使美元鞏固其在國際資本中的地位、給後續「貨幣增發、轉嫁風險」的霸權行為提供更為便利實現的機會。
但是2020年的首度議息,也要體現其貨幣政策一定程度上承前啟後的銜接作用,最終,經過為期2天的會議,美聯儲如期選擇了「按兵不動」的做法,「鴿派作風」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暫時放緩。
降准降息
主要是世界情況不明確……
8. 請問:美聯儲逆回購是什麼操作
美聯儲的逆回購,就是資金融出方將資金融給資金融入方,收取有價證券作為質押,並在未來收回本息,並解除有價證券質押的交易行為,目的是增大貨幣流動。
1918年美聯儲為推進銀行承兌匯票的發展,創設了回購交易,以銀行承兌匯票作為質押物。逆回購主要影響是逆回購放量已表明市場資金緊缺,意欲緩解短期流動性緊張;逆回購利率已成為市場新的利率風向標;期限逆回購交替使用,令資金投放更加精準;逆回購位列各類流動性工具之首。
(8)美聯儲銀行不會股票回購擴展閱讀:
回購的意義與價值
1、股份回購是公司實施反收購策略的有力工具和常規武器,有利於穩定和維護公司股價。
2、股份回購可以抑制過度投機行為,有利於熨平股市的大起大落,促進證券市場的規范、穩健運行。 按照西方經典理論,股份回購對於確定公司合理股價,抑制過度投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3、對於上市公司而言,通過股份回購,可以調整和改善公司的股權結構,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股份回購可以優化資本結構,適當提高資產負債率,更有效地發揮財務杠桿效應。
4、對於股東而言,若公司派發現金股利,對於股東來說是沒有選擇權的,而有的股東並不希望公司派現,這時採用回購股份的方式可以使需要公司派現的股東獲得現金股利,而不需要現金股利的股東則可繼續持有股票,並且通過股份回購派發股利可能得以合法避稅。
9. 美股為什麼喜歡回購股份,而很少通過增發再融資
在美股市場股票的回購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成熟的制度,巴菲特曾表示對回購股份的喜愛:“包括美國銀行在內的多家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投資過的公司,一直以來都在回購股票,許多公司回購股票的數額相當驚人。
我們非常喜歡這種股票回購,因為我們相信大多數情況下,公司回購的股票在市場中是被低估的。畢竟,我們持有這些股票的原因也是因為我們相信這些股票被低估了。當公司的經營規模不斷擴大,但流通股數量不斷下降,股東將會非常受益。”
美聯儲不斷抑制利率,借錢變得便宜,導致公司發行的債務激增,這些債務的大部分沒有用於合並,收購或資本支出,而是用於股票回購和股息發行的資金,越來越多的股票回購是通過使用杠桿進行的。
10. 美聯儲回購美國國債,為什麼美元就貶值了呢
美國聯邦儲備局(FED)
美聯儲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federalreserve.gov/
[編輯本段]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簡介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 (Federal Reserve System,簡稱Fed)負責履行美國的中央銀行的職責,這個系統是根據《聯邦儲備法》(Federal Reserve Act)於1913年成立的。這個系統主要由聯邦儲備委員會,聯邦儲備銀行及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等組成。
主要職責
1、制定並負責實施有關的貨幣政策;
2、對銀行機構實行監管,並保護消費者合法的信貸權利;
3、維持金融系統的穩定;
4、向美國政府,公眾,金融機構,外國機構等提供可靠的金融服務。
[編輯本段]聯邦儲備委員會
聯邦儲備系統的核心機構是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Board,簡稱美聯儲;它的全稱叫 The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即聯邦儲備系統管理委員會,也可以稱之為聯邦儲備系統理事會),它是一個聯邦政府機構,其辦公地點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 。該委員會由七名成員組成( 其中主席和副主席各一位,委員五名),須由美國總統提名,經美國國會上院之參議院批准方可上任,任期為十四年( 主席和副主席任期為四年,可連任 ) 。
[編輯本段]美聯儲的基本職能
1、通過三種主要的手段(公開市場操作,規定銀行准備金比率,批准各聯邦儲備銀行要求的貼現率)來實現相關貨幣政策;
2、監督,指導各個聯邦儲備銀行的活動;
3、監管美國本土的銀行,以及成員銀行在海外的活動和外國銀行在美國的活動;
4、批准各聯邦儲備銀行的預算及開支;
5、任命每個聯邦儲備銀行的九名董事中的三名;
6、批准各個聯邦儲備銀行董事會提名的儲備銀行行長人選;
7、行使作為國家支付系統的權利;
8、負責保護消費信貸的相關法律的實施;
9、依照《漢弗萊。霍金斯法案》(Humphrey Hawkins Act)的規定,每年 2月20日及7月20日向國會提交經濟與貨幣政策執行情況的報告(類似於半年報);
10、通過各種出版物向公眾公布聯邦儲備系統及國家經濟運行狀況的詳細的統計資料,如通過每月一期的聯邦儲備系統公告(Federal Reserve Bulletin);
11、每年年初向國會提交上一年的年度報告(需接受公眾性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及預算報告(需接受美國審計總局的審計);
12、另外,委員會主席還需定時與美國總統及財政部長召開相關的會議並及時匯報有關情況,並在國際事務中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編輯本段]聯邦儲備銀行
聯邦儲備銀行區域由國會組建的作為國家的中心銀行系統的操作力量的12個聯邦儲備銀行,是按照1913年國會通過的聯邦儲備法,在全國劃分12個儲備區,每區設立一個聯邦儲備銀行分行。每家區域性儲備銀行都是一個法人機構,擁有自己的董事會。會員銀行是美國的私人銀行,除國民銀行必須是會員銀行外,其餘銀行是否加入全憑自願而定。加入聯邦儲備系統就由該系統為會員銀行的私人存款提供擔保,但必須繳納一定數量的存款准備金,對這部分資金,聯邦儲備系統不付給利息。
在柯林頓競選總統之前,美聯儲就已經運用貨幣政策這一「唯一桿桿」對經濟進行調控,即把確定貨幣供應量作為調控經濟的主要手段、並正式決定每6個月修訂一次貨幣供應量目標。l993午7月,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突然宣布,今後以實際利率作為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這是由於美國社會投資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大量流動資金很難被包括在貨幣供應量之內。使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必然聯系被打破,因此以「中性」的貨幣政策促使利率水平保持中性。對經濟既不起刺激、也不起抑製作用、從而使經濟以其自身的潛在增長率在低通脹預期下增長,進一步考察。美聯儲是以實際年經濟增長率為主要標准作為調整利率主要依據的、全部政策安排以逆向思維為基本出發點。美聯儲認為、美國勞動力年均增長率為1.5%、生產率年均增長率為1%、因此,美國潛在的年經濟增長率認為2.5%左右,美聯儲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調控利率、使年經濟增長率基本穩定在2.5%左右。以解除通脹之憂。
[編輯本段]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The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簡稱 FOMC)。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是聯邦儲備系統中另一個重要的機構。它由十二名成員組成,包括:聯邦儲備委員會全部成員七名,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其它四個名額由另外 11個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輪流擔任。該委員會設一名主席 (通常由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擔任),一名副主席(通常由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擔任)另外,其它所有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都可以參加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討論會議,但是沒有投票權。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最主要工作是利用公開市場操作(主要的貨幣政策之一),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上貨幣的儲量。另外,它還負責決定貨幣總量的增長范圍(即新投入市場的貨幣數量),並對聯邦儲備銀行在外匯市場上的活動進行指導。
該委員會主要的決定都需通過舉行討論會議投票產生,它們每年都要在華盛頓特區召開八次例行會議,其會議日程安排表每年都會向公眾公開。而平時,則主要通過電話會議協商有關的事務,當然,必要時也可以召開特別會議。
[編輯本段]美國聯邦儲備局介紹
美國聯邦儲備局(FED)為美國最高貨幣政策主管機關,負責保管商業銀行准備金、對商業銀行貸款及發行聯邦儲備券。FED共分三層組織,最高為理事會,其下是12 個聯邦儲備銀行和各儲備銀行的會員銀行。
美國聯邦儲備局以「獨立」和「制衡」為基本原則。在制衡方面,該局的七名理事(包括主席、副主席在內)悉由總統提名,並需經參議院同意。對於貨幣政策的決議,如調高或調低再貼現率,採用合議兼表決制,一人一票,並且為「記名投票」,主席的一票通常投給原本已居多數的一方。總統固然可以掌握理事與主席、副主席的提名,但一經參院通過,任期長達十四年,最多可能歷任五任總統。
至於獨立性方面,FED以人事獨立與預算獨立最為人稱道,除理事會之外,另外還設有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負責較長期的貨幣決策並依據外匯指導原 則、外匯操作之授權作業與外匯操作程序進行外匯操作。
由於美元在國際貨幣市場的強勢地位,美國聯邦儲備局在外匯市場的干預行動尤受匯市矚目。日圓因貿易順差而大漲時,日本央行如果要成功干預匯市,最好獲得美聯儲的協助和配合。
聯邦儲備局也是制定美國貨幣政策的首腦機關,1993年10月起,美國經濟景氣快速攀升,有引發通膨之虞,多虧當時也是現任聯邦准備理事會主席格林斯潘(Green Spain)在不顧民意及政治壓力下,連續七次調高重貼現率,使美國經濟軟著陸成功,免於通貨膨脹的威脅。
不算誇張地說,直到今天,中國可能也沒有幾個經濟學家知道美聯儲其實是私有的中央銀行。所謂「聯邦儲備銀行」,其實既不是「聯邦」,更沒有「儲備」,也算不上「銀行」。多數中國政府的官員可能會想當然地認為是美國政府發行著美元,實際情況是,美國政府根本沒有貨幣發行權!1963年肯尼迪總統遇刺後,美國政府最終喪失了僅剩的「白銀美元」的發行權。美國政府要想得到美元,就必須將美國人民的未來稅收(國債),抵押給私有的美聯儲,由美聯儲來發行「美聯儲券」,這就是「美元」。
[編輯本段]美國聯邦其他
許多年以來,究竟誰擁有美聯儲一直是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美聯儲自己總是支吾其詞。和英格蘭銀行一樣,美聯儲對股東情況嚴守秘密。
眾議員賴特.帕特曼(WrightPatman)擔任眾議院銀行和貨幣委員會主席長達40年,在其中20年裡,他不斷地提案要求廢除美聯儲,他也一直在試圖發現究竟誰擁有美聯儲。這個秘密終於被發現了,《美聯儲的秘密》一書的作者尤斯塔斯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研究終於得到了12個美聯儲銀行最初的企業營業執照(OrganizationCertificates),上面清楚地記錄了每個聯儲銀行的股份構成。
美聯儲紐約銀行是美聯儲系統的實際控制者,它在1914年5月19日向貨幣審計署(ComptrolleroftheCurrency)報備的文件上記錄著股份發行總數為203053股,其中:洛克菲勒和庫恩雷波公司所控制下的紐約城市國家銀行(NationalCityBankofNewYork),即花旗銀行前身,擁有最多的股份,持有30000股;JP摩根的第一國家銀行(FirstNationalBank)擁有15000股;當這兩家公司在1955年合並成花旗銀行後,它擁有美聯儲紐約銀行近四分之一的股份,它實際上決定著美聯儲主席的候選人,美國總統的任命只是一枚橡皮圖章而已,而國會聽證會更像一場走過場的表演。
保羅.沃伯格的紐約國家商業銀行()擁有21000股;羅斯切爾德家族擔任董事的漢諾威銀行(HanoverBank)擁有10200股;大通銀行(ChaseNationalBank)擁有6000股;漢華銀行(ChemicalBank)擁有6000股;這六家銀行共持有40%的美聯儲紐約銀行股份,到1983年,他們總共擁有53%的股份。經過調整後,他們的持股比例是:花旗銀行15%,大通曼哈頓14%,摩根信託(MorganGuarantyTrust)9%,漢諾威製造(ManufacturersHanover)7%,漢華銀行(ChemicalBank)8%。
美聯儲紐約銀行注冊資本金為一億四千三百萬美元,上述這些銀行究竟是否支付了這筆錢仍然是個謎。有些歷史學家認為他們只付了一半現金,另一些歷史學家則認為他們根本沒出任何現金,而僅僅是用支票支付,而在他們自己所擁有的美聯儲的賬戶上只是幾個數字的變動而已,美聯儲的運作其實就是「以紙張做抵押發行紙張」。難怪有的歷史學家譏諷聯邦儲備銀行系統既不是「聯邦」,又沒有「儲備」,也不是銀行。
1978年6月15日,美國參議院政府事務委員會(GovernmentAffairs)發布了美國主要公司的利益互鎖問題的報告,該報告顯示,上述銀行在美國130家最主要公司里擁有470個董事位置,平均每個主要公司里有3.6個董事位置屬於銀行家們。其中,花旗銀行控制了97個董事席位;JP摩根公司控制了99個;漢華銀行控制了96個;大通曼哈頓控制了89個;漢諾威製造控制了89個。
1914年9月3日,紐約時報在美聯儲出售股份的時候,公布了主要銀行的股份構成:紐約城市國家銀行發行了250000股票,傑姆斯.斯蒂爾曼擁有47498股;JP摩根公司14500;威廉.洛克菲勒10000股;約翰.洛克菲勒1750股;紐約國家商業銀行發行了250000股票,喬治.貝克擁有10000股;JP摩根公司7800股;瑪麗.哈里曼5650股;保羅.沃伯格3000股;雅各布.謝夫1000股,小JP摩根1000股。大通銀行,喬治.貝克擁有13408股。漢諾威銀行,傑姆斯.斯蒂爾曼擁有4000股;威廉.洛克菲勒1540股。
從1913年美聯儲建立以來,無可辯駁的事實顯示了銀行家們操縱著美國金融命脈、工商業命脈和政治命脈,過去如此,現在仍然如此。而這些華爾街的銀行家都與倫敦城的羅斯切爾德家族保持著密切聯系。
不為人所知的聯邦咨詢委員會
聯邦咨詢委員會是保羅.沃伯格精心設計的一個秘密的遙控裝置來操控美聯儲董事會。在美聯儲90多年的運作中,聯邦咨詢委員會非常出色地實現了保羅當年的構想,幾乎沒有人注意過這個機構和它的運作,也沒有大量文獻可供研究。
1913年格拉斯議員在眾院大力推銷聯邦咨詢委員會的概念,他說:「這裡面不可能有什麼邪惡的東西。每年(聯儲董事會)與銀行家的咨詢委員會談四次,每個成員代表自己所在的聯儲地區。我們還能比這種安排更加保護公眾的利益嗎?」格拉斯議員自己就是銀行家,他沒有解釋或提供任何證據來表明銀行家在美國的歷史上何曾保護過公眾的利益。
聯邦咨詢委員會由12家聯儲地區銀行各推選一名代表組成,每年在華盛頓與美聯儲董事會的成員會談四次,銀行家們向美聯儲的董事們提出各種貨幣政策的「建議」,每名銀行家都代表本地區的經濟利益,每人都有相同的投票權,在理論上簡直無懈可擊,但在銀行業激烈殘酷的現實中卻全然是另一套「潛規則」。難以設想一個辛辛納提的小銀行家和保羅.沃伯格、摩根這樣的國際金融巨頭坐在一個會議桌前,向這些巨頭提出「貨幣政策的建議」?這兩個巨頭中的任何一個隨便從口袋裡摸出一張支票劃上兩筆就足以使這個小銀行家傾家盪產。事實上,12個聯儲地區中的每一個中小銀行的生存都完全取決於華爾街的五大銀行巨頭的恩賜,五巨頭有意地把和歐洲銀行的大筆交易化整為零交給自己的在各地的「衛星銀行」去辦理,「衛星銀行」為得到這些高回報的生意自然更加俯首帖耳,而五巨頭也擁有這些小銀行的股份。當這些「代表各自地區利益」的小銀行們和五巨頭坐在一處探討美國貨幣政策的時候,不需要太多的想像力就能知道探討的結果了。
盡管聯邦咨詢委員會的「建議」對美聯儲的董事決策沒有強制約束力,但是華爾街五巨頭每年四次不辭勞苦地跑到華盛頓不會是僅僅和聯儲的幾位董事喝喝咖啡。要知道,像摩根這樣身兼 63個公司的董事職務的超級大忙人,如果他們的「建議」得不到任何考慮,而他們仍然樂此不疲地來回奔波,那實在是奇怪之極了。
債務美元是怎樣「煉成」的
作為非金融專業的讀者,可能需要反復閱讀以下的內容,才能完全理解美聯儲和銀行機構的「造錢過程」。這是西方金融業最核心的「商業機密」。
由於美國政府沒有發幣權,而只有發債權,然後用國債到私有的中央銀行美聯儲那裡做抵押,才能通過美聯儲及商業銀行系統發行貨幣,所以美元的源頭在國債上。
第一步,國會批准國債發行規模,財政部將國債設計成不同種類的債券,其中一年期以內的叫做T-Bills(TreasuryBills),2-10年期的叫T-Notes,30年期的叫T-Bonds。這些債券以不同的頻率在不同的時間里,在公開市場上進行拍賣。財政部最後將拍賣交易中沒有賣出去的國債全部送到美聯儲,美聯儲照單全收,這時美聯儲的賬目上將這些國債記錄在「證券資產」(SecuritiesAsset)項下。
因為國債由美國政府以未來稅收作為抵押,因此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可靠的資產」。當美聯儲獲得了這一「資產」之後,就可以用它產生一項負債(Liability),這就是美聯儲印製的「美聯儲支票」。這是「無中生有」的關鍵步驟。美聯儲開出的這第一張支票背後,沒有任何金錢來支撐這張「空頭支票」。
這是一個設計精緻和充滿偽裝的步驟,它的存在使政府拍賣債券時更加易於控制「供求」,美聯儲得到借錢給政府的「利息」,政府方便地得到貨幣,但又不顯露大量印鈔票的痕跡。明明是空手套白狼的美聯儲,在會計賬目上竟然是完全平衡的,國債的「資產」與貨幣的「負債」正好相等。整個銀行系統被巧妙地包裹在這一層外殼之下。
正是這一簡單而至關重要的一步,創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不公正。人民的未來稅收被政府抵押給私有中央銀行來「借出」美元,由於是向私人銀行「借錢」,政府就欠下了巨額利息。其不公體現在:
一,人民未來的稅收不應被抵押,因為錢還沒有被掙出來,抵押未來必然導致貨幣購買力貶值,從而傷害了人民的儲蓄。
二,人民的未來稅收更不應該抵押給私有中央銀行,銀行家們在幾乎完全不出錢的情況下,就突然擁有了人民未來稅收的承諾,這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
三,政府憑白無故地欠下巨額利息,這些利息支出最終又成為人民的負擔。人民不僅莫名其妙地被抵押了自己的未來,而且現在就要立刻交稅來償還政府欠私有中央銀行的利息。美元的發行量越大,人民的利息負擔就越重,而且世世代代永遠無法還清!
第二步,當聯邦政府收到並背書美聯儲開出的「美聯儲支票」後,這張神奇的支票又被存回美聯儲銀行並搖身一變,成了「政府儲蓄」(GovernmentDeposits)並存在政府在美聯儲的賬戶上。
第三步,當聯邦政府開始花錢,大大小小的聯邦支票構成了「第一波」貨幣浪潮湧向經濟體。收到這些支票的公司和個人紛紛將它們存到自己的商業銀行賬戶上,這些錢又變成了「商業銀行儲蓄 」(CommercialBankDeposits)。此時的它們呈現出「雙重人格」,一方面它們是銀行的負債,因為這些錢屬於儲戶,早晚要還給別人。但在另一方面,它們又構成銀行的「資產」,可以用於放貸。從會計賬目上一切都還是平衡的,同樣的資產構成了同樣的負債。但是,商業銀行在此開始藉助「部分准備金 」(FractionalReserveBanking)這一高倍放大器,開始准備「創造」貨幣了。
第四步,商業銀行儲蓄在銀行賬目上被重新分類為「銀行儲備」(BankReserves)。此時,這些儲蓄已經由銀行的普通「資產」,一躍為生錢種子的「儲備金」。在「部分准備金」體系之下,美聯儲允許商業銀行只保留其 10%的儲蓄做「儲備金」(一般而言,美國銀行只保留相當於總儲蓄額的 1%到 2%的現金和8%到9%的票據在自己的「金庫」里,作為「儲備金」),而將90%的儲蓄貸出。於是,這90%的錢就將被銀行用來發放信貸。
這裡面存在著一個問題,當90%的儲蓄被貸款給別人之後,原來的儲戶如果寫支票或用錢怎麼辦?其實,當貸款發生的時候,這些貸款並不是原來的儲蓄,而是完全無中生有地創造出來的「新錢」。這些「新錢」使銀行擁有的貨幣總量比「舊錢」立刻增加了90%。與「舊錢」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新錢」可以為銀行帶來利息收入。這就是「第二波」涌到經濟體中的貨幣。當「第二波」貨幣回到商業銀行中時,就產生了更多波次的「新錢」創造,其數額呈遞減趨勢。當「第 20幾個波次」結束時,一美元的國債,在美聯儲和商業銀行的密切協同下,已經創造出了 10美元的貨幣流通增量。如果,國債發行量及其創造貨幣的餘波所產生的貨幣流通增量大於經濟增長需要時,所有「舊錢」的購買力都會下降,這就是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當2001年到2006年,美國新增了3萬億美元國債時,其中相當部分直接進入了貨幣流通,再加上多年前的國債贖買和利息支付,所造成的後果就是美元劇烈貶值和大宗商品、房地產、石油、教育、醫療、保險價格的大幅上漲。
但是,大多數增發的國債並沒有直接進入銀行系統,而是被外國中央銀行,美國的非金機構,和個人所購買。在這種情況下,這些購買者花的是已經存在的美元,所以並沒有「創造出」新的美元。只有當美聯儲和美國的銀行機構購買美國國債時,才會有新美元的產生,這就是美國能夠暫時控制住通貨膨脹的原因。不過,掌握在非美國銀行手中的國債,遲早會到期,另外利息也需要半年支付一次(30年國債),這時,美聯儲將無可避免地造出新美元。
[編輯本段]美聯儲的性質
美國建國雖然才短短200多年,但光光是貨幣史,講起來就可以無窮無盡。經濟學大師米爾頓·弗里德曼的經典著作《美國貨幣史1867-1960》,洋洋灑灑800多頁,也只講了個歷史片段的概要,可見經濟和貨幣歷史的復雜。
美國建國之後的1791年,在當時的財政部長、天才式人物漢密爾頓的強烈支持下,第一個中央銀行成立,但是這家央行在20年後就消失了。隨後成立於1816年的第二家央行,也在1836年在當時的總統傑克遜的反對下消失。從那以後一直到1913年的80來年間,美國的經濟是在沒有央行的情況下運行的。
缺少了央行,就無法動用適當的貨幣政策調節經濟,並且,沒有了最後的貸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金融系統也更容易出問題。試想一下,如果世界各國缺少了央行,本次危機中破產的恐怕將遠遠不止雷曼兄弟這一家。1836年後美國經濟,正是處在這種不穩定的狀態下。到了1907年,蔓延的危機把美國的金融系統推向了崩潰的邊緣。好在當時的金融巨頭摩根(J.P. Morgan)及時出手,憑借一人之力,扮演了央行的角色,挽救了整個系統。
自此之後,美國政府和國會更加感覺到建立一家央行的必要。國會在1913年通過了聯邦儲備法案(the Federal Reserve Act),並由威爾遜總統簽字通過成為正式法律。聯儲法案授權組建中央銀行,美聯儲正式誕生。這是判斷美聯儲是否是私有機構的第一個事實:從成立之初,美聯儲就是一家由國家立法成立的機構。
但是,美聯儲確實有私有機構的假象。整個聯儲系統,由處於核心的聯儲委員會(the Federal Reserve Board)和12家位於全國各地的分行組成。這12家分行,由當地的私有商業銀行參股組成,一看之下,聯儲分行很像股份公司。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這又需要從美國的歷史講起。
筆者在以前文章中提到過,美國的誕生,是13個原英國殖民地互相妥協的結果,因此,這個國家的基因中充滿了各方利益的妥協。決定向英國開戰是各個殖民地妥協商議的結果,憲法的誕生和國家的成立是獨立後的殖民地投票妥協的結果,參議院和眾議院的設置是妥協的結果,用選舉人團制度、而不用大眾選票多寡來選舉總統也是妥協的結果。聯儲法案的產生,自然也是一個妥協的結果。
1836年後,美國的銀行業相對處於一種自由狀態,遍地都開起了銀行。到美聯儲成立以後的1920年,美國的銀行數量還高達3萬來家,比全世界其他國家加起來的數量還要多。這些銀行,自由自在了80來年,如何能輕易接受中央政府的監管?
在美國,一個法案要通過,是需要來自各地的參議員和眾議員投票同意的,不向各地利益妥協的法案,就無法獲得通過。每家銀行都有各自的參議員和眾議員作代言人,如果沒有大多數的議員同意法案,聯儲系統就會難產。於是,就像在憲法中設計出選舉人團制度一樣,聯儲法案也設計了一種向各地銀行妥協的制度。
為了兼顧分布各地的私有銀行的利益,法案把美國分為12個區並成立12家聯儲分行。分行由當地銀行參股,分行的董事會由參股銀行投票選舉,並且,參股銀行還可以每年獲得分紅。這一系列規定,都是為了兼顧地方利益。從這些規定來看,美聯儲系統確實帶有私有的假象。
但是法案的條款遠不止這些。聯儲的最高權利機構是位於華盛頓的聯儲委員會和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前者的7名委員全部由美國總統任命,其中包括委員會主席。FOMC是聯儲的利率決定機構,由12名委員組成,其中,7位聯儲委員會成員是FOMC的常任委員,在投票表決的時候佔有絕對多數的優勢。FOMC的另5名委員由聯儲分行主席輪流擔任。需要指出的是,分行主席雖然由各參股銀行推選,聯儲委員會對分行主席的任用有最終的否決權。
由此可見,雖然聯儲法案向地方利益作了妥協,但是聯儲系統的核心權利仍然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上。更重要的是,入股銀行雖然能分得紅利,但是,法案限定紅利的利率為每年6%,聯儲多餘的收入,需要統一移交國庫。另外,凡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只有政府機構才能在網站上以GOV結尾。
以上說明,第一,美聯儲是妥協地方利益後才得以成立的機構,也的確有股權私有化;第二,聯儲形式上是私有股份公司,但從根本上受美國政府控制,可以認為是美國的中央銀行;第三,聯儲法案規定,美聯儲的責任是維護經濟正常運行並保持價格穩定,也是在為私有公司服務,法案同時保證,聯儲的運作獨立於政府,目的是使得政府無法控制央行的貨幣發行和貨幣政策,以保證貨幣和金融制度的相對獨立。(需要說明的是美國貨幣發行實行「發行抵押」的制度,通過提供100%質量合格的抵押品使聯邦儲備券的發行成為具有充分擔保的經濟發行,同時又不以事先規定的限額為依據,具有相當的彈性。美國貨幣發行制度的最大特點是獨立性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