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益生菌第一股」背後,浮出溫州富豪家族,創始人38歲去世
作者|王一涵
編輯|劉肖迎
8月18日,「益生菌第一股」均瑤 健康 (605388.SH)終於上市。早在2000年,資本市場就已經預測均瑤要上市,然而這一拖,就是20年。
上世紀90年代,牛奶從建國初期的「奢侈消費品」逐漸成為大眾消費品。具有商業頭腦的王均瑤,嗅到了其中的商機,於1994年成立了溫州均瑤乳品公司。
1998年,均瑤牛奶占據溫州本地約60%的市場份額。兩年後,均瑤牛奶就已經沖入全國前五名,在上海市場排名第二。同年,公司進行了股份制改革,均瑤乳品變更為均瑤集團乳業股份有限公司。
就在資本市場期待均瑤牛奶上市、鋪向全國市場之時,2004年11月,均瑤集團飛來橫禍,創始人王均瑤因罹患癌症,英年早逝,享年38歲。同年底,危機重重的均瑤集團突然宣布:砍掉鮮牛奶業務。
這一年,成為均瑤集團的至暗時刻。
均瑤集團的發展史,是商業奇才王均瑤帶領胞弟白手起家的創業史。
王氏三兄弟出生在浙江溫州大漁鎮的一個小漁村,從小家境不富裕,大哥王均瑤16歲便輟學出門闖盪,兩個弟弟也相繼成為了哥哥的左膀右臂。
1990年靠北京亞運會宣傳品的巨大需求,24歲的王均瑤帶著弟弟們,做成了幾百萬的生意。年底和其他老鄉一起回老家,大家都是提著裝滿現金的密碼箱,錢多到一度為如何安全回家犯了愁。
王均瑤的第一想法就是「包飛機」,然而在那個火車都不普及的年代,根本沒有長沙到溫州的航線,最後還是包了一輛大巴車衣錦還鄉。春節過後,王均瑤兄弟三人,就為了「包飛機」,叩開了湖南省民航局的大門。
1991年,在敲到一百多個圖章後,溫州-長沙的航線終於開通。首開中國民航史私人承包飛機先河的王均瑤,被稱為「膽大包天」第一人。
隨後的十幾年時間,王均瑤帶領胞弟在航空、乳品、 汽車 租賃等領域大展拳腳,均瑤版圖日漸擴大。
均瑤乳品是均瑤集團的重要支柱,但這個支柱並不牢靠。
當時乳品行業競爭激烈,各大乳企利用價格戰,虧本競爭,搶占市場份額,眾多大品牌一度降價幅度高達50%,「奶價賤如水」。
面對日益上漲的成本和不斷下跌的售價,眾多企業要麼選擇倒閉,要麼選擇往牛奶里加「料」。不加「料」就虧損,公司現金流非常緊張。
2004年11月,王均瑤突然去世,整個均瑤集團風雨飄搖。
如果乳業板塊不及時止損,現金流情況的惡化,會讓均瑤集團面臨多家銀行斷貸的風險。為了維護集團利益及品牌形象,新任掌舵人二弟王均金,決定壯士斷腕,砍掉鮮牛奶業務。
據三弟王均豪回憶說:「當時上海的銷售團隊和很多老員工,對這個決定都非常不理解。那麼好的銷售業績,好不容易做到上海市場第二,牛奶業務卻一夜之間就沒了。他們甚至跑到大哥墓前去告狀,說我們要把均瑤集團搞沒了。」直到王均金做出鄭重承諾,「砍掉業務不裁員」,一切才慢慢平息。
在內憂外患中,均瑤乳品艱難向含乳飲料細分市場 探索 。含乳飲料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國內知名的品牌從南椰樹、北露露到河北養元出品的「六個核桃」,都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競爭格局。所以均瑤乳品將目光鎖定在了更細分的常溫乳酸菌市場上,相對開發程度低,競爭對手少。
2011年公司推出了「味動力」系列產品,沒想到市場反響和銷售很不錯,更沒想到能以此為動力,轉型均瑤大 健康 飲品,在十年後成功登上了A股市場。
截至9月7日,均瑤 健康 收盤價22.79元,公司總市值98億元。支撐起這百億市值的,是均瑤 健康 的主打產品——「味動力」系列常溫乳酸菌飲品,近三年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超過 97%。
雖然「味動力」系列產品成功將均瑤大 健康 送上A股,但其實近幾年它的動力已經不足了。根據招股書中顯示,2018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的增長速度分別為12%、-3%、-26%。
通過上市可以增強品牌效應,但是否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突破業績瓶頸,提高市場份額,最終還是要以產品和業績說話。
2016-2019年,均瑤 健康 營業收入的復合增長率為4.19%。2015-2019年,行業市場規模從77.2億元增長至148.8億元,復合增長率為17.83%。均瑤不僅增速遠低於行業水平,2019年開始,公司營業收入還開始下降。對於競爭日益激烈的飲品市場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疫情只是業績惡化的導火索,根本原因是在尋找挽回業績頹勢的方法上。
根據招股書顯示,均瑤 健康 此次上市募集資金的用途有兩個:一是擴大產能,增加兩個總產能共20萬噸的生產基地,二是進行品牌升級建設。但產能和品牌,並不是業績上升路上的絆腳石。
2017至2019年,公司自有產能利用率分別為51.78%、64.39%和65.42%。產能連續提高,產品銷量卻下滑了。2019年,在出廠價下調了6%-8%的情況下,「味動力」系列的銷量僅為15.56萬噸,同比下降8.74%。
降價都沒能拯救銷量,顯然業績不好的鍋,產能不背。
品牌建設直接目的就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在這方面均瑤 健康 向來很大方,但是舍了「銀子」未必能套到「狼」。
2017至2019年,公司的銷售費用占收入比重均超過20%。單就廣告宣傳促銷費來說,也比同行業知名品牌平均高出4個百分點以上。2019年,以經銷商為主的銷售模式下,公司還嘗試加大線下促銷力度,讓利給經銷商,相應減少廣告宣傳投入,以期待業績有所上升。
但是,無論是高額廣告投入,還是線下大力促銷推廣,均瑤 健康 既沒有在業績上有所突破,也沒有獲得穩定的銷售渠道。2019年末,其經銷商數量為1306個,較上年末凈減少近百家,而其中三年持續合作的經銷商比例不足四成。
如此高的銷售投入和促銷力度,都沒能拯救銷量,顯然業績不好是品牌建設也背不起的鍋。
均瑤 健康 近幾年資金實力雄厚,2017至2018年,公司利用閑置資金,連續兩年在關聯方上海華瑞銀行購買存款理財產品,累計發生金額高達24.3億元。2019年底,貨幣資金余額高達10.62億元。
相較之下,本次上市募集資金不足10億元。如果產能和宣傳不到位是制約業績上漲的因素,均瑤 健康 大可不必等到今天解決問題。
最終決定業績好壞的,還是產品本身。主打 健康 的「味動力」,每瓶產品耗用最多的原材料是白砂糖,為奶粉用量的兩倍。
隨著消費能力及理念的變化,消費者對 健康 飲品的要求會逐漸提高,含有大量白砂糖的「味動力」,面臨著被市場淘汰的風險。對於公司來說,產品創新的需求迫在眉睫。
但是,根據招股書中顯示,公司連續三年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不足0.5%。2019年,公司總人數698人,研發人員共8人,剛好是個零頭。
根據招股書顯示,未來5年內,隨著宏觀經濟增長趨緩、常溫乳酸菌飲品市場逐步飽和,常溫乳酸菌飲品市場增速將有所放緩,預計至2024年,國內常溫乳酸菌飲品市場為211.9億元。2019-2024年,預期市場復合增長率為7.33%,僅為過去五年增長率的零頭。
逐漸飽和的市場會讓競爭更加激烈,而沒有突出產品優勢的均瑤 健康 ,如果還是依賴「味動力」,終會失去動力,未來危機重重。
在A股市場中,均瑤 健康 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均瑤集團旗下還有三家上市公司,分別為吉祥航空(603885.SH)、大東方(600327.SH)和愛建集團(600643.SH)。均瑤 健康 的上市保薦人之一,就是愛建集團持股40.45%的愛建證券。
2004年大哥王均瑤突然離世後,二弟王均金作為一個低調內斂的財務專家,全盤接手集團業務。上任後迅速整合公司資產,與銀行坦誠溝通,成功阻止了銀行集體斷貸,將均瑤集團從生死關頭拉了回來。
整合業務過程中,均瑤集團失去了消費領域的重要支柱——均瑤鮮牛奶業務。因此當時正在進行的江蘇無錫商業大廈的收購,成為了集團業務的重中之重。江蘇無錫商業大廈是上市公司大東方的第一大股東,年底完成收購的均瑤集團,藉此首次進入了A股資本市場。
2015年5月23日,均瑤集團發起創立的全國首批、上海首家民營銀行——上海華瑞銀行正式開業。四天後,自主建立的吉祥航空在上交所上市。同年9月,入股新中國第一家民營企業——愛建集團。至此,均瑤集團商業布局已經明晰,以航空和金融為支撐,全面進軍現代服務業。
度過危機時刻後,均瑤集團成為一個在服務業遍地開花的家族企業,橫跨航空、金融、消費、教育、 科技 五大業務板塊。
某互聯網平台創始人、80後張峻表示,自己是均瑤集團的超級VIP:小時候上的是均瑤集團投資的小學,喝的是均瑤牛奶。工作後,出差旅行坐的都是均瑤集團旗下航空公司投資的飛機。
與資本版圖同步擴張的,還有均瑤集團的債務規模。2019年底,均瑤集團一年內到期的有息債務金額為180.6億元,賬面貨幣資金余額62.53億元,資金缺口達118.07億元,相較2015年底的資金缺口57.69億元,翻了1.05倍。
疫情之下,以服務業為根基的均瑤集團首當其沖,資金壓力更大。截至2020上半年末,均瑤集團一年內到期的有息債務金額為218.33億元,賬面貨幣資金余額89.58億元,資金缺口達128.75億元。
旗下兩大主力——愛建集團及吉祥航空,資金方面也自顧不暇。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愛建集團和吉祥航空的資金缺口分別為39.22億元、67.78億元。
有趣的是,吉祥航空上市之前資金缺口並不大,2014年末缺口為7.95億元,2015年上市當年年底迅速上升至31.22億元。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了愛建集團上。2014年以前,愛建集團幾乎沒有資金缺口。2015年均瑤集團入股當年,缺口出現了,金額為12.19億元。隨著均瑤集團持股比例逐年提高,資金缺口也越來越大,2019年底該金額達到40.14億元。
相比之下,剛剛上市的均瑤 健康 "無債一身輕"。近三年公司貨幣資金充足,不僅沒有借款,還有錢買關聯方存款理財產品。
在集團整體短期資金壓力巨大的情況下,最不「缺錢」的均瑤 健康 上市了。因疫情而陷入資金困境的均瑤集團,似乎看到了一絲希望。但均瑤 健康 是否會走上吉祥航空、愛建集團「上市即缺錢」的老路,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❷ 美邦服飾股票還能買嗎
還是建議普通的投資者不要觸碰,畢竟如果真的退市了,問題就大了,希望大家在投資時謹慎再謹慎! 單從美邦服飾股票的走勢來看,資本市場對於它的股價追捧熱情還是很充足的,所以從這個方面它值得投資,但是它的公司業績方面卻不是短時間能提升的,所以從這個方面看又需要謹慎投資。
拓展資料:
1.美特斯·邦威Meters/bonwe是美特斯邦威集團自主創立的本土休閑服品牌。美特斯邦威集團公司於1995年創建於中國浙江省溫州市,主要研發、生產、銷售美特斯·邦威品牌休閑系列服飾。「美特斯·邦威」代表為消費者提供個性時尚的產品,立志成為中國休閑服市場的領導品牌,揚國邦之威、故邦之威。品牌名稱凝聚了集團創始人周成建先生永不忘卻的民族品牌情節和對於服飾文化的情有獨鍾。
2.「美特斯·邦威」是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飾股份有限公司於1995年自主創立的本土休閑服品牌。目標消費者是16~25歲活力和時尚的年輕人群。品牌致力於打造「一個年輕活力的領導品牌,流行時尚的產品,大眾化的價格」,倡導青春活力和個性時尚的品牌形象,帶給廣大消費者富有活力個性時尚的休閑服飾。 美特斯邦威·2008年11月,由於金融危機,美特斯·邦威正式收購流行服裝衣之純品牌,主要銷往海外日韓地區。
美邦股票暴跌的原因:第一,大東方折戟華瑞銀行。 第二,證監會嚴查中小股操縱。徐老大的澤熙被牽連。美邦屬於澤熙六期。 第三,美邦業績年年低迷,屬於績差股范疇,而當下都在炒作藍籌績優股。 第四,大盤股瘋狂,中小板創業板個股早已雞飛狗跳,資金外流,狂奔大盤股。
❸ 股市通:誰才是最純正民營銀行概念股
閃牛分析:
各種紛雜的概念股中,仍然需要仔細辨別,其中第三類概念股需要尤其謹慎。
而近期紛紛公告澄清的民營銀行概念股中則大部分屬於第三類。比如,紅豆股份表示公司並未參與且無計劃申辦民營銀行。經了解,公司控股股東紅豆集團有此意向,但目前尚處咨詢與研究階段,該事項不涉及紅豆股份,紅豆股份此前曾經連續四個漲停。
而大東方14日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未發現存在可能對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未公開重大信息及由此而帶來的公共傳媒報道。而此前,華峰集團也指出,之前盛傳將參股的華瑞銀行與華峰集團並不存在股權關系。
而就算是屬於前兩類個股,也需要留意其近期是否有確定啟動的意向。
根據不完全統計,哈爾斯,怡亞通曾經明確未來有參與民營銀行或村鎮銀行意願的上市公司有;而澳洋順昌、東莞控股、棒傑股份、羅牛山則明確否認現階段有設立民營銀行計劃,而聯化科技、友阿股份只是表示對前景看好但不置可否。而此前傳聞在地方政府推動下准備參與設立民營銀行的報喜鳥則迴避了這個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紅豆股份在發布了澄清公告之後連續兩天大跌,澄清的第二天更是以跌停來反應。
後市疑問:具備血統就可以飛天嗎?
實際上,機構對民營銀行設立保持樂觀態度。中金公司認為,民營銀行的設立有助於彰顯新一屆政府市場化改革的堅定態度,並且通過給民營銀行以「社區銀行」的定位,更有利於服務中小企業和三農。
不過,樂觀的態度也需要謹慎。
根據中信證券的分析,目前無論是監管還是經營實踐均處於初期階段,因此推測傳統商業銀行模式的牌照發放將趨於謹慎,可能首先出台相關管理規定,然後在個別示範項目上進行試點,難以短時期在全國范圍內迅速推進民營銀行體系的建立。按照現行銀監會的機構管理框架,除全國性銀行外,地方性銀行、小貸公司和村鎮銀行均實行本地經營模式,尚未實現跨區域經營的突破,因此未來的民營銀行可能仍將以服務本地經濟為主。
實際上,目前並不缺乏民營資本參股的銀行,據銀監會統計,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總股本中民間資本佔比分別達到 45%、50%以上和90%以上。但是,缺乏民營資本控股的銀行,目前最為接近民營銀行的民生銀行(600016)在股權結構上做到了民營資本主導,但政府對其高管任免仍有實際決定權。
而就算是能確定打響民營銀行「第一槍」的蘇寧雲商也並不為業內看好。
業內人士分析,蘇寧申請成立銀行,是近來股價上漲的直接動力。這是很好的嘗試,但是對於未來卻表示審慎,目前蘇寧在電商都還未轉型完成的情況下,突然把重心放在了銀行上,這兩個行業該如何齊頭並進也是考驗所在。
轉載,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❹ 你對美邦服飾了解多少為何突然出現尾盤大跌這一情況
美邦服飾是上海美特斯邦威股份有限公司的簡稱。公司成立於2000年12月6日,注冊地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康橋東路800號,注冊資本251250萬元。公司的主要經營范圍有許可項目: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依法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展開經營活動,具體經營項目以相關部門批准文件或許可證為准)一般項目:服裝製造加工,服裝、鞋、針紡織品、皮革製品、羽絨製品、箱包、玩具、飾品、工藝品、木製品、電子設備、五金交電、禮品、建築材料、紙製品、日用百貨、鍾表眼鏡、化妝品,日用口罩(非醫療),電子產品,家用電器,文具體育用品的銷售,食品經營(銷售預包裝食品),從事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從事計算機、網路科技領域內的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技術轉讓、技術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