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板塊資金 > 中國股票市場資產增長異象研究

中國股票市場資產增長異象研究

發布時間:2023-04-30 04:43:17

1. 第十七屆金融系統工程與風險管理年會評述

風險-不確定性等效與現代金融理論的誕生

經濟理論中的風險與不確定性的區分往往會追溯到富蘭克·奈特,他將風險劃分為數值可測的,將不確定性劃分為不可測的,這樣的區分在當代關於風險與不確定性的文獻中已是司空見慣的事。奈特說:「一個可測量的不確定性,或「風險」,與一個不可測量的不確定性截然不同,前者實際上根本不是一個不確定性。」

1944年,馮·諾依曼與摩根斯坦恩出版的《博弈論與經濟行為》第一次正式的把風險與不確定性統一到經濟理論中。1738年,丹尼爾·伯努利定義了期望是各種結果的概率組合,後來被稱為效用。馮·諾依曼與摩根斯坦恩以公理形式證明了悄褲悔伯努利的期望效用是各種結果按概率加權後效用的總和,並建議用數啟正字來測量效用。認識論上的不確定性由此轉變為實體論上的風險,是關於世界各種可能狀態的分布函數。

戰後經濟學用風險來代替不確定性理論上是由兩個主要力量推動的,他們的結合使經濟學的研究主題變成了現在的模樣。首先,正如巴克豪斯所闡述的,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經濟學的決定性的數學化代表了經濟學一個主要的新分支,盡管數學在經濟學上運用已經有較長 歷史 了,包括馬克思、凱恩斯等。《通論》在當時是一本被認為高度數學化的書,由此也被老一代經濟學家廣泛拒絕。其次,經濟理論的學科與方法經歷了一個關鍵的重新界定。馮·諾依曼與摩根斯坦恩方法的理論基礎是由萊昂內爾·羅賓斯(1933)提供,他認為經濟學不是被研究主題所區分,它不是關於商品的買賣,不是關於失業與商業周期,而是處理人類行為的一個特殊方面:在不同使用者之間如何分配稀缺資源。《博弈論與經濟行為》代表了第一個在不確定性下的一致性、可預測選擇理論,強烈反對經濟學中在不確定性下的人及心理因素等人類行為的數學處理。

這樣,不確定性,這個僅在20世紀30年代被介紹進經濟學的概念,被表達為可計算的形式,並且因此降維為風險。這種做法的一個重要結果,是誕生了現代金融理論,即1952年馬柯維茨的投資組合理論與1964年夏普的資本資產定價理論。在此基礎上產生了布萊克-斯科爾斯的期權定價模型,它能把衍生品的風險進行定價。現代金融理論可被稱為是不確定性量化科學。

不確定性的回歸

不確定性的量化在現代金融理論的里程碑中達到頂峰,它產生了幾乎前所未有的政治和實踐影響。其中最為中肯的論證是由唐納德·麥肯齊給出的,他於2006、2007年在關於「經濟理論的表演性」的研究中指出,期權定價理論的廣泛應用對金融實踐產生了如此大的影響,以至於「它的假設——最初與市場的經驗現實嚴重不符——變得不那麼不現實了」。費希爾·布萊克他自己曾在1989年說到:「交易員們現在廣泛地使用公式及其變種。他們如此頻繁地使用它,以至於市場價格通常接近公式的定價,即使在那些應該有很大偏差的地方。」布萊克-斯科爾斯的期權定價公式被譽為對「金融真相的科學發現」,它也是自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來全球衍生品市場實現巨大增長的關鍵。與有效市場假說一起,這個公式在衍生品通過動態對沖能減少 社會 風險的假定下進一步合法化。引用純岩一位經紀商的話:「我們交易越多, 社會 就越美好,因為風險越小」。

始於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是美國次級抵押貸款違約的結果,並迅速通過證券化產品,如CDO,CDS衍生品在全球擴散,這場危機使得人們通過概率數字來評估風險的信心嘎然而止。不可計算的不確定性以「黑天鵝」的形式回歸,「黑天鵝」是指一種沒有預期到的尾部風險事件,偽裝成正態分布,但實際上它的相關性不能被風險模型所捕捉,這也是非理性的「貪婪」的投機。

用復雜系統理論 探索 金融系統的不確定性

08年的金融危機只是警鍾之一,在風險管理領域中越來越被普遍接受的觀點是,將不確定性降維成風險存在很強的誤導性和局限性,而這一認知也推動著新研究視角的產生。在國內,就有高校長期致力於從復雜系統的視角,用系統論的方法來研究金融系統的不確定性。作為金融系統工程領域一年一度的盛會,天津大學金融系統工程與風險管理國際年會至今已舉辦到了第十七屆。2019年年會以 「百年變局下的金融系統工程和風險管理」 為主題,旨在研討如何認識和把握復雜金融系統運行規律和理論,明晰金融系統工程和風險管理面臨的新的機遇和挑戰,更好地為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百年變局下的偉大民族復興助力。

百年變局使我們的眼界和信息不同以往,金融發展的本身出現了『實踐快於理論』的現象, 新的產品和服務帶來新的問題,值得各位學者從更廣泛的視角,運用更全面的數據去開展研究,這也體現了系統工程學科的獨特價值與活力

以下為本次大會主題報告及專題報告的簡要概述。

香港城市大學李端教授介紹了他的研究「Revised Progressive-Hedging-Algorithm Based Two-layer Solution Scheme for Bayesian Reinforcement Learning」 。他指出,隨機控制既有固有的隨機系統雜訊,又缺乏對系統參數的認識,構成了強化學習中的一個基本挑戰。對此,李端教授提出了一種新的兩層解方案,用於將可約系統的不確定性與不可約的不確定性分離到兩層,並直接逼近最優策略。該方法可應用於動態投資組合的選擇問題中。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楊曉光研究員的報告主題為「『漲強跌弱』與中國市場異象」 。該研究通過日度和日內高頻數據,闡述了中國股市存在著正反饋交易現象,即中國股市追漲的強度遠遠大於殺跌的強度,而這一現象主要的成因是占據市場交易主體的散戶「追漲守跌"力量大過了機構投資者的」追漲殺跌「力量。他指出,這種不對稱性,降低了市場價格發現功能,削弱了市場的有效性。

天津大學張維教授進行了題為「百年變局中的管理科學:幾點思考的分享」的主題報告 。依託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科學部正在進行的「十四·五」戰略研究課題,張維指出,在當今百年變局的時代背景下,顛覆性技術的重要影響、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中國的最佳實踐以及人類發展面臨的挑戰是影響管理活動規律的重大因素。張維以顛覆性技術對金融活動規律的影響為例,分析了未來管理科學研究活動的特點,探討了未來重要科學前沿與重大科學問題。

復旦大學張金清教授進行了題為「指數基金的股指期貨對沖策略研究」的專題報告 。張全清認為,指數型基金較主動型基金績效更好,有強烈的風險對沖需求,而將模糊厭惡引入指數基金的股指期貨構建的對沖策略能夠顯著提高ETF組合的投資績效。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房勇副研究員作題為「融資融券的處置效應及動量策略研究」的主題報告 。他分享了其在融資融券以及動量策略方面的研究成果。其研究證實中國融資融券業務投資者整體存在顯著的處置效應,且不同市場中同種因素對處置效應個體的強度影響不完全相同。

上海交通大學吳沖鋒教授以「移動交易特徵研究」為題作主題報告 。他認為,移動技術帶來的便利性深深影響了人們的行為,也推動了互聯網背景下金融業的創新與變革。他指出,移動交易端的出現改變金融市場參與便利性、參與者主體的廣泛性、渠道的普及性、直接交易成本與信息獲取成本等等,從而改變了傳統金融創新帶來的供求特性、流通特性、損益特性和風險特性,並且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中國科學院戰略咨詢研究院李建平研究員以「大數據環境下的風險識別與集成」作主題報告 。他對「大數據環境下的風險識別與集成方法」進行研究匯報,以財務報表為載體,運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構造了新的風險識別模型,成功地將非結構化文本與結構化文本進行了綜合分析,總結出風險因子分層體系。

廈門大學鄭振龍教授作題為「牛市風險與牛市貝塔」的主題報告 。該研究首次提出了牛市風險的概念,發現了在中國股票市場中,牛市貝塔與橫截面收益率之間存在顯著的正向關系,並證實了牛市風險是一個有別於傳統定價因子的新定價因子。

吉林大學陳守東教授的報告主題為「系統性金融風險與中國金融狀況分析」 。陳守東在報告中分享了他最近的研究工作,包括構建包含關鍵性風險因素的金融狀況指數,進行經濟沖擊對中國金融穩定的影響強度分析,進行金融周期與經濟周期的期限效應分析等研究內容,為中國金融狀況的分析、預測以及經濟金融政策的制定作出貢獻。

西南交通大學黃登仕教授以「企業R&D投入強度是錨定政策門檻還是聯結企業」為題作主題報告 。他指出,企業高管在研發投入決策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錨定和調整行為,不僅錨定政策門檻,同時還錨定聯結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但政策門檻對研發投入決策的正向影響更大。

山西大學張信東教授的報告主題為「Does supplier concentration affect corporate innovation?」 。她認為,高水平的供應商集中度減少了公司的創新投入,且這種影響在小規模、私營、耐用品行業的企業中更加明顯。同時她指出,風險承擔、資源佔用和議價能力是造成這種影響的三個渠道。

華東理工大學周煒星教授從預測大地震的發生概率出發,提出了時間序列的重現時間間隔分析(Recurrence interval analysis) ,在研究過程中,首先設定事件發生的閾值,假設重現時間間隔的幾種概率密度分布情況,並通過KS檢驗進行驗證。該方法可以運用於股票漲跌情況的概率預測,進行風險預警。

北京師范大學李紅剛教授以「 社會 經濟系統復雜性與金融系統風險」為題作主題報告 。他運用復雜經濟金融系統與計算實驗的方法,建立「金融機構網路與系統性風險」、「交易者信息交互與行為趨同」與「交易者策略交互與行為級聯」等多主體模型,開展 社會 經濟系統復雜性與金融系統風險研究。

湖南大學馬超群教授作了題為「供應鏈金融+區塊鏈」的主題報告 。他首先將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進行對比,詳細分析了供應鏈金融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各種痛點,比如融資難融資貴、技術資產抵押難、資金流傳慢等一系列問題,結合計算機技術信息化、網路化、數字化的發展趨勢和區塊鏈保證底層數據真實可靠的性質,提出了供應鏈金融區塊鏈解決方案目標。

廈門大學郭曄教授的主題報告題目為「後資管新規時代的影子銀行與中國資產證券化」 。她針對後資管新規時代的影子銀行與中國資產證券化展開研究,分析了中國影子銀行的現狀、定義與分類,對比資管新規前後,中國資本證券化的發展,以及中美兩國關於資本證券化的界定與風險,提出了中國企業的資產證券化更具有影子銀行的典型特徵。

從對風險與不確定性明確的區分,到風險與不確定性的等效,再回到對風險並不等同於不確定性的認知,風險與不確定性的定義及二者間的關系一直在不斷演變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肯尼斯•阿羅曾說過,「對我而言,我們對 社會 中和自然界事物運作方式的了解就像一團團模糊不清的雲。不論是 歷史 的必然性,重大的外交計劃,還是關於經濟政策的激進觀點,信仰確定性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禍端。對個人或 社會 而言,開發具有廣泛影響的政策時,謹慎是必需的,因為我們無法預測結果。」在由不確定性統治的世界中,對結果的預測不是簡單、確定的線性關系,真實的世界永遠是復雜的,多維度的,隨機遊走的。而在同樣由不確定性統治的金融市場中,我們亦需要時刻保持對它的敬畏。

2. 股票市場財富分析論文參考文獻

股票市場財富分析論文參考文獻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股票市場財富分析論文參考文獻,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參考文獻:

[1] 唐國培.《中國股票市場財富效應的實證分析》. 河南金融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06.

[2]李學峰.《資本市場、有效需求與經濟增長》.2005.6.1.

[3]黃迪.《股市財富效應研究》.武漢金融.2004.2.

[4] 謝永添.《我國股票市場財富效應分析》.稅務與經濟.2004.1.

拓展: 外國股票市場退出機制研究論文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資本市場制度不斷的完善,我國股票市場開始快速擴張。同時,上市企業由於經營狀況參差不齊,很多經營不良的上市公司股票仍然在市場交易,股票退出機制的問題不斷的出現。本文通過對美國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市場退出機制的研究,為我國股票市場退出機制的實施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 :股票 市場 論文

一、股票退出機制的意義

退市是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必然結果,在成熟資本市場中的重要機制,使發揮證券市場各項功能的必要途徑。其建立和完善對於證券市場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可以充分發揮股票市場的各項功能

股票的退出是證券市場重要的功能之一,通過退出機制才能有效提高整個證券市場的質量,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首先,通過優化資源配置來推動一國的產業調整是證券市場最基本的功能,沒有市場化的退出機制,資本市場難以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調整。在股票市場中,資金的流向表明了市場對股票,進而對相關產業的判斷,從而影響的`對不同產業的不同投資。而股票退出機制的缺位直接導致了股票數量的持續上升和資金的相對稀缺。其次,股票退出機制的不完善不僅提高了希望上市的優質企業的上市成本,同時很多經營狀況不良的企業不及時的退出市場。影響了股票市場引導資金向高回報高發展潛能產業投資的功能。通過制定股票退出機制,能夠解決缺乏競爭機制導致的種種問題,優化配置有限的市場資源。

(二)減少市場投機氛圍,引導投資者樹立理性投資觀念

我國證券市場存在系統風險較高的問題,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市場風險無法有效分散。市場沒有完善有效的退出機制使市場中風險大,本應該退時的股票不能及時的退出。而完善的退市機制能夠使得不能滿足繼續上市交易的公司推出市場,將系統性風險分解為非系統性風險,有效提高股票市場的投資收益率,優化市場投資環境。

(三)退市機制有利於對上市公司的監管

在上市公司出現違規違法等情況時,公司會不符合上市交易的條件,導致股票的退市。會保證企業經營者在經營的過程中遵守各項法律法規,保證企業的合規經營。同時,缺乏退市機制將使市場缺乏法律約束,證券市場將難以長久發展。只有建立完善有效的退市機制,並嚴格實施退市制度,使證券市場真正的建立法律基礎之上,才有可能使得投資者和企業更加成熟,才有利於資本市場的良好發展。

二、成熟股票市場退出機制——美國股市的借鑒

在制度完善的市場中,上市公司企業退市是股票運行周期中重要的一環。根據數據顯示,僅2009年,紐交所就有212家公司退市,相對應的,該年度上市公司僅94家。同樣的東京證券交易所有78家退市,德國證券交易所61家退市,倫敦證券交易所385家退市,其當年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23家、6家和73家。在這些國家的股票市場中,上市公司不僅僅是進入市場,同樣重要的還有退出市場。此時證券市場的退出機制就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此我們選擇美國市場來進行研究。

(一)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市場的退市標准。紐約證券交易所對在其上市的公司提供了詳盡的退市標准,這些標准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其上市公司是否滿足退市條件的主要指標包括:股權分散程度、股權結構、經營業績以及資產規模等等。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將其退市標准分為了數量和非數量標准,在其上市的公司一旦無法繼續滿足其持續上市數量標准和非數量標准,交易所就會暫停或者終止該公司股票在交易所繼續交易。

(二)納斯達克市場退市程序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退市程序採用的是聆訊制。2000年網路泡沫的破裂導致了納斯達克指數從5048.62一路下跌,僅6天就下跌將近9個百分點。最終導致了近80%的股票下跌達80%,近40%的股票退市。這使得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終止了程序化的退市機制。自2003年以來,納斯達克市場平均退市率在8%左右。當一隻股票不再滿足繼續上市交易的要求之後,交易所的主管部門將通知公司其股票將被退市,並告知其所擁有的權利,如果公司不認同交易所的決定,其可以選擇向上申訴,直至美國證監會。

三、美國股票市場退出機制對我國的借鑒

以上我們選擇了美國主要的兩個股票市場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來進行研究,其分別代表了主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這兩個證券交易所制定的退市標准和退市條件較為嚴格,不僅僅提出了對公司持續經營的指標,同時還設置了反映市場變化的指標。這些退市程序安排使得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監管者能夠更有效地工作,使市場能夠公平、有效率地運行,維護了廣大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在退市程序執行過程中,美國證券交易所作為執行主體,將退市工作的執行作為其日常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當股票符合退市條件時,證券交易所可自主決定停牌,並進入退市程序。只有當上市公司對交易所決定有異議時方才提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介入。這種安排使退市執行非常有效率,同時避免了行政過度干預。並且在美國證券市場為退市股票安排了場外交易市場或三板市場,股票退市後可繼續交易,這種安排保證了股東權益。

參考文獻:

[1]陳廣勝,劉大勇,王慧穎.淺議股票退出機制建立的作用[J].北方經貿,2002,6:63-64.

[2]黨勝利.我國股票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5,2:210-211.

[3]劉樂樂.中美退市機制比較[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9:37-38.

;

3. 孔東民的個人作品

1. 獨著:《噪音交易、信念偏誤與有限套利寬棚:理論與檔枯實證》,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2。
2. 獨著:《中國股市異象研究:基於行為金融視角》, 華中科慎蠢則技大學出版社, 2008。
3. 譯著:《行為金融》,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1。
4. 譯著:《股票市場入門》,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2。
5. 參著:《現代金融經濟學》,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3, (2007年發行第2版)。 74. Minority Shareholder Activism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Revised and Resumbitted. (with Weiqiang Tan, and Wenming Wang) (SSCI, FT45 Journal, IF:0.963).73. The Manipulator's Poker: Order-based Manipulation i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Revised and Resumbitted.(with Maobin Wang)(SSCI, IF:0.953).72. Being Good When Being International in Emerging Economie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Revised and Resumbitted. (with Stephen Cheung, Weiqiang Tan, and Wenming Wang) (SSCI, FT45 Journal, IF:0.963).71. Energy Saving and Firm Value: Evidence from China, 2012, Energy Economics, Revised and Resumbitted.(with Yunhao Dai and Shasha Liu)(SSCI, IF:2.344).70. Investor Reaction to Food Safety Incidents: Evidence from China, 2012, Food Policy, Revised and Resumbited.(with Maobin Wang and Shasha Liu)(SSCI, IF:2.054).69. Information Asymmetry, Mutual Fund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forthcoming in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with Yunhao Dai and Li Wang)68. How Does CSR Affect Minority Shareholder's Participation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forthcoming in 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SCI, IF:2.388).67. Environmental Policy, Company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Stock Market Performance, forthcoming i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with Shasha Liu and Yunhao Dai) (SSCI, IF:1.448).66. Doe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Matter in the Food Instry? 2012, Food Policy, 37(3), 323-334.(SSCI, IF:2.054).65. CSR, Investor Behaviors and Stock Market Returns: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 in China, 2011,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01: 129-141. (with Maobin Wang and Chun Qiu) (SSCI, FT45 Journal, IF:0.963).64. An Anatomy of Trading Strategies: Evidence from China,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2010, 46(2), 51-64. (with Haigang Zhou, and John Geppert) (SSCI, IF:0.953).63.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Earnings Quality and Asset Liquidity: Evidence from China's Stock Market, 2012, 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 6(3). (with Shasha Liu)62. Institutional Trading in IPOs: Value-based VS Speculation? 2011, 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 5(1). (with Yuanyuan Shao and Jing Huang)61. Asymmetric Information, Firm Investment and Stock Prices, 2011, China Finance Review International, 1(1). (with Tusheng Xiao and Shasha Liu)60. Illiquidity and Asset Pricing in Chinese Stock Market, 2011, China Finance Review International, 1(1). (with Maobin Wang)59. Financial Specialty of Outside Directors, Firm Idiosyncratic Information and Earnings Conservatism, 2010, China Accounting and Finance Review,(3). (with Xiaolin Chen and Xi Lin)58. 信息透明度、公司治理與中小股東參與,《會計研究》,將發表。(與黎文靖)57. 機構投資者、流動性與信息效率,《管理科學學報》,將發表。(與楊洋、劉莎莎)56. 產品市場競爭、產權與政府補貼,《經濟研究》,2013, 2, 封面文章。(與劉莎莎、王亞男)55.投資者關注與盈餘公告周一效應:基於中國股市的研究,《金融研究》,2012, 11。(與王磊、葉志強、張順明)54.冷漠理性嗎?中小股東參與、公司治理與投資者保護,《經濟學季刊》,2012, 12(1)。(與劉莎莎、黎文靖、邢精平)53.中小股東僅能「搭便車」么?來自深交所網路投票的證據,《金融研究》,2012, 3。(與黎文靖、劉莎莎、邢精平)52.產品市場競爭和異質波動:「自然避險」還是「信息不確定」?《產業經濟評論》,2012, 11(3)。(與楊薇)51.現金股利抑制了過度投資嗎?《投資研究》,2012, 3。(與馮曦)50.股價同步性與信息效率,《金融評論》,2012, 1。(與代昀昊、陸婷、楊薇)49.機構投資者信息搜尋、公開信息透明度與私有信息套利,《南開管理評論》, 2012, 2。(與陳小林)48.政府支出、金融發展、開放程度與企業投資效率,《南方經濟》, 2012,3。(與傅蘊英、康繼軍)47.基金投資風格與業績研究,《證券市場導報》, 2012, 2。(與伍靜茹)46.誰在壞消息中交易?《投資研究》, 2011, 11。(與王磊、趙婧、李捷瑜)45.公眾為何參與股市?《投資研究》, 2011, 8。(與劉莎莎)44.機構投資者、盈餘質量與資產流動性,《國際金融研究》, 2011, 10。(與邵園園)43.募集資金投向變更、公司治理與公司業績,《國際金融研究》, 2011, 11。(與王茂斌、劉莎莎)42.訂單操縱的新發展及監管,《證券市場導報》, 2011, 1。(與王茂斌、趙婧)41.知情交易風險被市場定價了嗎?《金融評論》, 2011, 1。(與劉莎莎、邢精平)40.證券投資基金羊群行為與股票市場過度反應,《南方經濟》, 2011, 3。(與王磊、陳巍)39.競爭還是壟斷?哪種機制影響了中國企業的績效,《南方經濟》, 2011, 2。(與肖土盛)38.最終控制人、政府背景與企業投資,《廣東金融學院學報》, 2011, 1。(與譚偉強)37.交易沖擊與資產的非對稱波動,《金融評論》, 2010, 3。(與梁麗珍、王茂斌)36.知情交易與中國股市投機溢價,《金融評論》, 2010,2。(與代昀昊、李捷瑜)35.信念、交易行為與資產波動:理論與實證,《金融學季刊》, 2010, 5(2)。34.獨立董事的財務專長、公司特質信息與盈餘謹慎性,《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 2010, 3。(與陳小林、林昕)33.個股系統流動性風險與預期回報:基於套利定價模型的檢驗,《當代財經》, 2010。(與王茂斌)32.參與知情交易提高了基金業績嗎?《南方經濟》, 2010, 8。(與王茂斌、彭晴)31.投資組合的行業集中度與基金業績研究,《管理評論》, 2010, 4。(與李捷瑜、彭晴、邢精平)31.風險厭惡測定與我國銀行治理效率的實證研究,《當代經濟科學》, 2010,6。(與敬志勇、厲吉斌)30.信息環境、審計治理與投資者保護,《公司治理評論》, 2009, (第1卷第3輯)。(與陳小林)29.信息披露、機構持股與股價的穩定性,《證券市場導報》, 2009, 1。(與魏詩琪)28.噪音/知情交易、投資者心態與資產定價:模型與實證,《中國金融學》, 2008, 6(2) (總第14輯)。27. Is There a Risk-return Trade-off i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2008, 3(1), 1 - 23. (with Hening Liu and Le Wang)26.有限套利與公告後價格漂移,《中國管理科學》, 2008, 6。25.中國股市投資者的策略研究:基於一個噪音交易模型,《管理學報》, 2008, 4。24. R2、異常收益與交易中的信息成分,《中大管理研究》, 2008, 3。(與申睿)23.誰驅動了中國股市的盈餘公告後價格漂移(PEAD)?《金融研究》, 2007, 10。(與柯瑞豪)22.市場透明與交易者行為:基於中國市場的經驗研究,《證券市場導報》, 2007, 11。(與王茂斌)21.通貨膨脹阻礙了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嗎?《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07, 10。20.信息環境、R2與過度自信:基於資產定價效率的檢驗,《南方經濟》, 2007, 6。19.市場透明與市場效率:基於純粹限價指令市場的模型,《金融學季刊》, 2007, 3(2)。(與王茂斌)18.股票市場的有限套利:一個行為金融模型,《管理學報》, 2007, 1。(與馮智堅)17.中國股市噪音成分及影響因素研究,《南方經濟》, 2007, 1。16.橫截面風險還是時間序列可預測性?中國股市異常收益的來源,《金融學季刊》, 2006, 2(1)。15.噪音交易、認知偏誤與市場波動|基於一個狀態可變經濟,《管理科學》, 2006, 1。14.噪音交易、市場情緒與日內股價行為,《中國金融學》, 2006, 4(1) (總第10輯)。13.股票收益率的異方差:基於交易量及異質信息的檢驗,《南開管理評論》, 2006, 3。(與畢秋俠)12.流動性風險與資產定價:來自中國股市的證據,《南方經濟》, 2006, 3。11.中國股市增發的市場反應和影響因素研究,《世界經濟》, 2005, 10。(與付克華)10.基於NCT指標的股市噪音成分研究:以七個亞洲市場為例,《中國管理科學》, 2005, 6。9.前景理論、流動性約束與消費行為的不對稱,《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05, 4。8.中國股市競價機制對收益率波動的影響研究,《中國金融學》, 2005, 3(1)。7.中國股市反轉收益的分解和後持有期檢驗,《中國金融學》, 2004, 2(2)。6. Lotka-Volterra系統下市場結構的演進,《管理工程學報》, 2005, 3。5.中國股市的日內特徵:持續還是反轉?《管理評論》, 2008, 6。(與梁麗珍)4.中國股市的流動性指標定價研究,《管理科學》, 2008, 3。(與梁麗珍)3.中國股市波動與經濟波動的傳遞性研究,《山西財經大學學報》, 2007, 6。(與郭磊)2b.大股東的內部市場與上市公司價值—基於效率觀點和掏空觀點的實證檢驗,《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 2007。(與鄭國堅、魏明海)2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Internal Market and the Firm Value: An Empirical Test of 「Value Added View」 and 「Tunneling View」, China Accounting and Finance Review, 2007. (with Guojian Zheng and Minghai Wei)1.股市慣性與反轉策略研究述評,《經濟學動態》, 2006。(與付克華)

4. 以中國股市為課題可以進行哪些范圍的研究/

中國股市成長性和投資機會研究<br />中國股票市場「行業規模效應」研究<br />中國股票市場某月效應的實證研究<br />中國股市收益波動的區制特徵研究<br />中國股市泡沫測度與控制研究<br />中國股市的結構與變遷

5. 經濟增長股票市場論文

經濟增長股票市場論文

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比較多的復雜問題。那麼,經濟增長如何促進股票市場呢?

一、變數的因果關系分析

(一)單位根檢驗

採用ADF法進行單位根檢驗。

檢驗結果中,AIC是信息秩統計量,用以確定檢驗模型採用的滯後階數k,AIC值越小則採用的滯後階數越理想。

通過檢驗,可知LGDP、LCAP、LVAL、LTURN幾個變數水平序列不穩定,而其一階差分序列在不同顯著水平下拒絕含有單位根的假設,因此為典型的I(1)時間序列。

(二)協整檢驗

Engle和Granger指出,協整關系是指屬於同階非零單整的兩個或兩個以上時間序列盡管是非平穩序列,但如果它們的某個線形組合可能構成零階單整序列,則認為兩個變數序列之間存在協整關系。

從協整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其經濟意義所在,兩個變數雖然具有各自的長期波動規律,但是如果它們是協整的,那麼它們之間就存在著一個長期穩定的比例關系。

傳統的計量經濟學模型是從已認知的經濟理論出發選取變數,回歸殘差往往是非平穩的,不能排除偽回歸的現象,而協整理論提供了一個新的檢驗模型變數選取是否合適的方法。

協整檢驗的方法較多,本文採用EG檢驗。

二、我國股票市場不穩定性分解與經濟增長在流動性

過剩和經濟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全球經濟顯現出了從潛在的不確定性向現實的不穩定性逐漸轉化的趨勢。

而金融危機爆發的頻率加快和強度增加,更成為全球經濟發展中無法迴避的不穩定因素。

因此,對於金融穩定的研究與探討得到了包括學術界、業界等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而歷次金融危機的爆發都與股票市場密切相關,所以對於股票市場發展的不穩定性研究也備受關注。

總體分析,影響股票市場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股票市場自身的影響因素,包括市值、成交金額、上市公司盈利和分紅等;二是來自於宏觀經濟變數以及相關的宏觀經濟政策,包括產出、投資、消費、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

學術界對於股票市場發展與宏觀經濟的關聯研究主要集中於兩個領域:首先,由於股票市場具有經濟“晴雨表”之稱,所以對於其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一直是人們研究的重點;其次,貨幣政策逐漸成為熨平經濟波動的主要宏觀政策,而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票市場與其之間的直接以及間接關聯研究也同樣得到了學者們的關注。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經濟增長對股票市場發展有顯著影響

根據研究結果,經濟增長是影響股票市場發展的重要原因。

經濟增長能提高股票市場的資本化率、提升股票市場收益率,同時能提升股票市場的交易率。

這些研究結論也符合相關的`經濟理論。

經濟發展有利於企業在股票市場上進行融資,這正是股票市場籌資功能的體現。

同時,由於經濟發展,增加了居民資本增值的渠道,這為投資者進行資本市場的交易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經濟的發展為股票市場的運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使得股票市場的發展有一個較好的宏觀經濟基本面,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預期。

(二)股票市場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較弱。

在本文的實證檢驗中,交易率、籌資率對經濟增長有明顯的作用。

這主要是因為股票市場規模的擴大對經濟增長會有明顯的作用,加大股票市場的容量,增加了市場流動性;另一方面,股票市場籌資率在一定程度上對經濟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它關系著個人、企業等市場主體在資本市場的融資規模以及能為經濟發展提供的資金。

此外,股票市場發展的其他選取指標對經濟增長會產生干擾作用,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可以通過適當的方法來發展股票市場,培育股票市場的競爭力,以促進經濟的增長(萬正曉等,2008)。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由於我國多數投資主體投資理念缺乏且股票市場不完善。

這樣,股票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弱化,不能提供合適的機制引導社會資金的合理流動。

同時,股票市場不能降低投資者的流動性風險及為投資者提供風險分散,也不能通過股價表現市場信息和配置資源,更不要談對企業的監控職能。

因此,股票市場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作用較弱。

四、結語

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比較多的復雜問題。

本文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僅作初步探討。

在本文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是利用最新的數據,結合計量經濟學方法,對股票市場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進行建模分析,探討二者之間的數量模型;同時,還可以結合模型探討影響二者之間關系的主要因素,探討股票市場的微觀作用機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或者探討股票市場的倫理性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戰穎,2008)等問題。

;

6. 瞻望中國股票市場的發現前景論文

(一)我國股票市場目前的現狀及其評價
市場是按照一定規則正常運行的,不規范的股市對我國資本市場和整個經濟發展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重新認識股市的作用
政府、社會、投資者要更新觀念,重新認識股票市場的地位和作用。股票市場的發展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結果,但在股票市場上參與者管理者中對股票市場的認識還沒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存在一定的誤區。從政府角度上看,股票市場是籌資的重要場所,發展股票市場可以有效地解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資金不足,因此積極推薦本地區的企業上市,這種認識使得一些企業上市後只是為了圈錢,而不是按現代企業制度對企業產權制度和管理方式進行徹底的改造。表現在一些企業在上市之後,經營觀念和管理機制機制沒有從根本上轉變,有的很快就出現了虧損。
因此,政府應把資本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為證券市場的首要功能,通過上市公司基本面促使資本流入有更大贏利可能的公司。
從投資者角度上看,由於股市存在著投機行為,投資者認為股票市場投資就是炒股票,尋求買賣價差,改為應當樹立正確投資理念,通過投資企業靠企業發展和資產的增值使自己獲得較高的長遠收益;另一方面,投資於有發展前景的企業並成為真正的股東,享受股東的權力,可以從企業獲得應有的紅利。
從企業角度上看,股票市場的退出機制已經開始實施,隨著PT水仙被摘牌和8家PT公司面臨著退市風險,市場已經按優勝劣汰的機制重新配置資本資源,靠」圈錢」和包裝上市已經成為過眼雲煙。
因此必須從根本上按現代企業制度建立企業的經營機制,提高經營效益,這樣才能使企業面對國內同行的競爭乃到國際復雜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企業是否上市籌集資金或通過其它途徑籌集資金需要認真思考,特別是現在信息披露制度不斷完善,想上市必然會泄露一些商業秘密,所以應從企業根本利益考慮,上市並不是惟一的途徑。
解決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問題
改革現行股票發行制度,盡快解決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流通問題,逐步實現我國股票市場的統一。我國現行股票發行是核准制,證券管理部門對證券發行公司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查,取消證券發行實行計劃管理,規模控制方式,放開一級市場發行價格,國有、民營、合資企業均可以申請發行上市;股票發行價格改革以定價為主向競價方向發展,逐步讓市場決定具體發行價格。
另一方面,逐步解決國有股,法人股問題,可以以各種方式,如根據市場容量,繼續實行國有股配售減持,引入優先股方式,將國有股轉換為優先股,擴大各種投資基金,保險基金在股票市場投資的范圍,通過網上交易,協議轉讓等各種方式擴大法人股流通,降低國有股與法人股比重,增加個人股數量。因為,國有股和法人股如果不上市,和個人股比較不能實現同股同權,企業資產的優化組合也很難實現,既不利於企業優勝劣汰和市場機制,也不利於個人投資者的積極性。
再另一方面,我國股市的交易只能是在場內交易的,和我國經濟改革的現狀相背。應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統一,場內與場外交易相結合的方式,使股票市場暢通,也有利於退出機制實施後,被摘牌的上市公司的順利退出場內交易,以及不願上市的企業股票參與流通問題。
培養股市的坐市商
抑制投機行為,積極發展機構投資者,著重培養我國股票市場的坐市商。投機是投資的一種特殊形式。在我國投資渠道狹窄,投資品種單一的情況下,各種社會游資會大量進軍證券市場,規范投資理念,不斷培育機構投資者也顯得愈加重要。
證券投資基金便是其中之一。然而目前我國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居多。開放式投資基金試點工作剛剛開始,所以要從我國國情出發,擴大投資基金規模,培育發展以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為主體的機構投資者,如保險基金、養老基金,同時,吸引大中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對股市的投入,也可以在適當的條件下成立中外合作基金,在此基礎上,借鑒美國的經驗大力培育我國專家經紀人——坐市商。
在美國,坐市商大約占會員總數的25%左右,大約有30%-40%的股票交易量是在坐市商和傭金經紀商之間成交的。坐市商在穩定股市,防止股價暴漲暴跌,以維持股票市場的連續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坐市商要發揮作用,不僅要有雄厚的資本,而且還要持有相當數量的股票,才能在股票價格暴漲暴跌時趨於平緩。
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規
逐步完善《證券法》、《公司法》,提高市場透明度,加大監管力度。為了保證股票市場健康發展,必須建立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規,如《證券法》、《公司法》,以及相應的稅收政策和適應證券市場需要的國際通行的會計制度。要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提高市場的透明度,本著「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和資產可信度,增加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信心。加大監管力度,堅決打擊、杜絕不法市場行為,加大對操縱股價的查處力度。
(二)我國股票市場宜採取的對策,以及未來的出路
中國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
1、 從中國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的現狀談起
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股票市場發揮著經濟增長「晴雨表」的功能,而從我國的股票市場情況看,股價指數與GDP走勢出現了雙向背離、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關聯度過低的狀況 。因此,如何實現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的協調發展,是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2、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出現背離的原因
【1】股權分裂造成流通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投入產出的嚴重差異; 股權分裂是我國股市特有的現象,造成了中國股市對非流通股東具有較大的投資價值,而對流通股東投資價值較小。
【2】股權分裂造成了流通股股東對股市與國際接軌的恐懼; 股權分裂扭曲了中國股市,造成了過高的股價和市盈率,使境外投資者認為中國股市無投資價值。股民害怕管理層為了與國際接軌、為了成功引入QFII,把A股股價及其市盈率打下至使境外投資者認為有投資價值為止;也害怕引入QFII使大量無法在國內市場贏利的機構投資者抽離資金投向境外。
【3】我國股票市場參與各方弄虛作假,缺乏誠信; 股民害怕弄虛作假。大多數上市公司的監事會「形同虛設」,對大股東的行為缺少有效的監督機制,由此產生了一系列侵佔和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現象。如信息批露不規范、短期行為、過度圈錢、過度投資和忽視小股東權益。管理層對責任和誠信義務的意識淡薄,甚至在經營管理上存在過失問題。市場股評人士素質不高等都都致使股民造成損失而喪失信心。
【4】上市公司熱衷於圈錢,不思回報; 高市盈率的發行價和上市價,各上市公司無節制的高價增發和配售新股。可是,不少公司募集到大量資金後,當年就陷入虧損。募集來的資金有的用於炒股,有的不知道去向。給廣大股民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5】全球經濟衰退,股市低迷。 全球經濟衰退,對我國股市有不小的影響。由於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國與國的經濟聯系空前緊密。全球經濟衰退對我國某些行業的進出口帶來了直接的影響,表現雜微觀上市公司來說,就是公司業績的下滑。
3、實現宏觀經濟目標必須大力發展股票市場
【1】 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到2011年,宏觀經濟已保持33年的高速增長,主要靠銀行貸款的間接融資,股票市場處於試點階段 ,境內股票市場籌資所佔比重很小。
【2】 要使宏觀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實現宏觀經濟發展目標,不能再靠過去的近乎單一的融資方式,必須大力發展股市等資本市場,逐步擴大直接融資比重。現代市場經濟的核心是金融,資本市場是聯結其他生產要素市場的紐帶。發展資本市場,才會把其他生產要素緊密結合起來,形成現實的生產力。這不僅有利於分散銀行的金融風險,而且會使更多的儲蓄轉化為投資,從而使資本市場繼擴大內需、外貿出口、引進外資後,成為推動宏觀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引擎。
【3】 發展股票市場,既要擴大股市規模,又要提高股市效率。擴大股市規模,是要使股票市場的市值與GDP保持一個合理比例,擴大直接融資。
【4】 按目前全球新興市場股市佔GDP比例和直接融資比例的平均水平計算,我國股市市值規模需要有一個大發展。提高股市效率,必須調整股市結構(股權結構、股價結構、投資者結構等),優化資源配置,股市的投資應重點流向業績好、成長性好的行業和上市公司,使更多的股票具有長期投資價值,成為廣大投資者可長期持有的金融資產。
4、當前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關聯度過低
在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多數年份里,股指走勢與GDP走勢一直相背離,宏觀經濟發展總體上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但股指走勢卻是高低互現,波動運行其根本原因在於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關聯度不高,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股票市場規模過小 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比較,規模太小,兩者很不相稱 ,我國流通市值相當於GDP的比重是12.19%,而全球新興市場這一比例平均約是70%,成熟市場是100—130%。股市相對宏觀經濟規模過小,妨礙了二者的有效互動,有時宏觀經濟增幅下滑沒有妨礙股指大幅走強,有時宏觀經濟走強,也沒能阻止股指大幅下跌。
【2】上市公司整體素質差。 我國上市公司整體素質不高,股價指數與宏觀經濟走勢的關聯,主要是通過上市公司業績實現的。從理論上說,微觀經濟是宏觀經濟的基礎,宏觀經濟走勢向好,是因為微觀經濟(公司)業績好,股價指數自然強勁。但實際上,我國股指走勢與上市公司業績、上市公司業績與宏觀經濟發展這三者沒有太大的關聯。
【3】股票市場處於初級階段 股票市場規模小和上市公司整體素質差這兩個問題,是由股票市場所處的階段決定的。 (1)從監管體制看 :直到1998年8月5日,中國證監會才被正式確認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2)從股票發行體制來看:2000年3月16日 ,我國股票發行體制由審批制向核准制轉變; (3)從投資者結構來看,我國股票市場散戶投資者所佔比重較大,機構投資者所佔比例過低; (4)從證券市場中介機構看 ,多數為中小券商; (5)從證券市場的法律體系看 ,1999年7月1日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目前該法還在重新修訂之中。
從上述基本架構看,中國股市確處於由試點階段向正常發展階段的過渡時期,如這個過渡期能與我國入世過渡期同時結束是最好的。
5、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1】宏觀經濟部門都應關注股票市場的發展。宏觀經濟要想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股票市場的發展是關乎宏觀經濟全局的一個戰略性問題。
【2】要加強股票市場基礎建設。 當前,中國股票市場存在的各種主要問題,都可歸因於股市的不成熟。應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進一步搞好股市的基礎建設。例如,改革公司上市、退市制度,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拓寬合規資金入市渠道,完善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機制,建設多層次市場體系,豐富股票市場產品,完善市場交易規則,強化信息披露,倡導價值投資理念,加強對股市運行嚴格、有效的監管,健全股市法律體系。
【3】要切實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質。 上市公司的高素質是股票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石。在股市中,國家收取的印花稅、中介機構的傭金、投資者的回報等,都應是上市公司創造的,這才談得上股市具有投資價值。 可以說,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質,是股市建設基礎的基礎。
【4】要解決好全流通問題。 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既要加強市場基礎建設,也要重視解決股市試點中形成的歷史遺留問題。
【5】 要重視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問題。
在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的關聯度增強後,宏觀經濟的風吹草動,會很快在股市上反映出來。回顧近百年來國際股市風雲,各國股市大盤遭遇重創,大多是因為宏觀經濟出了問題。我們應重視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宏觀調控能力強的優勢,堅持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適時解決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為中國股市發展創造良好的實體經濟環境。

7. 中國股票市場現狀分析

在2015年我國股票市場經歷了牛市後,我國股票市場活躍度一度下降。但在2019-2020年間,股票市場流通情況重新變好,股票成交數量和成交金額都已非常逼近2015年水平。隨著2021年經濟增長恢復和十四五開年背景,預計2021年我國股票市場活躍度將再次提高。

1、股市流通股本與市值規模

2011-2020年我國股票市場上市公司數量逐年增加,總數量自2011年末的2342家增長到2020年末的4154家。2020年末上海證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總計1800家,較2019年增長了228家,增長幅度為14.50%;深圳證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數量總計2354家,較2019年增長了149家,增長幅度為6.76%;兩者2020年上市公司數量總計4154家,較2019年末總計同比增長了9.98%。

流通股本是指公司已發行股本中在外流通沒有被公司收回的部分。是指可以在二級市場流通的股份。從股票的流通股本來看,2011-2021年我國股票市場流通總股本呈現平穩上漲趨勢,十年中共增加了36114億股。

截止2021年1月底,我國上海證券交易所中的流通股本為42674億股,深圳證券交易所中的流通股本共有18994億股,總計61668億股。

流通市值指在某特定時間內當時可交易的流通股股數乘以當時股價得出的流通股票總價值。從我國股票市場流通總市值來看,我國流通總市值首先在2015年牛市期間迎來一波高峰,隨後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調整,在2020年後半年再次走高並且已經超過2015年的頂峰。

截止2021年,我國股票市場共有流通總市值64.81萬億元,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中有流通市值38.26萬億元,深圳證券交易所中有流通市值26.55萬億元。

2、股市股票交易規模

從我國股票市場的股票成交數量來看,2014-2020年,中國股票市場股票成交數量不斷增長,曾在2015年牛市期間達到頂峰值17.10億股。2020年全年股票成交量共16.74萬億股,同比增長32.2%,但還未達到2015年水平。

從我國股票市場的成交金額來看,2014-2020年間我國股市成交金額呈在經歷2015年牛市過後出現了下降,隨後在2019年開始回升,2019年重新破萬億成交額。2020年,我國股票市場成交額達到206.82萬億元,同比增長62.3%。

在2019年經濟下行壓力背景和2020年疫情背景下,我國滬深股市的股票成交金額總體卻呈現震盪上升趨勢,並且隨著當代人理財和投資意識的增長,預計我國的證券市場活躍度將持續提升。

2021年,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資本市場的作用日益凸顯,「十四五」時期將是中國資本市場實現「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目標、中國證券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證券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8. 根據我國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式分析我國股票市場未來的走勢

股票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高級組織形態,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社會化大生產越發達,對社會資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場籌集資金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夠充分發揮,股票市場也就越發達。

(8)中國股票市場資產增長異象研究擴展閱讀:

2013年影響股市表現因素分析:

我國經濟將在2013年實現溫和復甦,各項經濟指標將逐步好轉。與2012年每個季度經濟增速均低於年初預期相比,2013年每個季度實際增速有望不斷超出年初預期,預計全年GDP增速將回升到8%以上。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中國出口仍不會有起色,但內需的增長可以抵消外需的下降。而高鐵、水利等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有增無減,投資仍是推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動力。

9. 社科院預測2016年股市大盤點位是多少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藍皮書課題組16日表示,2016年中國股票市場「慢牛」可期,預計上證綜指在3200點至4000點范圍內波動。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當日共同舉辦2016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
課題組表示,從市場運行的角度看,中國資本市場的無風險利率已經很低;大類資產配置渠道偏少,股市是一個很重要的選擇渠道;上市公司殼資源的稀缺及所具備的融資功能使其通過增發融資收購優質資產達到做大自己成為可能。總書記已經不下5次提及股票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和融資功能的發揮,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高層領導在不同場合也明確指出股票市場不能大起大落。這些都構成了股票市場指數逐步上行的動力。
課題組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增長下行趨勢依舊,形勢還沒有完全好轉,產能過剩和負債過多是值得高度重視的大問題。大量該死未死的僵屍企業和瀕臨死亡的企業苟延殘喘,消耗資源,財務費用太高,大量資產用於償還債務成本。這些都使得經濟效率偏低,融資成本難以降低。還有IPO開閘,注冊制實施的逐步臨近等將制約股票市場的上行。
藍皮書認為,隨著改革的推進,不利於中國股市上行的阻力和障礙將逐步減少。未來市場利率可能進一步下行,但對市場估值的邊際支撐作用將遞減。與增長及改革相關的預期主導風險溢價的階段性上升及下降,市場估值也將對應波動,投資者信心將逐步恢復並增強。
藍皮書稱,中國股票市場2016年的運行軌跡將發生明顯變化,股票市場價值波動中樞不會有太大變化,上證綜指很可能在3200點至4000點的范圍內波動,穩定健康的「慢牛」值得預期。

10. 求一篇關於中國股市行情分析的論文,要有論文的標准格式

論文:論資本市場開放對中國股市的影響論文寫作
[摘要]伴隨著中國經濟市場不斷的對外開放,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股票市場也從無到有,不斷壯大的發展起來。股市的發展與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密切相關,隨著我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不斷放大,外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越大,對中國的股票市場形成壓力。中國證券如何面對世界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國家經濟晴雨表的股票市場發展就顯得特別的重要起來。本文討論了資本市場開放對中國股市的影響,對歷史資料文獻加以分析並提出建議。
[關鍵詞]市場經濟資本市場股票市場

一、目前我國股票市場的現狀

截至2007年8月9日收盤,滬深股市總市值首度突破21萬億大關,總市值合計為211491億元,而2006年GDP總量為210871億元人民幣,我國股票市場的總市值首次超越GDP,2007年上半年我國GDP總量為106768億元。

根據滬深兩個證券交易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9日收盤,上海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為163648億元,流通市值46843億元;深圳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為47817.48億元,流通市值為23989.06億元。到目前為止,瀘深股票賬戶總數已經超過14000萬,占人總總數的10%以上,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我國股票市場發展雖然很快,但股市對民生問題的影響也是顯然的。股票市場有一億四千萬賬戶,也就是說它的漲跌將關繫到一億多個家庭的生活了。

二、資本市場開放度的演變過程

根據我國政府對WTO承諾,我國證券對外開放的內容主要包括:

1.外國證券機構可以(不通過中方中介)直接從事B股交易。

2.外國證券機構駐華代表處可以成為所有中國證券交易所的特別會員。

3.允許外國機構設立合營公司,從事我國國內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外資比例不超過33%;加入三年內,外資比例不超過49%。

4.加入後三年內,允許外國證券公司設立合營公司,外資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合營公司可以(不通過中方中介)從事A股的承銷,從事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債券的承銷和交易,以及發起設立基金。

5.允許合資券商開展咨詢服務及其它輔助性金融服務,包括信用查詢與分析,投資於有價證券研究、咨詢,公開收購及公司重組等;對所有新批準的證券業務給予國民待遇,允許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

入世以來,隨著證券市場開放承諾的一步步兌現,資本市場改革逐步推進,2002年底,中國證監會頒布並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經過有關方面近半年的周密准備,QFII制度於2003年年中正式啟動。截至2006年12月底,共批准成立7家外資參股證券公司;共成立24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占成立基金公司數量的42.86%。截至2007年1月31日,68家境外證券經營機構取得外資股業務資格。

至此,我國資本市場的開放領域形成了從加入世貿組織協議框架下的證券業和基金業的開放,到外資直接參與國有產權和非流通股權的並購轉讓市場,再到允許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直接投資A股市場等漸次展開的全方位開放局面,中國資本市場的每一個環節和組成部本基本上都為外資進入建立了政策和制度的通道。資本市場的開放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允許外國資本進入國內的難易程度,另一方面是允許進入國內的外國資本的大小.經濟全球化是一種浪潮也是一種趨勢,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實體也將高度納入到其中,資本市場也將高度開放.隨著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提高,國外資本對我國的經濟實體也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在股票市場上優為明顯。

三、改革開放程度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改革開發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大大提高,國際金融市場動盪會導致出口增幅下降、外商直接投資下降,從而影響經濟增長率,失業率隨之上升,宏觀經濟環境的惡化導致上市公司業績下降和投資者信心下降,最終使證券市場行情下跌。其中,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對外向型上市公司和外貿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影響較大,對其股價的沖擊也最大。

1.金融安全方面的影響。在金融安全方面,股票市場並沒有像外匯市場那麼惹眼。但我們並不應該忽視它在金融安全方面的影響。中國股票市場現在雖然足夠大,國家行政干預強,但明顯存在很多的漏洞,以前,國際資本流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國際金融市場結構比較簡單,國際性的金融投機的形式較為單一。但是,80年代特別是90年代以來,隨著國際資本流動的自由化和國際金融市場結構的復雜化,機構投機者不但可以同時在多個金融市場上進行投機,而且在每個金融市場上還可以同時進行多個金融品種的投機,從而使投機帶有立體的性質,從而使投機手段更加隱蔽和復雜。加入WTO後,國際投機者同樣可以對我國的金融領域進行沖擊,我國在經濟方面的開放越大,沖擊也就可能越大。

但由於最富有投機性的商品是股票和房地產,現代泡沫經濟最典型的表現是因投機而造成的股票價格和房地產價格的急劇上升。由於機構投機者一般不介入實物資產的投機,股票市場的泡沫便成為機構投機者掀起投機風潮的理想時機。機構投機者對泰國和東南亞國家發起金融攻擊,與這些國家和地區存在泡沫經濟有著密切的關系。2.直接影響了股票市場的發展進度。中國股市將迎來與國際慣例全面接軌的時代。股票市場是一種具有共同規律、通行共同語言的投資場所,其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來源於其內在的本性和特有的規律。由於上市公司的股份被人為地分割為國有股、法人股和個人股,各類股的價格和流通方式又都完全不同,這使得上市公司轉軌不轉制問題日益突出。伴隨中國股票市場的逐步對外開放,股市將迎來與國際慣例全面接軌的時代;封閉式的股市發展格局即將被打破,中國股市將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迎來逐步開放的時代。十多年來,中國股市(特別是A股市場)是在一種封閉的狀態下運行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及QFII制度的啟動,這種封閉的股市發展格局將會被逐步打破,伴隨著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可自由兌換的實現,股票市場的對外開放的領域和步伐將逐步加寬、加快。

3.外資進入方面的影響。2006年,QFII走完了在中國證券市場上三年的試點歷程,迎來了轉折之年。截至2006年12月末,QFII中國A股基金的最新資產規模達到37.72億美元,直逼300億元人民幣。QFII在中國的市場影響力正與它的規模一起與日俱增。

但是,郎咸平指出,中國股市引進QFII的原因是認為他們是做長期投資和基礎研究的,想藉此引進先進的投資理念,可是,其實QFII是比國內莊家還要厲害的莊家,是互相勾結的莊家。

四、結論與建議

2006年以來,中國證券市場規模擴大、交易活躍,其總市值已經位列世界第四。研究表明,至2020年,中國證券市場的總市值會達到650萬億元,屆時將成為全球最大資本市場。雖然發展迅猛,但中國證券市場仍存在結構失衡、證券產品供應不足等問題,具體如下:

1.我國證券市場目前是股本結構畸形的市場。上市公司一股獨大,公司治理結構急需改善。流通股與非流通股並存,使占

總股本三分之一的流通股面對巨大壓力,股價畸高。如果一旦證券市場全面開放,不僅因國內股票缺乏投資價值難以吸引國際證券資本,而且中外市場在股價上的巨大落差,必然導致國內股價大跌。同時,由於我國市場上沒有做空機制,投資者難以避險。
2.我國證券市場尚處於國際化的起步階段。商品、貨幣、資本是資源配置的三個層面。一個國家的開放順序是從貿易開放到

貨幣市場開放,再到資本市場開放。也就是說,在經歷貿易自由化、匯率和利率自由化之後,證券市場才可能實現自由化。如果將開放的時序錯亂,將會潛伏爆發金融危機的巨大風險。目前我國經濟的開放程度尚處於商品市場國際化接近結束並向貨幣市場國際化轉化階段。短時間內不可能指望利率、匯率、資本項目的自由化來支持證券市場的全面開放。
3.我國證券市場規模還不能有效抵禦市場開放風險。相應的金融資產規模支持相應規模的證券市場開放。面對強大的國際資本,特別是國際資本快速的進出,以我國證券市場現有規模尚不具備抵禦巨大沖擊的能力。

4.人民幣尚未在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制約證券市場開放進程。人民幣實現在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的進程事關中國證券市場開放進程。在人民幣尚未自由兌換的情況下證券市場不可能實現全方位開放。

5.我國證券監管體系有待完善。證券市場開放需要更高的監管水平,尤其是監管者對跨國界的交易行為的本質和特徵有很強的評價能力,而且還需要有效、務實的國際合作。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應當根據國際國內形勢和條件的變化自主地調整證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有步驟、分階段地推進開放進程,最大限度地避免證券市場開放對我國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就是說應當選擇一種漸進式的開放策略。面對中國證券市場目前出現的與國際聯系增強、受外部環境影響加大的情況,我國應盡快建立風險監管和協調機制。

參考文獻:

[1]本傑明·格雷厄姆戴維·多德:證券分析.海南出版社,2006年6月

[2]曹鳳歧劉力姚長輝:證券投資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

[3]中國證券業機構:證券市場基礎知識.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閱讀全文

與中國股票市場資產增長異象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00002萬科的走勢 瀏覽:92
股票信用賬戶怎樣才可以融資買股 瀏覽:651
股票上漲公司賺錢 瀏覽:314
白酒股票歷史走勢分析 瀏覽:413
一隻股票里金額是什麼意思 瀏覽:292
個明天能漲停股票有哪些 瀏覽:508
平安銀行股票專家點評 瀏覽:292
中國工程院有醫葯研發的股票嗎 瀏覽:992
2019新加坡瑞銀投資股票大賽冠軍是誰 瀏覽:362
股票的最大漲幅怎麼算 瀏覽:736
股票賬戶風險評估C4 瀏覽:287
期貨股票軟體對電腦配置 瀏覽:246
目標風險中度指數etf的股票成交額 瀏覽:677
股票網上開戶有時間嗎 瀏覽:623
保險資產對哪些股票有利 瀏覽:45
國開國際投資的股票市值 瀏覽:238
員工跟投跟股票 瀏覽:55
查詢股票的資金賬戶嗎 瀏覽:983
北京股票投資顧問公司 瀏覽:216
股票軟體如何恢復原模式 瀏覽: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