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拜託幫忙分析下股票
600106重慶路橋,今天順市上漲9.94%是很強勢的股票,從盤面看該股走勢很好,該股從10月27日放大量以來,成交量一直是比較理想的,股價從新低的4.19元緩慢盤升到今天的5.86元,二個交易周的漲幅達到71.5%,屬於典型的價量配合良好的形態走勢,短線指標KDJ形態良好,K、D、J三線向上分散以45度角的趨勢發開,是強勢走勢的明顯特徵之一,趨勢指標MACD也在均勻緩和向上盤升攀升之中,DIF和EDA的值分別為-0.09和-124,即將突破弱勢0.00的軸線,今天股價一舉突破5/10/20日三重均線的壓制,股價穩站在均線之上,這就說明了主力是堅決做多的,這樣的股票現在是很少的啊;
如果明天沒有太大的意外,該股股價仍會繼續上攻60日均線的,今天盤面總成交量21.2萬手,成交金額達到1.21億元,五天的換手也很充分,達到率達到53.84%,數據顯示主力的資金已經進入了,一旦進入就沒有那麼快就能出來的,該股票股價上方壓力是6.1元左右,那時今天買入股票的已經獲利17%左右,作為短線操作是到了可以考慮出票的時候了。
有利股價攀升的信息:
1、重慶路橋是川渝建設龍頭,受益災後重建政策扶持,經營的"三橋兩路"資產優良,收入穩定且現金流充沛.公司擁有的"三橋"收費到期還有4~15年的時間,而其重大投資項目嘉華嘉陵江大橋將增加公司路橋收費收入, 保證了公司經營業績持續穩定.公司參股重慶建工,重慶渝涪高速公司等,為公司帶來了新的利潤來源.
2、公司參股西南證券將受惠於融資融券, 巨資入股重慶銀行將享受新股上市帶來的巨額溢價. 公司擬將持有的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900萬股股權(占益民基金19%的股權)轉讓給重慶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轉讓總價為5225萬元,預計交易產生收益約3325萬元左右,同時擬將餘下的的600萬股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權轉讓,轉讓總價為1650萬元,預計交易產生收益約1050萬元左右,此兩項將給公司帶來收益4375萬元的純利潤.
3、該股自2007年6月高點下跌至今, 整體跌幅達85%,在業績穩定的情況下,股價嚴重超跌.該股自10月中旬探底以來,走勢逐步強於大盤,且溫和放量,顯示有部分長線資金開始介入.在近期基建類板塊及銀行券商類股走強的情況下,該股主營突出且有實質金融題材,值得重點關注.
最新財務報表:
重慶路橋公布2008年三季報:基本每股收益0.23元,稀釋每股收益0.23元,每股收益(扣除)0.23元,每股凈資產3.53元,凈資產收益率6.3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凈利潤84628749.25元,營業收入298314762.92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84669473.82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權益1323999250.15元。
結論:該股票是基礎建設板塊的,受益於國家7萬億的投資項目,這個題材很大也是有半年的炒作機會的,所以在這個題材下倉促賣出股票是錯誤的,建議堅決持有此股票,沒有獲利就不要出票票哦。
『貳』 我想了解關於中國股市歷史以來每一天的消息面,請問哪裡可以查看到!書,網頁也可以,謝謝你!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以後,掛牌股票僅有8隻股票,人稱"老八股"。當時交易制度實施1%漲跌停板(後改為0.5%)限制,股指從96.05點開始,歷時2年半的持續上揚,終於在取消漲跌停板的刺激下,一舉達到1429點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沖動過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僅僅半年時間,股指就從1429點下跌到386點,跌幅高達73%,這樣的下跌在現在來看是不可想像的,而在當時,投資者們都自然地接受了,難怪有人說,還是早期的股市炒起來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漲更爽,半年的跌幅,3個月就全部漲回來。從1992年11月17日的386點開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點,只用了3個月時間,大盤漲幅高達303%。這種行情在現在看來,足以讓投資者羨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漲完成後,股市的大擴容也就開始了,伴隨著新股的不斷發行,上證指數也逐步走低,進而在777點展開長期拉鋸,後來777點位失守,大盤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續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點,但這次熊市帶來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數量急速地膨脹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證券市場一片蕭條,在人們都對股市信心喪失殆盡的時候,市場中甚至一度傳言監管層將關閉股市,為了挽救市場,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奮,1個半月時間,股指漲幅200%,最高達1052點。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講究什麼價值投資,業績好壞也是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流通盤要小,這樣好炒。但是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這次牛市只有三個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層關閉國債期貨消息的影響,全面暴漲,3天時間股指就從582點上漲到926點。本輪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國股市對相關"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說法也被投資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暫的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從1995年的8月開始,當時僅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長虹開始悄悄走強,業績白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資金的關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達到階段低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條件具備。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績優開始成為市場主流投資理念,深發展、四川長虹、深科技、湖北興化等龍頭股均為業績極佳的績優成長股,在這些股票的帶領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點,這些股票創造的"投資神化"也對當時的普通投資者進行了一場鮮活的投資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這兩年間,股市的擴容繼續瘋狂進行,規模出現了難以想像的擴張。嚴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級市場出現極度失血,持續2年的熊市就此展開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這次的牛市俗稱"5·19"行情,多數的投資者都記憶猶新,網路概念股的強勁噴發將上證指數推高到2000點以上,並創出2245點的歷史最高點,伴隨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牛市,證券投資基金也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大發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過後,市場最關注的就是股權分置的問題。投資者普遍認為這是利空因素,解決股權分置也成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998點。經過這輪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A股市場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輪行情也在悄然醞釀當中。
1、1984年- 提出建立資本市場構想
2、1984年11月-中國第一股發行1萬股
3、1986年-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誕生
4、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5、1990年-深圳證券交易所試開業
6、股市設計者點評:
股市最初的建立就是如此,「歷史在為未來奮斗的時候總是高尚和純潔的,當年設計者所構想的證券市場只有一個榜樣——歐美,歐美股市是完全市場化的結果,是最精明的商人之間的活動,而中國的歷史現實卻決定了中國的股市一開始就帶著太多的政府色彩。」一位最初設計者對本刊評論說。這為後來的政策市以及國企圈錢埋下了伏筆。
三、○ 混亂90年代初:股市徘徊在保與壓之間
1、1991年8月- 中國證券業協會在北京成立
1991-08-28 中國證券業協會成立。
2、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價格限制
3、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4、1992年10月12日-證監會正式成立
5、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變冷
6、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發大漲
7、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漲勢
四、○ 牛市1999:功利性透支
1、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發
2、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漲
3、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實施
五、○ 打開潘多拉魔盒:從國有股減持到股權分置改革
1、2001年6月-國有股減持拉開序幕
2、2001年7月-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
3、2001年10月-證監會一家宣布暫停國有股減持
4、2001年7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5、2002年6月-國務院決定停止減持國有股
6、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實施
7、2005年4月30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正式啟動
8、2005年6月-利好齊發,股改行情啟動
9、2006年9月-股權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10、就是從06年下半年到現在的大牛市,正在持續中。
中國股市歷史
1983年 第一家股份制企業 深圳寶安聯合投資公司
1984年一幫從沒見過股市的窮學生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吳曉玲、魏本華、胡曉煉等),發表了轟動一時的《中國金融改革戰略探討》,其中第一次談到了在中國建立證券市場的構想。在1984年第二屆中國金融年會上引起的思想風暴的規模
1984年7月20日成立 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1984年11月 第一家公開發行股票企業 飛樂音響 中國第一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實業有限公司成立,並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會籌資,成為第一家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的集體所有制企業。全流通股票
1985年、北京的天橋公司、開始發行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發展銀行首次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成為深圳第一股。
1986年9月26日第一個證券櫃台交易點 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
1987-09-27 第一家證券公司 深圳特區證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人民銀行開了證券市場座談會 由人行牽頭組成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小組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舉行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典禮。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在浦江飯店敲響上證所開業的第一聲鑼 上市交易的僅有30種國庫券、債券和被稱為「老八股」(延中、電真空,大、小飛樂,愛使,申華,豫園,興業)的股票,
同日 申銀證券公司開設了上海第一個大戶室 出現了中國第一代個人證券投資大戶/股票大戶
黃浦萬國 每天收市晚上交流信息者絡繹不絕 上海一景
1991年7月1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帳戶,逐漸取代股東名卡。
1991年7月1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向社會公布上海股市8種股票的價格變動指數
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試」開業,
1991年8月1日 第一隻發行可轉換企業債券公司 瓊能源
1991年10月31日,中國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物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眾招股,這是中國股份制企業首次發行B股。
1992年元月,一種叫「股票認購證」的票證出現在上海街頭,產生大批認購證 廣義上講也是一種權證。該權證價格30元,後被炒至幾百元,
1992年1月13日,興業房產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上證所開業後第一家新上市的股票,也是全國唯一上市交易的不動產股票。
1992 年1月19日,鄧小平從即日起視察深圳四天,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況後,他指出:「有人說股票是資本主義的,我們在上海、深圳先試驗了一下,結果證明是成功 的,看來資本主義有些東西,社會主義制度也可以拿過來用,即使錯了也不要緊嘛!錯了關閉就是,以後再開,哪有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情。」鄧小平「堅決試,不行 可以關」
1992年2月2日,發行聯合紡織我國第一張中外合資企業股票。
1992年2月2月21日 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電真空 首次向境外投資者發行股票
1992年3月2日,進行1992股票認購證首次搖號儀式。
1992 年5月21日 滬市突然全面放開股價,大盤直接跳空高開在1260.32點,較前一天漲幅高達104.27%。滬指當天從616點躥至1265點,僅僅3天,又登頂 1420點 股票價格就一飛沖天,暴漲570%!其中,5隻新股市價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上證指數首度跨越千點,
1992年7月7日,深圳原野股票停牌。
1992年8月5日,深圳市郵局收到一個17.5公斤重的包裹,其中居然是2800張身份證
1992年8月10日,深圳發售1992年新股認購抽簽表 發生震驚全國的「8.10風波」。
「8•10」之後3天,上海股市也受影響猛跌22.2%。上證指數暴跌400餘點 與5月25日的1420點相比,凈跌640點,兩個半月內跌幅達到45%。
眼看股市脫韁,監管層趕忙懸崖勒馬,並加快新股上市速度。
1992年10月12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 中國證監會成立。
1992年11月,滬市創出393點新低。僅5個月,滬指就跌去千點
1992年11月深寶安 第一家境內發行轉債上市公司 中國首家發行權證的上市企業
1992年後 股票價格暴漲。糊里糊塗地開始炒股,莫名其妙地發了大財
92年因買股票認購證出現了股票大戶 95年以國債風波為限 基本上消滅了股票大戶
1993年2月到1996年3月被稱是中國股市的第一次大熊市,主要是國家宏觀緊縮遏制經濟過熱所致
1993年第二批認購證 這次投入者幾乎全賠,從此認購證消失
1993年2月 1558點
1993年4月1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市行情藉助衛星通信手段傳送到北京
1993年4月22日 《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正式頒布實施。
1993年5月3日上證所分類股價指數公首日布 分為工業商業地產業公用事業及綜合共五大類
1993年6月1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編制的「中華股價指數」
1993年6月29日 青島啤酒 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 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
1993年7月7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發布《證券交易所管理暫行辦法》
1993年年中的金融整頓,連帶著股市也跟著泛綠。
1993年8月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採用集合競價。
1993年8月20日 第一隻上市投資基金 淄博基金
1993年9月30日 第一家股權收購 中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超過5%,由此揭開中國收購上市公司第一頁。 寶安收購延中實業股權通過二級股票市場進行控股的「寶延風波」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向社會公眾開放國債期貨交易。
1994年4月 棱光股份 第一家國家股轉法人股公司
1994年6月 哈歲寶 第一家上網競價發行股票
1994年6月 陸家嘴 第一家國家股減資的公司
1994年7月28日 人民日報發表《證監會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商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的措施》,
1994年7月29日『股災』
1994年7月30日「停發新股、允許券商融資、成立中外合資基金」三大政策救市行情 上證指數從當日收盤的333.92點,8月漲至9月13日的1052.94點,累計漲幅215.33%。
1995年,指數又在政策指揮下玩了一把過山車: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實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國債市場出現 史稱「327風波」。
1995年3月,當證券市場已經發展四年多以後,才進政府工作報告,拿到了准生證。
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出《關於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協議平倉。
1995年5月18日 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滬市A股跳空130點開盤,滬指當天漲幅40%多;留下新中國股市上最大的一個跳空缺口 成交量也巨幅放大至84.93億元
1995年5月20日僅過兩天,國務院證券委宣布當年新股發行規模將在二季度下達,滬指瞬間跌去16.39%。
1995年7月1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加入證監會國際組織。
1995年 一汽金杯 第一家虧損公司
1996年的上海股市猶如一個大轉盤,從年初的500多點,一直沖到1250點;深圳股市更是瘋了,從年初的900多點沖到了4200點。
網下認購買新股票 需要上門 帶現金
1996年4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今起不再辦理新的保值儲蓄業務。
1996年4月24日,上交所決定調低包括交易年費在內的七項市場收費標准。
1996年4月25日 合並方式組建「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5月29日,道•瓊斯推出中國股票指數,分別為道•瓊斯中國指數、上海指數和深圳指數。
1996年9月24日,上交所決定,從10月3日起分別下調股票、基金交易傭金和經手費標准;同時對證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調整,即由原來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為有形無形相結合,並以無形為主的交易方式。自10月份起全面推廣場外無形席位報盤交易方式。
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證監會坐不住了,團團冷風朝股市吹來,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第三任證監會主席周正慶組織人撰寫]「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從而引發市場暴跌。
1996年12月16日,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幅不超過前日收市價10%的限制。
「12道金牌」
1997年4月10日,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試點拉開序幕。
1997年 5月股市終於在重壓之下於 進行調整
1997年6月6日,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票市場。
1997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證券委員會頒布實施《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的下跌,是中國股市非常值得玩味的第二次大熊市。
1998年3月23日,金泰、開元、興華、裕陽、安信等五大證券投資基金和南化轉債、絲綢轉債兩個可轉換債券相繼登場。專家理財 證券市場金融衍生工具擴大的一種標志。
1998年4月22日,深滬兩市的交易所 實行「特別處理」制度。
1998年4月28日 遼物資A 第一家ST公司
1998年度,人行先後在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連續三次降息。
1998年6月12日,國家宣布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從單邊交易千分之五降低到千分之四,
1999年開始,一批批困難企業開始紛紛上市「脫困」,弄虛作假的企業越來越多,後來暴露出來的很多違規造假的企業都是那時上市的,將股市弄得「不倫不類」『老鼠倉'
上市公司第一年績優,第二年績平,第三年績差,第四年虧損,第五年資產重組。這是折舊規律。
1996年 綠野 上市一年不到,就從一個績憂股變成了一個垃圾股。股票充滿著陽謀和陰謀的游戲工具
1999年5月7日周末北約導彈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
1999年5月10日周一,滬深股市跳空而下,「導彈缺口」炸在每個股民心中。
1999年5•19行情 一開盤網路股啟動 領頭的是東方明珠、廣電股份、中信國安等滬市上漲51點,深市上漲129點。
5月19日後,大盤依然一片大紅
6月1日,國務院宣布降低B股印花稅
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
1999年6月12日 棱光股份 第一家遭交易所公開譴責的公司
6月14日,證監會官員發表講話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復性的。
6月15日,《人民日報》再次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 重復股市是恢復性上漲,
6月25日,兩市成交量竟達830億元,創歷史紀錄。
管理層還允許三類企業獲准入市,當天大盤跳空高開,上證指數當日大漲103.52點,漲幅6.59%。
政府很快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火上澆油。中國股市進入了空前的大牛市 功利性透支
有經濟學家說當時美國的連續8年大牛市,大大增加了美國的消費,股市的錢掙得容易,花起來也爽快,這被稱為「財富效應」,管理層覺得言之有理,遂動了在中國復制股市財富效應的念頭;
網路泡沫的誕生 國企改革進入攻堅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正式實施,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滬深股市以大幅下挫的方式來迎接中國證券業的第一部大法。1998年12月29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
1999年4月16日,廈海發公告其股票將從4月19日起實行特別處理,成為1999年首家的ST公司。
1999年7月9日 農商社、雙鹿,蘇三山、渝鈦白 第一批PT公司
9月9日三類企業國有企業,國有資產控股企業,上市公司獲准入市,滬指大漲103.52點,漲幅6.59%。
1999年10月 申能股份 第一家國家股回購
1999年10月 首鋼股份 第一家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公司
1999年10月,國務院批准實施《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條例》。
1999年後,股市就迎來以網路為首的高科技風暴。上市公司觸網忙,無論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數碼或者網路兩字,股價就會扶搖直上。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2001年。
2000年4月 吳江絲綢 第一家可轉債公司發行股票
2001年1月初,經濟學家吳敬璉拋出「賭場論」,怒斥股市黑庄 接著又引發中國股市「推倒重來」的觀點。旋即招來經濟學家厲以寧、董輔、肖灼基等的反擊,要像對待嬰兒一樣愛護股市 國內掀起股市大討論:「學費論」
6月14日,國有股減持辦法出台 財政部部長項懷誠當即表示:「國有股減持是一個利好因素。」,後來股民們認識到,減持就是變相攤派和擴容,而按照新股發行價格減持是殺富濟貧。滬指創下此前11年來新高2245點
直到7月13日,股市仍在高位盤整。
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
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1500點「鐵底」岌岌可危
10月22日晚9時,中央電視台宣布,國有股減持辦法暫停。由五部委聯合調研,由財政部主持的國有股減持辦法,實行了3個月就被證監會一家宣布暫停了。
10月23日,證監會宣布首發增發停止國有股出售。
股指下挫已勢如泄洪
有研究員 大小有21個原因導致了當年2001年股市暴跌,其中包括:1999年政策利好釋放完畢,央行規范資金,銀廣廈等庄股內幕徹底曝光,當年股市整頓等等。股權割裂成為中國股市的「原罪」
2001年中國股市彷彿打開了潘多拉魔盒「股權分置也逐漸成了一個筐,什麼問題都可以往裡裝。」「海歸派」官員又陸續推出了「市場化」和「國際化」改革,其中大多「水土不服」,在強力推行中,又在股權分置的框架下被扭曲。
從2001年到2005年,各種政策救市的老辦法悉數用盡之後,股市仍一蹶不振。此前的「國九條」也不敵頹勢,溫總理講話也被視為利空。被套股民比比皆是。「遠離毒品遠離股市」的呼聲成為交響。
2001年後中國股市開始過度擴容,盡管股市一直走跌,但融資額卻達到了近15年來融資額的40%左右。
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決定境內居民可投資B股市場。無奈
上市企業仍舊千方百計「圈錢」,可謂使盡渾身解數:從整體上市到分拆上市,從信誓旦旦到原形畢露,從欠債不還到以股抵債……而好的企業卻又紛紛海外上市。
2002年6月23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關於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並不再出台具體實施辦法。 國有股減持停止
2002年6•24行情
2002年12月,中國證監會頒布並施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這標志著我國QFII制度正式啟動。
股市仍義無反顧地走上漫漫「熊」途 ———「5•19」這一生於政策、長於政策的大牛行情,終於還是死於政策失靈的陷坑裡 延續多年的政策市終於走到末路:不僅政策的邊際效益遞減,且管理層信用被嚴重透支。
2003年7月 QFII 第一單
2004年1月31日出台了「國九條」《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4年6月1日 證券投資基金法施行 2003年10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2004年,上證 180指數樣本股的成交額超過全部股票成交額的一半以上,上證 50指數樣本股成交額又佔到了上證 180指數的近 60%,資金正毫不猶豫地向藍籌股集中;
2004年有兩個「死亡」標志將被記入歷史:一個是,南方、漢唐、閩發、大鵬等靠「坐莊」為生的券商,資金鏈斷裂後難以為繼,或被接管或被清盤;另一個是,多年來威風八面擎「庄股」大旗的德隆系轟然倒下。莊家們被滅
2005年:試錯式「全流通」
2005年 2月以來,上證指數絕地翻身,一度重返 1300點之上
4月29日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啟動 解決股權分置,就是中國股市必須要打的「遼沈戰役」。股市的「三大戰役」
5月9日,證監會迅速圈定了4家上市公司進入股權分置改革首批試點程序。上證指數重挫28點收於1130.84點,再創6年新低。
原來激進的全流通主張者如韓志國、張衛星等卻表示:試點方案不利於流通股股東,同國資委討價還價也是太難。不是一個「純潔」的過程,是一個利益博弈的結果。
2005年6月6日證監會推出《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管理辦法(試行)》,這天股指跌破千點。上午11點06分,滬市股指跌至988.32點
「出逃等於生還」「中國股市8年抗戰,一覺回到解放前」
2005年6月8日暴漲 瘋漲了8%的「人工牛市」股票市場創下了自2002年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和最大單日成交記錄,滬深兩市共有120隻股票漲停,兩市共成交317億元。「虛弱的井噴」。
2005年8月22日寶鋼權證上市 每日的成交量超過股票的總交易量,達到了七八十億元
寶鋼權證舉例,4.5元的行權價和高達1.6元的權證價格,2006年8月30日之前
跌破4.50元意味著寶鋼權證根本沒有任何價值,已經成為廢紙。
美式權證持有人有權在最後到期日前任一交易日要求履約執行;
歐式權證持有人則僅能於最後到期日當天要求履約執行。
2006年6月19日深交所 IPO第一股中工國際 中小企業板的第51隻股票
2006年7月5日中國銀行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
2006年10月27日中國工商銀行 全球最大IPO在滬港兩地同日開盤
『叄』 仁東控股股票歷史新高仁東控股股票行情代碼仁東控股怎麼了一直跌
最近市場上的關注度都被仁東控股股價的上漲所吸引了,但之前的"殺豬盤"事件多少讓其在股民面前失去了信譽。那麼其股價波動的本身拋去不說,仁東控股這個公司到底怎麼樣?所以今天就從其他角度來給大家介紹這個金融科技企業--仁東控股。
在開始跟大家分析仁東控股前,這些金融行業龍頭股名單我已經整理好了,分享給大家,然後點擊就可以得到:寶藏資料:金融行業龍頭股名單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仁東控股主營業務為支付業務、融資租賃業務、商業保理業務、供應鏈管理業務、互聯網小貸業務,業務涵蓋第三方支付、徵信、大數據、普惠金融、供應鏈、保理、資產管理等創新金融業務,同時也積極介入銀行、信託、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業務,搭建和豐富符合用戶需求的金融產品體系。公司致力於把自身打造成傳統金融與創新金融並駕齊驅、優勢互補的新金融科技企業,樹立多元金融行業新標桿。
關於仁東控股公司的基本情況,為大家做了簡單的介紹,再來看一下公司的優勢有哪些?
優勢一、稀有的支付業務資質
仁東控股手上掌握有中國人民銀行核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業務范圍包括全國的全業務的支付牌照,公司將會充分的利用支付牌照的資質所帶來的優勢,把繼續保持原有支付業務當做基礎,大力發展線上、線下及創新業務等其他第三方支付上下游相關業務,最主要是為了實現打造金融科技產業生態閉環。
經中國人民銀行核發的支付業務經營許可牌照是你叫稀有的,已經具備了經營資質優勢,主要體現在全國范圍開展線上線下支付業務。
優勢二、互聯網+金融
仁東控股發力普惠金融,以數據為核心、以創新為向導、以科技為動力、以互聯網為路徑以實現產融結合,通過大數據技術和體系化風控技術為供應鏈末端的中小微企業打造一個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四流合一的科技金融、智慧供應服務平台。
優勢三、完善的供應鏈管理業務
仁東控股供應鏈管理業務始終致力於供應鏈管理和供應鏈金融服務,對供應鏈上企業間的商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進行有效的整合,實際上是通過產品以及服務方面的創新,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供應鏈解決方案,同時構建了有上下游企業、金融機構等在內的多贏性服務平台。
由於篇幅存在限制,想深入了解更多關於仁東控股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的知識,我已經整理了一番,就放在這篇研報當中了,戳一下即可查看:【深度研報】仁東控股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近年金融業不斷被科技進行滲透,因而一場以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為核心推動力的新興技術金融科技風暴就這樣爆發了。金融科技正勢如破竹,當代世界生態版圖也被其改寫了。
金融技術創新的到來"聲勢盛大",正以驚人的速度和強勁的勢頭走向世界,產業規模高速發展,在交易數量以及投資額度方面逐年快速上升,從而吸引了全球各地爭相競逐最新技術也打造了應用的場景。
多元金融科技快速發展是仁東控股的一大戰略,對於行業的增速可以有望一直保持著,實現不間斷的穩健增長。
三、總結
一言以蔽之,我認為仁東控股公司作為金融行業的傑出企業,期待在行業內進入新時代之時,自我超越再攀高峰。然則文章肯定不具有時效性,大家對仁東控股未來行情有意向的話,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仁東控股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仁東控股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2-0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肆』 美國2:一直致力於服務美國經濟發展的信託業都有哪些顯著特點
20170619
上期,大概了解了一下美國信託業的發展情況,本期,我們來談談美國信託業都有哪些特點吧。
在展開介紹之前,先來聽個故事。
在美國,名人設立信託就像我們普通百姓存款儲蓄一樣,設立信託太平常了,也沒啥新聞點,但因為不設立信託而成為信託新聞事件的倒有這么一個。
2014年2月2日,年僅46歲的美國著名電影、戲劇演員兼導演菲利普·塞莫爾·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在自己位於紐約的公寓中去世。他雖然沒有結婚,但是卻有一個感情特別好的女友歐唐納(Mimi O』Donnell)。
霍夫曼身家不菲,留下凈資產3500萬美元。和其他名人為孩子設立成信託不一樣,他不願自己的孩子過分依賴信託從而成為紈絝的「信託童」,於是,這位心大的明星將所有的財產都給了他的女朋友。
當和歐唐納的第一個孩子在2004年出生時,他就立下了一份遺囑,遺產全部歸女友所有。他深信自己的終身伴侶才是最有資格培養下一代的,錢財當然也應該託付給她管理,即使對方再婚,他也沒有顧慮。霍夫曼當年也請了律師立遺囑,特別條款說明:如果遺產稅賦過重,女友可以宣布放棄部分遺產轉而設置給孩子的信託,以避免過多的繳稅。
可是問題來了。
在美國,偷稅漏稅面臨的是監禁加罰款,但是合理避稅卻是天經地義,不做的才是傻瓜。
因為霍夫曼和女友沒有結婚,所以州稅和聯邦稅都受到直接的影響,二者都對有法律保護的夫婦手下留情,但對所謂的同居伴侶就另當別論了。
更要命的是,霍夫曼所居住的紐約州還對遺產另征州稅。
根據專家的分析,因為這位明星沒有設立信託,確切地說是生前信託,這一「失手」就拱手把財產中可觀的一塊送給了「山姆大叔」,歐唐納大約需要交納1500萬美元的遺產稅,接近霍夫曼一生辛勞所得的一半,並且這些辛苦錢早已繳納過高額的收入所得稅。
聽到這里,也難怪信託在美國那麼普遍了。這個故事還可以看出美國信託的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雙線多頭的金融信託監管體制。
美國的金融信託受聯邦監管機構和州監管機構雙重管理。同時信託業又以聯邦和州雙重法律為法律准則。聯邦監管機構是貨幣監管局、聯邦儲備體系和存款保險公司,州監管機構是各卅I政府部門的金融監管部門。
雙重管理、雙重法律是美國金融信託監管體制的特色。這與美國的法律制度和金融制度密切相關。
說到美國的監管體制,在美國,信託業立法往往透露著「實踐先行、法規隨後」的特點。
美國是實行案例法系的國家,目前尚沒有全國統一的對信託業的單獨立法。
美國又是聯邦制國家,各州有自己的獨立法律,信託業法規也是各有各的特色。
美國最早的信託立法是1887年紐約州發布的,比起30年代引進英國信託業整整晚了半個多世紀。
其後於1939年制訂了《信託契約條例》,1940年制定了《投資公司法》和《投資顧問法令》,對有關基金業務進行了規范。
在有關州銀行條例以及互助基金等有關法案中,對民事、商事、公益等信託制度進行了必要規范,而且由全美法律協會整理了一本《信託法案例大全》。
另外,美國信託業始終是服務於美國經濟發展需要的,除了上面的特點之外,還有如下種種。
1銀行兼營信託業務。
美國是世界上實行信託業務由銀行兼營的典型國家,其突出的經營特點之一就是廣泛開展銀行信託。但是,信託業務與銀行業務實行的是兩套管理體系。
大部分商業銀行都設立了自己的信託部門來從事信託業務,美國的信託業務基本上由大的商業銀行設立的信託部所壟斷。
雖然美國信託業經營機構包括專門信託公司和兼營信託機構兩種,但專門信託公司數量較少,而兼營信託機構則比較多。
據資料記載,美國現在14000多家商業銀行中,超過4000家設立了信託部,佔30%。
值得指明的是,盡管美國信託業務多由銀行兼營,但它又不同於戰後日本的信託銀行制度。美國的信託業務和銀行業務在商業銀行內部是相互獨立、按照職責嚴格加以區分的,即實行「職能分開、分別核算、分別管理、收益分紅(即信託投資收益實績分紅)」的原則。
一方面對信託從業人員實行嚴格的資格管理,另一方面還禁止從事銀行業務工作的人員擔任受託人。
信託業作為長期金融和財務管理的專業機構,必須以國民經濟發展和居民貨幣儲蓄和財產積累為前提條件,是溝通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橋梁。
這種經營模式上的兼業制與業務獨立分離式管理方法體現了美國信託制度的獨特性,反映了銀行業務和專業信託業務的區別與聯系。
2信託業財產高度集中。
在美國的金融體系中,信託機構與商業銀行享有同等地位,只要符合條件,都可以成為聯邦儲備體系成員,目前大多數信託公司都加入了聯邦儲備系統。
二戰至今,美國信託業基本上己為本國商業銀行尤其是大商業銀行所設立的信託部所壟斷,專業信託公司很少。
日前位居美國前100名的大銀行管理的信託財產佔全美國信託財產的80%左右,處於無可爭議的壟斷地位。
例如,銀行家信託公司設立了近100家分支機構,資產額達到430億美元,成為摩根大財團的金融支柱;又如製造商漢諾威信託銀行除了從事信託、投資業務外,還通過其信託部經營各種有價證券,以持股方式控制了許多公司的股票。
可見美國的信託業務基本上由大的商業銀行設立的信託部所壟斷。
3有價證券業務開展普遍。
美國信託業以有價證券為主要信託對象是美國信託業發展中的一個顯著特點。
早在1990年,全美信託財產中僅普通股票投資所佔比重就達48%,企業債券所佔比重為21%,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券所佔比重為18%,其它信託財產的比重為13%左右。
美國有價證券業務之所以開展普遍,與美國噶度發達的證券市場關系密切。但由於美國不允許商業銀行從事投資銀行業務,商業銀行為了避開這一限制,就通過設立信託部來辦理證券業務,所以幾乎各種信託業務機構都辦理證券信託業務,既為證券發行人服務,也為證券購買人或持有人服務;特別是「商務管理信託」,代表股東執行其職能,並在董事會中佔有董事地位,從而參與控制企業。
4個人信託與法人信託並駕齊驅。
美國信託業發跡於民辦信託機構,很少有英國式的「官辦信託局」等公營機構,並且美國從個人受託轉變為法人受託,承辦以盈利為目的的商務信託,比信託的發源地英國還早。
美國的個人信託業與法人信託業發展都很迅速,並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出現交替不定的現象。
遇到經濟發展不景氣時,個人信託會迅速超過法人信託辦理的業務量;如果遇到經濟回升,法人信託又會超過個人信託的業務量。
因此,從個人信託與法人信託業務的起伏變化,可以窺見美國經濟形勢變化的大體情況。
文章開頭講的霍夫曼的新聞其實就屬於個人信託業務,這在英美特別常見,但是在我國,這個領域確是需要68家信託公司開拓的藍海。
最近我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的家族信託,可以算作是我國信託公司在個人信託業務上的嘗試。我們國家的信託業要實現二次發展,個人信託業務或許是一個跳板。
『伍』 "影子銀行"信託正在"消亡"
資產管理規模近22萬億元的信託業,即將迎來2007年以來最重要的行業調整。「資金信託」新規(徵求意見稿),旨在將非標比例限制在50%以內,這相當於給信託公司非標資金池業務下達了「死刑」,意味著信託公司要進行大規模的騰籠換鳥。去通道業務之後,信託行業開始以不太明顯的節奏「消亡」,由於存量非標業務眾多,地方融資平台資產多,且周期均較長,有人稱目前10%的不良率在信託業內司空見慣。但剛兌打破後,過往借新還舊的 游戲 不能繼續,信託業不斷積累的風險項目,正在一個接一個的「炸開」。雖然此前信託行業向主動管理轉型聲勢浩大,但信託公司過去坐吃紅利,靠資金池剛兌、躺著賺錢的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
近日,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投向標准化資產的信託計劃,包括投向標准化債權的固收類信託計劃、投向股票二級市場的凈值型信託計劃等。相比過往高收益的非標投資,標准化債券的信託計劃並非信託公司心之所向,從整個信託行業來看,絕大部分信託公司是以非標投資為主,整個行業非標資產佔比可能達80%-90%。然而前有川信的200億缺口,今有華信的40億缺口,信託公司在資金池業務盡折。資金池和剛性兌付是信託公司過往比較集中的問題,但本質上都和非標有關,而這也讓其面臨史上最大政策調整。
今年5月監管剛剛推出了空前嚴苛的「資金信託」新規(徵求意見稿);6月就相繼有信託公司出現了產品暴雷、資金挪用等消息。對很多信託公司而言,沖擊最大的是新規對非標資產佔比做出約束。非標資產比例限制在50%以內,意味著信託公司要進行大規模的騰籠換鳥。雖然上述政策目前處於徵求意見階段,但已有信託公司開始轉型,2020年上半年集合信託投向房地產領域規模佔比只有27.43%,而標准類信託產品在悄然增加。事實上,非標投資佔比的降低也將直接降低信託公司的收益率。
根據用益信託網數據,2020年上半年集合信託產品發行的平均收益率7.62%,環比下降0.29個百分點;上半年集合信託產品成立的平均收益率7.66%,環比下降0.34個百分點。數據顯示,從2019年下半年度開始,市場上發行和成立的集合信託產品的收益率持續走低。轉型並非易事,相比具備天然渠道和宣傳方式優勢的銀行理財,保險資管等專業做標准化業務的機構,信託公司的競爭力將徹底不足,資管新規出台後,信託公司將直面業務結構調整的壓力和利潤空間縮小的打擊。有人正瞄準信託騰挪出的市場份額。
資管新規劍指「資金池」
近日,一則「資金池」信託業務被暫停的信息將華信信託推向了風口浪尖。9月21日,有媒體報道華信信託產品早在3月左右就已經停止發行,而這背後或是禍起資金池、底層資產。實際上,不只是華信信託,四川信託200億元資金窟窿、安信信託500億元產品逾期、國投泰康踩雷31億元通道業務,信託業不斷積累的風險項目,正在一個接一個的「炸開」。
這些暴雷的信託公司曾經都以「黑馬」的姿態現身過,無論時間長短,都曾經在某一段時間稱霸全行業。因為有剛兌,信託牌照,高收益也頗具吸引力,即便資金池三個字略顯灰色,但還是成了信託公司規模擴張的利器。但背後隱藏的高風險,在爆發的一瞬間還是將其建立起來的形象一舉擊潰。
但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已經對山西信託、中江國際信託、中航信託、中鐵信託、安信信託、山東省國際信託6家信託公司開出了7張罰單信託公司的連續爆雷,已經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今年5月監管剛剛推出了空前嚴苛的「資金信託」新規(徵求意見稿),意在對資金信託業務作出界定,並要求非標准化債券類資產的比例不得超過全部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合計實收信託的50%,這相當於給信託公司非標資金池業務下達了「死刑」。6月,多家信託公司日前收到來自銀保監會信託部的窗口指導,明確各家公司壓縮主動管理類融資信託的具體規模,劍指資金池,包括工商企業類信託貸款、房地產信託貸款、政信類信託貸款等。
按照監管部門的年初規劃,2020年全行業壓降1萬億元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融資類信託業務。
扮演影子銀行的信託
10年前,信託還不是一個被人所熟知的行當。
1979年中國第一家信託投資公司———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經國務院批准成立。
自這一年開始,中國有了信託業務,但是信託在中國的發展並不順利,信託亂象重生下監管直接叫停了整個行業的發展,截至最近的一次行業整改即2007年信託業整改,信託公司才得以重新持牌經營。經歷了六次整頓後,2007年信託僅留下68家。信託,簡而言之就是「受人之 拖 ,代人理財」,其特殊之處在於信託業,其和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並稱為中國的四大金融行業,且是除了銀行之外唯一具備法定的放貸資質的金融機構。
藉助於2006-2007年的大牛市、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及2008-2009年的4萬億元刺激計劃,尤其是2007年後銀信之間的密切合作,推動了信託規模的快速壯大, 特別是由於銀行信貸規模受到管控、表外業務需求急速增長的情況下,配資業務(兩輪大牛市的重要資金助手)、政信等基建業務和房地產業務(源於信貸規模管控等)、理財資金通過信託發放貸款等通道類業務開始大幅發展。
2008年末房地產信託產品悄然而生,那個時候的信託產品多是與銀行做對接,即銀行的理財資金會進入到信託公司購買信託產品。很快,2010年信託行業的營業收入就已經逼近了300億元大關。而後銀信之間的合作從主要以證券投資信託為主變成了以融資類信託為主。
2013年開始,在當時「大資管」的口號下,從銀行到券商,從信託到基金,都加入到了推動中國影子銀行體系大擴張中來,尤其是銀信通道業務。2014年,影子銀行大規模擴張形成的過剩流動性,又催生了「委外」業務的大擴容。到了2018年,信託業資產管理規模增長到24萬億,10年增長20倍。多年來,信託扮演了影子銀行的角色。
信託產品高收益
信託規模擴容的十年,也是房地產狂飆突進的十年。
影子銀行在中國房地產市場融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比如房地產商資金短缺,信託公司為房地產商的待開發項目設計理財產品,委託銀行代銷,由投資者購買。房產商獲得項目資金後,把項目開發完畢並銷售後,將支付給銀行託管費,信託公司服務費以及投資者收益,這一模式稱之為銀信合作。
又如,過去地方政府融資土地融資平台直接向銀行貸款籌資,為地方政府籌集資金。現在,土地融資採取城投債、基建信託、房地產信託、資金池信託、票據貼現等與影子銀行相關的融資方式。 而由於信託基本上都是高息發債,高息貸款的生意,大比例傾斜 投至 非標產品使其早期基本收益率都在10%以上,即便是在目前投資市場黯淡的大環境下,信託大都能達到8%以上的年化收益水平。
信託產品的高收益源於三個方面,其一,信託產品收益率不受限制,融資類信託計劃在發放貸款時,無需參照人民銀行制定的基準利率上下浮動限制;其二,信託公司是境內唯一可以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實業領域進行投資的金融機構;其三,運用杠桿策略加大了信託產品的收益。此外,剛性兌付,收益高風險低備受富人的青睞。
通過TOT模式來做資金池
而為了配置更大比例的非標資產來獲利,信託公司開始通過TOT模式來做資金池。
所謂「資金池」信託,泛指資金運用方式為組合投資的信託產品業務, 其特點是資金沒有固定投向,一般投向為多個領域,由信託公司自主管理。 資全 池業務興起的初衷就是通過期限錯配達到短募長投的目的。
對於信託公司而言,早期的池子業務好處是很明顯的。
在項目青黃不接的時期,池子可以有效吸納客戶的資金,提高投資者資金效率的同時,有助於信託公司品牌建立;在項目應接不暇時,又不必擔心臨時募集資金速度太慢,有助於提高資金使用方對信託公司的信賴,有點「旱澇保收」的意思。2009年平安信託推出「日聚金」產品,開辟短期理財型資金池的模式。
過去「信託無非標」,監管並沒有對非標的比例限制,這也直接導致信託幾乎成了非標大本營,部分信託公司非標佔比甚至超過了80%。過去為規避監管,信託公司創新出了TOT產品,同樣的主動管理和分散投資,卻難辨它究竟是不是資金池的替代品。
上海信託的「現金豐利」系列可謂信託資金池始祖,可將「現金豐利」理解為「能投非標的貨幣基金」 ,收益率比貨幣基金可觀,又如中鐵匯利、中航天富以及湘信匯金等系列,一年內期限收益高達8.5—9%,但玩法同最初的貨幣資金已經有所區別。比如此前99號文規定信託產品門檻一般設為100萬起,而伴隨著私募陽光化時代,信託公司巧用TOT模式來做資金池,該模式的主要功能是資金拆零,採取TOT可以降低投資門檻,如中鐵信託的TOT門檻一般為50萬元。從合規角度出發,10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必須出具財產證明。
信託資金池大多投向了非標產品,而信託非標資金池業務,實質上是以資管名義從事的類存貸業務,資金端是發行預期收益率的類存款產品,資產端則投向類似貸款的非標業務。資金池業務由於其自身特點(業務期限錯配,但資金投向不明,底層資產不明確),很容易出現某個項目出現兌付危機,則有新的資金接盤,形成「剛性兌付」預期,如果不加監管,最終走向龐氏騙局。
在外界看來,信託資金池隱秘、強大,似「洪水猛獸」;操盤手隱於幕後,操縱數百億資金在各類非標、場內資產間騰挪,一旦募資青黃不接,資金池暴雷的風險比較高。 巔峰時期,信託資金池的規模有3000多億。實際上,對於此類業務的監管,銀監會早在2014年就亮明態度,99號文就開始強調清理非標資金池業務,壓降存量,禁止新增。
信託轉型標准化優勢不再
自2018年開始,資管新規出台,劍指剛兌和資金池,破剛兌,「三年內清理信託公司非標資金池業務。」
在壓通道、打破剛兌、禁止期限錯配、房地產融資收緊等一系列監管政策導向下,信託公司紛紛對業務結構進行調整。從集合信託投向領域看,其投向房地產領域的規模佔比在2018年的下半年和2019年的上半年達到極大值,超過40%。之後開始持續降低,2020年上半年集合信託投向房地產領域規模佔比只有27.43%。這個拐點其實正是監管部門開始嚴格管控房地產信託融資規模(即所謂「630」政策)的時間點。
在監管的導向下,信託行業開始積極調整業務戰略布局,從這個拐點開始,集合信託投向基礎產業、金融和工商企業領域的規模佔比持續提升,分別從2019年上半年的21.75%、27.31%和8.49%提升到2020年上半年的24.37%、31.57%和13.7%。
不過,信託公司過去坐吃紅利,靠資金池剛兌、躺著賺錢的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68張牌照優勢變弱。
數據顯示,信託通道業務規模佔比已經放緩,從2010年到2012年其規模迅速擴張,2012年末規模是10年末的1.3倍;而其佔比自2013年來逐步下降、增速也逐漸放緩。一方面監管加強對銀信合作業務的約束,另一方面券商資管與基金子公司相比約束較小,部分取代了信託通道的功能。打破剛兌後,過去借新還舊 得 游戲 不能繼續,但信託回到「信而托之,代人理財」轉型標准化的優勢卻不再了。相比具備天然渠道和宣傳方式優勢的銀行理財,保險資管等專業做標准化業務的機構,信託公司的競爭力將徹底不足。
『陸』 仁東控股為什麼資金一直流出仁東控股2021年年度業績預告仁東控股股k線圖新浪財經
近段時間投資者的目光被仁東控股的股價上漲所吸引了,遇到過之前的"殺豬盤"事件還是對大家有影響。那麼不管其股價波動的本身,仁東控股這家公司本身又如何呢?今天就給大家詳細分析這個金融科技企業,叫做仁東控股。
在開始對仁東控股進行分析前,這些整理好的金融行業龍頭股名單,我分享給大家,想知道的點擊就可以獲得:寶藏資料:金融行業龍頭股名單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仁東控股主營業務為支付業務、融資租賃業務、商業保理業務、供應鏈管理業務、互聯網小貸業務,業務涵蓋第三方支付、徵信、大數據、普惠金融、供應鏈、保理、資產管理等創新金融業務,同時也積極介入銀行、信託、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業務,搭建和豐富符合用戶需求的金融產品體系。公司致力於把自身打造成傳統金融與創新金融並駕齊驅、優勢互補的新金融科技企業,樹立多元金融行業新標桿。
仁東控股公司的基本狀況,已經為大家分析完畢了,再來看一下公司的優勢有哪些?
優勢一、稀有的支付業務資質
仁東控股手上具備中國人民銀行核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允許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全業務的支付牌照等業務,支付牌照的資質優勢所在,將會一直被公司充分的利用著,在繼續保持原有支付業務的基礎上,加大投入發展線上、線下及創新業務等其他第三方支付上下游相關業務,打造金融科技生產生態閉環這是最主要的目的。
中國人民銀行核發的支付業務經營許可牌照比較少有,已經完整地具備了在全國范圍開展線上線下支付服務的經營資質優勢。
優勢二、互聯網+金融
仁東控股發力普惠金融,以數據為核心、以創新為向導、以科技為動力、以互聯網為路徑以實現產融結合,通過大數據技術和體系化風控技術為供應鏈末端的中小微企業打造一個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四流合一的科技金融、智慧供應服務平台。
優勢三、完善的供應鏈管理業務
仁東控股供應鏈管理業務一直聚焦於供應鏈管理和供應鏈金融服務,圍繞供應鏈上企業間的四大流:商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展開有效的整合,通過產品以及服務方面的創新,這樣可以達到為客戶提供一系列的供應鏈解決方案,並且搭建了多贏性的服務平台,包括了上下游企業、金融機構等。
由於篇幅有一些限制,還想知道更多關於仁東控股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我都整理好了已經放在這篇研報裡面了,點擊就能查看:【深度研報】仁東控股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近年來,科技對金融業的不斷滲透,因而一場以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為核心推動力的新興技術金融科技風暴就這樣爆發了。金融科技正勢如破竹,當代世界生態版圖也被其改寫了。
金融技術創新來臨時"氣勢如虹",從全球來看,發展的速度和勢頭都十分迅猛和迅速,產業規模會出現迅速增長,而成交量以及投資額度也逐年快速上升的,吸引了全球各地爭相競逐最新科技戰術,而且還為其打造相應的場所。
仁東控股的多方面金融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有希望保持高於行業增速,將持續穩健增長實現。
三、總結
一言以蔽之,我認為仁東控股公司作為金融行業的傑出企業,希望行業變革來臨之前,自我超越再攀高峰。可是文章總是比實時情況滯後,如果大家想弄清楚仁東控股未來行情,點擊下面鏈接,立刻會有專業的投資顧問幫你診股,看下仁東控股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仁東控股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0-07,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