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股凈資產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
每股凈資產當然越大越好。但是不能光看這個簡單的財務指標來買股票,也不要輕信股評所謂的價值投資。看這個的同時,要看盤子的大小,屬於什麼板塊的。這些很重要的。很多盤子很大的,財務指標都很好,股價就是上不去。
拓展資料:
1、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EPS),又稱每股稅後利潤、每股盈餘,指稅後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是普通股股東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業凈利潤或需承擔的企業凈虧損。每股收益通常被用來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衡量普通股的獲利水平及投資風險,是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據以評價企業盈利能力、預測企業成長潛力、進而做出相關經濟決策的重要的財務指標之一。利潤表中,第九條列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項目。
2、每股凈資產是指股東權益與股本總額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每股凈資產= 股東權益÷總股本)。這一指標反映每股股票所擁有的資產現值。每股凈資產越高,股東擁有的資產現值越多;每股凈資產越少,股東擁有的資產現值越少。通常每股凈資產越高越好。
3、每股凈資產是基本面選股的時候經常會用到的一個指標,它是從凈資產上衍生而出的一個概念,決定著上市公司的經營實力,決定著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每股股票所包含的凈資產就對股價起決定性的影響。所以每股凈資產高的股票好,甚至是越高越好。每股凈資產值反映了每股股票代表的公司凈資產價值,為支撐股票市場價格的重要基礎。每股凈資產值越大,表明公司每股股票代表的財富越雄厚,通常創造利潤的能力和抵禦外來因素影響的能力越強。如在公司性質相同、股票市價相近的條件下,某一公司股票的每股凈資產越高,則公司發展潛力與其股票的投資價值越大,投資者所承擔的投資風險越小。
4、股票的凈資產是上市公司每股股票所包含的實際資產的數量,它標志著上市公司的經濟實力,因為任何一個企業的經營都是以其凈資產數量為依據的。凈資產越大代表凈產價值越大。
2. 一家商譽好的公司的商譽一般是多少
由於企業的名聲好,價值高,所以商譽值才高,融資更有前途,股票才更有投資價值。商譽占總資產比及商譽占凈資產比率,是負向指標,其值越大,意味著對企業的風險就越大,因此,在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商譽占總資產比率5%以內,減值風險不大,如果超過10%,那就要注意風險偏高;而以商譽占凈資產考量,商譽占凈資產比率10%以內,形成減值產生的風險不大,而超過20%以上,對應為高風險水平。
拓展資料
商譽評估的方法
2.1 殘值法。
這是普遍採用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是:商譽價值(P)=企業整體資產評估價值(W)—企業單項資產評估價值之和(Z)。其中,企業整體資產評估價值又可採用年收益的本金化方法來確定,即W=M/m%,M表示該企業的年收益額,m%表示表示該行業的平均資產利潤率。例如,某企業的年收益為12萬元,同行業的平均資產利潤率為12%,企業單項資產重置成本之和為80萬元,則該企業的商譽評估價格為:P=M/m%—Z=12/12%—80=20萬元。
2.2 收益估價法。
它是根據未來年度里企業可能創造的超額收益與行業平均資金利潤率來推算其價值,其計算公式是:商譽價值=企業預計年超額利潤/行業平均資金利潤率。由於該種方法涉及到商譽預計年限、未來超額利潤等不確定性指標,測算中的隨意性較大,所以其應用受到一定限制。
2.3年金現值計價法。
它是按商譽未來超額利潤的現值測算,其計算式:P=Vi(1+r)-i。其中Vi為第i年的預期超額利潤,r為投資收益率,i為雙方協定的超額利潤持續年限。由於該法同樣涉及到未來收益測算的不確定性,計算方法又較繁瑣,故其實際應用的局限性較大。
2.4 預期收益法。
它是在企業收益穩定狀況下,根據被評估企業未來預期收益率和行業基準收益率與商譽的關系來確定其數額,其計算公式為:商譽價值=被評估企業資產重置成本×(被評估企業預期收益率—行業基準收益率)÷行業基準收益率。其中,被評估企業資產重置成本指企業各項資產重置價值的總和。例如,承上述殘值法中的例子,採用預期收益法則該企業的商譽評估價格為:P=80×(12/80—12%)÷12%=20萬元,採用預期收益法有較嚴格的前提條件限制,即「企業收益穩定」的前提約束,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風險具有不可確定性,該前提條件難以滿足,同時,公式中的資產收益率的計算有其不科學性,採用不同方法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因此,採用該法的企業較少。
3. 商譽指標一般占公司凈資產的比例大於
商譽指標一般占公司凈資產的比例不超過30%,則屬於在安全范圍之內,商譽評估值超過30%的上市公司則需要小心謹慎一些。商譽是指企業在同等條件下,能獲得高於正常投資報酬率所形成的價值。商譽減值是指對企業在合並中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後,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一般來說,商譽與凈資產比值越大,商譽減值概率越高。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十六條
公司向其他企業投資或者為他人提供擔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公司章程對投資或者擔保的總額及單項投資或者擔保的數額有限額規定的,不得超過規定的限額。
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
前款規定的股東或者受前款規定的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不得參加前款規定事項的表決。該項表決由出席會議的其他股東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
4. 股票的凈資產收益率是否越大越好
凈資產收益率是評判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的主要指標。用凈利潤÷凈資產得出.越大從一個方面說明其收益越強.當然是越大越好,但這也是從基本面分析的一個參考依據,不能當成是選股的唯一依據.
5. 商譽指標一般占公司凈資產的比例大於多少認為公司存在
商譽占總資產比率如果在5%以內,減值風險不大;如果超過10%,那就要注意了,因為此時風險偏高。
商譽占凈資產考量,商譽占凈資產比率如果在10%以內,形成減值產生的風險不大;如果超過20%,則為高風險水平。
風險的來源是商譽減值,而不是商譽本身。
如果商譽本身沒有減值風險,比例再高也沒有關系。但是如果商譽是確定要減值的,那麼,只看占凈資產的比例是不夠的。還要看占凈利潤的比例。一個公司的商譽占凈資產比例可能不高,但是商譽一旦發生減值,公司由盈轉虧(商譽減值損失高於經營利潤),股價就會暴跌了。
財務分析一定要結合商業實質。不要盲目適用指標。
商譽指標解釋:
商譽占總資產比例=商譽/總資產,即公司使外界相信的未來可能創造的超額價值/總資產。商譽通常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超額經濟收益,商譽值的大幅增加一般與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事件有密切關系。說的日常一些,就是品牌溢價。
有時候我們去挑衣服,明明都是運動服,材質看著差別也不大,不同品牌之間的價格卻是千差萬別。此外,各種明星的代言,表面上看都是流量「惹的禍」,其實這也是在無形中提升該品牌的商譽。
6. 凈資產收益率數值大好還是小好
從投資的角度來說,一般凈資產收益率數值越大越好,但這僅僅只是一個參考指標,不能作為投資的依據,需要更多放的結合毛利率、凈利潤、周轉速度、財務杠桿進行綜合的分析。
凈資產收益率ROE(Rate of Return on Common Stockholders』 Equity),凈資產收益率又稱股東權益報酬率/凈值報酬率/權益報酬率/權益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是凈利潤與平均股東權益的百分比,是公司稅後利潤除以凈資產得到的百分比率,該指標反映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運用自有資本的效率。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該指標體現了自有資本獲得凈收益的能力。
一般來說,負債增加會導致凈資產收益率的上升。
企業資產包括了兩部分,一部分是股東的投資,即所有者權益(它是股東投入的股本,企業公積金和留存收益等的總和),另一部分是企業借入和暫時佔用的資金。企業適當的運用財務杠桿可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借入的資金過多會增大企業的財務風險,但一般可以提高盈利,借入的資金過少會降低資金的使用效率。凈資產收益率是衡量股東資金使用效率的重要財務指標。
凈資產收益率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體現了企業所有者的獲利能力,但是有些人在選擇投資產品時略有擴大凈資產收益率的作用,選擇的時候應該綜合考慮,認識到凈資產收益率的缺陷,參考其他指標綜合考慮選擇投資品。
7. 商譽指標一般占公司凈資產的比例大於多少認為公司存在較大風險
商譽評估值不超過30%則屬於在安全范圍之內,商譽評估值超過30%的上市公司則需要小心謹慎一些。
商譽是指企業在同等條件下,能獲得高於正常投資報酬率所形成的價值。商譽減值是指對企業在合並中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後,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一般來說,商譽與凈資產比值越大,商譽減值概率越高,當比例大於30%時,就需注意商譽風險了。
舉個例子,在資本市場中,假如某一家上市公司要被收購了,實際賬面凈資產只有1億元,但是被收購的公司的品牌在市場中具備一定的影響力,所以有公司願意溢價,以2億元的價格來收購,那麼這多出來的1億元就是該上市公司的商譽值。
凈資產是真實反映上市公司財富實力的核心財務指標,在上市公司遇到困境時能夠直接解決問題的是凈資產,而非商譽,因此,佔比超過30%就表明上市公司在關鍵時刻的解決難題的能力就會大打折扣。
商譽佔比越高,其商譽減值對於公司來說影響也越大:
比如一家公司收購另一家公司,承諾後期凈利潤不低於多少,但實際的報告中,卻不如預期。在報告期末,則未計提減值准備。所以就是當初誇下的海口,並沒有實現,這就是高商譽所帶來的雷。
現在A股市場上的高商譽已經成為了一個潛在的風險,股票商譽值無論是過高還是過低,都是不合理的,當商譽值大於30%,投資風險一般就比較大了。
8. 商譽跟凈資產比例高好嗎
商譽跟凈資產比例高不好。
9. 商譽凈資產百分比是高好還是低好
當然高好,一般來說,商譽與凈資產比值越大,商譽減值概率越高,當比例大於30%時,就需注意商譽風險了。
舉個例子,在資本市場中,假如某一家上市公司要被收購了,實際賬面凈資產只有1億元,但是被收購的公司的品牌在市場中具備一定的影響力,所以有公司願意溢價,以2億元的價格來收購,那麼這多出來的1億元就是該上市公司的商譽值。
【拓展資料】
商譽就是前些年,公司買了高溢價的資產(公司),這幾年出現了經營不善或者是導致存貨積壓過多,同時較多的外債無法收回,這樣的一筆名為虧損的資金,就放到了商譽里邊,有的公司沒有商譽,有的公司高達幾十個億的商譽。
從投資者角度,商譽是過去並購事件形成的後遺症,一直留在賬面成為沒有價值的資產才更有欺騙性;公司主動計提減值,反而是對股民更負責的一種做法。
收購的目的是為了未來創造更多的盈利,所有商譽會隨著合並後B公司新創造的現金流和利潤,逐漸減少。在2018年,減少多少是通過減值測試來完成的。但因為減值測試是財務估計的藝術里,隨機性很大的一個事項,審計事務所換一個測試方法,能得出完全不一樣的結論,所有,很多上市公司的商譽,很可能很多年都沒有減值,一直掛在資產上,那就變成了一項虛增的資產,而實際可能並購帶來的收益並不明顯。這對投資者而言就可能是一種欺騙。
018年新規,要求至少每年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且必須在季報、半年報、年報中披露與商譽有關的關鍵信息。也有建議將商譽減值調整為商譽攤銷,強制每年進行攤銷。這以後是否會被採納還不好說。
整體來說,商譽讓投資者評估一家公司的資產質量時,有了新的難度。A股傳媒行業和醫葯行業是比較典型的商譽佔比較高的。比如醫葯行業的樂普醫療和藍帆醫療,資產負債表中的商譽,都因為過去的並購動作,形成了很大的金額。
2019年商譽集中爆雷的時候,很多計提了大額商譽減值的公司,都出現了股價急速下跌。
可能,投資者在看上市公司的商譽資產時,更需要關注的並購事件,對公司的未來是怎樣的影響。是盲目的進入新的行業,還是可以與公司現有優勢形成合力,在未來有更好的增長。比如2018年長白山收購廣葯下的醫葯零售業務,藍帆醫療並購柏盛國際。前者買來的是低毛利業務但擴大了銷售渠道;後者並購了高毛利業務,但卻是完全不同的領域,劃不劃算就需要更深入的分析。
總之,看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最需要關注的就是資產的質量,商譽是資產中最容易有爭議,也最難估值的一項資產吧。類似的還有無形資產,有些公司為了避開很明顯的「商譽」,可能會考慮把溢價收購體現在無形資產中。所以,巨額的無形資產賬面余額,同樣是需要仔細甄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