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板塊資金 > 智利銀行股票走勢分析

智利銀行股票走勢分析

發布時間:2023-07-19 19:14:52

A. 南海泡沫事件的背景

「南海泡沫」發生於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長期的經濟繁榮使得英國私人資本不斷集聚,社會儲蓄不斷膨脹,投資機會卻相應不足,大量暫時閑置的資金迫切尋找出路,而當時股票的發行量極少,擁有股票是一種特權。在這種情形下,一家名為「南海」的股份有限公司於1711年宣告成立。

南海公司成立之初,認購了總價值近1000萬英鎊的政府債券(當時英國為與法國爭奪歐洲霸主而發行的巨額國債),這在當時是一個很大的數目。為了支付每年約60萬英鎊的利息(政府債券年利率6%),作為交換的籌碼,政府對南海公司經營的酒、醋、印度貨、繅絲、煙草、鯨鰭和其它一些商品實行了永久退稅政策,並許可他們享有南海(當時英國人稱南美洲為「南海」)貿易的壟斷權。簡單的說,南海公司是政府的債主,英國政府是南海公司的股東。

當時,人人都知道南美的秘魯和墨西哥的地下埋藏著巨量金銀礦藏,只要能把英國的加工商送上海岸,數以萬計的「金磚銀塊」就會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

可令可憐的普通民眾始料未及的是,這不過是南海公司的「喙頭」。真實的情況是:當時歐洲強國西班牙已壟斷了歐洲與南美的海上貿易通道與貿易基礎設施,英國政府給南海公司開出的不過是一張空頭支票。英國、西班牙兩國政府的協議上白紙黑字寫著:英國商船要使用西班牙在南美的港口設施,需要向西班牙交納25%的利潤,其餘75%加征5%的稅,唯一免稅的是販運奴隸,但只能運往墨西哥、秘魯或智利。由此可見,南海公司的南美貿易壟斷權並不能夠給公司帶來多大的利益。

可是股票要漲總是需要一個合理的說法,於是南海公司的高管們開始編故事。他們把公司在南美的業務誇得神乎其神,說已經發現了金礦和銀礦,說那邊有一望無際的玉米和煙葉,強壯如牛的黑奴不知其疲倦地忙碌著。反正那時候沒有互聯網,在股價暴漲面前所有的故事都那麼合理和可信。

在股市一片大好的局面下,南海公司不斷發行新股,面額也越來越高,但是依然供不應求,因為民眾的熱情實在太高了。不僅公務員買、普通市民買,就連當時的英國國王也出手買了10萬英鎊股票。在國王的帶頭示範下,民眾的參與熱情更高,連不屑於投機的知識分子也放下傲慢和矜持入了市,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牛頓。

面對無比火爆的股票市場,一些大膽的聰明人看到了商機,他們紛紛注冊公司並發行股票,然後把股票賣給嗷嗷待哺的投資者。這些新成立的公司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就可以:編故事,給自己的公司設想一個日進斗金的美好未來。這些公司的主營業務五花八門:有的聲稱可以淡化海水,有的聲稱能從鉛里提取銀,有的聲稱可以製造永動機,有的聲稱即將生產對付海盜的武裝船……只要故事講得大膽和美好,股票就會受人追捧而大漲,公司的創始人分分鍾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不過在那場瘋狂的投資浪潮里,有些人的腦子一直是清醒的,那就是股票的發行方,比如南海公司的高管們。這些人很清楚自己公司的業績根本配不上高昂的股票價格。意識到這個問題後,南海公司的高管們開始偷偷出售自己手裡的股票。拋售股票的消息不脛而走,股民們下意識認為公司經營上出了問題,於是爭先恐後拋售南海公司的股票,唯恐自己落在後面變成接盤俠,南海公司的股票就此開始了暴跌模式。

隨後,那些新公司的高管們也開始拋售股票。一時之間,整個大英帝國從之前的全民買股變成了全民賣股,幾乎所有的股票都在暴跌,每個人的財富都在蒸發。大物理學家牛頓在這個時期損失了2萬英鎊。大量的英國人血本無歸甚至傾家盪產,很多公司因此倒閉或永久性放假,還有些人因為負債累累自殺身亡,或者逃往國外再也沒有回家。

南海股災爆發之後的近100年裡,英國人落下了談股色變的後遺症,再也不敢輕易觸碰股票。這種病症對正規企業的融資也產生了不良影響。在政治方面,南海泡沫事件使國民對執政的托利黨及喬治一世大失信心,政府誠信破產。而輝格黨的羅伯特•沃波爾卻因為在事件中成功收拾殘局,於1721年起成為英國歷史上首位首相,輝格黨政府持續主導政壇至1770年。(嘉嘉理小財)

B. 智利的經濟

利政府對外實施全面的開放政策,鼓勵外國投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國家的生產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使智利成為南美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聖地亞哥的智利中央銀行作為該國的中央銀行。智利貨幣是智利比索(CLP)。智利是南美洲最穩定和繁榮的國家之一,導致拉美國家在人類發展,競爭力,人均,全球化,經濟自由收入,腐敗程度較低的感知。自2013年7月,智利被認為是由世界銀行為「高收入經濟體」,因此作為一個發達國家。
智利擁有最高程度的經濟自由在南美(排名全球第七)中,由於其獨立和有效的司法體系和審慎的公共財政管理。2010年5月智利成為第一個南美國家加入經合組織。2006年,智利成為該國與拉丁美洲最高的人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
銅礦開采彌補了智利國內生產總值的20%和出口的60%。埃斯康迪達是全球最大的銅礦,在全球生產超過全球供應量的5%。總體而言,智利生產全球銅的三分之一。Codelco公司,國家礦業公司,競爭與私人的。
智利屬於中等發展水平國家。礦業、林業、漁業和農業是國民經濟四大支柱。20世紀80年代後,智開放市場,加強宏觀調控,調整產業結構,經濟取得較大增長,被世界銀行和西方國家譽為拉美經濟的樣板。特別是2003年以來,智政府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得益於銅、三文魚、紙漿等智出口支柱產品價格持續走高,經濟穩步增長。2008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蔓延影響,智實體經濟受到沖擊,經濟增長放緩。2009年下半年以來,智經濟企穩回升。2010年「2.27」地震造成智基礎設施損毀嚴重,經濟損失達300億美元,約占智國內生產總值17%。皮涅拉政府加強宏觀調控,重點圍繞恢復交通、住房、就業和漁業四方面展開災後重建工作,智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11年下半年以來,受美歐債務危機發酵、全球金融形勢動盪等影響,智經濟增長明顯放緩,2012年經濟增長5.25%。
智利經濟初期極大建立在礦業上,尤其銅礦是該國最大資本,外資直接投資有52.9%集中在礦業開采。然而也導致單一化產業風險,銅礦價格嚴重關聯財政狀況,近年銅礦純度也開始下降,導致經濟開始需要轉型。觀光業較不興盛有較大成長空間,而其南半球的地理和天候對於特定天文觀測較有利,吸引每年不少天文愛好者旅遊觀測行程,帶動了較特殊的天文觀光產業。旅遊智利經歷了持續的增長。2005年旅遊業增長了13.6%,但主要遊客來自較貧窮的其他南美國家導致消費不高,美國遊客有增長趨勢然而依然較少,旅遊大多集中在夏季(十二月至三月),並主要集中在沿海灘塗城鎮。阿里卡,伊基克,安托法加斯塔,拉塞雷納和科金博都在北方的主要夏季中心,和Pucón的岸邊比亞里卡湖是在南方的主要中心。南方的主要旅遊景點有國家公園(最流行 的是孔吉利奧國家公園在阿勞卡尼亞)和周圍Tirúa和卡涅特的沿海地區與莫查島和納韋爾布塔國家公園,奇洛埃群島和巴塔哥尼亞。
葡萄農業是其另一大支柱,葡萄酒業也有較好展望,2013年出口至歐盟及北美自由貿易區皆有顯著成長,橄欖油、藍莓、覆盆子及蔓越莓類產值也達4億美金之上,近1/3出口美國。智利國土狹長海岸線長達4,000餘公里,漁業資源豐富,海產類資源也甚豐,養殖鮭魚、鱒魚等技術在外資進入後興起。
其稅制在21世紀後逐漸改革,是外資一大注意事項,因為不少稅率上升,公司所得稅由20%在4年內逐步提高至25%,啤酒附加稅由15%提高至20.5%,葡萄酒由15%提高至24%,印花稅由0.4%提高至0.8%。稅務成本的上升導致低毛利勞動產業相對於其他南美國沒有競爭優勢。其金融業和房仲業較沒有豐厚利潤,法規也偏嚴,導致智利的服務業不突出,所以依靠服務業的高獲利來應對增長的稅額不適用於智利的投資經營。 智利近5年的主要經濟指標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GDP(億美元)1646203924862664.842772.38GDP增長率-1.5%5.2%6.0%5.4%4.1%人均GDP(美元)967211929144131531315791 2011年,智利農、林業產值33660.66億比索,農業勞動力78.39萬人。2010年耕地面積1.66萬平方公里。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67.41萬公頃。
水果種植業
智利是南半球最大的鮮果出口國,全國7800處果園、518家水果出口企業,向全球100多個國家出口75種水果。主要水果有蘋果、葡萄、油梨、李子、桃、梨等。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為16.6萬公頃,年總產量334.1萬噸。
林業
智利森林資源豐富,國土面積45%適合森林生長。全國森林覆蓋面積8.42萬平方公里。根據智利國家林業局2010年統計資料,天然林137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18.4%,人工林27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3.1%。主要樹種是輻射松(73.5%)和桉樹(18.5%),主要林產品為木材、紙漿、紙張等。
畜牧業
智利牧場面積12.93萬平方公里。2011年產牛肉19.1萬噸,羊肉1.12萬噸,豬肉52.8萬噸,禽類55.6萬噸,牛奶19.7億升。
漁業
智利氣候、地理和水質等環境條件優於,是世界上人工養殖三文魚和鱒魚的主要生產國。2011年捕魚量為443.5萬噸。 截至2012年10月,外匯儲備389.43億美元,外債余額1141.45億美元。主要銀行有:
智利銀行,成立於1893年,2010年資產總額182562.35億比索;
國家銀行,成立於1853年,2010年資產總額188018.35億比索。 據智外交部國際合作署統計,2006至2009年智接受國外合作項目援助4259萬美元和9104萬歐元。
對智提供合作項目援助的主要國家有德國、日本、西班牙等。國際組織主要包括歐盟、聯合國和美洲國家組織等。

C. 信用證高手請進,求救!SOS! help~~~

你聯系下交單銀行(中國銀行),讓問問這個不符點是哪提出來的,銀行那邊扣費就可以,還是要聯系客戶自己去贖單。
關於在快遞號,我覺得應該通過中行那邊來幫你問,他那邊給香港寄的單子,他們比較清楚這個信用證情況。你也可以試下能過信用證號來給香港那打電話。

D. 奧古斯托·皮諾切特的經濟政策

皮諾切特上台執政後,為了克服面臨的嚴重經濟危機,邀請了一百多名經濟學家組成顧問班子,這些經濟學家深受「芝加哥學派」影響。他們對智利經濟進行了精心研究。認為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進口替代」發展模式失去活力和阿連德政府經濟政策的失誤,使智利經濟滑到崩潰的邊緣,建議採用「芝加哥學派」的理論,實行出口導向的發展模式和對外開放的自由市場經濟政策。同時他們提議邀請他們的導師米爾頓·弗里德曼到智利為決策者和工商企業巨頭舉辦講座。1975年3月,弗里德曼抵達智利,受到了熱烈歡迎。他在三天的講座中,扼要講述了發展市場經濟的方法,即使大多數政府下屬機構私有化,大幅度削減政府開支,鼓勵對外貿易和外國資本的投入。要實施如此重大的變革,弗里德曼建議不要拖泥帶水延緩時間,要大刀闊斧立即行動。他稱之為「休克療法」。他承認這一做法短期內要付出高昂的社會代價。銀根緊縮將使需求下降、使失業率上升、使貧困加劇。然而弗德里曼預告,經濟將徹底好轉,惠及每個人。根據這一觀點,智利長期的發展問題就能最終獲得解決了,皮諾切特認為弗里德曼的方法可行,據此實行了一系列新自由主義改革措施。 第一,實行私有化政策。把阿連德政府徵收的私人企業和銀行全部交還原主,將絕大部分國營企業拍賣給私人;將前兩屆政府在土改中徵收的土地歸還原主,或加以拍賣。智利政府於1974年開始大力推行國有企業私有化。1973年智利有596家國有企業,到1989年對其中的551家實現了私有化,只剩下銅、石油、自來水、核基礎設施等具有戰略意義的45家企業留在國家手中。
為了減少國家對經濟的直接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軍政府採取了以下措施:第一,減少國家定價范圍,取消價格控制。為了通過市場價格對資源進行重新配置,提高生產效率,以使價格能夠正確反映市場的動態,智利取消了長期以來國家對物價的補貼和對國內市場大部分物價的控制。軍人執政後的一個月內,就開放了3000多種商品的價格。到1978年,國家由原來控制兩萬多種商品的價格變為只控制8種商品的價格。第二,放寬對金融部門的管制。針對阿連德執政時期國內大部分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由國家控制的狀況,軍政府對金融體制進行了深刻的改革,以建立一個不受國家直接干預的、自由化的資本市場,使之與現行的經濟體制相適應。智利金融體制改革分三步進行。第一步是實行私人金融機構利率自由化。1974年政府頒布法令,允許成立私人金融公司,經營存款和貸款業務,利率自由。而對國有銀行和金融公司的營業活動,包括利率和儲備金比例加以控制,只能實行法令的最高利率。在這種情況下,大量資本紛紛流入利率高的私人金融機構。第二步是實行銀行私有化。1975年,國家開始把大部分由國營生產開發公司掌管的銀行,以優惠價格拍賣給私人財團。同時,政府取消了對銀行利率的管制,並實行統一的儲備金比例。到1978年底,智利只剩下一家國有銀行。此外,原來的「人民儲蓄」體系和信用合作社的業務受到了嚴格控制。第三步是放寬國內金融機構獲得外國貸款的條件。智利金融體制的改革壯大了本國私人金融財團的力量。他們利用當時智利銀行的高利率,在金融貿易中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利潤。此外,智利政府還健全服務市場的法律體系,為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創造條件。 第二,降低關稅。長期以來,智利是個高關稅保護國家,1973年智利平均關稅率為94%,最高關稅率為500%。1974年,智利放棄了長達40年的高關稅保護政策,用5年半的時間大幅度地下調了關稅,完成了稅制改革的計劃。1979年6月,智利採用10%的統一關稅(汽車除外)。同時,取消優惠兌換率、進口限制、進口預付款等措施。至此,智利成了拉美關稅最低的國家。
軍政府實行稅制改革時,設立了增值稅,增加了直接稅收,加強了反偷、漏稅的措施,使國家收人得到改善。與此同時,採取了一系列壓縮財政開支的措施,使有的年份出現了財政盈餘。80年代末期,由於政府及時採取針對性的措施,經濟得到較快的恢復和發展,國家財政也隨之扭虧為盈。 第三,吸引外資。1973年軍人執政後,推行以貿易自由化和開放國內市場為基礎的新的發展模式,積極鼓勵私人企業的發展。在此種情況下,智利率先在拉美地區對外資政策進行大幅度調整,把引進和利用外資提到了發展經濟的戰略高度,大大放寬了原來從民族主義角度對外資的種種限制。1974年,軍政府頒布了以對外資開放和非歧視政策為特點的《外國投資法》,即「600號法令」。對外資實行一系列優惠政策,給外資更多的優惠、投資領域與機會,積極主動的吸引外資。以後又不斷修改外資法,規定對外國資本與本國資本一視同仁。同時成立了「外國投資委員會」。1976年10月,智利退出了安第斯集團,從而可以不執行該集團關於限制外資的「第24號決議」。1977年10月,智利政府修改《國際兌換法》,允許商業銀行對外負債額可相當於自身資產和儲備的50%,並由國家擔保用於還本付息的外匯自由匯出。
20世紀80年代初,智利面對債務危機和經濟困境,軍政府及時對外資政策進行了調整和補充。1982年,把外資徵收的附加稅從40%減至33%;為了減少債務負擔,1985年5月智利政府頒布了關於外債資本化的「第19號條款」,鼓勵通過外債資本化途徑吸引外國投資和減少債務。同時修訂了公司稅法,做出了一系列旨在減稅、方便資本抽回和利潤匯出的規定。通過債務資本化把債權人的債劵轉化為直接投資,並對他們匯出利潤和抽回資本給予優惠。結果既減少了債務額,又吸收了外國投資。80年代末期以來,智利由於宏觀經濟形勢日益穩定,經濟增長速度加快,成為拉美國家中最受外國者青睞的國家之一,被標准普爾公司評為投資風險A級。 第五,進行社會改革。頒布勞工政策,軍政府要求工會完全脫離黨和政治,解散了一批具有馬克思主義傾向的工會組織。1979年1月頒布新的勞工政策,規定只允許以企業為單位組織工會,勞工合同談判只能在本企業內進行,政府有權用強制仲裁解決勞資糾紛;企業主在工人罷工超過60天的情況下有權僱人頂替罷工工人,還撤銷了勞工法院,允許僱主隨意解僱工人,只給那些連續勞動12小時或超過12小時的工人支付加班費,這些措施削弱了工人的合法權利。
軍政府上台後,對養老金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1980年11月軍政府頒布了第3500號法令,正式設計出一種新的養老金制度,該制度將養老金私營化管理,個人養老金資本化,設立個人賬戶,強調勞動者自我積累、自我保障原則。同時對醫療保障制度進行改革,增加一種由私人機構管理的醫療保障制度,1979年確立了全國公共醫療體制和1981年成立了私人管理的醫療保障機構。該保障制度向許多人提供了較為完善的醫療保障,使婦女產前保健、產後保健和嬰兒保健得到了改善,使嬰兒死亡率從1970年的8.2%下降到1990年的1.5%,亦即下降了5倍,成人預期壽命從最初的65歲延長到71歲,城市飲用水覆蓋率從67%提高到98%。 皮諾切特執政期間,農業有了顯著發展,其中漁業和林業的增長尤為顯著。1974年軍政府頒布了第一部林業法,規定自然人或法人在荒山野地植樹造林,由國家統一驗收,如符合標准,國家支付75%的植樹費用並一次償清;國家負責提供優良樹種,並為造林者發放為期15~20年的低息貸款;在人造林成材收益前25年中免徵土地稅,對已進入成材期的林區,國家仍減免50%的土地稅;鼓勵外國企業在林業部門投資;為保護現有林地,砍伐樹木必須及時補種;大力促進出口,引進外來品種。1980年,政府又頒布了關於合理開發和保護天然森林的規定,禁止在保護區內砍伐樹木,凡採伐天然林者在當年復種同等面積的人工林,同時推行家庭植樹計劃。上述措施使智利林業特別是個人和私人企業造林有了顯著發展,1989年林業出口達到7.84億美元,同時對恢復和保護林業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軍政府執政期間,漁業得到較快發展,智利在1980年成為南美第一、世界第五位漁業大國,漁業出口總值近10億美元。1979年從國外引入了新的機器設備、先進的釀造技術和不銹鋼桶,提高了產量,成為國際上公認的生產葡萄酒的領先國家。在增加非傳統產品出口的方針指導下,果園和葡萄園大量出現,1979年頒布法令允許出售土地,農產品加工業得以快速發展,到了80年代,出口農業已成為智利經濟最為活躍、發展最為強勁的部門。 軍政府執政期間,積極發展民族工業,1976年4月成立智利國家銅礦公司,在實行國企私有化時把持了國家對銅礦生產的控制,1982年智利成為世界第一大產銅國,在世界銅礦市場所佔份額高達40%以上,在國際銅礦業中佔有重要地位。
軍政府積極發展石油工業,制定了多項計劃加強對本國石油資源的勘探和開采。1976年開始實施一項在麥哲倫海峽勘探和開採石油計劃;1979年制定了近海石油資源開采計劃;1981年國家石油公司開始實施一項十年計劃,爭取通過利用外資加速石油工業的發展。為此,國家石油公司於1982年與美國鑽石探測公司簽訂合同,共同完成在瓦爾帕萊索和康塞普西翁沿海大陸架尋找石油的「太平洋計劃」。又與美國的大西洋富田石油公司和阿美拉達石油公司簽訂合同,共同勘探從查考海峽到佩拉斯的石油資源,由於外資的參與,智利石油工業有了一定的發展。 軍政府的經濟改革力度大、涉及面廣,在執行中往往顧此失彼,經濟運行幾度大起大落,加上20世紀80年代初期,智利又陷入債務危機之中,廣大中下層人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盡管如此,這次改革為以後智利經濟的穩定增長和更有效地參與國際競爭奠定了基礎。

E. 智利當地銀行上班時間

21:00-05:30。
智利的上班時間為(21:00-05:30),建議在22:00發送開發信。因他們時間觀念不強,經常遲到上班。
智利銀行(Banco de Chile)創立於1893年,是一家智利商業銀行,是智利銀行是智利主要銀行,智利首都最大的銀行,全國第二大金融機構,主要為大公司,中小企業,私人,消費金融,國際銀行和資本市場提供一系列銀行和金融服務。

閱讀全文

與智利銀行股票走勢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飛特漲停次數最多的股票 瀏覽:462
002177股票走勢圖 瀏覽:442
股票行業什麼情況會退市 瀏覽:799
股票公告出退市風險 瀏覽:675
股票上兩融條件 瀏覽:8
股票資產重組以為著什麼 瀏覽:103
股票軟體看到的主力資金是對的嗎 瀏覽:353
騰訊美團香港股票看哪個盤 瀏覽:967
南京銀行股票2018年報 瀏覽:939
聯創電子科技股份股票 瀏覽:732
古越龍山股票可能重組嗎 瀏覽:163
能全球投資股票 瀏覽:943
由證券經營機構承銷股票的做法 瀏覽:265
多少資產買股票 瀏覽:159
股票投資收益率一年多少算高 瀏覽:532
中國醫療耗材出口股票 瀏覽:132
選股公式如何去除st股票 瀏覽:320
怎樣查詢股票港股通資金 瀏覽:986
股票代表著債務債券嗎 瀏覽:936
銀行app里能買股票嗎 瀏覽: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