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板塊資金 > 大和銀行當年股票名稱

大和銀行當年股票名稱

發布時間:2023-08-19 21:28:34

『壹』 (高分求)QFII在A股市場上持股情況怎麼查

stockstar://news/info/darticle?id=GA.stockstar,而應當 復制再粘貼到地址欄,20080901.aspx?id=GA" target="_blank">http,00122183&columnid=2387
不要直接點擊/info/darticle.aspx2008年半年報QFII持股情況一覽

另外,但這7家QFII的資金量卻不亞於淮海中路營業部!
並且QFII不同於國內的基金,瑞銀集團旗下的多隻QFII就在該營業部
【中金建國門營業部】具體有幾家QFII不清楚,我們通過【贏富數據|TopView】依然能查到QFII開戶證卷公司的交易情況!目前沒有辦法查詢QFII的具體持倉情況。只是知道其資金量也不少。
以下是QFII較為集中的4家營業部
【中金淮海中路營業部】 有12家QFII駐扎在這里,其操作手法明顯不同於前幾家營業部。
不過!
至於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的具體持倉情況。高盛,摩根大通旗下的主要幾只QFII就駐扎在該營業部,就更沒辦法查詢了,目前國內最大的QFII駐扎地
【申銀萬國新昌路營業部】有7家QFII駐扎在這里,在贏富數據|TopView上也沒有購買專用通道!多關注關注財經新聞。並且是這幾家營業部中最活躍的QFII很遺憾的告訴你,從而判斷QFII的買賣情況,從一些公開信息中也能看到一些關於QFII的資金流動情況,對QFII的持倉會有一定的了解的,雖然數量不如淮海中路的QFII多。
【瑞銀證券營業部】有4家QFII駐扎在這里。其帳戶類型和普通散戶的帳戶類型相同
呵呵,能把我們中國的基金是什麼個情況搞清楚你就可以做個小股王了。
QFII什麼時候進場,進場多少,只有他們的上帝知道。
進入通達軟體 點擊個股 F10 主力追蹤,就能看到這檔股票有無QFII 很多股票都有QFII的例如:新希望 益佰制葯 雲南城頭 億陽信通 中青旅都有!
如果要找一個網頁是沒有!
花錢買證交所發布的權威軟體,能看到哪些股票被QFII持有,但具體是哪個QFII公司持有,只能看到代號,不知道是哪個公司。比例是多少只有當莊家(QFII)出貨時才讓你知道。如果早早讓你看到他持股多少你還不跟庄。在說看資金多少會給散戶卡,在加上人家自己開戶。最算QF在一個股票達到控股了那怕是到80%時的流通盤人家不讓你看到你也只是看到散戶在交易。這就是莊家的能力,有錢好辦事。可是想一下自己要是莊家也會這么辦的。
如果想知道目前時間點的qfii真實持股,恐怕要認識他們的操盤手了,不管是大智慧還是操盤手軟體里的提示都是根據中報來的,已經過時,切不可以之作為操作依據,其實目前有很多網站每天都公布topview數據,可以看出資金流動情況,比那些所謂持股數據要可信些

『貳』 日經的股市術語

日經(ICIW),原稱為「日本經濟新聞社,道·瓊斯股票平均價格指數」,是由日本經濟新聞社編制公布的反映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Tokyo Stock Exchange)股票價格變動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該指數的前身為1950年9月開始編制的「東證修正平均股價」 。1975年5月1日,日本經濟新聞社向美國道·瓊斯公司買進商標,採用修正的美國道·瓊斯公司股票價格平均數的計算方法計算,並將其所編制的股票價格指數定為「日本經濟新聞社道·瓊斯股票平均價格指數」,1985年5月1日在合同滿十年時,經兩家協商,將名稱改為「日經平均股價指數」(簡稱日經指數)。日經指數按其計算對象的采樣數目不同,現分為兩種:一是日經225種平均股價指數,它是從1950年9月開始編制的;二是日經500種平均股價指數,它是從1982年1月開始編制的。前一指數因延續時間較長,具有很好的可比性,成為考察日本股票市場股價長期演變及最新變動最常用和最可靠的指標,傳媒日常引用的日經指數就是指這個指數。 按計算對象的采樣數目和計算方式不同,該指數分為:
日經225股指指數(日經225)。因此種指數延續時間較長,具有很好的可比性,成為考察日本股票市場股價長期演變及最新變動最常用和最可靠的指標,傳媒日常引用的日經指數就是指這個指數。
日經500股指指數(日經500)。此指數是從1982年1月4日起開始編制的。由於其采樣包括有500種股票,其代表性就相對更為廣泛,但它的樣本是不固定的,每年4月份要根據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成交量和成交金額、市價總值等因素對樣本進行更換。
日經300股指指數(日經300)此指數是以發行量加重平均方式來計算
日經綜合股指指數(日經綜合)此指數是以發行量加重平均方式來計算
日經店頭平均股票價格指數 2006年1月,日經225包括以下公司:
愛德萬半導體測試 Advantest Corp. (TYO: 6857)
永旺株式會社 Aeon Co., Ltd. (TYO: 8267)
味之素 Ajinomoto Co., Inc. (TYO: 2802)
全日本空輸 All Nippon Airways Co., Ltd. (TYO: 9202)
阿爾卑斯電器 Alps Electric Co., Ltd. (TYO: 6770)
朝日啤酒 Asahi Breweries, Ltd. (TYO: 2502)
旭硝子/朝日玻璃 Asahi Glass Co., Ltd. (TYO: 5201)
朝日化成 Asahi Kasei Corp. (TYO: 3407)
Astellas制薬 Astellas Pharma Inc. (TYO: 4503)
橫濱銀行 Bank of Yokohama, Ltd. (TYO: 8332)
普利司通 Bridgestone Corp. (TYO: 5108)
佳能 Canon Inc. (TYO: 7751)
卡西歐 Casio Computer Co., Ltd. (TYO: 6952)
千葉銀行 Chiba Bank, Ltd. (TYO: 8331)
千代田 Chiyoda Corp. (TYO: 6366)
中部電力 Chubu Electric Power Co., Inc. (TYO: 9502)
中外製葯 Chug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TYO: 4519)
星辰鍾表 Citizen Watch Co., Ltd. (TYO: 7762)
Clarion Clarion Co., Ltd. (TYO: 6796)
Comsys控肢 Comsys Holdings Corp. (TYO: 1721)
Credit Saison Credit Saison Co., Ltd. (TYO: 8253)
CSK控股 CSK Holdings Corp. (TYO: 9737)
大日本印刷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TYO: 7912)
第一三共 Daiichi Sankyo Co., Ltd. (TYO: 4568)
大金 Daikin Instries, Ltd. (TYO: 6367)
大日本住友制葯 Dainippon Sumitomo Pharma Co., Ltd. (TYO: 4506)
大和家居工業 Daiwa House Instry Co., Ltd. (TYO: 1925)
大和證券 Daiwa Securities Group Inc. (TYO: 8601)
電力科學工業株式會社 Denki Kagaku Kogyo K.K. (TYO: 4061)
電裝 Denso Corp. (TYO: 6902)
電通 Dentsu Inc. (TYO: 4324)
同和礦業 Dowa Mining Co., Ltd. (TYO: 5714)
JR東日本 East Japan Railway Company (TYO: 9020)
荏原 Ebara Corp. (TYO: 6361)
Eisai Eisai Co., Ltd. (TYO: 4523)
FANUC Fanuc Ltd. (TYO: 6954)
快速零售 Fast Retailing Co., Ltd. (TYO: 9983)
富士電機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TYO: 6504)
富士重工 Fuji Heavy Instries Ltd. (TYO: 7270)
富士照相 Fuji Photo Film Co., Ltd. (TYO: 4901)
藤倉 Fujikura Ltd. (TYO: 5803)
富士通 Fujitsu Ltd. (TYO: 6702)
古河機械金屬 Furukawa Co., Ltd. (TYO: 5715)
古河電氣工業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TYO: 5801)
GS Yuasa集團 GS Yuasa Battery Ltd. (TYO: 6674)
平和不動產 Heiwa Real Estate Co., Ltd. (TYO: 8803)
日野汔車 Hino Motors, Ltd. (TYO: 7205)
日立 Hitachi, Ltd. (TYO: 6501)
日立造船 Hitachi Zosen Corp. (TYO: 7004)
北越造紙廠 Hokuetsu Paper Mills, Ltd. (TYO: 3865)
本田汽車 Honda Motor Co., Ltd. (TYO: 7267)
伊勢丹 Isetan Co., Ltd. (TYO: 8238)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Ishikawajima-Harima Heavy Instries Co., Ltd (TYO: 7013)
五十鈴汽車 Isuzu Motors Ltd. (TYO: 7202)
伊藤忠商事 Itochu Corp. (TYO: 8001)
日本航空 Japan Airlines Corp. (TYO: 9205)
日本制鋼 Japan Steel Works, Ltd. (TYO: 5631)
JT/日本煙草 Japan Tobacco Inc. (TYO: 2914)
JFE控服 JFE Holdings, Inc. (TYO: 5411)
日揮 JGC Corp. (TYO: 1963)
JTEKT JTEKT Corp. (TYO: 6473)
鹿島建設 Kajima Corp. (TYO: 1812)
關西電力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 (TYO: 9503)
花王 Kao Corp. (TYO: 4452)
川崎重工 Kawasaki Heavy Instries, Ltd. (TYO: 7012)
川崎汽船會社 Kawasaki Kisen Kaisha, Ltd. (TYO: 9107)
KDDI KDDI Corp. (TYO: 9433)
京王電鐵 Keio Corp. (TYO: 9008)
京城電鐵 Keisei Electric Railway Co., Ltd. (TYO: 9009)
萬字集團 Kikkoman Corp. (TYO: 2801)
麒麟啤酒 Kirin Brewery Co., Ltd. (TYO: 2503)
神戶制鋼 Kobe Steel, Ltd. (TYO: 5406)
小松製作所 Komatsu Ltd. (TYO: 6301)
科樂美 Konami Corp. (TYO: 9766)
柯尼卡美能達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TYO: 4902)
久保田 Kubota Corp. (TYO: 6326)
熊谷組 Kumagai Gumi Co., Ltd. (TYO: 1861)
KURARAY Kuraray Co., Ltd. (TYO: 3405)
京瓷 Kyocera Corp. (TYO: 6971)
協和醗酵工業 Kyowa Hakko Kogyo Co., Ltd. (TYO: 4151)
丸虹 Marubeni Corp. (TYO: 8002)
丸井 Marui Co., Ltd. (TYO: 8252)
松下電器 Matsushita Electric Instrial Co., Ltd. (TYO: 6752)
松下電工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TYO: 6991)
馬自達汽車 Mazda Motor Corp. (TYO: 7261)
明電舍 Meidensha Corp. (TYO: 6508)
明治乳業 Meiji Dairies Corp. (TYO: 2261)
明治糖果 Meiji Seika Kaisha, Ltd. (TYO: 2202)
Millea控股 Millea Holdings, Inc. (TYO: 8766)
Minebea Minebea Co., Ltd. (TYO: 6479)
三菱UFJ金融集團 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 Inc. (TYO: 8306)
三菱商事 Mitsubishi Corp. (TYO: 8058)
三菱化學 Mitsubishi Chemical Holdings Corp. (TYO: 4188)
三菱電機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TYO: 6503)
三菱地產 Mitsubishi Estate Co., Ltd. (TYO: 8802)
三菱重工 Mitsubishi Heavy Instries, Ltd. (TYO: 7011)
三菱倉庫 Mitsubishi Logistics Corp. (TYO: 9301)
三菱物料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TYO: 5711)
三菱汽車 Mitsubishi Motors Corp. (TYO: 7211)
三菱造紙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TYO: 3864)
三菱嫘縈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TYO: 3404)
三井物產 Mitsui & Co., Ltd. (TYO: 8031)
三井化學 Mitsui Chemicals, Inc. (TYO: 4183)
三井造船 Mitsui Engineering & Shipbuilding Co., Ltd. (TYO: 7003)
三井不動產 Mitsui Fudosan Co.,Ltd (TYO: 8801)
三井金屬礦業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TYO: 5706)
商船三井 Mitsui O.S.K. Lines, Ltd. (TYO: 9104)
三井住友保險 Mitsui Sumitomo Insurance Co., Ltd. (TYO: 8752)
三井信拓 Mitsui Trust Holdings, Inc. (TYO: 8309)
三越 Mitsukoshi, Ltd. (TYO: 2779)
ミツミ機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TYO: 6767)
瑞鏸金融集團 Mizuho Financial Group, Inc. (TYO: 8411)
瑞鏸信託銀行 Mizuho Trust & Banking Co., Ltd. (TYO: 8404)
日本電氣 NEC Corp. (TYO: 6701)
日本礙子/日本絕緣體 NGK Insulators, Ltd. (TYO: 5333)
Nichirei Nichirei Corp. (TYO: 2871)
日興 Cordialグループ Nikko Cordial Corp. (TYO: 8603)
尼康 Nikon Corp. (TYO: 7731)
日本通運 Nippon Express Co., Ltd. (TYO: 9062)
日本制粉 Nippon Flour Mills Co., Ltd. (TYO: 2001)
日本火葯 Nippon Kayaku Co., Ltd. (TYO: 4272)
日本輕金屬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TYO: 5701)
日本火腿 Nippon Meat Packers, Inc. (TYO: 2282)
新日礦控股 Nippon Mining Holdings, Inc. (TYO: 5016)
新日本石油 Nippon Oil Corp. (TYO: 5001)
日本造紙 Nippon Paper Group, Inc. (TYO: 3893)
日本板硝子/日本板玻璃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TYO: 5202)
日本曹達/日本梳打Nippon Soda Co., Ltd. (TYO: 4041)
新日本制鐵 Nippon Steel Corp. (TYO: 5401)
日本水產 Nippon Suisan Kaisha, Ltd. (TYO: 1332)
日本電信電話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 (TYO: 9432)
日本郵船 Nippon Yusen K.K. (TYO: 9101)
日產化工 Nissan Chemical Instries, Ltd. (TYO: 4021)
日產汽車 Nissan Motor Co., Ltd. (TYO: 7201)
日清 Nisshin Oillio Group, Ltd. (TYO: 2602)
日清制粉 Nisshin Seifun Group Inc. (TYO: 2002)
日清紡織 Nisshinbo Instries, Inc. (TYO: 3105)
日東紡織 Nitto Boseki Co., Ltd. (TYO: 3110)
野村控股 Nomura Holdings, Inc. (TYO: 8604)
日本精工 NSK Ltd. (TYO: 6471)
NTN NTN Corp. (TYO: 6472)
NTT Data NTT Data Corp. (TYO: 9613)
NTT DoCoMo NTT DoCoMo, Inc. (TYO: 9437)
大林組 Obayashi Corp. (TYO: 1802)
小田急電鐵 Odakyu Electric Railway Co., Ltd. (TYO: 9007)
王子制紙 Oji Paper Co., Ltd. (TYO: 3861)
沖電氣工業 Oki Electric Instry Co., Ltd. (TYO: 6703)
Okuma控股 Okuma Holdings, Inc. (TYO: 6103)
奧林巴斯 Olympus Corp. (TYO: 7733)
大阪瓦斯 Osaka Gas Co., Ltd. (TYO: 9532)
先鋒牌 Pioneer Corporation (TYO: 6773)
Resona Resona Holdings, Inc. (TYO: 8308)
麗確 Ricoh Co., Ltd. (TYO: 7752)
三洋電機 Sanyo Electric Co., Ltd. (TYO: 6764)
札榥控股 Sapporo Holdings Ltd. (TYO: 2501)
Secom Secom Co., Ltd. (TYO: 9735)
積水房屋 Sekisui House, Ltd. (TYO: 1928)
7&I控股 Seven & I Holdings Co., Ltd. (TYO: 3382)
夏普 Sharp Corp. (TYO: 6753)
清水集團 Shimizu Corp. (TYO: 1803)
信越化工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TYO: 4063)
新光證券 Shinko Securities Co., Ltd. (TYO: 8606)
新生銀行 Shinsei Bank, Ltd. (TYO: 8303)
鹽野義制葯 Shionogi & Co., Ltd. (TYO: 4507)
資生堂 Shiseido Co., Ltd. (TYO: 4911)
靜岡銀行 Shizuoka Bank, Ltd. (TYO: 8355)
昭和電工 Showa Denko K.K. (TYO: 4004)
昭和蜆報石油 Showa Shell Sekiyu K.K. (TYO: 5002)
Sky PerfecTV! Sky Perfect Communications Inc. (TYO: 4795)
軟庫 Softbank Corp. (TYO: 9984)
雙日 Sojitz Corp. (TYO: 2768)
日本損害保險 Sompo Japan Insurance Inc. (TYO: 8755)
索尼 Sony Corp. (TYO: 6758)
住友商事 Sumitomo Corp. (TYO: 8053)
住友化學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TYO: 4005)
住友電氣工業 Sumitomo Electric Instries, Ltd. (TYO: 5802)
住友重工 Sumitomo Heavy Instries, Ltd. (TYO: 6302)
住友金屬工業 Sumitomo Metal Instries, Ltd. (TYO: 5405)
住友金屬礦山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TYO: 5713)
三井住友金融集團 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 Inc. (TYO: 8316)
住友大阪Cement Sumitomo Osaka Cement Co., Ltd. (TYO: 5232)
住友不動產 Sumitomo Realty & Development Co., Ltd. (TYO: 8830)
住友信託銀行 Sumitomo Trust & Banking Co., Ltd. (TYO: 8403)
鈴木汔車 Suzuki Motor Corp. (TYO: 7269)
T&D 控股 T&D Holdings, Inc. (TYO: 8795)
太平洋水泥 Taiheiyo Cement Corp. (TYO: 5233)
大城建設 Taisei Corp. (TYO: 1801)
太陽誘電 Taiyo Yuden Co., Ltd. (TYO: 6976)
寶控股 Takara Holdings Inc. (TYO: 2531)
高島屋 Takashimaya Co., Ltd. (TYO: 8233)
武田葯品工業 Takeda Chemical Instries, Ltd. (TYO: 4502)
TDK TDK Corp. (TYO: 6762)
帝人 Teijin Ltd. (TYO: 3401)
帝國石油 Teikoku Oil Co., Ltd. (TYO: 1601)
Terumo Terumo Corp. (TYO: 4543)
東亞合成 Toagosei Co., Ltd. (TYO: 4045)
東武鐵路 Tobu Railway Co., Ltd. (TYO: 9001)
東映 Toei Corp. (TYO: 9605)
東邦鋅業 Toho Zinc Co., Ltd. (TYO: 5707)
東海碳業 Tokai Carbon Co., Ltd. (TYO: 5301)
東京巨蛋 Tokyo Dome Corp. (TYO: 9681)
東京電力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 (TYO: 9501)
東京Electron Tokyo Electron Ltd. (TYO: 8035)
東京瓦斯 Tokyo Gas Co., Ltd. (TYO: 9531)
東急 Tokyu Corp. (TYO: 9005)
Tomen Tomen Corp. (TYO: 8003)
凸版印刷 Toppan Printing Co., Ltd. (TYO: 7911)
Topy工業 Topy Instries Ltd. (TYO: 7231)
東レ Toray Instries, Inc. (TYO: 3402)
東芝 Toshiba Corp. (TYO: 6502)
東曹 Tosoh Corp. (TYO: 4042)
東陶機器 Toto Ltd. (TYO: 5332)
東洋制罐 Toyo Seikan Kaisha, Ltd. (TYO: 5901)
東洋紡織 Toyobo Co., Ltd. (TYO: 3101)
豐田汔車 Toyota Motor Corp. (TYO: 7203)
趨勢科技 Trend Micro Inc. (TYO: 4704)
宇部興產 Ube Instries, Ltd. (TYO: 4208)
UFJ Nicos UFJ Nicos Co., Ltd. (TYO: 8583)
Unitika Unitika Ltd. (TYO: 3103)
JR西日本 West Japan Railway Company (TYO: 9021)
雅虎日本 Yahoo Japan Corp. (TYO: 4689)
雅馬哈 Yamaha Corp. (TYO: 7951)
大和控股 Yamato Holdings Co., Ltd. (TYO: 9064)
橫河電機 Yokogawa Electric Corp. (TYO: 6841)
橫濱橡膠 Yokohama Rubber Co., Ltd. (TYO: 5101)

『叄』 關於股票的問題

2006年5月,全球股市是一片亂局,美國股市在跌,英國股市在跌,德國股市在跌,法國、日本、印度、俄羅斯、巴西的股市也都在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的股市經過四五年的低迷之後,卻走出低谷,迎來了春天,一路高歌,交出了一份被稱為飄紅五月的答案。

有評論者認為,這是繼第一次1991年至1993年間、第二次1996年初到1997年5月間、第三次1999年2001年牛市之後的第四次牛市的開始。這些人多是股評家和證券公司的老闆,但他們的聲音目前是股市上的主流判斷。不過對於形成這種判斷的依據他們卻無法達成一致,有人認為顯是政府托市的後果,有人認為應該是不明資金湧入股市所致,也有人認為是一種制度溢出效應,國家兩年多來在制度上的努力總算開始有所回報,還有人認為是以上的多種因素合力的結果。

另一些人則認為,不應該過於樂觀。著名經濟學家許小年就指出,制度建設和制度創新之難,在於如何打破公司圈錢--官員尋租--中介炒作--股民投機--政府救市的原有博弈格局,以及在多次博弈中形成的游戲規則,特別是各式各樣的潛規則,若不能及時地將政策重心從指數點位真正轉移到全面的制度建設上來,若不能將投資決策的基礎從人氣、資金轉移到公司的基本面上來,市場規律的再次懲罰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本刊邀請到了著名經濟學家、金融證券領域的權威學者曹鳳岐先生,著名法學家、經濟法學研究領域的權威學者史際春先生以及著名法學家、公司法領域的權威學者趙旭東先生為我們解開股市上漲的秘密。
曹鳳岐:我可以肯定的是,這次不是政策市。

趙旭東:投資者的心理感受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史際春:股市盤子不能適應市場情況正常地擴容所致。

這次不是政策市

《法人》:進入五月,尤其是五月中旬以後,大家討論的一個熱門話題就是股市。經歷了四年多的熊市之後,股市在五月一路飄紅,有人大喊:牛市來了,更多的人紛紛摩拳擦掌,准備投入到股市大幹一番。請問,您認為中國股市飄紅的原因是什麼?有人說還是政策市,您認同這種說法么?

史際春:股市漲跌無非就是進入股市的資金多寡的問題,大量資金突然湧入,而股市盤子不能適應市場情況正常擴容,就導致了這種情況。

曹鳳岐:自2001年6月份開始,雖然中間小有反復,但是我國股市的大趨勢一直是在下跌中,從此便進入了四五年的漫漫熊市。於是便出現了一種怪現象:中國的宏觀經濟面很好,這幾年GDP的增長一直穩穩地在9%左右,外匯儲備也是快速增加,與此相對,股市情形卻是不妙,股市本身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逐漸顯現出來,人們對股市也失去了信心。現在股市走勢看好,只不過是調控股市使之與宏觀經濟發展盡可能保持一定的協同度的結果。這也應該算是股市作為經濟發展晴雨表的一種正常回歸吧。以前股市與宏觀經濟發展脫離開來,是不正常的。

剛才說的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是,這么多年來,中國股市一直處於制度創新和規范建設的過程中,例如去年推出了股權分置改革,現在參加股改的A股上市企業已經佔到了70%。我23日參加了我國上市公司100強的發布會,發現有兩個特點:一是前21家都是國企控股,資產佔了所有上市公司總資產的一半,二是其中七八十家都是經過了股改。這首先說明在股市中,大盤股的典範作用不可忽視,其次說明股改是給投資者帶來信心的保證。

股改是由一個政策問題,但這種政策不是政府直接干涉股市,不是短期政策,而是通過股改確立上市企業再融資的制度、確立新的股票發行規則、建立三板市場、擴大QF額度,屬於一種創新,屬於制度建設的范疇。

因此,我可以肯定的是,這次不是政策市。

我向來反對政策市。

我認為,中國股市的產生發展過程中,政府扮演著主導作用。但由於中國股市缺乏成熟市場經濟下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使得政府支持新興股市發展的意向轉變為國家信用在股市上過度傾斜,這就給市場參與主體帶來一種額外的政策租金。由於股市的參與主體是理性的,其必然從自身利益出發尋求與分享租金。於是在股市機制不完全的情況下,上市公司為此會同莊家合謀,而投資者則由於尋租收益遠遠大於正常的投資收益也常常選擇投機。於是,市場集體行為非理性導致了市場過度投機行為,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盛行。 這樣的結果最後只能是:市場風險轉嫁給國家,轉化為系統性風險;政府的體制性風險鑲嵌於市場之中,並由市場自身消化。這就是政策市帶來的惡果。

所以我一直在強調,要合理定位政府在股市發展中的角色。政府在充分發揮其在制度創新方面能動性的同時,還應嚴格界定政府行為的邊界,防止政府對市場功能的過度替代。這次股市如果一定要和政策扯上關系的話,我覺得也是政府重視制度建設和制度創新的政策發揮了作用。

需要補充的是,這次股價上揚和人民幣匯率堅挺、大量資金進入中國以及國內房地產政策手緊也有一定的關聯。但是關聯到底有多大,目前尚缺乏統計數據的支持。

趙旭東:我基本同意曹老師的判斷。法律、政策等制度性規范的出台和完善為股市的發展提供了比較好的基礎條件。雖然很難說,這次股市飄紅是由於制度性的變化直接導致,但是,應該是股民重新樹立對股市的信心的重要來源。我想強調的是,這種制度性作用由於各部門對國九條落實配套措施還沒達到目標,國家資源調配還需要逐步到位,受到一定限制,將來的作用會更大,更明顯。

我說不太清楚,但是我想投資者的心理感受也的確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正像曹老師說的那樣,投資者的信心是左右股市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如果股市的投資者達成共識,對中國的股市充滿了信心,或者認為股市有一天遲早會變好,形成利好判斷,再加上媒體、輿論的推動作用,一個利空的消息也許會變成利好。而如果反之,則一個利好的消息也會變成利空。

我更傾向於認為,這次股市飄紅是由於偶然性的因素誘導,在眾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是,如果因此便判斷中國股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則沒有實際的證據,即使目前公司治理結構、中小股東權益保護有一定改進,但是制度層面的問題還依然不同程度存在。這可能會影響對中國股市未來走勢的判斷。

《法人》:呈現良態的股市會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何影響?

趙旭東:股市應該是經濟的晴雨表,應該既具有融資、投資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但是現在似乎都做不是很好。希望將來能夠起到這種應該的作用。

史際春:中國不應該、也不可能走美國式的企業融資道路,歐、日以銀行主導的模式更符合中國國情,也更值得中國借鑒。因此,任股市折騰吧,讓他在咿呀學語、蹣跚學步中走向成熟吧,希望它不要對經濟有什麼(好的或壞的)影響,就讓它作為社會、法治發展的某種晴雨表,僅此而已吧。

曹鳳岐:房地產泡沫和股市有一定的聯系。在股市跌入低潮之後,對一般人而言,最基本的投資方式就剩下了房地產,同時很多在股市撈了一筆的聰明人也轉手把錢投在了房地產上面,房地產價格不斷攀升是和股市低迷有關系的。現如今股市好了,國家的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又呈收緊趨勢,一部分資金可能會從房地產行業撤出,另有一些閑散游資也會更傾向於考慮股市而不會再是房地產。

曹鳳岐:如果一切如願的話,2007年、2008年的股市會非常好,值得期待。

趙旭東:中國的股市從理論上來講應該是越來越趨於穩定,越來越趨於健康發展。

史際春:中國股市仍將跌跌撞撞、磕磕絆絆地前行,直到中國成為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

中國股市值得期待

《法人》:除了股市漲勢的原因,人們也很關心中國股市的走向,不知道您怎樣看待?

曹鳳岐:在今年1月7號的中國第十屆資本市場論壇上,我講了三句話:第一句是中國股市的春天就要來了,第二句是中國股市的牛市特徵開始顯現,第三句是不要指望今年的指望股指漲得很高。為什麼這么講呢?這是因為2006年,股市還處於新舊交替時期,面臨著四項重要任務:把股權分置改革進行到底,重塑市場信心,搞好國有控股企業的股改;認真貫徹執行新《公司法》和《證券法》,繼續進行市場制度和市場交易品種創新;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建立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從上市公司內部形成保護投資者的機制;逐步實現全流通。我們要認識到,股改還沒有最後完成,投資者的信心還沒有恢復,市場還面臨新股發行和再融資壓力。非流通股變為流通股逐漸釋放出來,對價自然除權也會使有些G股走低,影響大盤。同時我們還應該認識到,股改不能解決公司治理的所有問題,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司的法人結構和內部治理結構問題是我們始終面臨的挑戰和難題。因此今年屬於打基礎的一年。如果一切如願的話,2007年、2008年的股市會非常好,值得期待。

史際春:中國的股市總的來說還是一個政策市,並非一個正常的市場。它仍將跌跌撞撞、磕磕絆絆地前行,直到中國成為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包括整個市場本身的成熟、政府基於市場機制的市場調控的嫻熟、法治的確立,等等。

趙旭東:在法律制度的層面,我的判斷是中國已經建立起基本的證券市場主體制度、市場行為制度、證券監管制度,整個市場已經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框架體系。現在,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證券公司或是會計師事務所、律所的組織形式、行為規范均有了相應贏得法律予以規定;股市上的股票交易行為、發行行為均有了明確的規則,對內部交易、市場操縱行為、信息披露的限制也非常嚴格;至於監管,有經驗,也有教訓,尺度、程度、力度都在實踐中不斷調整,現在在平衡政府規制和市場調節中也算是找到了合適的定位。在前面我已經提到過,制度建設對股市的促進作用是長期性、根本性的、建設性的,所以,我認為中國的股市從理論上來講應該是越來越趨於穩定,越來越趨於健康發展。

《法人》:曹老師,您對股市的發展前景保持著樂觀判斷,但是5月24日的時候,股價卻應聲而降,這又是什麼原因?

曹鳳岐:5月24日,股市大跌,主要與發行新股有關系。之所以出現現在這種狀況,與缺乏資金沒有關系,而是在於股民對股市還是缺乏信心或者說信心還沒有完全恢復。如果新發行的股份是幾支優質股,這種應聲下跌的局面應該會馬上有所改善。但是我並不希望看到股市暴漲的局面,暴漲之後肯定有暴跌,大漲大跌都是不健康不正常股市的表現。

我覺得在認識和評價我國股市的功能時,有兩個誤區應該打破:一是把市場融資規模作為主要的衡量標志,認為融資規模越大,市場功能越強。應該說,這種認識並非完全沒有道理,但上述邏輯關系隱含著一個基本前提,即所有的融資活動都是具有充分效率的。由於我國股市情況特殊,因而融資規模只對股市的規模和廣度具有表徵意義,而不能說明資本使用效率這種更深層次的東西。有時結論恰恰相反--當市場所融資金使用處於低效率或無效率狀態時,融資規模大不僅不是成績而是過失。二是把股價指數增幅視作一個衡量標志,認為股價指數增幅越大,市場的作用和成績越大。從道理上講,股價指數與作為指數計算依據的采樣股票的數量、價格等因素有關,並不直接反映上市公司手中的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而且股價指數增幅較大,有時恰恰是股市泡沫大和投機過度的反映。

我希望看到股價能夠平穩上升。

曹鳳岐:中國股市想健康發展,股民的信心是一個最大的公約數。

史際春:主要不是什麼制度的結構性問題,而是社會本身的問題。

股民信心是股市最大的公約數

《法人》:網上有評論,說此次股市轉暖,屬於制度溢價,自從國九條頒布以來,政府出台或修改的法律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曹老師也一直在主張要依靠制度來規范和振興中國的股市,史老師和趙老師都是研究法律的,法律和制度的關系也非常密切,或者本身就是一種制度。請問中國的證券市場目前仍然存在哪些制度的結構性問題?

史際春:存在的主要不是什麼制度的結構性問題,而是社會本身的問題,如社會信用水平低、社會成員普遍缺乏角色和信託意識、企業治理的幼稚、政府管理的簡單粗暴、法官只認法條不懂法治精神等。

曹鳳岐:我想通過談一下國企海外上市和國內上市的比較問題來回答你的提問。

我前一陣子主張,大型、特大型企業到國外去上市,有條件的中小型科技企業也可以先到海外去上市,從而借鑒海外的經驗,吸收外資,到海外去壯大自己。有人說,國企海外上市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引進戰略投資者就是賤買國有資產,而且會使中國股市邊緣化。事實是否如此?

不見得。像建行、中行等國有銀行上市,主要來自於中國加入WTO的壓力,是和其公司化、市場化、國際化的要求聯系在一起的,當時既面臨著剝離資產的重壓,還要迅速的建立股份制公司。這種情況下,籌資就成為亟需的事情。但是當時中國股市容量不夠,不得已而為之的情況下,不到海外上市怎麼辦?至於很多人說定價太低,這是由市場決定的,我們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差,透明度又差,不良資產數目也不算少,國外成熟的投資者當然不願意給比較高的價格。實際上,據我所知,建行引進戰略投資者的談判非常辛苦。雖然定價不高,但是海外戰略投資者依然要求簽訂保護條款,規定如果將來審計證明建行2004年凈資產存在泡沫,中央匯金公司將對美國銀行給予額外股權補償,有效期為5年。

也有人說那就不要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了,引進國內戰略投資者得了。可是,首先國內成熟的、合格的戰略投資者還不多,再就是國內實力雄厚的戰略投資者的不是大型國有企業就是國有控股公司,對改變股權結構、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到底會起什麼樣的作用呢?在中國的資本市場這個窩條件還不夠好,我們完全可以到海外去借窩,到別人的窩里去孵蛋,等小雞孵出來了,甚至等小雞長大了,再回到國內這個窩也不遲,這叫借窩孵蛋。事實也證明,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對於改變銀行股權結構、提高資本充足率、促進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是有很大好處的。而且,懂股市的人都知道,不是外國人賺了我們的錢,而是我們和戰略投資者一起賺了外國人的錢,上市以後,建行、中行的資產不是增值了么?

另外,我從來沒有一概而論,說國企只能到海外上市。企業今後應根據自身條件和要求選擇引進國外或國內戰略投資者,並以此為依據選擇在境內或境外上市。企業海外上市,有人稱之為倒逼機制,認為可以逼迫國內資本市場要盡快成長、成熟,企業也是先到海外練練筋骨,建立好的治理結構還可以回歸。我是贊同這種觀點的。不過在海外上市或引進戰略投資者的過程中,我們要使外資為我所用,牢牢抓住控股權,學會與狼共舞。

現在國內資本市場環境逐漸轉好,不但允許並購,不動用現金,通過權利劃撥就可以實現股權置換;而且允許外資的介入、券商融資,各種政策比較寬松,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考慮在國內上市了。

可是不管怎麼樣,良好的投資環境都是不可或缺的,譬如法人治理結構、成熟的投資基金,等等,只有先把市場做好,把公司做好,才能重塑投資者信心,才能重塑企業對國內股市的信心。我們已經在證券市場監管方式、監管措施和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方面做出了成績。但是,我們應該在尋求股市的可持續發展方面進行更多的制度建設方面的探索。

我們需要進一步淡化股市的融資功能,強化其投資功能和資源配置功能。我們需要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進一步規范市場參與者的行為,建立健全市場主體和中介,進一步確保資本市場的各項制度以及相關的經濟制度和法律制度的落實,進一步建立保障資本市場健康運行的信用體系。監管部門必須真正地把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作為工作出發點,把預防和懲處市場操縱或欺詐行為作為主要目標,把確保市場的流動性和透明性、市場信息的有效性作為監管重點,才能真正實現股市的公平、公正、公開和公信原則。

我非常贊同趙老師剛才的判斷,中國股市想健康發展,股民的信心是一個最大的公約數,我們所有的一切努力也都是為了樹立、維護和增強股民對中國股市的信心。

趙旭東:目前的有些制度大部分都是共性的東西,也就是那些各國共同適用的制度。但到底是不是適用中國,還不知道,中國股市特有的問題可能在某一階段還會出現缺乏制度、規則調整的現象。因此,中國股市所具有的個性的東西還需要不斷總結。我們不能滿足於一些共有性的規定,而是要注意到中國股市問題的階段性和特殊性,實現相關制度、規則機動應變性,以使中國股市在不同的階段出現的不同問題在不同的層面得到圓滿的解決。

曹鳳岐:比股權分置改革、《證券法》、《公司法》更有戰略意義的是國九條。

趙旭東:最重要的問題當屬法律的實施問題。

史際春:法≠法條,法治水平不可能因為若干法條的變化而在短時間內獲得大的提升。

法律實施是最大的問題

《法人》:如果修改後的《證券法》《公司法》屬於此次股市發力促因的假設成立,它們的主要的貢獻表現在什麼地方?還有沒有提升的空間?

曹鳳岐:修改後的《公司法》、《證券法》不僅在進一步規范證券市場,進一步規范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以及市場作為方面做出了貢獻,而且對注冊資本、股票回購也有了較為寬松規定,同時還保證了中小股東的知情權,對券商也不是一味地限制,而是允許他們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融資融券。

我在此想強調的是,我們國家近幾年對股市進行制度上的調控,不是始於股權分置改革,而是始於國九條的出台。國九條明確指出了中國證券市場改革的方向,指出要堅定不移的發展資本市場,股權分置改革、《證券法》《公司法》的修改乃至新《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都是在制度設置層面對國九條的落實。

比股權分置改革、《證券法》、《公司法》更有戰略意義的是國九條。

史際春:沒有貢獻。因為法≠法條,法治水平不可能因為若干法條的變化而在短時間內獲得大的提升。

趙旭東:修改後的公司法在鼓勵投資、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內外部監督制約機制、提高公司運作效率、健全股東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嚴格上市公司及其有關人員的責權利、健全公司融資制度、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等方面作出或者增加了新的規定,例如,高管違法給公司造成損害的要賠償 ,股東的訴訟權、調查權、特殊情況下申請解除公司權和退出權,股東濫用權利逃避債務要承擔連帶責任,上市公司可以設立獨立董事,規范關聯交易行為,強化公司的清算責任和社會責任,等等。

修改後的證券法則在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防範和化解證券公司風險、加強對中小企業投資者權益進行保護、完善證券發行制度、完善證券交易和證券登記結算制度,規范市場秩序等方面做出和增加了新的規定,例如,建立保薦人制度,確立公司披露信息制度,拓寬合法資金入市渠道,設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等等。

曹老師剛才也提及了,2002年的《證券法》出於金融危機和穩定證券市場秩序的考慮,當時的表徵傾向於打壓股市。修改後的《證券法》在信用交易、國企炒股、銀行業入股、混業經營、期貨交易等方面均有了相對寬松的規定,留出了一些彈性空間。

應該說,目前我國有關證券市場法律制度方面的規定,在基本方面,國外有的,我們都有,基本上沒有真空。如果一定要說現在法律制度還有沒有什麼提高的空間,我認為下一步《公司法》在怎樣防止公司發生內部人控制、實現董事會和監事會職能的充分實現方面還有餘地。

《法人》:除此之外,我國在證券市場法律制度的層面還有哪些地方亟待改善?

趙旭東:目前證券市場法律制度建設中最重要的問題當屬法律的實施問題。不僅僅是《證券法》《公司法》執行和落實面臨的問題,而是包含絕大多數領域法律執行和落實共同面臨的問題。最近十幾年來,我國的法律制度建設進步很快,社會的各個方面基本上都實現了有法可依,不過,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做的就要差得多。有人說,很多已經頒布的法律能夠得到30%、50%程度的執行就很不錯了。《證券法》和《公司法》當然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相比較而言,《證券法》比《公司法》更難執行。《公司法》任意性規范多,大部分涉及公司的自治性問題,實施起來還相對容易。可《證券法》包含了大量的強制性規范,實施難度顯然就大多了。

《證券法》《公司法》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國在證券市場監管上面臨的難題。目標是有的,規范是有的,規則是有的,而且規范和規則還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堅實,但是如何持久和真正的落實需要一種長久的努力。所以,證監會外,還包括其他機關、當事人,也包括司法機關,都要一起攜手,眾志成城,把有關證券市場的法律、法規、政策和規定加以認真落實,從而期待很好地維護股市的作用。

曹鳳岐:中國股市並沒有和世界股市形成聯動。

史際春:中國的股市與世界股市從未有過直接的關聯。

世界與中國:冷暖各不同

《法人》:世界股價大跌已經引起了國內金屬板塊股票價格的下挫,您認為世界股市和中國的股市是怎樣的關系?

曹鳳岐:中國和世界的聯系越來越大,我們的石油價格就已經與世界同步了。但是,由於外匯還沒有實現自由兌換,匯率也沒有實現自由浮動,國內公民也不能夠到國外股市投資,所以,中國股市並沒有和世界股市形成聯動。不過,隨著境外資金進入國內股市,大量投資機構和僅僅組織進駐中國,中國股市受世界股市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史際春:中國的股市與世界股市從未有過直接的關聯,過去沒有,在可預見的將來也不會有(如果資本項下的外匯可自由兌換,中國股市與世界股市就直接關聯了,幸虧這不是事實,否則中國股市、中國經濟、中國社會和國家將面臨血光之災,這是另一個話題,恕不能展開來談)。所謂世界股價,不過是指主要發達國家的股市,由於金屬和其他原材料價格大漲,資金流入商品市場,所以股市就跌了(與銀行利率大漲資金就一定會流入銀行而導致股市下跌一樣)。

曹鳳岐: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也許更重要的層面在於防患於未然。

史際春:問題不在於市場設計,而在社會本身,包括法治社會、法治國家的建設。

保護中小投資者是世界級難題

《法人》:現行的證券市場設計中,您認為是否足以保證中小股民的利益?有沒有改進性建議或者意見?

史際春:總的來說,問題不在於市場設計,正像我在前面講的那樣,問題的根子在社會本身,包括法治社會、法治國家的建設。須知,社會的進步和法治的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社會成員的沖突、博弈中真正形成本土內生的法(而不是紙面的或舶來的法條或制度)。這個過程,50年、100年都不算長吧。

曹鳳岐:雖然現在國家的法律、法規、政策都著力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權益,可是,我認為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也許更重要的層面在於防患於未然。

首先,《公司法》《證券法》和證監會的一些規定只能是一些抽象性的、一般性的規定,不可能規定的特別具體,像強制分紅就不現實,有沒有內部回報只能靠公司的自覺。

其次,在一些個民事賠償案件中,舉證責任歸屬現在是很大的問題。誰來認定公司操縱股價或者散布虛假信息了? 即使法院判決公司敗訴,公司說沒錢怎麼辦?代理訴訟和中小股東賠償基金會解決一些問題,但是作用有多大還需要觀望。

再次,中小投資者在市場中的弱勢地位是任何國家任何市場都存在的普遍問題,因為中小投資者在市場信息獲取的能力和資金實力方面都不佔優。曾經有一個老太太問我,您認為如何才能夠最大程度減少投資風險。我說把您的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多選幾支股票。她馬上說,我沒那麼多錢,就一個雞蛋呀。那我無奈地說,您還是別在股市上呆了,把錢存到銀行里最保險。

所以,我認為,對中小投資者最大的保護是迫使上市企業盡可能詳細、盡可能真實的披露相關信息,減少中小投資者由於信息不對稱所背負的風險。

『肆』 香港證券公司有哪些

華資證券公司、中資證券公司、美資證券公司、英資證券公司、英資證券公司。
拓展資料
1、華資證券公司:前百富勤證券、新鴻基證券、南華證券、君益證券、時富證券、海裕證券和道亨證券等都是此類券商的代表。華資證券公司數量眾多,實力雄厚,在聯交所有很多交易席位,是香港證券市場的「地頭蛇」。
2、中資證券公司:中資證券公司大多以紅籌股或H股公司的形式逐漸加入香港的證券市場。隨著香港經濟和金融市場中國和日越來越活躍,以中銀國際證券, 申萬證券,光大證券等為代表的中資券商呈上升的趨勢。
3、美資證券公司:美林證券, 高盛證券, 摩根士丹利, 所羅門兄弟、雷曼兄弟、JP摩根等券商為代表,是近十年來證券香港市場崛起的強大力量。美資證券公司利用美國銀行投入的雄厚資本、人才和經營理念所構成的綜合競爭實力,以巨大的國際游資進入香港證券市場,並迅速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
4、英資證券公司:香港證券市場傳統意義上的主流券商,以獲多利證券、渣打證券、匯豐證券、ING霸菱證券、怡富證券、華寶證券、兆富證券、和升證券、摩根建富以及柏克萊等為首,隨著香港的回歸和市場競爭的加劇,英資券商逐漸退出香港證券市場。國際貿易和流通的活躍以及國際資金的增加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5、日資證券公司:日資經紀公司曾經在香港證券市場大放異彩,代表公司有野村證券、山一證券、大和證券等。
如果是選擇在網上辦理的話只需要在網站上注冊自己的登錄名和密碼,填寫簡單的個人資料,如姓名,身份證號碼等,拍攝身份證正反面照片並上傳,非常簡單,然後在預約一個附近的網點做一下是本人的認證,工作人員就會將你的資料提交上去,大概在兩個工作日內就能開戶成功。另外有部分支持網上認證的好像此類服務暫停了,選擇好券商之後可以去網站上確認。

『伍』 北京都有哪些股票證券公司

1 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 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3 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 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5 航天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6 紅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7 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8 渤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9 西安華弘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10 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11 天風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12 瑞信方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13 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4 上海遠東證券有限公司(已終止會員資格) .
15 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6 新時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17 西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8 華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19 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0 陝西開源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
21 信泰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2 中國民族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23 東莞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4 廣發華福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25 長財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26 華歐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27 南京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8 萬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29 華寶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0 華鑫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31 山西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2 國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33 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4 日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35 天源證券經紀有限公司 36 萬和證券經紀有限公司 .
37 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38 德邦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39 民生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40 華創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
41 平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42 聯訊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
43 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44 首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45 中天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46 大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47 海際大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48 世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49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50 西藏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
51 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有限公司 . 52 愛建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53 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54 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55 長城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56 方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57 西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58 華龍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59 廣州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60 川財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
61 華西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62 大同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
63 恆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64 湘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65 財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66 齊魯證券有限公司 .
67 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68 東吳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69 英大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70 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71 第一創業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72 華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73 廈門證券有限公司 . 74 華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75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76 沈陽誠浩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
77 東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78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79 眾成證券經紀有限公司 . 80 五礦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
81 河北財達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 82 銀泰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83 浙商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84 中信金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85 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86 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87 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88 中國建銀投資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89 和興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 90 江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91 東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92 中信萬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93 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94 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95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96 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97 國都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98 中山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99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 100 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101 國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102 金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
103 財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104 國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105 江海證券有限公司 . 106 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107 航空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

個人認為 國泰君安 中信證券 申銀萬國 招商證券 不錯

『陸』 日本商業銀行的發展

日本在其特有的經濟體制、社會文化差異的影響下,形成了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風險投資模式,其發展已歷經兩次興衰,目前正處於第三次興盛發展期,商業銀行的主導地位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我國與日本在社會文化及經濟體制、社會結構方面存在著諸多相似之處,日本商業銀行參與風險投資的經驗和教訓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 關鍵詞:商業銀行,風險投資;日本模式;借鑒 一、日本商業銀行風險投資模式評述 (一)日本商業銀行風險投資的歷史回顧 1.第一次風險投資浪潮(1970—1973年) 20世紀60年代末日本經濟高度增長即將結束,通貨膨脹率大幅下降,大藏省放寬了金融緊縮政策,銀行投資開始活躍,金融界也開始追求「產業結構的知識集約化」經濟。 資料來源:[日]秦信行,上條正夫:《風險金融的多樣化》,日本經濟新聞社,1996年,第34頁。表中所投資數量截至1974年9月。 從表1可以看出,這一時期成立的風險投資公司大多數是以大銀行、證券公司出資為中心成立的。由於這一期間還沒有適合風險投資存在的環境,一方面新興企業很難上市融資,另一方面缺少面向新興企業的資本市場,政府也沒有制定有關商業銀行從事風險投資的法律法規,因此作為主要出資人的大型商業銀行出於自身安全性、盈利性的考慮逐步背離了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的初衷,開始把投資、融資的重點移向了快要上市的中堅型企業,並進行了大量的金融業務,如借貸、商業票據、租賃業務等。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很快就結束了這次風險投資浪潮。 2.第二次風險投資浪潮(1983—1986年) 此次浪潮是在經歷了兩次石油危機的沖擊後,日本各界逐漸意識到日本產業發展的出,路應該是通過技術革新走節省能源及「輕小化」道路的背景下產生的。日本對暫不能公開上市的盈利性風險企業開展了「店頭」市場(Oven-the-counter market,簡稱OTC)業務,建立了店頭市場的電子報價系統,店頭市場公開基準的降低及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實施,激化了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競爭,而此時日本的各大企業正面臨著經營不景氣。所以大型商業銀行為了尋找資金的出路,也為了奠定未來的業務渠道,紛紛轉向風險企業,從而為此次風險投資浪潮的到來創造了一個適宜的金融環境。 從表2可以看出,在這次浪潮中,風險投資公司的成立仍以大型商業銀行為中心,但也出現了一些以大企業和國外資本為出資中心的風險投資公司,特別是地方銀行為迴避風險也開始積極參與其中。但由於銀行偏好於低風險,所以更願意把資金貸給傳統產業,因而對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受到了較大制約。從表3可以看出,1985至1993年,日本風險投資最主要的投資領域是製造業,占年風險投資額的40%左右,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在這次浪潮中,銀行領導的風險資本有力的支持了日本的電子、計算機產業,尤其是半導體、集成電路技術,使日本在這些產業形成了長期持續領先的優勢。 (二)日本風險投資模式的主要特點及缺陷分析 附屬於大銀行的風險投資公司是日本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特點而形成的風險投資模式。在日本,70%的風險投資是由大型商業銀行參與設立的,其管理層大多是由金融機構委派,因此其性質更接近綜合性金融業的組成部分。而商業銀行參與風險投資的主要形式就是銀行貸款,和真正的「投資」還有著實質性的差別。這種單一的資金來源和間接融資屬性雖然能夠提供比較雄厚的資金,但同時也制約著風險投資機制的發展與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由於風險投資公司只是大型商業銀行的一個附屑機構,在投資決策上,投資公司經常會受到由大銀行委派的管理層的過多干預和影響,致使決策程度復雜化,運作比較保守,往往使得風險投資演變成普通投資,背離了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初衷。 第二,銀行的貸款是以資產擔保的形式來取得的,這對於中小型的高新技術企業就意味著很難取得充足的貸款;要取得非擔保貸款,必須經過「研究與發展型企業育才中心」的高新技術認證,而這一過程不但程序復雜,而且花費時間長,往往致使企業喪失重要商機。 第三,由於養老基金被禁止用於風險投資,家庭個人具有傳統的儲蓄情結,國外風險投資家很難進入,致使日本的風險投資缺少穩定、相對獨立的資金供應,並可能由於風險資本的高失敗率而對整個金融體系造成沖擊。 第四,商業銀行不具備獨自進行風險投資的能力。銀行的社會責任是保持金融穩定、經濟穩定、社會穩定,因此作為商業銀行不能擔負起風險投資的潛在風險。另外,商業銀行受行業性質所限不能培育出風險投資所需的各方面的人才,而且在日本當時的金融制度下,商業銀行也不可能成為獨立的風險投資人。 第五,日本的風險投資退出渠道不暢,商業銀行無法確保風險資本的收回。風險投資從風險企業退出有三種方式:首次公開發行(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被其他企業兼並收購或股本回購和破產清算。其中IPO是收益最高的退出形式,往往被優先考慮。但是在日本,風險投資退出渠道卻存在著很大的缺陷:首先,日本二板股票市場不發達,限制了風險投資公司所擁有股份的變現增值,再加上不成熟的私募市場。使風險投資資金缺乏流動性,風險投資的良性循環就很難形成,其次,由於日本企業之間法人相互持股的資本結構,資本市場幾乎不具備企業控制權轉移的功能,企業並購活動稀少,這就堵死了風險投資退出的另一條重要渠道。 二、日本商業銀行風險投資的新發展 在1991年泡沫經濟破滅之後,日本經濟至今仍未走出低谷,鑒於美國在1990年前經濟擺脫長期不景氣的過程中,風險企業的快速發展對其貢獻很大,日本社會各界已經認識到發展新興產業是實現經濟轉型、解決就業問題、提高生產效率、增強國際競爭力、走出低迷的出路之一,因此自1996年,就把培育風險企業列為各年度政府工作的重點,同時,日本銀行業在飽受泡沫經濟的巨大沖擊,元氣大傷之際,也積極尋求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到1995年已有不少銀行將風險投資列為重要的業務拓展目標。 (一)商業銀行積極參與風險投資 1.三和銀行制定風險投資培育制度,計劃在1995—2000年5年內對500家企業提供200億日元的融資或投資,其基本原則為: (1)創設對一家風險企業提供最高1億日元的無擔保特別融資制度,計劃5年間融資150億日元,融資對象以資訊、通訊、環保、流通業等風險投資型企業為主, (2)透過風險投資公司的投資事業組合直接投資於風險企業。 (3)成立「企業經營支援室」,發掘風險企業及支援風險企業的經營,負責對風險企業經營業績及投資可行性的評估,接受風險企業融資申請案件。 2.富士銀行則設立支援基金,對多媒體、醫療、流通業等行業的風險企業提供投資與融資。1995年8月,富士銀行出資48億日元與富士銀行風險投資公司合資成立投資事業專 內容提要:日本在其特有的經濟體制、社會文化差異的影響下,形成了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風險投資模式,其發展已歷經兩次興衰,目前正處於第三次興盛發展期,商業銀行的主導地位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我國與日本在社會文化及經濟體制、社會結構方面存在著諸多相似之處,日本商業銀行參與風險投資的經驗和教訓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 關鍵詞:商業銀行,風險投資;日本模式;借鑒 一、日本商業銀行風險投資模式評述 (一)日本商業銀行風險投資的歷史回顧 1.第一次風險投資浪潮(1970—1973年) 20世紀60年代末日本經濟高度增長即將結束,通貨膨脹率大幅下降,大藏省放寬了金融緊縮政策,銀行投資開始活躍,金融界也開始追求「產業結構的知識集約化」經濟。 資料來源:[日]秦信行,上條正夫:《風險金融的多樣化》,日本經濟新聞社,1996年,第34頁。表中所投資數量截至1974年9月。 從表1可以看出,這一時期成立的風險投資公司大多數是以大銀行、證券公司出資為中心成立的。由於這一期間還沒有適合風險投資存在的環境,一方面新興企業很難上市融資,另一方面缺少面向新興企業的資本市場,政府也沒有制定有關商業銀行從事風險投資的法律法規,因此作為主要出資人的大型商業銀行出於自身安全性、盈利性的考慮逐步背離了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的初衷,開始把投資、融資的重點移向了快要上市的中堅型企業,並進行了大量的金融業務,如借貸、商業票據、租賃業務等。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很快就結束了這次風險投資浪潮。 2.第二次風險投資浪潮(1983—1986年) 此次浪潮是在經歷了兩次石油危機的沖擊後,日本各界逐漸意識到日本產業發展的出,路應該是通過技術革新走節省能源及「輕小化」道路的背景下產生的。日本對暫不能公開上市的盈利性風險企業開展了「店頭」市場(Oven-the-counter market,簡稱OTC)業務,建立了店頭市場的電子報價系統,店頭市場公開基準的降低及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實施,激化了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競爭,而此時日本的各大企業正面臨著經營不景氣。所以大型商業銀行為了尋找資金的出路,也為了奠定未來的業務渠道,紛紛轉向風險企業,從而為此次風險投資浪潮的到來創造了一個適宜的金融環境。 從表2可以看出,在這次浪潮中,風險投資公司的成立仍以大型商業銀行為中心,但也出現了一些以大企業和國外資本為出資中心的風險投資公司,特別是地方銀行為迴避風險也開始積極參與其中。但由於銀行偏好於低風險,所以更願意把資金貸給傳統產業,因而對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受到了較大制約。從表3可以看出,1985至1993年,日本風險投資最主要的投資領域是製造業,占年風險投資額的40%左右,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在這次浪潮中,銀行領導的風險資本有力的支持了日本的電子、計算機產業,尤其是半導體、集成電路技術,使日本在這些產業形成了長期持續領先的優勢。 (二)日本風險投資模式的主要特點及缺陷分析 附屬於大銀行的風險投資公司是日本根據自身經濟發展特點而形成的風險投資模式。在日本,70%的風險投資是由大型商業銀行參與設立的,其管理層大多是由金融機構委派,因此其性質更接近綜合性金融業的組成部分。而商業銀行參與風險投資的主要形式就是銀行貸款,和真正的「投資」還有著實質性的差別。這種單一的資金來源和間接融資屬性雖然能夠提供比較雄厚的資金,但同時也制約著風險投資機制的發展與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由於風險投資公司只是大型商業銀行的一個附屑機構,在投資決策上,投資公司經常會受到由大銀行委派的管理層的過多干預和影響,致使決策程度復雜化,運作比較保守,往往使得風險投資演變成普通投資,背離了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初衷。 第二,銀行的貸款是以資產擔保的形式來取得的,這對於中小型的高新技術企業就意味著很難取得充足的貸款;要取得非擔保貸款,必須經過「研究與發展型企業育才中心」的高新技術認證,而這一過程不但程序復雜,而且花費時間長,往往致使企業喪失重要商機。 第三,由於養老基金被禁止用於風險投資,家庭個人具有傳統的儲蓄情結,國外風險投資家很難進入,致使日本的風險投資缺少穩定、相對獨立的資金供應,並可能由於風險資本的高失敗率而對整個金融體系造成沖擊。 第四,商業銀行不具備獨自進行風險投資的能力。銀行的社會責任是保持金融穩定、經濟穩定、社會穩定,因此作為商業銀行不能擔負起風險投資的潛在風險。另外,商業銀行受行業性質所限不能培育出風險投資所需的各方面的人才,而且在日本當時的金融制度下,商業銀行也不可能成為獨立的風險投資人。 第五,日本的風險投資退出渠道不暢,商業銀行無法確保風險資本的收回。風險投資從風險企業退出有三種方式:首次公開發行(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被其他企業兼並收購或股本回購和破產清算。其中IPO是收益最高的退出形式,往往被優先考慮。但是在日本,風險投資退出渠道卻存在著很大的缺陷:首先,日本二板股票市場不發達,限制了風險投資公司所擁有股份的變現增值,再加上不成熟的私募市場。使風險投資資金缺乏流動性,風險投資的良性循環就很難形成,其次,由於日本企業之間法人相互持股的資本結構,資本市場幾乎不具備企業控制權轉移的功能,企業並購活動稀少,這就堵死了風險投資退出的另一條重要渠道。 二、日本商業銀行風險投資的新發展 在1991年泡沫經濟破滅之後,日本經濟至今仍未走出低谷,鑒於美國在1990年前經濟擺脫長期不景氣的過程中,風險企業的快速發展對其貢獻很大,日本社會各界已經認識到發展新興產業是實現經濟轉型、解決就業問題、提高生產效率、增強國際競爭力、走出低迷的出路之一,因此自1996年,就把培育風險企業列為各年度政府工作的重點,同時,日本銀行業在飽受泡沫經濟的巨大沖擊,元氣大傷之際,也積極尋求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到1995年已有不少銀行將風險投資列為重要的業務拓展目標。 (一)商業銀行積極參與風險投資 1.三和銀行制定風險投資培育制度,計劃在1995—2000年5年內對500家企業提供200億日元的融資或投資,其基本原則為: (1)創設對一家風險企業提供最高1億日元的無擔保特別融資制度,計劃5年間融資150億日元,融資對象以資訊、通訊、環保、流通業等風險投資型企業為主, (2)透過風險投資公司的投資事業組合直接投資於風險企業。 (3)成立「企業經營支援室」,發掘風險企業及支援風險企業的經營,負責對風險企業經營業績及投資可行性的評估,接受風險企業融資申請案件。 2.富士銀行則設立支援基金,對多媒體、醫療、流通業等行業的風險企業提供投資與融資。1995年8月,富士銀行出資48億日元與富士銀行風險投資公司合資成立投資事業專 門小組,計劃向200家中小企業投資,原則上對每家企業的投資上限確定為5000萬日元,另外對投資事業專門小組投資的企業提供50億日元的無擔保融資,而且設立業務審查室負責對目標企業的投資和審核。 3.安田信託銀行則於1995年8月開辦「風險企業應收賬款信託」,協助缺乏不動產等擔保品和不易白銀行取得融資的風險企業調度短期周轉資金。 4.日本其他大銀行對風險投資的融資與投資亦很積極,如:住友銀行與多媒體者合資設立「多媒體融資公司」,提供知識產權擔保融資,並與住友金融公司合資設立新的風險投資公司;大和銀行通過它的風險投資公司,投資於風險企業,每家最高500萬日元,地方銀行、信用合作社等地區性金融機構也相繼投入培育風險企業的行列。 (二)政府大力扶持風險投資 1.設立面向新興企業的證券市場,完善風險投資的進入與退出機制。1999年1月在東京創建了Tokyo Stock Exchange Mothers,2000年6月在大阪創建了Nasdaq Japan市場,地方證券市場也開設了面向風險企業的新興市場,如:名古屋證券市場的「成長企業市場」,福岡證券市場「Q-Board」等,再加上店頭市場的改革,為風險企業迅速上市提供了可能。風險企業能夠實現「IPO」,這是風險投資獲得高回報的最好出路,但並不是所有風險企業都能夠實現「IPO」,為增加風險資金的流動性,還要使風險資金有不同的「出口」,如兼並與收購(M&A),管理層收購(MBO)等,這就需要有一個成熟的私募市場。為了活化私募市場,日本《產業再生法》規定,在滿足一定條件下,M&A、MBO等可以享受稅法上的特例,簡化商法要求的手續,並能獲得財政、金融上的支持。同時,為了促進證券市場的流通性,1997年8月修訂了證券業協會規則,9月引進了詢價圈購(book building)方式,1998年12月,日本證券協會導人了做市商(market make)制度,這一制度作為買賣制度被MOTHERS證券市場採用。 2.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融資擔保,風險企業由於其超前性和新興性,即企業評估的困難和沒有實物擔保,銀行很難對其發放大額的貸款,通過政府擔保,如「全國信用保證協會聯合會」的建立,使銀行的風險融資信心得到了增強,在解決了新興企業種子期資金嚴重不足的問題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3.制定相關法律使風險投資的資金多元化成為可能。1998年實施、2003年修訂的《中小企業等投資事業有限責任組合法》,將作為民法特例的有限責任投資事業組合制度法制化,以便在法律上保證組合成員的有限責任,從而促進了商業銀行作為個體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到2003年末,以此法為基礎已設立了364個投資基金。 可以看出,日本的風險投資模式雖然沒有徹底改變,但是轉型的前景已經明朗,附屬於銀行的風險投資公司的主導地位逐漸被合作模式的風險投資公司所取代,最為突出的表現是商業銀行的擔保性融資開始向投資轉化,這說明有了法律的保障和支持,商業銀行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法人按照市場規則自主的參與風險投資,這不僅是商業銀行一項重要的業務創新,而且是日本經濟制度與組織的一次重大創新,更重要的是隨著商業銀行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支持力度的加大,日本的高新技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而日本的風險投資市場的運行機制也日臻完善。 三、日本商業銀行風險投資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我國和日本的金融體制有好多相近之處,都是間接金融佔主導地位,商業銀行擁有不斷增長的龐大的儲蓄資金系統,因此日本商業銀行風險投資發展的經驗與教訓對我國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積極推動我國商業銀行參與風險投資的意義 1.促進金融制度創新,提高商業銀行的經濟效率 我國傳統金融體制的制度選擇往往是重視安全甚於重視效率。激烈的競爭使得商業銀行在傳統領域內利潤率下降,現實迫使商業銀行通過金融創新從事風險投資。回顧我國商業銀行近幾年的投資導向的變化歷程,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這一點:在1992—1995年的經濟增長期,經濟發展對可貸資金的需求量很大,國家對國企改革的政策重點是抓大放小,因此商業銀行紛紛提出「雙大戰略」,加大了對大企業、大行業的信貸投入;在1996年—1998年我國經濟開始軟著陸,買方市場日益顯著,需求約束逐漸增強,好的大企業開始選擇銀行。在這新的市場背景下,商業銀行的信貸投向開始轉移,對個人的住房信貸和高科技含量的中小企業的信貸日益加強,商業銀行參與風險投資問題開始受到關注。從提高效率的角度來說,調整信貸結構,參與市場競爭,投資高科技風險產業,這是商業銀行的必然選擇,因為,風險投資一旦成功,將給商業銀行帶來可觀的利潤。 2.促進高新產業發展,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日本第三次風險投資浪潮的進程表明,在一國經濟低迷時,需要通過風險投資來突破經濟發展的瓶頸。而目前我國的市場需求增長進入平台期,人們對未來的經濟信心不足,商業銀行如果能夠進一步加大對高科技的風險產業的投資,促使高新產業盡快形成規模,那麼將會為國民經濟創造出多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3.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 進入21世紀以後,世界經濟正加快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從資金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在這一過程中,我國的商業銀行積極參與風險投資,加大對高科技風險產業的投資力度,對促進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戰略轉變,具有及其重要的促進和保證作用。 (二)我國商業銀行從事風險投資面臨的主要問題 1.分業管理體制對商業銀行的嚴格束縛,使商業銀行缺乏金融創新的政策空間 風險投資最大的特點就是以股權方式參與投資,而在我國目前的金融管理體制下,商業銀行不能直接從事股權投資,這無疑使得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空間受到了極大制約。 2.缺乏相應的風險控制工具 商業銀行從事投資銀行業務,首要的一點就是要控制交易風險,由於投資銀行的業務一般是場外交易且金額巨大、結算分散、沒有保證金制度和每天結算頭寸制度,因而交易風險比傳統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大得多,同時,由於我國的資本市場不發達,存在諸多缺陷和約束,商業銀行很難在資本市場上從事交易,也缺乏交易所必要的金融工具。因此,創新控制交易風險的金融工具就顯得十分重要。 3.商業銀行參與風險投資的成本高 首先是我國資本市場不發達,缺乏風險資本的進入和退出機制,商業銀行很難利用資本市場進行風險投資,而非市場性交易往往會導致經濟上的高成本和低效率,其次是風險成本很高,由於整個社會信用擔保制度不完善,缺乏優秀的資信評估、貸款信息搜集等中介結構。商業銀行很難通過風險擔保來分散和減少風險。 (三)對促進我國商業銀行積極參與風險投資的建議 1.政府部門和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參與風險投資要給予必要的支持 我國應借鑒日本政府導向型經濟模式下的技術創新支持體系和法律結構,因為我國現階段的經濟模式與日本戰後的經濟模式相近,而且我國的政府與日本政府都表現出強勢。目前我國已在致力於建立一種機制,鼓勵社會資金投入高科技領域,並籽出台支持高科技中小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但就風險貸款而言,中央銀行還應該制定一些新的政策措施,比如允許商業銀行按市場化利率計息,以充分調動商業銀行進行風險投資的積極性。 2.商業銀行必須以一個市場投資者身份參與風險投資 日本風險資本產權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組織機構的附屬性,而其附屬性來源於缺少獨立的出資人。只有獨立的出資人,特別是基金組織,才不會對風險資本的各方面權利加以限制,使其完全按照市場規律運作,使具有雙向激勵與約束功能的獨立的有限合夥制公司得以形成。這種有限合夥制有效的將資本與專業人才有機的結合起來,明確了責、權、利,可以減輕商業銀行承擔的風險和責任。在我國,鼓勵商業銀行通過與國內外的投資銀行、大中型企業、優秀的風險投資家及民間資本共同出資組建股份制風險投資公司,從而成為風險投資市場上主要的投資主體,這也是降低商業銀行參與投資的風險和提高業務管理水平最為有效的方式。 3.健全風險資本進入與退出機制 商業銀行參與風險投資的這部分資金投入,目的不是對被投資企業經營權的佔有和控制,而是盡快收迴流動資金並獲得投資回報,因而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就成了風險資本良性循環的關鍵之一,也是商業銀行參與風險投資的一個重要保障。我國雖然建立了面向新興企業的「中小企業板市場」,但市場依然缺乏活力,尚需要各個參與方的共同努力。所以我國要盡快完善法制和非法制的內外相互制約的系統,增強信息的透明度,建成一個具有多層結構的成熟並有活力的資本市場,從而完善風險投資的進入與退出渠道。

『柒』 求2006年財富500強排名

2006財富全球500強
單位為百萬$

1 沃爾瑪 美國 一般商品零售 287,989.0
2 英國石油 英國 煉油 285,059.0
3 埃克森美孚 美國 煉油 270,772.0
4 皇家殼牌石油 英國/荷蘭 煉油 268,690.0
5 通用汽車 美國 汽車 193,517.0
6 戴姆勒克萊斯勒 美國 汽車 176,687.5
7 豐田汽車 日本 汽車 172,616.3
8 福特汽車 美國 汽車 172,233.0
9 通用電氣 美國 多元化 152,866.0
10 道達爾 法國 煉油 152,609.5
11 雪佛龍 美國 煉油 147,967.0
12 康菲 美國 煉油 121,663.0
13 安盛 法國 保險 121,606.3
14 安聯 德國 保險 118,937.2
15 大眾汽車 德國 汽車 110,648.7
16 花旗集團 美國 銀行 108,276.0
17 荷蘭國際集團 荷蘭 保險 105,886.4
18 日本電報電話 日本 電信 100,545.3
19 美國國際集團 美國 保險 97,987.0
20 國際商用機器 美國 計算機辦公設備 96,293.0
21 西門子 德國 電子、電氣設備 91,493.2
22 家樂福 法國 食品、葯品店 90,381.7
23 日立 日本 電子、電氣設備 83,993.9
24 忠利保險 義大利 保險 83,267.6
25 松下電器 日本 電子、電氣設備 81,077.7
26 麥克森 美國 保健品批發 80,514.6
27 本田汽車 日本 汽車 80,486.6
28 惠普 美國 計算機辦公設備 79,905.0
29 日產汽車 日本 汽車 79,799.6
30 富通 比利時/荷蘭 銀行 75,518.1
31 中國石化 中國 煉油 75,076.7
32 伯克希爾哈撒韋 美國 保險 74,382.0
33 埃尼 義大利 煉油 74,227.7
34 家得寶 美國 專業零售 73,094.0
35 阿維瓦 英國 保險 73,025.2
36 匯豐控股 英國 銀行 72,550.0
37 德國電信 德國 電信 71,988.9
38 弗萊森電訊 美國 電信 71,563.3
39 三星電子 韓國 電子、電氣設備 71,555.9
40 國家電網 中國 電力 71,290.2
41 標致 法國 汽車 70,641.9
42 麥德龍 德國 食品、葯品店 70,159.3
43 雀巢 瑞士 食品 69,825.7
44 美國郵政 美國 郵遞 68,996.0
45 法國巴黎銀行 法國 銀行 68,654.4
46 中國石油天然氣 中國 煉油 67,723.8
47 索尼 日本 電子、電氣設備 66,618.0
48 卡地納健康 美國 保健品批發 65,130.6
49 皇家阿霍德 荷蘭 食品、葯品店 64,675.6
50 阿爾特里亞 美國 煙草食品 64,440.0
51 墨西哥石油 墨西哥 原油生產 63,690.5
52 美國銀行 美國 銀行 63,324.0
53 沃達豐 英國 電信 62,971.4
54 特易購 英國 食品、葯品店 62,458.7
55 慕尼黑再保險 德國 保險 60,705.5
56 日本生命 日本 保險 60,520.8
57 菲亞特 義大利 汽車 59,972.9
58 蘇格蘭皇家銀行 英國 銀行 59,750.0
59 蘇黎世金融 瑞士 保險 59,678.0
60 農業信貸銀行 法國 銀行 59,053.8
61 瑞士信貸 瑞士 銀行 58,825.0
62 州立農業保險 美國 保險 58,818.9
63 法國電信 法國 電信 58,652.1
64 法國電力 法國 天然氣與電力 58,367.2
65 摩根大通 美國 銀行 56,931.0
66 瑞士銀行集團 瑞士 銀行 56,917.8
67 克羅格 美國 食品、葯品店 56,434.4
68 德意志銀行 德國 銀行 55,669.5
69 歐翁 德國 貿易 55,652.1
70 德國郵政 德國 郵遞 55,388.4
71 寶馬 德國 汽車 55,142.2
72 東芝 日本 電子、電氣設備 54,303.5
73 瓦萊羅能源 美國 煉油 53,918.6
74 美國人伯根 美國 保健品批發 53,179.0
75 輝瑞 美國 制葯 52,921.0
76 波音 美國 航天國防 52,553.0
77 寶潔 美國 家居個人用品 51,407.0
78 萊茵集團 德國 能源 50,951.9
79 蘇伊士里昂水務 法國 能源 50,670.1
80 雷諾 法國 汽車 50,639.7
81 聯合利華 英國/荷蘭 食品 49,960.7
82 塔吉特 美國 一般商品零售 49,934.0
83 博世 德國 汽車零件 49,759.2
84 戴爾 美國 計算機辦公設備 49,205.0
85 蒂森克虜伯 德國 工業農業設備 48,756.1
86 好市多 美國 專業零售 48,107.0
87 蘇格蘭哈里法克斯銀行 英國 銀行 47,755.7
88 強生 美國 制葯 47,348.0
89 保誠 英國 人壽健康保險 47,055.8
90 東京電力 日本 天然氣與電力 46,962.7
91 巴斯夫 德國 化學 46,686.6
92 現代汽車 韓國 汽車 46,358.2
93 義大利電力 義大利 天然氣與電力 45,530.4
94 馬拉松石油 美國 煉油 45,444.0
95 國家石油 挪威 煉油 45,440.0
96 日本電氣公司 日本 電子、電氣設備 45,175.5
97 雷普索爾YPF 西班牙 煉油 44,857.5
98 第一生命 日本 保險 44,468.8
99 富士通 日本 計算機辦公設備 44,316.0
100 時代華納 美國 娛樂 42,869.0
101 荷蘭銀行 荷蘭 銀行 42,319.0
102 西南貝爾電訊 美國 電信 41,098.0
103 泰科國際 美國 電子、電氣設備 41,042.0
104 陶氏化學 美國 化工 40,161.0
105 艾伯森 美國 食品、葯品店 40,052.0
106 聖戈班 法國 建材玻璃 39,831.5
107 摩根士丹利 美國 證券 39,549.0
108 大都會人壽 美國 保險 39,535.0
109 歐洲航空防務航天公司 荷蘭 航天國防 39,503.1
110 巴克萊銀行 英國 銀行 39,347.2
111 義大利電信 義大利 電信 39,228.2
112 永旺 日本 食品、葯品店 38,943.6
113 明治安田生命 日本 保險 38,835.1
114 西班牙電話 西班牙 電信 38,188.0
115 樂金電子 韓國 電子、電氣設備 37,757.5
116 皇家飛利浦電子 荷蘭 電子、電氣設備 37,709.6
117 鮮京 韓國 煉油 37,691.6
118 阿塞洛 盧森堡 金屬 37,531.7
119 沃爾格林 美國 食品、葯品店 37,508.2
120 聯合技術 美國 航天國防 37,445.0
121 歐尚 法國 食品、葯品店 37,370.1
122 葛蘭素史克 英國 制葯 37,304.2
123 聯合健康 美國 保健 37,218.0
124 拜耳 德國 化工 37,011.9
125 巴西石油 巴西 煉油 36,987.7
126 法國國家人壽保險 法國 保險 36,942.9
127 微軟 美國 計算機軟體 36,835.0
128 聯合包裹運輸 美國 郵遞包裹貨運 36,582.0
129 勞氏 美國 專業零售 36,464.0
130 諾基亞 芬蘭 網路通訊設備 36,401.2
131 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 美國 食品生產 36,151.4
132 西爾斯羅巴克 美國 一般商品零售 36,099.0
133 馬石油 馬來西亞 煉油 36,064.8
134 西夫韋 美國 食品、葯品店 35,822.9
135 洛克希德馬丁 美國 航天國防 35,526.0
136 全球保險集團 荷蘭 保險 35,463.4
137 美可保健 美國 保健 35,351.9
138 摩托羅拉 美國 網路通訊設備 35,349.0
139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 俄羅斯 能源 35,089.5
140 英國電信 英國 電信 34,672.7
141 英特爾 美國 半導體 34,209.0
142 新日本石油 日本 煉油 34,150.7
143 好事達 美國 保險 33,936.0
144 富國銀行 美國 銀行 33,876.0
145 伊藤洋華堂 日本 食品、葯品店 33,631.9
146 森特理克 英國 天然氣與電力 33,536.9
147 三井住友金融集團 日本 銀行 33,318.2
148 三井物產 日本 貿易 32,805.9
149 三菱商事 日本 貿易 32,735.0
150 弗雷迪馬克 美國 金融 32,564.0
151 美林 美國 證券 32,467.0
152 興業銀行 法國 銀行 32,411.2
153 DZ Bank 德國 銀行 32,261.9
154 佳能 日本 計算機辦公設備 32,071.5
155 桑坦德銀行 西班牙 銀行 31,803.6
156 三菱電機 日本 電子、電氣設備 31,735.4
157 新日鐵 日本 金屬 31,536.9
158 住友生命 日本 保險 31,000.2
159 沃特迪斯尼 美國 娛樂 30,752.0
160 威立雅 法國 水務 30,687.7
161 CVS 美國 食品、葯品店 30,594.3
162 美國電話電報 美國 電信 30,537.0
163 卡特彼勒 美國 工農業設備 30,251.0
164 弗朗茨海涅爾 德國 保健品批發 30,244.5
165 春天集團 法國 一般商品零售 30,114.8
166 諾斯洛普格拉曼 美國 航天國防 29,868.0
167 高盛集團 美國 證券 29,839.0
168 德國聯邦鐵路 德國 鐵路運輸 29,803.0
169 Foncière Euris 法國 一般商品零售 29,666.2
170 印度石油 印度 煉油 29,643.2
171 西斯科 美國 食品雜貨批發 29,335.4
172 百事 美國 食品 29,261.0
173 Groupe Caisse d'epargne 法國 銀行 29,174.9
174 美國運通 美國 金融 29,115.0
175 布依格 法國 工程與建築 29,106.5
176 瑞士再保險 瑞士 保險 29,045.1
177 勞埃德TSB集團 英國 銀行 28,925.0
178 盧克石油 俄羅斯 煉油 28,810.0
179 德爾福 美國 汽車零件 28,700.0
180 沃爾沃 瑞典 汽車 28,643.1
181 荷蘭合作銀行(拉博銀行) 荷蘭 銀行 28,513.2
182 桑斯博里 英國 食品、葯品店 28,427.8
183 寶德信金融 美國 保險 28,348.0
184 瑞穗金融集團 日本 銀行 28,278.7
185 丸紅 日本 貿易 28,273.7
186 諾華 瑞士 制葯 28,247.0
187 美聯銀行 美國 銀行 28,067.0
188 杜邦 美國 化工 27,995.0
189 馬士基集團 丹麥 海運 27,920.7
190 法國國營鐵路 法國 鐵路運輸 27,436.1
191 百思買 美國 專業零售 27,433.0
192 斯普林特 美國 電信 27,428.0
193 紐約人壽 美國 保險 27,175.5
194 KDDI 日本 電信 27,170.1
195 德國裕寶銀行 德國 銀行 27,140.1
196 維亞康姆 美國 娛樂 27,054.8
197 千禧控股 日本 保險 26,978.7
198 國際紙業 美國 林產品、紙製品 26,722.0
199 威望迪環球 法國 娛樂 26,651.3
200 約翰遜控制 美國 汽車零件 26,553.4
201 泰森食品 美國 食品生產 26,441.0
202 JFE Holdings 日本 金屬 26,087.6
203 電裝 日本 汽車零件 26,052.7
204 Caremark Rx 美國 保健 25,801.1
205 彭尼 美國 一般商品零售 25,678.0
206 霍尼韋爾國際 美國 航天國防 25,601.0
207 英格雷姆麥克羅 美國 電子辦公設備批發 25,462.1
208 邦奇 美國 食品生產 25,168.0
209 羅氏 瑞士 制葯 25,166.3
210 萬喜 法國 工程與建築 25,106.3
211 馬自達汽車 日本 汽車 25,081.4
212 中國人壽 中國 保險 24,980.6
213 英美資源集團 英國 采礦、鑽石 24,930.0
214 加拿大鋁業 加拿大 金屬 24,885.0
215 聯邦快遞 美國 郵遞 24,710.0
216 挪威水電 挪威 金屬 24,552.9
217 東京三菱金融集團 日本 銀行 24,457.5
218 Almanij 比利時 銀行 24,401.1
219 關西電力 日本 天然氣與電力 24,317.7
220 英美煙草 英國 煙草 24,201.3
221 三菱重工 日本 工農業設備 24,106.0
222 法航——荷航集團 法國 航空公司 24,011.3
223 美鋁公司 美國 金屬 23,960.0
224 中國移動通信 中國 電信 23,957.6
225 夏普 日本 電子、電氣設備 23,632.6
226 JR東日本 日本 鐵路運輸 23,610.5
227 富士膠片 日本 科學、攝影設備 23,516.4
228 HCA 美國 保健 23,502.0
229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 銀行 23,444.6
230 美國教師退休基金會 美國 保險 23,411.3
231 國際旅遊聯盟集團 德國 旅遊 23,293.9
232 萊茵集團 德國 采礦、原油生產 23,254.9
233 法國郵政局 法國 郵遞 23,229.7
234 太陽石油 美國 煉油 23,226.0
235 Coles Myer 澳大利亞 食品、葯品店 23,184.4
236 麻省人壽 美國 保險 23,159.2
237 三洋電機 日本 電子、電氣設備 23,118.8
238 喬治威斯頓 加拿大 食品、葯品店 23,015.4
239 默克(默沙東) 美國 制葯 22,938.6
240 聖保羅旅行者保險 美國 保險 22,934.0
241 必和必拓集團 澳大利亞 采礦、原油生產 22,887.0
242 德爾海茲集團 比利時 食品、葯品店 22,793.0
243 杜克能源 美國 天然氣與電力 22,779.0
244 南貝爾 美國 電信 22,729.0
245 哈特福德金融服務 美國 保險 22,693.0
246 惠好 美國 林產品、紙製品 22,665.0
247 微波通信 美國 電信 22,615.0
248 俄羅斯統一電力 俄羅斯 天然氣與電力 22,602.9
249 法國燃氣 法國 天然氣與電力 22,548.2
250 普利司通 日本 輪胎橡膠 22,350.0
251 三星生命 韓國 保險 22,347.9
252 William Morrison Supermarkets 英國 食品、葯品店 22,264.3
253 米塔爾鋼鐵 荷蘭 金屬 22,197.0
254 思科系統 美國 網路通訊設備 22,045.0
255 鈴木汽車 日本 汽車 22,010.9
256 Endesa 西班牙 天然氣與電力 21,969.8
257 可口可樂 美國 飲料 21,962.0
258 阿西布朗勃法瑞 瑞士 電子、電氣設備 21,886.0
259 百時美施貴寶 美國 制葯 21,886.0
260 希爾頓集團 英國 酒店 21,792.5
261 Legal & General Group 英國 保險 21,769.8
262 中國電信 中國 電信 21,561.8
263 T&D Holdings 日本 保險 21,556.9
264 日聯控股 日本 銀行 21,450.8
265 阿第克 瑞士 人力資源服務 21,441.2
266 出光興產 日本 煉油 21,434.9
267 阿斯利康 英國 制葯 21,426.0
268 畢爾巴鄂比斯開銀行 西班牙 銀行 21,335.5
269 澳洲銀行 澳大利亞 銀行 21,313.9
270 雷曼兄弟 美國 證券 21,250.0
271 貝塔斯曼 德國 出版、娛樂 21,163.8
272 金巴斯集團 英國 飲食服務 21,103.8
273 漢莎集團 德國 航空公司 21,100.4
274 電子數據系統 美國 軟體與數據服務 21,033.0
275 Plains All American Pipeline 美國 能源 20,975.5
276 埔項制鐵 韓國 金屬 20,929.1
277 韓國電力 韓國 天然氣與電力 20,914.2
278 耆衛公司 英國 保險 20,892.1
279 宏利保險 加拿大 保險 20,855.4
280 WellPoint 美國 保健 20,815.1
281 巴登-符騰堡州銀行 德國 銀行 20,807.5
282 新聞集團 美國 娛樂 20,802.0
283 瑪格納 加拿大 汽車零件 20,653.0
284 Nationwide 美國 保險 20,558.0
285 雅培 美國 制葯 20,473.1
286 哈利伯頓 美國 石油天然氣設備與服務 20,466.0
287 中化集團 中國 貿易 20,380.7
288 三菱化學 日本 化工 20,372.3
289 Woolworths 澳大利亞 食品、葯品店 20,334.5
290 康卡斯特 美國 電信 20,307.0
291 Dexia Group 比利時 銀行 20,292.0
292 雷神 美國 航天國防 20,245.0
293 甘保險集團 法國 保險 20,237.2
294 米其林 法國 輪胎橡膠 20,148.2
295 3M 美國 多樣化 20,011.0
296 迪爾 美國 工農業設備 19,986.1
297 勝騰 美國 不動產、酒店、租車服務 19,979.0
298 安泰 美國 保健 19,904.1
299 喬治亞-太平洋 美國 林產品、紙製品 19,876.0
300 中部電力 日本 天然氣與電力 19,849.0
301 日本航空 日本 航空公司 19,817.8
302 Tech Data 美國 電子辦公設備批發 19,790.3
303 利寶相互保險 美國 保險 19,754.0
304 三菱汽車 日本 汽車 19,750.4
305 全美汽車租賃 美國 專業零售 19,734.1
306 凱馬特 美國 一般商品零售 19,701.0
307 莎莉 美國 食品 19,566.0
308 通用動力 美國 航天國防 19,552.0
309 上海寶鋼集團 中國 金屬 19,543.3
310 Supervalu 美國 食品雜貨批發 19,543.2
311 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 義大利 商業與儲蓄銀行 19,527.8
312 加拿大皇家銀行 加拿大 銀行 19,103.8
313 住友商事 日本 貿易 19,068.1
314 麥當勞 美國 飲食服務 19,064.7
315 中國建設銀行 中國 銀行 19,047.9
316 中國南方電網 中國 電力 18,928.8
317 奧托集團 德國 專業零售 18,870.3
318 Nippon Mining Holdings 日本 煉油 18,817.0
319 三井住友保險 日本 保險 18,813.3
320 日本煙草 日本 煙草 18,739.0
321 賽諾菲安萬特 法國 制葯 18,709.9
322 Publix Super Markets 美國 食品、葯品店 18,686.4
323 加拿大鮑爾集團 加拿大 保險 18,683.8
324 偉世通 美國 汽車零件 18,657.0
325 美利堅公司 美國 航空公司 18,645.0
326 曼恩集團 德國 汽車與零件 18,590.5
327 伊藤忠 日本 貿易 18,527.9
328 德國商業銀行 德國 銀行 18,463.6
329 瑞士人壽 瑞士 保險 18,434.8
330 固特異輪胎橡膠 美國 輪胎橡膠 18,370.4
331 沙特基礎工業公司 沙烏地阿拉伯 化工 18,329.4
332 康尼格拉 美國 食品 18,178.7
333 信諾 美國 保健 18,176.0
334 可口可樂企業 美國 飲料 18,158.0
335 聯合商業銀行 義大利 銀行 18,155.2
336 歐萊雅 法國 家居個人用品 18,076.7
337 日本郵政 日本 郵遞 18,006.4
338 愛立信 瑞典 網路通訊設備 17,966.1
339 中國銀行 中國 銀行 17,960.4
340 拉法基 法國 建築材料 17,954.9
341 Wolseley 英國 多樣化 17,816.5
342 西北相互 美國 保險 17,806.3
343 卡爾施泰特 德國 一般商品零售 17,782.2
344 日本財產保險公司 日本 財產意外保險 17,677.1
345 拉卡德爾 法國 出版、印刷 17,384.3
346 惠氏 美國 制葯 17,358.0
347 和記黃埔 中國香港 多樣化 17,280.8
348 阿爾斯通 法國 工農業設備 17,194.8
349 阿拉美達赫斯 美國 煉油 17,126.0
350 康力斯集團 英國 金屬 17,099.2
351 達能集團 法國 食品 17,039.5
352 SHV Holdings 荷蘭 貿易 17,022.7
353 大榮 日本 一般商品零售 17,020.5
354 愛信精機 日本 汽車零件 17,018.9
355 里爾 美國 汽車零件 16,960.0
356 理光 日本 辦公設備 16,879.7
357 來德愛 美國 食品、葯品店 16,816.4
358 永明金融 加拿大 保險 16,705.8
359 BAE Systems 英國 航天國防 16,664.9
360 皇家太陽保險 英國 保險 16,536.7
361 皇家郵政集團 英國 郵遞 16,522.8
362 Skanska 瑞典 工程與建築 16,508.2
363 巴伐利亞銀行 德國 銀行 16,435.1
364 伊萊克斯 瑞典 電子、電氣設備 16,424.9
365 克里斯汀迪奧 法國 服裝服飾 16,418.9
366 聯合航空 美國 航空公司 16,391.0
367 Migros 瑞士 食品、葯品店 16,338.4
368 日本通運 日本 郵遞 16,314.0
369 單化聯盟 英國 保健品批發 16,304.7
370 Gap 美國 專業零售 16,267.0
371 鴻海精密 中國台灣 電子、電氣設備 16,239.5
372 住友電工 日本 電子、電氣設備 16,192.0
373 泰國國家石油 泰國 煉油 16,023.3
374 華盛頓互助 美國 銀行 15,962.0
375 偉創力 新加坡 半導體、其他元器件 15,908.2
376 Banco Bradesco 巴西 銀行 15,899.0
377 大成建設 日本 工程與建築 15,892.0
378 計算機科學 美國 計算機軟體與數據服務 15,849.1
379 龐巴迪 加拿大 航天國防 15,839.0
380 阿克蘇諾貝爾 荷蘭 化工 15,780.8
381 施樂 美國 辦公設備 15,722.0
382 國家電力供應公司 英國 天然氣與電力 15,720.2
383 TNT 荷蘭 郵遞 15,714.9
384 鹿島 日本 工程與建築 15,700.6
385 大陸 德國 輪胎橡膠 15,668.2
386 西班牙石油公司 西班牙 煉油 15,650.0
387 聯合百貨 美國 一般商品零售 15,630.0
388 艾默生電氣 美國 電子、電氣設備 15,615.0
389 KOC集團 土耳其 多樣化 15,578.8
390 Mediceo Holdings 日本 保健品批發 15,499.9
391 Vattenfall 瑞典 天然氣與電力 15,433.1
392 斯道拉恩索 芬蘭 林產品、紙製品 15,417.4
393 韓華集團 韓國 化工 15,406.3
394 金佰利 美國 家居個人用品 15,400.9
395 Premcor 美國 煉油 15,334.8
396 Cosmo Oil 日本 煉油 15,296.5
397 中國農業銀行 中國 銀行 15,284.6
398 CRH 愛爾蘭 建築材料、玻璃 15,273.5
399 阿爾卡特 法國 網路通訊設備 15,254.7
400 KFW Bankengruppe 德國 銀行 15,218.9
401 澳大利亞電信 澳大利亞 電信 15,193.1
402 中油公司 中國台灣 煉油 15,189.5
403 威廉希爾 英國 博彩 15,185.7
404 Gasunie 荷蘭 能源 15,117.2
405 Express scripts 美國 保健 15,114.7
406 澳大利亞聯邦銀行 澳大利亞 銀行 15,083.9
407 豪赫蒂夫 德國 工程與建築 15,066.3
408 達美航空 美國 航空公司 15,002.0
409 東北電力 日本 天然氣與電力 14,994.2
410 日本郵船 日本 海運 14,944.3
411 安海斯布希 美國 飲料 14,934.2
412 Manpower 美國 人力資源 14,930.0
413 TJX 美國 專業零售 14,913.5
414 韓國電信 韓國 電信 14,901.1
415 San Paolo Imi 義大利 銀行 14,899.0
416 加拿大貝爾電子 加拿大 電信 14,841.5
417 瑞來斯實業 印度 煉油 14,841.0
418 皇家KPN電信 荷蘭 電信 14,828.1
419 巴西銀行 巴西 銀行 14,768.5
420 合眾銀行 美國 銀行 14,705.7
421 馬克斯思班塞 英國 一般商品零售 14,652.6
422 安寶 澳大利亞 保險 14,600.8
423 洛斯 美國 保險 14,584.2
424 Exelon 美國 核電 14,515.0
425 富騰 芬蘭 煉油 14,508.5
426 國家電力公司(聯邦電力委員會) 墨西哥 電力 14,465.0
427 Staples 美國 專業零售 14,448.4
428 五月百貨 美國 一般商品零售 14,441.0
429 布哈拉特石油 印度 煉油 14,436.9
430 艾德卡 德國 食品、葯品店 14,418.5
431 英國航空 英國 航空公司 14,414.1
432 GUS 英國 專業零售 14,366.1
433 美國電力 美國 能源 14,357.0
434 中糧集團 中國 貿易 14,189.4
435 ACS 西班牙 工程建築 14,152.9
436 印度斯坦石油 印度 煉油 14,114.9
437 美國鋼鐵公司 美國 金屬 14,108.0
438 翠豐 英國 專業零售 14,060.9
439 Countrywide Financial 美國 金融 14,050.7
440 Dominion Resources 美國 天然氣與電力 13,980.0
441 歐洲抵押銀行 德國 銀行 13,952.5
442 三星物產 韓國 貿易 13,919.2
443 索迪斯聯合 法國 飲食服務業 13,899.8
444 五十鈴汽車 日本 汽車 13,897.2
445 禮來大葯廠 美國 制葯 13,857.9
446 SK Networks 韓國 貿易 13,844.3
447 伊士曼柯達 美國 科研、攝影設備 13,829.0
448 中國一汽集團 中國 汽車 13,825.4
449 阿海琺 法國 核電 13,816.9
450 清水建設 日本 工程與建築 13,811.2
451 奎斯特通訊 美國 電信 13,809.0
452 前進保險 美國 保險 13,782.1
453 精工愛普生 日本 計算機辦公設備 13,768.6
454 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 印度 能源 13,751.7
455 埃森哲 美國 咨詢公司 13,673.6
456 旭硝子 日本 化工 13,647.8
457 Onex 加拿大 半導體、其他元器件 13,614.8
458 北歐聯合銀行 瑞典 銀行 13,580.6
459 Office Depot 美國 專業零售 13,564.7
460 西德意志銀行 德國 銀行 13,548.3
461 富士重工 日本 汽車 13,459.2
462 神戶制鋼 日本 金屬 13,433.8
463 Nextel電信 美國 電信 13,368.0
464 小松 日本 工農業設備 13,350.3
465 美國家庭人壽保險 美國 保險 13,281.0
466 OfficeMax 美國 專業零售 13,270.2
467 大日本印刷 日本 出版、印刷 13,258.6
468 惠而浦 美國 電子、電氣設備 13,220.0
469 丘博 美國 保險 13,177.2
470 漢高 德國 家居個人用品 13,173.9
471 凸版印刷 日本 出版、印刷 13,152.9
472 東海旅客鐵道 日本 鐵路運輸 13,114.9
473 九州電力 日本 天然氣與電力 13,107.8
474 Humana 美國 保健 13,104.3
475 大林組 日本 工程與建築 13,069.7
476 第一能源 美國 天然氣與電力 12,949.0
477 西太平洋銀行 澳大利亞銀行 銀行 12,943.3
478 旭電 美國 半導體、其他元器件 12,903.2
479 施耐德電氣 法國 電子、電氣設備 12,892.0
480 丹斯克銀行 丹麥 銀行 12,890.3
481 桑達克斯 美國 工程與建築 12,859.7
482 伊維爾德羅拉 西班牙 天然氣與電力 12,828.8
483 旭化成 日本 化工 12,819.0
484 Williams 美國 能源 12,814.7
485 泰雷茲集團 法國 航天國防 12,796.3
486 積水建房 日本 工程與建築 12,719.5
487 大和房建 日本 工程與建築 12,709.4
488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 加拿大 銀行 12,661.8
489 蘇格蘭電力 英國 天然氣與電力 12,635.2
490 澳新銀行 澳大利亞 銀行 12,618.4
491 德州儀器 美國 半導體、其他元器件 12,580.0
492 Constellation 能源 美國 天然氣與電力 12,549.7
493 廢物管理 美國 廢物處理 12,516.0
494 豐業銀行 加拿大 銀行 12,504.2
495 Tenet保健 美國 保健 12,496.0
496 雅馬哈發動機 日本 摩托車 12,471.5
497 喜力控股 荷蘭 飲料 12,443.8
498 愛生雅集團 瑞典 林產品、紙產品 12,433.4
499 加拿大能源 加拿大 能源 12,433.0
500 馬斯柯 美國 家居個人用品 12,431.0

閱讀全文

與大和銀行當年股票名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數據哪個准 瀏覽:693
京東方股票最新排名 瀏覽:15
深證交易所股票退市條件 瀏覽:931
股票相對強弱平均指標 瀏覽:429
股票軟體指標運用 瀏覽:560
買了退市風險股票 瀏覽:295
股票資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嗎 瀏覽:228
八菱科技股票代碼 瀏覽:574
股票投資公司黃頁 瀏覽:362
股票做差1分錢賺錢 瀏覽:328
北京綠涯風節能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瀏覽:735
股票的現金選擇權是什麼意思 瀏覽:946
股票提現到賬多長時間到賬 瀏覽:850
股票銷戶的多長時間 瀏覽:28
股票賬戶買國債收益怎麼樣 瀏覽:744
股票發行是籌集資金 瀏覽:928
怎樣更改股票看盤軟體上的參數 瀏覽:282
股票交易軟體圖解 瀏覽:918
四川雙馬網易版股票歷史交易數據 瀏覽:282
一隻股票會一隻停牌么 瀏覽: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