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板塊資金 > 購買德意志銀行股票

購買德意志銀行股票

發布時間:2023-09-08 21:51:37

『壹』 怎麼看QFII持倉股票

隨著2014年三季報的出爐,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在中國股市的投資動態基本明晰。我們知道,A股在三季度已經走出一波上漲行情,滬港通也將在今日上線,在這期間,QFII持倉情況如何,QFII有著什麼樣的投資策略,也是很多投資者關心的課題。在此,我根據金融界提供的數據,對QFII的持倉進行歸納總結,以了解其在第三季度的投資動態。

根據統計,第三季度度QFII的持倉數據大致如下:有40家QFII機構出現在189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同股股東數據中,總計持股達216.2億股,無論是持股數量和參與的公司數量,都遠遠大於上半年QFII的持倉數據。持股數量排名靠前的QFII機構是:香港上海匯豐銀行(139.3億股),恆生銀行(20.7億股)、荷蘭安智銀行(14.4億股)、德意志銀行(9.03億股)、瑞士銀行(5.97億股)、法國巴黎銀行(4.8億股)、新加坡華僑銀行(4.42億股)、摩根史丹利(2.45億股)、美林國際(2.27億股)、梅林達蓋茨基金(2.04億股)、淡馬錫福敦投資(1.87億股)、挪威中央銀行(1.37億股)、馬來西亞國家銀行(1.35億股)、高盛公司(1.30億股)、瑞士信貸(1.28億股)、耶魯大學(1.25億股)等等,其他的QFII持股合計都在1億股以下。

從表面上看,QFII持股總量216.2億股比上半年報的77.9億股大了很多,實際上,由於滬港通的緣故,香港港匯豐銀行持有的138.86億股交通銀行港股也算到了這里,刨去這個數據,QFII三季度的持倉數據為78.91億股,與上半年總持倉數據大致相當,只略有增加。和上半年的數據一樣,排在前列的依然是外資銀行,其中有六家QFII都在A股持有巨量的銀行股,總持銀行股達52.92億股,而且大都持股超過一年以上。其中恆生銀行持有興業銀行20.7億股,荷蘭安智銀行持有北京銀行14.42億股,德意志銀行持有華夏銀行7.31億股,法國巴黎銀行持有南京銀行4.8億股,另外還有,華僑銀行持有寧波銀行4.42億股,德意志銀行盧森堡公司持有華夏銀行1.57億股,QFII實際持有銀行股竟然佔到其在A股投資總數的三分之二!QFII偏愛中國的銀行股,原因是它們是興業銀行、北京銀行、華夏銀行、南京銀行的戰略投資者,短期之內不會退出,隨著這一輪行情的發展,QFII的投資獲利頗豐。

雖然總持倉量增幅很小,但是調倉換股的動靜不小。與上季度相比,最顯著的加倉是荷蘭安智銀行增持北京銀行2.4億股;摩根斯丹利退出了伊利股份、美的集團、中國鐵建、中國中鐵、中國神華等藍籌股的十大流通股股東,新進入了更多的中小盤股的十大流通股股東,但總持倉有所減少;瑞士銀行的調倉幅度比較大,大量減持了中國鐵建、海螺水泥和中國神華等股票,大量買進入了萬科A,排到其十大流通股股東;馬來西亞銀行大量減持了中國北車、中國南車和上汽集團的股票。淡馬錫大量增持了中國平安和三一重工的股票。從效果看,QFII的操作並不都很成功,除了一些股票是獲利出貨外,有些股票是剛剛賣出股票反而大漲,例如高鐵概念的股票,顯然,有些QFII有點水土不服,對概念題材的把握並不到位。

由數據上看,QFII持股分布更為廣泛,除了偏愛的藍籌股外,在一些中小盤股票里也出現了他們的身影,不過,在創業板里還是很難找到QFII的身影。QFII基金管理人總體上還是喜歡估值低、業績穩定的藍籌股,他們大都堅持價值投資理念,不願意承擔投資風險,投資風格和交易策略較為保守。

不過,他們的價值投資理念還是獲得了很好的回報,例如,他們在低位建倉的銀行、機場、港口、路橋類的股票,已在目前的行情中獲得了豐厚回報。

『貳』 國外操縱股市是怎麼判刑的

追溯歷史,國外的資本市場監管有諸多值得借鑒之處,那麼,國外操縱股市都是怎麼判刑的呢?

7月初,中國開始嚴查惡意做空和操縱股市。證監會、公安部執法人員進場對涉嫌惡意做空大盤藍籌的十餘家機構和個人開展核查取證工作。
無獨有偶,8月初,瑞銀花旗前交易員因著名的Libor操作案獲刑14年。追溯歷史,國外的資本市場監管有諸多值得借鑒之處,那麼,國外操縱股市都是怎麼判刑的呢?
■那些操縱市場遭判刑的典型案例
英國:交易員因操縱Libor獲刑14年 前東家或罰15億美元
8月3日,倫敦一家法庭陪審團一致裁定,瑞銀和花旗集團前交易員湯姆·哈耶斯(Tom Hayes)操縱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ibor)的8項罪名全部成立,他被判入獄14年。湯姆·哈耶斯因此成為全球第一位因操縱Libor而受到刑事處罰的個人。
Libor操縱案是指多家跨國大銀行在金融危機中對全球最重要的關鍵利率——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ibor作假,案件從巴克萊銀行開始,席捲絕大多數跨國銀行和數個國家監管機構。2012年夏天,英國曝出Libor操縱丑聞,美國和歐洲監管當局開始展開針對相關國際銀行的調查。調查顯示,從2007年12月到2013年1月,花旗集團、摩根大通、巴克萊和蘇格蘭皇家銀行的交易員,使用專屬聊天群和暗語來操縱基準匯率,以增加他們自己的利潤。
哈耶斯於2012年12月被拘留,並受到英國重大欺詐案監察局(SFO)的調查。他被指控於2006年至2010年在瑞銀和花旗集團工作期間操縱Libor。據悉,三年期間,他的交易為瑞銀賺取了約1.5億英鎊。他的前東家花旗銀行為Libor案收到13億美元的罰單,瑞銀罰款2.03億美元。
美國:「魔鬼交易員」製造2010年美股閃崩 面臨最高監禁380年
4月21日,大宗商品交易員Navinder Singh Sarao因涉嫌與2010年震動全球市場的「閃崩」(Flash Crash)有關,在其英國倫敦的家被捕。
2010年5月6日,美股神秘暴跌9%,道指在幾分鍾內大跌近1000點。這一交易日也創下美國股市有史以來最大單日盤中跌幅,堪稱華爾街歷史上波動最為劇烈的20分鍾。之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曾就此事發布報告,但無人遭責。SEC稱,這有可能是單一交易員操縱標普期貨合約造成的。直到今年4月,犯罪嫌疑人被拘捕。
美股閃崩當天,Sarao在標普500指數獲得了價值將近90萬美元交易期貨,而就在當天,投資者近1萬億美元價值在幾分鍾內從美股市場不翼而飛。現年36歲的Sarao是英國倫敦西區的居民,但其進行的交易發生在美國CME Group Inc.運營的交易所。
美國司法部估計,在2010年至2014年期間,薩勞通過交易美股標普500指數期貨合約總共盈利4000萬美元。Sarao如今面臨美方司法部門提起的一項電信欺詐、10項大宗商品欺詐、10項大宗商品市場操縱行為以及一項欺騙行為指控。如果被裁定成立,這些指控合計將為他帶來最高380年監禁。

華爾街史上最大內幕交易案主角被判監禁11年
對沖基金公司帆船集團創始人拉傑·拉賈拉特南,2011年10月16日因涉嫌內幕交易被捕。美國曼哈頓地區聯邦檢察官普利特·巴拉拉(Preet Bharara)表示:「這是最大的對沖基金內幕交易刑事案件。」拉傑·拉賈拉南被判處11年監禁。退還5380萬美元的非法所得,並交納1000萬美元的罰款。該判決為這起數十年來最大的內幕交易案之一畫上了句號。
2011年5月,億萬富翁拉賈拉特南被控14項證券欺詐和內幕交易罪名。拉賈拉特南案是美國政府打擊內幕交易行動中最引人注目的案子。據悉,這起被稱為華爾街歷史上最大的對沖基金內幕交易案的涉案人員包括帆船集團創始人拉傑·拉賈拉特南和等21名被告,涉案金額超過3000萬美元。
與此同時,高盛前董事拉吉特•古普塔(Rajat Gupta)因為向拉賈拉特南提供內幕信息而獲刑兩年,並處罰金500萬美元。在這些內幕信息中,包括了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沃倫•巴菲特向高盛投資50億美元的消息。
韓國:三男子散布朝鮮核爆炸謠言操控股市遭逮捕
2012年2月,韓國警方逮捕了幾名意圖通過散布朝鮮核反應堆爆炸的謠言來操控股市的嫌犯。2012年6月,韓國法院裁定,3男子操縱股票市場牟利,判處他們不同期限監禁。案件主謀吳某現年28歲,獲刑兩年。兩名共謀分別獲刑一年半和一年,緩期執行3年。
據悉,2012年1月6日,一則有關朝鮮寧邊輕水反應堆發生爆炸的傳聞通過網路聊天工具迅速在韓國證券界傳開。謠言內容十分具體,6日當天,韓元兌美元匯率最多下跌了0.9個百分點,達到自去年12月20日以來的最低值,而韓國基準股指Kospi指數也一度下跌了2.1%,收市時下跌1.11%。三名男子趁股價波動之機交易股票,獲利2900萬韓元。
德意志銀行在韓股市交易被禁半年 涉嫌操控股市
韓國還曾對2010年11月11日股市暴跌事件秋後算賬。韓國政府2012年2月26日開出歷史最大罰單。德意志銀行的韓國經紀子公司因此面臨10億韓元的處罰。與此同時,韓國證券與期貨委員會還宣布禁止德意志銀行首爾分行在六個月內從事部分自營證券與櫃台衍生品的交易業務。
據悉,韓國綜合股指在2010年11月11日收盤前的最後十分鍾下跌48點,在短短十分鍾內,海外投資者下達了高達2.4萬億韓元的賣出指令,其中多數指令來自德意志銀行的韓國業務部門。韓國綜合股指當天收盤下跌53.12點,收於1914.73點。
韓國監管部門懷疑當時存在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的套利交易行為。此後,韓國金融監管部門開始就此事件以及德意志銀行在此事件中起的作用進行調查,並指出德意志銀行在2010年11月11日出售約2.4萬億韓元股票後執行了看跌期權,從而套取約450億韓元。

『叄』 德意志銀行破產對我國股市影響

會導致全球股市的下跌,包括對我國股市的影響。德意志銀行真的破產,對於全球金融市場都將產生一定的影響,包括對敗告我國股市的影響。並引發金融物嘩市場的不穩定性,但是這種影響的具體程度還需要察螞明根據事件的具體情況而定。德意志銀行是德國的一家大型金融機構,雖然該銀行在近年來面臨著一些困境,但是目前並沒有宣布破產。

『肆』 德銀大規模裁員近萬人產生了什麼影響

德銀大規模裁員。盡管許多美國大型銀行發布創紀錄的利潤,但法蘭克福的旗艦貸款機構德意志銀行的股價正在下跌,收入也在縮水。


分拆或與另一家銀行合並的情況似乎越來越受到關注,這在多年來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好的但不切實際的想法。盡管如此,這只是一個想法,但是在德意志銀行和德國商業銀行持有股份的Cerberus似乎正在把錢投入其中。

今年迄今為止,德意志銀行的股價已經下跌了32%。相比之下,歐元斯托克600銀行指數則下跌近5%。

『伍』 (高分求)QFII在A股市場上持股情況怎麼查

stockstar://news/info/darticle?id=GA.stockstar,而應當 復制再粘貼到地址欄,20080901.aspx?id=GA" target="_blank">http,00122183&columnid=2387
不要直接點擊/info/darticle.aspx2008年半年報QFII持股情況一覽

另外,但這7家QFII的資金量卻不亞於淮海中路營業部!
並且QFII不同於國內的基金,瑞銀集團旗下的多隻QFII就在該營業部
【中金建國門營業部】具體有幾家QFII不清楚,我們通過【贏富數據|TopView】依然能查到QFII開戶證卷公司的交易情況!目前沒有辦法查詢QFII的具體持倉情況。只是知道其資金量也不少。
以下是QFII較為集中的4家營業部
【中金淮海中路營業部】 有12家QFII駐扎在這里,其操作手法明顯不同於前幾家營業部。
不過!
至於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的具體持倉情況。高盛,摩根大通旗下的主要幾只QFII就駐扎在該營業部,就更沒辦法查詢了,目前國內最大的QFII駐扎地
【申銀萬國新昌路營業部】有7家QFII駐扎在這里,在贏富數據|TopView上也沒有購買專用通道!多關注關注財經新聞。並且是這幾家營業部中最活躍的QFII很遺憾的告訴你,從而判斷QFII的買賣情況,從一些公開信息中也能看到一些關於QFII的資金流動情況,對QFII的持倉會有一定的了解的,雖然數量不如淮海中路的QFII多。
【瑞銀證券營業部】有4家QFII駐扎在這里。其帳戶類型和普通散戶的帳戶類型相同
呵呵,能把我們中國的基金是什麼個情況搞清楚你就可以做個小股王了。
QFII什麼時候進場,進場多少,只有他們的上帝知道。
進入通達軟體 點擊個股 F10 主力追蹤,就能看到這檔股票有無QFII 很多股票都有QFII的例如:新希望 益佰制葯 雲南城頭 億陽信通 中青旅都有!
如果要找一個網頁是沒有!
花錢買證交所發布的權威軟體,能看到哪些股票被QFII持有,但具體是哪個QFII公司持有,只能看到代號,不知道是哪個公司。比例是多少只有當莊家(QFII)出貨時才讓你知道。如果早早讓你看到他持股多少你還不跟庄。在說看資金多少會給散戶卡,在加上人家自己開戶。最算QF在一個股票達到控股了那怕是到80%時的流通盤人家不讓你看到你也只是看到散戶在交易。這就是莊家的能力,有錢好辦事。可是想一下自己要是莊家也會這么辦的。
如果想知道目前時間點的qfii真實持股,恐怕要認識他們的操盤手了,不管是大智慧還是操盤手軟體里的提示都是根據中報來的,已經過時,切不可以之作為操作依據,其實目前有很多網站每天都公布topview數據,可以看出資金流動情況,比那些所謂持股數據要可信些

『陸』 德意志銀行,一個銀行帝國的震塌

**1、美國對德意志銀行秋後算賬 **

德國金融界掀起波濤,媒體揚言德國最大的德意志銀行面臨破產,正想申請國家救援,德意志銀行的股值從金融危機前夕2007年的最高峰102歐元,跌到10歐元以下,引起德國社會的震驚。

金融危機過去了七年,被重創的國際金融界似乎已經從噩夢中緩過氣來,金融危機對世界各國經濟的沖擊也在逐年消除。近三年來,美國國民總產值增長率不斷上升,分別是1,3%,2,4%,2,5%;失業率不斷下降,分別是7,4%,6,2%,5,4%。

早在2012年,美國十大銀行的贏利額又達到4680億歐元,超過了危機前狀況。與之反差較大的是歐洲銀行狀況,盡管也在逐步消除危機陰影,經濟在恢復,南歐幾國的財政危機也在緩解,但步履緩慢,例如同期歐洲銀行的年贏利額只有980億歐元,都不及美國的1/4。而許多歐洲大銀行,如英國蘇格蘭皇家銀行、Barclays銀行,瑞士UBS銀行,西班牙Santander銀行,都沒有緩過氣來,贏利很少,甚至虧本。 德國第二大銀行商業銀行為了減少虧損,近日宣布將裁員9600名,相當於全銀行1/5的員工,震驚全德。

德意志銀行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一枝獨秀,在其它銀行虧損嚴重、面臨破產的2009年,德意志銀行居然年贏利49,73億歐元,幾乎達到了歷史最高峰,大有「發國難財」的嫌疑。在德國政府制訂緊急措施挽救銀行的時候,德意志銀行總裁、來自瑞士的Josef Achermann甚至在媒體宣稱: 「一個銀行還需要國家資助,簡直是銀行界的恥辱!」 他這話讓許多希望獲得政府資助的銀行非常難堪,最後還是政府出面打圓場,希望確實有困難的銀行要去申請資助——德國首家因為面臨破產而被政府收購的杜塞爾多夫IKB銀行,就是之前通過德意志銀行買下了大批美國股票,後來都成了爛股。但爛了自己,卻爛不到德意志銀行身上。德意志銀行直到2010、2011年,還能年贏利23,1億和41,32億歐元。

但2009年後,德意志銀行的狀況卻江河日下。除了總體環境變化外,或許也與用人有關:2012年初Ackermann年滿退休,他推薦較為穩健的前德國中央銀行行長Axel Weber教授為新一任行長,而董事會卻一定要任命銀行投資部門經理、來自印度的Anshu Jain。這是一位投資天才,也是惹事天才,絲毫沒有一點印度佛教的謙和與忍心,德意志銀行近年來的所有丑聞和法律糾紛幾乎都是他釀成的。 但董事會卻認為,要修補損失,只有依靠製造損失的人。

Anshu Jain一上任後,惹禍確實越來越大,德國總行與英國分行的矛盾激烈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從2012到2015的四年中,德意志銀行僅僅耗費在法律糾紛上的費用就高達127億歐元,把一點贏利全給賭完了,前三年的贏利只剩下2,63億,6,66億,16,63億歐元。

2015年5月的銀行股東大會上,立即解除了Jain的理事會主席職務,新上任的是英國人John Cryan。他抱怨銀行給經理們的分紅太高,網路系統太陳舊……尤其是銀行許多領域的估價太高。去除泡沫後,銀行一下瘦身,造成2015年德意志銀行不僅沒有贏利,而且虧損68億歐元——創下德意志銀行創建145年以來的最高年虧損紀錄!

但禍不單行。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長年來美國銀行唯利是圖、興風作浪所積累釀成。為了挽救金融危機,以及由此引發的經濟危機,美國政府付出了血本。所以金融危機後,美國政府立案調查,要清算那些不法銀行。 美國司法部根據那些銀行的「罪行」大小,發去了超巨額罰單:

Bank of America罰款167億美元, JP Morgan Chase罰款130億美元, Citigroup罰款70億美元, Goldman Sachs罰款51億美元, Morgan Stanley罰款26億美元……

幾年中美國政府總收到1100億美元罰款。罰款本身也是清理門戶,幾百家中小型銀行就此倒閉,讓美國金融界走向健康—— 美國哪需要這么多銀行。

問題查到了德意志銀行, 發現德意志銀行已經滲透到美國金融界的各個角落,許多投機金融項目的背後都有德意志銀行的影子,也可謂作惡多端,其作惡程度和危害一點不亞於美國本土的銀行。

據英國Coalition Index評級統計,直到2015年,德意志銀行的金融業務規模名列世界第三,主要金融項目就在美國——德意志銀行員工10萬,其中一半在國外——後來因為德意志銀行後院起火,進入虧損,所以收縮銀根,主動放棄了許多國際金融業務,2016年上半年金融業務規模才降到世界第六(前五名全是美國銀行)。

鑒於德意志銀行在美國金融界的非法行為,美國司法部毫不手軟,向德意志銀行發來高達140億美元的罰單,罰額高於雄居世界第一的JP Morgan。

德意志銀行自知有罪,估計罰款在20-30億美元,早就留存了55億歐元准備支付罰款。沒想到,現在卻是140億美元,大大超出預算。消息傳出,德國社會及國際社會嘩然,加上新聞媒體善意或惡意的炒作。當然,也有許多德國大企業力挺德意志銀行,例如賓士汽車公司、化工公司BASF、能源公司Eon和RWE、旅遊公司Tui等。

金融業靠的就是人們對該銀行或該證券的信心,於是可以想像,德意志銀行的股票暴跌, 由德意志銀行在美國交易的證券立即被人拋出410萬股,價格下跌7%,許多金融客戶暗暗轉向其它銀行,10家對沖基金撤離德意志銀行……「皇帝已經裸體,」人們這么嘲笑。坊間傳說,德意志銀行沒有140億美元來支付罰款,流動資金緊缺,正希望德國政府伸出援手,否則將面臨破產,盡管這些傳說被德意志銀行和政府否定。但無論如何,德意志銀行的本金相對總資金的比例太低(4%),96%的營業額都是靠貸款。如果遇到金融風波,銀行就拿不出錢來應對。以致美國專家會說:「德意志銀行是世界上最危險的銀行。」

德意志銀行內部人心惶惶,本來以為在德意志銀行工作是金飯碗,沒想到一夜之內成了泥飯碗。不太願意出鏡頭的銀行行長Cryan為了安定人心,只能頻頻出鏡。他給銀行全體員工的內部信函中表示:現在有個別勢力想擠垮德意志銀行,借這次機會散布謠言,造成不明真相的人以為德意志銀行危機重重。這里要告訴大家,德意志銀行的流動資金達到前所未有的雄厚,現有2150億歐元。走掉了10家對沖基金,我們還有200多家,還有2000萬客戶。

銀行行長Cryan表示,美國的罰款太高,德意志銀行不可能接受。如果不降低,德意志銀行准備與美國政府上法庭。他親自與美國司法部交涉,還算幸運,幾天後據媒體報道,美國司法部同意將罰款降到54億美元。

眼前的一場金融風波似乎過去了,德意志銀行股票又開始升值。但金融危機的隱患並沒消除,德國以及歐盟金融界還有許多深層問題正在逐步蔓延……

2、從商業銀行向投資銀行轉型

德意志銀行從一個立足德國本土的商業銀行commercial bank,發展成躋身於國際金融界五強的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是喜?是憂?

創辦於1870年的德意志銀行從一開始就充滿全球戰略,成立兩年後就在上海、橫浜、倫敦等成立分行,並在世界各國投資鐵路等大型項目,1914年被《法蘭克福報》稱為世界第一大銀行。 只可惜德國經歷一次大戰、二次大戰的厄運,使德意志銀行只能屈居德國,依舊是一個商業銀行。

直到1989年,當時的銀行行長、59歲的Alfred Herrhausen是位很有社會責任感的銀行家,他頂著國際金融界壓力,提出要減免貧困國家的債務。另一方面,他不滿意德意志銀行依舊局限在儲蓄、貸款的傳統商業銀行模式,頂著銀行保守派的壓力,要將德意志銀行加強或轉向投資銀行,從事大規模的國際企業買賣、證券交易。

要進入國際金融市場,首先要引入傳統德國所缺乏的英國金融文化。1989年11月27日他宣布,德意志銀行將以27億馬克(13,8億歐元)並購英國的150年老店、投資銀行Morgan Grenfell。沒想到三天後,Herrhausen就在法蘭克福附近的巴德·洪堡住地附近,遭到左翼恐怖組織、第三代紅色之旅RAF的暗殺,轟動歐洲,此謀殺案迄今尚未破案。

就在Herrhausen被暗殺的當天,德意志銀行任命Hilmar Kopper為新一任行長,並在上任當天就簽署了並購Morgan Grenfell的合約,當年年底就完成了整個控股。

德意志銀行進入英國金融市場初年並不順利,那完全是另一種金融文化,說白了,是金融投機文化。 Morgan Grenfell在從事交易時的冒險性,與嚴謹守法的傳統德國文化格格不入,無法被德國總部接受,甚至許多德國銀行家都聽不懂英國銀行家的金融語言。不久後就發生了第一個丑聞:一位英國部門經理將某基金炒作得過分,德意志銀行不得不出面對受損的客戶作出賠償。

經過五年熱身,德意志銀行開始進軍世界金融腹地美國紐約。1995年德意志銀行以超高薪挖來美國Merrill Lynch銀行的明星級銀行家Edson Mitchell,其一人的年薪就超過所有12位德意志銀行總部理事(包括行長)的總和。Mitchell帶來50位金融專家,其中包括後來的德意志銀行行長、導致這次德意志銀行危機的印度人Anshu Jain。

1999年德意志銀行又以98億美元買下百年老店、美國第八大投資銀行Bankers Trust。出價如此之高,連美國銀行界都目瞪口呆。因為高價購買,導致德意志銀行的股值都下降了5%。但當時的銀行行長Rolf-E. Breuer卻充滿信心:「還沒有一家德國銀行、國際上還沒有一家非美國的銀行,像德意志銀行那樣在美國本土擁有這樣的規模。這是第一次一個歐洲的綜合性銀行集中自己的財力和渠道,以自己特有的能力和經驗,以這樣的規模,立足於美國。」坐落在紐約的德意志銀行大廈雄偉高大,可惜在911恐怖事件中主體部分嚴重被毀,無法再用。

德意志銀行經過十年激戰,從一個德國本土的商業銀行,轉型成世界級的金融巨鱷, 達到9000億歐元的年交易額,2015年已成為世界第三大投資銀行,也是世界最大的外匯交易銀行,其10萬員工中一半都在國外。例如2000年的年贏利近50億歐元中,50%來自投資銀行部分;2007年的60億歐元贏利中,70%來自於投資銀行。

銀行規模大了,贏利和風險都增大了,企業文化也發生了深刻變化。與傳統德國人的嚴謹作風相比,現在的銀行經理們的冒險精神更大。上任德意志銀行行長Jain在金融界丑聞不斷,銀行整天因為他忙著與人打官司、賠償客戶損失。但另一方面又不可否認,德意志銀行的許多贏利還就是來自他主管的金融投資部門。危機優化部門經理、美國人William Shaw Broeksmit都已經退休在家,總感覺在自己的金融生涯中「作惡多端」,將被追查,結果自殺身亡。銀行理事Mitchell也是冒險家,2000年聖誕前夕在美國坐自己的私人飛機——據說沒有飛機駕駛執照的他要親自駕機——發生空難而罹難。

行長和理事的工資獎金也今非昔比,前任行長Ackermann在金融危機前夕2006年的年薪1300多萬歐元,而1998年時整個德意志銀行的12位理事(包括行長)的工資總和只有1480萬馬克(755萬歐元)。2009年發生了金融危機,理事們還在偷偷分紅,因為還在贏利,引起社會公憤。

當然,更大的風險是交易額與自己本身的資本不成比例,以小搏大太過分,德意志銀行會被美國金融界說成是「世界上最危險的銀行」。 如果遇到風波,如現在所面臨的諸多法律糾紛和罰款,銀行流動資金就會出現窘境。今年10月4日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了國際金融大會,與會者有世界各大銀行、各國中央銀行和財政部長。會上國際貨幣組織IWF就點名指出:「德意志銀行屬於那些必須相應改變運行模式的銀行,以便讓投資者確信,這些銀行未來是能夠承受風險的。」如果德意志銀行出現危機,就涉及到9000億歐元貸款。尤其在現今普遍低利息、低贏利、國際環境不穩定的時期,銀行資金更容易出現短缺。

**3、歐洲銀行界的危機與轉型 **

其實,德意志銀行的狀況在歐洲普遍存在,而歐洲1/3的銀行就涉及到8,5萬億美元的貸款。 經歷2008年的金融危機,全世界的國家債務和私人債務總額高達152萬億美元,其中1/3為國家債務,2/3為私人債務,這相當於全世界年總產值的252%。IWF警告說,現在世界經濟形成了一個惡性循壞:債務阻礙了經濟發展,經濟發展緩慢又減緩了債務償還。在這樣的特別風險時期,如果銀行界運作不健康,很快將導致新的金融危機。

如果分析歐洲金融界的現狀,歐洲金融界的首要問題是銀行太多,overbanked。 由於歷史原因——19世紀的社會主義運動和20世紀的兩場毀滅性戰爭——歐洲的美國式大銀行較少,中小型銀行遍布,而且各國無論國家大小,為了保障「金融主權」,都要設立本國的銀行。德國的儲蓄銀行Sparkasse分布最多,還有分布很廣的人民銀行Volksbank,既不是股份公司,也不是有限公司,而是互助合作社Genossenschaft——工人之間「互助合作」,那是馬克思的理想,到希特勒時代實現。即使大銀行如德意志銀行、商業銀行,也在各處開分行。如果將銀行量與國家經濟總量相比,歐洲的銀行量是美國的四倍。

這些銀行規模雖小,五臟俱全,消耗很多管理費用,如房租和雇員。資本低,成本高,競爭大,利潤小,把銀行辦成了廉價店Aldi,推行薄利多銷。這對顧客當然很好,但對銀行是致命的,這些銀行怎麼可能閑置許多資金來應付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學界、歐洲中央銀行都指出這一問題,政府也看到。但要想改,談何容易,1995年遍布全德的國家郵政局就開出了郵政銀行——也算德國特色——還就是德國政府自己推出的項目,政府都要與私人銀行爭奪一分利。

比爾·蓋茨早在1994年就說了:Banking is neccessary, Banks are not。 即人們需要銀行業務,但不需要銀行本身。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銀行的許多業務如匯款、提款、簽字、甚至證券等,都可以在網上或取款機里實現。即使咨詢業務,可以通過客戶銀行帳戶中的資金流動情況、流動結構,來優化客戶的投資結構,介紹銀行相應的金融項目,最多通過電話或網路視頻來實現。這樣,就可以減少銀行數目,減少櫃台人員,從而節省管理成本,提高贏利。但在今日的德國及歐洲的銀行中,很難看到這些新技術的痕跡,還在沿用傳統的工作方法。近期因為金融業危機,許多銀行被迫開始轉型,例如德國商業銀行欲裁減9600員工,新聘幾千專業員工;德意志銀行也提出具體改革方案,關閉或合並不少分行。

德國和歐洲的貸款文化也與美國不同,私人或私營企業除了購買房產外,很少會去貸款的,因為大家都怕還不起,怕中了銀行的哪個圈套,也怕繁瑣的手續和經濟擔保等。而美國大企業就是靠證券上市來集資,中小型企業或個人就是靠銀行貸款,所以銀行在美國的作用要遠高於在歐洲。

為了防止再度出現金融危機,歐盟制定了一系列繁瑣的法律。 大銀行還能有銀行法方面的專業人士來消化和施行這些法,而對中小型銀行或分行,便不知所措 ……這些,都限制了銀行業務在平民中的展開。

這次造成金融業處處哀鳴的直接原因,是歐洲中央銀行的低息政策,基本利息等於零,想以此刺激歐洲經濟。 這對貸款者有利,房貸都不到1%利息,算計下來租房不如買房。但也因為房貸低,買房者多,把房地產價格炒上去了。低息對存款者不利,許多人勤儉節約存款,想以後靠存款利息來補充養老,現在,利息都沒了。

低息對銀行利弊不一。 對虧損銀行,對靠拆了東牆補西牆的企業,貸款幾乎不支付利息,可以無期限貸款或貸款延長,避免破產 ——這樣苟延偷生的銀行畢竟不是金融界主流。

低息對正常運作的銀行卻很不利。 普通的商業銀行是靠支付利息來吸引客戶存款或購買某金融項目,銀行獲得的資金以更高的利息貸款給需要資金的私人或企業,銀行賺取這一進一出的利息差。央行的基本利息等於零後,進出的利息全都大幅度降低,銀行利潤就相當薄。而維持銀行的基本支出並沒有改變,於是銀行就很難生存了。

所以,銀行界埋怨歐洲中央銀行人為地製造了這次危機。 社會上也認為,歐洲中央銀行想以此手段在歐洲清理銀行界門戶,逼迫經營不善的銀行關閉,歐洲本來就不需要這么多銀行,事實上,歐洲的許多中小型銀行就生存在倒閉的邊緣——金融危機後,美國就是這樣關閉了幾百家中小型銀行,迫使大型銀行調整資金結構,以從結構上免除再次爆發金融危機。而歐洲想到的卻只是制定新法律,而沒有對銀行採取血腥點的清理措施。

10月5日德國議會邀請歐洲中央銀行行長Mario Draghi前來議會解釋。但央行行長否認這樣的說辭,認為這次銀行危機完全是銀行自己造成的,銀行沒有根據現有的經濟和金融狀況(包括低息),來對銀行結構和作業方式作出相應的調整,從而造成銀行虧損。Draghi明確指出,不要指望歐洲中央銀行會同情這些銀行,會作出相應的政策調整。 現在歐洲銀行太多了,影響到歐洲金融的穩定——言下之意,歐洲央行採取叢林原則,就是要讓一部分銀行倒閉。

『柒』 德意志銀行的業務范圍

德意志銀行是一家全能銀行,在世界范圍內從事商業銀行的投資銀行業務,對象是個人、公司、政府和公共機構。它與集團所屬的德國國內和國際的公司及控股公司一起,提供一系列的現代金融服務,包括吸收存款、借款、公司金融、銀團貸款、證券交易、外匯買賣和衍生金融工具。德意志銀行還開展結算業務,發行證券,處理信用證、保函、投標和履約保函並安排融資。國際貿易融資也是該行的一項重要業務,經常單獨或與其他銀團及特殊金融機構聯合提供中長期信貸。項目融資、過境租賃和其他金融工具業務大大補充了傳統的貿易融資。在項目融資方面,德意志銀行對通訊、交通、能源和基本設施項目的重視程度的日益增加,而且其證券發行業務十分發達,已成為當今世界最主要的證券發行行之一,參與了德國和世界市場上很多重要的債券和股票的發行,經常作為牽頭行和共同牽頭行。
1995年12月底,德意志銀行的凈收入高達21.2億馬克,資本和儲備金約為280.43億馬克,總資產價值7216.65億馬克。根據1995年著名的《銀行家》雜志對世界大銀行的排名,德意志銀行為世界排名第六名的大銀行。歷年來,德意志銀行一直被穆迪評級公司、標准普爾評級公司和IBCA評為為數極少的幾家AAA級銀行之一。

『捌』 銀行合並的優點

第一,一般企業合並的好處都會有,比如經營能力,財務狀況各方面都會好轉。
第二,如果兩不同性質或經營業務不同的銀行合並可以向混業經營的方向靠攏。
固然可以增強一個銀行的經營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閱讀全文

與購買德意志銀行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阿里員工拿7萬股票 瀏覽:691
拜登上位對股票的影響 瀏覽:189
參與隆基股份重組的股票有哪些 瀏覽:377
中安昱龍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股票 瀏覽:323
手機看股票怎麼翻頁看下一隻股票 瀏覽:282
騰訊漲停股票預測 瀏覽:241
螞蟻金服員工股票阿里股票 瀏覽:557
7月份股票走勢 瀏覽:248
投資股票用什麼軟體的 瀏覽:203
股票投資掌握的投資組合 瀏覽:449
中芯國際股票值得投資 瀏覽:136
代碼獲取股票資料庫 瀏覽:146
餐飲行業半成品相關股票 瀏覽:570
股票0bv是什麼指標 瀏覽:539
股票上市時間的公式 瀏覽:922
華美銀行股票價格 瀏覽:28
安秦科技股票分紅 瀏覽:248
華泰證券股票資金流向 瀏覽:676
鎳股票漲停 瀏覽:142
上海郵通科技股票 瀏覽: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