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板塊資金 > 美林銀行股票價

美林銀行股票價

發布時間:2023-09-13 16:10:34

① 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股市的影響

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從美國次貸危機開始,到美國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兩房」危機,再到雷曼兄弟申請破產、美林銀行被收購、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AIG瀕臨破產被注資850億美元拯救、全球股市的持續下跌,預示著華爾街最冷的冬天還沒有到來,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認為,美國正在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之中。在全球金融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必須認真分析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採取針對性的措施,才能避免更大的損失。我認為,影響有以下幾點:

1.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趨勢明顯。

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放緩將成為大勢所趨,出口以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是必然趨勢。據亞洲開發銀行16日發布的年度報告《2008年亞洲發展展望更新》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從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進一步回落至9.5%。主要原如下,

①由於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出口增長減速遠超出預期;

②通貨膨脹率升高的趨勢將使政府採取更嚴厲的緊縮貨幣政策,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企業倒閉潮出現,工業利潤增長大幅放緩;

③信貸緊縮下房地產市場降溫,可能出現比2008年更為嚴重的危機;

④宏觀調控下,房地產、鋼材、水泥、鋁合金和汽車產業投資增速回落;

⑤每年1000萬個新就業崗位完成很困難。農民工回農村種地回潮,農村隱性失業大量增加;

⑥由於明年油價和電價可能會進一步上調帶來PPI繼續上升的傳導因素,2008年中國全年CPI漲幅預測值從先前的5.5%上調至7%。2009年預測值從2008年4月的5%上調到5.5%;

⑦居民消費增長速度下降,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等於「畫餅充飢」。收入的不穩定性增大、股市的負財富效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費慾望受到抑制。

2.央行的貨幣政策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

目前,在「保增長」和「控制通貨膨脹」之間,央行的貨幣政策「左右為難」。在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的經濟增長受到抑制,增長率放緩是必然的,但在連續10年的高速增長下的「急剎車」會是一大批企業倒閉和就業的困難,影響社會穩定和諧。但放鬆貨幣政策又使已經比較嚴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濫成災。15日宣布的「兩率」下調市場並不領情就是證明。同樣,人民幣對美元是繼續升值或是貶值也是「兩難」選擇。

3.中國銀行業的經營效益增長出現困難。主要原因:

①在經濟下滑狀態下,銀行的業務拓展空間變窄;

②在居民收入不穩定性加大和貨幣緊縮政策下,存款大量增加與貸款增量減少的矛盾突出,加上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7個百分點;

③經濟下滑帶來的行業、企業破產倒閉,銀行不良貸款反彈壓力很大(比如房地產貸款下面專門分析);

④資產泡沫破裂後,銀行的抵押物大量縮水,貸款的抵押率超過「警戒線」,第二還款來源喪失。如房地產抵押、土地抵押、股票質押的貸款最為明顯;

⑤持有美國次級債或對美國破產公司的貸款造成的損失。如中國銀行集團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發行的債券7,562萬美元;工商銀行對雷曼公司貸款5000萬美元;招商銀行對雷曼貸款8000萬美元;

⑥中國商業銀行在2008年在海外的收購及投資因危機加重,過去的「抄底」行為變成了現在的「墊背」結果。按照高盛的預測,2009年香港H股中資銀行的獲利大約下降4%-8%;規模較小的股份制A股銀行獲利下降幅度更達到8%-13%。

4.各國央行任何救市行為都會「失靈」。

就在最近兩天,以美聯儲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監管當局各顯神通,為金融體系注入超過3000億美元的流動性。美聯儲過去兩天連續通過回購協議向市場注資1200億美元,這是「911」以來最大規模的注資行動。在美國之後,歐元區、英國、日本、澳大利亞以及瑞士等多個央行也連續採取注資措施。在亞洲,中國大陸和台灣都先後宣布下調存款准備金率或是貸款利率,印尼則宣布下調隔夜回購利率。

但各國央行的努力沒有馬上收到成效,道指、標普500指數、納指、歐洲股市、倫敦股市全線下跌滬深A股金融股拋壓沉重,滬指的十年成本線也岌岌可危。在投資者的信心跌到「冰點」之後,任何的救市措施都會在沉重的拋壓之下,變成「曇花一現」的「綠色風景」。但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稅單邊徵收就是較好的救市行為。在投資者信心喪失後,最好是徹底取消印花稅。

5.房地產行業真正的「冬天」來臨,寄希望於政府救房市無異於「痴人說夢」。

在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下滑趨勢中,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真正「冬天」和銀行不良貸款風險將在2008年末與2009上半年開始顯現。未來房產業的成交量持續下滑、購房者信心減弱和持幣觀望、空房率持續增加與毛利率下降,將導致開發商遭遇現金流的困擾,銀行業中的房地產不良貸款風險將大為提高。

根據高盛從銀行向65家房產商貸放記錄分析來看,從去年10月樓市調整以來,開發商現金流不足現象,就已逐漸暴露出來;但開發商仍以較高的利率,從國內外的私人投資者吸引了資金。為了籌集現金,國內大牌明星房地產開發商萬科、恆大等都在競相降價銷售,明顯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價已陷入下降趨勢,尤其是同比下降較多的三個城市是深圳、廣州與惠州。中國政府機構在16日表示,8月追蹤70個城市的房價指數首度較前月下滑,上海地區下跌了0.2%。目前,中國各地房價下跌現象越來越普遍,房地產投資進一步萎縮。

此外,曾踴躍投資上海房地產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卻要拋售部份最頂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產基金將兩棟上海豪宅標售,包括新天地超過100間的商務住宅。此外,大摩原本有興趣買下上海最高樓--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樓層,而後也作罷。結合美國的「金融危機」來看,大摩標售中國房地產有可能是為潛在的流動性危機做准備,它可能也預示著部分外資開始准備撤出中國房地產市場,這將對本在嚴冬中的中國房地產市場「雪上加霜」--先是開發商面臨償付能力危機,其後是實力不濟的房地產開發商倒閉,進而殃及國內銀行

② 美聯和美林各是什麼金融機構

美林因該被分類到投資銀行里。

投資銀行是主要從事證券發行、承銷、交易、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投資銀行是證券和股份公司制度發展到特定階段的產物,是發達證券市場和成熟金融體系的重要主體,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溝通資金供求、構造證券市場、推動企業並購、促進產業集中和規模經濟形成、優化資源配置等重要作用。
由於投資銀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對投資銀行的界定也顯得十分困難。投資銀行是美國和歐洲大陸的稱謂,英國稱之為商人銀行,在日本則指證券公司。國際上對投資銀行的定義主要有四種:
第一種:任何經營華爾街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都可以稱為投資銀行。
第二種:只有經營一部分或全部資本市場業務的金融機構才是投資銀行。
第三種:把從事證券承銷和企業並購的金融機構稱為投資銀行。
第四種:僅把在一級市場上承銷證券和二級市場交易證券的金融機構稱為投資銀行。
投資銀行是與商業銀行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是現代金融業適應現代經濟發展形成的一個新興行業。它區別於其他相關行業的顯著特點是,其一,它屬於金融服務業,這是區別一般性咨詢、中介服務業的標志;其二,它主要服務於資本市場,這是區別商業銀行的標志;其三,它是智力密集型行業,這是區別其他專業性金融服務機構的標志。

美林 Merrill Lynch 是一個領導性的國際金融管理及咨詢公司。它遍及世界六大洲 43 個國家。為個人及組織性客戶提供多種金融服務,其中包括:
● 個人金融計劃
● 證券承銷
● 貿易與經紀業
● 投資銀行與咨詢服務
● 外匯交易
● 期貨與金融衍生品
● 保險
● 研發
Merrill Lynch 的總體客戶資產超過一萬億美元,在為個人與小型企業提供金融咨詢與管理服務中處於領導地位。作為一個投資銀行,八年以來它已成為國際上最大的股票和債券承銷人。也是企業,政府,機關,個人的戰略性咨詢者。通過 Merrill Lynch 資產管理,公司運作著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集團之一。

主要業務
.投資銀行
ML是為企業,機關,政府提供全球咨詢與金融服務的市場主導者。強大的關系網管理,創新,產品開發,持久而不可逾越的道德標准已推動ML在投資銀行產業中首屈一指。國內與國際業務容量超過其所有競爭對手。ML作為領先的證券承銷人和交易人的經驗提高了的其洞察力並給予其為客戶提供精確並有創造性的金融策略所必備的市場知識。
.並購(M&A)
通過並購集團,ML是並購交易中的領導性咨詢公司,是在美國和全球完成並購的西方頂尖級顧問公司之一。 自 1995 年以來, ML 已為 1100 樁交易提供咨詢服務,交易值超過1.2 萬億美元。 ML 為客戶提供各種不同類型的戰略性服務,其中包括預先反並購策略,銷售,收購,剝離財產,使母公司收回子公司全部股本使之脫離,以及合資企業的服務。ML 的並購專家可根據客戶的戰略性需要提供不同的專家建議。他們與 ML 的其他行業專家密切合作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1998 年是破記錄的一年, ML 為 40 個最大的交易中的 14 個交易做咨詢服務,其中包括前 15 名中的 6 個。
.金融期貨與選擇權
ML 金融期貨與選擇權部通過運用利率,股票和金融衍生品幫助機關客戶進行風險管理與投資決策。不斷完善公司在世界范圍的資本市場資源以便為其的客戶提供綜合策略。
.企業銷售
ML通過850多種行業組成的國際化銷售力量,提供給機構投資人廣泛的產品與服務。機構客戶部門負責ML與機構投資人的業務關系,其中包括最大的企業,養老基金,金融機構,政府機關以及在國際上持有主要投資資產的商人。
ML為客戶:
具體分析每一位客戶的資產組合,以便作出對市場及投資決定。
提供最廣泛的產品,包括開發綜合創造行產品。
通過最近的兼並與辦公網,加強國際接觸。

2008年9月14日晚間,美國銀行以約440億美元收購有著94年歷史的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證券。
根據協議,美國銀行將以每股29美元的價格,以換股方式收購美林證券,該收購價比美林上周五的收盤價溢價70%,但僅有美林股價峰值的三成。
消息人士透露,美林證券是在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壓力之下被迫出售的,因為美聯儲擔心美林將成為雷曼兄弟公司之後的又一個次貸危機犧牲品。而在美國銀行之前,美林證券曾與摩根士丹利進行過接觸。但是,由於摩根士丹利需要時間對美林進行評估,而美林則希望盡快達成協議,雙方的談判無果而終。

至於美聯儲……就相當於美國的中國人民銀行

還要說說美聯儲??????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 (Federal Reserve System,簡稱Fed)負責履行美國的中央銀行的職責,這個系統是根據《聯邦儲備法》(Federal Reserve Act)於1913年成立的。這個系統主要由聯邦儲備委員會,聯邦儲備銀行及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等組成。
主要職責
1、制定並負責實施有關的貨幣政策;
2、對銀行機構實行監管,並保護消費者合法的信貸權利;
3、維持金融系統的穩定;
4、向美國政府,公眾,金融機構,外國機構等提供可靠的金融服務。
其它職責
1、 經濟教育
2、 社會超越
3、經濟研究

聯邦儲備系統的核心機構是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Board,簡稱美聯儲;它的全稱叫 The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即聯邦儲備系統管理委員會,也可以稱之為聯邦儲備系統理事會),它是一個聯邦政府機構,其辦公地點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 。該委員會由七名成員組成( 其中主席和副主席各一位,委員五名),須由美國總統提名,經美國國會上院之參議院批准方可上任,任期為十四年( 主席和副主席任期為四年,可連任 ) 。

美聯儲的基本職能

1、通過三種主要的手段(公開市場操作,規定銀行准備金比率,批准各聯邦儲備銀行要求的貼現率)來實現相關貨幣政策;
2、監督,指導各個聯邦儲備銀行的活動;
3、監管美國本土的銀行,以及成員銀行在海外的活動和外國銀行在美國的活動;
4、批准各聯邦儲備銀行的預算及開支;
5、任命每個聯邦儲備銀行的九名董事中的三名;
6、批准各個聯邦儲備銀行董事會提名的儲備銀行行長人選;
7、行使作為國家支付系統的權利;
8、負責保護消費信貸的相關法律的實施;
9、依照《漢弗萊·霍金斯法案》(Humphrey Hawkins Act)的規定,每年 2月20日及7月20日向國會提交經濟與貨幣政策執行情況的報告(類似於半年報);
10、通過各種出版物向公眾公布聯邦儲備系統及國家經濟運行狀況的詳細的統計資料,如通過每月一期的聯邦儲備系統公告(Federal Reserve Bulletin);
11、每年年初向國會提交上一年的年度報告(需接受公眾性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及預算報告(需接受美國審計總局的審計);
12、另外,委員會主席還需定時與美國總統及財政部長召開相關的會議並及時匯報有關情況,並在國際事務中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③ 世界上一共出現過幾次金融危機

1901年 美國交易所危機

1907年 美國銀行危機
主要策劃者:羅斯切爾德家族 摩根集團 紐約第一國家銀行 國家城市銀行(後來的花旗銀行) 標准石油城市銀行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 鐵路大王傑姆斯
目的:建立美聯儲 為策動世界級別的戰爭掃清障礙
結果:1913年美聯儲法案通過,國際銀行勢力控制了美元的發行和主宰國家銀行的准備金。 美國政府自此喪失對美元的發行權。銀行家們等待已久的爆發世界級戰爭的條件已經成熟

1921 美國農業衰退
策劃者:華爾街精心設計的定向爆破
目的:旨在掠奪農民的財富和摧毀農業地區拒絕服從美聯儲的中小銀行
結果:突如其來的信用和貨幣緊縮迫使原本富裕的農民大批破產

1929 美國經濟大蕭條
策劃者:摩根和雷波庫恩公司控制下的美聯儲紐約銀行董事長本傑明 英格蘭銀行董事長諾曼 早在2年前就敲定了股市暴跌
目的:廢除金本位 實行廉價貨幣政策 為二戰鋪平金融道路
結果:世界經濟大衰退,啟動超級通脹掠奪德國人民財富,動盪英國經濟,迫使英鎊與金本位脫鉤。收割美國這只肥羊。

1938 美國金融危機
策劃者:國際銀行勢力
目的:為二戰掃除金融障礙 超級赤字財政 迫使美國參戰
結果:美國國債從1930年的160億美元狂漲到1946年的2690億美元

1948年美國金融危機
戰爭時形成的高速生產慣性同戰後重建時,國際國內市場暫時縮小的矛盾造成的。
策劃者:國際銀行勢力
目的:著名的馬歇爾計劃的出台。

1981年 墨西哥金融危機
策劃者:國際銀行勢力
目的:實現拉丁美洲和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有控制地解體」

1987年 金融核彈 目標東京 股票指數期貨
紐約股市崩盤
迫使日元升值 3年後日本陷入十幾年的衰退,日經指數暴跌70% 地產連續14年下跌,財富損失比例後果相當於二戰戰敗
策劃者:國際銀行勢力

1990年代芬蘭、瑞典、挪威銀行危機

1997 亞洲金融危機 「剪羊毛」 喬治·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機商對東南亞金融市場發動攻擊,開始拋售泰銖,買進美元。目的在攪亂東南亞金融市場。銀價跌到歷史最低點 巴菲特在此年吃進了世界上1/3的實物白銀存量。

2008年9月美國次貸風暴 雷曼兄弟破產、美林銀行賤賣、摩根斯坦利尋求合並,美國次貸風暴掀起的浪潮一波高過一波,美國金融體系搖搖欲墜,世界經濟面臨巨大壓力。

④ 經濟學!簡單的,100分!

1,聯儲提高利息,一般是用來抑制經濟過熱的。
產生的後果是信貸緊縮,市場貨幣供應量減少,物價下降,
這一階段不只是房子,很多商品都會處於觀望期:等待物價下降

2,杠桿率即一個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風險與資產之比。杠桿率是一個衡量公司負債風險的指標,從側面反應出公司的還款能力。一般來說,投行的杠桿率比較高,美林銀行的杠桿率在2007年是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桿率在2007年為33倍。

3,一、全球金融危機的發展歷程
本輪全球金融危機肇始於美國次貸危機,而美國次貸危機則源於美國房地產價格泡沫的破滅。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後,美聯儲在很長時期內實施了過於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美國房地產價格指數在2000年1月至2006年5月期間上漲了1.24倍。[1] 在低利率與房價持續上漲背景下,由於美國政府金融監管缺位,導致次級抵押貸款市場以及基於次級抵押貸款的各種金融衍生產品過度發展。不過,上述繁榮建立在假定美國房地產價格將會持續上漲的脆弱基礎上。 當美聯儲在通貨膨脹壓力下從2004年6月起重新步入加息周期後,房地產價格從2006年6月起開始下跌。次級抵押貸款市場以及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繁榮的基礎不復存在。2007年8月,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對沖基金停止贖回,引發投資者撤資行為,從而觸發了流動性危機。這被視為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的標志。2008年2月,英國北岩銀行被英國政府國有化,這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第一家被國有化的金融機構,也標志著次貸危機已經傳遞至歐洲。2008年3月,貝爾斯登申請破產倒閉,在美聯儲的斡旋下被摩根大通收購。美國政府對貝爾斯登的救援標志著次貸危機進入一個新階段,同時強化了投資者對金融機構「大而不倒」的預期。 2008年9月是美國次貸危機轉變為全球金融危機的轉折點。9月7日,美國政府宣布接管房地美與房利美,這意味著美國房地產金融市場爆發系統性危機。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美國政府沒有實施救援。美國政府聽任雷曼兄弟破產倒閉的做法打破了金融市場關於金融機構「大而不倒」的預期,直接造成美國短期貨幣市場崩盤。由於短期貨幣市場是美國影子銀行體系最重要的融資來源,雷曼兄弟的破產使得美國投資銀行的覆滅變得不可逆轉。在雷曼兄弟破產的同一周內,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宣布被美洲銀行收購,美國前兩大投資銀行高盛與摩根士丹利宣布轉為銀行控股公司。華爾街上煊赫一時的五大投行集體消失。此外,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出現嚴重虧損,最終被美聯儲注資850億美元並實施國有化,這標志著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市場開始崩潰。在2008年9月,危機也由美國金融市場全面蔓延至歐洲與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市場,危機正式由國別危機轉變為全球金融市場危機。
金融市場的危機也通過財富效應、信貸緊縮、切斷企業融資來源等渠道影響到全球實體經濟。從2008年第2季度起,歐元區與日本經濟進入負增長;從2008年第3季度起,美國經濟進入負增長。三大發達經濟體在2008年下半年集體陷入衰退,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也明顯減速。根據IMF的最新預測,2009年全球經濟將實現1.3%的負增長,這是全球經濟自二戰以來的首度萎縮。其中發達國家經濟將萎縮3.8%,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率也僅為1.6%。[2] 在2009年2-3月,有四種危機重疊發生:一是以花旗銀行、美洲銀行為代表的美國大型商業銀行爆出巨額資產減記(不過09年第1季度財報顯示相關銀行盈利狀況有所好轉);二是美國對沖基金行業從2008年10月起遭遇大規模的投資者撤資行為;三是發達國家實體經濟仍在不斷下滑;四是中東歐國家很可能爆發因為外資抽逃而引發的金融危機。因此,2009年春季也被稱為「金融海嘯第二波」,以對應雷曼兄弟破產所引發的金融市場系統性危機。不過,由於投資者預期已經顯著調低,目前已經很難有打破投資者預期的意外事件發生,金融市場重現系統性危機的可能性相對較低。然而,全球金融危機仍處於深化與擴展的過程中。 以上我們簡要回顧了全球金融危機的發展歷程。事實上,我們很難清晰劃分金融危機的發展階段,原因是各種不同類型的危機往往交疊在一起。例如,房價下跌從2006年6月起延續至今(美國房價指數迄今為止已經下跌了30%[3]),流動性短缺和信貸緊縮從2007年8月起延續至今,股市下跌從2007年10月起延續至今,實體經濟衰退從2008年第3季度起延續至今。因此,我們只能用標志性事件(例如金融機構破產)的發生來大致描述金融危機的演進。
二、美國政府救市政策及其後果
要判斷全球金融危機的未來走向,就離不開對美國政府救市政策的梳理與評價。下面我們從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兩個層面來分析美國政府救市政策及其後果。 表1總結了迄今為止美國政府出台的財政救市方案,主要包括1680億美元的減稅、7000億美元的問題資產紓困方案、奧巴馬政府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以及最近出台的公私合營的壞賬銀行等。簡單計算,美國政府財政救市方案的金額已經高達1.66萬億美元,約為GDP的12%。上述方案既包括幫助金融機構紓困的具體措施(包括注資、剝離問題資產、為金融機構負債提供擔保等),也包括提振實體經濟的具體措施(包括減稅和增加社會公共支出等)。現在要全面評價財政救市方案的效力為時尚早,但相關政策的出台至少緩解了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的進一步下滑。 美國政府巨額財政刺激方案的直接後果,是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飆升,以及為財政融資的壓力上升。2002年至2007年,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平均為4270億美元。根據奧巴馬政府的預算,2009財年的財政赤字將達到1.75萬億美元,超過美國GDP的12%。發行國債是美國政府用於彌補財政赤字的重要手段。如圖1所示,自1990年以來,美國歷年的國債凈發行額與財政赤字水平大體相符,這表明美國政府主要用增發國債來彌補財政赤字。自1996年以來,每年國債凈發行額均高於財政赤字水平。[4] 2002年至2007年,美國國債凈發行額一直穩定在5000億美元左右,2008年則飆升至1.47萬億美元。市場預計,要為巨額財政赤字募集足夠資金,2009年美國國債凈發行額將至少達到2萬億美元。 2008年年底美國國債市場未清償余額約為10.7萬億美元。如果2009年新增2萬億美元的國債發行,相當於市場上新增20%的供給。如果對美國國債需求的增長跟不上國債供給的增長,美國政府必須提高新發國債的收益率,而這會壓低存量國債的市場價值,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外國投資者將遭受嚴重損失。[5] 然而現實情況是,截止2009年4月中旬,美國國債市場收益率總體而言仍處於不斷下降趨勢:目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低於3%,而3個月國債收益率低於0.20%。美國國債市場的火爆行情,主要與國際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以及國際資本在危機時期的「流向安全港」(Fly to Safety)效應有關。一旦國際機構投資者的去杠桿化結束並重新配置風險資產,大量的資金將從美國國債市場撤出,這可能顯著推高國債市場收益率並壓低國債市場價值。 表2歸納了危機爆發至今美聯儲的應對方案。美聯儲的救市方案主要包括三類:一是降息,在次貸危機爆發後一年半時間內,聯邦基金利率由5.25%降低至0-0.25%;二是通過各種信貸創新機制向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包括針對存款類金融機構的期限拍賣貸款(TAF)、針對交易商(投資銀行)的主要交易商信用貸款(PDCF)、針對商業票據發行者的商業票據貸款(CPFF),以及針對資產支持證券購買者的期限資產支持證券貸款(TALF);三是所謂的定量寬松(Quantitative Easing)政策,即美聯儲通過直接購買證券的方式向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相關證券包括國債、機構債與MBS。 美聯儲極其寬松的貨幣政策收到了一定成效,目前無論是反映短期貨幣市場融資成本的TED息差,還是美國居民中長期住房抵押貸款利率,與危機爆發初期相比都顯著下降。然而,美聯儲貨幣政策也造成了兩個明顯後果:後果之一是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不斷上升。如圖2所示,從2008年9月初到2009年4月中旬,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的總規模由9000億美元左右飆升至2.2萬億美元左右。總資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美聯儲通過各種創新機制提供的流動性貸款顯著增加,自2008年3月推出PDCF機制以來,美聯儲流動性貸款由零上升至2009年4月中旬的1.2萬億美元。自美聯儲實施定量寬松政策以來,美聯儲直接持有的證券數量也有所上升;後果之二是美國金融機構的超額准備金大幅飆升。由於美聯儲的資本金沒有發生變動,因此資產負債表總體規模的上升實際上意味著美聯儲負債的上升。如圖3所示,在美聯儲各項主要負債中,流通中現金的規模大致穩定在9000億美元左右,而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則由2008年9月初的200億美元左右上升至2009年4月中旬的接近9000億美元。 盡管美聯儲對金融機構流動性貸款的增加目前主要體現為金融機構超額准備金的增加,但這主要與金融機構去杠桿化尚未結束、風險偏好很低,因此存在惜貸現象有關。一旦金融機構去杠桿化結束並重新開始放貸,貨幣流通速度可能在短期內顯著上升,從而帶來通貨膨脹壓力。一旦在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開始反彈後,美聯儲不能及時抽迴流動性,那麼美國很可能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美元可能大幅貶值。事實上,盡管美聯儲賬面上有大量證券,但其中國債數量有限,故而通過出售國債能夠收回的流動性有限。另一方面,美聯儲通過創新信貸機制積累的其他種類債券很可能短期內無人問津,這意味著短期內美聯儲抽迴流動性的能力有限,中期內美國爆發通脹與美元貶值的可能性較大。
三、全球金融危機的未來走向
要准確預測全球金融危機的未來走向,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例如,美國財政部新近出台的公私合營壞賬銀行方案能否吸引到大量私人投資者的參與,從而為壞賬銀行的運營提供足夠資金?美國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何時結束?美國金融市場何時開始反彈?美國國債市場的火爆行情何時結束,新興市場國家中央銀行是否會持續追捧美國國債?美元匯率是否以及何時會反轉?一旦市場反彈,美聯儲能否及時抽迴流動性,從而避免惡性通脹的爆發?全球能源與大宗商品市場何時止跌反彈?
盡管我們尚不能對以上問題作出滿意回答,但我們相信,危機演進的某些中長期方向是比較確定的。以下我們將就全球金融市場、全球實體經濟增長與全球通貨膨脹狀況等方面作出預測。 美國金融市場的危機尚未見底。盡管2009年第1季度美洲銀行、花旗銀行、富國銀行、高盛等金融機構的盈利狀況超出市場預期,但這些金融機構在2009年的業績可能有所反復。金融機構將會繼續披露壞賬,這意味著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仍會繼續,金融機構也會繼續尋求政府或私人部門的股權投資。如果大型商業銀行情況惡化,不排除美國政府進一步實施國有化的可能性。對沖基金的投資者撤資行為並未顯著減弱,如果短期貨幣市場仍不能恢復正常運轉,則2009年春季可能出現對沖基金大面積解散清算的現象。隨著實體經濟增長前景的惡化,美國公司債市場可能爆發新的危機。歐洲金融機構對問題資產的披露遠沒有美國同行充分,這意味著歐洲金融市場還有很大的下行空間。[6] 一旦中東歐國家爆發金融危機,在中東歐國家擁有大量信貸頭寸的西歐商業銀行將出現更多壞賬。然而,盡管如此,全球金融市場很難重演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引發的系統性危機,這是因為投資者的預期已經顯著下調,很難發生打破投資者預期從而引發恐慌性拋售的惡性事件。我們預計,美國金融市場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觸底,逐步恢復正常的投融資功能。 實體經濟的恢復則要緩慢的多。從目前世界各國出台的救市方案來看,全球國際收支失衡的狀況很可能不但得不到緩解,反而進一步惡化。美國居民並沒有顯著壓縮消費,而中國居民並沒有顯著擴大消費,這意味著美國當前經常賬戶赤字的改善很可能只是暫時現象。[7] 一旦實體經濟反彈、全球能源與大宗商品市場價格上漲,美國經常賬戶赤字可能進一步擴大,中國的經常賬戶順差也是如此。從短期來看,美國經濟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止跌,在2010年上半年恢復正增長。但要恢復到危機爆發前的水平,可能至少需要5年左右時間。歐元區和日本的經濟反彈將會晚於美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美國的進口需求是否重新強勁。受4萬億人民幣投資方案(重點在於基礎設施投資與房地產投資)與銀行信貸飆升刺激,中國經濟有望在2009年下半年強勁反彈。但由於居民消費持續疲弱、刺激投資可能進一步形成過剩產能、信貸飆升可能導致不良貸款率上升、出口可能持續疲軟,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在中期內缺乏持續增長的動力。如果全球范圍內刺激政策運用不當,各國政府缺乏進行結構性調整的魄力以及協調各國宏觀政策的遠見,整個世界經濟都可能呈現出W型走勢,即短期內顯著復甦,中期內不容樂觀。 目前全球范圍內的通貨緊縮很可能只是暫時現象。當然,如果世界經濟重返通脹,其根源可能不在於全球需求的強勁復甦,而在於美元大幅貶值引發的全球能源與初級產品價格再度上漲。如前所述,我們很難說服自己,「直升飛機上的伯南克」能夠在市場反彈之際迅速抽迴流動性,因此當前美國的定量寬松政策很可能埋下未來通貨膨脹的種子。一旦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結束、機構投資者重新開始配置風險資產、銀行重新開始放貸,這意味著貨幣乘數短期內可能迅速上升。在基礎貨幣沒有相應削減的情況下,這將加劇經濟體中的通脹壓力。隨著大量資金流出美國國債市場並重新流向新興市場國家,美元可能大幅貶值,從而推動全球能源及大宗商品價格再度走高。如果大宗商品市場的價格上漲伴隨著總需求的持續不振,我們就不能排除世界經濟陷入滯漲的可能性。

⑤ 雷曼兄弟倒閉,美林被收購,AIG面臨融資危機,這張的危機給全球經濟和中國帶來多大影響

這是經濟規律所致,和自然的懲罰一樣,總有一個實體會來承擔後果。再正確的人也逃避不掉。
只是我國的金融管理和外匯管理當局傻的可憐,他們急不可待地賤賣中國資產幫助人家賺錢渡荒年,急不可待地把人家的危機抱回我們自己家來享受,要我們的投資人遭受比危機發生地嚴重的多的金融危機。人家才跌一個4%,格老就憂心忡忡,聲淚俱下告訴我們,它們美國遭受了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機!那口氣,美國受到這么不公正的危機待遇,肯定是這世界上最值得同情的人們了,至於為什麼美國跌了百分之十幾是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中國跌了百分之七十卻還要拿錢幫美國,格老就不多解釋了,那是因為美圓是中國賺的嘛,反正老百姓從來不會花美圓啊。
這樣看來,倒不是那些買辦(他要說自己不是買辦,它能說的清楚么)傻的可憐,而是它們傻的讓中國投資人可憐。

⑥ 美國投資銀行——美林銀行的資料

http://www..com/s?wd=%C3%C0%C1%D6%D2%F8%D0%D0%B5%C4%D7%CA%C1%CF

⑦ 美林銀行的基本信息

除了傳統的投資銀行和經紀業務外,還包括共同基金、保險、信託、年金和清算服務。作為世界的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詢公司之一,它在財務世界裡佔有一席之地。2008年9月14日,美國銀行與美林達成協議,將以約440億美元收購後者。
2008年9月14日周日晚間,已有94年歷史的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 Co.)同意以大約44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二者的合並將造就一家業務范圍廣泛的銀行巨頭, 幾乎涉及了金融領域的方方面面,遍布信用卡、汽車貸款、債券和股票承銷、並購咨詢和資產管理各個方面。[1]
美林證券是世界領先的財務管理和顧問公司之一,總部位於美國紐約。作為世界的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詢公司之一,它在財務世界裡響叮當名字里佔有一席之地。公司創辦於1914 年1月7日,當時美瑞爾(Charles E. Merrill)正在紐約市華爾街7號開始他的事業。幾個月後,美瑞爾的朋友,林區(Edmund C. Lynch)加入公司,於是在1915年公司正式更名為美林。1920年代,美林公司紐約辦公室坐落於百老匯120號,並且它在底特律、芝加哥、丹佛、洛杉磯和都伯林都有辦公室。
美林集團是全球領先的財富管理、資本市場及顧問公司,其分公司及代表處遍及全球六大洲37個國家與地區,雇員達60,000人。
美林通過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務,來滿足個人以及機構投資客戶的需要。這些服務包括個人理財計劃,經紀證券買賣,公司顧問,外匯與商品交易,衍生工具與研究。作為投資銀行,美林也是全球頂尖、跨多種資產類別之股票與衍生性產品之交易商與承銷商,同時也擔任全球企業、政府、機構和個人的戰略顧問。
美林在全球有超過700個辦公室及15,700名財務顧問,為個人及企業提供以一流規劃為基礎的財務顧問與管理服務,旗下所管理的客戶資產總值達1.7萬億美元。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財富管理公司之一。
美林持有全球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之一貝萊德美林投資管理(BlackRock)近一半的股權,其管理之資產總值約1萬億美元。 美國銀行2008年9月15日發表聲明,宣布以接近500億美元總價收購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公司。以下為美林公司大事記:
1885年 公司前身成立
1914年 1月查爾斯·梅里爾開辦查爾斯·E·梅里爾公司,埃德蒙·林奇加盟。當年5月,公司在紐約華爾街7號設立辦公室。
1915年 更名「美—林公司」。
1930年 公司將業務集中在投資銀行領域
1938年 林奇去世;公司更名「美林公司」。
1941年 成為華爾街上第一家發行企業年報的公司
1946年 公司建立資金管理學校,就是現在的金融咨詢公司
1955年 公司年簽約額突破10億美元
1956年 幫助福特汽車公司上市,當年為其融資10億美元;梅里爾去世。
1958年 更名「美林—皮爾斯—芬納—史密斯公司」。
1960年 在英國首都倫敦設立辦公室
1961年 在東京開設代表處
1964年 在日本首都東京設立辦公室,收購C·J·迪瓦恩公司,進軍固定收益證券領域。
1971年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1973年 公司成為了證券投資公司
1976年 資產管理部成立
1982年 在香港建立了地區總部
1985年 作為第一家外國證券公司進入日本證券市場
1993年 成為第一家在中國開設辦事處的美國證券公司
1997年 收購澳大利亞的McIntosh Securities Limited
1999年 最後一次榮膺世界最大股票和債券承銷商頭銜,次年把這一頭銜拱手讓給美國花旗集團,同年進入數字時代,在網上開始業務經營
2002年 斯坦利·奧尼爾任首席執行官(CEO)。
2006年 收購美國國民城市銀行公司旗下「第一富蘭克林金融公司」。這家公司主營次級抵押貸款業務。
2007年 10月抵押貸款業務虧損累加迫使奧尼爾卸任董事長兼CEO。
2007年 12月紐交所—泛歐證券交易所CEO約翰·賽恩接任公司董事長兼CEO。
2008年 6月30日前一年時間內,公司抵押貸款相關業務凈損失大約190億美元。公司開始從主權財富基金和其他投資者處募集資金,出售風險資產。
2008年 9月15日美林公司同意以大約440億美元的價格將自己出售給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

⑧ 美林的銀行收購

2008年9月14日,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銀行與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證券達成協議,美國銀行將以約440億美元的總交易額收購美林證券公司。據悉,美國銀行在放棄收購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之後即與美林證券展開收購談判,雙方同意美國銀行以每股29美元的價格收購美林證券,該收購價比美林上周五的收盤價溢價70%。雙方有望在2008年9月15日紐約股市開盤前正式公布此消息。此前,美國銀行曾考慮收購瀕臨破產的雷曼兄弟,但因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拒絕為收購提供資金扶持,相關談判未能達成協議。然而,美國銀行很快就將注意力轉向美林證券並達成了收購協議。由於雷曼兄弟公司可能破產引發的恐慌情緒殃及美林證券,美林證券的股價受到重壓。在截至2008年9月12日的一周里美林證券的股價跌幅高達36%,市值縮水150億美元。在過去的六個月中,美國五大投資銀行中的貝爾斯登、雷曼兄弟和美林證券相繼陷於嚴重財務危機,導致各方對美國金融業的擔憂。目前,業界正在密切關注另外兩家大投資銀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情況。

⑨ 近代美國的五次危機及措施

近代美國的五次危機,包括1929—193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 1973—1975年石油危機、 1987年美國股災、本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2007年開始的次貸危機。面對危機,美國政府均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挽救經濟、挽救國家。
(一)1929—193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
美國經濟「大蕭條」起始於1929年10月24日的股市突然崩盤,10月29日被拋售的股票就達1638萬股,當月美國股市市值便有260億美元化為烏有,損失比「二戰」協約國所欠美國的戰債還多5倍。3年間,美國股市暴跌85%,失業率高企,平均為18.8%。期間,美國GDP呈下降趨勢,從1929年的3147億美元下降到1934年的2394億美元,5年間下降了24%。消費價格指數也一直呈下降趨勢,1933年的GPI與1929年相比下降了24.6%。
面對經濟大蕭條,1933年初,富蘭克林·羅斯福當選為美國第32屆總統後,針對當時的實際,順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大刀闊斧地實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機的政策措施,歷史上被稱為「羅斯福新政」,新政的主要內容可以用「三R」來概括,即復興(Recover)、救濟(Relief)、改革(Reform)。一是羅斯福的新政從整頓金融入手,加強金融立法。在被稱為「百日新政」期間制訂的15項重要立法中,有關金融的法律就佔了1/3。羅斯福採取的整頓金融的非常措施,對收拾殘局、穩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二是在解決銀行問題的同時,羅斯福政府還竭力促使議會先後通過了《農業調整法》和《全國工業復興法》,要求資本家們遵守「公平競爭」的規則,訂出各企業生產的規模、價格、銷售范圍;給工人們訂出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規定,從而限制了壟斷,減少和緩和了緊張的階級矛盾。中小企業的發展,為美國社會的穩定、經濟的復甦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三是救濟工作。1933年5月,國會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將各種救濟款物迅速撥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單純救濟改為「以工代賑」,給失業者提供從事公共事業的機會,維護了失業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
(二)1973—1975年石油危機
在美國,石油危機從1973年12月持續到1975年5月,GDP下降5.7%,工業生產下降15.1%,其中建築、汽車、鋼鐵三大支柱產業受打擊尤為嚴重。固定資本投資共縮減23.6%,企業設備投資1975年比1973年下降48%;企業和銀行倒閉均創下「二戰」後的歷史紀錄;失業率高達9.1%,失業人數達825萬;道瓊斯指數1973年1月到1974年12月下跌達41.9%。與危機相伴的則是更加嚴重的通貨膨脹,1974年美國消費物價上漲11.4%,1975年上漲11%。
面對石油危機,美國政府一是大幅度地修改了國內石油政策,大大加強了對石油資源、生產、供應、銷售和市場的控制,加強對外國石油公司的管理和限制;二是國際上,美國倡議召開石油消費國會議,決定成立成立國際能源機構,該機構的主要職能是促進其成員國建立應急石油儲備或稱戰略石油儲備;協調突發事件引起石油供應中斷時成員國之間的石油調配問題。
(三)1987年美國股災
1987年10月19日,美國道瓊斯工業股票指出下跌508點,跌幅為22.6%,當日全國損失5000億美元。這一日被稱為「黑色星期一」。美國股市市值在那一天損失5600億美元,是1929年「大蕭條」時跌去市值總額的兩倍。
美國政府為抵抗「泡沫」崩潰的洪流,刺激經濟增長,一是開始實施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的擴張財政政策,投入大量財政資金刺激經濟增長。二是實施積極的貨幣政策,大幅降低中央銀行的貼現率,使大量資金流入美國。
(四) 本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
2000年3月中旬,以技術股為主的美國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遭遇重挫,指出不斷下滑,網路「泡沫」危機全面爆發。當年9月21日,納指迅速跌至1088點,創下3年來的最低紀錄,與2000年3月10日的歷史高峰相比,跌幅高達78.8%,重新回到了1998年的水平。 2000年1月以來,美國已有100多家網路公司宣告倒閉,造成近萬餘人失業。就像傾倒的「多米諾骨牌」一樣,從2001年到2002年,互聯網業的危機很快波及處於產業鏈上下游的電信製造業和運營業。許多通信企業股票下跌,盈利狀況惡化,紛紛宣布裁員,整個信息通信產業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成為重災區。
為了避免網路「泡沫」危機拖累美國經濟,美財政當局和美聯儲當時採取了擴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以製造業、房地產為龍頭的產業很快重新帶起經濟這匹「馬車」。所以,標准普爾500指數和道瓊斯工業指數並未受到太大沖擊,振盪下跌之後較快恢復了生機,2003年年初開始觸底回升,2004年年初已恢復到之前的繁榮。
(五)美國次貸危機
2007年2月13日,美國抵押貸款風險開始浮出水面,標志著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的開始。4月4日,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請破產保護。4月24日,美國3月份成屋銷量下降8.4%。由此,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開始全面爆發。截至2008年年初,美國次貸市場規模大約8500億美元。
針對次貸危機,美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美聯儲2008年初推出一項預防高風險抵押貸款新規定的提案,也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所採取的最全面的補救措施。二是採取降息政策;三是採取兩項新的增加流動性措施,即定期招標工具,並決定開始一系列定期回購交;四是美聯儲聯合其它四大央行宣布繼續為市場注入流動性租金,緩解全球貨幣市場壓力;五是對銀行資本實行更嚴格的監管;六是加強國際合作,應對金融市場動盪。

閱讀全文

與美林銀行股票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交易機構交易漲停不能賣出嗎 瀏覽:959
退市股票可以買賣嗎 瀏覽:698
有資金介入的股票選股公式 瀏覽:154
重組後股票漲幅最大的股票 瀏覽:619
otc股票交易app 瀏覽:538
股票楔形整理時間 瀏覽:827
大唐西市股票上市時間 瀏覽:522
科創板股票退市整理期的交易期限為多少天 瀏覽:554
2014年10月23日漲停股票 瀏覽:751
手機上股票軟體能清理嗎 瀏覽:269
企業股票債券 瀏覽:578
股票被打成st 瀏覽:851
上市當天就幾個漲停的股票 瀏覽:920
如何看出股票中主力 瀏覽:690
獲取東方財富股票數據介面 瀏覽:962
一隻股票的故事 瀏覽:613
網上怎樣消股票賬戶 瀏覽:850
淮柴動力股票最新消息 瀏覽:234
西藏電力股票走勢圖 瀏覽:536
股票大數據英語怎麼說 瀏覽: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