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浪潮信息,疑似兩市分化嚴重
浪潮信息的兩市分化嚴重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並不值得為之焦慮。
② 浪潮雲申報科創板,將接替浪潮信息為母集團「輸血」
作為重要「輸血通道」的浪潮信息,如今似乎已難掩頹勢。於是,浪潮集團一面竭力轉型,靠攏「新基建」,一面調整股權結構,希望再造一個更具想像力的上市平台,將浪潮雲送上科創板。
12月9日消息,中信證券已完成對浪潮雲的科創板上市輔導工作,當日盤中浪潮系紛紛走強,浪潮軟體漲停,浪潮信息一度漲超4%。然而短暫的「迴光返照」後,兩只股票連續兩天大跌,相較9日盤中高點,浪潮信息已跌去7.6%,浪潮軟體已跌去6.47%。
今年上半年,浪潮集團也曾風光過,彼時作為國內老牌IT巨頭,被稱為「新基建必買標的」受到市場熱捧,其旗下兩個上市平台——浪潮信息與浪潮軟體今年股價已經實現翻倍,然而公司資產質量似乎並沒有得到市場認可,短期炒高後股價持續低迷。
從浪潮信息近期披露的三季報也可看出,其存在主業盈利能力弱靠補貼,研發投入低或技術掉隊,存貨高企跌價風險大等諸多問題,未來前景堪憂。浪潮信息是母公司浪潮集團重要的融資平台,若此次浪潮雲此次能成功登陸科創板,將再添一個重要的融資平台,緩解浪潮集團近年來艱難轉型下的財務壓力。不過,比起宣傳新基建概念,擴大業務覆蓋規模,更重要的或許還是提升研發投入水平與盈利水平,這樣才能真正擺脫不斷尋求外界「輸血」的惡性循環。
被寄予厚望的「小兒子」——浪潮雲
12月9日,據中信證券官網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6日,中信證券已完成對浪潮雲的科創板上市輔導工作,並向山東證監局報送了《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浪潮雲信息技術股份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輔導工作的總結報告》。
官網介紹稱,浪潮雲成立是一家工業互聯網平台開發商,以混合雲管理模式為基礎,為政府機構和企業組織提供安全防護機制和服務能力,提供覆蓋IaaS、PaaS、DaaS、政府應用、企業應用在內的全方位服務。
2015年,「浪潮雲」品牌正式獨立,彼時母集團承諾3年投入100億元,2017年又追加目標金額到2018年60個億、2019年120個億、2020年240億,其受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繼承了母集團信息服務經驗與政府關系資源的浪潮雲,在業務拓展上尤為順風順水,已連續多年政府市場佔有率第一、公有雲市場前三。
官網顯示,公司遍布全國的7大核心雲數據中心以及62個地市雲數據中心,為全國25個省150+地市政府以及100萬+企業提供雲計算服務,承載了10000+政府部門、超過4萬個應用,為全國245萬公務員提供便捷服務,造福4.7億老百姓,獲得260+個地市企業上雲服務商身份,100+個地市工業互聯網服務商身份,推動百萬家企業數字化轉型。單從業務數據來看,深度與廣度都令同行望塵莫及。
上市前,浪潮雲在一級市場共完成不少於三次融資。根據公開披露的信息來看,B輪發生在2019年7月,融資金額達6億元;C輪發生在2020年3月,C+輪融資據稱發生在8月,融資金額1.5億元, 目前估值已突破100億元。
從資方名單來看,前一輪主要引入了具有政府背景的投資基金,包括國務院、財政部,上海市國資委,建設銀行、民生銀行背景的投資機構等,第二輪則以內部高管持股公司為主, 不過外部戰略投資者,尤其是知名機構投資者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即將報考科創板的新基建新秀,浪潮雲也不忘與政策同步「劃重點」,時刻強調自己根正苗紅的新基建身份。
4月20日,國家發改委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時指出,算力基礎設施將以數據中心和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而4月9日,在2020浪潮雲數據中心合作夥伴大會上,浪潮雲提出推進人工智慧、雲計算和大數據的融合發展,全力發展面向智慧時代的」智算中心,時間上甚至略略領先於政策發布,「押題」穩准狠。
而國資背景的浪潮也確實參與了新基建「出題」。11月17日,國家信息中心聯合浪潮發布了《智能計算中心規劃建設指南》,再次明確了智能計算中心定義:智算中心通過算力的生產、聚合、調度和釋放,高效支撐數據開放共享、智能生態建設、產業創新聚集,有力促進AI產業化、產業AI化及政府治理智能化。該描述也與浪潮雲的官方介紹高度吻合。
難掩頹勢的「大兒子」——浪潮信息
作為「浪潮系」的老大哥,浪潮信息也曾風光過。今年上半年,由於浪潮信息所提供的x86伺服器是新基建領域的「必備原料」,浪潮系也一度被視作「新基建必買標的」,股價實現翻倍。
但沒有堅實的業績支撐,股價上漲只能是「曇花一現」。從最新財報來看,浪潮信息難掩業績頹勢,且蘊含諸多風險。
公司在三季報中表示,受益於疫情期間遠程會議、遠程教育等行業對雲中心的迫切需求,今年前9個月,公司實現營收455億元,同比增長19%。然而與營收規模增長相比,利潤則少得可憐,前三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僅為6.28億元,凈利潤率與上年同期持平,僅為1.3%。
由於公司主營業務是伺服器,本質上是個組裝公司, 近年來市場競爭激烈,伺服器市場毛利率逐年走低,於是公司營收規模逐年增長,錢卻越賺越少。 財報顯示,浪潮信息的毛利率已經從十年前的20%左右降到現在的11%左右。
盈利能力疲軟,自然也沒有動力投入研發。財報顯示,公司當前研發投入占營收比僅為4%,大幅低於其餘頭部 科技 公司,對於技術迭代迅速的 科技 行業來說,研發收入不足必將限制未來的發展動力,浪潮信息似乎正走入惡性循環,慢慢掉隊。
另一方面,公司存貨余額高企,或存在較高跌價風險。 或許是因為管理層對下半年市場的樂觀判斷,上半年公司更狂囤貨。中報顯示,公司存貨余額高達150億元,為史上最高。然而出貨量似乎不達預期,三季度營收甚至下降了8.8%,此時公司存貨余額卻仍高達136.85億元。
由於電子類產品更新較快,跌價風險也更大,這些沒能及時銷出去的貨,反而成了累贅。在半年報中,公司存貨跌價准備累計余額高達9.13億元,其中上半年新增6.02億元,接近上年同期的五倍,甚至超過了同期的凈利潤。
此前,浪潮信息因三年兩次配售,頻繁募資「補血」也飽受爭議。
2017年7月,公司向全體股東共計配售2.9億股,金額29.98億元,募得資金中有16.7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9.71億元億元用於償還銀行貸款。 也就是向全體股東募資近30億,近九成都用來「還債補血」。
2019年7月17日,公司再次發布配股預案,公司擬向全體股東配售數量不超過3.22億股,募集資金將不超過20億元。 第二次次公司更加「理直氣壯」,公告表示,此次募得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
浪潮不願「斷糧」
浪潮是國內最早的IT品牌之一,旗下擁有浪潮信息、浪潮軟體、浪潮國際三家上市公司,業務涵蓋雲數據中心、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智慧企業四大產業群組,為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IT產品和服務。
2010年起,浪潮集團便開始籌劃戰略轉型,由傳統IT產品、方案提供商向雲計算服務商、智算中心服務商轉變,目標是成為領先的「雲+數+人工智慧」的新型互聯網企業。不過,這位昔日IT巨頭想要「由硬體轉軟體」的努力,似乎顯得尤為艱難。
從其羅列的榮譽獎項中,也可側面看出公司近年來的發展狀況。2008年,浪潮集團高居中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第3位,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第10位;而到了2019年,其在「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卻已然掉到了第189位。
公開資料顯示,浪潮集團由山東省國有資產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山東國投)持股38.88%,實際控制人為山東省國資委,山東國投發債說明書顯示,浪潮集團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325.54億元,凈利潤5.69億元,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19.37億元,凈利潤1.59億元。
分業務來看,浪潮集團的主營業務可以分為三塊:以伺服器為主的硬體產品,以管理軟體為主的軟體產品,以及以雲服務為主的創新業務。 傳統的硬體軟體業務主要通過上市公司浪潮信息、浪潮軟體、浪潮國際開展,富有想像力的創新業務雲服務則全部放在了即將沖擊科創板的的浪潮雲中。
為了成功送子上科創板,浪潮集團也進行了一系列的股權結構調整。去年3月6日,浪潮軟體曾發布公告稱,經核實,公司不持有浪潮雲股權,且與其從事的業務、細分行業均不相同。
今年3月,上市公司浪潮軟體發布權益變動公告,宣布「一拆二」,上市公司原控股股東浪潮軟體集團將以存續分立的方式分立為浪潮軟體集團和浪潮軟體 科技 (新設)。變動後,控股股東將由浪潮軟體集團變更為浪潮軟體 科技 ,實控人不變。而上市公司原控股股東——浪潮軟體集團的大股東正是浪潮雲。
浪潮雲這邊,在經歷幾輪融資後,股權集中度也被大幅削弱,似乎也是要盡量避嫌。數據顯示,18年完成首輪融資,浪潮軟體持股比例從100%降至42.45%;19年7月開始的幾輪IPO前增資進一步稀釋了浪潮軟體的股份,目前其持股佔比下降至38.1776%,仍為第一大股東。寧波宏惠、寧波康辰、天津同創分別持股12.72%、11.76%、6.83%,其餘機構與個人持股均不超過5%。
此前,浪潮信息作為集團主要的「輸血」來源,頻頻以定增、配股、債券等方式在二級市場募資。 包括上述近三年兩次配股募得的50億元在內,浪潮信息上市以來,融資總額高達115.9億元。
而浪潮集團則通過分紅、減持等方式薅下羊毛。 2014年以來,浪潮信息分紅高達1.26億元,此後每年分紅均不不低於1億元,在18、19年,分紅甚至超過了3億元。然而,大比例分紅主要都進了持股比例41%的控股股東的口袋。近年來,浪潮集團減持超過5%,目前集團持有浪潮信息的股權降到了36%。
若小弟浪潮雲此次能成功登陸科創板,將能接棒大哥浪潮信息,緩解浪潮集團近年來艱難轉型下的財務壓力。不過,比起宣傳新基建概念,擴大業務覆蓋規模,更重要的或許還是提升研發投入水平與盈利水平,這樣才能真正擺脫不斷尋求外界「輸血」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