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板塊資金 > 長和股票低於凈資產

長和股票低於凈資產

發布時間:2024-08-04 00:42:27

① 香港有哪些富翁

1李嘉誠 長和系列

李澤楷,1966年11月8日出生,香港富商李嘉誠之子,企業家。1989年從美國回香港和記黃埔任職,有「小超人」美名。2015福布斯華人富豪榜第63名,全球富豪榜第360名,2017年,身價高達港幣340億元(約合人民幣300億元),香港《富比世》2017年富豪榜第15名。電訊盈科成立於2000年,是香港最大的電訊公司。在香港交易所的股票代號是0008,故又被俗稱為八號仔。1994年10月18日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以美國預托證券形式上市。電訊盈科是全港最大的通信服務供應商,也是亞洲主要綜合通信服務公司。該公司著重在亞太區,特別是大中華地區發揮各個主要業務單位與業務夥伴的協同效益,並致力為亞洲各地的商界及個人客戶帶來全面的組合服務,從而增加股東回報;所提供的通信服務包羅萬象,有本地電話服務以至寬頻服務、電子商業方案等等。

② 亞洲首富是誰急!!!!!!!!!!!!!!!!!!

亞洲首富---李嘉誠
1928年出生於廣東潮州,父親是小學校長。1940年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壓迫,全家逃難到香港。兩年後,父親病逝。為了養活母親和三個弟妹,李嘉誠被迫輟學走上社會謀生。

開始,李嘉誠為一間玩具製造公司當推銷員。工作雖然繁忙,失學的李嘉誠仍用工余之暇到夜校進修,補習文化。由於勤奮好學,精明能幹,不到20歲,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廠的總經理。兩年後,李嘉誠把握時機,用平時省吃儉用積蓄的7000美元創辦了自己的塑膠廠,他將它命名為「長江塑膠廠」。

1958年,李嘉誠開始投資地產市場。他獨到的眼光和精明的開發策略使「長江」很快成為香港的一大地產發展和投資實業公司。當「長江實業」於1972年上市時,其股票被超額認購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輩大亨中已排眾而出。

1979年,「長江」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李嘉誠因而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1984年,「長江」又購入「香港電燈公司」的控制性股權。李嘉誠先生現任「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其所管理的企業,於1994年除稅後贏利達28億美元。1995年12月,長江實業集團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共已超過420億美元。

一年學費24萬 李嘉誠將在北京開辦商學院

香港巨富李嘉誠的「李嘉誠基金會」將在北京黃金地段王府井大街開設一家可能是全亞洲學費最昂貴的商學院,一年學費估計為24萬元人民幣,今年9月正式開學。

該所名為長江商學院的高等教育機構分為兩部分,今年9月將招收首批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EMBA)共150名學生,在北京開學;另一項工商管理碩士課程(MBA)將於明年3月招生,在深圳上課。「李嘉誠基金會」發言人昨天表示,稍後將公布創校的詳情。他表示,多年來李嘉誠在內地捐助無數不同的教育團體以及醫療項目,相信沒有人會認為這些捐助是以盈利為目的的。

長江商學院是內地首家民辦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的學院,該學院的首任院長、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EMBA培訓中心主任項兵表示,該學院屬於個人捐贈,所以不受外資的控股比例及不能賺取盈利的條款限制。至於學歷是否獲得內地承認,項兵表示,工商管理課程重視水準與實力,毋須糾纏於學位是否獲承認的問題。

李嘉誠資產又增一成穩居亞洲首富

亞洲地區第一大富翁今年由香港長江實業集團主席李嘉誠擊敗日本軟體銀行總裁孫正義奪回第一名,總資產達一百二十六億美元,較去年增加十三億美元,全球排名第十八,名次較去年上升三名。

李嘉誠,1928年生於廣東潮州。11歲那年,家鄉遭到日本人的侵?。父親只好攜帶家小,背井離鄉,流落到香港。李嘉誠在香港只念了兩年書,父親就病逝了,家庭陷入困境,為了供養母親、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13歲的他毅然挑起小當家的重擔,輟學就業,踏進了五花八門的社會。

開始時,李嘉誠為一間玩具?造公司當推銷員。工作雖然繁忙,但失學的李嘉誠仍用工餘之暇到夜校進修,補習文化。由於勤奮好學,精明能?,不到20歲,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廠的總經理。兩年後,李嘉誠把握時機,用平時省吃儉用積蓄的7000美元創辦了自己的塑膠廠,他將它命名為『長江塑膠廠』。說起創業時的艱辛,李嘉誠感慨良多,充滿激情:『當年的長江塑膠廠只是生產一些普通塑膠玩具和家庭用品,經由出口洋行運銷歐美。在最初的10年間,每星期要工作7天,每天至少工作16小時,晚上還要進行自修,加上工廠人手不夠,自己要身兼買貨、接單等工作,經常睡眠不足,早上必須用兩個鬧鍾,才能驚醒起床,可說是每天最難過的時刻.

香港「十大打工皇帝」六人給李嘉誠打工

香港「十大打工皇帝」2000年度的年薪總和高達4億6000萬港元(下同),平均年薪超過2000萬元。當中,香港首富李嘉誠的部下就佔了六位,而且位居冠亞的霍建寧及袁天凡,收入更超過1億元,在經濟如斯不景下,仍能坐享富貴,不愧為打工皇帝。

李嘉誠旗下企業負責人被列入打工皇帝的還有和記黃埔執行董事、長江實業副主席、香港電燈主席和長江基建副主席麥理思;長江實業副董事總經理、和記黃埔執行董事、長江基建董事總經理、香港電燈董事的甘慶林;和記黃埔副董事總經理、香港電燈董事、長江基建執行董事周胡慕芳,以及和記黃埔財務董事、長江基建執行董事、香港電燈執行董事、長實非執行董事、Tom.com主席陸法蘭。

另外的四位打工皇帝是去年12月中突然辭去行動電話商Sunday董事總經理職的何力勤,年入2900萬元;業務主要在印尼及菲律賓的第一太平執行主席彭澤倫,年薪2400萬元;恆基地產副主席、恆基發展副主席、恆基中國執行董事、中華煤氣非執行董事林高演,年入2250萬元;匯豐控股主席龐約翰年入1803萬。

高居打工皇帝榜首的霍建寧一人兼任和記黃埔董事總經理、香港電燈副主席、長江基建副主席、長江實業執行董事,總收入為1億3500萬港元。

1999年和黃「賣橙」(Orange)勁賺千億,董事總經理霍建寧期內獲2億1000萬元酬金,無人異議。2000年電信股泡沫爆破,霍建寧成功善後,再獲董事酬金1億2000萬元,蟬聯香港打工皇帝首位,更見大班功力。

和黃繼1999年出售電信業務Orange賺1180億元後,2000年出售Mannesmann再賺500億元,同年出售Voicestream又賺300億元,接著以500億元奪得英國第三代手機(3G)執照,觸發環球電訊公司爭逐第三代手機(3G)執照的熱潮,進而在德國第三代手機(3G)執照競投中,和黃毅然退出,一手捏碎泡沫。

和黃被指「大炒賣家」

連串神奇交易中,和黃獲利近2000億元,卻惹外國傳媒指為big trader(大炒賣家)。霍建寧強烈否認:「我們買下資產,派人去做,當資本價值成熟時賣出,根據稅務法例,這是realization of capital assets(資本資產的變現),不是trading(買賣)。」

雖然2000年暫保億萬打工皇帝美譽,但2001年全球經濟惡化,霍建寧會否被減薪要待和黃來年年報揭曉,但和黃期內兩次收購「落難夥伴」Priceline及環球電訊,又將業務擴至前景秀麗的北京房地產,霍大班的表現仍然神勇。

電訊盈科雖然是萬千股民的惡夢,但對管理層來說,卻是實現多年宏願的夢工場。位居亞軍的電訊盈科副主席袁天凡年入1億元,在盈動與香港電訊正式合並隔日,形式認股權以每股14元左右沽售800萬股盈科股份,獲利超過1億元。不足一個月後,袁天凡即以約1.8億元購入前比利時領事官邸。

但在袁天凡個人圓夢之際,電盈的市值較高峰期蒸發逾4000億元,管理層倍受壓力。盈科拓展最近宣布董事袁天凡也將所持股權由0.9%下降至0.83%,套現500萬元,令人猜測地位有變?

麥理思是李嘉誠的左右手之一,身為長實副主席,主要負責集團內的管理及房地產管理,甚少公開露面,年入7850萬元。

年收入3800萬元,現年54歲的甘慶林是李澤楷的姨丈,去年他在長實的董事酬金,較前年的1350萬元,增加約30%,可能是因為他擔任總裁的長江生命科技發展理想。

周胡慕芳出身法律世家,父親胡兆熾是新鴻基地產成立初期的法律謀臣,兄長胡寶星則是胡關李羅的律師行創辦人。她獲得執業律師資格後,在胡關李羅律師事務所工作至1984年加入和黃發展,年收入為3500萬元。她是和黃多項復雜交易得一順利完成的幕後大功臣之一。

陸法蘭年收入2200萬元,他是Tom.com從虛擬的網路業務轉變為實質的兩岸三地傳媒王國,在幕後協助行政總裁王先先的就是陸法蘭。

李嘉誠頻頻出手 長和系百億再攻內地

去年業績下降六成

盡管李嘉誠掌控的香港上市公司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及聯營的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被《亞洲周刊》評為「2001年國際華商500」冠亞軍,但受全球經濟低潮的影響和香港經濟金融風暴的影響,2001年度業績受到很大影響,其中長實獲純利72·91億港元,和黃的純利為120·88億港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六成多。面對外圍經濟環境惡化的沖擊,在年報的發布會上,李嘉誠承諾,要利用集團充裕的現金流量及穩健的借貸水平,使其建立堅穩的財務實力,同時獲得極高的長期信貸評級,有利於籌措資金,隨時掌握投資機遇,為股東爭取最大利益。

長和系在全球36個國家都有業務,主業還是長和系的兩大支柱產業房地產與電信。全球經濟一體化為長和系帶來了規模效應,但也使企業受到了經濟風暴的影響。主營地產物業的長實集團,去年來自物業的收益為18·96億港元,比去年同期下跌16·3%,而主營電訊業務的和黃公司,去年的營業額為614·6億港元,但由於去年投資3G業務,其中312億港元被作為有關投資的儲備。盡管在各種場合李嘉誠一再強調香港經濟會復甦,但具體什麼時候開始復甦、前景如何,李嘉誠在內部討論會中也坦言至今仍不明朗,有很多挑戰性問題隨時可能發生。一方面,李嘉誠仍繼續採取其逢低跟進的手法,大量吸納土地,建設物業,促進盈利;另一方面,李嘉誠的目光重點轉移到環境良好的市場——歐美及內地,尤其是內地市場。李嘉誠表示,普遍認為歐美經濟可以出現三個百分點的增長,而內地會有7%,增幅最大,就經濟增長而言,現時沒有一個國家能與中國相提並論。

中國經濟近20年來的高速成長被李嘉誠看好,中國加入WTO更堅定了李嘉誠的信心,在一個公開場合,李嘉誠明確表示,長江實業多年來對中國內地的投資已不少,而國內加入世貿組織後商機將會更多。有些業務領域過去沒有涉及,往後可能會涉足。最重要的是認清方向,把握好機會。

今年百億投資內地

如果當年tom.com這艘小艇在內地打出的是高科技概念牌,那麼今天的「長和航母」打的則是更穩重的李嘉誠概念牌。多年的內地經營經驗,讓李嘉誠對內地投資環境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不願涉足政治的李嘉誠,利用眾多的慈善活動建立起高大的社會形象和卓越的社會地位,在贏得了忠誠的合作夥伴的同時,也使企業的政府公關變得更有力。在這樣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長和系已經准備好大幹一場,在今年3月份舉行的年報通告會上,李嘉誠就曾明確表示,長和系今年在內地的投資額將以百億港元計。

在房地產業方面,在繼2001投資100億元開發的朝陽區東壩「CBD後花園」之外,長和系又花3·9億元人民幣獲得了上海古北新區1區14號地塊的土地使用權。據悉,深圳和成都的一些開發項目正在洽談中。

就港口網路建設方面,李嘉誠把內地港口業務視為未來投資的重中之重,珠江三角洲是「和黃」內地港口業務的根據地,「和黃」通過擴建廈門海滄港,入股寧波北侖港等,明顯把戰線北移,形成中國沿海的港口網路。日前計劃投資青島,一舉打破了其港口投資策略原來「上海以南的(港口)就做,上海以北的不做」的宗旨。

在通信業方面,電訊盈科宣布與中國電信共組合營公司,合營公司的總投資額約2億元人民幣,合營公司初期會集中拓展內地金融業的信息技術解決方案,但不排除日後會進軍其他行業。

在傳媒業方面,tom.com旗下目前在大中國區擁有多項傳媒業務,包括雜志、電台、網站、廣告業等,繼7月初成功收購亞視股份後,李嘉誠的傳媒王國更加龐大。

在生物科技方面,李嘉誠在成立長江生命科技的時候就曾經表示,生化科技會是集團未來重點發展的新環節。日前,長江生命科技從長江事業中拆分出來上香港創業板,立即在香港股市掀起了生化股的狂潮,據悉長江實業已投入長科的金額達4·2億港元,目前長科已注冊專利的項目達40個。截至年底,該項目投入資金將達近10億港元,而未來幾年將增至數10億甚至100億港元,稍後還將以此為平台在內地大行收購、投資之舉。

李嘉誠領導的長和系坐擁強大的資金,正在內地從容規劃,試圖通過收購、合資等形式佔領眾多產業的制高點。

目標鎖定傳統產業

對新興產業進行前瞻性、戰略性的投資,是李嘉誠最拿手的功夫之一,進入房地產業,收購和黃,進軍港口運輸業,參與基建項目……長和系總因比別人快一步而搶到頭啖湯並獲得長遠發展。在中國大陸信息產業蓬勃發展的今天,長和系這一次對大陸市場的新出擊,卻顯得格外穩重,總的看來,拓展的方向始終沒有出離傳統產業的基礎業務,其目標主要鎖定在五個方面,地產、通信、港口網路、媒體和生物科技,與全球的業務拓展相比,少了能源一項。據悉產生這一差別的主要原因在於,到目前為止,中國內地還沒有將能源管理經營開放給私營企業。

在一定程度上說,並不是李嘉誠保守,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長和系作為主角之一也曾遭遇了2000—2001年間全球網路泡沫經濟的破滅所帶來的災難。長和系早在多年前就已開始在內地投資,至今在內地投資額累積已超過600億港元,其中長江實業集團已成為香港在內地最大的投資者之一。盡管龐大的投資造就了李嘉誠在內地的知名度,在總體感覺不錯的背後,不容忽視的是那些超過15%~20%的投資失敗項目,這對一向業績穩健的長和系而言,這么高比例的投資失敗率是絕無僅有的。長和系將失敗的原因歸結為冒進。早期的tom.com、電信盈科和數碼港曾給企業帶來了神話般的光環,造就李澤楷這樣的傳奇人物,但並沒有真正給集團帶來實際的商業利益。狂熱之後,對於李嘉誠領導的長和系而言,tom.com和電訊盈科只剩下一個美麗的殼。介於此,李嘉誠多次在企業內部強調,在一個激進的時代,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判斷能力。

面對近期外資內地投資熱,長和系的動作看似保守,實際上霸氣十足,所選的投資行業要麼涉及中國內地的基本建設,例如房地產、港口;要麼涉及重要的產業,例如通信、媒體和生物科學。無論從市場影響還是從營銷收益來說,都可以獲得穩定而高額的市場回報。

覬覦國內證券市場

早在2001年,李嘉誠在北京出席某會議時就表示過,有興趣在內地資本市場上融資。

盡管國家對外企在內地證券市場上市的問題,至今還沒有政策出台,但像長和系這樣的企業,卻是一直在等待和努力。作為國際企業,長和系必然會受全球經濟蕭條影響,但如果能在國內上市,至少可以減緩國外市場對企業經營的影響。另一方面,通過資本市場的融資,也可以增強企業與內地的經濟融合。

在那次會議上,李嘉誠還表示,在中國內地股市上市,不僅可以將使內地投資者獲益,而且也有利於吸引更多的外資參與中國經濟的發展。長和系一直在為此准備和等待著。李嘉誠日前宣布長和系將大量持股中銀(香港)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一些分析認為,李嘉誠希望長和系能將更多的資本與以內地公司為母公司的企業資本融合,方便今後在內地盡快上市。來自長和系的消息則稱,今後也不排除子公司會借殼內地上市。本報記者盧軼男

李嘉誠頻出手

中國入世後給國內外的實業家帶來了新的機會。長袖善舞的李嘉誠,憑著對市場起伏異常敏銳的觸覺,再度出擊,近日憑借其雄厚的資本優勢,頻頻出手,引起業界的廣泛關注。

繼5月出資7000萬美金在青島「插足」輪胎製造業後,7月10日,香港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兩者以下簡稱「長和系」)主席李嘉誠在股東特別大會上稱,兩家公司將通過中銀(香港)公開招股,而持有中銀(香港)較多的股份。緊接著,7月12日,電訊盈科宣布與中國電信共組合營公司,為內地金融業提供信息技術企業解決方案業務。據悉,合營公司的總投資額約2億元人民幣,電盈則取得公司的管理權,及可將合營公司的收益列入電盈賬目。中國電信將占合營公司51·5%股權,電盈則佔48·5%。在今年下半年中,長和系類似的消息還會不斷傳出。

長和系這一系列的投資涉及領域之廣,地域之寬,時間段之密集,前所未有,為李嘉誠圖謀已久的內地霸業埋下了伏筆。日前,記者走訪了長和系參與內地業務發展的部分員工,從中了解到一些長和系近期在內地迅猛「增兵」的內情所在。

雄鷹再出擊 李嘉誠尋市場最佳切入點

李嘉誠是不會被人低估的,就算從另個角度看,他的紀錄有「污點」,也只是少有人記得罷了。20世紀80年代,他投資於加拿大的一家石油公司,多年來業績就沒好轉過。而他在英國的首筆投資項目Rabbit公司就以失敗告終。

難道李嘉誠真如亞洲所說是投資界的超人嗎?

事實上,大多數的亞洲企業大亨,無論他在本國是多麼叱吒風雲,他也逃離不了一個命運:不過是家族企業的再延續。但是李嘉誠卻是個例外。這倒不是因為他掌控著香港的經濟———經營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壟斷著面向中國內地的輸電線;享有著來自頂級地產商和零售商的美譽;以及擁有著最大的移動手機運營商的頭銜。而是因為,唯有他能夠在他的領域中頻繁地被世界所感知,甚至進而影響全球這一行業的未來。

電信業中有一時刻也許最可以說明什麼。今年的8月9日,李嘉誠兩個控股公司之一和記黃埔,與新加坡的一家合夥公司———新加坡科技電信媒體公司一道以2.5億美元挖走了全球電訊,最近鬧得沸沸揚揚正等待破產的美國光纖通訊公司,61.5%的股份。有趣的是,這位亞洲著名投資者的所作所為引來了不少人拿他與美國的巴菲特進行比較,難道是英雄所見略同?兩個人都想在深不可測的電信業中大撈一筆,可惜這種「底釣」是要有風險的。

更重大的影響,李嘉誠也許會在今年秋季實施,一旦和黃開始將它的3G手機服務全面推廣到英國、義大利、瑞典、澳大利亞、以色列、奧地利以及中國香港,世界都要為之一震。要知道傳統的歐洲電信公司面對萎靡的市場環境,只有止步不前,一再拖延發放3G牌照;而投資者也開始擔心這項技術會不會在還未投產之前就先夭折;然而這一切在李嘉誠看來,卻沒有那麼糟糕,失敗論還為時尚早。

李嘉誠在3G手機上的豪賭遭致了截然相反的兩種反應。市場中大部分非亞洲的基金經理們指責李的賭注未免太大,同時他們強調目前和黃的股票幾乎降至2000年初最高點的一半。而標准普爾乾脆在8月8日宣布,他們對和黃以及它的姊妹公司長江實業的前景表示擔憂。

盡管如此,這也絲毫不會影響亞洲中小投資者對李抱持的積極態度。在他們的意識里,李嘉誠是不會出錯的。如果李開了什麼公司,就算沒有公布業績計劃或是股東構成名單,他們也會趨之若鶩———在剛過去的7月,李嘉誠旗下的生命科學公司上市,其超額認購倍數竟有120倍。顯然如果現在李超人「遐想」3G的美好未來,難道還會有人表示懷疑?

靈敏的嗅覺

1928年龍年出生的李嘉誠,在他22歲時從內地來到香港開始了他的第一份生意,製作和銷售塑料花。艱難地掙到第一筆錢之後,李果斷地轉向房地產開發,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而李嘉誠的發家秘笈卻充滿了爭議,尤其是對西方投資者,李除了正確地預見到香港政府會對樓市採取的政策之外,就是把握住人們對風水的心理導向,從而成功地佔領了香港地產界的重要一席。

幸運,也許是對李嘉誠成功的最好解釋:在正確的時間里做了恰當的事。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在香港誰擁有實有資產,誰就有了通往財富的門票,因為當時的政策是限制新地進行房地產開發。李同許多地產商一樣,所做的事情就是繼續抬高房地產價格。而當他發現做集裝箱港口生意更合時宜時,他就用「肩背著貨物」跟著香港經濟騰飛。到了1997年許多其他亞洲巨擘由於他們手中持有的貨幣不斷貶值,而紛紛「倒下去」的時候,李卻因為港元保持著相對堅挺而依然「屹立」著。

但是,幸運還不是李嘉誠的全部。在香港的實業大亨中,李嘉誠是最知道何時出擊海外、何時轉向新領域的一個。沒有人能夠像他一樣,善於發現和聘用全球最好的職業經理人。同時他的投資紀錄也是其他很多亞洲實業巨頭難以企及的。而每一個與他共過事的人更是會為他具有的靈敏投資嗅覺而豎起大拇指。

與「奧馬哈聖人」之稱的巴菲特相比,李嘉誠雖然同樣在尋找價值,但是他的尋找價值走得更遠。

巴菲特首先將他尋找到的價值被低估的公司碾碎(重組),之後無限期地持有該公司的股票。

而李嘉誠則不同,典型的亞洲資產交易商,他所做的就是尋找市場最佳切入點,像一隻獵鷹耐心地等待著獵物的出現,當獵物真的出現的時候,它會迅雷不及掩耳地出擊將其捕獲。收購環球電訊就是如此,李嘉誠甚至沒有動用他的其他電信資產,2002年1月提出第一個開價,隨即收回,之後卷土重來,以新的低於前次2/3的價格成交。

出擊未果?

盡管頂著「資產交易商」的帽子,同時這頂帽子也適合大多數亞洲商人,但是戴在李嘉誠頭上還是太小了,因為他所做的不僅於此。的確,他的一項著名的交易為他贏得了不少贊譽:1999年9月,和黃瞅准時機成功地賣掉Orange,一家英國手機運營商,從而凈賺147億美元。然而,成功的背後是,他知道如何建設一項事業。Orange的案例中,他用了數年的心血來整合這家公司。也許這就是那些支持李的人樂觀的所在:李嘉誠會在3G上扭轉乾坤。

看來,李嘉誠是不會被人低估的,就算從另個角度看,他的紀錄有「污點」,也少有人記得罷了。20世紀80年代,他投資於加拿大的一家石油公司,多年來業績就沒好轉過。而他在英國的首筆投資項目Rabbit公司就以失敗告終。

總之,評價李嘉誠倒是該借鑒一下一貫評價「明星」基金管理人的那種「苛刻」口吻。「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他們有了一段時間的出色表現,之後利用他們的名聲開始折騰更大的投資,直到有一天,他的業績如其他所有人一樣陷入低谷。」

那麼,李嘉誠的3G手機業務的命運會是怎樣,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

③ 比較李嘉誠和巴菲特投資異同

巴菲特更加註重對單一股票的長期購買,甚至是終生,而李嘉誠則偏向於目的性投資。

④ 577億港元債務被隱瞞李澤鉅接班後,長和首份年報遭質疑

這一次,沽空機構GMT Research將矛頭指向了李嘉誠旗下公司長和,李嘉誠退休,長子李澤鉅接班後長和的首份年報即被質疑。

5月14日,GMT在其官網發布了關於長和(00001.HK)的研究報告。在報告中,GMT表示,長和最近發布的年報顯示,李嘉誠旗下的長和隱瞞577億港元債務。對此,長和於5月14日深夜緊急發布公告澄清,稱董事會強烈否認傳言所含的影射。

5月15日,長和早盤高開0.25%,報79.000港元。開盤後,長和股價出現下跌,截至收盤,長和股價報78.45港元/股,較前一交易日跌0.44%。

GMT沽空長和稱其隱瞞577億港元債務 長和強烈否認

長和年報顯示,長和2018年純利同比升11%至390億港元,是自2013年以來首次呈現雙位數增長。不過,長和的現金流量表下多項科昌羨滑目卻出現負增長,如投資活動現金流減少590.79億港元。此外,長和在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為557.34億港元,同比增幅不到4%。

目前,長和在50多個國家進行多元化的經營,雇員超過30萬人。長和業務涉及了港口、零售、基建、能源、電訊等。2018年,長和公司收入同比增長9%至4532.3億港元,稅後溢利達到467.82億港元。

長和被沽空機構直指「營運現金流一直低於稅後現金利潤」。GMT在其官網上發布沽空報告,稱長和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受自2015年來重組的殘余影響以及2018年時收購義大利電信巨頭Wind Tre的相關會計調整,長和2018財年的利潤被做多了132億港元。

GMT將長和的非現金項目(折舊、攤銷、遞延所得稅、資產處置收益和其他非現金項目)相加,2018年的現金利潤應為629億港元,除去流動資本的變化外大致相當於營運現金流。然而,長和2018年的營運現金流僅為547億港元,與629億港元相差82億港元。

GMT認為,長和2018財年的營運現金流之所以出現了82億港元的差額主要在於非現金項目調整、處置收益和其他非現金利息調整。此外,GMT稱,長和的資本支出一直高於折舊和攤銷,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折舊和攤銷費用很可能被人為壓低。

GMT表示,通過將部分資產視為待售資產,長和可能隱瞞了與待售資產相關的577億港元的債務。據GMT推測,這種會計操作正在被長和用來提供更高的市場評級和更低的信貸額度。

對於GMT此次沽空報告,長和於當日深夜發布澄清報告,稱「董事會強烈否認傳言所含的影射」。長和表示,集團經審核財務報表是嚴格遵守適用香港財務報告准則的。與導言所提述集團呈報盈利有關的事宜均已按照適用會計准則在集團之經審核財務報表作出全面透明披露。至於沽空報告提述與待售資產相關之債務並無綜合入賬的事宜,此亦同樣全面按照適用會計准則之要求,並已與信貸評級機構討論。

長和認為,導言顯現選擇性、帶有偏見且嚴重誤導。其僅指出非現金盈利項目,惟未有提及均按照適用報告准則亦有於相關期間呈報之非現金虧損。其提述並無於長和2018年財務報表綜合入賬的債務,只是未有提及因期內收購活動而在資產負債表要列示的債務。

被質疑隱瞞債務風波或與旗下基建資產騰挪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長和在年報中表示,基建部門於2017年所購業務帶來的全年貢獻,加上於2018年9月收購Wind Tre餘下50%權益帶來的新增利潤,均令盈利及現金流有所增長。

基建,一直以來是長和的重點業務之一。根據長和2018年財報,集團的基建業務包括長江基建集團的股權與長江基建共同擁有的六項基建資產的權益。

根據長和2018年財報,公司的收益范圍中,基建收益共計647.2億港元,佔比總收益的14%,較2017年度同比增長8%。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基建業績數字,是長和進行會計調整後的數字。長和在財派鏈報中表示,財報中的收益總額等數據已經調整,以撇除非控股權益所佔和記港口信託的業績,以及反映集團於2018年10月分離與長江基建集團共同擁有基建投資之90%直接經濟收益後,所佔余耐臘下10%直接權益的業績。

長江基建是長和系下屬承載基建業務的重要公司。此前的2018年10月,長和與長江實業集團、長江基建等簽訂經濟收益協議,以現金代價216億港元,完成分離其六項共同擁有基建資產的直接權益合共90%的經濟收益,令溢利貢獻較2017年有所減少。而在長江基建的年報中,這屬於關聯交易,這也意味著是基建資產在長和旗下公司間的騰挪。

2018年12月31日,此六項共同擁有基建資產已就會計科目的重新分類為「持作待售之出售組合」。

那麼,這部分內容究竟是如何影響到長和的財務數據?

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底,公司綜合債務凈額為2079.65億港元,較年初相比增長26%。長和指出,此前在合並報表中列示的上述基建資產債務凈額被重新分類至持作待售之出售組合的會計科目,即單獨列示出來,且與普通的財務報表一致,「持作待售之出售組合」項目中也分為負債及資產。

據長和披露,在該組別中,「負債」項目包含「銀行及其他債務」科目,這一科目金額為577.07億港元,與沽空機構質疑的金額一致。

根據長江基建集團的2018年財報,公司年度營業收入73.77億港元,同比增長18.83%;凈利潤為10.44億港元,同比增長1.82%。

此外,長和在財報中提到收購義大利電訊商Wind Tre餘下50%權益帶來新增利潤,均令盈利及現金流有所增長。年報顯示,Wind Tre所在的電訊部門收益中,3集團在歐洲的業務收益為784.11億港元,同比增長11%。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長江和記旗下的歐洲電信運營商「義大利3公司」和俄羅斯VimpelCom集團旗下的Wind電信公司合並。此後,長江持有新公司一半股權。2018年7月,長和宣布斥資24.5億歐元(約合190億元),收購Wind Tre剩餘一半股權。

Wind Tre2018年11月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該公司2018年1月至8月期間的折舊和攤銷費用平均為1.78億歐元。然而,9月份的月費用似乎已降至9400萬歐元,每月節省了8400萬歐元。GMT認為,在1-8月期間長和的調整,以及9-12月之間Wind Tre的調整,可能使長和集團利潤增加了約8.35億歐元(約合77億港元)。

GMT認為,長和這種「激進」的會計方法,正在被長和用來獲得更高的市場評級和成本更低的信貸。

長和股價兩年累計跌25% 評級屢被下調

但從長和的股價走勢來看,近兩年長和股價已經從104港元左右跌到最低72.8港元,最大跌幅已經超過了25%。

美林美銀也發布研報表示,維持長和的買入評級,但目標價由102港元下調至100港元,以反映較低的赫斯基價格。該行認為,英國脫歐阻滯仍存在。

其實,早在去年8月,中信里昂就發布研報下調了長和的評級。該行稱集團零售業務於數碼化的努力令人鼓舞。雖然中期息同比上升12%至每股0.87港元,但派息比率同比持平令人失望。因此,里昂將長和2018至2020年盈利預測下調2%-4%,以反映對電信業務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及上客量預期下降的因素,目標價由102港元降至95港元,評級由「買入」降至「跑贏大盤」。

今年3月,里昂再次發布研報稱,對長和維持「跑贏大盤」評級。

國內地產項目再曝出售 一年來騰挪不斷

5月15日,新京報向長江實業了解相關情況,長實企業事務總監班唐慧慈表示:「公司經常有收到不同的出價建議,但有建議不代表公司接受及會出售項目。」

2018年度上半年,長江和記與螞蟻金融服務集團在3月組成合資企業,共同管理AlipayHK流動支付服務,並於年內首度透過區塊鏈技術,開通實時跨境電子錢包匯款至菲律賓。下半年,長江和記收購Wind Tre全部股權,全資擁有此義大利主要流動電訊商。

此外,長和系旗下的上市公司長實集團在2018年5月完成出售坐落中環的商業大廈中環中心,作價402億港元;6月收購英國倫敦5 Broadgate物業,交易作價10億英鎊。

2019年1月,長和系旗下長江基建集團以每股52.93港元配售電能實業4380萬股,涉資約23.18億港元,出售股份占電能已發行股本約2.05%,交易完成後,長江基建對電能的持股降至約35.96%。

□延展

GMT的報告可信嗎?

沽空長和的GMT Research是什麼來頭?

GMT Research官網介紹稱,該機構是一家專注於亞洲的會計研究公司,受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監管。GMT Research每年發布大約30個基於會計的報告,主要以發現財務漏洞,並進行沽空為主。

去年6月,GMT集中沽空了一批16家中國 體育 用品生產商,其中包括安踏、特步、361度等國內知名品牌。

報告稱,自2005年以來,16家上市的中國內地 體育 用品中,鴻星 體育 、中國 體育 、鱷萊特、飛克國際、富貴鳥(港股01819)、諾奇、金雞服飾、名樂 體育 、奈步9家公司為「騙子公司」,涉嫌財務造假,比耐克等全球龍頭公司有更豐厚的利潤。

同時,GMT認為,李寧(港股02331)、安踏 體育 、特步國際、361度、中國動向(港股03818)、寶勝國際(港股03813)、裕元集團(港股00551)7家公司的財務數據也存在諸多相似特徵,涉及共享欺詐信息、存在造假嫌疑。

GMT在報告中質疑安踏 體育 ,並提出了具體的五大方面,包括營業利潤率過高,現金或預付賬款等存在大量異常,為配合收入虛增衍生了大量現金流,存貨相對於收入比例過低,預付賬款相對於存貨比例過高等。

此外,報告還指出,李寧虛增了2011年以來的營業收入,中國動向虛增了2011年以來的利潤,361度虛增利潤,特步國際操縱了利潤。

事後,這些公司皆予以強烈否認。

此外,有多家機構如匯豐證券、摩根士丹利等表示GMT發布的質疑研報有問題。匯豐證券表示,基於對安踏 體育 2018年至2019年的23倍市盈率預測,維持其「買入」評級,目標價維持46.9港元/股,而安踏 體育 也表示,早前GMT Research對其財務違規行為的指控是誤導且不準確。

閱讀全文

與長和股票低於凈資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常用指標增減 瀏覽:281
股票重組期間規定 瀏覽:294
超級短線高手在什麼時間買賣股票 瀏覽:657
智能經濟概念股龍頭股票 瀏覽:483
炒股票用哪個軟體可以買賣 瀏覽:687
股票能開三個賬戶嗎 瀏覽:601
單只股票周k線 瀏覽:849
買入返售項下資產的有股票嗎 瀏覽:700
股票k線6根均線分別是什麼線 瀏覽:965
員工可以買自己公司的股票 瀏覽:503
農業銀行股票千怎麼樣 瀏覽:355
農業股票長期持股 瀏覽:844
連續漲停15天的股票 瀏覽:936
如何判斷一隻股票股價 瀏覽:775
億達中國股票走勢 瀏覽:753
融資融券賬戶中簽創業板股票何時到賬 瀏覽:562
000100科技股票現在可以買嗎 瀏覽:111
股票周末模擬軟體 瀏覽:41
和晶科技300279股票 瀏覽:253
國睿科技股票趨勢分析 瀏覽: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