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銀行股和地產股市盈率那麼低卻不漲呢
根據以往經驗,銀行股拿著問題不大,牛市到來也可翻倍。因為牛市後期其它板塊已炒到泡沫巨大,資金就會轉向低市盈率的銀行股。有點問題的是現在支付寶等產品搶走銀行部分業務,後續發展有待觀察。
地產股不敢打包票,那些業績是過去的,未來房市受政策影響大,容易資金鏈斷裂,存在不確定性風險。
毓美美作答:從當下股市走勢上看,依舊是延續年前抱團行業龍頭的走勢,繼續打造行業龍頭趨勢新高模式,寧德時代、億緯鋰能、金龍魚等個股均創新高。而銀行、保險、房地產等傳統白馬藍籌股出現明顯調整。銀行地產股市盈率確實足夠低了,其連續調整下挫,讓人們都不忍直視走勢,當大家絕望之時,往往就是希望來臨之際。
這次行情,資金偏好白酒、醫葯、消費、新能源等白馬成長類股票,銀行、保險等金融行業由於受世界經濟不景氣影響,房地產行業受國家「房住不炒」政策影響,加上住房需求有所降低,行業前景不確定性大,市場資金就不願意過分參與。
當下不看好銀行和地產股的人很多,但銀行牌照一直都是無數有錢人最想得到的,安全第一的保險資金在幾百億地買入房企的股份。做企業的人和炒股的人看問題的觀點角度不同,做實業的人相對更清楚穩定盈利的重要性。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讓你拿下銀行牌照,你會萬分欣喜,因為它是足夠有保證可以賺到錢的,那是我們尋常百姓不敢奢望的夢想,因此我們該從心底里非常看好銀行地產股才對。
銀行股的低股價,好業績,相對高的每股凈資產等,直接造成銀行股市凈率非常低。如果不把所持的股票當成發家致富的工具,那麼持有銀行地產等股票算是合格的理財方式,當下銀行地產股已經處於相對低位,是頗具長期價值投資的。持有銀行地產龍頭個股還不會失去幾年才一遇的大牛市所帶來的暴富機會,而這種機會是存銀行買理財所沒有的。
去年受疫情的影響,銀行地產個股2020年的全年利潤可能會同比下滑,但是到了今年估計就又會回到前年的水平。一定程度上講,銀行地產業的好壞取決於中國整體的經濟復甦情況。我們該對國家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才對,銀行地產業是不會存在大的風險的,繼續悲觀的認為銀行地產行業後面的利潤要逐年下降是不明智的。
一旦形勢明朗了,走出了U型的底部,我們也就不能再按當下的估值買到股權了,即便當成理財買也不吃虧,持有股票以後還可以參與新股的申購,如果運氣好中簽一個新股,那可能就是額外的大紅包,帶給你意外之喜。
分享點亮生活,歡迎加關注,感謝留言交流!
負債率太高,國家不提倡發展地產和銀行,買者寡,市價低,當然市盈率就低,低價不漲。
地產——時代已過,屠龍少年變惡龍。
地產不用多說,房住不炒,信貸、政策方面持續打壓,三天兩頭就見諸報端,國家對於房地產「劫持」經濟一直心有餘悸。過去30年,房地產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是居功至偉的,但是也到了功成身退,「少年變惡龍」的階段了。北京的房價已經四五年沒怎麼漲了,二線以下城市的房價能保持橫盤已經算是好的了,大部分都是在持續陰跌,除了那些人口長期凈流入的城市,比如深圳、上海、部分省會城市等。
所以,未來房地產,只有龍頭能買,而且不能給與太高的預期。
反觀銀行,有兩個方面的利空。一是2020年的金融系統讓利實體1.5萬億。
2019年金融系統的整體利潤大約在2萬億,這一讓利直接減去了四分之三的利潤,也註定了2020年銀行等金融股必定跑輸大盤。
二是利率持續下行。
高層曾明確表態,要推動長期利率下行。而銀行股就是吃利差的買賣,水漲船高,水降船低,導致業界普遍對銀行中期的盈利狀況不看好。
三是市場資金有限。
銀行想要大漲,需要有龐大的資金來推動,07年牛市和股災2.0以後的的資金抱團,才讓銀行股有了較好的表現。而2020年的熱點分散、銀行存在利空、市場增量資金不足的情況,無法帶給銀行股足夠多的資金來持續推高。
我個人在長線賬戶中,是配置了一些高分紅的銀行股的,不圖別的,就為穩健、高分紅和配市值打新股。我是看到這里買入,賺不多,但也不會賠,買個安心。
談銀行的利好說了那麼多利空,有沒有利好呢?
當然有。隨著螞蟻金服被中止上市,估計短時間內也不會重啟上市了, 社會 上對「花唄」的高利息的一番討論,很多吃瓜群眾驚異地被「科普」了一番:原來銀行的小額貸款也是這么低利息、易獲取的。
隨著螞蟻的信貸規模被限制,銀行端的個人業務被更多人熟知,原本螞蟻和支付寶做的很多事情,也成為了為傳統大銀行做的嫁衣。
打破剛兌、月初降准,也一定程度對沖了利率下行的利空影響。
最後回到題目,如果沒有巴菲特那種一拿十幾年的耐心,最好還是等待資金介入、表現出強勢,再去介入相關的股票。領先N步容易成先烈,見到苗頭再介入,「敢為行情後」,才能高效賺錢。
炒股的人都會知道股票漲跌背後都是靠資金推動的,並非是靠市盈率,或者其他消息刺激漲起來的。所以盡管股票市盈率再低,沒有資金推動,股價肯定也漲不起來的。
A股市場最典型的就是銀行股,整個銀行股平均市盈率在9倍左右,部分銀行股只有4倍的市盈率,但股價常年都是非常低吸,始終都是漲不起來。
地產也是一樣的,雖然很多地產的市盈率比較低,但近幾年A股地產股確實被市場冷落了,很多低市盈率地產股和銀行股一樣,始終漲不起來呢?
根據A股市場銀行股和地產股市盈率這么低,為什麼股價都漲不起來,主要是有以下幾個原因:
原因一:沒有資金炒作
銀行股和地產股盡管市盈率這么低,在二級市場得不到資金的炒作,沒有資金炒作才會導致銀行和地產股漲不起來最重要的原因。
股票想要上漲必須要靠資金推動,比如資金抱團取暖,資金扎堆的白酒股,茅台和五糧液等都飛天了,最典型就是ST捨得,有資金炒作都飛起來了。
原因二:盤子太大了,不容易上漲
銀行股是屬於一線藍籌股,很多都是大盤子股票,而地產是屬於二三線藍籌股股,都是屬於中大盤子的股票。
正因如此由於盤子太大,想要推向銀行股和地產,需要巨大資金,沒有巨大資金是根本漲不起來的。
原因三:被市場冷落了
銀行和地產漲不起來,必然也是被市場冷落了,說白了就是沒有成為股票市場的熱點。近幾年的股票熱點都是輪動在釀酒、醫葯、農林牧漁、醫葯、 科技 、軍工等等。
就拿近兩年漲金融股時候只漲證券和保險,銀行股漲不起來;漲周期股的時候,漲有色、煤炭、鋼鐵等,地產不漲;這背後就是因為這兩大板塊被市場冷落了。
原因四:板塊周期性因素
其實銀行和地產是具有周期性比較強的板塊,說白了就是銀行和地產不是不漲,只是還沒有到時候,只有輪動到這兩大板塊的時候,銀行和地產必然會上漲。
比如今年銀行和地產這兩大板塊時不時的拉升,但持續性非常弱,很多時候都是一日游,所以銀行和地產具有周期性的,只要等時機上漲而已。
綜上
通過上面對股票漲跌的根本因素,以及結合銀行和地產股的特徵,即使這兩大板塊市盈率這么低,還是漲不起來的真正有以上四大原因,從而導致這些這兩大板塊漲不起來。
總之要清楚,這兩大板塊想要上漲,必須要等時機,做長期持股的,不然不建議投資者們盲目參與這些個股。
銀行股和地產股的市盈率都在十倍以下。 市盈率很低,但是大家都不喜歡炒這類股票。 股票增長率很低。盤子太大。沒有太多的預期。業績也不可能高速增長。 資金也實在吵不動。這類股票只能年底的時候分分紅。
國有大行是中央政府的錢袋子,絕對不會倒閉(中小銀行太多了,中央政府顧不過來),而且收益還有保證(像余額寶危脅到國有大行的收益,就會出新政策加以限制)。
中國人有賭性的不少,看不上大銀行股的分紅(雖然同樣多的錢買大銀行股的分紅比存銀行的利息多)。
因為A股無節制發新股,A股資金嚴重缺乏,莊家只能炒中小盤的股票,卻沒有能力炒大銀行股。
沒到時候,明年必大漲
股市缺乏流動性,就是缺錢,資金只能報團在容易拉起來的板塊,不敢集中在銀行地產,拉不動,回報率低
市場嚴重缺錢,其他股票必須靠炒作收益,銀行地產可以靠分紅跑贏存款,要是都抄高了,就沒有安全的資金了
❷ 國外股票市凈率水平
國外的股票估值和國內沒有可比性,所以建議看國內市凈率。
市凈率在股市中是很常見的,超級多的投資者都喜歡採用市凈率來評選股票,也有很多人不了解市凈率的用法,學姐馬上帶著大家一起學習一下。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什麼是市凈率
市凈率指的是每股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然後在其中的每股凈資產就是我們都知道的上市公司的賬面價值,而股價是上市公司證券交易的結果。因此市凈率顯露出來的就是上市公司凈資產與股價之間的關系,判斷公司的估值水平通過它從公司凈資產方面就能得知。下面說的就是市凈率相對估值法的邏輯:公司的凈資產越高,那麼相對應的創造價值的能力也會隨之增高,公司的股價就應該越高。計算公式如下:
市凈率(PB)=股價/每股凈資產
市凈率(PB)=市值/凈資產
一般而言,市凈率越低,投資這家公司股票的風險就越低,因為上市公司就算是最後經營出問題破產倒閉了,持有股份的股民也可以在清償時收回大部分的成本。
二、市凈率怎麼調出
假定是同花順炒股軟體,在盤口位置點擊右鍵,設置盤口數據項,加入市凈率點保存就能看到了。三、市凈率是不是越低越好
簡單來說,市凈率是越低越有利,但這個低也是要控制好,一般而言,股票的價格差不多都會比它的凈資產還要高,意思就是市凈率會比1高。股票價格高於凈資產說明企業的發展潛力好,投資者自願對這家公司進行投資時,在股價上的付出就越高,值得投資的股票其價格往往會比每股凈資產要高上不少,但過高的市凈率也代表投資這只股票風險越高。面對一大堆股票指標不想看?機構AI智能分析,輸入代碼,即可一鍵獲取各指標分析結果:【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如果市凈率低於1的,表明公司資產質量差,沒有發展潛力,實際上就和比成本價低出售的商品一致,並不是說明沒有任何價值,重點還是得看公司是否可以處理好危機,提高自身的盈利上限。市凈率為負也是其中情況之一,大家都知道企業資產的價值不可能變為負,希望市凈率的值為負數,只有每股凈資產是負數才可以,凈資產為負意味著個股虧損過多,這種股票隨時會有退市的風險,因此不能購買。
四、市凈率怎麼看
市凈率是影響股票價格走向的重要因素,市凈率越低的股票,其投資風險就越低,反過來,投資風險越高的股票,市凈率就越高。可是行業不同,其市凈率存在非常大的差別,不能簡單地比較兩個不同行業的市凈率,一定要和業內的其他公司進行對照。傳統產業的成績普遍都很「堅實」,比如電子、鋼鐵等行業,擁有設備、廠房、生產線等實打實的固定資產,因此用市凈率來評價這些行業一般比較靠譜。不過一些高科技企業、互聯網企業用市凈率評估是有點不靠譜,還必須用別的方法來進行評估。還有,當計算市凈率時,股價是動態變化的,但是每股的凈收益是固定的,運用的是公司去年的凈資產情況,若要計算一下市凈率,比較好的方式是結合公司今年預估盈利來綜合一下,你還在猶豫買哪只股票?股票這么多真的好懵逼,到底哪個好,一句話,選股首選龍頭股,趕快領取吧,隨時會刪!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❸ 美國的銀行股價跌破凈資產了嗎
跌破凈資產了。美國銀行股,股價幾乎都在凈資產以下,比大A還低,其中德意明散志銀行PB只有0.2倍,從最高價122元跌到宴段6元多。激祥氏
❹ 巴菲特怎麼分析銀行股
閃牛分析:僅供參考!
第一:巴菲特持有銀行股一覽!
2016年年底巴菲特管理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所入股的銀行主要有7家!
其中,擁有最多股份的是美國運通銀行,達到15.47%,價值84億美元!
而在富國銀行的9.18%股份價值則高達231億美元!
此外,該公司還持有美國銀行(6.4%)、美國合眾銀行(4.77%)、高盛銀行(2.54%)、紐約梅隆銀行(1.81%)和M&T銀行(2.96%)的股份!
第二:銀行絕對是個好行業!
巴菲特:銀行業是個很好的行業, 很多銀行都有很高的有形資產回報率!
銀行存在的唯一問題是它們有時候會發展得特別瘋狂,做出一些傻事!
如果銀行不在資產上做出傻事,它就穩打穩賺錢!
如果銀行不跟隨潮流,也不放壞賬,那它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行業。!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在困境之外的銀行其ROE(凈資產收益率)一直很好。!一些運營良好的大型銀行ROE高達20%,令我驚訝的是,銀行業的利潤並沒有被擠掉!
第三:銀行管理層特別重要!
巴菲特:銀行這個行業杠桿太高,高達15到20倍杠杠!
高杠桿的放大效應將所有的優勢和缺點都成倍放大,只要資產出現一點問題就有可能把股東權益全部虧光,所以優秀的管理層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巴菲特重視銀行管理,因為管理對銀行業績影響很大!
在許多大型銀行中,錯誤不是例外,而是已經成為慣例。大多數錯誤源自於一種管理上的失敗,這就是我經常提及的「機構盲從症』,管理層盲目模仿同行行為!
第四:絕對不用便宜價格買垃圾銀行
銀行的高杠桿屬性,決定了我們絕對不能買垃圾銀行,因為你所含有的風險將會成倍放大!
巴菲特:「我們對於用便宜的價格買下經營不善的銀行一點興趣都沒有,相反地我們希望能夠以合理的價格買進一些經營良好的銀行。」
第五:3億美元買入富國銀行!
1990年,巴菲特在美國房地產破裂、投資者逃離銀行股份風潮之中以不到3億美元的價格買入富國銀行10%的股份!
當時他對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東說,「這是迄今為止最棒的一次投資」,原因是,自己以低價買到了一家管理水平一流的公司股票!
該投資成為巴菲特投資史上的經典之作。事實證明他的決策是對的,巴菲特持有這家銀行的25年裡,為他帶來了100倍的回報!
富國銀行前年的效率比為57.8%!
效率比用於衡量銀行的經營效率,數值越高就代表該銀行效率越低,即銀行的費用成本占營收的比重較高,銀行普遍的效率比都高於60%,這說明,富國銀行在效率上領先美國其他銀行,不僅令它具備了更強的盈利能力,而且在產品定價上相比其他競爭者更有空間,更有利於搶占市場份額。
❺ 銀行股為何會破凈
你好,銀行股破凈是指市凈率低於1,即銀行股的每股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值小於1。市凈率可用於股票投資分析,一般來說市凈率較低的股票,投資價值較高,相反,則投資價值較低。
銀行股破凈的原因可能如下:
1、銀行股一般屬於藍籌股,其盤面比較大,股價上漲比較緩慢,但是銀行業,其盈利能力比較強,除了分紅後留存利潤會不斷推高凈資產,從而導致市凈率低於1。
2、銀行企業屬於成熟企業,其未來所面臨的可能是長期的衰退期,在估值方面它明顯會被低估,導致市凈率低於1。
3、銀行股盤子很大,上漲需要巨大資金推動,而在市場普遍缺錢的時候,推動大盤股上漲難度就更加大了,所以有限的資金都拋棄銀行股,去追逐能夠賺錢的熱點了。
風險揭示:本信息部分根據網路整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❻ 銀行股破凈率這么高,會不會被外資買走啊
外資壓根就不是投資中國,他們大都是投機中國的。
至從深股通、滬股通開通以來,你看他們資金進出操作的特點就明白了。他們在嚴格按照自己的規則,低買高賣,頻繁操作,每次操作失誤比我們少的多。所以現在有很多人把他們的進出作為風向標。
至於說到銀行股破凈率高,會不會被外資買走。這個問題你放心,外國投資是機構投資,他們不是傻瓜,比我們精明的多,有利時,時機成熟,他們自然會跟進。對銀行股他們更是輕車熟路。因為在我們的銀行股上市時,他們作為所謂的"戰略投資者"拿到了我們國內股民無資格投資的大量原始股。上市解凍後,高市價賣給了我們國內投資者。他們在我們銀行股上賺的錢,是以百億千億級計算的。這桶金是我們國內投資人永遠也沒份的。
所以說機會有了他們自然會來,至於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走,與破凈率有無關系,他們也不會告訴我們,只能睜大眼睛盯著點,能跟上喝點湯,跟不上或跟錯了,只能做韭菜了。個人小認識,僅供討論。
銀行股破凈率這么高,會不會被外資買走啊?
大家好,我是謙秋說,一個浸潤資本市場18年的老股民。 對於銀行股會不會被外資買走,我還真的有話要說,其實外資一直在虎視眈眈的買入,好幾家上市銀行股的大股東已經是外資了。看看南京銀行就清楚了,看看杭州銀行就明白了,再瞧瞧北京銀行 。我非常痛心的看到,銀行類的上市公司對於市值如此之低,被外資大快朵頤,居然沒有任何市值管理的動作。也實在是搞不明白,真正市場上如此低估的好公司,居然被公募私募基金視而不見。反倒是外資機構,偷偷的在買,甚至不惜買成第一大股東。
這個有點杞人憂天了,根本不可能會被外資買光,即使買也只是很少的比例,根本不會對國資背景造成任何影響。
第一,講講普通上市公司的收購程序。根據我們國家證券法的相關規定,如果一方在二級市場累計購買股票數達到公司股本總額的5%就要向監管層報告、對外公告並通知上市公司了。這時,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就會知道有人在二級市場購買公司股票。同時,在達到5%以後每增加5%持股數量,比如買了10%、15%以後都要公告並通知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一看,有人可能想爭奪控制權了,就會採取措施予以回應,比如也開始買股票以保證自己的持股比例不會被競爭對手超過。
第二,買賣股票不是誰都可以的。我們國家實施的是資本管制。外資不能隨意購買股票,要麼通過港股通、要麼通過qffi基金,但這些渠道都是受管控且有額度限制的,基本不可能買下整個上市公司。因此,上述第一點其實也是針對國內企業收購上市公司的情形。外資基本上連5%都買不到。這是金融資本管制的好處,不太用擔心我們國家最重要公司被外資買走。
第三,我們來看看銀行們的股東構成就會知道,即使未來放開資本管制允許外資隨便買賣股票也是買不了多少銀行的股票的。
以工商銀行為例,前兩大股東分別為持股34.71%的中央匯金和持股31.14%的財政部。中央匯金的實際控制人是國務院,財政部是國務院直屬部委。也就是說,國務院實際掌控了工商銀行62.85%的股份。其他的一些國有企業和機構持股就不算在裡面了。這62.85%的股份已經足夠了。
同樣的道理,其他銀行的絕大部分股份也掌握在國務院那裡,比如農業銀行的前兩大國家股東總共持股75.02%。
外資買股票是要有對手盤的,有人賣他才能買進。你覺得國務院會把股票賣給他們嗎?別說外資了,連國內企業也不可能買到。因此,外資最多隻能買到37%的工商銀行和25%的農業銀行,而且這只是理論上的最大數字,實際中根本不可能。
第四,其他的一些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背後的第一大股東要麼是國務院要麼是各地方的國資委,根本不可能被外資賣走很多股票。況且現在的外資也第二步都還沒突破(資本管制)。
銀行股確實到了最好的投資價格底部,但年年見銀行股掙錢多,分紅極少,國家應出台政策硬性規定每年上市公司掙的錢分紅比率不得低於百分之五十,這樣好多公司連假帳都難做了。
其他銀行不知道,以中國銀行為例,90%股權都在國資委,外資能做點什麼?現價3.2?前幾天看到的,資產有6塊多,買了股票不分紅,外資又能做什麼?有價無市,誰接盤?
在38家已上市的銀行股中,市凈率低於1的上市銀行有29家,換言之只有9家銀行股高於1倍市凈率水平。
一般來說,市凈率指的是每股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市凈率越低的上市公司,往往意味著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較高。但是,在實際情況下,市凈率指標未必完全說明股票市場的投資價值,因為市凈率只是判斷市場價值高低的一項指標,專業的機構投資者還會考慮到市盈率、凈資產收益率、不良率、不良撥備等指標。對銀行板塊來說,本身屬於政策驅動的行業,對政策敏感性很強,銀行股投資價值的高低更容易受到政策的主導影響,所以對銀行股投資仍需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
現在洗刷銀行股,可在股市裡呆久了的人都應該還沒忘記18年的銀行股行情的事情吧?哪一年除了銀行股其他的多少股票綿綿不絕的一路下跌啊,基本上被腰斬都是少的,就是股市定海神針茅台那也是有跌停的時候,反而那一年現在看起來死翹了的工農建中那可是一路創新高哦,所以現在不是銀行股的風口而已,以後銀行股還會在某年某月暴漲的,風水輪流轉罷了。
現在銀行股價格高還是低自有市場來評判,只要想買誰都可以去買銀行股,內資可以買外資也可以買,如果真感覺是便宜貨為什麼內資不買它們呢?就算真被外資買完了又能怎麼樣呢,它買再多也不過小股東,最多也就是等每年一兩次的分紅而已,他們真進來為股市托底不是更好嗎?股市正好缺資金呢!
好處來說,目前銀行股低位,股息率很多5%以上。比定存銀行要強,屬於有點像買債券了
股價上漲爆發力可能不大強,尤其房地產調控後,這塊蛋糕吃不飽了
如果我是外資,肯定要以銀行股為主,問題是外資,特別是大規模外資,沒有進場的意願。
這個問題不用擔心,外資不會買走同時也買不走,就算買走了也拿不動!
上圖是工商銀行的十大股東佔比情況,匯金和財政部合計佔比65.85%,國家佔比絕大部分股份,剩下34.15%的股份外資怎麼買也不會形成控股權,這樣外資買不走!
證券法第八十六條規定(用通俗簡單語言):當 投資者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達到百分之五時,要 書 面 公告。這 樣 觸 發 了 第 一條 規 定。
證券法第八十八條規定(用通俗簡單語言):你繼續買,當 投資者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達到百分之三 十 時 ,這 時 已 形 成 了 要 約 收 購。繼續進行收購的,應當依法向該上市公司所有股東發出收購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約,意 思這 時 上 市 公司所 有 股 東 可 以按 現 行股 價 賣 給 外 資 ,外 資 得 買 。這 樣 又 觸 發 了 第 二條 規 定。
外資還是不死心,買買買!當買到占上市公司總股本超過75%時,又解發證券法第五十條第三款規定: 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股票上市,應當符合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現 在買 走 了 75%那 么 二 級 市 場股 份就 少 於 25%,這 時 外 資 已 完 成 了 收 購 上 市 公司,同 時 上 市 公司股 權 分 布 已 不 具 備上 市 條 件,該 公 司依 法 終 止上 市 交 易或 退 市 。
外資在股市買完了也收購了,必須按同等條件收購剩下的25%股份。收購完成後該公司不再具備上市條件,直接退市。這下好了,外資用了一大堆錢買了一大堆股票,最後上市銀行退市了,退市了股票沒有了錢也沒有了!
以上是本人根據證券法的觀點,不知道是否准確,歡迎大家討論糾正!
❼ 為什麼銀行股要看市凈率
市凈率指的是每股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 市凈率可用於投資分析,一般來說市凈率較低的股票,投資價值較高,相反,則投資價值較低;但在判斷投資價值時還要考慮當時的市場環境以及公司經營情況、盈利能力等因素。
國際上銀行股的市凈率都在2.5倍左右。國內很多投資里念都是錯的,總是看市盈率,其實市盈最容易出現陷阱,銀行、地產、資源都應該看市凈率。
❽ 股票凈資產收益率ROE、總資產收益率ROA
洞察企業盈利能力:凈資產收益率(ROE)與總資產收益率(ROA)解析ROE,即凈資產收益率,是評估企業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數值越高意味著投資收益越豐厚。然而,理解它並非一日之功,需深入觀察其5-10年的加權平均值,這期間需考量凈利潤的真實性、現金流的穩健以及負債杠桿的運用。提升ROE的策略多種多樣,輕資產模式、高經營杠桿和快速周轉均是提升途徑,體現的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對於投資者來說,是選擇投資標的的重要依據。像A公司,憑借20萬美元凈利潤和20%的ROE,相較於B公司16%的ROE,其市場競爭力明顯更強,留存收益的再投資策略使A公司五年內凈資產和凈利潤增長更為迅速。
五年內,A公司凈利潤增長至17.9元(ROE 20%),而B公司為13.4元(ROE 10%)。高ROE意味著更強的盈利能力,但B公司可能在設備投資上更為積極,這可能導致股東分配利潤相對較少。長期視角下,ROE是綜合反映盈利、運營效率和負債狀況的重要指標,但需注意凈利潤的真實性、經營現金流以及負債杠桿可能帶來的影響。
技術指標背後的邏輯: ROE公式為凈利潤除以凈資產,揭示企業的盈利能力,但需警惕增發股票、政府補貼等潛在的扭曲因素。當分子(凈利潤)不變而分母(凈資產)增加,如通過貸款或增發股票,ROE數值會相應下降,這在房地產和銀行等高杠桿行業尤為明顯。
股價與ROE的關系並非直接對應: 高ROE並不一定代表長期盈利能力,股價上漲可能受限於分紅政策、企業規模擴張以及投資者對長期回報的期待。例如,阿里巴巴雖ROE高,但除非不分紅且保持長期穩定性,否則並非理想投資。股票回報與ROE的關系往往需要長時間才能顯現,因此,關注公司基本面而非短期波動是明智之舉。
總結來說,ROE揭示了企業的經營績效,但股價往往受未來ROE預期的影響。長期投資者需考慮分紅政策、ROE的穩定性以及時間跨度內的業績增長潛力。總資產收益率(ROA)則是通過凈利潤與總資產的比率,衡量公司的負債管理和盈利能力。分析時,結合ROE和ROA,可以全面評估公司的盈利能力及風險,同時注意行業間的差異。通過對比不同公司的ROA,可以揭示資產運用效率的差距,為投資決策提供更全面的視角。
❾ M&T是美國的一家銀行,請問這家銀行的中文名叫什麼
M&T是美國的一家銀行,這家銀行的中文名叫製造商和貿易商銀行。
M&T銀行(M&TBank;全名:製造商和貿易商銀行;Manufacturers and Traders Bank)美國著名的區域銀行,於1856年成立,業務主要集中在紐約、馬里蘭、賓夕法尼亞、華盛頓、新澤西等地區。
M&T銀行創建於1856年,開始的名字為製造商和貿易商銀行(Manufacturers and Traders Bank),後來取名字中的首寫字母簡稱為M&T銀行。M&T銀行是美國20家最大銀行之一,主要業務區域如紐約、馬里蘭、賓夕法尼亞、華盛頓、新澤西等地區。
M&T銀行以20萬美元資本開始在水牛城營業,於1902年成為全國性銀行並進行了第一次收購。在1929年股災時,美國超過1400家銀行倒閉,M&T銀行雖然存款從1.25億美元縮減至1億美元,然而仍然正常營業。至今,M&T銀行通過數十次的並購,結合業務增長,逐步成長為美國的大型銀行之一。
1969年,M&T銀行的股東投票成立了一家多銀行組成的控股公司,名字叫第一帝國(First Empire),原M&T銀行成為其子公司。1991年巴菲特購買了第一帝國價值4000美元的可轉換優先股,並於1996年全部轉換為普通股。1998年,第一帝國把名字改為M&T銀行。
1990年,美國正處房地產泡沫破裂期,銀行股一片蕭條,投資者紛紛拋棄銀行股,巴菲特趁市場驚恐時,以5倍不到的市盈率買入了富國銀行約10%的股份。
在第二年的1991年,銀行業壞賬大幅產生,銀行股價繼續低迷,但第一帝國(M&T銀行)的壞賬並沒有顯著增加。計提的壞賬撥備從0.27億提高至0.63億美元後,凈利潤仍然在增加,凈利潤從0.54億增加值0.67億美元。
1991年3月15日,巴菲特出手買進了第一帝國(M&T銀行)的可轉換優先股,購買人為伯克希爾的子公司國民賠償保險公司,購買總價為4000萬美元,強制贖回期為5年(1996年到期),每年股息率為9%,每股轉換價為78.91美元。
雖然巴菲特認為這筆投資規模太小,但他非常敬佩第一帝國(M&T銀行)的總裁鮑勃.威爾默,希望與之共事。鮑勃.威爾默也經常向巴菲特咨詢企業並購相關事宜。
1991年,在巴菲特買入優先股時期,第一帝國(M&T銀行)的股價約為每股63美元,轉股價為78.91美元,轉股價比股價溢價25%。當年第一帝國(M&T銀行)的每股凈資產為80.7美元,每股凈利潤為10.1美元,當時股價對應的市盈率和市凈率分別為6.2倍和0.8倍,而轉股價對應的市盈率和市凈率分別為7.8倍和1倍。
到1999年,當初巴菲特投資的4000萬美元變成了2.1億美元,不記分紅的投資收益率為425%,年復合收益率為20%,另外收到1800萬的優先股利息和700萬美元的股票分紅。其中,市盈率從1991年購買時的7.8倍提高到1999年的12倍,提高了約50%,而每股凈利潤增長了2.4倍。
在2000和2001年,在股市下跌之際,巴菲特又投資了6300萬美元增持M&T銀行的股票,增持部分的股票平均買入價格為38.5美元,對應的市盈率約10.5倍,市凈率約1.2倍。增持後的總買入成本為1.03億,總股數為670.9萬股,佔M&T銀行約7%的股權。
至2006年末,伯克希爾持有的M&T銀行股票市場價值為8.2億美元,總收益率為696%,當年市盈率達到16倍,市凈率為2.2倍。
到2013年1季度末為止,伯克希爾仍然持有M&T銀行的股票,持有股數約538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