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杭州銀行2017年股票分紅怎麼沒有到賬
杭州銀行分紅
一般當天結算後到賬
最晚不超過一個禮拜
❷ 漢口銀行什麼時候可以上市
這個銀行想上市遙遙無期,太小太不知名了
補充:
我看了新浪的報道了,說真的,這個是當地報紙說的,並不是很權威的報紙說的,並且目前總體狀況比這個銀行好的城市商業銀行有很多,最接近上市的就是杭州銀行,但是也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一直都沒有成,所以,我還是堅持原來的觀點,這個銀行要上市遙遙無期
你有他的股票,可以留著,至少可以享受分紅,或者將來轉讓給別人
❸ 各大機構都說銀行股要漲,但自從買進銀行股後被套了,該怎麼辦
銀行股是A股市場比較特殊的板塊,由於銀行股都是盤子比較大的,想要拉升銀行股一定要有巨大資金,不然很難拉動,所以銀行股只能適合價值投資,靠吃分紅獲取收益。
因為想要銀行股上漲,一般都是在牛市初中期的時候,或者大盤需要護盤的時候,只有這兩個特殊時期銀行股才會上漲。
而當前各大機構說銀行股要漲,但前幾個交易日銀行確實漲了,銀行股確實確定一波拉升,就連工商銀行都連續大漲兩天,但真正上漲的都是中小銀行股,小盤子銀行股才持續性強。
所以如果被套大銀行股,可以進行調倉,換入小銀行股裡面,這樣一旦銀行股有行情,小銀行股肯定比大銀行股漲得好,回本快。
總之根據當前銀行股所處底部位置,以及股票市場處於牛市初期,暫時被套銀行股問題不大,可以通過以上三種方法進行操作,幫助自己解套。
當前被套銀行股的,只要用點耐心等待,相信很快會解套的,我相信接下來銀行股肯定有行情,拭目以待。
❹ 銀行股破凈率這么高,會不會被外資買走啊
外資壓根就不是投資中國,他們大都是投機中國的。
至從深股通、滬股通開通以來,你看他們資金進出操作的特點就明白了。他們在嚴格按照自己的規則,低買高賣,頻繁操作,每次操作失誤比我們少的多。所以現在有很多人把他們的進出作為風向標。
至於說到銀行股破凈率高,會不會被外資買走。這個問題你放心,外國投資是機構投資,他們不是傻瓜,比我們精明的多,有利時,時機成熟,他們自然會跟進。對銀行股他們更是輕車熟路。因為在我們的銀行股上市時,他們作為所謂的"戰略投資者"拿到了我們國內股民無資格投資的大量原始股。上市解凍後,高市價賣給了我們國內投資者。他們在我們銀行股上賺的錢,是以百億千億級計算的。這桶金是我們國內投資人永遠也沒份的。
所以說機會有了他們自然會來,至於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走,與破凈率有無關系,他們也不會告訴我們,只能睜大眼睛盯著點,能跟上喝點湯,跟不上或跟錯了,只能做韭菜了。個人小認識,僅供討論。
銀行股破凈率這么高,會不會被外資買走啊?
大家好,我是謙秋說,一個浸潤資本市場18年的老股民。 對於銀行股會不會被外資買走,我還真的有話要說,其實外資一直在虎視眈眈的買入,好幾家上市銀行股的大股東已經是外資了。看看南京銀行就清楚了,看看杭州銀行就明白了,再瞧瞧北京銀行 。我非常痛心的看到,銀行類的上市公司對於市值如此之低,被外資大快朵頤,居然沒有任何市值管理的動作。也實在是搞不明白,真正市場上如此低估的好公司,居然被公募私募基金視而不見。反倒是外資機構,偷偷的在買,甚至不惜買成第一大股東。
這個有點杞人憂天了,根本不可能會被外資買光,即使買也只是很少的比例,根本不會對國資背景造成任何影響。
第一,講講普通上市公司的收購程序。根據我們國家證券法的相關規定,如果一方在二級市場累計購買股票數達到公司股本總額的5%就要向監管層報告、對外公告並通知上市公司了。這時,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就會知道有人在二級市場購買公司股票。同時,在達到5%以後每增加5%持股數量,比如買了10%、15%以後都要公告並通知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一看,有人可能想爭奪控制權了,就會採取措施予以回應,比如也開始買股票以保證自己的持股比例不會被競爭對手超過。
第二,買賣股票不是誰都可以的。我們國家實施的是資本管制。外資不能隨意購買股票,要麼通過港股通、要麼通過qffi基金,但這些渠道都是受管控且有額度限制的,基本不可能買下整個上市公司。因此,上述第一點其實也是針對國內企業收購上市公司的情形。外資基本上連5%都買不到。這是金融資本管制的好處,不太用擔心我們國家最重要公司被外資買走。
第三,我們來看看銀行們的股東構成就會知道,即使未來放開資本管制允許外資隨便買賣股票也是買不了多少銀行的股票的。
以工商銀行為例,前兩大股東分別為持股34.71%的中央匯金和持股31.14%的財政部。中央匯金的實際控制人是國務院,財政部是國務院直屬部委。也就是說,國務院實際掌控了工商銀行62.85%的股份。其他的一些國有企業和機構持股就不算在裡面了。這62.85%的股份已經足夠了。
同樣的道理,其他銀行的絕大部分股份也掌握在國務院那裡,比如農業銀行的前兩大國家股東總共持股75.02%。
外資買股票是要有對手盤的,有人賣他才能買進。你覺得國務院會把股票賣給他們嗎?別說外資了,連國內企業也不可能買到。因此,外資最多隻能買到37%的工商銀行和25%的農業銀行,而且這只是理論上的最大數字,實際中根本不可能。
第四,其他的一些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背後的第一大股東要麼是國務院要麼是各地方的國資委,根本不可能被外資賣走很多股票。況且現在的外資也第二步都還沒突破(資本管制)。
銀行股確實到了最好的投資價格底部,但年年見銀行股掙錢多,分紅極少,國家應出台政策硬性規定每年上市公司掙的錢分紅比率不得低於百分之五十,這樣好多公司連假帳都難做了。
其他銀行不知道,以中國銀行為例,90%股權都在國資委,外資能做點什麼?現價3.2?前幾天看到的,資產有6塊多,買了股票不分紅,外資又能做什麼?有價無市,誰接盤?
在38家已上市的銀行股中,市凈率低於1的上市銀行有29家,換言之只有9家銀行股高於1倍市凈率水平。
一般來說,市凈率指的是每股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市凈率越低的上市公司,往往意味著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較高。但是,在實際情況下,市凈率指標未必完全說明股票市場的投資價值,因為市凈率只是判斷市場價值高低的一項指標,專業的機構投資者還會考慮到市盈率、凈資產收益率、不良率、不良撥備等指標。對銀行板塊來說,本身屬於政策驅動的行業,對政策敏感性很強,銀行股投資價值的高低更容易受到政策的主導影響,所以對銀行股投資仍需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
現在洗刷銀行股,可在股市裡呆久了的人都應該還沒忘記18年的銀行股行情的事情吧?哪一年除了銀行股其他的多少股票綿綿不絕的一路下跌啊,基本上被腰斬都是少的,就是股市定海神針茅台那也是有跌停的時候,反而那一年現在看起來死翹了的工農建中那可是一路創新高哦,所以現在不是銀行股的風口而已,以後銀行股還會在某年某月暴漲的,風水輪流轉罷了。
現在銀行股價格高還是低自有市場來評判,只要想買誰都可以去買銀行股,內資可以買外資也可以買,如果真感覺是便宜貨為什麼內資不買它們呢?就算真被外資買完了又能怎麼樣呢,它買再多也不過小股東,最多也就是等每年一兩次的分紅而已,他們真進來為股市托底不是更好嗎?股市正好缺資金呢!
好處來說,目前銀行股低位,股息率很多5%以上。比定存銀行要強,屬於有點像買債券了
股價上漲爆發力可能不大強,尤其房地產調控後,這塊蛋糕吃不飽了
如果我是外資,肯定要以銀行股為主,問題是外資,特別是大規模外資,沒有進場的意願。
這個問題不用擔心,外資不會買走同時也買不走,就算買走了也拿不動!
上圖是工商銀行的十大股東佔比情況,匯金和財政部合計佔比65.85%,國家佔比絕大部分股份,剩下34.15%的股份外資怎麼買也不會形成控股權,這樣外資買不走!
證券法第八十六條規定(用通俗簡單語言):當 投資者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達到百分之五時,要 書 面 公告。這 樣 觸 發 了 第 一條 規 定。
證券法第八十八條規定(用通俗簡單語言):你繼續買,當 投資者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達到百分之三 十 時 ,這 時 已 形 成 了 要 約 收 購。繼續進行收購的,應當依法向該上市公司所有股東發出收購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約,意 思這 時 上 市 公司所 有 股 東 可 以按 現 行股 價 賣 給 外 資 ,外 資 得 買 。這 樣 又 觸 發 了 第 二條 規 定。
外資還是不死心,買買買!當買到占上市公司總股本超過75%時,又解發證券法第五十條第三款規定: 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股票上市,應當符合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現 在買 走 了 75%那 么 二 級 市 場股 份就 少 於 25%,這 時 外 資 已 完 成 了 收 購 上 市 公司,同 時 上 市 公司股 權 分 布 已 不 具 備上 市 條 件,該 公 司依 法 終 止上 市 交 易或 退 市 。
外資在股市買完了也收購了,必須按同等條件收購剩下的25%股份。收購完成後該公司不再具備上市條件,直接退市。這下好了,外資用了一大堆錢買了一大堆股票,最後上市銀行退市了,退市了股票沒有了錢也沒有了!
以上是本人根據證券法的觀點,不知道是否准確,歡迎大家討論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