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票增持與回購有什麼區別
回購,也就是收購。誰來收購?上市公司自身!沒有開玩笑吧?上市公司自己買自己發行的股票?沒有開玩笑,上市公司回購行為,目前無論是公司法還是證券法都對此予以支持和認可。
那麼上市公司收購了這些股份的目的是什麼呢?最直接的目的是要把這些股份注銷,說的更直接一點,就是上市公司的減資,就是說,上市公司的股本要減少了。
增持,可就不一樣了。增持,言外之意是在現在基礎上增加股份數量。比方,甲股東持有某上市公司10%的股份,現在要增持上市公司的股份數至最高2%,這就是增持。
總結為一點,增持在不改變上市公司總股本的前提下,上市公司的特定股東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份數量增加了;而回購,則是上市公司通過「自身」的行為,最終導致上市公司的總股份減少。
其次,在財務上,回購和增持對於公司財務有這截然不同的影響,回購深刻影響資本機構。
上市公司股東或者管理層的增持行為,改變了公司股東分布,但是由於公司總股本沒有任何變化,因此,公司每股收益、市盈率等投資者最為關注的指標都不會發生任何改變。簡而言之,公司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等指標都不會發生任何改變。
而回購就不一樣了。總股份減少了啊。試想一下,某上市公司的當期凈利潤為1億元,回購發生前的總股份也是1億股,那麼EPS自然是1元/股。如果該上市公司回購10%的股份回來,那麼每股收益將變為1.11元/股,這要比原來的每股收益提升了11%。EPS的增大,導致公司市盈率的降低、股東回報的潛在增加,比方公司的ROE、ROA都會因此而提升。
同時,回購發生以後,總股本的減少以及股東權益的減少,還帶來公司資本結構的變化,
比方資產負債率會因此提升,公司杠桿倍數得以提升,在公司資本運營效率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最終將會反映為公司股東回報的增加以及盈利能力的提升。
再次,二者體現了不同的公司戰略意圖。
增持行為的發生主要包括幾種不同的情形,比如大股東地位受到威脅;股價長期低迷,增持體現大股東對投資者信心的支持。
導致公司發生增持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管理層的可以增持,可能是為了實現MBO。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公司存在資產收購或者重組的意向,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情況下,自然股價越高越好,這個時候也會發生控股股東或者管理層的增持。當然,這樣的行為一般會相對隱蔽。
回購與增持不一樣。回購的出發點有幾個情形。一是基於公司手握大把現金流,但是不知道這個錢該花到哪裡去,與其趴在賬上,降低股東回報,不如通過回購的方式間接提高股東收益。還有一種情形是公司控股股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
比如第二大股東的不斷增持,會導致公司控股權的易主,這個時候大股東通過回購,再注銷的方式,可以變相提高大股東的控股權比例和地位。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種情形是,上市公司通過股份回購彰顯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提振股價,特別是公司股價異常低迷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