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ETFs基金是啥概念啊
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 Exchange Traded Fund)是一種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產品,交易手續與股票完全相同。ETF管理的資產是一攬子股票組合,這一組合中的股票種類與某一特定指數,如上證50指數,包涵的成份股票相同,每隻股票的數量與該指數的成份股構成比例一致,ETF交易價格取決於它擁有的一攬子股票的價值,即"單位基金資產凈值"。
ETF是一種混合型的特殊基金,它克服了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的缺點,同時集兩者的優點於一身。ETF可以跟蹤某一特定指數,如上證50指數;與開放式基金使用現金申購、贖回不同,ETF使用一籃子指數成份股申購贖回基金份額;ETF可以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由於ETF簡單易懂,市場接納度高,自從1993年美國推出第一個ETF產品以來,ETF在全球范圍內發展迅猛。10多年來,全球共有12個國家(地區)相繼推出了280多隻ETF,管理資產規模高達2100多億美元。
ETF優點
1、分散投資,降低投資風險
投資者購買一個基金單位的華夏-上證50ETF,等於按權重購買了上證50指數的所有股票。
2、兼具股票和指數基金的特色
1)對普通投資者而言,ETF也可以像普通股票一樣,在被拆分成更小交易單位後,在交易所二級市場進行買賣。
2)賺了指數就賺錢,投資者再也不用研究股票,擔心踩上地雷股了;但由於我國證券市場目前不存在做空機制,因此目前仍是「指數跌了就要賠錢。」
3、結合了封閉式與開放式基金的優點
ETF與我們所熟悉的封閉式基金一樣,可以小的「基金單位」形式在交易所買賣;與開放式基金類似,ETF允許投資者連續申購和贖回。但是ETF在贖回的時候,投資者拿到的不是現金,而是一籃子股票;同時要求達到一定規模後,才允許申購和贖回。
⑴與封閉式基金相比:
相同點:同樣可以在交易所掛牌交易,就像股票一樣掛牌上市,一天中可隨時交易
不同點:①ETF透明度更高。由於投資者可以連續申購/贖回,要求基金管理人公布凈值和投資組合的頻率相應加快。②由於有連續申購/贖回機制存在,ETF的凈值與市價從理論上講不會存在太大的折價/溢價.
⑵與開放式基金相比
優勢:
①一般開放式基金每天只能開放一次,投資者每天只有一次交易機會(即申購贖回);而ETFs在交易所上市,一天中可以隨時交易,具有交易的便利性。
②開放式基金往往需要保留一定的現金應付贖回,而ETF贖回時是交付一籃子股票,無需保留現金,方便管理人操作,可提高基金投資的管理效率。當開放式基金的投資者贖回基金份額時,常常迫使基金管理人不停調整投資組合,由此產生的稅收和一些投資機會的損失都由那些沒有要求贖回的長期投資者承擔;而ETF即使部分投資者贖回,對長期投資者並無多大影響(因為贖回的是股票)。
4、交易成本低廉
雖然ETF在交易所交易的費用還沒有最後確定,但估計不會高於封閉式基金的費用,這就遠比現在的開放式基金申購贖回費低。
5、給普通投資者提供了一個當天套利的機會
例如,上證50在一個交易日內出現大幅波動,當日盤中漲幅一度超過5%,而收市卻平收甚至下跌。對於普通的開放式指數基金的投資者而言,當日盤中漲幅再大都沒有意義,贖回價只能根據收盤價來計算。而ETF的特點就可以幫助投資者抓住盤中上漲的機會,由於交易所每15秒鍾顯示一次IOPV(凈值估值),這個IOPV即時反映了指數漲跌帶來基金凈值的變化,ETF二級市場價格隨IOPV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投資者可以盤中指數上漲時在二級市場及時拋出ETF,獲取指數當日盤中上漲帶來的收益。
ETF品種
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的上證50ETF,是上海證券交易所計劃推出的第一隻ETF。此後,上海證券交易所還將陸續推出上證180ETF、高紅利股票指數ETF、大盤股指數ETF、行業ETF等。目前,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和華夏基金管理公司一起為中國內地首隻ETF的推出作最後的准備。
1、第一隻ETF――上證50ETF
上海證券交易所將上證50指數授權給華夏基金使用,華夏基金管理公司拔得頭籌,成為中國第一個ETF的管理人。
華夏上證50ETF產品將採用完全復製法,緊密跟蹤上證50指數,組合中的股票種類和上證50指數包含的成份股相同,股票數量比例和該指數成份股構成權重一致,追求跟蹤偏離度和跟蹤誤差最小化,在上證所上市交易後,其申購與贖回也將通過上證所系統進行。
整個ETF的運作,包括公開募集現金認購、公開募集股票申購、上市交易、申購和贖回、套利、投資組合管理、會計和估值、信息披露以及客戶服務等9個環節。
此次ETF的發行,首先將採用現金認購和一籃子股票申購相結合的所謂「種子資本+公開發行」多階段發行方式。現金認購經由交易所系統網上網下同時進行,分別適用於中小投資者和大額投資者,現金認購的方式主要是方便中小投資者和像保險公司這樣不能直接買股置換基金的特殊投資者認購。在現金認購結束後,ETF即告成立,開始將現金買成組合需要的成份股,並按照上證50指數指數值的千分之一折算成單位凈值,進行份額的標准化,依照2004年7月7日上證50指數923.86收盤點位,其每份單位凈值應該為0.92386元。之後,基金將開放股票申購,這是為了方便上證50成份股持有者申購。
此外,一種名為集合創設的方式,也適合於證券公司利用股票申購方法和其他投資者合作,採取合規方式將庫存股票轉化為ETF,增加資產的流動性。在這一切程序結束後,ETF將申請在上證所上市,展開其日常的正常運作。
ETF申購贖回的基本單位初步設定為100萬份單位,摺合目前市值約92.38萬元。由於股票停牌等原因,ETF的申購贖回還將引入現金替代模式,允許投資者在遇到股票停牌、成份股流動性差以及成份股調整時以不高於申購總值5%的比例進行現金替代。現金替代的溢價金額計算基礎為單位股票的最新價,在正常交易時採用最新成交價,股價漲停時採用漲停價格,停牌且當日有成交時採用最新成交價,停牌且當日無成交時採用前收盤價。方案初步確定,基金管理人可以確定現金替代的成份股,基金管理人對現金替代合理出價,並及時處理因申購進入的現金。
除了靠股票現金紅利和新股申購收益正向抵消外,基金管理人也將以盡可能低的操作費用予以彌補,在正向因素收益超過基準3%時,基金收益將實行分配。ETF的申購贖回組合股票清單的披露內容,將包括股票名稱、數量權重和預估現金余額,並標明可以用現金替代的股票及替代價格。這個信息每一交易日開盤前將通過上證所及華夏基金的渠道公開發布。單位基金凈值(IOPV)的發布,上證所將會根據申購贖回清單中成份股的價格行情變動實時計算估值,並和交易數據一起通過衛星實時傳送發布。
⑵ 匯豐銀行簡介-發展歷程
匯豐控股有限公司,一家英國跨國投資銀行和金融服務控股公司,起源於香港,成立於1991年,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在倫敦成立的集團控股公司。
在全球范圍內,匯豐銀行在非洲、亞洲、大洋洲、歐洲、北美和南美64個國家和地區設有辦事處,為約4000萬客戶提供服務。截至2020年,按總資產和市值計算,它位居全球第六大銀行,福布斯雜志將匯豐銀行列為全球第40大上市公司。
匯豐在香港聯交所和倫敦證券交易所雙重第一上市,是恆生指數和富時100指數的成分股。此外,匯豐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百慕大證券交易所第二上市。
匯豐銀行的歷史可追溯至1865年,當時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在香港創立,並在上海設立分支機構。1866年,匯豐銀行正式注冊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並於1980年收購了美國Marine Midland Bank 51%的股權,1987年擴大至全資所有。1989年,匯豐銀行的管治條例修訂,更名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並獲得金管局監管。
1991年,HSBC Holdings plc成立,作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的母公司控股公司,完成轉型為非貿易、休眠的空殼公司,為收購米德蘭銀行和應對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做准備。1992年,匯豐完成對米德蘭銀行的收購,將全球總部遷至倫敦。此後,匯豐銀行通過一系列收購,擴展了其在巴西、阿根廷、美國、墨西哥、波蘭、土耳其、法國、印度和伊拉克等國家的業務。
進入21世紀,匯豐銀行繼續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擴張,包括2000年收購法國Crédit Commercial de France,2001年收購破產的土耳其銀行Demirbank,2002年收購墨西哥Grupo Financiero Bital,2003年收購波蘭的Polski Kredyt Bank SA,2004年投資上海交通銀行和收購英國的Marks & Spencer Retail Financial Services Holdings Ltd,2005年收購Metris公司和伊拉克銀行達累斯薩拉姆投資銀行多數股權,2006年收購Banca Nazionale del Lavoro在阿根廷的分行,2007年收購台灣的中華銀行,2008年收購印度IL&FS Investment。
面對金融危機,2007年匯豐銀行減記與次級抵押貸款證券有關的105億美元,成為首個報告虧損的大型銀行。2009年,匯豐宣布關閉美國分行網路,導致近6,000人失業,僅保留信用卡業務。2010年至2021年間,匯豐進行了多項調整和出售,包括關閉美國部分分行、出售英國的信用卡業務和一般保險業務,出售巴西業務,關閉印度部分分行,以及在全球范圍內裁員。
在中國大陸,匯豐銀行是中國外資銀行中服務網路最大的銀行之一,擁有37家主要分行和23家小型分行,為中產階級個人和商業導向的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匯豐在中國大陸的投資包括交通銀行、平安保險和上海銀行等中資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