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期指持倉 > 高中政治股票債券保險

高中政治股票債券保險

發布時間:2022-07-17 18:09:43

1. 高中政治經濟學知識點總結

《經濟生活》知識要點總結

第一單元 生活與消費,包括三課:第一課 神奇的貨幣;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以及綜合探究——正確對待金錢。

第一框「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的知識要點:
1.商品的定義及基本屬性(提示:商品的定義主要強調它的交換特徵;對商品的基本屬性只要做一般性了解即可);
2.貨幣產生的原因及其本質;
3.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價值尺度與流通手段(提示:為什麼貨幣具有價值尺度職能只需要作一般了解即可);
4.紙幣產生的原因、紙幣的定義、紙幣的優點(延伸:貨幣的歷史:實物貨幣、金屬貨幣、信用貨幣,其中前兩者是商品貨幣;紙幣一樣具有價值尺度、儲藏手段等職能);
5.紙幣的發行規律及通貨膨脹、通貨緊縮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匯」的知識要點:
1.信用卡的含義及在使用上的特點和優點(提示:教材中指的是廣義的信用卡);
2.支票的含義、類型及在使用上的特點
3.什麼是外匯、匯率(提示:外匯定義中的支付手段是廣義的;匯率就是貨幣買賣的價格;必須學會識別匯率升值與貶值;與其他物品一樣,貨幣買賣的價格——匯率也由供求關系決定,主要是受購買力平價的影響);
4.為什麼要保持人民幣的幣值穩定。
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包括兩框:影響價格的因素;價格變動的影響
第一框「影響價格的因素」的知識要點:
1.影響價格變動與差異的因素:直接與間接因素(提示:變動是時間維度,差異是空間維度;要知道間接因素是如何通過直接因素起作用);
2.供求關系對價格的影響,包括:需求擴大對價格的影響;需求縮小對價格的影響;供給擴大對價格的影響;供給縮小對價格的影響;
3.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4.商品價值量的決定;
5.企業為什麼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及社會勞動生產率對商品價值量的影響。
6.價值規律的內容及表現形式。(提示:第一目是重點)

第二框「價格變動的影響」的知識要點:
1.價格變動對生活的影響:商品價格變動與商品購買量之間的一般規律(提示:需求法則是針對同一時間而言的,必須假定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變);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不同;替代商品與互補商品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量的影響
2.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調節生產;提高勞動生產率;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
第一框「消費及其類型」的知識要點有:
1.收入水平對消費的影響:當前收入水平,未來收入水平及居民收入差距對消費的影響
2.物價水平對消費水平的影響(提示:源於名義收入與實際收入);
3.錢貨兩清的消費、貸款消費、租賃消費的含義、區別及各自的適用范圍
4.消費結構變化的一般規律;
5.什麼是恩格爾系數及恩格爾系數大小變化的含義。

第二框「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知識要點:
1.從眾心理、求異心理、攀比心理及求實心理所引發的消費現象的表現及對它們的評價(提示:如何區分從眾與攀比);
2.若干值得倡導的消費原則:量入為出,適度消費(提示:它與提倡貸款消費矛盾嗎?);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提示:與鼓勵消費矛盾嗎?)。

第二單元 生產、勞動與經營,包括:第四課 生產與經濟制度;第五課 企業和勞動者;第六課 投資的選擇;以及綜合探究——做好就業與自主創業的准備。

第四課 生產與經濟制度,包括兩框:發展生產、滿足消費;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第一框「發展生產、滿足消費」的知識要點有:
1.生產對消費的決定性作用: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消費對生產的導向作用;消費對勞動力再生產的作用;
3.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原因及意義(提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准確表述);
4.如何大力發展生產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科技、培養人才;改革落後的生產關系。

第二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的知識要點有:
1.公有制經濟的地位;
2.國有經濟、集體經濟的含義、作用;
3.混合所有制經濟;
4.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及准確理解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5.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的含義、作用;
6.公有制與非公有制經濟的關系;
7.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原因。

第五課「企業和勞動者」包括兩框:公司的經營;新時代的勞動者
第一框「公司的經營」的知識要點有:
1.公司的特點;
2.有限責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的異同
3.公司的組織機構;
4.國有企業為什麼要以公司制為方向;
5.公司經營成功的主要因素: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依靠技術進步和科學管理,形成競爭優勢;誠信經營;
6.企業兼並與破產。

第二框「新時代的勞動者」 的知識要點有:
1.勞動的意義;
2.就業的作用;
3.我國的就業問題;
4.如何解決我國的就業問題:國家該怎麼做;勞動者自己該怎麼做;
5.正確的擇業就業觀:自主擇業、競爭就業、職業平等、多種方式就業;
6.勞動者享有的主要權利;
7.如何維護勞動者的權益:包括國家如何維護勞動者權益;勞動者本人合法維護自己的權益。

第六課「投資的選擇」包括兩框: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股票、債券和保險。
第一框「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的知識要點有:
1.儲蓄存款的含義;
2.我國主要的儲蓄機構(延伸:究竟什麼是商業銀行;我國的信用社);
3.利息的含義及計算;
4.活期儲蓄、定期儲蓄的區別;
5.商業銀行的含義及其主要業務。

第二框「股票、債券和保險」 的知識要點有:
1.股票的含義、特點及股東的主要權利;
2.股票投資收入的來源及特點;
3.國債、金融債券及企業債券的特點(延伸:從流動性、收益性、安全性總結儲蓄、股票及債券的特徵);
4.保險的含義及保險業務的種類(提示:嚴格說來保險不是投資)。
5.訂立保險合同的原則。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包括:第七課:個人收入的分配;第八課:國家收入的分配;第九課:征稅和納稅;以及綜合探究——講求效率,維護公平。

第七課「個人收入的分配」,包括兩個框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以及「兼顧效率與公平」。
第一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知識要點有:
1.按勞分配的內容、必然性;
2.按勞分配的作用、意義;
3.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含義(延伸: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也是按要素分配。提示:不要對按要素分配作進一步的分類,如勞動收入與非勞動收入);
4.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

第二框「兼顧效率與公平」 的知識要點有:
1.效率的含義、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的影響;
2.公平的含義及社會主義為什麼要重視收入公平分配;
3.公平與效率的辯證關系;
4.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含義及為什麼要效率優先;
5.如何兼顧效率與公平

第八課「國家收入的分配」 包括兩個框「財政收入和支出」及「財政的巨大作用」。
第一框「財政收入和支出」的知識要點有:
1.財政收入的種類
2.影響財政收入高低的因素;
3.財政支出的種類;
4.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的對比關系

第二框「財政的巨大作用」 的知識要點有:
1.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表現:促進資源合理配置;促進經濟平穩運行;促進經濟發展;
2.人民生活有保障的表現:財政是國家政權的物質保證;財政是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物質保證;財政具有促進收入公平分配的再分配作用;
3、財政政策如何正確運用:經濟不景氣時如何運用;經濟過熱時又如何運用。

第九課「征稅和納稅」,包括兩框:「稅收及其種類」及「依法納稅」。

第一框「稅收及其種類」的知識要點有:
1.稅收的含義及特徵;
2.增值稅的內容、優點(提示:不要求掌握計算);
3.個人所得稅的含義、特點、作用。(800到1600元)

第二框「依法納稅」 的知識要點有:
1.納稅人和負稅人的區別;
2.偷稅、欠稅、騙稅、抗稅的表現及其處罰。

第四單元「面對市場經濟」包括:第十課: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第十一課: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第十二課: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以及綜合探究——經濟全球化與中國。

第十課「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包括兩個框「市場配置資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一框「市場配置資源」的知識要點有:
1.為什麼要合理配置資源(延伸:經濟學的定義——研究資源的有效配置);
2.市場是如何配置資源的(提示:強調價格、供求兩個機制);
3.市場調節的兩大優點(提示:不要忽視它,不能把它與2混淆);
4.如何規范市場秩序:市場規則、社會信用制度。
5.市場調節的局限性(提示:究竟什麼是公共物品。)。

第二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的知識要點有: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含義和基本特徵;
2.我國宏觀調控的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3.我國宏觀調控的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提示:多挖掘經濟手段中的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第十一課「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 包括兩個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促進小康社會經濟發展」。

第一框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的知識要點有:
1.總體小康的微觀和宏觀表現;
2.總體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不平衡的;
3.為什麼要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4.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第二框題「促進小康社會經濟發展」 的知識要點有:
1.為什麼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延伸:國內生產總值的准確計算;沒有發展的增長是什麼意思:經濟增長是指產量或生產能力的擴大;經濟發展是指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發生的結構性、體制性變化);
2.科學發展觀的內涵: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3.科學發展觀的主旨;
4.如何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優化產業結構、統籌城鄉、統籌區域發展。

第十二課「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包括兩個框題:「面對經濟全球化」和「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第一框「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知識要點有:
1.經濟全球化的含義;
2.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提示:比較優勢要學會計算);
3.經濟全球化的載體:跨國公司;
4.經濟全球化的利弊影響;
5.經濟全球化的實質;
6.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態度。

第二框「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的知識要點有:
1.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
2.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
3.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給我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4.對外開放是長期基本國策;
5.對外開放在當前的基本格局: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
6.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必要性及戰略措施;
7.「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戰略的內容;
8.對外開放必須堅持的原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2. 高中政治知識點總結

經濟生活

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
考點1:商品的含義及基本屬性(A)
(1)商品的含義: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以前購買現在正在使用的不是商品)
(2)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

考點2:貨幣的概念、本質(A)
(1)貨幣的概念: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金銀)
(2)貨幣的本質:一般等價物。

考點3: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B)
基本職能: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價值尺度:(標價)
含義:貨幣所具有的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
原因:貨幣本身是商品,有價值。
要求:只需觀念上的貨幣。
價格的含義: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
(2)流通手段:
含義: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的職能。
要求:必須用現實的貨幣。
考點4:紙幣的含義及發行規律(A)
(1)紙幣的含義: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註:紙幣沒有價值,有使用價值。
(2)紙幣發行規律: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

考點5:信用卡的功能(A)
(1)含義:具有消費、轉賬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
(2)功能及優點;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給持卡人帶來諸多便利。

考點6:外匯和匯率的含義(A)
(1)外匯:含義:是用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2)匯率:含義: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外匯匯率↑→外幣↑→人民幣↓

考點7:樹立正確的金錢觀(C)
(1) 金錢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意義:從起源看,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從本質上看,它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從職能上看,它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個基本職能。在一定意義上,貨幣是財富的象徵。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存在著商品貨幣關系,各種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
(2)正確的金錢觀:
①對金錢,要取之有道。用正當手段賺錢,靠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致富。
②對於金錢,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錢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於做最有意義的事。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我們的靈魂更純潔,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義。

考點8:供求關系對商品價格的影響(B)
(1)各種因素對商品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系來實現的。(供求關系是直接因素)
(2)供求如何影響價格:①供不應求,價格升高②供過於求,價格降低。

考點9:價格與價值的關系(B)
(1)在市場經濟中,價格最終是由價值決定的。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2)商品價格的高低,因為它們所含價值量不同。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商品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

考點10:商品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B)
(1)價值量的決定因素:不能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而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含義: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2)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商品耗費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多,其價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考點11:價值規律的內容及表現形式(B)
(1)價值規律的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長期平均,而不是每一次)。
(2)唯一表現形式: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商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考點12: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和生產經營的影響(B)
(1)價格變動對生活的影響:
①一般來說,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他它的購買;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他它的購買。
②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③消費者對既定商品的需求,不僅受該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而且受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
A、如果兩種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同一需要,這兩種商品就互為替代品。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會導致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一種商品價格下降會導致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減小。
B、如果兩種商品必須組合在一起才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這兩種商品就是互補商品。
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不僅使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也會使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減少;反之,一種商品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會引起另一種商品需求量隨之增加
(2)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
①調節生產;②提高勞動生產率(縮短個別勞動時間,使競爭更具優勢);③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的產品。

考點13:收入水平、物價水平等因素對消費水平的影響(A)
消費受很多因素影響,其中兩個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物價總體水平。
(1)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當前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費水平越高。消費。水平不僅取決於當前的收入,而且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關系,收入差距過大,社會總體消費水平會降低。
(2)物價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物價上漲,購買力降低

考點14:消費類型(A)
(1)按產品類型分: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
(2)按交易方式不同:錢貨兩清消費,貸款消費,租賃消費。
(3)按照消費的目的:生活消費可以分為生存資料消費(最基本的),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

考點15:消費結構的含義與恩格爾系數(B)
(1) 消費結構的含義:反映人們各類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
(2)恩格爾系數的含義: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們消費結構與消費水平的一個系數。
(3)恩格爾系數大小與消費結構變化關系:
恩格爾系數越大,意味著食品支出在家庭中總支出中所佔比重越大,必然影響其他消費,影響發展和享受資料消費的增加,限制消費層次,消費質量,導致消費結構單一,消費水平低。恩格爾系數越小,表明人們的消費結構越完善、越優化,人們的消費水平越高。

考點16 :樹立正確消費觀,做理智的消費者(C)
(1)量人為出,適度消費。(過度節約不可取)
所謂適度消費:消費與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相適應,合理進行消費,包含不滯後消費不超前消費兩層意思。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消費要有主見,要保持冷靜頭腦,避免跟風隨大流,避免情緒化消費,避免只重物質消費而忽視精神消費的傾向,使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協調發展。
(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①體現新的發展觀要求,要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和諧發展。其核心是可持續消費。
②綠色消費是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的總稱。
③綠色消費體現、要求,即5R(A.節約資源、減少污染;B.綠色生活、環保選購;C.重復利用、多次利用;D.分類回收、循環再生;E.保護自然、萬物共存)。
(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傳統,國情)
①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良作風,作為一種精神財富,可以幫助我們克服物質生活的困難,幫助我們獲取新的成就。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更要戒奢從簡。
②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作為一種精神財富,在任何時候都是應該發展的。實踐證明,認為勤儉節約、艱苦奮斗作風已過時的觀點是非常錯誤的和有害的。

第二單元生活與消費
考點1:生產與消費的關系(B)
(1)生產決定消費。
具體表現有;
①生產決定消費對象②生產決定消費方式,③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④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對生產起著重要的反作用,消費的發展促進生產的發展:(消費決定生產是錯誤的)
①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
②只有生產出來的產品被消費了,這種產品的生產行為才算最終完成。消費是生產的目的。
③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消費是生產的動力。
④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並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考點2: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意義(A)
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才能擺脫經濟文化落後狀態,縮小歷史遺留下來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趕上以至超過發達國家充分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考點3: 公有制主體地位的體現(A)
(1)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
(2)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體現在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上。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

考點4: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容,實行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義(B)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內容: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原因:A適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多層次的狀況 B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3)意義:實踐證明,它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增強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註:公有制是根本經濟制度,根本≠基本

考點5: 企業的含義(A)
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濟組織。

考點6: 公司的含義及形式(A)
公司是依法設立的,全部資本由股東出資,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法人。
公司形式: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考點7:樹立正確的就業觀(C)
(1)樹立自主擇業觀。根據個人的興趣、專長和條件,自主決定干什麼。這有利於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調動每個人的生產積極性、創造性。
(2)樹立競爭就業觀。要通過勞動力市場競爭來實現自主擇業。要努力學習,提高技能和素質,改變觀念,積極主動地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
(3)樹立職業平等觀。各種正當職業勞動者,都是創造社會財富所必需的,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不管從事什麼工作,只要能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就能有所作為。(三百六十行)
(4)樹立多種方式就業觀。現代市場經濟和信息技術導致就業形式多樣化,諸如自由職業、彈性工作日、臨時工等就業方式不斷增加,可以更加靈活地選擇。途徑多樣化。

考點8: 勞動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權利(A)
我國勞動者享有的權利:①平等的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②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③休息、休假的權利;④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⑤接受職業技能培訓;⑥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⑦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⑧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

考點9: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的途徑(B)
措施:
(1)國家:黨和政府在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奪取到擴大就業的同時,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2)勞動者
①勞動者享受權利,是以履行勞動者義務為前提的。因此,自覺地履行勞動者的義務,是獲得權利、維護權益的基礎。
②我國實行勞動合同制度,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依據。
③勞動者要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當權益受到侵害時,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進行維權,是每個勞動者的正確選擇。(具體途徑:投宿、協商、申請調解、申請仲裁、向法院起訴)

考點10: 儲蓄存款的種類(A)
活期儲蓄和定期儲蓄

考點11: 我國的商業銀行及主要業務(A)
(1)商業銀行
含義:指經營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業務,並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機構。
(2)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有三類:其一,存款業務。這是商業銀行的基礎業務。其二,貸款業務。它是商業銀行的主體業務,也是商業銀行盈利的主要來源。其三,結算業務。

考點12: 比較儲蓄、債券、股票、商業保險幾種投資理財方式的異同(C)
(1)儲蓄、債券、股票、商業保險是目前我國居民的主要投資方式。
(2)活期儲蓄靈活方便,定期儲蓄存期長、比較固定、積累性強,但收益率比股票、債券低,與商業保險比,存款儲蓄對意外事故等風險不具有賠償責任。
(3)購買債券可分為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公司債券。與儲蓄比,政府債券由國家承擔還本付息的責任,風險小、安全性好,可以轉讓、抵押,利率也比儲蓄要高;金融債券與公司債券比儲蓄收益高,但有一定風險;與股票相比,受益權、償還方法各不相同,風險也沒有股票大;與購買保險比,債務方對債權方不具有意外事故賠償義務。
(4)購買股票風險最大,但收益也往往最高。
(5)購買商業保險與其他投資方式相比,在風險發生時可以用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補償。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
考點1: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A)
按勞分配是在社會主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農民種地也是)
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後,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考點2: 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A)
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除了按勞分配以外,還存在其他多種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收入渠道可以多樣)

考點3: 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的客觀必然性(B)
(1)直接原因:生產決定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決定分配方式,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相應地就此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夠,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2)根本原因: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水平發展決定的。
(3)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

考點4: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現和意義(B)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於懸殊,要求保障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意義: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的體現,它有助於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考點5:我國財政的作用(B)
(1) 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2)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考點6: 財政收入的來源(A)
財政收入包括稅收收入、利潤收入、債務收入和其他收入(稅、利、債、費)。其中,稅收收入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稅收收入:他是徵收面最廣最穩定可靠的財政收入形式。
利潤收入:國有企業稅後利潤中按照規定上繳國家的部分
債務收入:借貸、債券、貸款
其他收入:收費、罰沒和公用事業收入

考點7: 財政收支關系的三種情況 (A)
(1)財政收支平衡,是指當年的財政收入等於支出,或收人大於支出略有節余,或支出大於收入,略有赤字。
(2)財政赤字,是指當年的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的部分,財政赤字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
(2)財政盈餘,是指當年的財政支出小於財政收入的部分,

考點8: 稅收的含義(A)
稅收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借其政治權力,依法無償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考點9: 稅收的基本特徵(B)
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的特徵。這些特徵是稅收區別於其他財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標志。
稅收具有強制性(雙向性:納稅人、稅務機關)。國家憑借政治權利(強制性的原因)
稅收具有無償性(相對的不絕對)
稅收體有固定性(相對的,以法律形式)
三者的關系:三個特徵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①稅收的無償性要求它具有強制性,強制性是無償性的保障;②稅收的強制性和無償性又決定了它必須具有固定性。

考點10: 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B)
(1)公民自覺納稅的必要性(即為什麼要依法納稅)
①由於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決定我國稅收的性質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②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國家的興旺發達、繁榮富強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國家各項職能的實現必須以社會各界繳納的各種稅收作為物質基礎。
③公民享受了國家提供的各種服務,必須承擔義務,自覺誠信納稅。
為什麼說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①在我國,稅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國家的興旺發達、繁榮富強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
③國家各項職能的實現,必須以社會各界繳納的稅收作為物質基礎。
(2)四種違反稅法的表現
偷稅:欺騙、隱瞞、不繳或少繳
欠稅:沒有按時繳納而拖欠稅款
騙稅:騙得國家稅收優惠,虛列、虛報
抗稅:暴力、拒絕
(3)公民必須增強納稅人意識
①自己要依法納稅,監督別人依法納稅。
②公民要增強對國家公職人員及公共權力的監督意識,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關注國家對稅收的征管和使用,對貪污和浪費國家資財的行為進行批評和檢舉,以維護人民和國家利益。

第四單元面向市場經濟
考點1:,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積極作用(B)、
市場配置資源的重要作用:
①市場能夠通過價格漲落反映供求變化,傳遞市場供求信息,實現資源合理配置。
②面對市場競爭,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在利益杠桿的作用下,積極調整生產經營活動,從而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資源的有效利用。

考點2:規范市場秩序的措施(B)
(1)規范市場秩序的意義:只有具備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市場才能合理配置資源。
(2)規范市場秩序的措施:
①制定市場規則。市場規則是以法律法規、行業規范、市場道德規范等形式,對市場運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體的規定。(市場規則主要包括市場准人規則、市場競爭規則、市場交易規則)
註:市場交易規則包括自願(反面例子:強買強賣)、平等、公平、誠實守信。
②加強社會信用建設,健全社會信用制度。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條件。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每個經濟活動參與者都必須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保證自己的經濟活動符合法律的規范,又能夠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
④每個經濟活動參與者都應該樹立誠信觀念,遵守市場道德,逐步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風尚。
考點3:市場調節的局限性(A)
(1)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
(2)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等固有的弊端。
註:自發性:單純為了眼前利益(特徵),盲目性:「一哄而上」

考點4: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A)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①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
②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
③國家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考點5: 我國宏觀調控的含義、主要目標和手段(B)
(1)宏觀調控的含義: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調節和控制。
(2)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3)宏觀調控的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①經濟手段:指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經濟利益的調整來影響和調節經濟活動的措施。(擴張、緊縮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調整供求關系,見效慢)
②法律手段:是指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
③行政手段:是通過行政機構,採取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規定等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見效快)
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考點6 :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B)
(1) 第一要義是發展。
(2) 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
(3) 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
(4) 根本方法:統籌兼顧

考點7: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主要措施(C)
①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內涵: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形成以高新技術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③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④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⑤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考點8:經濟全球化的含義、主要表現及其影響(A)
(1)經濟全球化的含義: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
(2)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
(1)經濟全球化積極影響: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具體表現為,它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問。
(2)經濟全球化的消極影響。
①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
②經濟全球化加劇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
③經濟全球化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考點9: 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基本原則(A)
(1)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①積極組織多邊談判。②國際貿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則和協定。③為成員提供解決貿易摩擦沖突的場所。
(2)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有非歧視原則、市場准入原則、互惠原則、公平競爭與公平貿易原則,以及貿易政策法規透明原則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視原則,包括最惠國待遇與國民待遇原則。

考點10 :對外開放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B)
(1)對外開放格局: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的對外開放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2)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原因),我國必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拓展發展空問,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目標)。
(3)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是我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基本戰略。
(4)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3. 保險國債存款股票投資方式的投資理由 高中政治

投資的原則
(1)既要考慮收益,也要考慮風險。
(2)以家庭的經濟收入為前提。
(3)謹記」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及「不要把雞蛋放在太多個籃子里」兩個原則。
(4)合法投資。
各種投資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1)股票:高收益、高風險同在的投資。
(2)債券:穩健的投資。
(3)保險:規避風險的途徑。
(4)儲蓄存款:是一種便捷的投資。

4. 高中政治哪些重點內容

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
第一課、神奇的貨幣
1、商品
①含義②必須具備的條件:
③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
2、①貨幣產生 ②貨幣的本質--一般等價物(本質)是商品.
原因:產生:它本身是一種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價物一樣,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③貨幣的職能:
4、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貨膨脹②通貨緊縮
①實質:供小於求,表現:物價上漲,紙幣貶值.影響:紙幣貶值,物價上漲,購買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銷售困難,經濟秩序混亂.
②實質:供大於求,表現:物價下降,紙幣升值.影響;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對人民有好處,但長時間大范圍下降會影響企業生產與投資積極性,使經濟蕭條,影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導致市場消費不振,對經濟長遠發展,人民長遠利益不利.
第二課、多變的價格
(一)影響價格的因素:
1、影響價格的因素:
①影響價格的因素:
2、供求影響價格.
①供不應求,價格升高.
A、賣方市場:含義,由賣方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
B、表現:由於供不應求,賣方在市場交易中處於有利地位,即使提高價格,也能把商品賣出.
②供過於求,價格降低.
A、買方市場,是由買方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
B、表現;由於供過於求,買方在市場交易中處於有利地位,價格通常趨於下降.
3、價值決定價格:
(1)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①A、在市場經濟中,價格最終是由價值決定的.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B、商品價格的高低,因為它們所含價值量不同.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商品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
(2)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
①價值量的決定因素:不能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而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A、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指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商品的需時間.
B、個別勞動時間即商品生產者個人生產某種商品所用的時間.
②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商品耗費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多,其價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勞動生產率:勞動者的生產效率.勞率』↑生產品量↑勞時』↑
②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一定社會生產率的表現,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由社會勞動生產率變化引起.
③個別勞動生產率的變化不影響商品的價值量,但可改變個別勞動時間,改變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總量.
勞動時間、勞動生產率、商品價值量關系圖
4、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①價值規律的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②表現形式: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商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則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③作用:調節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在社會生產各部門的分配(使資源在社會各部門之間實現優化配置)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使企業內部實現優化配置)導致商品生產的優勝劣汰.(使資源在企業之間實現優化配置,總之,即有利於資源優化,合理,高效配置)
第三課、多彩的消費
1、消費類型:
(1)按產品類型分: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
(2)按交易方式不同:錢貨兩清,貨款消費,租貨消費.
(3)按照消費的目的,生活消費可以分為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其中生存資料消費能滿足人們較低層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費;發展資料消費能滿足人們發展的要求;享受資料消費能滿足人們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層次消費.
3、消費結構:
(1)消費結構指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所佔的比重.
(2)特點:不是一成不變,會隨經濟發展,收入變化而變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發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順序.
5、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1)由於受自然條件,社會環境,個人經歷等因素的影響,人們的心理往往不同,使消費帶有復雜性.
(2)消費心理復雜性的表現有:
從眾心理:攀比心理:求實心理:
6、做理智消費者.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第二單元、投資與創業
第四課、生產與經濟制度
考點一:生產與經濟制度
(一)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1)生產決定消費(人的消費不是由主觀願望決定的,而是由客觀的物質生產狀況決定)生產決定消費對象,生產決定消費方式,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說人類的歷史就是生產發展的歷史.
考點二:大力發展生產力
1、必要性:①大力發展生產力,是由我國社會主義主要矛盾決定的,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本質要求.我國目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為解決這一矛盾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
2、重要性: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才能擺脫經濟文化落後狀態,縮小歷史遺留下來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趕上以至超過發達國家充分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考點三、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
(主導作用--國有經濟而言,主體地位--整個公有制地位)
(1)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徵,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3)公有制主體地位的主要體現:
①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既要有量的優勢,又要注重質的提高.
②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即體現在控制國民經濟發展方向,控制經濟運行的整體態勢,控制重要稀缺資源的能力上.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
第五課、企業與勞動者
考點四、公司經營與發展
1、企業.①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向社會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濟組織,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國民經濟的細胞.
②在我國,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外資企業等多種所有制企業並存,共同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
公司經營成功的因素.
(1)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2)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3)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
(4)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那些經營管理不善的企業會被兼並或面臨破產.
9、企業破產,是指對長期虧損、資不抵債而又扭虧無望的企業,按法定程序實施破產清算的經濟現象.實行企業破產制度,有利於強化企業的風險意識,促使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力,有利於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
考點五:勞動和就業
1、勞動和就業的重要性.(1)勞動是勞動者的腦力和體力的支出,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活動.勞動者是生產過程的主體,在生產力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勞動是人類文明進步發展的源泉.光榮屬於勞動者.
2、我國嚴峻的就業壓力.①我國的人口總量和勞動力總量都比較大,而生產力發展水平比較低;②勞動力素質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不完全適應;③勞動力市場不完善,就業信息傳遞系統不暢通.所有這些,使得我國的就業問題比任何一個國家都突出、繁重和緊迫.
④黨和政府從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改善就業和創業環境.
3、勞動者要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
(1)樹立自主擇業觀.根據個人的興趣、專長和條件,自主決定干什麼.這有利於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調動每個人的生產積極性、創造性.
(2)樹立競爭就業觀.要通過勞動力市場競爭來實現自主擇業.要努力學習,提高技能和素質,改變觀念,積極主動地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要.
(3)樹立平等就業觀.各種正當職業勞動者,都是創造社會財富所必需的,沒有什麼高低貴賤之分.不管從事什麼工作,只要能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就能有所作為.
(4)樹立多種方式就業觀.現代市場經濟和信息技術導致就業形式多樣化,諸如自由職業、彈性工作日、臨時工等就業方式不斷增加,可以更加靈活地選擇.人們還可以通過職業介紹所、媒體廣告、網上人才市場、招聘會等選擇職業,實現就業.
考點六: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
3、做法:勞動者享受權利,是以履行勞動者義務為前提的.因此,自覺地履行勞動者的義務,是獲得權利、維護權益的基礎.我國實行勞動合同制度,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依據.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時,可以採用投訴、協商、申請調解、申請仲裁、向法院起訴等途徑要求維護,而不能採用非法手段施加報復.
勞動者要增強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當權益受到侵害時,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進行維權,是每個勞動者的正確選擇.
第六課、投資的選擇
考點七: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
1、儲蓄存款的含義:指個人將屬於其合法的所有人民幣或者外幣儲蓄機構,儲蓄機構等具存摺或存單作為憑證,個人存摺或存單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儲蓄機構依照規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種活動.
2、我國的儲蓄機構主要包括各商業銀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郵政企業等依法辦理儲蓄業務的機構.
3、人們儲蓄存款的目的各不相同,但都能獲得利息.利息是人們從儲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是銀行因為使用儲蓄存款而支付的報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利息的多少取決於三個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利息的計算公式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在我國,存款利息收入的20%要作為稅收上繳國家.
4、儲蓄存款的分類.目前,我國的儲蓄主要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兩大類.作為投資對象,活期儲蓄流動性強、靈活方便,適合個人日常生活待用資金的存儲,但收益低定期儲蓄流動性較差,收益高於活期儲蓄,但一般低於債券和股票.與低收益相對應,因為銀行的信用比較高,儲蓄存款比較安全,風險較低,但也存在通貨膨脹情況下存款貶值的風險,以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損失利息的風險.
考點八:股票、債券和保險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
第七課、個人收入與分配
考點一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生產決定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決定分配方式,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相應地就此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1、按勞分配的性質:是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
2、內容與要求: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後,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4、意義:①實行按勞分配,有利於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②按勞分配作為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製度,是結以往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滅和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它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是分配製度上的偉大變革.
6、按勞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
考點二 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1、堅持效率優先:
①含義:效率,指經濟活動中投入與產出的比較,它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人們總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②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的影響:
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有重要影響.因為分配是再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生產決定分配,但分配又僅作用於生產.如果分配方式有利於調動人傘兵積極性,就會提高效率,促進生產的發展;反之,則會降低效率,阻礙生產的發展.
③在分配中必須堅持效率優先的原因.
這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和國情決定的.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任務.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相對貧乏,發展經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堅持科學發展觀.因此在分配中必須堅持效率優先.
2、兼顧社會公平:
(1)公平含義:公平含義較寬泛,涉及政治、經濟、法律等各個領域.這里說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於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2)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與公平是一對矛盾,既對立又統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只有提高經濟效率,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加社會財富,才能實現社會公平沒有效率作為前提和基礎的公平,只能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貧窮.
②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給勞動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權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
③實現效率與公平的正確結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
3、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含義.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①效率優先,實質是發展生產率優先,分配製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為首要目標.
②兼顧公平,指社會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使分配的結果能促使人們奮進,社會具有生機和活力.
(2)如何體現: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自然資源相對匱乏.發展經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使分配的結果能促使人們奮進,使社會具有生機和活力.
(3)如何貫徹這一原則:
①要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和個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帶動地區和個人致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帶後富.
③要正確處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將個人收入與其在經濟活動中的貢獻掛鉤,充分調動人們參與社會財富創造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在由國家參與的再分配中,要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調節過高收入,得締非法收入.通過完善稅收,通過完善稅收和社會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實現合理的公平分配.
第八課、國家收入的分配
考點三、財政及其作用
1、財政收入與支出
2、財政收入
3、財政收入的影響因素:財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約是其主要因素.
4、財政支出:財政支出是國家對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的過程.通過財政資金的分配,國家的職能才得以實現,也就是說財政支出是政府實現職能的物質條件,財政支出的狀況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6、①財政收支平衡與財政赤字:財政收入和支出的對比,不外有三種情況:收大於支,存在節余;支大於收,出現赤字;收支相等.
②在國家財政預算和決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狀態,它表明國家籌集的財政資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得是,由於受多種因素的制約,財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況幾乎不存在.
③財政收支平衡,是指當年的財政收入等於支出;或收入大於支出,略有節余;或支出大於收入,略有赤字.
④財政赤字,是指當年的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的部分.財政赤字意味著要靠借債過日子,財政赤字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
7、財政的作用:
(1)集中力量辦大事
(2)人民生活有保障
第十課、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考點一、市場配置資源
1、合理配置資源的必要性:
①資源配置是由資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無限性,這一矛盾決定的.
②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永無止境的,但在一定時期和范圍內,社會能夠加以利用的資源總是有限的.如果用於生產某種產品的資源增加,用於生產其他產品的資源就會減少.為了盡量滿足多方面的需要,社會必須合理配置有限的資源.

5. 高中政治有哪幾塊內容

1、經濟生活: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

經濟學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2、政治生活:學習政治生活,有助於人們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有助於人們放眼世界風雲,緊扣時代脈搏,開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眼界;有助於人們樹立「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國家觀念,關心國家大事。

3、文化生活: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

4、哲學:哲學就是元知識、元理學,即所謂大道至簡。哲學任務就是對現實世界進行元理層面的把握,把多綜合為一或把一區分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晰表達、系統構造,這樣的元理系統才適用於闡釋世界或指導實踐。

5、科學社會主義常識:科學社會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解放條件的學說。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論述無產階級徹底解放的規律時,既批判了那種企圖憑借法律來創立新的社會制度的所謂「法學家社會主義」,又充分估量了摧毀剝削階級法制、建立無產階級法制對實現無產階級解放的重大作用。

6、科學思維常識:科學思維,也叫科學邏輯,即形成並運用於科學認識活動、對感性認識材料進行加工處理的方式與途徑的理論體系;它是真理在認識的統一過程中,對各種科學的思維方法的有機整合,它是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

6. 高中政治問題儲蓄存款(活期的和定期的),股票。債券(國債,金融債券,企業債券)保險

股票第一高,各項都高
其次是國債
企業債
金融債券包括了前面2種。
存款是沒有流動和流通的。無法轉讓存款獲取收益。所以沒有流通和流動。收益低,風險低。
風險和收益有很大關系,但不是正關系。

7. 哪位為我解答一下股票和債券的區別,高中政治,別講的太深奧阿

股票是一種有價證券,它是由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的、用以證明投資者的股東身份和權益,並獲利股息和紅利的憑證.股票一經發行,持有者即成為發行股票公司的股東,有權參與公司的決策、分享公司的利益,同時也要分擔公司的責任和經營風險。股票一經認購,持有者不能以任何理由要求退還股本金,只能通過證券市場將股票轉讓和出售。
債券是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機構直接向社會借債籌措資金時,想向投資者發行,並且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債券的本質是債的證明書,具有法律效力。債券購買者與發行者之間是一種債券債務關系,債券發行人即債務人,投資者(或債券持有人)即債權人。債券作為一種重要的融資手段和金融工具

8. 高中政治知識

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
第一課、神奇的貨幣
1、 商品
①含義: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②必須具備的條件:
A、必須是勞動產品,不是勞動產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須用於交換,不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不是商品,交換是商品的基本特徵。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價值,但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離不開流通領域,一旦進入消費領域就成為消費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
A、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前者是自然屬性,後者是社會屬性)
B、使用價值是指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
C、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註:1、勞動產品不一定有價值,因為價值是商品特有的屬性。
2、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因為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是商品。
☆兩者關系:對立統一
統一:同時存在商品中,商品是兩者的統一體。
對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時擁有兩個屬性。
A、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因為商品是用來交換的,沒有用的物品人們是不會要的),作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二者缺一不可,這是兩者統一的表現。
B、對立表現在:商品生產者和購買者,對於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二者不可兼得。商品生產者要想實現商品的價值,他必須把使用價值讓渡給購買者,而購買者為了得到使用價值,也必須支付出相應的價值給生產者,當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分離時,意味著交換實現。
2、貨幣
①貨幣產生:偶然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一般等價物固定在金銀上→貨幣產生。 (註:偶然的物物交換不是等價交換。)
②貨幣的本質——一般等價物(本質)是商品。
原因:產生:它本身是一種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價物一樣,表現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
③貨幣的職能:
A、基本職能:(1)流通手段,只需現實貨幣。(2)價值尺度,只需觀念上的貨幣。
B、其它職能:(1)貯藏手段,足值的貨幣
(2)支付手段,交錢與交換時間不同。例:到銀行取工資。
(3)世界貨幣,指貨幣具有在世界市場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職能。
3、紙幣:
①紙幣的含義: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②產生:A、貨幣以金銀條塊形式流通不便和金屬鑄幣在流通中有缺陷,這些在使用中易磨
損,成為不足值貨幣,而紙幣成本低更易於保管、運輸,避免了鑄幣在流通中的磨損。
B、從貨幣充當流通手段的職能中產生。
③職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國家的紙幣還具有世界貨幣的職能)
註:紙幣沒有價值,有使用價值。
④發行: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
4、社會總需求與總供給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貨膨脹 ②通貨緊縮
①通貨膨脹實質:供小於求,表現:物價上漲,紙幣貶值。影響:紙幣貶值,物價上漲,購買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銷售困難,經濟秩序混亂。
②通貨緊縮實質:供大於求,表現:物價下降,紙幣升值。影響;物價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對人民有好處,但長時間大范圍下降會影響企業生產與投資積極性,使經濟蕭條,影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導致市場消費不振,對經濟長遠發展,人民長遠利益不利。
註:流通中所需貨幣量=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次數
註:解決方法:
通貨膨脹: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和量入為出的財政政策。
通貨緊縮: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發行國債,投資環境設施建設,擴大出口。
5、信用工具:
(1)信用貨幣:含義:代替金屬貨幣充當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證券被利為信用貨幣。
職能:流通和支付手段。
(2)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匯票:外埠結算,銀行匯票、商業匯票。
A、信用卡:含義:是銀行對資信狀況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給持卡人帶來諸多便利。
B、支票:含義: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託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種類:近期和遠期支票,記名或不記名支票,現金和轉帳支票在我國主要分為轉帳支票和現金支票。
①轉帳支票:用於同城結算,付款單位或個人開票後,收款到銀行把款轉入自己帳戶。
②現金支票:是由付款單位開出,收款人憑票到銀行支取現金。
6、外匯、匯率
(1)外匯:含義:是用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2)匯率:含義: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我國的匯率制度: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例:人民幣對美元,人民幣升值匯率下降則美元貶值,匯率升值。
①外匯匯率:一定單位的外幣兌換本幣的數量。兌換數量比以前多外匯匯率升高,外幣幣值升值,兌換數量比以前少,外匯匯率降低。
②匯率波動的影響:
A、一國貨幣匯率下跌(即貨幣對外貶值),通常會引起出口擴大和進口減少,國內物價上漲,國際儲備增加,就業增加和國民收入增長和資金外逃。
B、一國貨幣匯率上漲(即貨幣對外升值),通常會引起出口減少和進口擴大,使一國對外貿易環境惡化,國際儲備減少,就業和國民收入下降。但可以提高該國貨幣的信譽,提高該國的經濟地位,吸引外資流入。
由於匯率波動對經濟影響作用,使它成為各國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如為了刺激出口增長,往往採取直接宣布本幣貶值即本幣匯率下降的做法。
③匯率合理穩定的重要性:
A、合理的穩定的匯率是一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從一國看,它有利於促進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和實現外貿收支平衡,穩定物價,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增強 國際儲備。
B、從世界上看,它有利於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和國際金融秩序的穩定,促使國際資本正常流動等,相反如頻繁急劇波動匯率會加劇國際經濟競爭,影響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會刺激國際投機,導致金融市場的動盪與混亂。
④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的意義。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穩定,對實現擴大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課、多變的價格
一.影響價格的因素:
1、影響價格的因素:
①影響價格的因素:如氣候、時間、地域、生產等,甚至是宗教、習俗。
②各種因素對商品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供求關系來實現的。
2、供求影響價格。
①供不應求,價格升高。
A、賣方市場:含義,由賣方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
B、表現:由於供不應求,賣方在市場交易中處於有利地位,即使提高價格,也能把商品賣出。
②供過於求,價格降低。
A、買方市場,是由買方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
B、表現;由於供過於求,買方在市場交易中處於有利地位,價格通常趨於下降。
3、價值決定價格:
(1)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①在市場經濟中,價格最終是由價值決定的。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②商品價格的高低,因為它們所含價值量不同。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商品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
(2)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
①價值量的決定因素:不能由個別勞動時間決定,而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A、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指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商品的需時間。
B、個別勞動時間即商品生產者個人生產某種商品所用的時間。
②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商品耗費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多,其價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③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對生產者意義。
A、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低,處於有利地位。
B、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高,處於不利地位。
→決定生產者努力縮短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緣故。
(3)①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勞動生產率:勞動者的生產效率。勞率』↑生產品量↑勞時』↑
②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一定社會生產率的表現,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由社會勞動生產率變化引起。
③個別勞動生產率的變化不影響商品的價值量,但可改變個別勞動時間,改變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總量。
註:掌握勞動時間、勞動生產率、商品價值量關系圖(見導學)
4、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①價值規律的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②表現形式: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商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③作用:A.調節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在社會生產各部門的分配(使資源在社會各部門之間實現優化配置)
B.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使企業內部實現優化配置)
C.導致商品生產的優勝劣汰。(使資源在企業之間實現優化配置,總之,即有利於資源優化,合理,高效配置)
二.價格變動的影響:見課本P17-19

第三課、多彩的消費
1、影響消費的因素
(1)居民的收入影響
①收入與消費的關系: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就越大。收入增長較快的時期,消費增長也較快;反之,當收入增長速度下降時,消費增幅也下降。
②提高人民消費水平的根本途徑是發展經濟,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
③居民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聯系:人們的收入差距過大,總體消費下降,反之,縮小差距,會使總體消費水平提高。(差距過大,影響消費需求)
(2)商品價格高低也是影響消費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①價格高低的變化與人們消費水平的關系:在人們收入水平一定的情況下,物價上漲,購買力下降,物價下跌,購買力則提高,消費水平也提高。
②提高人們消費水平,除了最根本的要發展經濟,增加人們的收入之外,還要穩定物價,控制物價上漲,這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
③基本生活消費品受價格水平變動影響比奢侈品低。
④各種商品比價的變動也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替代品和互補品價格變化會影響人們的消費數量。此外,商品、性能、外觀、質量、包裝、廣告等甚至購買方式,商店位置,服務態度等都能影響人們的消費活動。

2、消費類型:
(1)按產品類型分: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
(2)按交易方式不同:錢貨兩清,貨款消費,租貨消費。
(3)按照消費的目的,生活消費可以分為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其中生存資料消費能滿足人們較低層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費;發展資料消費能滿足人們發展的要求;享受資料消費能滿足人們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層次消費。
3、消費結構:
(1)消費結構指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所佔的比重。
(2)特點:不是一成不變,會隨經濟發展,收入變化而變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發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順序。
4、恩格爾系數:
①含義: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們消費結構與消費水平的一個系數。
②恩格爾系數大小與消費結構變化關系:
恩格爾系數越大,意味著食品支出在家庭中總支出中所佔比重越大,必然影響其他消費,影響發展和享受資料消費的增加,限制消費層次,消費質量,導致消費結構單一,消費水平低。恩格爾系數越小,表明人們的消費結構越完善、越優化,人們的消費水平越高。
5、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消費心理面面觀。
(1)由於受自然條件,社會環境,個人經歷等因素的影響,人們的心理往往不同,使消費帶有復雜性。
(2)消費心理復雜性的表現有:
①從眾心理:有從眾心理的人,看到別人做某事,自己不由自主地去做,其消費會受別人評價的影響,受別人行為的帶動。
②求異心理:消費行為與眾不同,標新立異。
③攀比心理:有些商品,人們擁有它的目的不在於它本身的實用價值和它所帶來的樂趣,而是在於「向上看齊」,人民我有的炫耀心理。
④求實心理:消費者選擇商品,往往考慮許多因素,價值是否便宜,質量好不好,服務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齊全等,講究實惠,據己需要是一種理性消費。
6、做理智消費者。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第二單元、投資與創業
第四課、生產與經濟制度
一.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1)生產決定消費(人的消費不是由主觀願望決定的,而是由客觀的物質生產狀況決定)生產決定消費對象,生產決定消費方式,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說人類的歷史就是生產發展的歷史。
(2)消費對生產起著重要的反作用,消費的發展促進生產的發展。
①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
②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只有生產出來的產品被消費了,這種產品的生產行為才算最終完成。
③消費是生產的動力。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
④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並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3)社會再生產過程的四個環節:生產、分配、交換、消費。
①社會再生產:社會生產過程的不斷重復和更新。
②關系:直接生產過程是起決定作用的環節;分配和交換是連結生產與消費的紐帶,對生產和消費有重要的影響;消費是物質資料生產過程的最終目的與動力。
二.大力發展生產力
1.必要性:
①大力發展生產力,是由我國社會主義主要矛盾決定的,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本質要求。我國目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為解決這一矛盾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
②大力發展生產力,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們國家的根本任務。因此,一定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

9. 高中政治內容的分析與講解

經濟生活專題一生活與消費
一貨幣
(一)商品
1、商品的含義: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構成商品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勞動產品。二是用於交換)
2、商品的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
(1) 使用價值概念: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
(2)商品的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二)貨幣的產生和本質
1、貨幣的產生: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2、貨幣的含義和本質:
(1)含義: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的商品。
(2)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3、貨幣的職能
(1)兩個基本職能——價值尺度與流通手段
A、價值尺度職能
含義:就是以貨幣作為尺度來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大小職能。
(原因:貨幣之所以能成為價值尺度,是因為貨幣也是商品,也有價值。)
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所謂價格: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叫做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在其他因素不變情況下,商品價格與價值成正比。
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是觀念上的貨幣,不需要現實貨幣。
B、流通手段:
含義: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叫做流通手段。
要注意流通手段與商品流通的區別。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強調的是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強調的是商品如何交換。
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必須是現實的貨幣,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
(2)貨幣在發展過程中又有了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計算公式。重點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 商品的價格總額(即待售商品的數量×價格水平) / 貨幣流通速度
(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例,而同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三)貨幣的種類與形式
結算與信用工具:
1、結算的方式:(1)現金結算 (2)轉賬結算。
2、常用信用工具:
(1)信用卡:
A、含義:具有消費、轉帳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
B、優點: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為一體,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給持卡人帶來諸多便利。
C、其中銀行信用卡是指商業銀行對信貸狀況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託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支票主要分為轉帳支票和現金支票兩種。
外匯和匯率:重點
1、外匯: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2、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判斷匯率升高和跌落的標准:如果用100單位外匯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匯的匯率升高,外幣升值,人民幣匯率下降,人民幣貶值;反之,亦然。
3、匯率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即:貨幣升值和貶值的利弊分析)
(1)本幣升值,意味著同量外幣兌換的本幣更少,影響有:A出口減少,進口增加;B外資投資成本增加;C導致國內生產下降、失業增加;D本國外匯儲備貶值,但有利於償還外債;E有利於本國企業走出去
(2)本幣貶值,意味著同量外幣兌換的本幣更多,影響有:A出口增加,進口減少;B外資投資成本降低;C增強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D本國消費相對便宜,外國遊客增加。
4、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含義及意義: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對人民生活安定,對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1、從產生看: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
2、從本質看:貨幣是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1、 從職能看: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個基本職能;
2、 從重要性看:在一定意義上,貨幣是財富的象徵,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任然存在商品貨幣關系,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
3、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1)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一定意義上是財富的象徵;
(2)對金錢要取之有道,要通過正當手段賺錢,靠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致富。
(3)用之有益,要把錢用到有利於國家,有利於社會,有利於他人的地方。
(4)用之有度。花錢要有所節制,要分輕重緩急。
二價格
(一)供求影響價格
1.供求影響價格
(1)引起價格變動和差異的因素有 氣候、時間、地域、生產 ,甚至 宗教信仰、習俗 等文化因素也有影響(間接因素) ;
(2)這些因素對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該商品的 供求關系 (直接因素)來實現的
2.供求如何影響價格
①供不應求,價格 升高。買方不得不接受較高的價格以滿足自身的需要,出現「物以稀為貴」的現象,這就是「賣方市場」。(即由賣者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賣者在市場交易中處於有利地位);
②供過於求,價格 降低。賣方不得不以較低的價格處理他們過剩的存貨,出現「貨多不值錢」的現象,這就是「買方市場」。(即是買者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買者在市場交易中處於有利地位。)
(二)價值決定價格
1.價格和價值的關系
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價值越大,價格越高
2.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1)基本內容:商品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提示: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有商品經濟就有價值規律)
(2)表現形式: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不等於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
二、價格變動的影響
(一)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1、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 (一般來說,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1)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
(2)某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
(1)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
(2)價格變動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
3、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
(1)在可替代的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將增加對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2)在有互補關系的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同時將減少對其互補商品的需求量;反之亦然。
(名詞解釋:替代品是指如果兩種商品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同一需要,這兩種商品就互為替代品;互補商品是兩種商品必須組合在一起才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這兩種商品就是互補商品。)
(二)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1、調節生產
2、提高勞動生產率
企業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才能縮短個別勞動時間,使其在價格競爭中更具優勢,給自己的產品提供降價空間。
3、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的產品
生產者提供質量好的適銷對路的產品,就能以更高的價格出售,獲取較大的市場份額,獲取更多的利潤。
三.消費
1、影響消費的因素 (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收入、物價總體水平)
⑴、居民收入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
A、其他條件不變,則人們當前可支配收入(當前收入)越多,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就越大。 因此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須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
B、一般地,未來預期收入(未來收入)越高,預期支出的可能性就會越大。
C、社會收入差距與社會總體消費水平有密切的聯系。人們的收入差距過大,總體消費水平會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縮小,會使總體消費水平提高。
⑵、物價水平也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 :一般說來,物價上漲人們會減少對商品的消費量;物價下跌,則購買力普遍提高,會增加對商品的消費量。
2、消費的類型
(1)按照消費對象不同可分為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分
A、錢貨兩清的消費:通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方式獲得的,這種消費一旦交易完成,商品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即由買主自己享有。
B、貸款消費:一次性付款超出個人支付能力,預支未來收入進行的消費。這種消費對那些收入穩定、對未來收入持樂觀態度又沒有太多積蓄的年輕人來說,不失為一種可行的選擇。
(注意:貸款消費除了包括到銀行貸款,也包括賒帳、打白條等消費。這種消費有利於提高人們現有消費水平,拉動經濟增長,但也會增加未來的消費負擔,要慎重考慮未來的收入水平。)
C、租賃消費:通過短期租賃的辦法,使商品的所有權不發生變更,而獲得該商品在一定期限內的使用權。
租賃消費的適用情形:對一些商品消費者使用的次數有限,為暫時的使用而買下它們又不劃算的。
(3)按照消費的目的分:
A、生存資料消費:滿足較低層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費。
B、發展資料消費:滿足人們發展的需求。
C、享受資料消費:滿足人們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層次的消費。
(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一種消費的比重會逐步減少,後兩種的消費比重會增加。)
3、消費結構
(1)含義:反映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
(2)特點: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的變化而不斷變化。
(3)消費結構與消費水平的關系:消費結構的完善和優化意味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
(4)恩格爾系數:是居民家庭食品支出在家庭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它是反映人們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的一個系數。恩格爾系數過大,必然影響其他消費支出,特別是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的增加,限制消費層次和消費質量的提高。恩格爾系數越小,表明人們的消費結構改善,人們生活水平提高。
4、消費心理
⑴ 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 評價:要具體分析,反對盲目從眾。
⑵ 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 評價:可展示個性,推動新工藝新產品的出現,但要考慮社會認可和代價,不宜過分標新立異。
⑶ 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 評價:受攀比心理影響,是這種消費心理是不健康的,不可取
⑷ 求實心理主導的消費 評價: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消費,屬於理智的消費,應提倡。
5、做理智的消費者——踐行正確的消費原則
⑴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要求: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之內進行消費,反對超前消費和消費滯後。 (注意:量入為出包括不抑制消費和不超前消費兩層意思。這里的「入」包括當前收入和預期收入)
⑵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要求:避免跟風隨大流,避免情緒化消費,避免只重物質消費而忽視精神消費的傾向。
⑶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A綠色消費是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的總稱,核心是可持續性消費。
B特徵: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生活,環保選購;重復使用,多次利用;分類回收,循環再生;保護自然,萬物共存。
C倡導綠色消費的意義:綠色消費觀念,(對消費者)有利於個人的生命健康;(對生產者)有利於促進商品生產者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環保意識;(對經濟)有利於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有利於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社會)也有利於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有利於全面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⑷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原因:從歷史角度看,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良作風。從現實國情看,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發展中的人口大國更要戒奢從儉。從個人成長看,艱苦奮斗有助於我們戰勝困難,成就事業。

專題二:生活、勞動與經營
一:生產者決策理論
1.決定企業與公司經營成功的因素
決定公司經營成功的因素主要有:正確的經營戰略;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手段、要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企業的信譽和形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經營成敗的重要因素,被稱為「開發企業的金鑰匙」。它滲透在企業經營和管理的每一個環節.最終通過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體現出來。所以,要樹立企業的信譽和形象,關鍵是要保證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2.規模經濟問題(企業的規模是否越大越好)
擴大規模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有利於企業利用先進技術。但企業規模並非越大越好,企業規模過大導致企業內部管理、內部關系的協調困難。所以,企業應有一個最佳規模。
3.企業定價行為
企業定價主要依據:市場供求狀況;企業生產成本;競爭對手的多少;國家政策等。
(1)目前我國商品降價有合理性(競爭、供求變化、企業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成本降低)。
(2)降價有一定的作用(增加企業的銷售)。
(3)但是價格戰是低層次的競爭手段。從長遠來講,企業擴大銷售關鍵是靠提高技術,改進質量,樹立誠信品牌。
4.成本與企業的技術創新
成本下降問題,與企業技術進步有關;與價值規律有關(個別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與市場經濟競爭有關(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競爭的結果是優勝劣汰)。所以企業為增強自身競爭力,必須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
5.市場經濟的良好秩序
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作必不可少的條件。誠信缺失會直接導致市場秩序混亂、交易萎縮、坑蒙拐騙盛行,進而導致投資不足、經濟衰退。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
二:就業和就業理論
1.勞動和就業
(1)勞動的意義
勞動是人類文明進步發展的源泉;勞動是發展經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勞動是個人取得收入,獲得生存的謀生手段。
(2)就業的意義
從國家角度看:就業是民生之本,有效的就業能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從社會角度看:就業使得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出社會所需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使社會生產順利地進行。
從個人角度看:勞動者通過就業取得報酬,從而獲得生活來源,使社會勞動力能夠不斷再生產。勞動者的就業,有利於其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豐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我國出現就業問題的原因
人口多;勞動力素質不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國民經濟結構不合理。
3.如何解決
(1)解決就業問題的措施
黨和政府:①要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加就業崗位。②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改善就業和創業環境,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③要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除勞動者就業、創業的後顧之憂。④要完善勞動力市場,加強勞動力市場信息流通。
勞動者:①勞動者要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積極謀求自主創業,靠自己的雙手開拓自己的生活。②勞動者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即自主擇業觀、競爭就業觀、職業平等觀和多種方式就業觀,主動適應勞動力市場的需求。③勞動者要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質,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2)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①樹立自主擇業觀。根據個人的興趣、專長和條件,自主選擇職業。
②樹立職業平等觀。各種正當職業的勞動者,都是創造財富所必需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③樹立競爭就業觀。通過勞動力市場競爭,實現自主擇業。
④樹立多種方式就業觀。就業形式多樣化,如自由職業、彈性工作、臨時工、家政服務等就業方式可更加靈活地選擇。
4.勞動者維權問題
勞動者權利: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
勞動者權利的維護:自覺履行勞動義務是勞動者維權的基礎。依法簽訂規范的勞動合同是勞動者維權的依據。勞動者要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和權利意識,當自己的權益受到侵犯時,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通過投訴、協商、申請調解、申請仲裁、向法院起訴等途徑加以維護。
三:投資理財
1.銀行的基本知識。銀行存貸行為,主要是講述儲蓄,儲蓄是一種投資方式,可分為「活期儲蓄」和「定期儲蓄」。
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儲蓄機構:商業銀行、信用社、郵政儲蓄機構。商業銀行主要業務有三項:存款、貸款、結算。
2.比較商業保險、債券、股票的異同,解釋利潤、利息、股息等回報形式,說明不同的投資理財行為。
儲蓄、債券、股票、商業保險幾種投資理財方式的比較
3.企業投資取決於:利息率的高低(通過加息抑制投資過熱);投資目標的經濟前景;經濟增長的兩種途徑:增加投入,技術進步。
4.嘗試為家庭或企業設計一份投資計劃。儲蓄、股票、債券、保險是常見的幾種投資行為。它們四者各有特色,投資者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一種或者幾種投資方式。

閱讀全文

與高中政治股票債券保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航重機股票上市時間 瀏覽:305
美邦股票被st了散戶怎麼辦 瀏覽:382
股票最低賣多少手 瀏覽:67
股票漲停後又打開又漲停啥意思 瀏覽:225
買賣股票證券公司提多少 瀏覽:361
佛山照明股票歷史行情數據 瀏覽:585
中國中車股票分紅史 瀏覽:718
退市的股票還有可能恢復上市嗎 瀏覽:831
長江證券股票賬戶取款流程 瀏覽:624
中航重機股票交易數據 瀏覽:863
網上交易股票軟體下載 瀏覽:884
成都銀行股票號 瀏覽:783
東方財富股票賬戶開資產證明 瀏覽:492
股票交易軟體首薦金鼎用心 瀏覽:502
中國股票基金首源投資公司 瀏覽:240
帶米字的sT股票准備退市了嗎 瀏覽:660
以銀行存款購入股票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 瀏覽:678
聯誠精密股票最新行情 瀏覽:153
通過發行股票取得資金 瀏覽:448
康尼機電股票最低價位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