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貨屬於證卷范疇嗎,即證卷里有價證卷中的資本證卷和股票,債券,期貨,期權同屬有價證卷嗎
你好, 現貨是不屬於證券的,現貨只是金融的另一種方式,證券是股東代表憑證。
證券市場上流通的股票、債券、基金分別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標准化合同和債券發行者的債權、債務標准化合同。 證券與現貨主要區別: 基本經濟職能不同:證券市場的基本職能是資源配置和風險定價,現貨交易市場的基本職能是規避風險和發現或獲取投資利潤。 交易目的不同:證券市場的交易目的是讓渡證券的所有權,獲得差價;現貨交易的目的是規避現貨風險和發現或獲取投資利潤。 市場結構不同:證券市場分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現貨交易市場沒有這樣的界定。 保證金規定不同:證券現貨交易必須繳納全額資金,現貨交易只需繳納一定比例的保證金。
希望對你有幫助,祝你投資順利,財源滾滾!!!
『貳』 期權,期貨和現貨三者之間的關系
期權、期貨、現貨三者之間可以完全轉化,比如期權可以合成期貨(買入看漲賣出看跌合成多頭期貨,買入看跌賣出看漲合成空頭期貨),根據現貨也可以算出一個理論期貨價格,所以它們三者之間就可以互相比較了,當三個期貨價格不一樣時,理論上兩兩之間就可以互相套利了,期權與現貨之間的套利我們一般稱為轉換套利與反轉換套利,期貨與現貨之間的套利我們一般稱為期現套利,期貨與期權之間的套利我們一般稱為期期套利。
現貨就是可以隨時交割的期權,跟活期存款一樣隨時可以支取;期貨是標的合約到約定的交割期才可以交割。金融期貨也是期貨的一種,與商品期貨不同的是金融期貨用現金交割,商品的標的合約是實實在在的商品貨物,金融期貨的標的就是個標的,比如股票指數、國債價格。
『叄』 期權,期貨,現貨之間有什麼關系與區別
期權(option),又叫選擇權,是一份合約,給與期權買家在特定日期或之前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賣出標的資產的權利(而非義務)。期權與股票和債券一樣,也是一種證券。同時它也是一種具有約束力的合約,具有嚴格限定的條款和特性。期權和期貨作為衍生工具,都有風險管理、資產配置和價格發現等功能。但是相比期貨等其他衍生工具,期權在風險管理、風險度量等方面又有其獨特的功能和作用。
期權、期貨、現貨三者之間可以完全轉化,比如期權可以合成期貨(買入看漲賣出看跌合成多頭期貨,買入看跌賣出看漲合成空頭期貨),根據現貨也可以算出一個理論期貨價格,所以它們三者之間就可以互相比較了。當三個期貨價格不一樣時,理論上兩兩之間就可以互相套利了,期權與現貨之間的套利我們一般稱為轉換套利與反轉換套利,期貨與現貨之間的套利我們一般稱為期現套利,期貨與期權之間的套利我們一般稱為期期套利。
期權合成期貨:根據期權平價公式C + K e-rt= P+S及期貨定價公式F=S ert,我們可以得出C-P=(F- K)e-rt,一般我們忽略利率,則期貨價格F=K+C-P(無論合成多頭期貨還是空頭期貨都是這個公式),2016年12月9日50ETF收盤價2.413,12月50股指期貨IH為2407.6,我們用12月行權價2.40合成期貨價格F=2.4+0.0334-0.0252=2.4082。
三個期貨價格明顯不一樣,是否有套利機會呢?
我們先看期現之間,期貨低現貨高,那應該買期貨賣現貨,但因為50ETF賣空不易,所以很難套;期權與現貨之間,也是因為50ETF賣空不易,所以期權合成的期貨價一直低於現貨價,也不能套;期權與期貨之間,期貨可以賣空沒有問題,但期權合成期貨與期貨之間相差不多,加上成本也套不出多少,更何況即使有機會也輪不到咱們個人投資者。
但是如果現在這個市場情況下你願意持有或者已經持有50ETF,不如直接換成折價的更便宜的股指期貨IH或者用期權合成期貨,一樣的東西,我們應該選擇折價的,這是相對收益的概念。
『肆』 股票,期貨,和現貨的聯系,差別
剛畢業,學姐就進了一家期貨公司的營業部,幾年過去,乘工作之便,確實接觸過不少品種,基金、股票、期貨等等,賺過錢也虧過,算是小有心得,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期貨和股票的區別。照例先分享前段時間剛分析出的牛股排行榜,歡迎來和學姐交流討論思路。【牛股清單】最新技術分析出爐
現貨指可供出貨、儲存和製造業使用的實物商品。可供交割的現貨可在近期或遠期基礎上換成現金,或先付貨,買方在極短的期限內付款的商品的總稱。現貨是期貨的對稱。
股票和期貨的區別
股票,就是你擁有這家公司股份的一種最有利的證明條件;而期貨,則是交易雙方根據各自對標的物的未來價格預期,以現在的價格簽訂的合約。
股民必備的九大神器,還沒有安裝的話這次可不能再錯過了,點擊下方鏈接領取神器大禮包。股市入門必備九大神器,一鍵打包獲取
概念既然已經明白了,那我們就再分析一下這幾個的區別:
1、標的物
標的物也就是交易對象。在菜市場里的交易對象或者說標的物就是菜,所以,在股票市場里就是個股,在期貨市場里,那標的物就更加豐富了,大宗產品(農副產品、金屬、原油)、金融資產(股票、債券)
2、投資方向
投資方向,說簡單點就是你要如何操作才能賺到錢。股票市場只能做多才能掙錢,這就意味著一旦股票市場跌了我們完全束手無策;期貨市場卻是另一個樣子,期貨市場是雙向交易的,獲得利益的方法不僅有低位多做,也可以在高位時拋售股票從而產生利潤。但不管投資方向是怎樣的,信息絕對是你賺不賺錢的關鍵因素,可以說只要你擁有比別人更快更靠譜的信息渠道,就能更大概率在市場中盈利。這里我也給大家准備了股市播報,可以及時獲取可能影響到金融市場的資訊:【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3、交易機制
股票是T+1交易,今天買入,次日才可以賣出。這時候你想知道,那今天買的買貴了怎麼辦?難不成暴跌也只能看著它跌嗎?哈哈,然而是可以通過後續手段攤平當天購買成本的,不斷跟隨學姐,後續會出專門欄目教大家怎麼操作。回到期貨,期貨是T+0交易,也就是買了之後就能賣出。
4、資金效率
股票是全額交易,錢的多少將決定你能買多少股股票,而期貨是保證金交易,即使只有1萬塊,你也可能買到價值10萬塊的期貨合約。
應答時間:2021-09-2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伍』 證券屬於什麼交易,是期權交易還是現貨交易
證劵非要分的話是現貨交易 買的是股權、
我是天津貴金屬交易所和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的155號會員 現貨和天通金的貿易投資 更多咨詢可以給我發消息或者加我企鵝
『陸』 個股期權交割方式有哪些
個股期權一般屬於實物交割,國內的期權交割方式有兩種,分別為實物交割和現金交割。
第一種,實物交割是指期貨或期權合約的買賣雙方於合約到期時,根據交易所制定的規則和程序,通過合約標的物的所有權轉移,將到期未平倉的合約進行交接的行為,商品期貨和商品期權交易一般採用實物交割方式。
第二種,現金交割是指到期未平倉的期貨或期權合約進行交割時,用結算價來計算未平倉合約的盈虧,用現金支付方式最終了結的交割方式
『柒』 場外個股期權個人可以做嗎
個人只能通過機構詢價做場外個股期權,目前是無法自己開戶,都是通過線下簽訂合約交易。
場外個股期權交易的流程是什麼?
詢價——常規日常報價,線上詢價
簽約——中國證券期貨市場場外衍生品交易協議
付款——客戶向指定證券賬戶打款(買方權利金,賣方權利金+保證金)
成交——線上下達指令,當日互傳交易確認書
持倉——每日估值報告,提前平倉
清算——到期清算報告,現金了結
『捌』 個股期權和股指期貨有何區別
2015年上交所上市第一個境內期權上證50ETF期權,五年來運行平穩有序、市場規模逐步增加,投資者參與積極理性,經濟功能穩步發揮。
近期,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即將同時推出300期權產品,這是近5年來場內股票期權首次增加標的,股票期權市場也將由此進入發展新階段。
那麼,這三種期權產品各自有哪些主要不同呢?我們進行逐一分析:
本文共931字,預計閱讀時間3分鍾
1、標的不同。上交所滬深300ETF期權標的為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代碼為510300。深交所滬深300ETF期權標的為嘉實滬深300ETF,代碼為159919。中金所300指數期權標的為滬深300指數,代碼為000300。
2、合約單位不同。上交所、深交所300ETF期權對應的合約單位為10000份,即1張期權合約對應10000份300ETF份額,按12月2日收盤價,對應標的名義市值約為3.9萬元。中金所300指數期權合約單位為每點人民幣100元,按12月2日收盤價,1張期權合約對應標的名義市值為38.4萬元。
因標的及合約單位不同,1張300指數期權平值合約的價格要大大高於的300ETF平值期權。
3、到期月份不同。滬深300ETF期權對應月份為4個,即當月、下月及隨後兩個季月,與現在50ETF期權月份一致。中金所300指數期權對應合約月份為6個,即當月、下兩個月及隨後三個季月,比滬深300ETF期權多出了2個月份。
4、交割方式不同。滬深300ETF期權交割方式為實物交割,行權時發生300ETF現貨和現金之間的交割。中金所300指數期權為現金結算,不發生實物交割,扎差計算盈虧後,以現金結算方式交收。現金結算相比實物交割更為便利。
5、買賣類型不同。滬深300ETF期權多了備兌開倉、備兌平倉,可以在持有300ETF同時備兌開倉降低成本,偏好持有現貨的投資者更適合滬深300ETF期權。300指數期權則沒有備兌策略。
6、到期日不同。滬深300ETF期權到期日為每個月的第四個星期三。中金所300指數期權到期日為股指期貨一致,為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五。到期日也即當月合約的最後交易日、行權日。
7、流動性不同。3個期權品種單日的未來交易量、交易金額肯定會存在差異,但目前均未上市還無法評估,投資者未來可以選擇流動性較好品種進行交易。
更多細節對比,請查看下方表格:
附表:滬深300ETF期權、300指數情況差異對比表
△ 點擊查看高清大圖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對所述證券買賣的意見。投資者不應以本文作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因素。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