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巴菲特買股票會擇時嗎
當前諸多公司選擇拆股,巴菲特卻認為拆股促進短線交易,而非讓股東長期持有。巴菲特建議個人投資者買入並持有,更具體講是對股指買入並持有。事實上,巴菲特很懂得擇時投資,他會買入後賣出,比如前些天伯克希爾年報顯示,當前其持現金比例為公司成立以來最高。那麼巴菲特是如何把握買賣時點的呢?
1992年,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稱:
人們應該投資貼現現金流(Discounted Cash Flow)最大的資產。盡管多數時候估值模型顯示,股票比債券便宜,但並不總是如此。若經過計算後債券比股票便宜,那麼應買入債券。
道理很簡單,債券VS股票,誰便宜買誰。然而問題是,巴菲特是如何計算「價值」的呢?他提到的貼現現金流基於多種假定(未來年度的現金流收入、貼現利率等),參數不同結果大不相同。
JESSE FELDER在其博客中寫道,有一種便捷的方法來近似「貼現現金流」。巴菲特曾表示,美股整體市值與GDP比率(Market Cap / GDP),是判斷估值處於什麼位置的最好指標。有人對巴菲特最愛的指標進行研究,發現它能很好地預測股市。FELDER用1950~2013年數據進行測試,發現若該比率低,那麼未來10年收益率就高,反之亦然,這在80%的時間里是成立的。數據來自FRED和Roert Shiller教授網站。
1999年,巴菲特稱很難認為未來17年股市會如過去17年那樣出色。巴菲特認為1982年時股市非常誘人(美股整體市值與GDP之比為0.333),而1999年時他認為美股不太具吸引力了(比率為1.536)。
下圖為1950年以來,美股整體市值與GDP比率VS10年期美債收益率。如果每年年底做一次美債與美股的調倉,那麼會是:1950~1980年持美股,1981年持美債,1982~1995年持美股,1996~2002年持美債,2003~2004年持美股,2005~2008年持美債,2009~2012年持美股,2013年起持美債。
❷ 巴菲特炒股
http://hi..com/%BA%C3%BE%B2%B2%BB%BA%C3%B6%AF/blog/item/ddf0ff1c89b7cc8987d6b6b9.html
我們現在開始講巴菲特,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是一個股神,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巴菲特創造了三個神話,一個是投資神話,從1965到2000年,巴菲特投資收益超過3650倍,也就是說我們在座各位只要給巴菲特一萬塊錢,過四十年,巴菲特就還給三千六百多萬:第二個是財富,巴菲特從1956年從100美元起家,到現在積累了五百多億元的財富,也接近四千億人民幣,是僅次於比爾蓋茨的富翁。第三個,是巴菲特宣布個人資產85%400多億美元全部捐獻給慈善事業。對巴菲特這樣一個古怪人,我們大家都應該學習巴菲特。
巴菲特從1956年開始到現在已經做了50多年股市,一生經歷過無數次的牛市和熊市。有人說一生中經歷一次大牛市就是幸運,而巴菲特一生經歷了四次大牛市,巴菲特在這四次大牛市中,他是如何正確應對呢,保證了自己取得長期穩定的業績。在這里我給大家一一分析。
巴菲特是從1956年開始,到1966年這十年時間,這十年巴菲特收益是11倍,而這10年美國大盤的漲幅以後1.26%,也就是說巴菲特投資收益遠遠超過大盤,這時候巴菲特就迎來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收益,從1967到1980年,美國股市大幅度上漲,漲了40%,突破了一千點大關,交易量也是大幅度上升,日平均交易量比十年前猛漲了六倍。當時的股市也是非常的瘋狂,瘋狂到什麼地步,收益率很高IBM收益高達39倍,雅芳高達96倍,我們大家都知道收益率都代表了什麼, 這時候巴菲特的投資合夥人給巴菲特打電話說,巴菲特就說:你既然幾個月前不知道股市會大漲,那你現在怎麼能推斷幾個月股市會大跌呢?這時候巴菲特非常的痛苦,非常的苦惱,因為當時股票收益率非常高,要找便宜的股票找不到,他想買,但是買不到便宜的股票。他就在家裡面左思右想,整整想了半年,到1965年,他說股市太高了,盡管明天股票都在狂漲,買哪一支股票都會賺錢,但是這種方式短期是可以的,但是長期肯定是會虧本的,但是這種方式不是我很擅長的駕馭方式,當以市場以我所擅長的方式話,我就可以操作。所以他就和他的投資合夥人說:我要解散公司,你們委託我管理的股票,我要退出交易,現在的市場環境我根據無法預計,我無法是以不擅長的方式來經營,我不想讓以前十年創下的輝煌業績受到損壞,所以巴菲特就把公司解散了,可以說他的決策非常的果斷,因為從下半年開始大盤就從1000點跌到800點,第二年大盤又繼續下跌,反正是跌幅過半。那麼巴菲特在第一次大盤的時候,他退出股市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呢,兩個字「反貪」,因為在當時人人都在不同程度的買入,而巴菲特呢,不貪,不賺到最後一塊錢,第二點他沒有到最高位,而是在之前就已經考慮到。巴菲特為什麼在別人貪的時候,他反而壞有一絲恐懼的心呢,為什麼在別人貪婪的時候,而巴菲特反貪呢,因為貪婪必定導致滅亡,上帝要想你滅亡,首先就是要你瘋狂,瘋狂必定是每個人都很貪婪。巴菲特喜歡給大家講這樣一個故事,說是有一個炒股高手,走到天堂門口,上帝對他說:對不起,現在天堂裡面分給股票和投資高手的房間已經被沾滿了人,你先請回去吧。這個人想想了說:上帝我有一個請求,我能不能到天堂和我的同行們說一句話,上帝說行呀。於是這個人就來到天堂裡面股票投資高手住的院子裡面大喊了一聲:地獄發現大牛股,緊接著所有的投機高手紛紛投奔而出,向地域跑去,上帝這時候說你高,現在你隨便進吧。這個人搖了搖頭說:他們去地獄這么久了還沒有回來,說不定地獄真的有大牛股呢,我也去。請注意了,他為什麼那麼多人會跟著去呢,因為他貪婪,如果你在大牛市裡面已經明顯發現很多股票已經到高點,你還在隨波逐流,到最後一塊錢的時候遇到大牛市的時候,要反貪再反彈。
巴菲特又遇到了第二次大牛市,其實這個大牛市是第一次大牛市的延續,在1970年大盤迅速下跌以後,到1971年、1972年大盤仍然是聯系大幅上漲,上漲到什麼程度,大盤的幅度都有人的高度,當時有所謂的漂亮股,就是說這個股票的收益率高達80倍,就是說投資這個股票要過80年才能收益,巴菲特1966年解散公司以後,他手中只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他是這家公司的第一代股東,巴菲特所有的身價都投到這家公司裡面,他手頭全部是現金,基本上沒有什麼股票,當時巴菲特手裡面16%都是股票,84%都是現金和債券,到最後都找不到股票,巴菲特就像好色的小夥子來到一個荒蕪無人的荒島,想買股票,就是買不到,巴菲特還是想買股票,他就一直忍著等待機會,結果到1973年,當時所有的漂亮股票開始大幅度的下跌,股票從一千點啪,跌到八百多點。1974年,兩年大盤跌了40%,從最高的一千到跌到580點,跌幅高達40%,這時候所有的華爾街沒有人願意買股票,這時候大多數人在拋股,這時候巴菲從1966年退出股市的巴菲特,1970年沒有事干,1971年沒有事干,1972年沒有事干,連續三年什麼事都沒有乾的巴菲特回來了,這時候華爾街上很多股票的收益率只有個位數或者說十位數。巴菲特說,他就像好色的小夥子來到女兒國一樣,買股票的好機會到了,巴菲特大量買入,接下來大盤迅速上漲,大盤漲了60%,巴菲特賺了80%,為什麼巴菲特賺得比大盤多的多呢?因為第二次大牛市給巴菲特什麼啟示呢,因為他認為大盤肯定會有大調,在大跌跌到最低的時候,跌到人人都不敢買股票的時候,我們應該做什麼呢,就是買入,在非常便宜的時候買進,這時候一旦大盤反彈,就會賺很多,這是巴菲特第二次大牛市給我們的歧視。
那麼又過了十來年,巴菲特預見了第三次大牛股,第三次大牛市是在1987年,從1984年到1986年美國股市狂漲,為什麼這么說呢,漲了2.46倍,而且1984年前面八個月,上盤又上漲了40%,這時候人人都知道股票高,但還在買股票,為什麼有錢包不賺是傻蛋。這時候巴菲特就非常的冷靜,他分析說:現在的大牛市即使下跌50%也不好奇,這是正常。巴菲特蟲1984年,就是大牛市建立前兩年,就開始拋股票,到1987年大牛市建立起來,巴菲特基本上把所有的股票都拋掉,全部拋掉,一股不留,除了三支股票之外,這三支股票是永遠都不賣,就像我們股市流傳的一首歌一樣「死了都不賣」,這三支股票是美國廣播公司股票,XX保險公司的股票,和華盛頓郵報的股票,1987年10月19號,大盤一夜之間下跌了五百多點,跌幅高達22.6%,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股市一天下跌一千點,巴菲特的情況如何,巴菲特一天損害了3.42億,相當於人民幣25億。他手下的員工在哪一天看到巴菲特哪一天靜靜坐在辦公室裡面看資料,非常的平靜,只是中間出來了一次告訴他的屬下更干什麼就干什麼,接著回辦公室繼續看資料。可以說巴菲特是整個美國唯一沒有關注大盤大跌的人,大家沒有想到的時候,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10月份剛剛出現大跌,到年底的時候,大盤又迅速反彈,這一年下來,大盤還上漲了5%,一九八幾年,盡管有一千股,大盤還上漲了5%,而巴菲特賺了多少呢,是20%,又是遠遠高於大盤,在接下來的1982-1985年美國股市上漲了48%,而巴菲特的業績是64%,都遠遠戰勝大盤,這就是因為他的三支重倉股一次都沒有動過。巴菲特預見到第三次大牛市給我們什麼啟示呢兩個字「反動」,就是說在大牛市裡面不能看有的股票漲的最快,就買哪個,也不能說股票大跌,就拋,就是說對有些股票要一動不動。巴菲特為什麼這些股票長期持有一動不動呢,因為要想長期的擁有他,就是要長期持有業內非常優秀,競爭優勢比較好的好公司的股票。巴菲特說投資的秘訣在於可以歸結於一句話,選好一家競爭優勢非常強的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長期持有。巴菲特另外說的一句話,我喜歡持有一支股票的時候是永遠,為什麼呢?因為巴菲特自己發現過,我用屁股賺的錢比我用腦袋賺的錢更多,這時候有人就笑了,投資。但是各位想想,在過去中國股市五六年裡面,從2000年開始是大熊市,到現在前面兩年又是大窮是,大家肯定是買了這支股票,賣了那支股票,每天都是絞盡腦汁買來買去,如果你買了茅台,就坐在這些大牛股上面,一動得不動,要比你絞盡腦汁賺得多得多呢,這時候是不是屁股賺得錢比腦袋賺得錢多呢,這是巴菲特在第三次大牛市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反動。
❸ :為什麼股票是一種債券
不是的,它們屬於有價證券。 股票與債券的比較 股票和債券都是有價證券,股票是股份公司公開發行用以證明出資人和股東身份的憑證,而債券是政府或企業為了籌集資金而公開發行的並且承諾在限定的時間內還本付息的證券。
不過巴菲特認為股票其實是一種債券,因為從長期來看,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ROE 保持在12%左右上下波動,當以公司凈資產值買入公司股票時且長期持有時,實質上是購買了一種無期限、利率12%的長期債券。
❹ 巴菲特加碼黃金股,索羅斯大舉掃貨,橋水加倉中國資產。怎麼看
橋水基金的創始人更是在7月份就公開表示,隨著資本市場的“限制”越來越多,美央行印製越來越多的貨幣,現金和債券的可投資價值大跌,建議投資者盡早布局股票和黃金。
從巴菲特、索羅斯和橋水基金加碼黃金股、中國資產,大舉投資股票的投資行為可以看出,市場頂尖投資者多數判斷未來市場上現金、債券等資產將大幅貶值,因此將大量債券類資產拋售轉換為股票資產。
未來中國市場的投資機會將更加豐富,對全球資本的吸引力有望不斷提升,各路國際投資者堅定加倉中美兩國核心權益資產和黃金的大趨勢短期不會改變。
❺ 巴菲特股票債券的概念如何理解
所謂股權債券,即股票債券。股權債券本質上是指股票,擁有公司部分股權,能夠享有相應的利潤分成。但形式上像債券,每年可以享有的利潤像債券利息一樣穩定。公司的稅前利潤相當於債券所支付的利息。但不同於普通的債券。股權債券所支付的利息穩定,但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公司的盈利能力年復一年地保持增長態勢,股權債券的內在價值自然也在隨之不斷地攀升,最終會推動公司的股價在長期內持續增長。原因很簡單,巴菲特知道,股市長期而言是一台稱重機,最終會反映公司的內在價值增長。 聽起來似乎有些復雜。其實就像你買債券一樣,是復利,也就是利滾利。表面看起來,利率是不變的。但是你每年的利息到了第二年,就成了新增的本金,這樣你的本金總額其實越來越多,盡管利率不變,其實你的利息總額每年越來越多,按照最初的本金來計算,你的實際利率越來越高。</SPAN></SPAN></SPAN>
❻ 巴菲特稱債券市場前景黯淡,他是從哪幾方面分析的
保險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四大業務中最大的一個。盡管與其他保險公司不同,伯克希爾在投資其保險流通股時採取了更多的股權投資方式。
巴菲特表示,由於伯克希爾的財務實力和非保險業務產生的“巨額現金流”,該公司的保險團隊比任何競爭對手都配置了更多的資本。
巴菲特寫道,這種組合使伯克希爾的保險業務“安全地遵循以股權為主的投資策略”,而這“對絕大多數保險公司來說是不可行的”。出於監管和信用評級的原因,許多保險公司不得不關注債券。
他指出,一些保險公司和債券投資者“可能會試圖通過將購買的資產轉移到由不可靠的借款人支持的債券,來為目前可憐的回報提供動力。”換句話說,他們可能會把更多的投資組合配置到金融工具上,比如杠桿貸款和高收益債券,也就是垃圾債券。
“然而,高風險貸款並不是解決利率不足問題的辦法,”他補充道。“一度強大的儲蓄和貸款行業毀滅了自己,部分原因是忽視了這條箴言。”
巴菲特總是告訴別人,他把銀行存款的浮動比作“保險公司每天的現金流入和流出,他們持有的總額變化很小。”
他寫道:“伯克希爾持有的巨額資金很可能會在未來許多年裡保持在目前的水平”“當然,這個情況可能會改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將保持勝算。”
❼ 急急急!!關於巴菲特的股票
歷經80年投資生涯,一生富裕、優雅、從容,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有歐洲的沃倫.巴菲特之稱,通透掌握了「以錢賺錢」的精髓,嫻熟於金融商品和證券市場的一切,以幽默、雋永和風采,寫下精彩絕倫的心理告白,是20世紀的縮影,也是 20世紀的智慧。他的理論被視為權威,德國的投資人、專家、媒體記者,經常詢問他對股市的意見。
他最著名的建議,就是要投資者到葯店買安眠葯吃,然後買下各種績優股,睡上幾年,再從睡夢中醒來,最後必將驚喜連連。
科斯托拉尼能將抽象的策略、思想、觀念化成故事,歸納成原則、公式和技巧,寫給一般大眾閱讀,並且令大眾欣然接受,而且也樂於了解他所描述的投資世界。
有很多錢的人能夠投機,有很少錢的人不可以投機,根本沒有錢的人必須投機。
心理學造就90%的行情:當最後一個悲觀者也變成了樂觀者時,市場也就走到「牛市」的盡頭了。
當最後一個悲觀者也變成了樂觀者時,市場也就走到「熊市」的盡頭了。
思考之必要:只有損失才是真實的,獲利不是一種感覺。號子里的交易員充其量只是個懂得用電腦完成交易、不需花腦筋的辦事員,但是身為投資人就必須是個用腦思考的人。
投機的世界:股市往往像個酒鬼,聽到好消息哭,聽到壞消費笑。
做一個投機商就彷彿在玩撲克牌,你必須在拿到壞牌時盡量少輸,拿到好牌時盡量多贏。
傻瓜的價值:誰只在意小錢就掙不到大錢。
我給所有念經濟學並有意投入股市的年輕人一個建議:馬上忘記大學中所學的,否則這對於未來的工作將是一種負擔。
人不一定要富有,但一定要獨立。
這是安德烈·科斯托拉尼的一句著名的座右銘。要想取得股市勝利,關鍵是對金錢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以及人格與投資戰略的一致性。投機者的基本品質包括想像力、耐力、遠見以及經驗——剩下的就是運氣了。
❽ 巴菲特什麼時候開始做外匯、債券等非股票投資的投資的
在巴菲特投資生涯的早期,巴菲特就定下投資策略和組合:1.價值被低估的股票。2.業余做一些債券,主要是短期套利。好像沒聽說巴菲特做過外匯啊。
❾ 沃倫.巴菲特生平簡介。越詳細越好。
巴菲特 姓名: 沃倫·巴菲特 職務: CEO 公司名稱: 伯克希爾·哈斯維公司 出生日期: 1930.8.30 個人簡歷: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本科就讀於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畢業後又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師從有金融分析的鼻祖之稱的本·格雷厄姆教授。 1941年,11歲的他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1962年,巴菲特與合夥人合開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億零400萬美元。 1994年底巴菲特公司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紡紗廠,它已變成巴菲特的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 從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 2005年3月10日,美國《福布斯》雜志在紐約公布了2005全球富豪排名,巴菲特名列第二,僅次於比爾·蓋茨。 巴菲特說:「我們喜歡簡單的企業」。在伯克希爾公司下屬那些獲取巨額利潤的企業中,沒有哪個企業是從事研究和開發工作的。關於簡單企業的解釋就是「我們公司生產濃縮糖漿,在某些情況下直接製成飲料,我們把它賣給那些獲得授權的批發商和少數零售商進行瓶裝和罐裝」。這就是可口可樂公司1999年年報中關於公司主營業務的解說詞,一個多世紀以來,這句解說詞一直出現在它的每份年報當中。簡單和永恆正是巴菲特從一家企業里挖掘出來並珍藏的東西。作為一名矢志不渝的公司收購者,巴菲特喜歡收購企業,不喜歡出售企業,對那些擁有大型工廠、技術變化很快的企業通常退避三舍。 巴菲特也不喜歡雇員跳槽。伯克希爾公司在過去的35年裡很少有哪個企業的經理離職,除非他病故或者退休。同樣地,巴菲特本人也沒有太大的變化,衣食住行依然如故。1999年,為了向一家慈善機構奧馬哈孤兒院捐款,他拍賣了他的褲後袋錢包,在此前的20年裡,他一直使用這個破舊的錢包。正如巴菲特所解釋的那樣:「這個錢包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我的西服是舊的,我的錢包是舊的,我的汽車也是舊的。1958年以來,我就一直住在這棟舊房子里,因此,我保有這些東西」。這位全球最富有的人在他的錢包里到底裝了多少錢?「我來看看」,他一邊說,一邊打開錢包,大約數了8張100美元的鈔票。他說:「我一般在錢包里放1000美元左右。」在2001年之前,伯克希爾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從未出現過負值,並且創造了一個29.5%的綜合收益率。可是,這種年年好運因911恐怖分子的襲擊而消失。公司大量持有的可口可樂股票和美國運通股票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虧損。公司自身的股票實際上只獲得大約7%的收益,公司的賬面價值下降了6.2%,但仍好於跌幅達11.9%的標准普爾指數。2001年伯克希爾公司年報開頭這樣寫道:「2001年,伯克希爾公司的凈資產損失達37.7億美元,我們的A類股票和B類股票的每股價值雙雙下降6.2%」。 巴菲特通過一些重大而又成功的投資決策創造了伯克希爾公司。公司一半以上的凈資產歸功於10次左右的重大投資行動。巴菲特幾乎總是在經濟困難時期以低廉的價格收購企業,然後長期持有。在某些投資季報當中,長期是指截至下一季度收益的結算日或公布日。然而,巴菲特現在持有的許多投資品種時間長達數年、數十年,經歷了經濟景氣和不景氣時期,直至迎來輝煌燦爛的那一天。巴菲特是一位馬拉松式的投資健將,投資機會來臨時,他四處出擊,力求收購到一個更大的企業。 除了巴菲特持有的企業、股票、債券以及現金這些價值之外,還有一些價值更大的東西。 例如,不要鋪張浪費。如果巴菲特每年給自己發1000萬美元薪水,相信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們不會有人站出來反對。他的年薪20多年來一直都維持在10萬美元(沒有股票期權,也沒有獎金分紅),在「《財富》500強」所有的首席執行官當中,他的薪水最低,但他是全球表現最佳的基金經理。他管理運作伯克希爾公司已有27年的時間,他是美國大公司任職時間最長的一位首席執行官。 有一個「大特寫」是寫給伯克希爾股東們看的:巴菲特就是你的合夥人,他在為你勤奮工作。他沒有利用股東們的共同財產為自己建造任何紀念物,沒有巴菲特高塔,沒有巴菲特大廈,沒有巴菲特機場,沒有巴菲特大街,也沒有巴菲特動物園。 雖然伯克希爾公司成績卓著,巴菲特聲名遠揚,但是,華爾街仍然不把伯克希爾股票放在眼裡。幾乎沒有哪位證券分析師跟蹤它,股票經紀人幾乎從來不向投資者推薦它。很少有哪家媒體把它作為一種股票投資品種加以宣傳報道。甚至連那些重要的藍籌股公司名單也不曾提及它。 在看似平常的年報里,沒有一張照片,沒有直方圖,也沒有曲線圖。伯克希爾迷非常熟悉這種年報,它詼諧幽默,既有對商界和人性的洞察,也有對伯克希爾公司各類企業經理們的贊揚,還有別的一些公司年報所缺乏的坦率。如果巴菲特編寫年報有誤,他就首先認錯。巴菲特撰寫的年報極富文采,精闢地評述了伯克希爾所擁有的主要財產以及公司投在美國一些優秀企業中的、價值大多在10億美元以上的巨額資產。這些企業包括可口可樂、吉列公司、美國運通、富國銀行、《華盛頓郵報》公司、穆迪公司和布洛克公司,這是一次盛大的知名企業展示。這些年報文風獨特、妙趣橫生,人類智慧的思想火花隨處可見。 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年會也非常特別。來自世界各地的股東約有1萬~1.5萬人,這幫快樂的股東們每年春天朝聖般湧向奧馬哈的投資聖殿。巴菲特撇開公司業務不談,開會時間僅僅用了5~10分鍾,然後用整整一天的時間來回答股東們的提問。 巴菲特不愛拋頭露面,不喜歡張揚個性,生活方式保持低調。他把他的生活准則描述為:「簡單、傳統和節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