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期指持倉 > 中信證券和國金證券股票對比

中信證券和國金證券股票對比

發布時間:2022-09-04 13:10:15

❶ 中信證券和中金財富的區別是什麼呢

現在很多人對於理財投資是很感興趣的,他們都會把自己手中多餘的錢投入到股市或者基金中去。但是個人投資者是不能去購買股票或者基金的,必須找一個第三方機構,這個第三機構就是證券代理商。有一名網友就想在中信證券和中金財富中購買基金,那這兩家公司有什麼區別呢?

中信證券和中金財富的區別是什麼呢?

相信看了上文兩個公司的介紹,很多小夥伴也都明白了這兩家公司的區別,中信證券它的主營業務是證券交易,而中金財富它的主營業務是資產管理,甚至包括資產評估。所以如果你想購買證券就可以去中信證券,如果你想把自己的資產評估一下,然後做一個登記,就可以去中金財富。

❷ 國泰君安 中信證券傭金是不是都比國金證券便宜

股票手續費通常是由傭金、印花稅、過戶費組成的。印花稅和過戶費是由國家制定的固定的,傭金是由投資者和證券公司共同協商決定,並不能說國泰君安,中信證券傭金都比國金證券便宜,一般網上開戶的傭金會低很多
網上直接開戶的步驟如下:
1.首先通過證券官網進入網上開戶界面
2.點擊右邊的馬上開戶開股票戶,然後輸入手機號獲取驗證碼進入正式開戶。
3.上傳事先准備好的頭像照片和身份證正反面照片,大小不要超過5MB,頭像照片要求不能是證件照,要看得清楚臉不能戴帽子和墨鏡也不能處理過,身份證照片不能有反光。
4.系統會自動識別信息,發現錯誤的地方要及時更正。
5.與見證人員進行視頻見證,回答幾個問題核實信息即可。
6.選擇開通的股東賬戶,簽署相關協議。這一步中協議需要仔細閱讀並打勾簽署。
7.設置交易密碼和資金密碼,這個密碼很重要一定要記住。
8.選擇三方存管銀行並且輸入銀行卡號和銀行卡密碼。
9.三方存管支持的銀行可以參照系統右上角的常見問題查看。
10.完成風險測評和回訪問卷

❸ 國金證券排名第幾,有哪些實力

如果按證監會對證券公司的分類結果,國金證券屬於AA級(98家券商中,AA級只有15家,沒有AAA級),算是頭部券商,具備一定的實力:如果按總資產排名(截至2019年末),國金證券排名國內券商第33位,總資產是469億元。如果按凈資產排名(截至2019年末),國金證券排名國內券商第23位,凈資產是204億元。如果按營業收入排名(截至2019年末),國金證券排名國內券商第21位,營收40億元左右。如果按凈利潤排名(截至2019年末),國金證券也是排名國內券商第21位,凈利潤是13億元左右。


一、國金證券
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資產質量優良、專業團隊精幹、創新能力突出、具有規范類資格的綜合類上市證券公司,也是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準的七家合規試點證券公司之一。公司前身為成都證券,於1990年12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成立,是國內第一批從事證券經營的專業證券公司之一,公司注冊地在四川省成都市。 公司現有證券營業部22家、證券服務部7家,營業網點遍及上海市、北京市、長沙市、杭州市、昆明市、廈門市、成都市及四川省其他多個地區,經營面積逾50000平方米。公司現有客戶超過30萬戶,託管的證券市值和保證金超過280億元。二、國金證券實力
如果按證監會對證券公司的分類結果,國金證券屬於AA級(98家券商中,AA級只有15家,沒有AAA級),算是頭部券商,具備一定的實力:如果按總資產排名(截至2019年末),國金證券排名國內券商第33位,總資產是469億元(排名第1的是中信證券,總資產6215億元)。如果按凈資產排名(截至2019年末),國金證券排名國內券商第23位,凈資產是204億元(排名第1的還是中信,凈資產1389億元)。如果按營業收入排名(截至2019年末),國金證券排名國內券商第21位,營收40億元左右(排名第1的中信是268億元)。如果按凈利潤排名(截至2019年末),國金證券也是排名國內券商第21位,凈利潤是13億元左右(排名第1的中信是122億元)。

❹ 中信證券和國金證券那個是龍頭

都是好券商啊
中信是國內最大,國金是互聯網券商第一家
但是中信畢竟盤子大

❺ 證券公司排名一覽表2021

證券公司排名一覽表2021如下:
1、中信證券
2、國泰君安
3、海通證券
4、華泰證券
5、廣發證券
6、招商證券
7、申萬宏源
8、銀河證券
9、國信證券
10、東方證券
11、中金公司
12、中信建投
13、光大證券
14、方正證券
15、興業證券
16、中泰證券
17、平安證券
18、安信證券
19、長江證券
20、東吳證券
21、國元證券
22、東興證券
23、財通證券
24、東北證券
25、西南證券
26、國海證券
27、渤海證券
28、山西證券
29、西部證券
30、國金證券
31、華西證券
32、長城證券
33、浙商證券
34、國開證券
35、天風證券
36、華融證券
37、廣州證券
38、中銀國際
39、華安證券
40、民生證券
41、太平洋證券
42、中原證券
43、華龍證券
44、華創證券
45、華福證券
46、萬聯證券
47、江海證券
48、信達證券
49、財達證券
50、第一創業
(5)中信證券和國金證券股票對比擴展閱讀:
一、中國證券公司總資產排名前十(億元)
1、中信證券:7917.22
2、海通證券:6367.94
3、華泰證券:5621.81
4、國泰君安:5593.14
5、廣發證券:3943.91
6、招商證券:3817.72
7、申萬宏源:3535.06
8、中金公司:3449.97
9、銀河證券:3156.66
10、中信建投:2856.7
二、中國證券公司凈資產排名前十(億元)
1、中信證券:1616.25
2、國泰君安:1375.01
3、海通證券:1260.09
4、華泰證券:1225.37
5、廣發證券:912.34
6、招商證券:850.48
7、申萬宏源:758.04
8、銀河證券:708.96
9、中信 建投:565.82
10、國信證券:562.03
三、中國證券公司營收排名前十(億元)
1、中信證券:431.4
2、海通證券:344.29
3、國泰君安:299.49
4、華泰證券:248.63
5、廣發證券:228.1
6、東方證券:190.52
7、招商證券:187.08
8、銀河證券:170.41
9、申萬宏源:167.68
10、中金公司:157.55
四、中信證券綜合實力最強
排名第一的還是業內人稱「大平台」的中信證券,總資產規模率先突破「八千億」大關,截至2020年年末為8102.59億元。
中信不僅總資產第一,凈資產也同樣以1616.25億拿下第一。

❻ 中信證券和國信證券哪個好

國信證券和中信證券不一定哪個好,證券公司只是提供一個交易的平台,而買賣股票完全靠個人的智慧,所以只要選一個收費低的就好了,而且要選個好的客戶經理,方便以後業務的辦理。那中信證券和國信證券的具體是怎麼樣?
1、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CITIC Securities Company Limited)是中國證監會核準的第一批綜合類證券公司之一,前身是中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於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注冊資本6,630,467,600元。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2018年度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指標排名數據,中信證券的總資產、凈資產、營業收入、凈利潤等指標在行業均排名第一。
公司主營業務范圍為:證券(含境內上市外資股)的代理買賣;代理證券還本付息、分紅派息;證券的代保管、鑒證;代理登記開戶;證券的自營買賣;證券(含境內上市外資股)的承銷(含主承銷);客戶資產管理;證券投資咨詢(含財務顧問)。
2、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性大型綜合類證券公司,注冊資本70億元,在全國50個城市擁有74家營業網點公司的經營范圍為: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與證券交易、證券投資活動相關的財務顧問;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證券資產管理;融資融券;證券投資基金代銷;為期貨公司提供中間業務。截止2011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542.38億元,凈資產175.36億元,凈資本117.82億元。公司的企業精神是「務實、專業、和諧、自律」,核心理念是「創造價值,成就你我」。券商:即證券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和《證券法》的規定設立並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審查批准而成立的專門經營證券業務,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3、證券:證券是多種經濟權益憑證的統稱,也指專門的種類產品,是用來證明券票持有人享有的某種特定權益的法律憑證。主要包括資本證券、貨幣證券和商品證券等。1、證券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和《證券法》的規定設立並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審查批准而成立的專門經營證券業務,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證券公司(Securities Company)是專門從事有價證券買賣的法人企業,分為證券經營公司和證券登記公司。狹義的證券公司是指證券經營公司,是經主管機關批准並到有關工商行政管理局領取營業執照後專門經營證券業務的機構。它具有證券交易所的會員資格,可以承銷發行、自營買賣或自營兼代理買賣證券。普通投資人的證券投資都要通過證券商來進行。

❼ 比較國金證券與中信證券

自然是選龍頭股的中信,個人認為這兩個公司不在一個層次上,中信可以頂一百多個國金了。另外除了中信,廣發也是不錯的。

❽ 中信證券和廣發證券哪個好



財聯社6月17日訊(記者 劉超鳳 黃靖斯)6月17日,中證協發布2021年度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情況。根據中證協數據,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2021年的凈資本、營收、凈利潤均排名行業前三名。

其中,中信證券2021年末總資產為9759億元,逼近萬億;通過大手筆融資,凈資本超越國泰君安成為行業第一。凈利潤超過百億的券商從2020年的5家增至10家。華福證券凈資產收益率(17.8%)一躍成為行業第一,同比增加10%,成為去年「最賺錢」的券商。

2021年,有10家券商經紀業務收入突破50億大關。中信證券穩坐頭把交椅,達到109.57億元,也是唯一一家經紀業務創收超百億的券商;國泰君安名列第二,收入為83.51億元,廣發證券72.91億元名列第三。代銷收入排名前十的均為老面孔,中信證券、廣發證券和中金公司包攬前三;代銷收入超過10億元的有3家,為中信證券、廣發證券和中金公司。

盡管投行收入前三仍由「三中」包攬,但其座次較2020年發生了微妙變化。其中,中信證券取代中信建投奪下投行「冠軍」寶座;民生證券、國金證券等黑馬姿態不改,雙雙入圍前10,民生證券也是前十當中的新面孔。

資管業務方面,東方證券保持一貫的領先優勢,以34.92億元繼續蟬聯資管收入榜單第一;中信證券(29.32億元)和華泰證券(18.53億元)依舊分列第二和第三。前10榜單中,僅招商證券為新面孔,此外,作為為數不多的中小型券商,財通證券資管收入躋身前十。

自營收入方面,中信證券以139.75億收入居首位,比第二名超出約60億;申萬宏源位居第二,投資收入同比增加近30億。

信息技術投入方面,華泰、中金、中信居前三,中金公司投入金額幾乎翻一番。華林證券、華鑫證券2021年以真金白銀投入金融科技,IT投入佔比均超過20%,東方財富則從第一名跌落第三名。但東方財富、平安證券、華泰證券、中泰證券的IT投入佔比已連續兩年超過10%。

資產實力:中信華泰國君居前三

根據中證協數據,截至2021年末,行業總資產10.53萬億元,凈資產2.51萬億元,分別較上年末增長20.0%、12.5%;行業凈資本1.99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7%。

相比上一年,前十券商的總資產均實現穩定增長,且名單不變。截至2021年末,中信證券總資產為9759億元,逼近萬億,居行業第一。華泰證券(6415億元)和國泰君安(6109億元)的總資產均超過六千億。

此外,總資產排名前十的券商還包括:招商證券(5467億元)、申萬宏源(4985億元)、銀河證券(4739億元)、海通證券(4714億元)、廣發證券(4698億元)、中金公司(4581億元)、中信建投(4217億元)。

凈資本排名方面,中信證券通過大手筆融資,2021年末凈資本已達到1212億元,超越國泰君安成為行業第一。國泰君安(1046億元)、華泰證券(1009億元)的凈資本均超過千億。

此外,凈資本排名前十的券商還包括:海通證券(932億元)、申萬宏源(927億元)、銀河證券(839億元)、招商證券(793億元)、國信證券(760億元)、廣發證券(727億元)、中信建投(669億元)。

盈利能力:百億凈利潤券商從5家增至10家

中證協表示,2021年度證券行業業績持續改善,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4967.95億元,實現凈利潤2218.77億元。

根據中證協數據,全市場106家券商2021年的營收中位數為20.05億元。營收排名方面,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名列行業前三,2021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17億元、282億元、255億元。

排名前十券商還包括:招商證券(227億元)、海通證券(222億元)、中信建投(207億元)、廣發證券(203億元)、中金公司(200億元)、國信證券(193億元)、申萬宏源(192億元)。其中,招商證券、海通證券、中金公司名次相比上一年有所提升。

凈利潤超過百億的十家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231億元)、國泰君安(150億元)、華泰證券(133億元)、海通證券(128億元)、招商證券(116億元)、廣發證券(109億元)、中金公司(108億元)、銀河證券(104億元)、中信建投(102億元)、國信證券(101億元)。

凈資產收益率:華福成為去年「最能賺錢」券商

中證協表示,2021證券行業凈資產收益率為9.23%,較上年提高了1.4個百分點。ROE的高低雖不能完全反映企業的賺錢能力,卻是其盈利能力、股東實力的綜合考量。

凈資產收益率方面,華福證券一躍成為行業第一,其凈資產收益率為17.8%,同比上一年提升30名,ROE增加超過10%。排名前十的券商還包括:東方財富(17.44%)、中信建投(13.88%)、中金公司(13.81%)、東莞證券(13.33%)、興業證券(12.02%)、中信證券(11.82%)、銀河證券(11.58%)、國信證券(11.38%)、招商證券(10.67%)。

信息技術投入:中金IT投入金額翻一番

證券行業對信息技術的投入逐年增長。根據中證協數據,2021年全行業信息技術投入金額338.20億元,同比增長28.7%,佔2020年度營業收入的7.7%。2017年至今證券行業在信息技術領域累計投入近1200億元。

即使是頭部券商,也在明顯加大IT投入金額。2021年,華泰證券以23.38億元信息技術投入金額繼續穩居行業第一。中金公司以18.56億元排名第二,排名提升四個名次,IT投入金額相比去年幾乎翻一番。中信證券的信息技術投入為17.37億元。

信息技術投入排名前十的券商還包括:國泰君安(15.36億元)、招商證券(12.78億元)、海通證券(12.09億元)、中信建投(11.64億元)、廣發證券(10.74億元)、銀河證券(10.69億元)、平安證券(10.11億元)。

信息技術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方面,華林證券(25.17%)、華鑫證券(24.33%)位居行業前兩名,以真金白銀投入到公司金融科技領域,直接將這一比例提升至超過20%。東方財富從2020年的第一名跌落到2021年的第三名,IT投入佔比為14.26%。

IT投入佔比排名第四至第十的券商分別是:中金公司(11.82%)、平安證券(11.11%)、華泰證券(11.01%)、中泰證券(11.01%)、安信證券(9.4%)、國金證券(8.38%)、財通證券(8.12%)。

由於IT投入金額近乎翻一番,中金公司的該指標名次提升四名。另外,東方財富、平安證券、華泰證券、中泰證券的IT投入佔比已連續兩年超過10%。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術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是計算本年度信息技術投入在上年度專項合並口徑營業收入的比例。

財富管理實力:10家經紀業務收入破50億,中信代銷遙遙領先

2021年證券行業持續發力財富管理業務轉型,實現經紀業務收入1529.62億元,同比增長19.6%。同時,代理銷售金融產品收入更是迎來大爆發,創收190.75億元,同比增長51.7%;投資咨詢業務收入為53.75億元,同比增長14.9%。客戶資產規模達72.54萬億元,同比增長18.6%。2021年證券行業代理機構客戶買賣證券交易金額達606.77萬億元,同比增長30.7%。

2021年,有10家券商經紀業務收入突破50億大關,較去年新增2家。其中,收入前五座次重排,廣發證券取代招商證券從第5躍至第3,華泰證券從第7躍至第5,國信證券則跌出前5。其中,中信證券穩坐頭把交椅,經紀業務收入突破百億,達到109.57億元,也是唯一一家經紀業務創收超百億的券商;國泰君安名列第二,收入為83.51億元,廣發證券72.91億元名列第三。

經紀業務2021年收入排名第4-10分別為:招商證券(72.09億元)、華泰證券(69.97億元)、銀河證券(67.04億元)、國信證券(66.98億元)、申萬宏源(57.21億元)、中金公司(55.27億元)、中信建投(55.08億元)。

2021年,A股市場日均萬億成交額漸成常態,滬深兩市全年總計成交257.21萬億元,再刷新歷史記錄。隨著代銷業務的大爆發,證券公司服務居民財富管理能力不斷提升。具體來看,2021年代理銷售金融產品創收190.75億元,同比增長51.7%,全行業「含財率」成色更足。

具體來看,代銷收入排名前10的均為老面孔,其中進步較為明顯的是廣發證券、中信建投、銀河證券。中信證券、廣發證券和中金公司包攬前3,且中信證券拉開差距較大,是第2名廣發證券的2倍有餘。此外,代銷收入超過20億元也僅中信證券1家,超過10億元的為廣發證券和中金公司。

前10具體收入如下:中信證券(26.76億元)、廣發證券(11.73億元)、中金公司(10.70億元)、中信建投(9.69億元)、國信證券(9.51億元)、國泰君安(9.45億元)、銀河證券(9.16億元)、招商證券(8.02億元)、華泰證券(7.81億元)和興業證券(7.63億元)。

經紀業務中,2021 年度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收入(含交易單元席位租賃)前10為:中信證券(82.81億元)、國泰君安(74.06億元)、招商證券(64.07億元)、華泰證券(62.16億元)、廣發證券(61.17億元)、銀河證券(57.87億元)、國信證券(57.48億元)、申萬宏源(52.70億元)、中信建投(45.38億元)和中金公司(44.57億元)。

投行實力:三中一華投行領跑,中信超越建投位居第一

2021年,注冊制改革持續穩步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不斷完善。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邁入新的發展階段。2021年度券商投行業務收入達到699.52億元,同比增長4.3%,占營業收入比例達14.1%;實現股票主承銷傭金收入320.11億元,債券主承銷傭金收入233.85億元,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直接融資能力進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投行收入前3仍由三中包攬,但其座次較2020年發生了微妙變化。其中,中信證券投行創收69.33億元,取代中信建投奪下「冠軍」寶座,且保持較大的領先優勢;中信建投則退居第2,投行收入為55.26億元;中金公司46.34億元位居第3。民生證券、國金證券等黑馬姿態不改,雙雙入圍前10,民生證券也是前10當中的新面孔。

投行收入排名第4-第10分別為:華泰證券(39.07億元)、國泰君安(36.12億元)、海通證券(33.19億元)、招商證券(24.70億元)、民生證券(20.30億元)、國信證券(19.59億元)和國金證券(17.84億元)。

證券業協會對證券公司作為中介機構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協會表示,證券行業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定位,主動適應注冊制改革,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培育創新型企業、促進創新資本形成、優化創新資源配置等功能,推動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的良性循環。

資管實力:東方資管蟬聯榜首,招商證券新晉前十

2021年資管新規過渡期平穩收官,證券公司資管業務也步入提質升級的新階段,與此同時,公司主動管理能力進一步增強,資產管理業務收入企穩回升。2021年實現資產管理業務收入283.93億元,同比增長9.0%。

具體來看,東方證券保持一貫的領先優勢,以34.92億元繼續蟬聯資管收入榜單第1;中信證券(29.32億元)和華泰證券(18.53億元)依舊分列第2和第3。第4-10的位次分別為:國泰君安(17.08億元)、海通證券(15.58億元)、財通證券(13.16億元)、中金公司(12.20億元)、光大證券(11.21億元)、招商證券(10.61億元)和申萬宏源(10.00億元)。

前10榜單中,僅招商證券為新面孔,廣發證券則被取而代之滑出前10。作為為數不多的中小型券商,財通證券資管收入躋身前10,甚至力壓中金公司、光大證券、招商證券和申萬宏源等一眾頭部券商。

海外實力:中金和海通海外業務貢獻四分之一收入

2021年證券公司國際布局力度進一步加大,從境外子公司證券業務收入營收佔比(簡稱「海外營收佔比」)來看,山西證券、天風證券和信達證券等部分中小券商也毫不示弱,其業務出海決心絲毫不亞於頭部券商。此外,中金公司和海通證券2家公司海外營收佔比均超過四分之一,此外華泰證券和山西證券2家公司的海外營收也超過了一成。

具體來看,中金公司取代海通證券,成為境外子公司證券業務收入營收貢獻最高的券商;排名前3分別是中金公司(23.54%)、海通證券(20.83%)和華泰證券(16.64%)。山西證券境外子公司證券業務收入佔比達14.17%,排在第4;天風證券海外營收佔比為7.75%,排在第5,足見兩家中小型券商海外業務在公司整體布局的分量。

海外業務營收佔比排名第6-10的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7.65%)、國泰君安(6.02%)、銀河證券(5.37%)、信達證券(5.25%)、招商證券(4.09%)。值得注意的是,海外營收佔比排名前10的公司,頭尾之間差距也頗為明顯,中金公司佔比高達23.54%,招商證券佔比仍不足5%。

投資實力:中信證券、申萬宏源增長最明顯

近年來,自營業務成為券商提升ROE和營收的重要業務。106家券商中,98家券商2021年實現了投資正收益,8家券商投資虧損。

投資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中,九家實現了同比增長,一家同比下滑(中信建投)。具體來看,中信證券(139.75億元)、申萬宏源(80.89億元)、中金公司(78.29億元)的2021年投資收入排名前三,收入增長最明顯的是中信證券和申萬宏源,中信穩居行業第一並與第二名拉開近60億的差距;申萬宏源投資收入同比增加近30億,排名提升4名。

投資收入排名第四至第十的券商分別是:國信證券(73.3億元)、華泰證券(72.22億元)、國泰君安(69.99億元)、招商證券(65.92億元)、銀河證券(62.42億元)、中信建投(62.34億元)、海通證券(53億元)。

融資融券:中信、華泰同比增加30億左右

融資融券業務是多數券商發力的重要子板塊,也是非常依賴資本金的一項業務。根據中證協數據,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兩融收入增長較快,2021年分別實現融資融券業務利息收入99.16億元、88.02億元,同比上年增加30億元左右。

兩融收入排名第二至第十的券商分別是:國泰君安(66.56億元)、廣發證券(61.35億元)、銀河證券(59.05億元)、招商證券(58.73億元)、申萬宏源(52.62億元)、海通證券(45.97億元)、國信證券(42.68億元)、中信建投(40.42億元)。

近期證券板塊拉漲,中信證券認為β屬性是短期核心驅動,供給側改革及財富管理發展仍為中長期主線。短期內,受市場交投活躍度上升與資本市場回暖影響,題材標的可能在短期內受益於市場資金流入,表現出較強的β屬性。但是,證券公司的長期估值仍將由ROE決定。

ROE是證券行業板塊估值的核心驅動因素。中信證券認為,預計2022年證券行業ROE在5.5-6%左右,較2018年ROE增長63.2%,較2021年下降22.7%。近三年,隨著財富管理與去方向性投資業務的發展,證券行業ROE抗波動性逐步提升,有望推動頭部券商估值修復。

平安證券也認為,2022年以來,市場景氣度有所下滑,券商行情及業績表現均承壓,行業分化加劇,頭部券商穩定性更強。一方面,財富管理業務短期承壓,但居民財富積累、資管新規助力財富向權益資產轉移,居民資產配置需求長期持續,疊加政策支持,財富管理業務長期向好趨勢不改;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制度建設逐步完善,科創板做市商試點落地、場外衍生品業務持續擴容,助力券商重資產業務從方向性投資轉向以做市和衍生品為代表的代客業務,有利於券商提升盈利能力、平滑利潤波動,頭部券商在牌照、資本、客戶、專業能力等方面優勢凸顯、率先受益。

展望未來,中信證券認為,通過產品創新推動投資交易業務向客需驅動轉型,以及通過財富管理轉型承接居民財富轉移配置浪潮,是提升券商ROE的有效路徑。在證券行業持續走向頭部集中的過程中,只有在風險定價、資本規模、金融科技和人才機制方面具備α優勢的券商方能脫穎而出。當前證券行業選股的三條邏輯主線為:受益於行業供給側改革的綜合券商;財富管理賽道的優質公司;交投活躍度提升驅動的貝塔品種。

閱讀全文

與中信證券和國金證券股票對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股票市場規模排名 瀏覽:512
股票退市保千啥時交易 瀏覽:764
中國人壽股票的最高 瀏覽:290
以前好用的股票數據系統 瀏覽:220
牛市漲幅最多的股票 瀏覽:642
軟體上顯示的股票價格 瀏覽:170
arm股票退市 瀏覽:767
股票狄耐克走勢分析 瀏覽:927
私募股權基金員工可以買股票嗎 瀏覽:21
股票開戶要求輸入銀行卡密碼 瀏覽:661
股票投資占資產多少億 瀏覽:736
中國中上車股票 瀏覽:866
漢威電子科技股票 瀏覽:509
中國軟體股票近一年的收益是多少 瀏覽:549
大數據能否總是精確預算股票價格 瀏覽:626
模擬股票配資軟體 瀏覽:606
2018股票退市問題 瀏覽:244
物流股票信息網 瀏覽:912
股票軟體上可以炒的基金 瀏覽:4
瀘州老窖股票最新評論 瀏覽: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