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關股票的術語和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開盤價:
是指當日開盤後該股票的第一筆交易成交的價格。如果開市後30分鍾內無成交價,則以前日的收盤價作為開盤價。
收盤價:
指每天成交中最後一筆股票的價格,也就是收盤價格。
最高價:
是指當日所成交的價格中的最高價位。有時最高價只有一筆,有時也不止一筆。
最低價:
是指當日所成交的價格中的最低價位。有時最低價只有一筆,有時也不止一筆。
普通股:
是指收益隨著股份公司的利潤變動而變,限制股東權利的一種股票。普通股股東不享有經營參與權,股息請求權、剩餘財產分配要求權和新股認購權等權利。除此以外,普通股股東還擁有股票轉讓權,股票持有人不必徵求公司和其他股東的同意,可按照自己的意願隨時將股票出售轉讓。目前我國上海和深圳發行的上市股票,均為普通股。
優先股:
是相對於普通股而言的。主要指在利潤分紅及剩餘財產分配的權利方面,優先於普通股。
優先股有兩種權利:
a. 在公司分配盈利時,擁有優先股票的股東比持有普通股票的股東,分配在先,而且享受固定數額的股息,即優先股的股息率都是固定的,普通股的紅利卻不固定,視公司盈利情況而定,利多多分,利少少分,無利不分,上不封頂,下不保底。
b. 在公司解散,分配剩餘財產時,優先股在普通股之前分配。
績優股:
是指那些業績優良,但增長速度較慢的公司的股票。這類公司有實力抵抗經濟衰退,但這類公司並不能給你帶來振奮人心的利潤。因為這類公司業務較為成熟,不需要花很多錢來擴展業務,所以投資這類公司的目的主要在於拿股息。另外,投資這類股票時,市盈率不要太高,同時要注意股價在歷史上經濟不景氣時波動的記錄。
熱門股:
是指交易量大、流通性強、股價變動幅度較大的股票。
成長股:
是指這樣一些公司所發行的股票,它們的銷售額和利潤額持續增長,而且其速度快於整個國家和本行業的增長。這些公司通常有宏圖偉略,注重科研,留有大量利潤作為再投資以促進其擴張。
手:
它是國際上通用的計算成交股數的單位。必須是手的整數倍才能辦理交易。目前一般以100股為一手進行交易。即購買股票至少必須購買100股。
成交量:
反映成交的數量多少。一般可用成交股數和成交金額兩項指標來衡量。目前深滬股市兩項指標均能顯示出來
價位:
指喊價的升降單位。價位的高低隨股票的每股市價的不同而異。以上海證券交易所為例:每股市價末滿100元 價位是0.10元,每股市價100-200元 價位是0.20元 每股市價200-300元 價位是0.30元,每股市價300-400元 價位是0.50元 每股市價400元以上 價位是1.00元
停牌:
股票由於某種消息或進行某種活動引起股價的連續上漲或下跌,由證券交易所暫停其在股票市場上進行交易。待情況澄清或企業恢復正常後,再復牌在交易所掛牌交易。漲跌:
以每天的收盤價與前一天的收盤價相比較,來決定股票價格是漲還是跌。一般在交易台上方的公告牌上用」+」」-「號表示。
漲(跌)停板:
交易所規定的股價一天中漲(跌)最大幅度為前一日收盤價的百分數,不能超過此限,否則自動停止交易。
升高盤:
是指開盤價比前一天收盤價高出許多。
開低盤:
是指開盤價比前一天收盤價低出許多。
盤檔:
是指投資者不積極買賣,多採取觀望態度,使當天股價的變動幅度很小,這種情況稱為盤檔。
整理:
是指股價經過一段急劇上漲或下跌後,開始小幅度波動,進入穩定變動階段,這種現象稱為整理,整理是下一次大變動的准備階段。
跳空
指受強烈利多或利空消息刺激,股價開始大幅度跳動。跳空通常在股價大變動的開始或結束前出現。
股市 術語解釋
利多:對於多頭有利,能刺激股價上漲的各種因素和消息,如:銀行利率降低,公司經營狀況好轉等。
利空:對空頭有利,能促使股價下跌的因素和信息,如:銀根抽緊,利率上升,經濟衰退,公司經營狀況惡化等。
牛市:股市前景樂觀,股票價格持續上升的行情。
熊市:前途暗淡,股票普遍持續下跌的行情。
多頭:投資人預期未來價格上漲,以目前價格買入一定數量的股票等價格上漲後,高價賣出,從而賺取差價利潤的交易行為,特點為先買後賣的交易行為。
空頭:預期未來行情下跌,將手中股票按目前價格賣出,待行情下跌後買進,獲得差價利潤。其特點為先賣後買的交易行為。
反彈:股票價格在下跌趨勢中因下跌過快而回升的價格調整現象。回升幅度一般小於下跌幅度。
盤整:通常指價格變動幅度較小,比較穩定,最高價與最低價之差不超過2%的行情。
死空頭:總是認為股市情況不好,不能買入股票,股票會大幅下跌的投資者。
死多頭:總是看好股市,總拿著股票,即使是被套得很深,也對股市充滿信心的投資者。
多翻空:多頭確信股價已漲到頂峰,因而大批賣出手中股票成為空頭。
空翻多:空頭確信股價已跌到盡頭,於是大量買入股票而成為多頭。
短多:短線多頭交易,長則兩三天短則一兩天,操作依據是預期股價短期看好。
斬倉(割肉):在買入股票後,股價下跌,投資者為避免損失擴大而低價(賠本)賣出股票的行為。
套牢:預期股價上漲而買入股票,結果股價卻下跌,又不甘心將股票賣出,被動等待獲利時機的出現。
坐轎:預期股價將會大漲,或者知道有莊家在炒作而先期買進股票,讓別人去抬股價,等股價大漲後賣出股票,自己可以不費多大力氣就能賺大錢。
抬轎:認為目前股價處於低位,上升空間很大,於是認為,買進是坐轎,殊不知自己買進的並不低價,不見得就能賺錢,其結果是在替別人抬轎子。
多殺多:普遍認為股價要上漲,於是紛紛買進,然而股價未能如期上漲時,競相賣出,而造成股價大幅下跌。
熱門股:交易量大、換手率高、流通性強的股票,特點是價格變動幅度較大,與冷門股相對。
對敲:是股票投資者(莊家或大的機構投資者)的一種交易手法。具體操作方法為在多家營業部同時開戶,以拉鋸方式在各營業部之間報價交易,以達到操縱股價的目的。
籌碼:投資人手中持有的一定數量的股票。
踏空:投資者因看淡後市,賣出股票後,該股價卻一路上揚,或未能及時買入,因而未能賺得利潤。
跳水:指股價迅速下滑,幅度很大,超過前一交易日的最低價很多。
誘多:股價盤旋已久,下跌可能性漸大,"空頭"大都已賣出股票後,突然"空方"將股票拉高,誤使"多方"以為股價會向上突破,紛紛加碼,結果"空頭"由高價慣壓而下,使"多頭誤入陷阱"而"套牢",稱為"誘多"。
誘空:即"主力多頭"買進股票後,再故意將股價做軟,使"空頭"誤信股價將大跌,故紛紛拋出股票錯過獲利機會,形成誤入"多頭"的陷阱,稱為"誘空"。
騙線:利用技術分析的劃線原理,在想出貨的時候,先造成有利的線路,使依靠技術分析的人誤以為會漲而買進,謂之"騙線"。
陰跌:指股價進一步退兩步,緩慢下滑的情況,如陰雨連綿,長期不止。
停板:因股票價格波動超過一定限度而停做交易。其中因股票價格上漲超過一定限度而停做交易叫漲停板,其中因股票價格下跌超過一定限度而停做交易叫跌停板。目前國內規定A股漲跌幅度為10%;ST股為5%。
洗盤:是主力操縱股市,故意壓低股價的一種手段,具體做法是,為了拉高股價獲利出貨,先有意製造賣壓,迫使低價買進者賣出股票,以減輕拉升壓力,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使股價容易拉高。
平倉: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上賣出股票的行為。
換手率:即某股票成交的股數與其上市流通股總數之比。它說明該股票交易活躍程度,尤其當新股上市時,更應注意這個指標。
現手:當前某一股票的成交量。
平開:某股票的當日開盤價與前一交易日收盤價持平的情況稱為開平盤,或平開。
低開:某股票的當日開盤價低於前一交易日收盤價的情況稱為低開。
高開:某股票的當日開盤價高於前一交易日收盤價的情況稱為高開。
內盤:以買入價成交的交易,買入成交數量統計加入內盤。
外盤:以賣出價成交的交易。賣出量統計加入外盤。內盤,外盤這兩個數據大體可以用來判斷買賣力量的強弱。若外盤數量大於內盤,則表現買方力量較強,若內盤數量大於外盤則說明賣方力量較強。
均價:指現在時刻買賣股票的平均價格。若當前股價在均價之上,說明在此之前買的股票都處於盈利狀態。
填權:股票除權後的除權價不一定等同於除權日的理論開盤價,當股票實際開盤價交易高於這一理論價格時,就是填權。
多頭陷阱:即為多頭設置的陷阱,通常發生在指數或股價屢創新高,並迅速突破原來的指數區且達到新高點,隨後迅速滑落跌破以前的支撐位,結果使在高位買進的投資者嚴重被套。
空頭陷阱:通常出現在指數或股價從高位區以高成交量跌至一個新的低點區,並造成向下突破的假象,使恐慌拋盤湧出後迅速回升至原先的密集成交區,並向上突破原壓力線,使在低點賣出者踏空。
溢價發行:指股票或債券發行時以高於其票面余額的價格發行的方式。
場內交易:在證券交易所內進行的證券買賣活動。
場外交易:在交易所以外市場進行的證券交易總稱,也稱為"櫃台市場""第三市場"或"第四市場"。
收盤價:證券交易所每個營業日閉市前的最後一筆交易價格為該證券收盤價。
散戶:通常指投資額較少,資金數量達不到證券交易所要求的中戶標准,常被稱為散戶。(目前進入中戶有些地方是50萬資金,有些地方是30萬資金)。
建倉:投資者開始買入看漲的股票。
市價總額(總市值):指在某特定的時間內,交易所掛牌交易全部證券(以總股本計)按當時價格計算的證券總值。可以反映該證券市場的規模大小,由於它是以各證券的發行量為權數的,所以當發行量大的證券(流通量不一定大)價格變動時對總市值影響就大。這也是股市中莊家經常通過拉抬大盤股來影響股指的一個重要原因。
實多:指資金實力雄厚、持股時間長,不做見跌就買見漲就賣,只圖眼前一點小利的投資者。
浮多:與實多相對,指資金較弱、持股時間短、見漲就賣見跌就買、只圖眼前利益的小投資者。
賣壓:在股市上大量拋出股票,使股價迅速下跌。
買壓:買股票的人很多,而賣股票的人卻很少。
回檔:在多頭市場上,股價漲勢強勁,但因過快而出現回跌,稱回檔。
護盤:股市低落、人氣不足時,機構投資大戶大量購進股票,防止股市繼續下滑的行為。
慣壓:用大量股票將股價大幅度壓低,以便低成本大量買進。
盤檔:一是當天股價波動幅度很小,最高與最低價之間不超過2%;二是行情進入整理,上下波動幅度也不大,持續時間在半個月以上。
搶帽子:指當天先低價買進,等股價上升後再賣出相同種類和相同數量的股票,或當天先賣出股票,然後再以低價買進相同數量和相同種類的股票,以獲取差價利益。
跳空與補空:股市受強烈的利多或利空消息影響,開盤價高於或低於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股價走勢出現缺口,稱之為跳空;在股價之後的走勢中,將跳空的缺口補回,稱之為補空。
委比:是衡量一段時間內場內買、賣盤強弱的技術指標。它的計算公式為:委比=(委買手數-委賣手數)/(委買手數+委賣手數)×100%。從公式中可以看出,「委比」的取值范圍從-100%至+100%。若「委比」為正值,說明場內買盤較強,且數值越大,買盤就越強勁。反之,若「委比」為負值,則說明市道較弱。上述公式中的「委買手數」是指即時向下三檔的委託買入的總手數,「委賣手數」是指即時向上三檔的委託賣出總手數。如:某股即時最高買入委託報價及委託量為15.00元、130手,向下兩檔分別為14.99元、150手,14.98元、205手;最低賣出委託報價及委託量分別為15.01元、270手,向上兩檔分別為15.02元、475手,15.03元、655手,則此時的即時委比為-48.54%。顯然,此時場內拋壓很大。通過「委比」指標,投資者可以及時了解場內的即時買賣盤強弱情況。
什麼是ST股票:1998年4月22日,滬深證券交易所宣布將對財務狀況和其他財務狀況異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進行特別處理(英文為specialtreatment,縮寫為「ST」)。其中異常主要指兩種情況:一是上市公司經審計兩個會計年度的凈利潤均為負值,二是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低於股票面值。在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被實行特別處理期間,其股票交易應遵循下列規則:(1)股票報價日漲跌幅限制為5%;(2)股票名稱改為原股票名前加「ST」,例如「ST鋼管」;(3)上市公司的中期報告必須經過審計。
量比=現在總手/當前已開市多少分鍾/(5日平均總手/240).若>1表示現在這時刻的成交總手放大;量放大.
送紅股、配股以及轉增股本的區別:
送紅股是上市公司將本年的利潤留在公司時,發放股票作為紅利,從而將利潤轉化為股本。送紅股後,公司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的總額及結構並沒有發生改變,但總股本增大了,同時每股凈資產降低了。配股是指公司按一定比例向現有股東發行新股,屬於發行新股再籌資的手段,股東要按配股價格和配股數量繳納配股款,完全不同於公司尋股東的分紅。而轉增股本則是指公司將資本公積轉化為股本,轉增股本並沒有改變股東的權益,但卻增加了股本規模,因而客觀結果與送紅股相似。轉增股本和送紅股的本質區別在於,紅股來自於公司的年度稅後利潤,只有在公司有盈餘的情況下,才能向股東送紅股;而轉增股本卻來自於資本公積,它可以不受公司本年度可分配利潤的多少及時間的限制,只要將公司帳面上的資本公積減少一些,增長率加相應的注冊資本金就可以了,因此從嚴格意義上來說,轉增股本並不是對股東的分紅回報。
⑵ 股票入門基礎知識術語
一、股票的具體概念
股票:股票是股份證書的簡稱,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或作價抵押,是資金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
股票的特徵:股票是一種無償還期限的有價證券,投資者認購了股票後,就不能再要求退股,只能到二級市場賣給第三者。股票的轉讓只是意味著公司股東的改變,並不減少公司的資本。從期限上看,只要公司存在,它所發行的股票就存在,股票的期限等於公司存續的期限。
基金:從廣義上說,基金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主要包括信託投資基金、公積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各種基金會的基金。
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根據基金單位是否可增加或贖回,可分為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開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這要看情況),通過銀行、券商、基金公司申購和贖回,基金規模不固定;封閉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續期,一般在證券交易場所上市交易,投資者通過二級市場買賣基金單位。
二、盤面專業術語
1、開盤價:是指當日開盤後該股票的第一筆交易成交的價格。如果開市後30分鍾內無成交價,則以前日的收盤價作為開盤價。
2、收盤價:指每天成交中最後一筆股票的價格,也就是收盤價格。
3、最高價:是指當日所成交的價格中的最高價位。有時最高價只有一筆,有時也不止一筆。
4、最低價:是指當日所成交的價格中的最低價位。有時最低價只有一筆,有時也不止一筆。
5、升高盤:是指開盤價比前一天收盤價高出許多。
6、開低盤:是指開盤價比前一天收盤價低出許多。
7、盤檔: 是指投資者不積極買賣,多採取觀望態度,使當天股價的變動幅度很小,這種情況稱為盤檔。
8、停牌: 股票由於某種消息或進行某種活動引起股價的連續上漲或下跌,由證券交易所暫停其在股票市場上進行交易。待情況澄清或企業恢復正常後,再復牌在交易所掛牌交易。
9、漲跌: 以每天的收盤價與前一天的收盤價相比較,來決定股票價格是漲還是跌。一般在交易台上方的公告牌上用'+''-'號表示。
10、盤堅:股價緩慢上漲,稱為盤堅。
11、盤軟:股價緩慢下跌,稱為盤軟。
12、漲(跌)停板:證券市場中交易當天股價的最高限度(如普通股票為10%限制,ST股票為5%限制)稱為漲停板。一般來說,開市即封漲停的股票,勢頭較勐,只要當天漲停板不被打開,第二日仍然有上沖動力,尾盤突然拉至漲停的股票,莊家有於第二日出貨或騙線的嫌疑,應小心。
例如:T+0:今天買了就能賣;T+1:今天買了第二天才能賣;T+2:同理
知識擴展:我國股市實行'T+1'交易制度,即當日買進的股票,必須要到下一個交易日才能賣出。 同時,對資金仍然實行'T+0',即當日回籠的資金馬上可以使用。B股股票使用T+1,資金適用T+3。
三、股票名詞解釋
1、莊家:買的多,多到能影響股價,被稱為莊家。
2、大戶:就是大額投資人,例如財團、信託公司以及其它擁有龐大資金的集團或個人。
3、散戶:買得少,准備隨時跑。
4、機構:代表單位,用單位的錢買。
5、經紀人:執行客戶命令,買賣證券、商品或其他財產,並為此收取傭金者。
6、牛市:牛市也稱多頭市場,指市場行情普通看漲,延續時間較長的大升市。
7、熊市:熊市也稱空頭市場,指行情普通看淡,延續時間相對較長的大跌市。
8、牛皮市:指在大盤上升趨勢中,股價上下的幅度很小,價格變化不大,市價像被粘住了似的,如牛皮之堅韌。在牛皮市上往往成交量也很小,牛皮市是一種買賣雙方力量均衡時的價格行市表現。
9、斬倉(割肉) :指高價買進股票後,大勢下跌,為避免繼續損失,低價賠本賣出股票。止損是割肉的一種,提前設立好止損價位,防止更大的損失,是短線投資者應靈活運用的方法,新股民使用可防止深度套牢。
10、套牢:是指預期股價上漲,不料買進後,股價路下跌;或是預期股價下跌,賣出股票後,股價卻一路上漲,前者稱多頭套牢,後者是空頭套牢。
11、手:它是國際上通用的計算成交股數的單位。必須是手的整數倍才能辦理交易。目前一般以100股為一手進行交易。即購買股票至少必須購買100股。
12、零股交易:不到一個成交單位(1手=100股)的股票,如1股、10股,稱為零股。在賣出股票時,可以用零股進行委託。但買進股票時不能以零股進行委託,最小單位是1手,即100股。
13、成交量:反映成交的數量多少和參與買賣人的多少。一般可用成交股數和成交金額兩項指標來衡量。目前深滬股市兩項指標均能顯示出來。它往往對一天內成交的活躍程度有很大的影響,然後在開盤半小時內看股價變動的方向。一般來說,如果股價開得太高,在半小時內就可能會回落,如果股價開得太低,在半小時內就可能會回升。這時要看成交量的大小,如果高開又不回落,而且成交量放大,那麼這個股票就很可能要上漲。
14、多頭:對股票後市看好,先行買進股票,等股價漲至某個價位,賣出股票賺取差價的人。
15、空頭:是指認為股價已上漲到了最高點,很快便會下跌,或當股票已開始下跌時,認為還會繼續下跌,趁高價時賣出的投資者。
16、多頭市場:也稱牛市,就是股票價格普遍上漲的市場。
17、空頭市場:股價呈長期下降趨勢的市場,空頭市場中,股價的變動情況是大跌小漲。亦稱熊市。
18、多翻空:原本看好行情的多頭,看法改變,賣出手中的股票,有時還借股票賣出,這種行為稱為翻空或多翻空。
19、空翻多:原本作空頭者,改變看法,把賣出的股票買回,有時還買進更多的股票,這種行為稱為空翻多。
20、多殺多:買入股票後又立即賣出股票的做法稱為多殺多。
21、死多頭:是看好股市前景,買進股票後,如果股價下跌,寧願放上幾年,不賺錢絕不脫手。
22、買空:預計股價將上漲,因而買入股票,在實際交割前,再將買入的股票賣掉,實際交割時收取差價或補足差價的一種投機行為。
23、賣空:預計股價將下跌,因而賣出股票,在發生實際交割前,將賣出股票如數補進,交割時,只結清差價的投機行為。
24、利空:促使股價下跌,對空頭有利的因素和消息。如:利率上升,經濟衰退,公司經營虧損等。
25、利多:是刺激股價上漲,對多頭有利的因素和消息。如:銀根放鬆,GDP增長加速等。
26、崩盤:即證券市場上由於某種利空原因,出現了證券大量拋出的現象,導致證券市場價格無限度下跌,不知到什麼程度才停止。這種接連不斷地大量拋出證券的現象,也稱為賣盤大量涌現。
27、超買:股價持續上升到一定高度,買方力量基本用盡,股價即將下跌。
28、超賣:股價持續下跌到一定低點,賣方力量基本用盡,股價即將回升
29、吃貨:指莊家在低價時暗中買進股票。
30、出貨:指莊家在高價時,不動聲色地賣出股票。
31、搶短線:預期股價上漲,先低價買進後再在短期內以高價賣出。預期股價下跌,先高價賣出再伺機在短期內以低價再回購。
32、盤整:股價經過一段快捷上升或下降後,遭遇阻力或支撐而呈小幅漲跌變動,做換手整理。
33、抬拉:抬拉是用非常方法,將股價大幅度抬起。通常大戶在抬拉之後便大拋出以牟取暴利。
34、打壓:是用非常方法,將股價大幅度壓低。通常大戶在打壓之後便大量買進以取暴利。
35、黑馬:是指股價在一定時間內,上漲一倍或數倍的股票
36、白馬:是指股價已形成慢慢漲的長升通道,還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37、騙線:大戶利用股民們迷信技術分析數據、圖表的心理,故意抬拉、打壓股指,致使技術圖表形成一定線型,引誘股民大量買進或賣出,從而達到他們大發其財的目的。這種期騙性造成的技術圖表線型稱為騙線。
38、增資:上市公司為業務需求經常會辦理增資(有償配股)或資本公積新增資(無償配股)。
39、配股:公司增發新股時,按股東所有人份數,以特價(低於市價)分配給股東認購。
40、坐轎子:預測股價將漲,搶在眾人前以低價先行買進,待眾多散戶跟進、股價節節升高後,賣出獲利。
41、抬轎子:在別人早已買進後才醒悟,也跟著買進,結果是把股價抬高讓他人獲利,而自己買進的股價已非低價,無利可圖。
42、下轎子:坐轎客逢高獲利結算為下轎子。
43、跳空:股市受到強烈利多或利空消息的刺激,股價開始大幅跳動,在上漲時,當天的開盤或最低價,高於前一天的收盤價兩個申報單位以上,稱'跳空而上';下跌時,當天的天盤或最高價低於前一天的收盤價兩個申報單位,而於一天的交易中,上漲或下跌超過一個申報單位,稱'跳空而下'。
44、填空:指將跳空出現時將沒有交易的空價位補回來,也就是股價跳空後,過一段時間將回到跳空前價位,以填補跳空價位。
45、天價:個別股票由多頭市場轉為空頭市場時的最高價。
46、突破:指股價經過一段盤檔時間後,產生的一種價格波動。
47、探底:股價持續跌挫至某價位時便止跌回升,如此一次或數次。
48、頭部:股價運行在長期趨勢線的最高部分。
49、掛進:買進股票的意思。
50、掛出:賣出股票的意思。
51、開平盤:指今日的開盤價與前一營業日的收盤價相同。
52、近期趨勢:20~30天為近期趨勢。
53、關卡:一般將整數位或黃金分割位或股民習慣上的心理價位稱之為關卡。
54、軌道線:又稱通道線或管道線,是基於趨勢線的一種方法。在已經得到了趨勢線後,通過第一個峰和谷可以作出這條趨勢線的平行線,這條平行線就是軌道線。軌道的作用是限制股價的變動范圍,讓它不能變得太離譜。一個軌道一旦得到確認,那麼價格將在這個通道里變動。對上面或下面的趨勢線突破將意味著有一個大的變化。
55、對敲:是股票投資者(莊家或大的機構投資者)的一種交易的手法。具體操作方法在多家營業部同時開戶,以拉鋸方式在各營業部之間報價交易,以達到操縱股價的目的。
56、盤整:通常指價格變動幅度較小,比較穩定,最高價與最低價相差不大的行情。
57、籌碼:投資人手中持有一定數量的股票。
58、踏空:投資者因看淡後市,賣股票後,該股價卻一路上揚,或未能及時買入,因而未能賺得利潤。
59、跳水:指股價迅速下滑,幅度很大,超過前一交易日的最低價很多。
60、陰跌:指股價進一步退兩步,緩慢下滑的情況,如陰雨連綿,長期不止。
61、平倉: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上賣股票的行為。
62、建倉:投資者開始買入看漲的股票。
63、多頭陷阱:即為多頭設置的陷阱,通常發生在指數或股價屢創新高,並迅速突破原來的指數區且達到新高點,隨後迅速滑跌破以前的支撐位,結果使在高位買進的投資者嚴重被套。 空頭陷阱 通常出現在指數或股價從高位區以高成交量跌至一個新的低點區,並造成向下突破的假象,使恐慌性拋盤湧出後迅速回升至原先的密集成交區,並向上突破原壓力線,使在低點賣出者踏空。
64、護盤:股市低落、人氣不足時,機構投資大戶大量購進股票,防止股市繼續下滑行為。
65、跳空與回補:股市受強烈的利多或消息影響,開盤價高於或低於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股價走勢出現缺口,稱之為跳空;在股價之後的走勢中,將跳空的缺口補回,稱之為補空。
還有好長,放不完,原文來源:網頁鏈接
⑶ 股票名詞解釋有哪些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支股票的背後都會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⑷ 同花順軟體模擬炒股具體名詞解釋(懸賞10分)
股票金額;買股票用的錢數
可用余額;是指你的卡裡面所剩下可用的金額
凍結數量;已經快下午3點,可能申請剛遞上就收盤,所以股票暫被凍結.明天一早就正常了,如果已成交,錢就會到帳,如果沒成交,股票就會顯示.
清算數量;是指一旦股份公司破產或倒閉後進行清算時的數量
成本價;就是你買的時候所用的價格
市值;就是現在股票價格的錢數
盈虧;就是掙錢或賠錢前面有一個 - 就是賠的
⑸ 股票分析軟體中的術語焰具體解釋是什麼
一、日K線是用紅綠顏色分別表現股價的開盤,最高,最低和收盤價格的圖線。
1.陽線(紅色):表示收盤價高於開盤價。
2。陰線(綠色):表示收盤價低於開盤價。
3.上影線:當K線為陽線時,上影線為當日最高價與收盤價之差;當K線為陰線時,上影線為當日最高價與開盤價之差。
4.下影線:當K線為陽線時,下影線為當日開盤價與最低價之差,當K線為陰線時,下影線為當日收盤價與最低價之差。
5.實體線:表示當日收盤價與開盤價之差。
二、周K線表示每周開盤價收盤價的圖。
三、月K線是表示每月開盤價收盤價的圖。
四、關於均線:目前K線圖上能顯示5條均線,用不同顏色的線分別表示5日、10日、20日、30日、60日均線。不同軟體顏色有所不同,但在K線圖上方應有各均線的價格,上方均線價格用的顏色與圖中均線色是相同的。
⑹ 股票中的名詞解釋,什麼叫主力,大戶,超大戶。
主力:在股票市場興風作浪,混水摸魚,炒作股票,用各種方法將股票高價賣掉,或放空高價賣出,其中主力作股票比較高明,買賣非常有理性,對股市有酵母的作用,利多於弊。主力又叫郎中、做手。大戶:包括主力在內,進出股票數量龐大。擁有資金的集團和個人。超大戶:和大戶差不多,也是集團和個人,如信託公司、上市公司董監事等等。
每當股價有變動的時候,一些股民朋友喜歡將主力資金的凈流入或凈流出當作股價走勢判斷的標准。但其實很多人對主力資金這個概念誤解頗深,就很容易出現判斷失誤,虧錢了都沒發覺。因此學姐今天准備跟小夥伴們認識一下關於主力資金的那些事,希望能幫大家掌握。這篇文章最好全部看完,尤其是第二點特別重要。開始之前,不妨先領一波福利--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走過路過可別錯過:【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主力資金是什麼?
較大資金量,會對個股的股票價格造成不小影響的這類資金,其被統稱為主力資金,包括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社保、養老金、中央匯金、證金、外資(QFII、北向資金)、券商機構資金、游資、企業大股東等。此中比較容易引起整個股票市場波動的主力資金之一的必定要數北向資金、券商機構資金。
通常把「北」成為滬深兩市的股票,所以那些流入A股市場的香港資金以及國際資本都稱為北向資金;港股為「南」,這就是把流入港股的中國內地資金稱為南向資金的由來。北向資金之所以要關注,側面主要是因為北向資金背後擁有強大的投研團隊,擁有一些散戶無法得知的信息,北向資金還有另外一個稱謂叫做「聰明資金」,很多時候的投資機會我們都能自己從北向基金的行為中得知,
券商機構資金則不但具有渠道上風,而且還能掌握最新的資料,一般而言,我們要去選擇的個股的標準是:業績較為優秀、行業發展前景較好的,對於個股的主升浪來說,很多時候與他們的資金力量分不開,所以也得到了一個「轎夫」的稱號。股市行情信息知道得越快越好,推薦給你一個秒速推送行情消息的投資神器--【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二、主力資金流入流出對股價有什麼影響?
正常情況下,若是主力資金流入量大於流出量,表示股票市場里供要遠遠小於求,股票價格也相應的會變高;若是主力資金流入量小於流出量,那就說明供大於求,股價下跌就會成為成為必然,那麼主力的資金流向對於股票的價格走向來說確實有很大程度的影響。然而要知道,把流進流出的數據作為唯一依據是不精確的,也有可能出現大量主力資金流出,股票價格卻增加的情況,背後一個特別主要的原因是,主力利用少量的資金拉升股價誘多,然後再藉助小單逐步出貨,不停地有散戶來接盤,這也會導致股價上漲。所以必須進行全面的綜合分析,然後選出一隻最為合適的股票,提前准備設置好止損位與止盈位同時持續跟進,到位並且及時的制定出相應的措施才是中小投資者在股市中盈利的關鍵。如果實在沒有充足的時間去研究某隻個股,不妨點擊下面這個鏈接,輸入自己想要了解的股票代碼,進行深度分析:【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9-2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⑺ 股票中的名詞解釋
在准備買入股票之前,首先應對大盤的運行趨勢有個明確的判斷。一般來說,絕大多數股票都隨大盤趨勢運行。大盤處於上升趨勢時買入股票較易獲利,而在頂部買入則好比虎口拔牙要是這一行能夠使你出頭,
⑻ 股票名詞解釋
·周K線 (5天一根K線)
·月K線 (20天為一根K線)
·MACD 平滑異同平均線
·TRIX (三重指數平滑平均線)
·DMI 趨向指標Directional Movement Index(標准)
·EXPMA 平滑移動平均線
·CR 能量指標
·VR 容量比率
·PSY 心理線
·OBV 能量潮
·ASI 振動升降指標
·EMV 簡易波動指標
·WVAD 威廉變異離散量
·RSI 相對強弱指標
·W%R 威廉指標
·KDJ 隨機指標
·ROC 變動速率
·MIKE 麥克指標
·DMA 平均線差
·BOLL 布林帶
·BIAS 乖離率
·CCI 順勢指標
友情提醒,如果把市場上的股票指標全部列舉出來,至少在幾萬個肯定有的,你學十個以上的指標,那怕再精通,真正在實際操作中一定會有互相沖突的,也就是說,當一個指標滿足你買入條件時,一定也會有另一個指標沒有滿足條件或者是相反的提示,你要不要買入,你信哪一個指標。所以,怎麼多指標全部學,不如學其中二三個就足夠了,指標學的越多越迷茫。少而精!
⑼ 股票中的名詞解釋..
BIAS : 乖離率,簡稱Y值,是移動平均原理派生的一項技術指標,其功能主要是通過測算股價在波動過程中與移動平均線出現偏離的程度,從而得出股價在劇烈波動時因偏離移動平均趨勢而造成可能的回檔或反彈,以及股價在正常波動范圍內移動而形成繼續原有勢的可信度。
乖離度的測市原理是建立在:如果股價偏離移動平均線太遠,不管股份在移動平均線之上或之下,都有可能趨向平均線的這一條原理上。而乖離率則表示股價偏離趨向指標斬百分比值。
1.計算公式
Y值=(當日收市價-N日內移動平均收市價)/N日內移動平均收市價×100%
其中,N日為設立參數,可按自己選用移動平均線日數設立,一般分定為6日,12日,24日和72日,亦可按10日,30日,75日設定。
2.運用原則
乖離率分正乖離和負乖離。當股價在移動平均線之上時,其乖離率為正,反之則為負,當股價與移動平均線一致時,乖離率為0。隨著股價走勢的強弱和升跌,乖離率周而復始地穿梭於0點的上方和下方,其值的高低對未來走勢有一定的測市功能。一般而言,正乘離率漲至某一百分比時,表示短期間多頭獲利回吐可能性也越大,呈賣出訊號;負乘離率降到某一百分比時,表示空頭回補的可能性也越大,呈買入訊號。對於乘離率達到何種程度方為正確之買入點或賣出點,目前並沒有統一原則,使用者可賃觀圖經驗力對行情強弱的判斷得出綜合結論。一般來說,在大勢上升市場,如遇負乘離率,可以行為順跌價買進,因為進場風險小;在大勢下跌的走勢中如遇正乖離,可以待回升高價時,出脫持股。
由於股價相對於不同日數的移動平均線有不同的乖離率,除去暴漲或暴跌會使乖離率瞬間達到高百分比外,短、中、長線的乖離率一般均有規律可循。下面是國外不同日數移動平均線達到買賣訊事號要求的參考數據:
6日平均值乖離:-3%是買進時機,+3.5是賣出時機;
12日平均值乖離:-4.5%是買進時機,+5%是賣出時機;
24日平均值乖離:-7%是買進時機,+8%是賣出時機;
72日平均值乖離:-11%是買進時機,+11%是賣出時機.
==========================================
CCI:(Commodity Channel lndex )中文名稱:順勢指標
本指標是由DonaldLambert所創,專門測量股價是否已超出常態分布范圍。屬於超買超賣類指標中較特殊的一種,波動於正無限大和負無限小之間。但是,又不須要以0為中軸線,這一點也和波動於正無限大和負無限小的指標不同。然而每一種的超買超賣指標都有「天線」和「地線」。除了以50為中軸的指標,天線和地線分別為80和20以外,其他超買超賣指標的天線和地線位置,都必須視不同的市場、不同的個股特性而有所不同。獨獨CCI指標的天線和地線方別為+100和-100。這一點不僅是原作者相當獨到的見解,在意義上也和其他超買超賣指標的天線地線有很大的區別。讀者們必須相當了解他的原理,才能把CCI和下面幾章要介紹的BOLLINGERBANDS、ROC指標,做一個全面完整的運用。
什麼是超買超賣指標?顧名思義,「超買」就是已經超出買方的能力,買近股票的人數超過了一定比例。那麼,根據「反群眾心理」,這時候應該反向賣出股票。「超賣」則代表賣方賣股票賣過了頭,賣股票的人數超過一定比例時,反而應該買進股票。這是在一般常態行情下,經常最被重視的反市場、反群眾理論。但是,如果行情是超乎尋常的強勢,則超買越賣指標會突然間失去方向,行情不停的持續前進,群眾似乎失去了控制,對於股價的這種脫序行為,CCI指標提供了不同角度的看法。
按照波浪理論的原理,股價以5波的方式前進。而發展到最後第5波階段時,無論處於上漲波或下跌波,都是行情波動最凶、最猛的時候,群眾毫無理性的瘋狂,股價在很短的時間內,加速度完成最大幅度的波動。
有些股民想在最安全的范圍內買賣股票。但是對於部分冒險性、賭性較高的股民而言,他們寧可選擇在高風險的環境下,介入速度快、利潤大的市場。這種市場經常是一翻兩瞪眼,下賭注要快,逃得也要快!可以讓人賭得痛快淋漓,給賭性堅強的股民一種快刀斬亂麻的暢快感。
如果說以0~100為范圍的超買超賣指標,專門是為常態行情設計的。那麼,CCI指標就是專門對付極端行情的。也就是說,在一般常態行情下,CCI指標不會發生作用。當CCI掃描到異常股價波動時,戰斗機立刻升空做戰,而且立求速戰速決,勝負瞬間立即分曉,賭輸了也必須立刻加速逃逸!
注意!CCI的「天線」是+100,「地線」是-100,這個范圍也有可能因為個股股性改變而稍有變動,這可要靠各位讀者明察秋毫加以增減。但是,大體上不會差異太大。
=========================================
KDJ:中文名稱是隨機指數,最早起源於期貨市場。
KDJ指標的應用法則KDJ指標是三條曲線,在應用時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考慮:KD的取值的絕對數字;KD曲線的形態;KD指標的交叉;KD指標的背離;J指標的取值大小。
第一,從KD的取值方面考慮。KD的取值范圍都是0~100,將其劃分為幾個區域:80以上為超買區,20以下為超賣區,其餘為徘徊區。
根據這種劃分,KD超過80就應該考慮賣出了,低於20就應該考慮買入了。應該說明的是,上述劃分只是一個應用KD指標的初步過程,僅僅是信號,完全按這種方法進行操作很容易招致損失。
第二,從KD指標曲線的形態方面考慮。當KD指標在較高或較低的位置形成了頭肩形和多重頂(底)時,是採取行動的信號。注意,這些形態一定要在較高位置或較低位置出現,位置越高或越低,結論越可靠。
第三,從KD指標的交叉方面考慮。K與D的關系就如同股價與MA的關系一樣,也有死亡交叉和黃金交叉的問題,不過這里交叉的應用是很復雜的,還附帶很多其他條件。
以K從下向上與D交叉為例:K上穿D是金叉,為買入信號。但是出現了金叉是否應該買入,還要看別的條件。第一個條件是金叉的位置應該比較低,是在超賣區的位置,越低越好。
第二個條件是與D相交的次數。有時在低位,K、D要來回交叉好幾次。交叉的次數以2次為最少,越多越好。
第三個條件是交叉點相對於KD線低點的位置,這就是常說的「右側相交」原則。K是在D已經抬頭向上時才同D相交,比D還在下降時與之相交要可靠得多。
第四,從KD指標的背離方面考慮。在KD處在高位或低位,如果出現與股價走向的背離,則是採取行動的信號。
第五,J指標取值超過100和低於0,都屬於價格的非正常區域,大於100為超買,小0為超賣。
==========================================
W&R : 威廉指數,是利用擺動點來量度股市的超買賣現象,可以預測循環期內的高點或低點,從而提出有效率的投資訊號,%R=100-(C-Ln)/(Hn-Ln)×100
其中:C為當日收市價,Ln為N日內最低價,Hn為N日內最高價,公式中N日為選設參數,一般設為14日或20日。
威廉指數計算公式與強弱指數,隨機指數一樣,計算出的指數值在0至100之間波動,不同的是,威廉指數的值越小,市場的買氣越重,反之,其值越大,市場賣氣越濃。應用威廉指數時,一般採用以下幾點基本法則:
(1)當%R線達到80時,市場處於超賣狀況,股價走勢隨時可能見底。因此,80的橫線一般稱為買進線,投資者在此可以伺機買入;相反,當%R線達到20時,市場處於超買狀況,走勢可能即將見頂,20的橫線被稱為賣出線。
(2)當%R從超賣區向上爬升時,表示行情趨勢可能轉向,一般情況下,當%R突破50中軸線時,市場由弱市轉為強市,是買進的訊號;相反,當%R從超買區向下跌落,跌破50中軸線後,可確認強市轉弱,是賣出的訊號。
(3)由於股市氣勢的變化,超買後還可再超買,超賣後亦可再超賣,因此,當%R進入超買或超賣區,行情並非一定立刻轉勢。只有確認%R線明顯轉向,跌破賣出線或突破買進線,方為正確的買賣訊號。
(4)在使用威廉指數對行情進行研製時,最好能夠同時使用強弱指數配合驗證。同時,當%R線突破或跌穿50中軸線時,亦可用以確認強弱指數的訊號是否正確。因此,使用者如能正確應用威廉指數,發揮其與強弱指數在研製強弱市及超買超賣現象的互補功能,可得出對大勢走向較明確的判斷。
======================================
MACD:是根據移動平均線較易掌握趨勢變動的方向之優點所發展出來的,它是利用二條不同速度(一條變動的速率快——短期的移動平均線,另一條較慢——長期的移動平均線)的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來計算二者之間的差離狀況(DIF)作為研判行情的基礎,然後再求取其DIF之9日平滑移動平均線,即MACD線。MACD實際就是運用快速與慢速移動平均線聚合與分離的徵兆,來研判買進與賣進的時機和訊號。
1.MACD的基本運用方法
MACD在應用上,是以12日為快速移動平均線(12日EMA),而以26日為慢速移動平均線(26日EMA),首先計算出此兩條移動平均線數值,再計算出兩者數值間的差離值,即差離值(DIF)=12日EMA-26日EMA。然後根據此差離值,計算9日EMA值(即為MACD值);將DIF與MACD值分別繪出線條,然後依「交錯分析法」分析,當DIF線向上突破MACD平滑線即為漲勢確認之點,也就是買入訊號。反之,當DIF線向下跌破MACD平滑線時,即為跌勢確認之點,也就是賣出訊號。
MACD理論除了用以確認中期漲勢或跌勢之外,同時也可用來判別短期反轉點。在圖形中,可觀察DIF與MACD兩條線之間長間垂直距離的直線柱狀體(其直線棒的演算法很簡單,只要將DIF線減去MACD線即得)。當直線棒由大開始變小,即為賣出訊號,當直線棒由最小(負數的最大)開始變大,即為買進訊號。因此我們可依據直線棒研判短期的反轉點。
一般而言,在持續的漲勢中,12日EMA在26日EMA之上,其間的正差離值(+DIF)會愈來愈大。反之,在跌勢中,差離值可能變負(-DIF),負差離值也愈來愈大,所以當行情開始反轉時,正或負差離值將會縮小。MACD理論,即利用正負差離值將會縮小。MACD理論,即利用正負差離值與其9日平滑均線的相交點,作為判斷買賣訊號的依據。
2.計算方法
(1)計算平滑系數
MACD一個最大的長處,即在於其指標的平滑移動,特別是對一某些劇烈波動的市場,這種平滑移動的特性能夠對價格波動作較和緩的描繪,從而大為提高資料的實用性。不過,在計算EMA前,首先必須求得平滑系數。所謂的系數,則是移動平均周期之單位數,如幾天,幾周等等。其公式如下:
2
平滑系數=—————————
周期單位數+1
22
如12日EMA的平滑系數為———=——=0.1538;
12+113
2
26日EMA平滑系數為——=0.0741
27
(2)計算指數平均值(EMA)
一旦求得平滑系數後,即可用於EMA之運算,公式如下:
今天的指數平均值=平滑系數×(今天收盤指數-昨天的指數平均值)+昨天的指數平均值。
依公式可計算出12日EMA
2
12日EMA=—×今天收盤指數一昨天的指數平均值)+昨天的指數平均值。
13
211
=—×今天收盤指數+—×昨天的指數平均值。
1313
同理,26日EMA亦可計算出:
225
26日EMA=—×今天收盤指數+昨天收盤指數+—×昨天的指數平均值。
2727
由於每日行情震盪波動之大小不同,並不適合以每日之收盤價來計算移動平均值,於是有需求指數(DemandIndex)之產生,乃輕需求指數代表每日的收盤指數。計算時,都分別加重最近一日的份量權數(兩倍),即對較近的資料賦予較大的權值,其計算方法如下:
C×2+H+L
DI=————————
4
其中,C為收盤價,H為最高價,L為最低價。
所以,上列公式中之今天收盤指數,可以需求指數來替代。
(3)計算指數平均的初值
當開始要對指數平均值,作持續性的記錄時,可以將第一天的收盤價或需求指數當作指數平均的初值。若要更精確一些,則可把最近幾天的收盤價或需求指數平均,以其平均價位作為初值。此外。亦可依其所選定的周期單位數,來做為計算平均值的基期數據。
=============================================
DEA\DIEF:
DIFF與DEA均為正值,即都在零軸線以上時,大勢屬多頭市場,DIFF向上突破DEA,可作買。
DIFF與DEA均為負值,即都在零軸線以下時,大勢屬空頭市場,DIFF向下跌破DEA,可作賣。
當DEA線與K線趨勢發生背離時為反轉信號。
DEA在盤局時,失誤率較高,但如果配合RSI及KD,可以適當彌補缺憾。
分析MACD柱形圖,由正變負時往往指示該賣,反之往往為買入信號。
===========================================
主力進出: 股票市場中的主力是指資金量巨大的投資者。從構成上講,他們包括了大多數的機構投資者,當然也有少數的個人投資者,俗稱「大戶」。在市場容量較小的時期,主力的進退通常可以影響大勢的起伏,而在市場份額不斷擴大的今天,大資金頂多對個股或少數板塊的漲跌會產生影響。 由於主力的投資行為通常和股價的大起大落有一定程度的聯系,因此,研究主力動向,對於中小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對象時,會有不少參考價值。
若干年以前,有一種叫做「龍虎榜」的成交回報系統十分流行。投資者可以動態地發現一些主力機構的動向以及他們在一些個股上的持倉情況。通過一個階段對持倉量的增加或減少的觀察,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主力的意圖。後來由於股票成交回報技術的改進,這種「龍虎榜」所能監測到的機構帳號也越來越少。1996年以後又出現了投資理念的變革,那種以主力動向作為買賣股票主要參考依據的投資方式也漸漸被人們所淡忘了。 如今,機構投資者的動向變得越來越隱蔽,而此時此刻,從公開的信息中去把握機構投資者動向的難度也在加大。歸納起來看,如今反映主力動向的渠道大致還剩下4種———
一、上市公告書、年報、中報當中的「前十名股東持股情況」。此類信息基本上每半年公布一次,時間間隔較長。另外,年報、中報的具體發布時間較每年的12月31日、6月30日都有一段距離,因此,其參考價值也要打些折扣。但從另一個角度看,由於大資金的進出大都不可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因此,結合半年或一年以來股價的波動軌跡,以及「前十名股東持股情況」中機構投資者與「大戶」們的持倉變化,還是可以分析出部分股票中主力階段性增倉或減磅的動向的。 』99中報以來,這部分信息在上市公司年報、中報摘要中公布時,有關信息得到了完善與強化,大多數的機構持股都可以被分辨出是否可流通,同時,10大股東間是否有關聯關系也被要求披露。 虹橋機場』98年報中,第2—5席大股東分別為南鵬實業、北京南證、廣州南景、南京公司,輿論曾因為其一沒有披露機構的全稱,二沒有指明其是否存在關聯關系而提出疑問。到了虹橋機場』99中報,10大股東中的4席分別是名稱相似的江淮投資、新淮科技、淮海投資及南京新淮,而此時已經註明「無關聯關系」。
二、證券投資基金按季發布的投資組合。證券投資基金在選擇投資對象時,會有不同的投資理念,有的以成長股為主,有的又是以指標股為主,與此同時,證券投資基金在參與一個個股時,資金方面會有上限,另外還必須定期公布投資組合。這樣一來,機構投資者當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證券投資基金的動向就可以被把握得八九不離十了。 證券投資基金按季發布的投資組合同樣與實際的時間有差距,但如果將部分公司年報、中報中「前十名股東持股情況」中證券投資基金的持股情況與證券投資基金按季發布的投資組合結合起來看,那麼時間的間隔就可以由每半年縮短到每三個月,由此來判斷那些基金重倉股的未來股價趨勢也是十分有效的。 如果公布的投資組合中,買入某種股票的資金已經接近了規定的上限,那麼至少說明這家證券投資基金日後再度大幅增持這只股份的空間不大了。一旦這只股票日後出現加速上揚,同時又缺乏有效成交量的配合,那就應當引起警覺,至少這只基金會隨時兌現手中的持股,它等的也就是這一天。今年一季度不少基金手中持有的網路股較去年底均有不同程度的減磅,這就和年初網路股大漲有關———其實在3月初以後的網路股行情中,多數指標性的網路股的上漲已明顯缺乏成交量的有效配合,這表明主力資金不能及時跟進,股價離短期見高點回調也就不遠了。
三、交易所發布的漲跌幅度超過7%的證券的交易公開信息。該信息主要反映主力通過哪個交易席位買賣一種股票,投資者可以通過各席位之間的關聯性來判斷主力手中籌碼的集中程度。當然,該信息也有欠缺的地方,那就是它只披露成交金額,而沒有具體的手數,投資者只能根據當日該股成交的均價進行大致的推算;另外,這個成交金額也沒有顯示買賣的方向,到底是在吸籌還是在沽售,要結合其盤口特徵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得出結論。 今年6月8日鄭州煤電成交30759萬元,從公開信息看,信達信託的3個席位分別成交13476萬元、6863萬元、2848萬元,這一信息至少告訴人們主力在哪裡活動,他們的資金與籌碼的情況也可見一斑。
在對這類信息的運用中,五大交易席位中成交金額的分布是否均衡,成交金額的總和占該股當日成交的比重,都值得進一步分析,從中有時也能發現一些有用的信息。 今年6月2日河南思達股價漲停,公開信息顯示前3個席位海通南京城北成交2482萬元、台州信託黃岩成交1736萬元、海通遵義成交1025萬元,而該股當日總成交僅4254萬元,看來該股籌碼的集中度較高。
四、交易所的其他統計數據。這里主要指深交所網站上發布的統計分析信息,其中的股東持股分布與股票成交分布數據中均會透露出一些十分有用的信息。在「股東持股分布」一欄中,持股10萬股以上的股東數以及持股率都是反映主力持倉狀況的重要信息,而「股票成交分布」則可揭示在交易過程中,是否有主力頻繁進出。這一組信息雖然不能告訴人們「主力」是誰,但卻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主力階段性活動的軌跡。 由於大資金的進出缺少靈活性,因此其投資策略也會和資金量相對較少的投資人的投資方式不同。尤其是1996年以後,投資理念的「覺醒」引發機構投資者一改以往只憑借資金優勢影響股價的做法,而開始注重對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研究,投資策略上也開始注重中長線的操作,因此,上述信息渠道雖然時效性與准確的程度都無法和當年的「龍虎榜」相提並論,但同樣可以為中小投資者把握主力動向提供十分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他們雖然沒有能力像機構投資者那樣去做上市公司調研,卻可以通過有些公開信息把握機構投資者的動向。以近年大牛股之一的「阿城鋼鐵」(現更名為「科利華」)為例,該股』97中報的「前十名股東」中出現了「國泰公司」和「國泰證券」;』97年報中「國泰證券」持股數增加,同時出現「振泰實業」(第三大股東);』98中報出現基金金泰,另外,在上市公告書中露過面的「張雲帆」、「許振清」、「王欣豐」、「王重華」等A字頭帳號又在同一時刻「重出江湖」,無論是機構也好、「大戶」也好,歸納起來就是「主力」活動頻繁,且全無退意,再結合公司基本面上一系列資產重組的動作,一副活脫脫的「黑馬」相其實已經再清晰不過了。
主力動向的研究,與基本分析、技術分析同屬於證券投資分析的范疇,在實際運用中,和其他分析方法一樣,首先需要了解它有哪些不足之處,有哪些問題是它不能解決的。其次是在實戰中不斷總結,將一些規律性的東西與股市的實際運行特徵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有效地用來指導人們的投資活動。
====================================
F股是我國股份公司在海外發行上市流通的普通股票。凈值指帳面價值,即股票所含的實際價值。帳面價值代表每股股票所擁有的實際資產,因此一般被視為上市股票的最低價格。市值指股票上市後在市場上的價格,有發行價和交易價格之分。
====================================
F股溢價率:是我國股份公司在海外發行上市流通的普通股票的發行價高出每股凈資產值的比率。
=========================================
散戶線:是散戶評測數的增減變動曲線,通過散戶線的上升與下降的趨勢,來反映主力資金進出活動。散戶線上升,資金離場籌碼分散;散戶線下降,資金進場,籌碼集中。
================================
全流通價格比較、 市凈率比較、 市盈率比較:從目前情況看,進行股權分置改革,實現全流通後,股票價格會出現下降,與之相對應的市凈率、 市盈率均能得到有效降低。
======================================
轉後平均市凈:這個名詞很模糊,不知道是轉增股本,還是非流通股轉為流通股?
=========================================
大單:是主力拉抬股票的最顯著特徵之一,在盤中很容易發現這種短線異動,我們 經常會看到某些股票在盤中會突然成交一筆非常大的買賣單,然後股價就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盤中成交也頓時活躍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激烈爭奪,最後股價選擇突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