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期指持倉 > 推動股票債券市場

推動股票債券市場

發布時間:2022-11-03 12:08:45

㈠ 降准為什麼有利於債券市場

有幾個原因對證券股票有利:
1.通過降准釋放充足的流動性,會拉低整體市場利率,有利於債券市場,推高債券市場,直接增加證券公司自營業務收入;
2.降准放開浮動資金進入股市將支撐股市的強勁走勢,搞活市場的成交,從而增加證券公司經紀業務的收入;
3.降准將推動股市活躍,這將使證券未來的表現超出預期。所有這些優勢都將促使證券公司股票提前在市場上得到體現,導致證券公司股票大漲;
就債券而言,降准政策的影響是中性的。在剛剛召開的國務院高管會議之後,市場已經做出了充分的定價。出乎意料的是,中國銀行將超額存款准備金利率下調至0.35%,這顯然對債券有利。超額存款准備金利率(超額准備金利率)可視為中國利率走廊的下限。如果借貸回購利率低於超儲利率,那麼為了收益,銀行會更傾向於存入超儲賬戶,這將減少資金在市場上的供給,推動借貸回購利率升至超儲利率之上。對於債券市場,降准確認短期流動性寬松環境持續,債券市場仍處於牛市環境,期限利差有壓縮空間。

降準是央行貨幣政策之一。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影響銀行可貸資金數量從而增大信貸規模,提高貨幣供應量,釋放流動性,刺激經濟增長。
優點
1.中央銀行擁有主動權,受外界影響小,較好的體現央行的政策意圖。
2.對貨幣供應量產生迅速、有力、廣泛的影響。
3.作用於所有的銀行和存款型金融機構,時間、程度上公平一致。
缺點
1.政策效果過於猛烈且缺乏彈性,受銀行體系的銀行超額准備金的影響大,不能經常使用。
2.增加銀行經營的不穩定性,政策措施一定程度上不具有可逆性。
「降准」對樓市影響有限。首先是降低存款准備金率超級利好銀行股,同時利好股市,利好樓市。
下調准備金只是對沖硬著陸風險,對股市而言可拿來炒作,政策力度如超出市場預期,表現最好的是銀行股;但對未來的經濟形勢而言,貨幣政策並非萬能葯。

㈡ 為什麼債券市場如此重要

債券市場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債券市場為滿足實體經濟的投融資需求發揮著重大作用。作為一種靈活、有效而又安全的市場機制,債券市場可以通過推動儲蓄轉化為投資,為企業發展提供融資,提供多元化的投資產品,為資本的流動與定價創造便利條件。

債券市場是經濟金融穩定的重要支柱。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債券市場達到資本監管要求,政府通過債券市場滿足日益增長的財政預算。多元化的固定收益產品(大部分存量都在銀行間市場)能為社會財富的穩定增值提供良好的「蓄水池」。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的發展有助於刺激民間投資,降低經濟發展對政府債務的依賴。債市需要豐富的層次與廣闊的空間

債券市場的層次越豐富,空間越廣闊,對經濟的益處就越大。按照地域范圍不同,債券市場可以分為國內債券市場和國際債券市場。國內市場適合小規模、增長型的公司和國內投資者以及承受外匯風險的公司債務發行人。創業公司和小型企業可以先利用國內債券市場成長為行業龍頭,再通過國際債券市場完成投融資體系的國際化,以獲得進一步發展。相較於國內市場資金池的有限規模,國際市場更能滿足有著較大項目融資需求的大型公司和跨國企業。

應答時間:2021-11-3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㈢ 股市和債市的關系

一般來說,股市和債市成負相關關系。
如果股票市場景氣,行情大好,那麼投資者就會追求更高的收益,因此債券市場的資金就會流向股票市場,資金推動,所以股票市場會上漲。
反之股市行情不好的情況,因股市下跌帶來的損失,投資者就會把資金撤離股市,轉向投資風險較低的債券市場,在資金的推動下,債券市場會上漲。
當然,一些特殊的債券其走勢與股票成正相關,比如,上市公司發行的可轉債,其走勢與其正股成正相關,即正股價上漲,會刺激可轉債上漲,正股價下跌,會導致可轉債下跌。
比較常見的就是,在正股價漲停的情況下,投資者沒有買進正股,會選擇購買與正股對應的可轉債,從而推動可轉債上漲。
拓展資料
股市:
中國股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
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後受「3.27國債期貨事件」影響,中國期貨市場於1995年進行全面的整頓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的對象,這樣股市才由此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而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債市:
債券市場是發行和買賣債券的場所,是(金融市場)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債券市場是一國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個統一、成熟的債券市場可以為全社會的投資者和籌資者提供低風險的投融資工具;債券的收益率曲線是社會經濟中一切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準,因此債券市場也是傳導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重要載體。可以說,統一、成熟的債券市場構成了一個國家金融市場的基礎。
2018年12月,《關於進一步加強債券市場執法工作有關問題的意見》發布。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2.4萬億元,債券市場託管余額為88萬億元。

㈣ 誰能詳細說說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關系

從總體相關性來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存在蹺蹺板效應,但是,這種效應在不同時期表現不一致。

在不同的時期,股票價格波動和債券價格波動在同一方向和相反方向上變化。股市的這種低波動性不足以引起投資者股票和債券投資組合的大規模變化。

這種協同效應主要是由影響股票和債券市場的共同因素引起的,如利率和經濟增長率的變化,通常會導致股票和債券市場的協同波動。

因為股票和債券是資產,資產價格通常與收益率成正比,與貼現率成反比。經濟增長提高了股票和債券的收益率,股票和債券的貼現率隨著市場利率的提高而提高。

為了更詳細地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我們將股票市場的升降階段作為參考期。它反映了股票市場波動期間債券市場價格的升降。

(4)推動股票債券市場擴展閱讀:

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共同的功能:

我國政府和企業先後發行多批債券,為彌補國家財政赤字和國家的許多重點建設項目籌集了大量資金。

效益好的企業發行的債券通常較受投資者歡迎,因而發行時利率低,籌資成本小;相反,效益差的企業發行的債券風險相對較大。

受投資者歡迎的程度較低,籌資成本較大。因此,通過債券市場,資金得以向優勢企業集中,從而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

一國中央銀行作為國家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部門,主要依靠存款准備金、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和利率等政策工具進行宏觀經濟調控。

其中,公開市場業務就是中央銀行通過在證券市場上買賣國債等有價證券,從而調節貨幣供應量。實現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在經濟過熱、需要減少貨幣供應時,中央銀行賣出債券、收回金融機構或公眾持有的一部分貨幣從而抑制經濟的過熱運行;當經濟蕭條、需要增加貨幣供應量時,中央銀行便買入債券。增加貨幣的投放。

㈤ 債券與股票的關系

債券市場和理財市場會互相影響。它們之間的關系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是此消彼長的反向關系。常見的例子有:1.由於理財市場行情出現了爆發性的上漲,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大量的資金湧入理財市場。而一段時間內,社會中可以用於投資的流動資金是有限的。這樣導致了同一時間內投資債券的資金減少,債券市場由此會產生相應的變動。
2.在理財行情一直走低的情況下,投資者在理財市場里遇到風險的概率會提高,為了迴避投資風險,投資者會更願意將資金投資到風險低的債券市場,從而導致債券市場上行。

㈥ 2020年債券市場回顧與展望:行穩致遠 風物長宜放眼量

內容提要

2020年,新冠疫情沖擊影響貫穿全年,全球金融市場經歷罕見巨震,在此背景下,中國債券市場收益率整體先下後上,曲線趨於平坦化。展望2021年,全球低利率、低增長、高負債的格局延續,在「雙循環」發展戰略引領下,中國經濟預計將持續復甦,債券收益率或將跟隨國內經濟波動呈現較明顯的周期性特徵,信用風險暴露影響值得關注。

一、2020年債券市場走勢回顧

(一)市場走勢回顧

回顧2020年,債券市場收益率先下後上,全年波幅較大。新冠疫情沖擊貫穿全年,年初受突發疫情沖擊、央行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市場避險情緒抬升等因素的影響,收益率持續下行,5月起,我國疫情防控逐步常態化,市場流動性預期收斂,疊加利率債供給放量等因素共振,推升收益率走高。截至11月末,1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83%,較上年末上行約50bp,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3.25%,較上年末上行約12bp,曲線趨於平坦化。

第一階段為2020年年初至4月末,受突發新冠疫情沖擊,全球央行貨幣政策全面放鬆,央行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等因素影響,收益率大幅下行,曲線陡峭化。

第二階段為2020年5月至年末,受國內疫情防控得力、基本面企穩預期升溫、貨幣政策強調逆周期調節、債券供給壓力增加等因素影響,收益率整體上行。

(二)市場特徵

一是信用利差區間震盪,高評級發行人違約創新高。2020年以來,信用利差整體呈寬幅震盪,年內出現兩次走擴趨勢。一是5月初至7月中旬,受到市場對政策預期轉向、貨幣市場收緊的影響,信用利差整體走擴20~30個基點。二是11月中下旬,信用風險有所抬頭,永煤等國有企業連續出現風險事件,低評級信用利差有所走闊。AA-評級1年期、5年期信用利差分別最高走擴72和54個基點。信用違約方面,截至11月末,年內違約債券規模近1380億元,超上年全年水平。其中高評級發行人違約創新高,包括永煤控股、紫光集團等在內的5家AAA級高評級國企發行人違約,涉及違約規模近670億元,創 歷史 新高。

二是市場波動幅度大,回調速度快。本輪債市回調始於4月末,持續近7個月。雖然本輪熊市時間還不足一年,調整幅度和速度均較為突出,短端回調速度為 歷史 最快。以國債為例,在近7個月的時間內,1年期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回調超180和80個基點,曲線呈現「熊平」特徵。短端調整幅度較大主要受市場對流動性預期收緊驅動,前期流動性寬裕下「滾短投長」等同業套利策略退出所致。

三是銀行間市場加快對外開放,外資持續增配。中美利差持續保持高位,人民幣匯率保持強勢,境外機構投資者持續增持中國債券。截至11月末,外資機構持有中國債券余額近3萬億元,占存量債券規模的2.7%。外資機構近六成持倉為國債,已連續增持20個月,持倉1.7萬億元,占國債託管余額9.5%,對國債已具有一定的市場定價影響力。

二、2021年債券市場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2021年,中國債券市場將主要受到我國經濟基本面、宏觀經濟政策、市場發展與對外開放、全球市場環境及大類資產聯動等多因素的綜合影響。

(一)經濟基本面延續回暖

2021年為「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亦是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在黨中央「雙循環」核心發展戰略的引領下,內生增長助推經濟修復,外需存在不確定性。內需方面,經濟增長動力或將主要源於製造業和消費。在「內循環」為核心的背景下,終端需求改善空間將持續釋放,疊加企業營收和利潤增長改善,或將帶動製造業投資走強。此外,隨著經濟復甦和疫苗上市預期的臨近,消費者信心好轉後將釋放潛力,服務類消費(餐飲、 旅遊 等)將拉動消費增長。外需方面,2020年下半年,我國進出口展現出很強韌性,在防疫物資出口帶動下出口增速持續超預期。2021年海外經濟將重啟修復,外需支撐出口處在高位,但囿於海外消費修復較慢、疫情存在反復性等因素,存在回落可能;進口方面,中美第一階段協議是重要因素,美方如堅持協議履約或推動我國進口改善。

綜上,2021年經濟增長或將延續反彈趨勢,本輪反彈增速高點大概率將出現在一季度。上半年經濟有望出現大幅反彈,由於低基數效應,一季度或將迎來此輪經濟反彈的同比增速高點,預計季度增速預期有望達到15%~20%,之後則逐季遞減,呈現前高後低走勢,市場普遍預期全年經濟增速或將在8%~9%左右。

(二)宏觀政策趨於常態化

2020年7月末,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與防風險長期均衡」,表明政策導向已由疫情時期的「穩增長」發生轉變。隨後金融委、銀保監會等監管機構相繼強調「穩杠桿」和「守住系統性風險底線」,央行最新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及「貨幣供給總閘門」。12月下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在此背景下,展望2021年,貨幣政策方面預計將以穩為主。2020年疫情暴發以來,寬貨幣和寬信用的政策組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半年起貨幣政策逐步向正常化回歸。2021年,綜合考慮穩定經濟增長、宏觀杠桿率等因素,貨幣政策基調預計將以穩為主、靈活適度,邊際或存趨緊可能,但不會出現急剎車式收緊,政策重心或將更加註重結構導向,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局,並進一步化解金融風險。

財政政策方面,預計繼續保持積極,伴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經濟復甦持續,刺激力度將邊際減弱。2020年為應對疫情沖擊,財政政策整體十分積極,赤字規模提升1萬億至3.76萬億元,並額外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同比多增1.5萬億元專項債、採取各項減稅降費等超常規政策應對。2021年,考慮到經濟處於持續恢復狀態,政策對於基建托底經濟的訴求已有邊際變化,財政政策刺激力度將有所減弱。市場普遍預計財政赤字率將從2020年3.6%以上的高位回落至3%附近,特別國債繼續大規模發行的概率較低,新增專項債額度預計將低於2020年的3.75萬億元。綜合來看,廣義財政赤字率(國債+地方債)預計將在6%左右,同比下降約2個百分點左右。

(三)對外開放進程持續深化

過去兩年,在錯綜復雜的國際金融形勢下,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持續加速,尤其是在資本市場改革和金融服務領域。在此進程中,中國債券市場已相繼納入三大國際主要債券指數,成績斐然。展望2021年,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作為「雙循環」戰略的重要一環,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進程仍將深化。在歐美負利率程度加劇、美元進入趨勢性貶值區間、中國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化、中美利差高企的背景下,中國主權債券在全球范圍內的配置價值依舊凸顯,預計外資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仍有較大空間。此外,目前外資配置信用債的比例不足其持倉比例的4%,隨著彭博推出全球首支中國信用債指數、外資評級公司在華展業等對外開放政策的落地,境外機構參與信用債市場的深度或將逐步提升。

(四)全球低利率低增長格局延續

2020年年初開始,隨著新冠疫情的全球擴散,歐美經濟體均遭遇了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為應對沖擊,美聯儲採取大規模擴表、財政赤字貨幣化等超常規刺激政策,歐央行同樣推出了一系列大規模寬松政策,下半年歐美經濟呈現出緩慢修復的特徵。

2021年,在疫苗大規模投產仍需時間、群體免疫下疫情反復沖擊的影響下,海外經濟復甦仍充滿較大不確定性,刺激政策短期難言退出,全球低利率、低增長的格局預計將延續。以美國為例,美聯儲修改了貨幣政策框架,在當前「平均通脹目標制」的機制下,預計其貨幣政策導向在中長期內仍將維持寬松,零利率水平將持續到2022年。在此環境下,海外市場流動性將長時間保持充裕的狀態。如未來出現疫苗研發應用加速等超預期事件發生,將會進一步激發市場做多風險資產的動力,股票和商品市場等大類資產或仍有上行空間,債券、黃金等防禦板塊同步受到壓制。

三、2021年債券市場展望

展望2021年,受益於疫情防控得力,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濟將持續復甦,國內宏觀經濟政策逐漸回歸常態化,並在全球范圍內保持較強獨立性。受此影響,債券市場將跟隨國內經濟波動呈現較明顯的周期性特徵,預計收益率呈現高位震盪走勢,上半年利率中樞或將上移。

利率走勢方面,預計2021年收益率可能呈現前高後低,趨勢性拐點或出現在二季度之後。上半年中,預計社融、CPI、PPI、GDP等重要指標均會攀升至年內高點,經濟基本面環境對債券市場多頭情緒影響偏負面,本輪復甦中經濟、金融數據的高點是否超出預期,宏觀經濟政策回歸常態化的節奏,同期權益市場等風險資產的表現,將是決定利率回調程度的重要因素。下半年中,經濟增速及物價同比數據沖高回落、利率債供給壓力同比下降,收益率拐點可期,但需要關注國內外疫苗應用、歐美經濟復甦超預期對於風險情緒的提振。

信用風險方面,打破剛兌將是大勢所趨,需關注信用政策拐點引發的風險暴露。2020年末的永煤違約事件短期影響可控,市場主要擔憂相關發行主體的主觀惡意,從而徹底打亂信用市場生態。從後續事態發展來看,惡意逃廢債擔憂已明顯緩解,弱資質國企「一刀切」的極端情形不會發生。從發展歷程來看,我國信用債違約將必然經歷個例偶發、逐步增多、再到常態化發生的演變發展階段。預計2021年信用風險將進一步出清,需關注在信用政策邊際收縮的環境下,信用風險暴露的節奏和頻率,尤其是對於財力緊張地區的國企和杠桿率高企的民企發行人,需警惕其風險的溢出效應。

本文源自中國貨幣市場

㈦ 中國大陸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流動性,該怎樣改善

與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等傳統利率債相比,地方債二級市場的規模相對有限,這阻礙了地方債市場的不斷擴大,也意味著地方債市場在未來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本文探討了地方債二級市場的現狀及原因,並從業務角度提出了一些改進建議。

與股票市場相比,由於對象屬性、主體結構和交易方式的特殊性,債券市場的流動性自然較弱,更容易陷入弱勢交易的窘境,因此,流動性支持機制的推進更為迫切。上述人士認為,在債券交易規則方面,以股票為基礎的規則框架沒有充分體現債券的特點。在債券交易的技術體系方面,債券與股票共用一個交易系統,難以滿足機構投資者對各類債券交易的需求,也不利於有效管理股票和債券交易風險。


㈧ 中國債券市場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截至2018年末,中國債券市場存量規模達86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國際投資者持債規模近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6%。中國債券正式納入國際主要債券指數,充分反映了國際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的信心,也是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的體現,將有利於更好地滿足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需求。

陳湛勻指出:從上世紀80年代國債恢復發行,中國債券市場開始,截至2018年的10月末,中國債券市場已經超過了80萬億人民幣,在全球債券市場的余額排名第三,公司信用債券也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的債券市場。

著名經濟學家,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首批統計學博士點專業博士。現任中國上海市投資學會副會長、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國首創擬人化資本運營專家,上海電視台「夜話地產湛勻妙語」欄目主持人,中國第一財經、東方衛視、鳳凰衛視等媒體特邀嘉賓,長期應邀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授課,並被聘為國際論壇峰會和國外大學演講,與英美法徳加拿大等國家名校進行學術交流,走訪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具有國際視野、最受歡迎的實戰型權威金融專家。陳湛勻教授已獲近20項國家、省部級優秀科研獎。陳湛勻教授長期專注於地產金融、高新技術、中小企業成長,對這些領域保持高度前瞻性,具有豐富的實際經營經驗。他擅長實用解決具體方案,將廣泛的商業知識和特定行業的深入了解相結合,致力於運用金融專業技術幫助企業提升可持續競爭優勢、贏利能力,放大企業價值並創造價值,成功輔導不少企業上市。

㈨ 股票調整如何影響債券市場

短期來看,股票對債券市場的影響既有利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從過去的經驗看,歷次股票市場快速調整,除美國1987年「黑色星期一」外,債券收益率下行的幅度似乎也並不明顯。股市快速調對債市的利好的一面看起來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居民資產配置從避險的需要可能會轉向債市,包括認購純債基金、貨基、銀行理財等,機構可能也會從避險的考慮配置債券。
但如果股市調整的是由於長端利率上行太快,進而導致去杠桿促發,則股市快速調整對債市影響也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因為去杠桿的實質是流動性枯竭的表現,而利率債是流動性強的品種,那麼在流動性壓力之下,利率債可能也會被拋售。此外,股市表現的不確定性可能會促發混合基金份額縮水,進而影響到債券市場,尤其是流動性好、易於被拋售的品種。所以債市是否走牛要看這兩端力量的博弈,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即使是去杠桿導致的股票大幅調整,債市的避險需求還是略占優勢的,但收益率下行的幅度空間並不是大。

閱讀全文

與推動股票債券市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東醫療股票上市發行價 瀏覽:576
如何查詢股票買入時間點 瀏覽:746
南國置業股票重組多少個億 瀏覽:79
今日銀行股票 瀏覽:661
顧地科技是上市股票嗎 瀏覽:734
股票的資產模型 瀏覽:274
創業板漲幅20是所有創業板股票嗎 瀏覽:50
從指標分析哪些股票好 瀏覽:884
中等保守多資產配置組的股票行情 瀏覽:629
科技股票哪些好未來最牛的科技股 瀏覽:869
股票當日操作買賣怎麼賺錢 瀏覽:381
慈溪申請股票賬戶注冊 瀏覽:241
股票跌停洗盤第二天走勢 瀏覽:604
股票軟體快捷代碼 瀏覽:199
股票數據sdk 瀏覽:769
企業購買的優先股股票屬於投資混合型證券嗎 瀏覽:955
用30日均線做股票能賺錢嗎 瀏覽:445
中國股票總市值的構成 瀏覽:625
中國的百貨股票行情 瀏覽:838
定增股票買賣時間 瀏覽: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