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炒鞋有風險 有暴漲就有暴跌,如何看待如今「炒鞋」的現象
其實炒鞋現象一直都有,面對這種現象我們不應該徹底否認但是也不應該一直跟風,去炒鞋來獲取利益。我們應該理性對待這種現象。我們可以跟著炒一把,但千萬別指望用它發大財。
炒鞋是一種市場現象,合理地發展是正常的,有需求就會有市場。但是現在有的鞋子的價格居高不下。甚至催生了假鞋行業,比如高仿,真標,A貨等等。這是一些市場亂象。這需要一些手段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讓鞋子價格不虛高,同時抵制假貨的泛濫。
2. 如何炒鞋入門
鞋是我們現實生活當中,必須是需要穿的,假如沒有鞋,那麼我們就需要去光著腳去走路了,鞋需求量非常的大,有人就利用這一點去進行一個炒鞋,只要把某一個品牌的鞋去炒火了之後,那麼就可以賺錢了。
在現實生活當中,可能有很多的人只聽說過可以去炒股票,但是很少會聽說過炒鞋,包括我自已要不是我聽身邊的人說有炒鞋,我也不知道,那麼為什麼要炒鞋,因為去炒鞋,可以賺錢發大財,這也是一些商家的營銷手段,炒鞋就像是那一些明星炒作一樣,把自已炒火起來了,那麼有了流量,出名了,就可以賺大錢。
如果你叫我去炒股,我不一定願意,如果是叫我去炒鞋我可能會去做,因為前段時間我在互聯網上面曾經去看到過這樣的一則新聞,說某一個小夥子通過在網路上面進行一個炒鞋,1年的時間就可以去賺到了15W以上,這一個錢,可能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這一些點錢不算是很多,但是對於我們那一些在工廠裡面上班的小夥伴們來說,一年去賺個15W左右,就已經不錯的收入了。
在17年的時候Air Jordan,知名的鞋子品牌商,曾經去生產過一款叫做WHITE•Air Jordan 1的球鞋,當時這一雙球鞋,剛剛推出來的時候,在淘寶上面價格是1599元,這一個價格對於我們普通百姓來說,已經說是很高了。
但是對於那一些有錢人來說,非常的便宜,就在這一款產品剛剛的去推出不久的時候,就被網上的人直接就炒著到了13000,價格直接就翻了十幾倍以上,有的人說真暴利,但還沒有完,隨後這一雙球鞋,就直接的被炒到了80000元,這是天價啊!
還有一雙鞋,也是被炒得很火,叫做倫納德與AJ聯名的球鞋,在官方的價格是1399元,後來隨著被別人不斷的去炒鞋,在短短的時間之內,這一雙鞋就被炒到了40000元的一個高價,這一個價格前後進行一個對比,足足的去翻了30倍以上。
上面介紹的都是國外的一些球鞋品牌,在國內也有很多的球鞋品牌,最近也是流行起來了「炒鞋風」比如李寧也在國外的一些電商平台上面,曾經也去發布了一款限量版的球鞋,價值1100元錢,現在也是被炒到了5萬元以上,價格也是翻了41倍,還有人願意去排隊搶著購買。
3. 揭開「炒鞋教程」里的騙局,炒鞋跟炒股一樣都是騙人的
炒鞋真的能讓我們發家致富嗎?隨著現如今社會的不斷發展,很多全新的行業出現在了我們的身邊。不少的年輕人開始從事一些新的行業,他們希望通過這些新的行業,可以讓自己發家致富。但是卻沒想到,有些人已經掉入萬丈深淵,無法自拔。
奉勸現如今的這些年輕人們,千萬不要輕易選擇炒鞋這個行業,年輕人們應該踏踏實實提升自身的本領和素質,多學習一些技能。這樣進入社會的時候,才可以有更多的閃光點和其他人競爭。而不是凈想著一些歪門邪道的辦法來掙錢。希望球鞋文化可以真正得到它的繁榮,而不是通過炒鞋。
4. 像炒股一樣炒鞋都是騙人的嗎
是的,炒鞋亂象屢禁不止,然而,關於炒鞋「一夜暴富」的神話仍然在不停地傳播。一名學生在自媒體平台寫道:在有7.3萬元本金的情況下,其中,部分錢來自於借貸,通過將這些錢多次流轉,1個月的炒鞋銷售額達到了23萬元,如果利潤按照10%計算,月收入也超過了2萬元。
事實上,不論是鞋圈「大佬」,還是新手,炒鞋「翻車」的現象並不鮮見。此前,成都球鞋圈綽號「劉餅干」的鞋商因為炒鞋欠款1000萬元,他曾勸誡大家:「千萬不要像我一樣拿自己的青春去賭博。」
「炒鞋和炒股一模一樣。」90後男孩許凱(化名)進入炒鞋圈3年了,在他看來,一雙新鞋發售就像是設立一隻新股,大量買入新鞋的人是莊家,零星購買的是散戶。散戶通過低買高賣的方式賺差價,而莊家則是大量買入一款限量鞋,再通過自買自賣的方式,造成市場供不應求的「假象」,再將少部分鞋放到市場中流通,從而操縱鞋價,這就像股票領域莊家「控盤」。
(4)炒鞋像股票軟體擴展閱讀:
對炒鞋行為的監管難度仍然較大,監管也在發力
2019年10月,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發布了《警惕「炒鞋」熱潮 防範金融風險》的金融簡報,針對國內出現的「炒鞋熱」現象,指出這背後可能存在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融詐騙、非法傳銷等涉眾型經濟金融違法問題,各義務機構應高度關注,採取有效措施切實防範此類風險。
球鞋交易平台也需承擔起一定責任,加強監測和管理。4月6日,得物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對個別賣家標價波動較大的球鞋進行了下架處理,同時對涉嫌惡意影響商品標價波動的賣家採取封禁措施。並且,將會增加對賣家異常標價的監測。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孟博說,近年來,由「炒鞋」所引起的民事糾紛、刑事犯罪並不鮮見。消費者需提升風險意識,對於「炒鞋」行為,要保持理性,不要被所謂的暴利所迷惑,不要盲目投機,以免遭受損失。
5. 自買自賣「控盤」,球鞋指數可操縱篡改,背後存在哪些亂象
“炒鞋”如同“炒股”,這裡面水深著呢,但是許多人被“炒鞋”背後的騙局誘惑,紛紛入場,更有甚者,那些摔了跟頭的人也還是堅信炒鞋能夠一夜暴富。所謂的“炒鞋”就是,生產商發布新款的或者限量版的鞋子,然後炒鞋者紛紛搶鞋,通過自買自賣的方式讓鞋子價格上來,再把控市場投放數量,造成“供不應求”的現象,伺機高價出售。“炒鞋”市場亂的很。
6. 一雙鞋一天暴漲15倍,那些「炒鞋」的人們都怎麼樣了
不管是哪種炒作,都會有賺有賠,炒鞋是一種新興的行業,但就像炒股一樣,一旦進入這個圈子,就會難以自拔,但同時也會面臨著極大的風險。因為你很難預測哪一款鞋子會爆紅,而哪一款鞋子會降價,所以很大程度上你是在賭,和買股票的原理是一樣的,如果你賭對了,就會大賺一筆,如果賭錯了就會血本無歸。
比如來自加拿大的一位大學生,他雖然能夠靠朝鮮勉強維持生活費,但卻經常出現生活拮據的情況,因為他所入手的鞋子,有時候根本賣不出去。而且他從中賺取了差價,大多數是幾百,運氣好的話,能夠賺到一兩千,但是因為名氣一直做不出來,很多人不會從他手中買鞋子,一是不知道有這個人,二是不相信他手中的是正品。
7. 炒鞋是什麼意思
炒鞋,指的是購鞋者買到限量款球鞋後,並不是自己穿,而是想轉賣賺差價的行為。炒鞋風潮愈演愈烈,儼然成了一種資本游戲。
炒鞋市場潛藏著諸多問題,商品質量無法保證,據報道,一些瑕疵品及「高仿」鞋被打上和官方無差別的標牌後,被當做正品來發貨的問題屢見不鮮。黃牛倒賣令價格虛高,有黃牛表示「在門店搶到鞋再賣出去,一來一回就能讓口袋裡多出一千到兩千」。
(7)炒鞋像股票軟體擴展閱讀
「物以稀為貴」是炒鞋的一個基礎,但潮鞋可以被仿製,且不具備可鑒定性。市場上沒有任何一家專業機構能夠對潮鞋與高仿品進行精準鑒定,出具鑒定證明。潮鞋的稀缺性根本無從保障,市場上的炒作也會更加肆無忌憚。在各種投機資本面前,參與者很可能成為另一種「韭菜」。
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發布名為《警惕「炒鞋」熱潮防範金融風險》的簡報指出,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台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游戲,各義務機構應高度關注,採取有效措施切實防範此類風險。
8. 「炒鞋教程」是一個什麼樣的騙局
由於新疆棉事件導致一部分炒鞋者再次沖上社會新聞,許多跟風而來的炒鞋者都栽了跟頭,其中也不乏一些有經驗的“大佬”。說實話,個人在新疆棉事件之前只聽過有炒鞋這一職業,但不知道炒鞋已經職業化到這個地步了,他們有自己的職業圈,有專門的教程,甚至像炒股一樣有專門的背後“操盤者”。但是,無論他們有多“職業化”,都不能改變這就是一個“騙局”的事實。
9. 大學生炒鞋詐騙百萬獲刑多久
95後「炒鞋大佬」詐騙百萬獲刑10年。
近年來,鞋圈文化盛行,「炒鞋」成為了年輕人新的「投資風口」。這種投機的行為,背後不僅隱藏著市場泡沫風險,更有不法分子藉此進行詐騙。
近日,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人民法院以詐騙罪對一95後炒鞋被告人小嚴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一千元。小嚴不服提起上訴,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像炒股一樣炒鞋」都是騙人的
炒鞋亂象屢禁不止,然而,關於炒鞋「一夜暴富」的神話仍然在不停地傳播。一名學生在自媒體平台寫道:在有7.3萬元本金的情況下,其中,部分錢來自於借貸,通過將這些錢多次流轉,1個月的炒鞋銷售額達到了23萬元,如果利潤按照10%計算,月收入也超過了2萬元。
事實上,不論是鞋圈「大佬」,還是新手,炒鞋「翻車」的現象並不鮮見。此前,成都球鞋圈綽號「劉餅干」的鞋商因為炒鞋欠款1000萬元,他曾勸誡大家:「千萬不要像我一樣拿自己的青春去賭博。」
「炒鞋和炒股一模一樣。」90後男孩許凱(化名)進入炒鞋圈3年了,在他看來,一雙新鞋發售就像是設立一隻新股,大量買入新鞋的人是莊家,零星購買的是散戶。散戶通過低買高賣的方式賺差價,而莊家則是大量買入一款限量鞋,再通過自買自賣的方式,造成市場供不應求的「假象」,再將少部分鞋放到市場中流通,從而操縱鞋價,這就像股票領域莊家「控盤」。
以上內容參考 上游新聞-95後「炒鞋大佬」詐騙百萬獲刑10年,「鞋圈」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