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股和新債有什麼區別
【1】概念不同:新股就是指剛發行上市正常運作的股票,而新債是上市公司發行的債券。
【2】上市時間不同:新股申購之後一般在8到14天之後上市交易,而新債申購之後,一般在一個月以內上市交易。
【3】打新條件不同:投資者在申購新股之前,必須滿足前20日個交易日日均市值在1萬及其以上。而投資者申購新債,無需市值頂格申購。
【4】申購方式不同:新債是指通過信用申購方式申購可轉債,不根據投資者的賬戶市值確定申購數量;但在A股市場上,新股通過投資者的申購份額決定申購數量。
拓展資料:
新股申購規則
投資者首先要了解上市新股要求的最低申購股數;其次應注意,就一隻新股而言,一個證券賬戶只能申購一次。而且,賬戶不能重復申購,不可以撤單,申購前要記住申購代碼。如果在下單時出現錯誤或者違反上述規則,則會視為無效申購。
新股申購,系統會按照賬戶中持倉的股票市值來派發額度,有額度才能申購。額度派發的規則是這樣的:假設T日為申購日,系統會自動計算賬戶中T-2日至前20個交易日的日均股票市值,這個日均的股票市值要達到1萬元以上,才會有額度派發到賬,1萬元的市值對應可以申購1000股,2萬元的市值對應可以申購2000股,以此類推。
另外,滬深兩個市場是分開算的,如果要申購深圳的新股要有深圳的股票市值,申購上海的新股要有上海的股票市值。
申購時段
投資者在通過證券公司的交易系統下單申購的時候要注意時間段,因為一隻股票只能下單一次,需要避開下單的高峰時間段,提高中簽的概率。申購時間段選在上午10:30-11:30和下午1:00-2:00時,中簽概率相對較大。
定位研究
投資者需要對擬發行的新股進行大致定位研究。新股發行上市前,研讀招股說明書應該是申購前必做的「功課」。
投資前需要對公司的所屬行業、利潤來源、未來成長、募集資金投向、經營管理與財務狀況、產品競爭力、技術優勢、公司治理及其不利因素等進行詳細了解,並通過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特別是具有相類似股本結構的同行業上市公司進行對比,並結合大盤當時狀況,估算出大概的二級市場定位。這樣當有多隻新股同時發行時,投資者可以選擇最適宜的申購對象。
申購條件
2016年開始,A股新股發行將按新規申購,主要包括取消現行新股申購預先繳款制度,改為新股發行採用市值申購的方法,投資者只要有市值就能申購,中簽之後才繳款,強調新股申購自主決策、自擔風險、自負盈虧,券商不得接受投資者全權委託申購新股。2016年新股申購條件: [2]
1、新股申購預先繳款改為中簽後再繳款。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按照持有股票的市值進行配售,而且不用預繳款,相當於持有流通市值的股民都有機會申購新股,但是中簽率會更低。
2、三次中簽不繳款挨罰調整後的規則,增加了「投資者連續12個月累計3次中簽後不繳款,6個月內不能參與打新」的懲戒性措施。
3、低風險高收益一去不復返。新政規定,公開發行2000萬股以下的小盤股發行,取消詢價環節,由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定價,新股發行完全市場化定價,這意味著即使中簽新股,完全有破發可能,新股無風險12%收益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了。
Ⅱ 打新股和打新債的區別
一、申購標的不同。新債是上市公司發行的債券;新股是即將上市的股票。
二、申購要求不同。新債申購沒有市值要求;新股申購需要市值要求。
三、中簽數量不同。新債中簽一手為1000份;新股中簽數量滬市一手為1000股,深市、創業板和科創板一手為500股。
四、交易規則不同。新債T+0交易,沒有漲跌幅限制;新股T+1交易,滬深兩市首日漲幅限制為44%,跌幅限制為36%,創業板科創板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
【拓展資料】
新股:
新股就是指剛發行上市正常運作的股票。前些年申購(俗稱「打新股」)新上市的股票是一個熱點,因為當時中上了新股就如「白撿」了一筆財,新股首日上市均有近100%左右的漲幅。
炒作規律:
1.當大盤處於下跌的末端,進入築底階段時,市場人氣低迷,新股開盤價較低,一般在50%以下,甚至一些股票接近發行價,此時是最佳的買入時期,一旦大盤反彈,該類股票會領漲。如2003年1月6日上市的中信證券,處在大盤築底階段,其開盤價5.5元,當日報收5元,比發行價上漲10%,隨後在大盤反彈時,該股成為領頭羊。
2.當大盤處在上升階段:此時新股為平開高走,投資者可積極參與炒作。
3.當大盤處在上漲末端,市場人氣高漲,新股開盤價位很高,有的達到200%以上,一步到位,此時新股風險最大,一旦大盤從高位下跌,該類股票跌幅最大。如2004年2月19日上市的國通管業開盤當天達20.98元比發行價高200%,隨後在這次大盤下跌時,該股跌幅達40%。
4.當大盤處於下跌階段時,新股為平開低走,參與者獲利機會極小,不要參與。只有等到大盤進入下跌末端,築底時,那時才是真正的買點。此時大盤還沒有調整結束,要等待其進入最後一跌時,那時很多新股會開在20%左右,再買入即會有高於大盤的收益。
Ⅲ 新債申購與新股有啥不同,收益多少
新債申購與新股有啥不同,收益多少?
1、買股票的心態不要急,不要只想買到最低價,這是不現實的。真正拉升的股票你就是高點價買入也是不錯的,所以買股票寧可錯過,不可過錯,不能盲目買賣股票,最好買對個股盤面熟悉的股票。
2、你若不熟悉,可先模擬買賣,熟悉股性,最好是先跟一兩天,熟悉操作手法,你才能掌握好的買入點。
3、重視必要的技術分析,關注成交量的變化及盤面語言(盤面買賣單的情況)。
4、盡量選擇熱點及合適的買入點,做到當天買入後股價能上漲脫離成本區。
三人和:買入的多,人氣旺,股價漲,反之就跌。這時需要的是個人的看盤能力了,能否及時的發現熱點。這是短線成敗的關鍵。股市裡操作短線要的是心狠手快,心態要穩,最好能正確的買入後股價上漲脫離成本,但一旦判斷錯誤,碰到調整下跌就要及時的賣出止損,可參考前貼:勝在止損,這里就不重復了。
四賣股票的技巧:股票不可能是一直上漲的,漲到一定程度就會有調整,那短線操作就要及時賣出了,一般說來股票賺錢時,隨時賣都是對的。也不要想賣到最高價,但為了利益最大話,在股票賣出上還是有技巧的,我就本人的經驗介紹一下(不一定是最好的):
1、已有一定大的漲幅,而股票又是放量在快速拉升到漲停板而沒有封死漲停的股票可考慮賣出,特別是留有長上影線的。
2、60分鍾或日線中放巨量滯漲或帶長上影線的股票,一般第二天沒繼續放量上沖,很容易形成短期頂部,可考慮賣出了。
3、可看分時圖的15或30分鍾圖,如5均線交叉10日均線向下,走勢感覺較弱時要及時賣出,這種走勢往往就是股票調整的開始,很有參考價值。
4、對於買錯的股票一定要及時止損,止損位越高越好,這是一個長期實戰演練累積的過程,看錯了就要買單,沒什麼可等的。
Ⅳ 新債跟新股有什麼區別
新股是指剛發行,或者上市不久的股票,新債是指剛發行,或者上市不久的可轉債,它們之間存在以下的區別:
一、申購上市的不同。
投資者在申購新股之前,必須滿足前20日個交易日日均市值在1萬及其以上,申購數量與市值相關,市值越大,申購數量越多,市值越低,申購數量越少,而投資者申購新債,無需市值頂格申購。
二、上市時間不同。
新股申購之後,一般在8到14天之後上市交易,而新債申購之後,一般在一個月以內上市交易。
三、交易規則存在不同。
新股一般採取T+1交易方式,即投資者在上市之後,當天買入的新股,需要下一個交易日才能賣出,而投資者在上市之後,當天買入的新債,在當天可以賣出,即採取T+0交易方式。
四、風險性和收益性不同。
申購新債給投資者帶來的收益性比申購新股要低,新股上市之後,可能出現翻倍的情況,同時,新股破發概率比新債要高,即其風險性要高。
【拓展資料】
打新債是什麼意思?
打新債中的債指的是可轉債,是一種可轉換為股票的。打新債即認購新發行的可轉債。投資者通過股票賬戶參與,但不要求持有股票。申購時通過抽簽方式選擇投資者,也就是「中簽」。申購時無需預存金額,中簽後再繳納相應金額即可,對於投資者來說,申購期間幾乎是沒有資金壓力的。
可轉債的面額一般為100元每張,1手是10張,中1簽就是中1手,也就是投資者中1簽需要繳納1000元。 因為打新債的人數較多,因此打新債中簽的概率並不高,0.1%左右,通常最多能中一兩簽,所需資金在2000元左右,所以申購時可以選擇頂格申購,提高中簽率。 新債從中簽到上市大概需要20天左右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資金是無法動用的。因此投資者可根據自己的資金狀況,多開一些股票賬戶,也可以提高中簽率。 打新債理論上不會虧損,但如果溢價率太高,也存在跌破發行價的風險,一般新債在溢價率在5%以內是比較正常的,超過就要謹慎,以免資金被套住。
Ⅳ 新股和新債有什麼區別
在我們平時進行股票申購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看到新股和新債兩種申購。新債和新股的區別:
一、新債是上市公司發行的債務,而新股則是上市公司IPO成功後所帶來的。
二、對於普通的股民來說,打新債的話,我們的收益並不是很高,因為新債本身不限漲幅的規則就限制了它的持續拉升。而打新股的話,投資者的收益相對來說會比較高,因為新股大多數都具有著發行溢價。
買了新債之後,這就意味著我們對上市公司具有債權,即我們是上市公司的債權人。若是該上市公司後期破產或重組,那麼我們的償還優先順序是在股東之前的,所以新債在熊市的時候是穩定的象徵,操作上我們可以多多益善。當然,若是在牛市,那麼我們最好還是打新股,因為它的收益很高。
綜上所述,這就是新債和新股的區別。
【拓展資料】
可轉債雖然具備了股票和兩者的屬性,結合了股票的長期增長潛力和所具有的收益固定的優勢,但其存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1.搶權風險:可轉債配售存在套利空間,因此部分正股可能會在股權登記日前由於市場「搶權」而出現大幅上漲,此時購買正股股票,存在搶權後正股股價下跌的風險。
2.利息損失風險:當可轉債正股股價下跌到轉換價格以下時,可轉債投資者被迫轉為投資者。因可轉債利率一般低於同等級的普通利率,所以會給投資者帶來利息損失。
3.公司經營風險:可轉債的發行主體是上市公司本身。如果可轉債在存續期間,上市公司存在較大的經營風險或償債能力風險時,對可轉債的價格沖擊是比較大的。
4.提前贖回的風險:許多可轉債都規定了上市公司可以在發行一段時間之後,以某一價格強制贖回。提前贖回限定了投資者的最高收益率。此外,當發行人發布強制贖回公告後,投資者未在規定時間內申請轉股,將被以贖回價強制贖回,可能遭受損失。
由於可轉換可轉換成股票,它可彌補利率低的不足。如果股票的市價在轉券的可轉換期內超過其轉換價格,的持有者可將轉換成股票而獲得較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