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發行、第一支上市、第一支被帶ST帽子的股票分別是誰
中國歷史上第一支股票在棗庄中興煤炭公司發行;
( 1881至1882年,清朝政府官員戴華藻等為了籌集資本,先後函請張蓮芬、賈起勝、戴宗騫等一批清政府官僚集股,招集股本約6萬余兩,中興公司發行股票後,股民有2600多人,遍及中國各個角落,幾乎全是軍政要員及社會名流。北洋政府大總統徐世昌、黎元洪曾任中興煤礦公司董事會會長;北洋ZF代理國務總理朱啟鈐、國民政府財政次長錢新之曾任中興煤礦公司總經理,除此之外,一些軍界、商界名流,如張勛、倪嗣沖、張作霖、吳炳湘、張學良、葉揆初、胡希林、陳景韓等都曾是中興公司的大股東、董事,民國期間第一任總理朱桂新任中興公司財務總監。
『貳』 中國建國以後的第一支股票,並且到現在仍然上市的是哪一支
1984年第一支企業股飛樂音響發行 至今仍然在市
代碼 :600651
發行日:1984-11-07
上市日:1990-12-19
希望採納
『叄』 中國第一支股票是哪年發行的
中國第一支股票是1984年11月18日發行的。
上海飛樂音響公司位於武夷路的上海飛樂音響公司由上海電聲總廠發起成立,經營成套設備並承包賓館、影劇院、體育館等音響設施的設計、安裝工程,是一家接受個人和集體自願認購股票並以此籌集資金的新型公司,於1984年11月18日正式開業。
公司委託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證券部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一萬股,每股50元。這是「文革」結束以來中國金融機構第一次發行的股票。
(3)飛樂音響股票美國證券交易所擴展閱讀:
1986年11月14日,當鄧小平將「飛樂音響」股票贈予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約翰·凡爾霖後,俗稱「小飛樂」的「中國第一股」讓世界為之轟動。上海飛樂音響公司1984年發行的股票(通稱「小飛樂」),是改革開放後我國公開發行的第一支股票。這「中國第一股」究竟是怎樣勇敢地橫空出世?
改革浪潮初涌,有志勇士敢設想
20世紀80年代初,在黨和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動下,城市改革的浪潮已經開始涌動,各單位開始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要求培養幹部。
1940年出生的秦其斌,於1958年順利考入復旦大學電子專業。畢業後,被分派在上海無線電九廠技術科。年輕好學、思想活躍的秦其斌被抽調到上海儀表電訊工業局下面的元件工業公司擔任辦公室副主任,當時吳邦國委員長是元件公司的副經理。
1983年初,秦其斌被任命為上海飛樂電聲總廠第一副廠長,1984年接任退休的老廠長成了電聲總廠廠長。這時的秦其斌43歲,年富力強,雄心勃勃,有知識懂技術又有管理經驗。他不甘於僅僅為儀表系統的產品做配套,開始帶領電聲總廠開拓經營。
當時,「音樂茶座」十分紅火,他就大膽設想,提出本廠生產的揚聲器除了給電視機做配套,還可以做成音響。於是,就有了電聲總廠下設上海飛樂音響公司(即「小飛樂」)的創新,有了以後「小飛樂」發行股票的故事。
『肆』 1984年11月上海什麼公司開始發行股票
上海飛樂音響公司開始發行股票。1986年11月14日,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將飛樂音響股票贈送給來訪的時任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主席約翰·范爾霖先生,「飛樂音響」由此載入了中國股份制改革的史冊。
拓展資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交易時間
1、大多數股票的交易時間是:
交易時間4小時,分兩個時段,為:周一至周五上午9:30至11:30和下午13:00至15:00。
2、上午9:15開始,投資人就可以下單,委託價格限於前一個營業日收盤價的加減百分之十,即在當日的漲跌停板之間。9:25前委託的單子,在上午9:25時撮合,得出的價格便是所謂「開盤價」。9:25到9:30之間委託的單子,在9:30才開始處理。
3、如果你委託的價格無法在當個交易日成交的話,隔一個交易日則必須重新掛單。
休息日:周六、周日和上證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一般為五一國際勞動節、十一國慶節、春節、元旦、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國家法定節假日)
交易費用
股票買進和賣出都要收傭金(手續費),買進和賣出的傭金由各證券商自定(最高為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三,最低沒有限制,越低越好),一般為:成交金額的0.05%,傭金不足5元按5元收。賣出股票時收印花稅: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以前為3‰,2008年印花稅下調,單邊收取千分之一)。
『伍』 上海最早的八隻股票被稱為老八股的是哪八隻
上海最早的八隻股票被稱為老八股的是延中實業、真空電子、飛樂音響、愛使電子、上海申華、飛樂股份、豫園商城、鳳凰化工。
所謂老八股是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之前已經發行並有交易的8種股票。老八股不僅影響了中國股市早期的試點和後來的發展,而且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盡管老八股已成為一種歷史或收藏品,但卻預示著中國證券市場已翻開了新的一頁。
1990年,豫園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商業上市公司,被譽為「中華商業第一股」,與飛樂音響、申華控股等成為名噪一時的「老八股」。
2017年,公司股票簡稱更名為豫園股份。
2018年,復星正式控股豫園,確立其定位為「快樂產業旗艦平台」,這是豫園浴火重生的開始。
起初,復星引導豫園以「文化復興、經典時尚」的理念為指導改良老字型大小,雖然效果顯著、收入頗佳,但離真正轉型仍有距離。
於是對外,豫園開始對化妝品、珠寶時尚等重點領域進行全球布局。
它一面深耕本土,致力於中華老字型大小的全新發展;一面布局全球,將國際化優秀產品引入中國、服務中國,其戰略與國家的宏大規劃不謀而合。
而「老八股」的其他成員卻沒有如此機遇。
當年的老八股分別為延中實業、真空電子、飛樂音響、愛使電子、上海申華、飛樂股份、豫園商城、鳳凰化工。
1986年,鄧公會見以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約翰·范爾霖為團長的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代表團,以新中國第一隻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票——飛樂音響的股票作為對紐約證券交易所證章和證券樣張的回禮。
「股票」這一概念,自此進入中國民眾的視野。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茅台股價過千稱霸A股,但中國第一隻股價過千的股票其實是飛樂音響,不過那時還是1992年,1992年1月10日首次突破千元大關,收盤1007.4元。
『陸』 中國的第一個上市公司是什麼
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1986年11月14日,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將飛樂音響股票贈送給來訪的時任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主席約翰·范爾霖先生,「飛樂音響」由此載入了中國股份制改革的史冊。
(6)飛樂音響股票美國證券交易所擴展閱讀
公司成立以來,伴隨戰略調整,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逐步由原以音響生產銷售、IC卡、數字電視和電子部件等產業多元化,過渡到產業專業化,聚焦綠色照明,通過購並,做大做強,實現綠色照明產業超常規發展。
公司以全資子公司上海亞明燈泡廠有限公司為平台,形成了光源、電器、燈具、零部件產品系列,產品被廣泛用於上海世博園、外灘、北京天安門、八達嶺長城等著名建築、體育場館等,並以技術雄厚、產品齊全、質量上乘、服務優質而享譽海內外市場。
為適應國際化發展的需要, 2004年公司又隆重推出了「1923」品牌,其光源系列產品,以優越的性價比,已經獲得了用戶的廣泛贊譽。2009年 「亞」字牌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柒』 飛樂音響股票是上證嗎
是的,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
新中國第一股飛樂音響股票沉浮錄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精緻華美的櫥窗內,陳列著記載世界各地資本市場發展進程的各種標志性物品。其中就有一張製作精美的中國股票,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行的第一隻股票——飛樂音響股票。
1986年11月,鄧小平將這張股票贈送給當時的美國紐約交易所總裁約翰·凡爾霖,以此向世人昭示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決心。
真慶幸,在兩市1500餘張股票中飛樂音響一直保留著最初的名字。透過這張股票的變遷,我們可以檢視中國股市傳奇般的歷史。
【醞釀改革】
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改革開放剛剛起步,整個社會都彌漫著除舊布新的氣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
43歲的秦其斌接任了當時上海電聲總廠廠長職務。這是一家以生產喇叭為主的工廠,主要給電視機廠做配套,還可以做音響。
像所有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企業一樣,當時的電聲總廠只需按計劃完成任務,就可以安安穩穩過日子。但身處激盪起伏的變革時代,秦其斌與許多有膽有識的弄潮兒一樣:意氣風發、雄心勃勃,渴望在工作上有所建樹,他開始琢磨帶領電聲總廠開拓新的經營思路。
機會一下就被他瞅准了。改革開放使人們的生活水平開始慢慢提高,對娛樂活動的需求也不斷上升。上海街頭開始出現了「音樂茶座」這樣的新鮮事物,而且生意十分紅火。市面上對音響設備的需求越來越大。
於是,秦其斌果斷提出,要進一步擴大音響生產,拓展市場。同時萌發了在原有工廠下建立上海飛樂音響公司的念頭,主要幫助客戶設計和安裝揚聲器。這就是後來人們津津樂道的「小飛樂」。
問題隨之產生,在一個蘿卜一個坑的計劃經濟年代,計劃外的經營活動最缺的就是資金。企業要發展,沒有資金是行不通的,但秦其斌手上一分錢也沒有。上級同意了擴大音響生產的想法,但明確表態:資金上要自己想辦法。
1984年上半年,秦其斌在上海長寧區參加工商聯會議,偶然間聽一些老工商業者聊天時說起舊上海很多民族企業都用股票來集資。第一次聽說股票這個東西,秦其斌受到了啟發。他提出了股份制的構想,通過發行股票向其他單位和內部職工集資。
【發行股票】
「你們打算向社會發行股票么?」
「是的,向社會發行。」
1984年11月,秦其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由於對「向社會發行」的理解不同,將打算向其他單位和內部職工發行股票集資,說成了向社會公開發售。於是,報紙頭版一篇題為《上海飛樂音響公司接受個人和集體認購股票》的報道,將秦其斌和飛樂音響推向了改革浪潮的風口浪尖。
然而,對於頗具資本主義色彩的股票市場,很多人連想都不敢想。在那個年代,沖破計劃經濟藩籬的無形阻力著實不是一件容易事。
各種議論蜂擁而至:有人說搞股份制會培養出一批「食利階層」,有人說這么做蘊含極大的政治風險……秦其斌可沒想那麼多,初生牛犢不怕虎,他下決心趟出一條前人沒走過的路。
所幸的是,當時的上海,理論界一直都在探討如何利用股份制搞活企業,這為小飛樂率先嘗鮮打下了不錯的基礎。
1984年11月14日,經人民銀行上海分行批准,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設立,並向社會公眾及職工發行股票。總股本1萬股,每股面值50元,共籌集50萬元股金。
發行人員背著錢箱、股票箱,當場收錢、開票。
許多人早早前來排隊購買,隊伍排成了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龍,盛況空前。一天之內,飛樂音響公開發售的股票便被哄搶一空。新中國第一股就在這樣的偶然與必然中誕生。
嚴格意義上講,當時的飛樂股票更像是一種債券。實際上,那時候人們頭腦中還沒有真正意義的股票概念,大多數人將它等同於國庫券。「當時根本沒意識到股份關繫到產權證明,如果認識到發行股票就意味著搞產權多元化改革,估計我就沒膽子搞下去了」,秦其斌回憶往事時感慨,自己並不是什麼弄潮兒,而是被時代潮流推趕著往前走。
但飛樂音響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此前30多年,股票不僅是人們言語之間的禁忌,也是思想和觀念中的禁區。因為股份制向來被認為是資本主義和私有制的代名詞。
【歷經混亂】
飛樂音響的股票成功發行,在隨後短短的時間內,如雨後春筍一般,許多公司紛紛選擇這種方法籌集資金,一時間發行股票成為一種風尚。
事實上,在當時的特定經濟環境下,許多公司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資金瓶頸。企業改革開始萌動,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產品結構的拓展,急待大筆資金支持,但計劃經濟下的制度特點,令大多數企業無法再向國家伸手要額外的錢。作為一種籌集資金的好辦法,股份制的需求逐漸發展起來。
但飛樂音響和所有沖在時代前沿的股票隨即遭遇了沒有市場、沒有監管、沒有法規的窘境。在當時的中國,「有股無市」成為了這些股票需要面對的問題。
1987年,著名經濟學家弗里德曼訪問中國時,曾對當時深發展第一任法人代錶王健說:「社會主義搞股份制是一個好的開始,也不容易。但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股票市場就會無章可循,就像潘多拉的盒子,打開了就收不回了。」
事實正是這樣。早期的中國股市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混亂與無序。飛樂音響的股票發行後不久,上海等地一些持有者就開始了自發的股票轉讓。沒有固定交易場所、缺乏市場化價格、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過高,種種問題令最初的股票交易充斥著投機的成分。
同樣是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著一張被稱為「當代最大證券交易所主席和最小證券交易所經理的合影」。1986年9月26日清晨,上海南京西路1806號門口被圍得水泄不通,投資者蜂擁而至。在這個不到10平方米的地方,誕生了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靜安證券營業部。這就是照片中所說的「最小證券交易所」。它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股票二級市場雛形的出現。
也就是在這里,飛樂音響作為中國最早發行的股票,率先實現了櫃台交易流通,創造了中國股市的又一項第一。從此,小飛樂總算有了可以自由交易和買賣的正規場所。
那位獲贈飛樂音響股票的紐約交易所總裁約翰·凡爾霖特意從北京飛到上海為自己的股票過戶。在那個小屋子裡,世界最大證券交易所的總裁告訴中國證券市場的拓荒者,美國最早的股市出現在華爾街邊一棵梧桐樹下。
【進場交易】
到1990年,上海已有16個證券交易櫃台和40多個證券交易代理點。深圳也有了10個股票交易櫃台。
但由於制度設計存在不足,私下交易並未停止,反而一度猖獗。沒有交易記錄,沒有成交確認和過戶交割機制,也沒有交易監控和信息披露制度,市場一片混亂,糾紛不斷。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誕生了。
那是1990年12月19日11點,老上海浦江飯店大廳,一幢已有150年歷史的歐式建築,上海證券交易所創始人尉文淵選定這里見證歷史。
約定的開市時間到了,電子顯示屏上開始顯示交易數據。在全世界的矚目下,尉文淵敲響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第一聲開市鑼聲。
尉文淵介紹,開業當天,交易所僅有30種證券上市:國債5種、企業債券8種、金融債券9種、股票8種。其中,上市交易的8隻股票,正是中國證券史上最早進入交易所交易的股票,被人們俗稱為「老八股」,而這其中就包括了飛樂音響在內。
小飛樂再一次成為中國股市的領頭羊。作為著名的「老八股」之一,交易所剛剛成立,它就轉入了場內買賣。而在此之前,中國人對股票交易所的認識僅來自茅盾的小說《子夜》,以及據此改編的電影:氣氛總是那麼忙亂,打手勢配合著高聲喊價。
此後,在近18年的股海沉浮中,交易所電子顯示屏瞬息萬變的行情表上,總能看到這只新中國第一股的身影。
今天,1500多家上市公司在滬深交易所掛牌交易,數千萬投資者在交易所提供的網路平台上自由交易和買賣。十多年前,上海8隻老股票的發行總量按面值計算僅2.6億元,流通股總額不足7000萬元,炒股也只關聯到少數人,僅僅十多年後,到2007年,滬深兩市的總市值就已經超過了32萬億,中國股民也一舉突破1億。
【缺席股改】
事實上,年幼的中國股市天生痼疾。
一般意義上,股份制最簡單的道理是「同股同權,同股同價」,但為了避免國有資產流失,同時也擔心剛剛建立的市場無法承擔全流通的壓力,中國股市最初選擇了「不同股,不同權,不同價」的發展思路。大股東的股票或者國有股、法人股都上市,卻不流通。這在世界其他地方絕無僅有。
這種由歷史和思想局限決定的權宜之計,其弊端終於在進入21世紀後,隨著股市本身的發展和經濟大環境的變化,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由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產生的不同股不同權,進一步造成了惡性圈錢、市盈率過高、大股東沒有積極性、股票
市場定位模糊,不能有效與國際接軌等一系列十分尖銳的問題。
事實上,全社會范圍內關於股權分置改革的思想激辯與理論論證,在公開和非公開的場合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而制度上的醞釀與鋪墊,也在艱難的摸索中一步步展開。
2005年5月,股權分置改革終於全面推出。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股改中,飛樂音響成了缺席者。據上證所首任總經理尉文淵介紹,最初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老八股」中,有4隻股票在當時就屬於全流通,因此並不需要參與股改。飛樂音響正是其中之一。
對於最核心的對價問題(可以理解為非流通股股東為取得流通權,向流通股股東支付的相應的代價,對價可以採用股票、現金等其它共同認可的形式),證監會在改革方案中明確將討價還價的細節交給每一個上市公司,同時規定,股改方案必須經過三分之二流通股股東同意及三分之二全體股東同意。
這一方案的出台,經歷了中國資本市場上迄今為止最為激烈和廣泛的爭論。直至今天,股改方案仍遭到很多爭議。
【穩步發展】
在中國股市的發展史上,恐怕再沒有第二家上市公司能像飛樂音響這樣,完整見證著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逐漸發展的進程。
1991年6月19日,飛樂音響發布了「飛樂音響1990年度經營狀況說明書」,向社會公眾披露公司信息。
兩年後,證監會才發布了《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實施細則(試行)》,中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正式建立。
在此之前,企業大大小小的決議和財務狀況等信息,公眾無從了解。
但上市公司的不斷涌現,客觀上要求企業信息的公開與透明,同時也通過各種股權和權益關系,不斷催生著公眾獲取和掌握信息的意識。
翻開1990年的財務報告,當時飛樂音響的主營范圍還像它的名字那樣,主要是音響設備和電子樂器,全年利潤總額66.3萬元。今年剛剛披露的2007年年報顯示,飛樂音響已名不副實,變身為集綠色照明、IC卡、電子部件和計算機系統集成與軟體開發於一體的多元化產業公司,產品遠銷世界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全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也高達5387.5萬元。
飛躍式的長足發展無疑離不開資本的魅力。
1997年5月,上海儀電控股(集團)公司通過證券市場收購「飛樂音響」股票,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上世紀90年代末期,公司先後收購三家上海公司,進入集成電路行業。2001年,又先後收購了兩家公司,分別進入電子產品加工行業和計算機軟體開發及系統集成行業。
與此同時,公司注冊資本也從初創時的50萬元增加到1000萬元。而前美國紐約交易所總裁約翰·凡爾霖手中的一股飛樂音響,經過拆細,不斷送轉、配股、增發,已經變成了3183股(1元/股)。當初50元的市值,也已價值14196元,增值283倍!(根據10月22日股價計算)
(註:本文部分內容參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中國股市早年歲月(1984-1992))
記者馬嵐
『捌』 真假飛樂喇叭的區別
真假飛樂喇叭的區別是,第一假喇叭偷工減料,導磁夾板普遍較薄,導致磁隙長度不夠。第二是用料不行,比如紙盆厚度短缺。第三是好多工藝不講究,例如鐵氧體沒有倒角,裝配精密程度差。
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84年11月18日,是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飛樂音響成立近40年來,企業規模不斷擴大。
旗下包括國內的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儀電汽車電子系統有限公司、上海儀電智能電子有限公司、上海亞明照明有限公司、上海飛樂投資有限公司、上海亞爾光源有限公司等重點子公司和一家國際化的海外照明集團喜萬年,此外還擁有「亞」字、「Sylvania」兩大百年品牌。
在傳承百年歷史發展基礎上,飛樂音響正積極布局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通過資源整合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力爭搭建各業務板塊多維度、縱深化的協同融合,實現公司可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飛樂喇叭經典款型:
飛樂YD78-21型3寸全頻喇叭,3寸小喇叭,聲音非常不錯,很醇厚,做個小電腦箱,是個不錯的選擇。
飛樂YD120-B2型5寸全頻,YD2-型6、5寸全頻喇叭,經典喇叭,無論外觀做工音質都是無可挑剔,聲音一聽就有那種懷舊的感覺,做書架箱很合適。用小膽機推,聲音尤其好。
飛樂YD3-2003型8寸全頻喇叭,紙盤羊毛邊,做工非常的好。聲音也是沒得說,低音下潛得很深,高音很柔和,不刺耳,聽很久也不覺得累。對於室內空間不大,希望做書架箱的朋友來說,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玖』 中國第一隻股票是怎麼產生的
您好,1986年11月14日,當鄧小平將「飛樂音響」股票贈予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約翰·凡爾霖後.這俗稱「小飛樂」的股票成了改革開放後我國公開發行的第一支股票,它讓世界為之轟動。
「中國第一股」誕生?
「中國第一股」的發行不能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秦其斌。秦其斌1940年出生,復旦大學電子專業畢業.1984年任上海飛樂電聲總廠廠長,這時的秦其斌年富力強、雄心勃勃,有知識懂技術又有管理經驗。他不甘於僅僅為儀表系統的產品做配套,開始帶領電聲總廠開拓經營。當時,「音樂茶座」十分紅火,他就大膽設
想,提出本廠生產的揚聲器除了給電視機做配套,還可以做成音響。於是.就有了電聲總廠下設上海飛樂音響公司(即「小飛樂」)的創新,有了以後「小飛樂」發行股票的故事。?
企業要發展,資金是關鍵。但資金從哪裡來??在這之前,秦其斌曾經參加過上海市長寧區工商聯的一次集會,也結識了一些老工商業主,他們集資人股辦企業的事啟發了秦其斌。情急之下,秦其斌提出了股份制的構想,即:一方面企業拿出一元錢,另一方面再向企業內部職工集資一元錢,這樣,既解決資金問題,又能把職工的利益和企業的命運捆綁在一起,可謂一舉兩得的好事。?然而,有人說,搞股份制,這不是要
培養一批「食利階層」嗎?這不是蘊含著極大的政治風險嗎??好在對於政治並不十分敏感的秦其斌也沒有多想,他只是覺得黨委已經通過了,廠里已經作了動員,這事就必須做。?
當「小飛樂」開始公開向社會發股票的時候,媒體報道了。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而廠里電話響個不停,上門來訪的也很多。最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有一位素不相識的上海外貿學院的教授就給秦其斌寫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件,稱贊說:「你是英雄,走了一條非常偉大的道路,勇氣了不得!」?然而,相比之下,廠里職工對出資認購股份卻有種種顧慮和質疑,、這迫使秦其斌更傾向於向社會公開發行。「小飛樂」最終把目光和希望投向了社會公眾:50元一股,發行1萬股。發行股票的那天.許多人早早來排隊購買股票,人頭攢動,真是盛況空前。?就這樣,「小飛樂」實現了我國證券市場從無到有——零的突破。?分紅是私分國有財產??「小飛樂」召開成立大會之前,必須走一道必不可少的關鍵程序——去工商部門注冊登記,孰料,卻又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麻煩。?
工商局工作人員用疑惑的口氣問道:「你們是什麼所有制的?」?秦其斌回答說:「我們是股份制的。」?工商局工作人員說:「股份制?所有制中沒有股份制!」?當時工商部門登記的表格上只有三
種選擇:國營、集體和私營。?秦其斌想,我們肯定不是國營的,也不是私營的,那就登記「集體」的吧。最後,他拿起筆來選擇了「集體」這一隸屬關系,解決了這一尷尬難題。但他沒曾想,「集體」這一性質為後來第一次的分紅帶來了困擾和代價。?
經過了種種風波之後,1984年11月18目,「小飛樂」成立大會在錦江俱樂部隆重舉行。?秦其斌雖然榮任「小飛樂」的董事長兼總經理,但卻是「零股東」。在當時的環境下,有的領導還特意囑咐他:「你是黨
員幹部,你不能買股票,家屬也不能買!」後來經過討論,上級部門最終批准秦其斌購買一股股票。?
1986年初,「小飛樂」進行第一次分紅。剛剛完成了操作,稅務局稽查大隊就查賬審核。稅務局稽查大隊毫不客氣地說:「你們這是私分國有財產!」秦其斌握理力爭:「我們不是國營的。」「集體的也是國家的!」稽查大隊認為公積金公益金是不能私分到個人的。於是,秦其斌只好寫檢討罰款。?但無論如何,秦其斌還是讓「小飛樂」按照股份制的形態運作起來了,其歷史性的價值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