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報淘金術來了!11隻破凈股實現業績增長 這家化工龍頭獲機構強烈關注
每年中報、年報披露季,皆為市場配置、機構調倉的最佳窗口,個股、行業的業績情況直接牽動著股價的神經。尋找低估值、基本面向好的標的,是價值投資者的慣用策略,也是機構研究的重點方向。隨著中報業績的陸續披露,低估值、高成長的企業受市場關注。
通信設備企業業績普漲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10日,兩市共有356家企業發布了半年報,其中253家實現同比正增長,佔比超過七成。實現增長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化學制葯、高低壓設備、通信設備、房地產開發等行業。
通信設備行業已有8家公司發布中報,全部實現凈利潤同比正增長,平均增長率為65.5%。其中,*ST凡谷、華星創業、宜通世紀三隻股票凈利潤同比增長率超過100%。另外,已公布中報業績的還有太辰光、貝通信、佳訊飛鴻、中光防雷、神宇股份等5隻股票。
通信設備企業普遍業績向好,主要來自三方面的影響:一是5G加速商用下短期設備招標、建網加快,推動通信設備拐點向上;二是國際關系等因素影響下,國內半導體進口替代也在加速推進;三是受益於雲計算、物聯網等高景氣行業發展,通信設備企業基本面有所改善。
房地產開發企業同樣表現亮眼,已公布的9家企業中報業績中,平均凈利潤同比增長率超過300%。其中,三湘印象上半年實現凈利潤3.54億元,同比增長逾20倍,遠高於同行業平均增幅。
如果剔除三湘印象的影響,其餘6家業績增長的企業,平均凈利潤同比增長率達126%。其中,同達創業、北京城建增幅超過200%,另外實現增長的企業還有ST天業、陽光城、金融街和格力地產。
從行業數據來看,房地產開發的景氣主要為第一季度,全國1-3月份房地產開發投資達2.38萬億,同比增長11.8%;一季度房屋新開面積超過3.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1.9%,二者均保持兩位數增長,相關房企受益。
不過,在房地產銷售端,短期房地產在「不刺激」等利空政策的影響下,百強房企銷售持續回落。機構預測今明兩年將迎來竣工交房的高峰期,在銷售下行大趨勢下,個股方面值得關注的是銷售數據好轉的企業。
11隻破凈股實現業績增長
動盪行情之下,難免有估值偏離價值之股。而今年以來,破凈公司數持續維持高位。隨著中報業績陸續披露,破凈、業績增長的股票受市場關注。
最新數據顯示,滬深兩市破凈股數量為376隻,佔比10.26%。而2008年滬指最低位1664點時,兩市的破凈股有175隻,占總數的11.42%;2016年股災之後滬指最低點2638點時,破凈數僅53,佔比不到2%。也就是說,目前A股破凈股數量已接近市場歷史低位時的數量。
從376隻破凈股所屬行業分布來看,資本貨物行業最多,有63隻,佔比17%;材料和房地產行業破凈數亦較高,分別為47隻和43隻,佔比為12%和11%;此外,能源、公用事業、運輸、銀行、耐用消費品與服裝、汽車與汽車零部件行業破凈公司數均超過20隻。
剔除14隻ST股後,其餘企業中已有21家發布中報,11家實現同比增長。其中,房地產開發行業和申萬分類中的綜合II分別占據兩席,分別為北京城建和金融街、悅達投資和廣東明珠。
橡膠行業的貴州輪胎最新市凈率僅為0.93,而其上半年實現凈利潤9293萬元,同比增長了201.53%。這只股票今年以來波動較大,5月初時曾收獲連續四個漲停板,之後股價有所回調。截至8月9日,振幅高達90.75%,遠高於累計漲幅25.97%。
成本壓力一直是限制貴州輪胎業績增長的主因之一,隨著原材料天然膠價格大幅下降,貴州輪胎毛利率持續提升,業績增長明顯。
此外,破凈的煤炭股受機構關注。華創證券、國盛證券研報指出,破凈煤炭股防禦價值突出,關注破凈修復及山西國改的機會。
化學製品最受關注
綜合近期機構的研究報告可以發現,化學製品、計算機應用和專用設備等行業受關注,機構給予買入評級的企業最多。
其中,化學製品共有91家企業獲得機構累計501次研究買入評級,占該行業210家公司的比例達43%。獲得買入評級的公司目前平均市盈率為20.19倍,平均市凈率為2.57。這些企業中,已有8家公司發布中報,其中7家實現同比正增長。
華魯恆升雖然上半年凈利潤出現下滑,但其第二季度業績超預期,單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5.33億元,環比基本持平,歸母凈利潤6.67億元,環比上升3.89%。公司所處的行業仍處於周期下行期,單季度收入能維持與去年同等水平,不少機構認為已經超出預期。
而其業績超預期的原因,系受益於春肥行情,公司化肥業務環比量價齊升,銷量環比上升約12.8%,價格環比上漲約8.4%。另一個原因則是,依託氨醇聯產的優勢,華魯恆升內部降本增效效果明顯,營業成本不增反降,以致毛利率環比上升1.63個百分點。
作為低成本煤化工龍頭,華魯恆升還啟動了醯胺及尼龍新材料項目、精己二酸品質提升項目,抵禦行業周期波動的能力有所增強。8月8日當天,15家機構齊齊發布研報,其中8家給予買入評級、5家給予增持或強烈推薦評級。
此外,受關注的還有受益於電子景氣高漲的氟化工行業新宙邦;動力鋰電池隔膜龍頭星源材質,因濕法隔膜業務逐漸放量、毛利率持續回升而業績超預期;動物營養添加劑生產企業安迪蘇,在蛋氨酸價格仍處底部時以量補價、保持業績增長,獲財通證券、東北證券、中銀國際等機構分析師買入評級。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鄭重聲明: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2. 全國股票證卷交易商排名
協會公布2007年度證券公司會員證券經紀、承銷與保薦業務的排名情況
中國證券業協會近日公布了2007年度106家證券公司會員證券經紀、承銷與保薦業務的排名情況。排名指標包括股票、基金、債券、權證的交易總金額,股票及債券承銷金額,股票及債券主承銷家數三項。具體排名情況如下:
1、2007年度證券公司股票、基金、債券和權證交易總金額排名
名次
公司名稱
交易總金額(億元)
1
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64121.23
2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60669.20
3
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5753.56
4
國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4248.57
5
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1726.74
6
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1591.78
7
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5074.15
8
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3839.01
9
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0968.77
10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0741.65
11
中國建銀投資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9581.25
12
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2398.77
13
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0508.78
14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0345.20
15
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9625.82
16
齊魯證券有限公司
18468.95
17
中信金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5289.64
18
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5223.88
19
方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3119.73
20
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2869.77
21
華西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2134.28
22
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1875.98
23
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0680.98
24
泰陽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0663.96
25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0528.10
26
財通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9755.27
27
浙商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9475.49
28
東吳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9105.66
29
湘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8982.96
30
河北財達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8704.62
31
平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8456.13
32
廣發華福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8353.52
33
長城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8180.81
34
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8122.14
35
東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8115.04
36
中國民族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7853.96
37
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7632.59
38
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7631.74
39
渤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7534.40
40
西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7449.63
41
南京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7423.83
42
國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7326.98
43
國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6919.09
44
中信萬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6671.63
45
東莞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6523.43
46
華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6496.53
47
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6359.76
48
西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6084.32
49
山西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988.24
50
信泰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981.66
51
金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950.53
52
民生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938.65
53
萬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749.85
54
國都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691.38
55
江海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4658.19
56
江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635.88
57
恆泰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363.17
58
財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340.93
59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4109.70
60
廣州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027.50
61
新時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946.90
62
英大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932.50
63
國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869.73
64
中山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692.46
65
大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691.62
66
華鑫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560.34
67
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354.03
68
第一創業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000.99
69
華龍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976.33
70
華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786.72
71
德邦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749.36
72
世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630.59
73
愛建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523.70
74
紅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513.32
75
聯訊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2509.21
76
廈門證券有限公司
2402.89
77
和興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2395.65
78
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231.94
79
首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123.91
80
中天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039.03
81
大同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1817.97
82
上海遠東證券有限公司
1732.97
83
長財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1675.74
84
華創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1563.66
85
航空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438.86
86
華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346.33
87
銀泰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1329.82
88
眾成證券經紀有限公司
1100.10
89
華寶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1064.83
90
西藏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948.54
91
川財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913.60
92
天源證券經紀有限公司
899.94
93
天風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864.06
94
萬和證券經紀有限公司
790.44
95
沈陽誠浩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762.57
96
日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722.51
97
西安華弘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605.84
98
五礦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385.16
99
航天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384.08
100
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71.15
101
陝西開源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251.63
102
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8.35
註:經紀業務交易量排名的中位數為4944.59億元,不低於中位數的為排名前51家公司。
2、2007年度證券公司股票及債券承銷金額排名
名次
公司名稱
承銷金額(億元)
1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1453.24
2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354.06
3
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989.66
4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51.10
5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64.93
6
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26.20
7
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98.25
8
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73.33
9
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19.27
10
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82.42
11
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77.01
12
國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65.02
13
中國建銀投資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21.68
14
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04.32
15
平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71.13
16
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59.24
17
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58.94
18
第一創業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55.98
19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10.93
20
東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03.26
21
齊魯證券有限公司
85.37
22
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84.26
23
方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81.85
24
西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78.68
25
中國民族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76.17
26
東吳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73.43
27
山西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62.11
28
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60.31
29
南京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8.66
30
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52.84
31
民生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1.41
32
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51.31
33
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3.92
34
華歐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2.83
35
廣州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2.67
36
海際大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9.25
37
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8.11
38
國都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4.32
39
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3.51
40
首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3.41
41
國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2.34
42
德邦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1.85
43
恆泰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0.13
44
渤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9.47
45
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7.98
46
華龍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7.56
47
長城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7.55
48
國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6.22
49
中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1.04
50
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有限公司
21.04
51
國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9.09
52
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7.42
53
紅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6.15
54
金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5.00
55
上海遠東證券有限公司
13.98
56
新時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9.99
57
華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9.60
58
財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7.97
59
萬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7.32
60
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6.10
61
華西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60
62
浙商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26
63
愛建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24
64
西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5.01
65
東莞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92
66
華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70
67
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55
68
中信萬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0.70
69
日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0.16
70
中山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0.08
註:承銷業務承銷金額排名的中位數為40.96億元,不低於中位數的為排名前35家公司。
3、2007年度證券公司股票及債券主承銷家數排名
名次
公司名稱
主承銷家數
1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3
2
國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0
3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25
4
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5
5
平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3
6
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0
7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7
8
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6
9
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4
10
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3
11
西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3
12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2
13
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0
14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0
15
方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7
16
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7
17
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7
18
中國建銀投資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6
19
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6
20
第一創業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6
21
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6
22
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
23
東吳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
24
山西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
25
華歐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
26
國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
27
渤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5
28
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
29
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
30
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
31
國都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
32
德邦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
33
恆泰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4
34
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4
35
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
36
東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
37
中國民族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
38
民生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
39
國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
40
國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3
41
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
42
金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3
43
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
44
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2
45
華龍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
46
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有限公司
2
47
新時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
48
華林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
49
廣州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
50
首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
51
長城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
52
紅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
53
財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
54
華西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
55
浙商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
註:承銷業務主承銷家數排名的中位數為4家,不低於中位數的為前34家公司。
3. 「鐵公基」強勢崛起牛氣沖天 能牛多久
在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釋放重要信息的刺激下,本周,基建股掀起漲停潮,成都路橋、西藏天路等個股周漲幅超過40%,鋼鐵、建材等行業紛紛大漲。「鐵公基」崛起,這樣的強勢還能維持多久?
盤面
基建股掀起漲停潮
本周,基建股的表現格外搶眼。龍頭股成都路橋自7月19日起連拉6漲停「妖」氣沖天,周五因漲幅過大停牌核查。西藏天路連續5個交易日飄紅,一周累計漲幅超過40%;騰達建設連續錄得3漲停,本周上漲24.8%;中國交建、北新路橋、正平股份、中國鐵建、四川路橋、浦東建設等本周漲幅均超10%。
基建股的強勢崛起,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的上漲。數據顯示,按照申萬一級行業劃分,本周領漲的前三行業分別是鋼鐵(漲幅8.05%)、建築裝飾(漲幅7.04%)和建築材料(漲幅6.47%),漲幅遠超其他行業。其中,51隻鋼鐵股、18隻水泥製造行業股周漲幅全部為正。個股方面,韶鋼松山(19.76%)、八一鋼鐵(19.35%)、天山股份(15.97%)、冀東水泥(15.75%)、馬鋼股份(15.51%)等共19隻個股本周累計漲幅均在10%以上。
基建產業鏈漲停潮的背後,是各路資金的積極搶籌。
數據顯示,本周主力資金凈流入額最大的前五行業分別是鋼鐵(21.15億元)、銀行(8.98億元)、建築裝飾(7.07億元)、房地產(5.91億元)和建築材料(5.36億元),凈流入額度均超過5億元。
從盤後龍虎榜來看,基建股還受到機構和知名游資的青睞。7月24日,「趙老哥」買入冀東水泥4574.02萬元,兩機構合計買入5862.47萬元,知名游資申萬宏源上海閔行區東川路營業部買入3328.94萬元,成功將其推上漲停。浦東建設、山東路橋、西藏天路等本周均受到機構席位的關注。
消息面
國務院常務會議釋放積極信號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釋放的積極信號,直接刺激了本周基建板塊的強勢表現。
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更好發揮財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擴內需調結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確定圍繞補短板、增後勁、惠民生推動有效投資的措施。
會議聽取了財政金融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匯報,要求保持宏觀政策穩定,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根據形勢變化相機預調微調、定向調控,應對好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財政金融政策要協同發力,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更有力服務宏觀大局。
國盛證券宏觀熊園團隊認為,常務會釋放了政策會進一步放鬆的信號。下半年財政大發力,著力點是減稅和地方專項債提速,下半年基建大概率會止跌企穩。會議提出財政更加積極的兩大舉措,一個是「聚焦減稅降費」,一個是「加快今年1.3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結合去年未使用的限額,下半年專項債發行額可達1.2萬億),並且明確指出「在推動在建基礎設施項目上早見成效」。
東北證券宏觀團隊表示,此前年中展望報告他們就已經指出,基建將探底回升。7月20日資管新規執行通知等文件出台後,他們再次提示,相關金融監管文件對非標信用明顯放鬆,連帶著前期貨幣政策調整,確認了決策層對經濟內外部壓力的擔憂,確認了央行在金融管理步伐上的調整。本次常務會針對貨幣政策除繼續提到流動性合理充裕外,強調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進一步確立信用急劇收縮環境的改善,基建投資探底回升邏輯再加強。上半年基建投資增速為7.3%,遠低於去年同期的21.1%。隨著推動有效投資穩定增長相關政策的落實,他們繼續維持下半年基建探底回升的判斷,堅定看好基建投資反彈。
基本面
鋼鐵水泥行業業績突出
除了宏觀政策利好,良好的業績強化了本次基建產業鏈的上漲邏輯。
按照申萬行業標准劃分,35隻基礎建設行業個股中,目前共有13隻個股發布了2018年中報業績預告。其中,12隻個股業績均預喜。
在這13隻個股中,圍海股份預告凈利潤增幅最大。預計今年上半年公司將實現凈利潤約9226.72萬元至10380.06萬元,同比增長300%~350%。圍海股份表示,因公司部分項目施工進度超預期導致工程結算收入規模增加,同時投資收益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造成凈利潤大幅增長。
除基建個股外,產業鏈中鋼鐵水泥行業業績表現尤其突出。
截至目前,A股已有21家鋼鐵行業、12家水泥製造行業上市公司披露了2018年中報業績預告,除同力水泥略減外,其餘公司業績全部預喜。
其中,安陽鋼鐵業績增幅最大,預計實現凈利潤9億元至10.5億元,同比增長3142%到3682%。業績大幅預增,安陽鋼鐵表示,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方面,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的深入推進,鋼鐵行業供需總體平衡、效益穩定提高、結構不斷優化,運行質量持續向好。另一方面,得益於公司加快綠色發展、生態轉型步伐,環保提升成效顯著;公司加強轉型升級、技術創新力度,持續優化產品結構,生產穩定順行,降本增效措施得力,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大幅改善;本期產銷量呈增長態勢,盈利能力穩步提高,公司經營業績同比大幅提升。
而水泥製造行業的天山股份同樣大幅預增,預計今年上半年將實現凈利潤3億元,上年同期盈利2550.73萬元,同比增長1076.14%。報告期公司水泥價格較同期有所上升,銷售毛利較同期增加是主要原因。
此外,柳鋼股份、太鋼不銹、新鋼股份、華菱鋼鐵、福建水泥、冀東水泥、四川雙馬等共20家公司預計凈利潤增幅下限均超過100%,業績喜人。
投顧觀點
關注板塊龍頭逢高減持為宜
「鐵公基」崛起,這樣的強勢還能維持多久?投資者該如何操作?記者采訪了多名投顧的看法。
申萬宏源重慶金開大道營業部投資顧問周昆侖告訴記者:「國常會釋放積極信號,貨幣和財政釋放全面寬松,受益最大的肯定是基建投資相關板塊。本周行情,基建疊加低價個股反彈強勁,政策性利好對行情的刺激會是個長期行為,短線波動後中長期仍是市場投資主題,市場關注點也會從前期的區域+低價反彈逐漸轉移到基本面上,可繼續關注基建相關細分板塊龍頭。」
華林證券重慶金山路營業部投資顧問張輝表示,在大基建的整個產業鏈上,繼續看好產業中游發力上漲,如鋼鐵、重卡、工程機械、電力、水泥的景氣回升,化工分化加劇,但是強者恆強的邏輯依然成立。在股價技術層面上,觸底反彈是大概率事件,外部因素,擴大內需的政策落地是反彈的催化劑。
申萬宏源重慶楊家坪正街營業部投顧總監譚飛則認為,基建產業鏈可能初始受惠國常會政策相對更為直接,但是,政策利好刺激後續邊際效應可能逐步遞減。超前反映的基建板塊領先反彈持續時間難以長久,後市減持壓力逐漸加大。但是,都是有底線的。短線看基建板塊操作上應逢高減持為宜。
4. 創業板股票市值紙於5億有什麼股票號
數據顯示,在創業板上目前有776家上市公司中,其中79家屬於專用設備製造業、116家屬於「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18家屬於「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
2009年10月30日,特銳德、神州泰岳、樂普醫療、南風股份、探路者等28隻股票在創業板上市,距今已經整整10年。如今,創業板股票代碼已經從「300001」排到了「300799」。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創業板股票數量有776隻。
新京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目前創業板776家上市公司中,有183家位於廣東省、104家位於北京、102家位於江蘇省、88家位於浙江省。按照證監會行業分類,上述公司中有118家屬於「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116家屬於「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79家屬於專用設備製造業。
上述776隻股票IPO時的首發募集資金合計超過4000億元。新京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上市後,有362隻股票有過增發股票行為,累計增發募集資金合計5499億元。增發募集資金中,芒果超媒、數知科技、東方財富、金科文化上市後募集資金均超過80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創業板重組新規、注冊制預期等全面改革,有助於推動創業板上市公司提高質量、增強市場投資信心。
總市值超5萬億:市值王為「豬企」
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創業板776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為5.68萬億元。
Wind數據統計,截至2009年10月30日收盤,首批創業板上市的28隻股票總市值為1399.67億元,當日樂普醫療、神州泰岳、華誼兄弟的總市值居前,分別達到了257.4億元、130億元、118.9億元。
截至2019年10月30日,創業板上有776隻股票,總市值為5.68萬億元。按照最新收盤價,創業板目前總市值居前的上市公司為溫氏股份、邁瑞醫療、寧德時代、愛爾眼科、東方財富,5隻股票總市值分別為2204.5億元、2178億元、1535億元、1241.9億元、1006.67億元。
作為目前創業板的「市值王」,溫氏股份在2015年11月上市,為一家畜禽養殖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在2019年3月12日收盤,溫氏股份對應總市值最高達到了2407.9億元。
目前創業板上市的776隻股票中,總市值最低的為當時首批上市的金亞科技。數據顯示,金亞科技2009年10月30日上市,上市首日總市值超過51億元。但在2015年,金亞科技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2018年6月深交所披露金亞科技欺詐發行一事,並對金亞科技啟動強制退市程序。截至2019年10月30日收盤,金亞科技對應總市值2.64億元。
首批28隻股票「冰火兩重天」
十年前,特銳德、神州泰岳、樂普醫療、華誼兄弟等28家公司在創業板成功上市,十年後,這28家公司的狀況卻各不相同。
數據顯示,上述28家上市公司中,有21家總市值較上市首日有所上漲,其中愛爾眼科總市值漲幅最大,最新總市值為1241.9億元,較上市首日的69.28億元增長1692.4%。此外,億緯鋰能、華測檢測、網宿科技、機器人總市值增幅分別為850%、507%、475%、370%。
華誼兄弟、寶德股份最新總市值雖然較上市首日有所上漲,但漲幅不大,分別為4.7%、7.1%。按照2019年10月30日收盤價,華誼兄弟對應總市值124億元,而公司上市首日總市值118.9億元;寶德股份最新總市值23.2億元,而上市首日總市值為21.6億元。
首批上創業板企業中,有7家公司總市值下滑明顯。探路者、鼎漢技術、中元股份、南風股份、神州泰岳、吉峰科技、金亞科技最新總市值較上市首日分別下滑5.68%、7.03%、26.55%、37.58%、48.13%、53.71%、94.85%。
5. 周期股成破凈主力板塊 歷史規律顯示破凈潮後大盤進入牛市周期
原標題:A股破凈數量再創新高 周期股破凈率居前
數據顯示,截至11月20日收盤,A股共有378家上市公司破凈(PB值小於1且為正值),占所有A股上市公司總量的10.14%。破凈上市公司數量和比例都接近2005年以來的歷史高點。
業內人士指出,破凈往往被市場視為一個具有較高安全邊際的財務指標,從歷史規律看,破凈潮後大盤通常會進入牛市周期。但對投資者而言,需要仔細甄別破凈原因,計算股價估值是否在合理區間,多關注凈資產的質量和盈利能力。其中,凈資產收益率指標尤其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破凈股數量逐步走高,產業資本率先出擊,部分破凈股遭到產業資本舉牌。
周期股成破凈主力板塊
從行業分布看,煤炭開采、房地產開發、文化傳媒、銀行、汽車、農產品加工、化工行業破凈股數量居前。周期性行業是破凈的主力板塊。從破凈比例較高的行業來看,煤炭開采板塊39家上市公司23家已經破凈,鋼鐵板塊33家上市公司中18家破凈,34家銀行股中23家破凈。目前已破凈的公司中,不乏「中字頭」大藍籌公司的身影。除了銀行等低估值金融板塊外,大型工業、能源類板塊頻現破凈股身影,中油工程、中煤能源、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悉數在列,建築板塊的中國建築、中國鐵建、中國中鐵、中國交建、中國化學、葛洲壩、中國中冶、中國電建八大建築央企全部破凈。
從市場一般規律來看,市場低迷時,破凈股數量會逐漸增多,市場逐步見底,投資者開始買入,推動市場上行。
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目前破凈上市公司數量和比例都接近2005年以來歷史高點。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6月,A股共有176家上市公司破凈,破凈率達到13.42%;2008年10月,A股共有208家上市公司破凈,破凈率達到13.5%;2013年6月,A股共有182家上市公司破凈,破凈率達到7.5%;2018年12月,A股共有395家上市公司破凈,破凈率達到11.1%。
進一步統計發現,在上述破凈高峰之間,大盤點位均出現較大幅度上漲。2005年和2013年破凈潮後,大盤漲幅均超過100%。
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學術委員、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A股整體成交量、大盤點位等多項指標都是比較穩定的。在平穩的市場運行下,出現大規模破凈股的現象,一方面是由於這些上市公司自身基本面出現了變化,另一方面是由於市場風格整體變化,投資機構對於很多上市公司的定位和估值發生較大變化。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受政策支持的行業龍頭破凈股有較多投資機會。具備優質資產的破凈公司,更具有投資價值。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今年以來A股市場整體低迷,除了消費白馬股和科技類龍頭股屢創新高引發資金關注外,多數行業的上市公司不被市場關注,股價持續走弱,使得破凈數量持續增多。破凈股是否具備投資價值,需要看破凈的真正原因。如果行業整體增速放緩,則很難出現大的投資機會,比如鋼鐵行業破凈類上市公司投資機會就很有限。相比之下,大消費、科技、非銀金融等上市公司受益於經濟轉型,行業整體機會較多。只有給投資者帶來持續分紅或持續盈利增長能力的破凈股才有投資價值。
破凈原因不一
招商證券煤炭行業研究報告也表示,近期行業估值回落明顯,尤其龍頭中國神華已破凈,為歷史低點,但經過供給側改革後行業供需關系、庫存等均已呈現健康向好走勢,可關注其與行業基本面背離所帶來的機會。
部分行業受政策利好影響較大,機構認為行業龍頭破凈股投資價值顯現,基建行業這一特徵最為明顯。國盛證券11月17日的行業周報指出,建築企業的賬面凈資產可以看做企業將應收款、存貨等資產全部回收變現,再付清應付款與其他債務後所得的凈現金,即建築企業立即清算的變現價值,因此PB(市凈率)=1具有明確的經濟含義,即便考慮公司資產的可回收性對PB打一定折扣,目前建築央企PB也處極低水平,具有一定安全邊際,在穩增長政策不斷加強、龍頭公司基本面強化背景下,板塊存在一定估值修復需求。
也有部分破凈公司經營出現一定問題。以兩市市凈率最低的眾泰汽車為例,其截至三季度末的168.1億元的凈資產中,商譽就高達62.59億元。這源於公司2016年借殼上市時所產生的,但隨著公司經營狀況惡化,存在巨大的商譽減值壓力,商譽減值則沖減公司凈資產,其市場表現也體現了這一預期。
針對破凈股的投資風險,多位市場人士指出,不排除有些公司凈資產雖然較高,但面臨技術迭代等因素帶來的淘汰風險,這些資產也缺乏投資價值。一些高風險公司如康得新、康美葯業、獐子島等暴露出來的在貨幣資金、存貨上的巨大風險,也提醒投資者要高度關注資產質量及其真實性。
同時,前幾年並購公司帶來的巨大商譽,在會計科目上也體現為凈資產,這也是不少傳媒類等輕資產公司出現破凈的原因,對於商譽減值風險特別是業績承諾期滿後的標的資產盈利情況也要予以高度關注。
分紅也是核驗資產質量、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周期性行業在成長性有限的情況下,大規模資本性開支會隨之收縮,如果資產質量優良則會產生充沛現金流,成為「低估值+現金」牛公司,將是價值投資者青睞的標的。
產業資本頻舉牌
持續的破凈表現,正在逐步顯現價值。首先發現這一投資機會的是產業資本。
從重置成本角度發現獨特的投資價值,是產業資本相較於財務投資者的一大強項。股市行情較差時,一般是產業資本出手的最好時機,這時候往往會出現市值和重置成本倒掛的情形,同行之間對彼此情況更熟悉,往往會抓住這種機會進行抄底。
重置成本又稱現行成本,是指按照當前市場條件,重新取得同樣一項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金額。
近期產業資本類舉牌現象頻現。如長江電力舉牌國投電力、川投能源和上海電力,金光紙業舉牌博匯紙業,都是產業資本舉牌低市凈率同行之舉。
以近期被產業資本半年內四次舉牌的博匯紙業為例,在今年4月首次被舉牌之前的幾個月里,公司市值一直在40億元-50億元之間徘徊,股價已長期處於破凈狀態。根據博匯紙業此前披露的信息,其75萬噸白卡紙項目需要投資超過32億元,對應萬噸產能投資額在4000萬元以上。而公司2018年白卡產量已經超過130萬噸,參照75萬噸白卡的投資額度,其重置成本在50億元以上。公司在2018年年報中還披露,75萬噸白卡紙、50萬噸高檔牛皮箱板紙和50萬噸高強瓦楞紙項目在2018年底時投資已經基本完成,僅這三個項目,根據此前披露的投資計劃,投資額也達到56億元。
接近博匯紙業的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公司目前賬面凈資產較低主要是因為早年投資的生產線通過多年折舊計提,目前賬面凈資產已經為零,但生產線仍在良好運行。根據博匯紙業公開資料顯示,公司早年投資的生產線一般設置15年的折舊計提年限。
市場人士分析,在一些剛性需求產業領域,雖然成長性不強,但是行業技術進步空間同樣不大,其設備、技術等長期積淀的資產,在未來仍將繼續創造價值,同行業企業通過低於凈資產的價格買入同行業公司股票,實現權益產能的擴張,其成本甚至低於自行投資建設。產能本身就是一種資源,一旦巨大的產能形成,就會形成明顯的規模壁壘,加之存在運輸半徑等問題,同行業企業與其上馬同類產能進行惡性競爭,不如以更低的成本獲取同行產能的權益。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鄭重聲明: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6. 國盛證券怎麼樣
開業以來,公司各項業務開展成績顯著。經紀業務持續向好。在126家證券公司股票基金交易量排名中,上海證券交易所排名由2003年的84名上升至2005年的75名,深圳證券交易所由2003年的88名上升至2005年的74名;2006年總交易量排名64位。截至2007年6月,開戶總量28.52萬戶,證券託管市值114.56億元。投行業務發展穩健。2004年,實現證券發行收入的87家券商中,公司排名27位;2005-2006年參與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並保薦13家,排名29位。同時公司證券投資業務和固定收益業務風險控制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
公司已經具備A股主承銷商資格。公司的投資銀行業務,堅持「熱忱、精進、誠信、篤行」的精神,以具有高速成長潛力的機構客戶為中心,通過以戰略購並為核心的專業對口化服務,向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投資銀行服務。
7. 求各種概念的龍頭股清單,每種不要太多
一樓二樓的話真多啊,說了好多。沒看到樓主說每種不要太多嗎。
新能源 天威保變
迪斯尼 界龍實業
期貨 中國中期
農產品漲價 隆平高科
化肥漲價 新安股份
A/H溢價比 海螺水泥
8. 突然!家電飆漲800億 龍頭股沖擊漲停!究竟原因何在
三季報頻頻飛出黑天鵝、「最慘新股」接連上演,就在大家都在擔憂市場缺乏熱點、人氣不足之際,本周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氣氛突然說變就變。
11月1日,A股三大指數先後出現由綠轉紅的拉升態勢,家電板塊強勢領漲。板塊龍頭格力電器午後大漲9%以上,逼近漲停,股價創下歷史新高,市值突破3800億。美的集團、海爾智能等大白馬股陸續走出超5%以上強勢態勢。短短一日,1.2萬億市值規模的家電板塊飆升了超800億元。
到底誰在搶籌?發生了什麼?
三大指數突然翻紅
家電股龍頭創歷史新高
11月1日早盤,三大指數表現低迷,熱門板塊先後出現猛烈回調。而臨近午盤,三大指數突然出現了由綠轉紅的翻盤,指數大漲。截至當日收盤,上證指數收漲近1%。
行情突然翻紅,家電板塊無疑成為這輪行情的領頭羊。11月1日,家電指數高開高走,指數漲幅明顯,尤其是午後開盤,指數漲幅開始擴大。截至當日收盤,家用電器板塊報收7577.19,漲幅高達6.51%。短短一日,1.2萬億級別的家電板塊市值飆升超800億元。
在家電板塊中,龍頭股格力電器漲幅驚人。當日,格力電器小幅高開後,股價逐漸上漲,午後格力電器猛漲,最高觸及64.41元,漲幅達9.71%。而這也是格力創下的歷史新高。截至目前,格力電器市值突破3800億元。
對於格力電器的大漲,市場人士猜測,這和高瓴資本入主格力電器事件息息相關,未來格力電器一定會做出局部戰略調整。
除了格力電器之外,家電板塊的龍頭股同樣表現精彩,其中康盛股份、華帝股份漲停,格力電器和海爾智能漲幅超8%以上,蘇泊爾和美的集團漲幅超6%以上。
另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雙十一以及年底購物季節的到來,傳統家電板塊迎來銷售旺季,各大品牌白色家電也會迎來營收的大漲階段。這也成為資金看好白色家電盈利預期的原因。
據天貓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已有64個品牌進入億元俱樂部。與去年同期相比,預售階段成交過億的品牌數量翻番。在消費電子領域,海爾、美的、西門子、小天鵝、飛利浦、格力、海信、松下等14個品牌邁入「億元俱樂部」。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日當天,除了家電板塊的幾只大白馬之外,醫葯、科技等龍頭股同樣獲得資金的大量持倉買入。
從當天的主力流入情況來看,區塊鏈、家電、金融以及稀土永磁等板塊獲得市場資金巨量買入。其中新湖中寶、格力電器、美的集團、中國平安等股主力凈流入超6億。
白馬股仍獲青睞
80億北上資金大舉掃貨
前段時間,由於三季報頻頻飛出黑天鵝,不少白馬股突然炸雷、股價閃崩,讓市場投資人士紛紛擔憂,白馬股「黑化」,機構抱團買入邏輯遭遇挑戰。
但從今日市場的表現來看,以白馬股為代表的核心資產組合依然獲得資金的巨量增持,白馬股仍然大獲青睞。
而從資金性質來看,北上資金無疑成為此輪行情背後的超級買家。
數據顯示,11月1日,北上資金買入量大幅放大,當天北上資金合計超87億資金通過滬深股通流入A股市場。其中滬股通超38億,深股通超48億元。
而從歷史的資金流入情況來看,今年以來已經有超2257億元資金流入A股市場,前三月北向資金流入高達1173億元。
而從北向資金的持倉標的來看,大白馬股成為其布局的重點。據10月31日數據顯示,當日滬股通買入量居前的個股為貴州茅台、伊利股份、中國平安等。深股通買入量居前的個股為美的集團、五糧液、格力集團。
更有細心人士發現,即便有白馬股出現業績低於市場預期、股價炸雷的情況,但北向資金並沒有選擇巨量賣出推出,而是依然持續加倉買入。
以白雲機場為例,10月29日,公司三季報出爐,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幅僅為0.51%,增速較半年報繼續下滑。當天,白雲機場股價跌停。而從滬深股通持倉情況看,從10月22日至31日,北上資金累計加倉白雲機場超1000萬股。
MSCI第三次擴容在即
機構預計500億增量資金流入
實際上,此次北上資金大幅加倉,正在傳遞一個強烈的信號,那就是外資依舊看好中國,加倉買入A股的邏輯並沒有發生根本變化。
據官方消息,MSCI宣布,11月份半年度指數評估結果將於北京時間11月8日凌晨06:00公布,26日收盤實施,27日生效。根據此前安排,A股將迎來MSCI第三步擴容計劃,計劃執行後,MSCI全球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納入A股權重將分別提升0.22%和1.44%。
根據此前公告,11月A股擴容安排下,MSCI新興指數中的A股大盤股(包含創業板大盤股)納入因子將從15%提升至20%,同時,MSCI將以20%的納入因子納入A股中盤股(包含創業板中盤股)。此次擴容將於11月26日收盤後生效。
在機構看來,這一輪擴容將為A股再次帶來巨量資金。據招商證券估算,此次擴容,將為A股帶來49億美元被動增量資金,約合345億元人民幣。同時,招商證券估算本次擴容或還將帶來195億美元主動增量資金,摺合1372.39億元人民幣。不過,屆時到底有多少主動增量資金能來取決於當時的市況。
國盛證券更為樂觀,據稱,屆時此次MSCI擴容將帶來約493億人民幣被動增量資金,由於中盤股的納入,11月的增量資金規模要高於5月和8月。
根據以往經驗,被動增量資金大概率於26日收盤前入場搶籌,這也是資金尾盤突襲的慣用操作。
從目前來看,北上資金已經開始持續7日凈買入的趨勢,尤其是今日,北上資金凈買入額更是高達80億元,足見其掃貨態度堅決。
在不少投資者看來,此輪外資加倉掃貨A股大白馬股尤其是家電板塊龍頭,MSCI擴容的因素的影響較大。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鄭重聲明: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9. 尋找反彈急先鋒:資金偏愛大消費 龍頭股迎反彈契機
編者按: 昨日A股市場全線反彈,白酒股領漲,大消費板塊成為反彈急先鋒。分析認為,大消費是典型的本土優勢產業,亦是外資長期增持的主要方向,未來外資對大消費板塊的青睞仍將持續。
A股全線反彈 大消費領漲
周三,A股三大指數全線反彈,滬指上漲1.91%,上探10日線。兩市全日呈單邊上漲走勢,成交量有所放大。截至當天收盤,滬指收報2938.68點,漲1.91%,成交額2263億。深成指收報9259.03點,漲2.44%,成交額2865億。創業板收報1528.69點,漲2.28%,成交額816億。昨日兩市共114隻個股漲停,16隻個股跌停。
盤面上,人造肉概念再度走強,雙塔食品(002481)、豐樂種業(000713)、艾普股份、維維股份(600300)、金健米業(600127)悉數漲停。白酒板塊成全日領漲中軍,板塊漲幅高達5.97%,瀘州老窖(000568)午後漲停,五糧液(000858)、洋河股份(002304)、古井貢酒(000596)、今世緣(603369)等均大漲7個點以上,五糧液報收109.9元,創 歷史 新高。種植業與林業板塊熱度不減,豐樂種業再次漲停,短期內已漲停8次。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時間5月14日上午5時,MSCI 5月半年度指數審議結果正式出爐。MSCI宣布將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5%提高至10%。分析人士指出,隨著A股納入MSCI比例提升至20%的計劃落地實施,全年有望為A股帶來4600億元增量資金,外資持有比例高的消費股將直接受益於這一利好。
從MSCI披露的進度來看,將分三步提升A股納入因子。其中,今年5月份擴容是第一步,半年度指數審議時將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5%提升至10%;隨著8月份、11月份「三步走」實施執行後,屆時MSCI新興指數成份股預計包含253隻大盤A股和168隻中盤A股。機構預測,疊加富時羅素納入如期落地,今年外資增量資金約在5000億元左右。國盛證券表示,大消費是典型的本土優勢產業,亦是外資長期增持的主要方向,未來外資對大消費板塊的青睞仍將持續。
大消費龍頭有望跑出
今年以來,食品、家電等大消費板塊相對穩健,成為市場寵兒。Wind數據顯示,年初至5月8日,食品飲料、家用電器、電子、醫葯生物分別上漲44.70%、34.30%、23.17%、22.80%,紛紛跑贏同期上證指數漲幅,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板塊中也處於上游水平。在近日的劇烈市場震盪中,上述板塊也都展現出一定韌性,相對抗跌。
國泰君安表示,外資在行業偏好上比較固定,持續偏好家用電器、食品飲料、醫葯和電子等板塊;在個股選擇層面,外資未來或仍將繼續流入大市值、高ROE的個股。
廣發基金認為,我國消費行業是全球最具有競爭力的行業之一,居民人均收入增長、需求提升、消費者結構改變等將成為消費企業持續成長的長期動力。諾德基金認為,大眾品行業受益於消費升級,龍頭公司憑借品牌、規模、渠道等優勢有望繼續提高市場份額。
有分析指出,消費行業歷來是牛股的集中誕生地,不僅A股市場顯示出了這個趨勢,美國市場也證明了這個趨勢,消費板塊是標普500近三十年來表現最好的板塊之一。
公募基金偏愛大消費
在一季度中,公募基金持倉也有變化。在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重倉持倉中,食品飲料、非銀金融和農林牧漁等行業增倉幅度較大,行業配比分別增加2.94%、1.30%和1.26%;銀行、建築裝飾、公用事業等行業減倉幅度較大,倉位分別下降1.71%、1.40%和0.87%。
從一季度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的重倉持倉佔比來看,食品飲料、醫葯生物、非銀金融為公募基金重倉的前三大行業,佔比分別為14.19%、11.51%、10.92%。鋼鐵、綜合、紡織服裝為公募基金重倉的後三大行業,佔比分別為0.16%、0.29%、0.39%。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雷昕認為,今年一季度,股混型基金規模增長的幅度較大,股混型基金整體偏好食品飲料、醫葯生物、非銀金融、農林牧漁等大消費板塊,中國平安、貴州茅台、五糧液依舊是公募基金重倉股。在債券型基金方面,可轉債的倉位整體有所增加,同業存單比例有所下降,中長期純債型基金的杠桿率呈現小幅上升態勢。
在具體板塊上,1月份受政策面刺激影響,大消費板塊成為市場熱點,家用電器全月領漲;2月份5G概念持續發酵,TMT板塊行情火爆,電子、計算機、通信、傳媒行業漲幅居前;3月份在豬價上漲的帶動下,農林牧漁成為表現最佳的行業板塊。從整個第一季度看,計算機、農林牧漁和食品飲料行業漲幅居前三,指數收益率分別為48.46%、48.42%和43.58%。
為什麼公募基金青睞大消費板塊?廣發基金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廣發消費升級擬任基金經理李耀柱認為,我國消費行業是全球最具有競爭力的行業之一,居民人均收入增長、需求提升、消費者結構改變等將成為消費企業持續成長的長期動力。自2017年3月份以來的最近兩年,外資偏好流入的行業呈現高度的集中性,食品飲料、家用電器、醫葯生物等大消費最受青睞。在二級行業上,白電、白酒的持倉比重在各自一級行業中占絕對優勢。
展望未來,國泰融安多策略基金經理高楠表示,長期看中國經濟是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盈利能力的過程,繼續看好農業、TMT和消費龍頭。李耀柱認為,今年5月份將迎來MSCI第二次擴容,從中長期來看,外資參與A股的程度會繼續提高,機構對消費龍頭企業的持續偏愛,有望進一步提升消費板塊的估值水平。
掘金點
五糧液(000858)
5月10日,五糧液在宜賓總部正式召開2018年度股東大會,通過此次股東大會,五糧液從經營目標、經銷渠道、品牌建設等多個方面,向外界傳達出上市公司的具體規劃和布局。據介紹,五糧液2018年完成營業收入400.30億元,同比增長32.61%;實現凈利潤134億元,同比增長38.36%;超出2017年經營計劃,即「2018年收入力爭26%增長」。2019年五糧液的營收目標再增百億元,為500億元。
二級市場上,在A股近期持續下跌的情況下,五糧液股價卻持續收紅,不少券商分析師密集給出「買入」、「推薦」評級。招商證券發布五糧液的研報指出,改革加速推進,重視渠道正循環紅利,上調目標價至130元。公司自年初營銷組織變革推動以來,改革進入關鍵期,強力執行支撐下,方向上切中關鍵要點,改革循序落地,渠道信心回升,需重視渠道正循環後的紅利釋放。上調19-20年EPS預測至4.47和5.49元(前次4.24、5.08元),估值折價有望逐步改善,給予20年24倍PE,上調目標價至130元。
瀘州老窖(000568)
瀘州老窖業績再創新高。4月25日,瀘州老窖公布了2018年年報及2019年一季度報。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130.55億,同比增長25.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86億,同比增長36.27%。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41.69億,同比增長23.7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15億,同比增長43.08%。
這是瀘州老窖自創立至今獲得的最好成績。這家公司上次創造的營收峰值是2012年的115.6億元,在那之後行業進入下行周期,瀘州老窖業績也一路走低,直到2017年,其營收才再次回升至百億。
目前,瀘州老窖正在對品牌進行清理和提價,其產品條碼刪減幅度已超過90%,公司將資源集中在國窖1573、瀘州老窖、窖齡酒等幾個大單品上。進入2019年以來,瀘州老窖還對前述幾個大單品做了提價,希望藉此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利潤空間,並樹立品牌整體的高端化形象。
二級市場上,5月15日,瀘州老窖漲停。龍虎榜數據顯示,深股通席位買入3.48億元同時賣出2.72億元,並同時位居買一、賣一席位。三個機構席位合計買入1.51億元,銀河證券紹興營業部買入5516萬元。
伊利股份(600887)
4月25日,伊利股份發布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伊利股份一季度營業總收入231.3億元,同比增長17.1%;凈利潤22.8億元。
正如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所言,持續高增長的業績得益於伊利股份 健康 生態圈的構建。伊利股份通過匯聚全球的創新、市場、人才、自然等各方優質資源,成為橫跨大 健康 領域內多品類的布局者、帶動 健康 食品行業發展的引領者、更值得消費者信賴的 健康 食品提供者,實現了 健康 領域的新生態、新價值。
在伊利股份業績持續走高的背後,其品牌滲透力正不斷增強。根據凱度消費者指數中國城市戶內樣組數據,2019年第一季度伊利股份市場滲透率為64.3%,遠高於行業滲透率增速。同時,伊利股份的綜合市場佔有率穩步提升,已達到25.6%,穩居亞洲榜首,持續領跑行業。
其中,伊利股份主要單品金典、安慕希營收增長率為20.5%、25.5%,而各自主要競品特侖蘇、純甄增長率則分別為10.0%、11.7%。新產品布局與新營銷渠道在2019年繼續發力,為企業營收、利潤做出相當程度的貢獻,增長動能強勁。
格力電器(000651)
格力電器日前披露2018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000.24億元,同比增長33.33%;實現歸母凈利潤262.03億元,同比增長16.97%。在2017年暫停分紅之後,格力電器2018年年報重啟年度分紅方案,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5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紅利90.23億元。若加上2018年半年報36.1億元的分紅方案,2018年格力累計分紅超過126億元,刷新公司年度最高分紅紀錄。自1996年上市以來,至今累計分紅將高達544.25億元。
空調行業的頭部效應不斷加強。格力電器在營收、凈利潤增速方面,雙雙大幅領跑行業數據。據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數據,2018年家電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為1.49萬億元,同比增長9.9%;利潤為1225.5億元,同比增長2.5%。
在新能源方面,公司將推進新能源技術研究的創新,提升光伏產品可靠性,掌握工業儲能系統核心的集成及能量調度控制技術,進一步發力海外市場。擴展再生資源業務領域,深耕再生資源技術研究,集中資源和技術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
本文源自投資快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