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財務管理重點內容歸納
財管這門課程總共有21章,按照財管內容來歸納大致可分為財管基礎、投資管理、估值管理、運營資本管理、籌資管理、成本管理、責任管理。基礎部分是第1章、3章;投資管理是第4章、第5章;估值管理是第6章、第7章、第8章;運營資本管理是12章;籌資管理是第9章、10章、11章;成本管理是第13章、第14章、15章、16章、17章;責任管理是第18章、19章、20章、21章。歸納時按照學習進度反向進行,目的是加強學習不夠充分部分的復習,所以順序是與書本不同的。
第十七章短期經營決策
重點內容:
1、相關成本和不相關成本
2、生產決策重要方法: 差量分析法、邊際貢獻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
3、虧損產品停產決策: 邊際貢獻大於零則不停產
4、零部件自製與外購決策: 選擇相關成本小的方案
5、特殊訂單是否接受: 接受的邊際貢獻大於接受的相關成本,考慮專屬成本、機會成本。
6、約束資源最優利用決策: 單位限制資源邊際貢獻大的產品先滿足生產
7、進一步深加工的決策: 差量分析法,比較利潤
8、產品銷售定價原理: 依據市場類型來決定
9、產品定價方法: 加成定價、市場定價、新產品定價(滲透、撇脂)、閑置定價。
易錯點:
1、自製與外購決策外購單價: 小於單位變動成本(單位材料、人工、製造+單位專屬、機會)
2、停產決策計算產品停產單價: 大於單位變動成本,使邊際貢獻大於0
第十八章全面預算
重點內容:
1、增量預算與零基礎預算:
2、定期預算與滾動預算:
3、預計生產量 =預計銷售量+預計期末產成品存貨-預計期初產成品存貨
4、預計材料采購量 =預計生產量+預計期末材料存量-預計期初材料存量
5、直接人工預算、製造費用預算、銷售費用、管理費用預算
6、財務預算的編制
易錯點:
1、材料采購金額的計算: 先計算本期生產量,再計算本期材料采購量,再計算采購金額
2、產品存在不合格率時 ,生產產品量等於合格產品量/(1-不合格率)
3、期初、期末存量的確定: 一般是下期銷量的百分比,本期期初等於上期期末
4、賒銷分期收回: 按比例求出本期數量,下期數量,再分別求出期初、期末、本期采購、本期銷售。本期采購=期末+本期銷售-期初
5、現金預算編制: 現金不足需要借款金額X計算:-不足金額+X-X*利率>最低現金保持金額。現金充足還款金額Y計算:現金多餘金額-Y-利息>最低現金持有量,取整數為還款金額
第十九章、責任會計
1、最能反映部門真實貢獻的是部門營業利潤 =部門邊際貢獻-部門可控固定成本-部門不可控固定間接費用。
2、剩餘收益的計算公式 =部門稅前經營凈利潤-部門平均凈經營資產*要求的稅前投資報酬率。
第二十章、業績評價
1、經濟增加值公式 =稅後營業凈利潤-調整後資本成本*平均資本成本率
2、稅後經營凈利潤 =凈利潤+(利息支出+研究開發費用調整)*(1-25%)
3、調整後資本 =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負債合計-平均無息負債-平均在建工程
第十三章、產品成本計算
重點內容:
1、直接分配法與交互分配法的區別
2、約當產量法下的分配率計算公式 =(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費用)/(完工產量+在產品約當產量),完工產品成本=完工產品數量*分配率,在產品成本=在產品約當產量*分配率,這是加權平均法。
3、先進先出法如何計算成本
4、分部法成本還原
5、平行法成本
易錯點:
1、兩道工序在產品約當產量計算: 先求每道工序的完工進度率,再分別乘以每道工序的在產品數量,其中第二道工序完工率=(第一道定額+第二道定額*完工百分比)/總定額。
2、交互分配法對外分配率 =(待分配費用+分進來費用-分出去費用)/(本部門耗用總量-輔助部門耗用量)
3、交互分配法對內分配率 =待分配費用/本部門耗用總量
4、分項結轉法步驟: (1)計算出第一步完工半成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用加權平均法;(2)半成品入庫,按平均加權法計算半成品成本,確定轉出至第二步半產品成本;(3)計算第二步驟完工產品直接材料、人工、製造費用,按第一步驟分配率佔比還原完工產品直接材料費用,與第二步驟各項費用相加得到材料、人工、製造的成本
5、平行結轉法: (1)第一步驟各項成本計算,分配率=待分配費用/(本步驟在產品約當數+總完工產品數+第二步在產品約當)(2)第二步驟各項成本計算,分配率中用本步驟的約當數;(3)兩步驟相加得到總成本;(4)按可變凈值法分解聯產品成本
第十四章、標准成本法
重點內容:
1、成本差異=實際成本-標准成本
價差=實際數*(實際價格-標准價格)
量差=(實際數量-標准數量)*標准價格
2、直接材料價差、直接材料量差
直接人工耗費差異=價差,直接人工效率差異=量差
變動成本耗費差異=價差,變動成本效率差異=量差
3、固定製造費用差異二分法: 耗費差異=固定製造費用實際數-預算數
能量差異=固定製造標准分配率*(生產能力-實際產量標准工時)
4、三因素分析法: 耗費差異=固定製造費用實際數-預算數
閑置能量差異=(生產能量-實際產量標准工時)*固定製造標准分配率
效率差異=固定製造標准分配率*(實際工時-實際產量標准工時)
易錯點:
1、直接材料成本 =(采購價+運輸成本)/(1-正常損耗率),儲存成本不計入
2、需要修訂基本成本標準的是: 生產工藝、物理結構、重要原材料
3、需要修訂現行標准成本的是: 季節材料漲價、設備利用率提高、新工藝、人工成本上升。
4、材料價格差異 是在采購過程中形成的,與儲存和加工無關
5、標准成本的計算過程:
每件直接材料標准成本=直接材料標准消耗*標准價格
每件變動製造標准成本 =(預算費用/生產能量工時)*單位標准工時
每件固定製造標准成本 =(預算費用/生產能量工時)*單位標准工時
6、單位實際成本 =實際材料耗用量*單價+實際變動費用/實際產量+實際固定製造 費用/實際產量
7、部門可控邊際貢獻 =邊際貢獻-固定費用*部門可控成本率
第十五章、作業成本
重要內容:
1、作業成本庫的種類: 單位級、批次級、品種級、生產維持級
2、作業成本動因種類: 業務、持續、強度
易錯點:
1、編製作業成本分配表: 思路是計算各步驟分配率(作業成本/總作業量),再按各步驟的作業量分配費用。下一步分配率計算時要加上上一步分配給該步驟的費用。
2、計算完工產品和在產品單位成本 =作業合計成本/(完工產品數+在產品數本作業約當量)
第十六章、本量利分析
重點內容
1、本量利損益模型: EBIT=(P-V)*Q-F
2、邊際貢獻方程: M=(P-V)*Q=銷售成本-變動成本
邊際貢獻率 m=M/P*Q=邊際貢獻/銷售收入=單位邊際貢獻/單價
邊際成本率 v=變動成本/銷售收入=單位變動成本/單價
邊際成本率+變動成本率=1
製造邊際貢獻 =銷售收入-變動生產成本
產品邊際貢獻 =銷售收入-變動生產成本-變動銷售費用
3、保本分析: 保本量*(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0
保本額*邊際貢獻率-固定費用=0
4、保本點指標: 盈虧臨界點作業率=盈虧臨界點銷售量/實際銷售量
安全邊際額 =實際銷售額-盈虧臨界點銷售額
安全邊際率 =安全邊際額/實際銷售額
正常銷售額 =盈虧點銷售額+安全邊際額
1=盈虧臨界點作業率+安全邊際率
5、安全邊際與EBIT: EBIT=邊際貢獻率*安全邊際額=邊際貢獻*安全邊際率
息稅前利潤率=邊際貢獻率*邊際安全率
6、利潤敏感分析: 利潤對銷量的敏感系數=經營杠桿系數=1/安全邊際率
易錯點:
1、延期成本定義
2、Y=a+b*x看作是總成本對銷售額的函數 ,則b是變動成本率,邊際貢獻率 =1-b
3、盈虧臨界點銷售額L =f/(p-v),當單價和變動成本等比例變化時,L反向變化
4、敏感系數可以用求經營杠桿的公式得到
第九章、資本結構
1、資本結構決策分析方法: 資本成本比較法、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法、企業價值比較法。
2、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法基本觀點: 每股收益相同時的息稅前利潤或營業收入
[(EBIT-I1)(1-T)-PD1]/N1=[(EBIT-I2)(1-T)-PD2]/N1 ,決策原則,大於上式EBIT用債務籌資,反之用股權籌資
3、經營杠桿系數 =息稅前利潤百分比/銷售收入百分比=M/EBIT=(EBIT+F)/EBIT
4、財務杠桿系數 =每股收益變化百分比/息稅前利潤百分比=EBIT/(EBIT-I-PD/(1-T))
5、聯合杠桿系數 =每股收益變化百分比/銷售收入百分比=經營杠桿*財務杠桿
第十一章、股利分配、股票分割與股票回購
1、除權參考價的計算: =(股權登記日收盤價-每股現金股利)/(1+送股率+轉增率)
第六章、債券、股票價值評估
1、債券價值評估方法: (1)平息債券Vd=利息*(P/A,rd,n)+本金*(P/F,rd, n);(2)貼現債券,Vd=到期本利和*(P/F,rd,n);零息Vd=本金*(P/F,rd, n);(3)流通債券:第t時點、平息債券Vd=利息*(P/A,rd,n-t)+本金*(P/F, rd, n-t);貼現債券,Vd=到期本利和*(P/F,rd,n-t);零息Vd=本金*(P/F, rd,n-t)
2、債券到期收益率: P0=I*(P/A,rd,n)+M*(P/F,rd,n)
3、普通股價值評估: (1)零增長股票價值:V0=D/rs;(2)固定增長股票的價值: V0=D0*(1+g)/(rs-g);(3)非固定增長股票價值,分段計算
4、優先股價值評估: Vp=Dp/rp
第七章、期權價值評估
1、期權投資策略: (1)保護性看跌期權:買1股票、買1看跌期權,鎖定最低凈損益;(2)拋補性看漲期權:買1股票,賣出1看漲期權,鎖定最高凈損益;(3)對敲:買1看跌,買1看漲,劇烈波動(4)空頭對敲:賣1看漲,賣1看跌,市場穩定
2、金融期權復制原理和套期保值原理: (1)每份期權價值C0=購買股票支出-借款費用=H*S0-B;(2)H=(Cu-Cd)/(Su-Sd),B=(H*Sd-Cd)/(1+r)
3、風險中性原理: (1)計算上下行概率:無風險利率r=上行概率P*股價上升百分比+(1-P)*(-股價下行百分比);(2)計算期權價值:C0=(P*Cu+(1-P)*Cd)/(1+r),看漲期權股票下行Cd等於0;上行概率=(1+r-d)/(u-d),u=1+上行百分比,d=1-下行百分比。
4、看漲期權-看跌期權平價原理: 看漲期權價值C-看跌期權價值P=標的資產價格S-執行價格的現值PV(X)
第八章、企業價值評估
1、現金流量折現模型: (1)現金股利折現;(2)股權現金流量折現;(3)實體現金折現
現金流預測計算公式: (1)實體現金流=稅後經營凈利潤+折舊(=毛流量)-經營運營資本增加(=凈流量)-資本支出(凈經營長期資產增加+折舊)=股權現金流+債權現金流=稅後經營凈利潤-凈經營資產增加;(2)股權現金流=凈利潤-股權凈投資;(3)債權現金流=稅後利息費用-債權凈投資(凈經營資產增加*負債率);(4)稅後經營凈利潤=凈利潤+稅後利息費用。
2、股票市價模型: (1)市盈率模型股權價值=可比企業平均市盈率*目標企業每股收益;(2)市凈率模型股權價值=可比企業平均市凈率*目標企業每股凈資產;(3)市銷率模型股權價值=可比企業平均市銷率*目標企業每股營業收入。
3、驅動因素: (1)本期市盈率=股利支付率*(1+g)/(rs-g)(2)本期市凈率=權益凈率*股利支付率(1+g)/(rs-g);(3)本期市銷率=營業凈利潤*股利支付率*(1+g)/(rs-g)
4、模型修正: 先平均,後修正,以修正平均市盈率法為例(1)可比企業平局市盈率=可比企業市盈率之和/n;(2)可比企業平均預期增長率=各可比企業預期增長率之和/n;(3)可比企業修正平均市盈率=可比企業平均市盈率/可比企業平均增長率;(4)目標企業每股股權價值=可比企業修正平均市盈率*目標企業增長率*目標企業每股收益。
5、股價平均法: 先修正,後平均,先計算出每一個修正後的股權價值,再平均股權價值
第四章、資本成本
1、稅前債務成本估計方法: (1)到期收益率,插值法,注意計息次數;(2)可比公司法,沒有上市債券,但有可比公司債券,處於同一行業、類似商業模式;(3)風險調整法,=無風險利率+企業信用風險補償,信用風險補償是信用級別相似的上市債券與同期政府債券差額的均值;(4)財務比率法,三無,無上市債券、無可比公司、無信用級別相似,計算出信用級別,再用風險調整法。
2、不考慮發行費普通股資本成本估計: (1)資本資產定價模型,rs=rf+β*(rm-rf);(2)股利增長模型,rs=D1/P0+g;(3)債券收益率風險調整法,rs=rdt+RPc,RPc約為3%-5%;
3、有發行費用的優先股資本成本: rp=Dp/P0(1-F)
4、永續債資本成本: rpd=Ipd/Ppd*(1-F)
5、加權平均成本
第五章、投資項目資本預算
1、獨立項目評估方法: (1)基本方法:凈現值法、現值指數法;(2)輔助方法:回收期法、會計報酬率法
2、投資項目現金流量估計方法: (1)建設期現金流量=-原始投資額=-長期資產投資-墊資運營資本-原有資產的變現價值-變現所得稅;(2)營業期現金毛流量=營業收入-付現營業費用-所得稅=稅前經營利潤+折舊=收入*(1-所得稅率)-付現營業費用*(1-所得稅率)+折舊*所得稅率;(3)終結期現金流=回收長期資產凈殘值及所得稅影響+回收墊資營運資本
3、運用可比公司法估計投資項目資本成本: (1)卸載可比企業財務杠桿:β資產=可比上市公司的β權益/(1+(1-T可比)*可比公司權益比);(2)載入目標企業財務杠桿,目標公司的β權益=β資產*(1+(1-T目標)*目標企業權益比);(3)用資產資本定價模型計算股東要求的報酬率;(4)計算加權平均成本
第九章、長期籌資
1、籌資的四種方法: 長期債務籌資、普通股籌資、混合籌資、租賃籌資
2、 債券發行價格 =未來支付的利息現值+到期本金現值
3、普通股籌資: (1)配股除權參考價=(配股前股票市值+配股價格*配股數量)/(配股前數量+配股數量)=(配股前每股價格+配股價格*股份變動比率)/(1+股份變動比例);每股股票配股權價值=配股除權參考價-配股價格/購買一股新股所需的原股數;(2)增發新股(3)股權再融資
4、混合籌資: (1)優先股;(2)認股權證與股票看漲期權的區別,新發股票,有稀釋,不能用期權模型;(3)可轉換債的籌資成本:
5、可轉換債券籌資成本: (1)可轉換債券最低價值:純債券價值=利息現值+本金現值,轉換價值=股價*轉換比例,等於兩者中較高者;(2)可轉換債券稅前成本等於投資人的內含報酬率,決策原則是處於債券成本與股權成本之間。
6、租賃的決策分析: 租賃凈現值=租賃的現金流量總現值-借款購買的現金流量總現值,包括租賃費、折舊抵稅額、期末資產余值。
第二章、財務報表分析和預測
1、因數分析法替代順序: 報告期指標R1=A1*B1*C1,基期指標R0=A0*B0*C0,用實際值替代基準值,替代A1:A1*B0*C0,替代B1:A1*B1*C0,替代C1:A1*B1*C1
2、運營資本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長期資本-長期資產,運營資本配置率=運營資本/流動資產,流動比率=1-(1-運營資本配置率)
3、權益乘數 =1+產權比率,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凈利潤+利息費用+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分母包括資本化和費用化利息
4、杜邦分析核心比率: 權益凈利率=營業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5、管理用財務報表體系: 權益凈利率=凈經營資產凈利率+(凈經營資產凈利率-稅後利息率)*凈財務杠桿,其中:凈經營資產凈利率=稅後經營凈利潤/凈經營資產
6、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 =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1+增長率)/增長率)*預計營業凈利率*(1-預計股利支付率)
7、可持續增長率 =本期凈利潤*本期利潤留存率/期初股東權益=營業凈利率*期末總資產周轉率*期末總資產期初股東權益*利潤留存率
8、外部融資額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銷售增長額,含有通脹的營業收入增長率=(1+通脹率)*(1+銷售增長率)-1
第十二章、運營資本管理
1、易變現率 =(股東權益+長期債務+經營性流動負債-長期資產)/經營性流動資產
2、籌資策略 :適中型:波動性流動資產=短期金融負債,激進型:波動性流動資產<短期金融負債,保守型:波動性流動資產>短期金融負債
3、最佳現金持有量分析: 機會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最小,存貨模式C=(2*T*F/k)的平方根;隨機模式:H=3R-2L
4、改變信用政策的決策: 總額法和差量法,總額法:應收賬款佔用資金=日賒銷額*平均收賬期*變動成本率*資本成本,折扣成本=賒銷額*折扣率*享受折扣的客戶比率
5、陸續供應經濟訂貨量,要乘(1-日消耗量/日送貨量)
6、放棄現金折扣成本計算: 折扣百分比/(1-折扣百分比)*360/(信用期-折扣期)
第一章、財管基本原理
1、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 (1)投資活動:長期投資+短期投資(2)籌資活動:短期籌資+長期籌資(3)財務管理=長期投資管理+運營資本管理+長期籌資管理
2、財務管理的概念和理論: (1)核心概念:貨幣時間價值+風險報酬權衡(2)基本理論:價值評估+風險評估+投資組合+資本結構
3、財務管理目標: (1)利潤最大化(2)每股收益最大化(3)股東財富最大化
4、資本市場有效性基礎條件: (1)理性投資人(2)獨立的理性偏差(3)套利行為
5、有效資本市場對財管的意義: (1)不能改變會計方法提升股價(2)不能通過金融投機獲利(3)關注自己公司股價是有益的
6、資本市場效率的程度: (1)弱式有效:歷史信息=技術分析無用(2)半強式有效:歷史信息+公開信息=技術分析無用+基本面分析無用(3)強式有效:歷史信息+公開信息+內部信息=技術分析+基本面分析+內幕消息無用
第三章、價值評估基礎
1、基準利率的基本特徵: (1)市場化(2)基礎性(3)傳遞性
2、利率的影響因數: (1)通貨膨脹溢價(2)違約風險溢價(3)流動性風險溢價(4)期限風險溢價
3、利率期限結構的三種理論: (1)無偏預期理論(2)市場分割理論(3)流動性溢價理論
4、貨幣時間價值: (1)報價利率、計息期利率和有效年利率的關系
5、年金的種類: (1)普通年金(2)預付年金(3)遞延年金(4)永續年金
6、資本市場線: (1)總期望報酬率=Q*風險組合的期望報酬率+(1-Q)*無風險利率,Q為風險組合占自有資本的比例,1-Q是無風險資產比例(2)直線方程:Ri=Rf+(Rm-Rf)*組合標准差/市場組合標准差(3)斜率含義:單位整體風險市場價格
7、證券市場線: (1)β=相關系數*單個證券標准差/市場標准差(2)直線方程:Ri=Rf+β*(Rm-Rf)(3)斜率含義:市場風險溢價
B. 債券和股票價值評估的基本方法是怎樣的
1. 股票的估價與債券的估價有何異同
股票估價是通過一個特定技術指標與數學模型,估算出股票在未來一段時期的相對價格,也叫股票預期價格。
股票估價方法:
第一種是根據市盈率估值.比如鋼鐵業世界上發達國家股市裡一般是8-13倍的市盈率.所以通過這種估值方法可以得出一般鋼鐵企業的估值=業績*此行業的一般市盈率.
第二種是根據市凈率估值.比如一個資源類企業的每股凈資產是4塊,那麼我們就可以看這類企業在資本市場中一般市凈率是多少,其估價=凈資產*此行業一般市凈率.這種估價方法適合於製造業這類主要靠生產資料生產的企業.象IT業這類企業就明顯不合適用此方法估值了.
債券估價基本原理:
債券作為一種投資,現金流出是其購買價格,現金流入是利息和歸還的本金,或者出售時得到的現金。
債券的價值或債券的內在價值是指債券未來現金流入量的現值,即債券各期利息收入的現值加上債券到期償還本金的現值之和。只有債券的內在價值大於購買價格時,才值得購買。
2. 債券價值評估方法
債券評估
(一)上市交易債券的評估
1.上市交易債券的定義
可以在證券市場上交易、自由買賣的債券。
2.評估方法
⑴對此類債券一般採用市場法(現行市價法)進行評估。
①按照評估基準日的當天收盤價確定評估值。
②公式
債券評估價值=債券數量*評估基準日債券的市價(收盤價)
③需要特別說明的是:
採用市場法進行評估債券的價值,應在評估報告書中說明所有評估方法和結論與評估基準日的關系。並說明該評估結果應隨市場價格變動而適當調整。
(2)特殊情況下,某種上市交易的債券市場價格嚴重扭曲,不能夠代表市價價格,就應該採用非上市交易債券的評估方法評估。
[例 8-1]:某評估公司受託對某企業的長期債權投資進行評估,長期債權投資賬面余額為12萬元(購買債券1 200張、面值100元/張)、年利率10%、期限3年,已上市交易。在評估前,該債券未計提減值准備。根據市場調查,評估基準日的收盤價為120元 /張。據評估人員分析,該價格比較合理,其評估值為:
『正確答案』1 200*120=144 000(元)
(二)非上市交易債券的評估(收益法)
1.對距評估基準日一年內到期的非市場交易債券
根據本金加上持有期間的利息確定評估值。
2.超過一年到期的非市場交易債券
(1)根據本利和的現值確定評估值。
(2)具體運用
①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的價值評估。
其評估價值的計算公式為:
P=F/(1+r)n (8-2)
式中:
P-債券的評估值;
F-債券到期時的本利和(根據債券的約定計算)
r-折現率
n-評估基準日到債券到期日的間隔(以年或月為單位)。
本利和 F的計算還可區分單利和復利兩種計算方式。
Ⅰ。債券本利和採用單利計算。
F=A(1+m*r) (8-3)
Ⅱ。債券本利和採用復利計算。
F=A(1+r)m (8-4)
式中: A-債券面值;
m-計息期限(債券整個發行期);
r-債券票面利息率。
3. 債券股票估價怎麼算啊
這個比較困難,相對復雜,本傑明格雷厄姆在其《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得出了一個十分簡便的成長股估價公式:
價值=當前(正常)每股收益*(8.5+兩倍預期年增長率)
該公式計算出的數據十分接近一些更加復雜的數學計算例如(折現現金流估值模型)所得出的結果
增長率這一數據我認為應該取隨後7到10年之間的數據並且還要剔除非經常性損益
本公式其實是求市盈率公式的變換形式:市盈率=當前價格/每股收益,所以(8.5+兩倍年預期增長率)也就是表示當前市盈率
下面拿「格里電器」來舉例子:從和訊網可以得例如格里2010年每股收益大約為1.23人民幣,2011預期每股收益和2012年預期每股收益的數值可以保守計算出它大約每年18%%的速度增長(得益於國家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所以:
1.23*(8.5+18*2)=54.73人民幣
所以他的每股價值大約為55元,現價22.8元價格遠遠低於當前價值處於低估區間安全邊際很大,這是一個例子,簡單的估價模型,他計算出來的數據和經典傳統的折現現金流估值法計算的數據結果相差無幾,下面是折現現金流估值的例子…關於股票估值最難的就是對自由現金流的增長率和價值折現率的確定,如果稍有失誤將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如果增長率估計過快將導致股價過高從而產生錯誤的安全邊際,這對投資人來說將是致命的,如果增長率估計太過保守雖然很安全但是直接導致股價低估進而可能過早拋售,賺不到可觀的價差利
C. 資產評估好學嗎
本人是來自文華學院的一名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因為自身專業的需要就有一門專業基礎課就是資產評估,對於「資產評估專業好學嗎?」我將從我的視角來闡述下我的看法。
本科階段無形資產、房地產、企業、金融這幾種類型的資產都會講,但都比較基礎。
從我資產評估老師了解到資產評估其實是一門以財務知識為基礎的學科,專業的老師幾乎都是財務相關專業的碩士或博士(資產評估目前好像沒有博士學位),本科階段會學習大量會計財務課程。
因此啊,其實資產評估在本科階段老師講的都比較基礎,學習起來並不會很難,可以說也是一個萬精油專業,學的多但不精。
D. 如何評估債券和股票的價值
債券?呵呵有那時間隨便選個貨幣基金好了,比較值得把握學習的是後者。我有一個觀點,就是一個人應該構建他的核心競爭力,不應該把有限的人生花在那些無意義的學習上,顯然,債券就是一個雞肋的產品,不值得浪費時間,怕風險就是黃金和貨幣基金。真正的學習要花在股票和期貨上,對股票價值的判斷將構成你一生的護城河。當然,具體的研究自己做去,股票的價值問題可以夠你研究三年以上,不過就算你了解價值最終也還是不夠,還會虧錢,還必須了解市場,不過市場這東西,就要看你天賦了,基本上真正的大師都是對市場的解讀上顯功力,不過真明白市場的,萬中無一,呵呵
E. 債券如何估值
交易所債券估值及查詢方法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每日發布的中債估值數據中已包含交易所上市的債券估值。目前,對於僅在交易所交易上市的債券,用戶可通過交易所債券代碼或債券簡稱查找;
對於跨市場上市交易的債券,用戶可通過該券的銀行間代碼(或債券簡稱)及相對應的流通場所查看該券的交易所估值。
債券估值的基本原理就是現金流貼現。
(一)債券現金流的確定
(二)債券貼現率的確定
債券的貼現率是投資者對該債券要求的最低回報率,也叫必要回報率:
債券必要回報率=真實無風險利率+預期通脹率+風險溢價
(5)債券股票的價值評估課程擴展閱讀
基本要素
1、債券面值
債券面值是指債券的票面價值,是發行人對債券持有人在債券到期後應償還的本金數額,也是企業向債券持有人按期支付利息的計算依據。債券的面值與債券實際的發行價格並不一定是一致的,發行價格大於面值稱為溢價發行,小於面值稱為折價發行,等價發行稱為平價發行。
2、償還期
債券償還期是指企業債券上載明的償還債券本金的期限,即債券發行日至到期日之間的時間間隔。公司要結合自身資金周轉狀況及外部資本市場的各種影響因素來確定公司債券的償還期。
3、付息期
債券的付息期是指企業發行債券後的利息支付的時間。它可以是到期一次支付,或1年、半年或者3個月支付一次。
在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和通貨膨脹因素的情況下,付息期對債券投資者的實際收益有很大影響。到期一次付息的債券,其利息通常是按單利計算的;而年內分期付息的債券,其利息是按復利計算的。
F. MBA教材及課程有哪些
每個院校的MBA課程設置不太一樣,這里以華東理工大學MBA課程為例
一、公共課模塊
1. 商務英語
本課程集中於兩方面:語言基礎和專業技能。通過介紹現代商務中的相關商務用語和商務寫作技巧,訓練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從而達到使學員的各種英語社交能力系統化的目的。
2. 自然辯證法
本課程旨在增加學生對實際問題和矛盾的認知和解讀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的能力,增強運用唯物辯證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解決實際生活工作中面臨的問題的能力。
二、專業核心模塊
1. 管理經濟學
管理經濟學主要是講授與企業管理相關的經濟學理論知識。課程的宗旨是培養並提高學生的經濟理論分析水平與經濟邏輯分析能力。主要內容包括企業經營決策的分析基礎、需求、供給和市場均衡、需求彈性分析、運營成本與量本利分析、市場競爭、壟斷理論和市場勢力的構成、基於客戶價值的定價策略等。
2. 組織行為學
組織行為學課程的內容主要集中於三個層次:個體行為、群體行為、組織行為。其目的是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比較系統、全面的了解組織中有關個體、群體與組織的行為模式及基本理論,理解影響組織績效的人的方面與組織方面的各種因素,並能夠提出相應的對策,從而將提高組織績效與推動組織變革、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
3. 會計學
會計是一種信息系統,會計信息涉及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因此無論是投資者、債權人、企業的管理者還是其他相關部門的人員,了解會計信息的來源、運用及其質量的高低是至關重要的。本課程旨在培養學生運用會計信息於決策的能力。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基本會計概念、資產負債表分析、財務報表分析、企業內部控制的一般原理等。
4. 數據模型與決策分析
本課程的內容取自數理統計和運籌學;重點介紹管理運籌學與應用統計學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培養利用管理運籌學與應用統計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主要內容包括管理科學簡介及線性規劃基本概念、電子表格建模的藝術及線性規劃建模與應用、線性規劃及其擴展知識、網路最優化、整數規劃、非線性規劃、目標規劃、決策分析、預測知識等。
5. 市場營銷
市場營銷管理是一門市場分析、計劃、執行和控制的現代管理課程,是一門建立在經濟科學、行為科學、管理科學和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之上的應用科學。其研究對象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中心的企業市場營銷活動過程及其規律性。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在了解一般市場營銷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基礎上,掌握最前沿的營銷思想體系,形成系統的營銷思維方式,培養發現營銷實際問題與解決營銷實際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6. 人力資源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基本目標是讓學生全面了解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准則,在解決實際的管理問題和做決策時能夠具備較強的分析判斷能力,使學生學會如何作為人力資源管理者進行重要的戰略性思考。主要內容包含人力資源管理概述、人力資源戰略與規劃、工作分析與設計、員工招聘與篩選、員工培訓與職業發展、績效考核與管理、薪酬與福利管理等主題。我們特別強調學習其中的員工篩選、職業發展、績效考核等。
7. 公司理財
公司理財涉及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即企業的長期投資決策,長期融資決策和營運資本管理,而企業投融資決策的核心則是價值的評估。本課程將以價值分析為主線,以公司理財所涉及的三個領域為基礎,主要內容包括:債券和股票估值、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資產組合理論、公司融資決策與有效證券市場、資本結構和股利政策分析、營運資金管理以及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在公司財務中的應用等。
8. 運營管理
運營管理就是合理利用企業的生產要素對運營過程的計劃、組織、實施和控制,使產品或服務在成本、質量、時間或者服務等要素方面獲得競爭優勢。它把運營戰略、新產品開發、產品設計、采購供應、生產製造、產品配送直至售後服務看作一個完整的「價值鏈」,對其進行集成管理,包括運營戰略的制定、運營系統設計以及運營系統運行等多個層次的內容。本課程的目的在於使學員系統掌握與企業運營戰略、運營系統有關的知識。
9. 戰略管理
戰略管理是管理學科和經濟學科相交叉所形成的一門學科,以公司的內外部環境為分析重點,以案例分析為主要學習方法,運用經濟學知識和管理學知識,為公司選擇正確的發展戰略、制定新的發展方向。
三、專業方向模塊
1. 經濟法
本課程包括民法中的民事法律關系、代理、時效、物權法、合同法和擔保法等內容,商法中的公司法、票據法,以及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和法學的一些基本知識,其內容有機結合,自成體系。課程覆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活動中使用頻率很高的若干主要法律制度和法理,是企業經營管理實踐中必不可少的知識要素。
2. 管理溝通
管理溝通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 該課程將著重突出兩個部分:一個是理論部分,包括溝通戰術,溝通模型;另一個是實踐部分,即溝通技巧,學習如何處理商務信函,尤其是如何傳遞一個負面的信息,和如何處理人際關系,以及面對沖突,危機管理,公眾媒體和商務協商時的溝通技巧。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學員掌握管理溝通理論,提高管理工作中的溝通技巧,提高建設和完善組織溝通渠道的能力。
3. 消費者行為學
消費者行為學課程從心理學的角度對消費者的情感、認知、環境及行為進行分析和研究,為營銷戰略的制定提供實際的依據。課程的學習同時也是每個學員了解自己和周圍環境中他人心理與行為的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
4. 管理信息系統
管理信息系統是一種藉助信息技術、應用現代管理方法、幫助管理者進行管理信息的收集、儲存、加工、處理及決策的系統,也是當前各種組織內眾多計算機信息系統中最為典型和核心的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課程成為學生學習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有關知識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課程。主要內容包括「管理信息系統基礎」、「信息系統的應用」和「信息系統的建設與管理」等。
5. 國際商務環境
國際商務環境研究企業國際化經濟管理的一門獨立學科,主要把國際貿易、國際營銷、國際商法、國際投資、企業管理等學科進行整合,並以企業國際化經營這一主線加以提煉、分析、總結。基本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國際商務管理的基本理論,為學生從事商務活動打下基礎。
6. 稅收策劃
稅收策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本課程在介紹企業稅收策略的基本問題基礎上,從企業投資、籌資、運營、分配等環節入手,將稅收法律制度與公司整體決策進行有效結合,並介紹分析公司並購重組、資本運營等方面的稅收問題,通過理論與案例分析相結合,使學生了解稅收策略選擇的一般性框架和思路。
7. 項目評估與管理
項目評估是對投資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成本、效益的評審與估價。通過項目評估有利於引導項目的投資方向,控制投資規模、調整投資結構,促進社會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本課程是為解決項目投資從決策到項目實施到投資增值迴流,以獲取最佳效益等投資項目評估與管理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問題開設的。
8.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本課程旨在使學生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物流及供應鏈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並能夠結合實際,運用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模型和方法。本門課程主要內容有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與方法;重點介紹供應鏈中的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需求預測、庫存管理、成本管理、第三方物流等。
9. 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是一門集網路信息技術和商務的邊緣性學科,需計算機網路信息技術及各商務課程作為先修課程。通過電子商務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一方面了解電子商務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另一方面掌握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的基本技能,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初步掌握信息時代的發展腳步。
10. 金融投資管理
金融投資管理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理論學科,它的研究對象是金融投資的基本原理即金融資產投資運動及其經濟關系的規律性、金融投資的決策方法,以及金融投資的宏觀調控與管理。因此,這一課程包括了金融投資的基礎理論、運行理論、投資理論,研究各種金融交易主體、金融投資品種、金融交易中介、金融交易場所、金融交易目的和金融投資管理,以及當今國際金融市場的投資熱點。
G. 資產評估中債券的價值評估
對於非上市交易債券不能直接採用市價進行評估,應該採取相應的評估方法進行價值評估。對距評估基準日1年內到期的債券,可以根據本金加上持有期間的利息確定評估值;超過1年到期的債券,可以根據本利和的現值確定評估值。但對於不能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的債券,評估人員應在調查取證的基礎上,通過分析預測,合理確定評估值。 通過本利和的現值確定其評估值的債券,宜採用收益法進行評估。根據債券付息方法,債券又可分為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和分次付息、一次還本債券兩種。評估時應採用不同的方法計算。 (1)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的價值評估。 對於一次還本付息的債券,其評估價值的計算公式為: P=F/(1+r)n ①債券本利和採用單利計算。,在採用單利計算時: F=A(1+m.r) ②債券本利和採用復利計算。在採用復利計算時: F=A(1+r)m (2)分次付息,到期一次還本債券的評估。前已述及,分次付息,到期一次還本債券的價值評估宜採用收益法,其計算公式為:
H. MBA主要學習哪些課程有詳細介紹嗎
mba一般包含設置有下面四類課程:
1、核心課程,也稱為必修課。
該類課程具備以下兩點基本要求:首先,內容大體涵蓋MBA學生需要掌握的管理學和經濟學基礎知識和技能;其次,每一課程的內容都比較全面,以保證MBA學生在不選修其他專業課程的情況下,對該領域的基礎知識仍有相對全面的了解。這類課程主要有:會計學、應用統計學、規劃與決策、管理經濟學、組織行為學、市場營銷、生產與作業管理、公司財務、戰略管理等。
2、公共選修課,公共選修課有助於提高MBA學生的素質,面向全體MBA學生。
這類課程主要有:項目管理、宏觀經濟學、國際貿易、實用商務數據分析與預測、概率論入門等。
3、專業方向必修課
專業方向必修課是選修課程的一種,僅對於選修該專業方向的學生是必修課程。它能讓MBA學生在全面了解管理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對某一專業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有較深入的了解。這類課程以會計與財務管理方向為例,有財務報表分析、管理會計、管理控制與審計等。
4、專業方向選修課程
文都管聯院認為為了保證MBA學生對管理知識與技能的全面了解,MBA學生在主修方向之外,必須選擇一定學分的其他方向選修課。進入MBA課程就讀必須通過一個強有力的篩選過程,以保證只有那些合格的人選才能獲取MBA學位。所有學員必須經過嚴格的考試和評卷評分工作,以保證學習目標能滿足MBA學位的標准。MBA即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是全國統一的選拔性考試,在教育部授權的工商管理碩士生培養院校范圍內進行聯考。從1997年我國組織工商管理碩士(MBA)研究生入學全國聯考開始,每年進行兩次,2016年起,每年進行一次。因此,工商管理碩士MBA,為12月底參加全國碩士統一招生考試-管理類專業碩士聯考-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過分數線後被學校錄取,統一為全日制學籍編制,入學及畢業後教育部學信網學籍可查,且均顯示普通全日制學籍(在讀)和普通全日制學歷(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