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林園重倉股票名單
當前林園重倉的股票有: 金龍魚、同仁堂、伊利股份、樂普醫療、雲南白葯、以嶺葯業、片仔癀、貴州茅台、海天醬油、中新葯業。
【拓展資料】
一種被多家基金公司持有並占流通市值的20%以上的股票即為基金重倉股。
也就是說這種股票有20%以上被基金持有。換句話說,重倉股被某一機構或股民大量買進並持有,所持股票中機構或大戶資產佔有較大部分。
基金、證券機構交叉持股較多,但有的股票基金持股特別多,證券機構幾乎沒有,反的情況也有,操作上應注意一下幾點:
股票的認同度:對上市公司的價值分析方面,二者基本的研究思路大體一致,既都以價值分析為基礎。
持股信息的披露:二者有明顯區別。對基金有非常規范的要求,周-月-季--半年-年終都要有披露;而對證券機構則沒有這種要求,如果不是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前十位流通股東,證券機構自己不會披露「商業秘密」的。
持股時間的限制:二者有明顯區別。對證券機構則沒有持股時間的限制,對基金有非常規范的要求。
持股比例的限制:二者有明顯區別。對基金而言,持有每隻股票的數量有占基金總額度與占股票總比例二個限制;對證券機構則只有持股量占股票總比例一個限制。
開戶數量的限制:二者也不同。一個基金只能開一個資金帳戶;而證券機構則可利用其分支機構開多個資金帳戶。
正因為以上幾個方面的區別,決定了基金和證券機構在操作方式上有很大不同。除了長線品種外,證券機構可以利用分支機構帳戶進行操縱股票,短期持股;而基金則因為資金量大,為進退方便,一般只持有大中盤股票。
一般說來,基金重倉股是長線品種,股性不會太活躍;證券機構重倉股則不一定,中短線機會可能更多一些。
B. 中恆證券林園詐騙多人報案,為何2個月後騙子還在騙
因為騙子們知道還能再便一段時間,受到損失了嗎?跟我說就好了
C. 誰能幫我介紹下,股市裡林園這個人
http://blog.sina.com.cn/ly88
這個是林園的新浪博客。
「股神」林園8000變4億
林園的股票生涯充滿了傳奇,按照他的話來說,他從8000元起家,一直炒到了現在的幾個億,而這個天文數字的變化路程只用了短短的16年。
林園認為他的致富秘訣就是只買被市場低估的股票。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林園說,他在投資股票時,盈利能力強和企業的產品價格具有穩定性是首先要考慮的要素。在操作股票時,林園通常是以一些知名企業作為切入點,通過比較各種財務指標、定價能力以及成長性等綜合作出決定。
「業務太復雜的公司不選,賬算不清楚的公司不選。我70%的時間是用在我買入的公司調研和跟蹤上,其中也重點研究上市公司的競爭對手。」
雖然林園講得頭頭是道,但還是有很多人說他是21世紀股市上最大的騙子,因為他們質疑,如果他真那麼厲害,應該年年都盆滿缽滿才能賺到8億。像之前的楊百萬,贏了幾百萬就已經聞名全國股界,這么厲害的林園應該年年露相才對呀,怎麼到2006年才有人知道他啊?中國又不是個埋沒「錢才」的地方。 如果一個人十幾年都甘於低調生活,如果沒有重大的刺激,是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的。
但無論誰是誰非,投資者還是希望多出幾個「股神」,起碼他們能從這些人身上看到投資股票的前途。
D. 民間股神林園從8千塊賺到幾佰億,他用什麼方法做到的
在中國民間有這樣一個牛逼的人,用湊來的8000塊錢開始炒股,炒到現在身價已經上千億了,創造了億萬倍的驚人回報,被民間譽為股神,為股民津津樂道,他就是人們常說的民間股神林園。
在A股成立30年來,許多所謂的股神常常是壇花一現,而真正能做到幾十年屹立不倒的大師可以說是屈指可數,而林園在中國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成功投資人士。堪稱東方的巴菲特,中國的股神。在私募界他也是一名數一數二的人物。
那麼林園是如何做到的呢?
早年林園在讀書時學得臨床醫學,後來到深圳干過一段時間的醫生,在剛出道之前,可以說他是一個窮屌絲,最初炒股的8000塊錢還是他從家裡,東拼西湊而來的,或許他天生就是具有投資的天賦,他的投資生涯大致可以分為8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89年到1990年
那個時候的林園,也像我們現在的許多散戶一樣做短線 ,1989年他首次買入深發展,利用了信息差,因為市場信息不透明,當時深圳不同的營業廳股票有價差,他經過多次的低買高賣,反復收割,一年不到就獲利近十幾萬元。
第二個階段是1990年到1992年,當時在民間炒作的是原始股,嗅覺靈敏的林園再次發現了賺錢的機會,他不停地到全國各地,收購職工內部原始股,隨著他持有的公司上市,這些原始股爆漲了幾十倍,林園持有的股票市值一下就漲到1000多萬元。
第三個階段是1993-1994年,他回到家鄉西安搞起了房地產,雖然賺得不多,但他卻幸運逃頂避開了熊市,保住了勝利的果實。
第四個階段是1995年到2001年,這個階段正值牛市,他先後在低位買入深發展,四川長虹等公司實現了從一千萬到一億元資產的增值。
第五個階段是2001到2003年,市場走熊,他轉向海外股票的投資,資產從一個億增長到3個億。
第六個階段是2003年到2005年,他投資茅台等優質藍籌股,資產實現了4個億的增長。
第七個階段是2005年到2007年,他先後加杠桿買入黃山 旅遊 ,上海機場,招行等進行可轉債套利交易,在這兩年中,他的資產又發生了質的飛躍,到2007年末,他持有的股票市值超過了20億。
第八個階段是2003年到2021年,他在2003年前後以20-40元買入的茅台一直持有到現在,據林園自己說,他目前持有約2%的茅台股份,換算一下,他持有茅台的市值大約為600億元,因此他的投資收益大約翻了近300-500倍。
通過他的投資經歷我們可以看出,早期的林園,憑借敏銳的觀察力,進行短線的投機,後來當他的資產龐大時,繼而選擇長期持有績優成長股,最終實現數以萬倍的增值。
林園為自己總結了一套統一的投資方法論,只投資那些具有高護城河,加上成癮性產品的公司,他把選擇行業作為他投資的首選,他在過去30年的投資生涯中,主要圍繞著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核心品種進行投資,這中間累計復合漲幅非常的可觀。同時他在A股、亞太和歐美證券市場的,投資業績和國內市場比較接近,他的投資方法論,具有普適的方法及思維優勢。不受不同市場和環境的限制。
林園在投資時非常注重風險控制,減少投資上的失誤,他先想到是會不會虧錢,在相全的基礎上,再去考慮能不能賺錢。
他所投的公司都會親自去上市公司進行調研,親自了解管理層,公司在市場的地位,終端市場銷售情況,弄明白公司財務報表,這也是我們散戶,很少有人能做到的。林園曾以30元買入茅台後,跌到20元,他沒有割肉,而是越跌越買,堅定持有,可能是他了解到茅台公司業績非常的優秀,在遇到市場的波動時,而有堅定持有的信心,最終他贏得豐厚的回報。
另一面林園喜歡集中資金,重倉買入一個公司,長期持有,提高利潤,他掌握了股市的規律,他說市場90%以上的時間,不是在震盪就是在下跌,僅有10%的時間在漲,他就堅持等待上漲的時刻到來,讓利潤飛奔。
我們從他的投資的軌跡中也可以發現,他很幾乎不投看不懂的 科技 股,而投一些業務簡單,主營業務強的,跟嘴巴有關系,成癮性強,產品能反復銷售的企業。因此他買的不是酒就是葯,而消費和醫葯行業,在美國和中國 歷史 上,都是能穿越牛熊且容易誕生大牛股的行業。同時他所投的企業兼具成長和價值,在低估時買進,耐心等待公司的發展。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咱們下期再見
E. 林園重倉的醫葯股有哪些
林園重倉的醫葯股有:片仔癀、葵花葯業。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
拓展資料:
分類
普通股
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經營管理和盈利及財產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權利的股份,代表滿足所有債權償付要求及優先股東的收益權與求償權要求後對企業盈利和剩餘財產的索取權。普通股構成公司資本的基礎,是股票的一種基本形式。現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進行交易的股票都是普通股。
普通股股東按其所持有股份比例享有以下基本權利:
(1)公司決策參與權。普通股股東有權參與股東大會,並有建議權、表決權和選舉權,也可以委託他人代表其行使其股東權利。
(2)利潤分配權。普通股股東有權從公司利潤分配中得到股息。普通股的股息是不固定的,由公司贏利狀況及其分配政策決定。普通股股東必須在優先股股東取得固定股息之後才有權享受股息分配權。
(3)優先認股權。如果公司需要擴張而增發普通股股票時,現有普通股股東有權按其持股比例,以低於市價的某一特定價格優先購買一定數量的新發行股票,從而保持其對企業所有權的原有比例。
(4)剩餘資產分配權。當公司破產或清算時,若公司的資產在償還欠債後還有剩餘,其剩餘部分按先優先股股東、後普通股股東的順序進行分配。
優先股
優先股相對於普通股。優先股在利潤分紅及剩餘財產分配的權利方面優先於普通股。
(1)優先分配權。在公司分配利潤時,擁有優先股票的股東比持有普通股票的股東,分配在先,但是享受固定金額的股利,即優先股的股利是相對固定的。
(2)優先求償權。若公司清算,分配剩餘財產時,優先股在普通股之前分配。註:當公司決定連續幾年不分配股利時,優先股股東可以進入股東大會來表達他們的意見,保護他們自己的權利。
F. 林園的記者觀察
你相信「林園」嗎?
「不操盤」的林園,用滿倉迎接了2008年的暴跌,旗下信託虧損至幾近原來的6折。
「所謂陽光私募,也就是公布了凈值,可以公開買賣產品。到底該產品是怎麼操作的,單憑管理人兩三句話,他說他司機的年薪幾位數,你就能相信?」林園的「低調表白」並不能獲得滬上私募界的認同。
在2007年大牛市中,貴州茅台(174.42,1.61,0.93%)2007年末每10股分紅8.36元;五糧液(29.96,0.76,2.60%)2007年不轉增不分配;雲南白葯(52.96,-0.13,-0.24%)每10股分紅1元;招商銀行(17.49,0.12,0.69%)每10股分紅2.8元。如果僅靠這些分紅來獲益的話,那麼林園的年化收益率並不高。而他的司機也絕拿不到2000萬元的年薪。
林園、但斌、趙丹陽、李馳、殷保華、李振寧、汪建中……這些曾經的炒股冠軍、坐莊主力們,經過2008年熊市刷洗後,有的關張,有的逃亡,有的消失,有的一度盛傳遭到客戶的老拳相向。
也難怪坊間傳言會此起彼伏。
去年底,一度被譽為「三秦炒股第一高手」的陝西鑫鵬掌門人阮傑被投資者告上法庭,原因是其管理的「鑫鵬一期」單位凈值實際增長率為-68.28%,在深國投旗下70餘只陽光私募當中排名倒數第一。今年初,江湖雅號「金手指」的北京首放董事長汪建中被證監會處以1.25億元天文數字罰款後,再因涉嫌操縱股市而被捕。
「英雄」的頭銜頻繁地在不同時間,加冕在不同的私募頭上。
2008年伊始宣布集體清盤的趙丹陽,也確實被2008年上半年的牛蹄踏在了腳下。深國投數據顯示,「赤子之心」2007年下半年凈值增長率僅為8.61%,這與同期偏股型開放式基金動輒超過100%的年收益率相去甚遠。有不少深圳私募界人士曾不屑一顧地表示趙丹陽根本不懂投資,他是私募界的一個失敗者,3500點以上全部踏空。
不過時至今日,檢視退潮後沙灘上的屍體時,其中並沒有趙丹陽。
在資本市場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同樣與林園一樣標榜「價值投資」的但斌與李馳的日子似乎也並不好過。甚至有傳但斌在去年底遭到投資人的襲擊。李馳管理的「同威1期」信託產品,根據朝陽永續統計,截至2008年12月19日,單位凈值0.788元,下跌21%。
但這都不是最終的英雄榜。在瑞富信息副總經理彭亞軒看來,同威是一個價值投資與趨勢投資結合得很好的公司。因為下一輪牛市何時到,誰都不知道。他們目前輸的也許只是資金的使用效率。
從6124.04點到2566.53點,在過去的9個月中,中國股民遭受了一輪最為慘烈的大跌。面對昨日還風光無限今日就已哀鴻遍野的股市,那些曾經在證券市場呼風喚雨的人物現在究竟在做什麼?價值投資的大旗並沒讓被稱為「股神」的林園在這一輪大跌中倖免。但他卻表現出了與常人不同的淡定自若,他說他已經不再看盤,每天更多的時間用來睡覺。他現在唯一做的就是「相信自己,堅定持有」。
堅持是賺錢之本
對林園的采訪是在他位於國貿的辦公室進行的。這里並不是林園的公司,而是某證券公司為林園提供的一間寬敞明亮的貴賓間。他說自己其實很少來到這里,因為自己的家在北京城的西邊,「懶得跑,沒事就在家睡覺,除非有事才過來」。
雖然近半年多來中國A股走弱,喜歡滿倉操作的林園並沒有改變自己的風格。「我的倉位一直都是滿的,只不過現在這種市場情況下我就不再買入了。但絕對不會改變我的投資理念。」
當眾多投資者因為被突如其來的大跌套得痛不欲生紛紛割肉出局時,林園的穩如泰山確實有些與眾不同。
林園說,股市的規律就是:牛市吹泡泡,熊市擠泡泡;泡泡遲早會被吹破,泡沫終究也會擠干凈,周而復始。但無論市場如何認准自己確定能賺錢的股票,堅定地持有它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根據我近20年的投資經驗,一隻股票大漲的時間可能只有10%,而剩下的90%日子裡不是在調整就是在下跌。如果你在那90%的時間里都持有這只股票,但卻在最後那10%到來前因為受不了『漫長煎熬』賣出了,那隻能是一種悲哀。」林園笑著說。
「經過我的測算,未來15年中國經濟的復合增長率能達到4%,因此我對中國經濟有信心。有了這個墊底,我根本不擔心中國股市,更不擔心我買的股票。不過,現在這種大市下,我做的更多的是睡覺和玩。」
林園說,自己平時幾乎不和任何人談論股票及相關的事情,原因很簡單:害怕別人的思路影響自己的投資決定。「我不像很多股民那樣隨時盯著交易軟體,看股票每分鍾的變化。我甚至想去一個沒有電話、沒有網路的地方。如果別人問我成功秘訣是什麼,我想那就是堅持價值投資,拋開一切的私心雜念。」林園笑著說。
在林園看來,買股票和做其他行業一樣,選對了方向就要一條路走下去,「朝令夕改的人在哪裡都是賺不到錢的。」
賺錢機器才是好公司
很多人認為,在股市中賺到的錢都是其他股民的錢,也就是說你賺錢了,那是有別人賠了錢。的確,在資本市場的大潮中,有賺到錢的也有賠了錢的。但在林園看來,股市中賺到的錢應當是上市公司的,同理,「好公司應當是一部能大把大把賺錢的機器。」
林園說,他從不輕易買入任何一家公司。「至少跟蹤三年是必須的,確實感覺不錯,就少量買入嘗試一下,再繼續跟蹤。覺得確實沒有什麼問題,這時就會大量買入。」在林園看來,未來三年上漲10倍甚至20倍的公司,都是有著「嬰兒的股本,巨人的品牌」特性的行業老大。「很多上世紀50年代賣菜的日本老太太因為在當時投資了索尼的股票,現在有些已經進入全日本最富有的人群。」林園笑著說:「就是這么一個理兒。」
在近20年的投資生涯中,林園也總結了自己的一套挑選能夠真正賺錢公司的標准。
首先,判斷一家公司能否為股東賺錢,就要看這家公司的賺錢總量是多少(絕對利潤額)。其次,毛利率一定要高。林園說,他投資時毛利率在18%以下的公司他是不考慮的,當然如果能發現一家毛利率在80%-90%的公司那就更好了。第三,應當注重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一般而言林園通常考慮的是每股盈利起碼要3-4毛錢的公司。此外,PE(本益比)動態值和毛利率的變化也是林園選擇公司的重要指標。因為林園認為,他投資的企業毛利率一定要穩定或者趨升,否則他一定不會投資這家企業。
「從表象上看,『小投入、大產出』的公司才是賺錢機器,而不是靠增加投資才能產出盈利的。」林園說:「做其他實業也是一樣,誰都希望通過投資100萬去賺取1個億,而不是1個億的盈利是靠兩個億的投入獲得的。也就是『投資一定,產出無限大。」
賺錢要熬到頭發白
1999年,一個朋友對當時身家已經過億的林園說:「我的公司要在香港上市了,你也來捧捧場買點吧。」在朋友的盛邀之下,林園去了香港。
「當時的發行價1.28港元,我認為太高了就沒有買。」林園笑著說:「當然,他的股票也都賣出去了,都被摩根、高盛這樣的一些國際大機構買走了。」可是,這只股票發行不久,就遇上了金融風暴,股價一路下跌到5毛錢,這時林園認為是時候出手了,於是買了一些。不久這只股票又繼續下跌到1毛9分錢,最終林園持有的成本為0.3元。
在林園5毛錢買入這只股票時,他算了一筆賬。林園說:「這家公司是做房地產的,每股凈資產一塊九毛多,而跌到當時那個價格,相當於它的房子每平米才1700多元,甚至最低到幾百塊。但實際情況是,當時它的房子賣七八千一平米,資產凈值是根據每平米5千多元計算出來的。由此看來股價確實被低估了。」
「然而盡管如此,這只股票就是不漲,一年最多漲到6毛多然後又跌回三四毛。我當時持有這家公司流通股的30%。我就想,這只股票不到2元我是不賣的。就這樣,一直等到了2003年,這支股票才終於大漲。」林園有些郁悶地說,「這時那個朋友打來電話說:『林園,賺到錢了吧?』我有些生氣地對他說『我再也不和你打交道了,我雖然賺到了錢,但這錢賺的太不輕松。』後來,我總結經驗,沒有把握的投資不應該參與,草率參與了結果熬到頭發都白了。」
「冬眠療法」也是功夫
林園每買入一隻股票,都是在他認為有投資價值的價格介入,即買入時的價格要合理或者被低估。但林園畢竟是人,很多情況下,那些價格被低估的股票也不會立即上漲,甚至連他自己也不知道這些股票什麼時候才能上漲。林園的方法很簡單——當他發現被低估的公司並果斷買入後,像動物「冬眠」一樣,一直等到股價上漲。
2005年4月份,林園就曾遭遇過這樣一次「冬眠」。當時他借錢買入招商銀行可轉債,買入的平均價為102.50元/股,到2006年初股改前,它的價格仍為102元/股左右,在近一年的時間內,價格就在101~120元間波動,作為「股神」的林園選擇默默地等待。後來他又買了上海機場,當時的平均價為13元/股,在買入後幾個月時間內上海機場的價格一直在12~15元之間波動,他又再一次「冬眠」。在林園看來,這樣的「冬眠」實際上是在股市下跌時蓄積力量、等待時機,最終將會覺醒。而有人也把這種「冬眠療法」稱之為「烏龜政策」。林園
G. 林園的傳奇是真的還是假的
林園中國股市的傳奇人物,8000元起家的他短短的十多年便身價20億,到底是如何完成的呢,散戶們還有一些疑問,下面我為大家分析一下。
騙子還是神?散戶有三疑
質疑一:價值投資是幌子
為何高調面對媒體?林園先後接受國內外各大媒體,包括央視、FT等媒體的采訪,不斷宣揚他的價值投資理念。根據這些報道,可以看出林園把投資和投機、抄底和逃頂、放棄和擁有結合得相當完美,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資本積累、保值增值的過程,但是這個過程太過完美了,完美得令人起疑。
甚至有人認為,通過對大家灌輸正確的投資理念,散戶接受後就會購買績優股、藍籌股,那麼公募和私募基金的績優股、藍籌股就更漲了,他們掙得更多了。這就是林園自己做為私募基金一員的“陽謀”。
質疑二:散戶可操作性不大
林園的股票年增值最高達到140%,這可能嗎?他掙到上億元的方法是否有操作性?根據聽過林園講座的股民的看法,林園的有些操作技巧,比如買入賣出的時機把握,止損還是持有的形勢判斷等,都沒講過,讓人感覺“不夠解渴”。
股民甲:“林園說他的投資從來沒有失敗過,我不相信。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世界上哪裡有隻賺不賠的買賣,我也持懷疑態度。如果真的像他說得那麼好,他怎麼會輕易告訴我們這些散戶啊。”
股民乙:“林園強調要到公司搞調研,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可行性並不強,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精力和金錢,對自己所購買的每一隻股票的公司都去做實地調研。”
質疑三:利用投資策略的差異
已有4個億的身家,為什麼還要借錢?還說有多少借多少。如果僅僅是為了投資股市,似乎犯不上;如果是代人理財掙取傭金,好像也不值得。以上兩種設想都不合理,就使人難免生疑,或許他是想成立具有其投資風格的私募基金?
有人認為,林園年收益高達98%,這太不可思議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方案和策略,林園宣揚自己大而不當的價值投資策略,正是利用與散戶投資策略的差異性來吸納信徒。價值投資理念是人們所追求的,也是人們所不能達到的,用這樣一個大多數散戶都接受卻又做不到的理念四處宣揚,恐怕難以讓人信服。股市沒有神,巴菲特不是,林園也不是。
林園投資秘訣:重倉績優股、藍籌股
自從2005年年中啟動股改以來,證監會致力於解決中國證券市場中的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分置的制度弊病,結束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價”的局面,上市公司紛紛進行股改。從此,股市開始回暖,大盤從1000點左右上漲到最高4300點,上漲了330%。在此情況下,股市裡開始出現了一種“價值發掘”投資策略,去年一直流行的有色金屬、金融、地產、鋼鐵、消費品等題材,到今年的券商概念股、整體上市、資產重組、低價股等題材,各種炒作風起雲涌,消息滿天飛。
根據林園本人的披露,他去年持有過的股票按比重排列為:貴州茅台 (行情,資訊)、招商銀行 (行情,資訊)、五糧液 (行情,資訊)、黃山旅遊 (行情,資訊)、雲南白葯 (行情,資訊)、銅都銅業 (行情,資訊)、上海機場 (行情,資訊)、深發展(行情,資訊)、瑞貝卡 (行情,資訊)、馬應龍 (行情,資訊)、江中制葯、贛粵高速 (行情,資訊)、雲天化 (行情,資訊)、千金葯業 (行情,資訊)、麗江旅遊 (行情,資訊)和宇通客車 (行情,資訊)。其中,貴州茅台 、五糧液 、招商銀行 、雲南白葯 、銅都銅業 、上海機場 是其重倉股,而這些藍籌股中也不乏機構的身影。
按照林園的說法,他只看重公司本身,投資行業的龍頭公司和價值被低估的績優公司。也就是說,林園投資的這些上市公司都是藍籌股、績優股。林園認為,自己買入股票時,首先要滿足價格合理或者低估的前提,而多數情況是價格低估的股票並不漲,他是笨人笨辦法,買入後就“貓”在裡面,等它上漲。
林園自稱,2003年將1億多資金陸續轉移至A股市場,從4月直到12月,大盤1600點的時候買入大量的貴州茅台 、五糧液 ,當時的成本非常低。單看這些股票的行情,從去年年初,貴州茅台 上漲了將近150%,五糧液 上漲了近440%。而貴州茅台 成為股改以來第一個百元股,一度被機構資金高度控盤,流通在外的份額已為數不多,這一點從基金公司發布的年報數據上可以得到印證。截至2005年底,共有33家基金公司的92隻基金持有貴州茅台 62.37%的流通股,持股總量約為8418萬股。換言之,只剩下5078萬流通股被其他投資者所持有。
對於機構來說,重倉業績良好的行業龍頭,既可以保證收益,又可以控制風險,像招商銀行 、雲南白葯 、銅都銅業 、上海機場 也都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追逐的對象。去年年初開始,招商銀行 上漲了230%,雲南白葯 上漲了75%,上海機場 上漲了160%。然而,就是在基金重倉這些股票之後,今年一季度基金集體跑輸大盤,基金重倉的大盤藍籌股上漲乏力。五糧液 、招商銀行 、貴州茅台 、雲南白葯 、贛粵高速 、上海機場 等都漲勢均比不上大盤指數的漲幅。
不過經過調整,4月下旬以來,股市的結構性特徵發生了較大變化,連續3個月表現不好的基金重倉藍籌股開始擺脫弱勢地位,其中以萬科、中國聯通 、中國石化 、招商銀行 和寶鋼股份 為代表,業內人士把這些核心藍籌股走強歸結於基金資金面和重倉藍籌估值相對較低兩個原因。
H. 中恆證券林園詐騙多人報案,為何2個月後騙子還在騙
是啊,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