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偏股型混合基金中股票的配置比例通常為有哪些
偏股型基金中股票的配置比例較高,債券的配置比例相對較低。通常,股票的配置比例在50%~70%,債券的配置比例在20%~40%。第三步,按安全墊的一定倍數確定風險資產投資的比例,並將其餘資產投資於保本資產(如債券投資),從而在確保實現保本目標的同時,實現投資組合的增值。風險資產投資額通常可用下式確定:風險資產投資額=放大倍數×(投資組合現時凈值一價值底線)=放大倍數×安全墊風險資產投資比例=(風險資產投資額/基金凈值)×100%
⑵ 合理的資產配置比例是怎樣的股票應該佔多少
隨著國家注冊制的出台,股市行情的轉好,居民對證券資產的配置熱情進一步增強,但該不該入市?進多少比例合適?各類資產又該怎樣配置?這已經是擺在各個家長面前的重大問題,畢竟與自己的財富有關,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並給出合理意見,僅供參考!⑶ 在-50度到-40度之間時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配置比例可以是多少
股票基金又被稱為股票型基金,就是指項目投資於股市的股票基金。證券基金的種類許多。現階段在我國除股票型基金外,也有債券型基金、個股債卷混合基金、金融市場股票基金等。投資建議有使用價值型、成長性、均衡型。
銷售市場波動無可避免,誰也不可以確保說將來長時間一定是大牛市,即便環顧在歷史上以前的大牛市環節,又有多少激進派的投資人一旦銷售市場大幅度回調函數便深套在其中。大家不會太難發覺投資基金風險性是有顯著差別的,投資人在配備時還要依據本身狀況來開展挑選。作為一名完善投資人或稍有理財規劃意識的,對股債組成配製愈來愈高度重視。
⑷ 股票基金、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投資該類產品的比例分別是多少
不同的年齡建議比例分配不同,年紀小,抗風險能力強,建議多買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股票基金的比例應該30%~40%,債券基金30%左右,其餘的買貨幣基金。50歲以後建議買股票基金的話,控制在10%以內,安全基金30%貨幣基金左右,餘下的買貨幣基金。
⑸ 關於資金管理(或倉位管理)的思考
我是個懶人,可能也是因為覺得自己投資想法不是很成熟,所以不會寫什麼,也怕寫不好,不過突然想對資金管理或者是倉位管理的想法記錄下來,可能這也是不成熟的想法,很多人對倉位管理有非常不同的意見。
這里說的資金管理主要是說可用於股票或者債券等投資的資金的管理,對不能及時變現的或者是不能帶來現金的資產不做考慮。
本傑明·格雷厄姆 在資金管理方面提出了「75—25」法則,即:持有普通股的資金比例控制在25%至75%的范圍,現金及債券則控制在75%至25%的互補區間之中,當股票資產因佔比超過75%時,賣出一定數量的股票,增加現金或債券比例,當因股票資產佔比到低於25%時,則賣出一定的債權增加股票的比例。當然,股票資產與債券(現金)的比例並不是完全鐵定的75%至25%,投資者可以根據市場的高估或低估情況以及投資自身的特點設定一個合適的比例,如50%至50%等。格雷厄姆說,這樣的做法有兩個好處:克服人性的弱點;讓投資者總是有點事情可做,不至於太單調。同時,格雷厄姆的投資組合非常分散,持有很多數量的證券,單只證券的佔比很小。
巴菲特 在現金管理方面喜愛總是保留一定數額的現金,在近10年以來,巴菲特總是保持至少200億美元的現金,截止2011年6月30日,伯克希爾持有的現金是478.9億美元。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期間投資了通用電氣和高盛後,巴菲特減持了部分股票,他減持的理由是:現金偏少,讓他覺得不踏實。他對於保持大量現金的理由是:不希望命運掌握他人手中,而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大量的現金可以讓人睡得踏實等。事實上,正是由於總是喜愛持有一定的現金,巴菲特才可以安然度過多次經濟危機及金融危機,並能夠在危機中優秀公司出現非常低估的價格時,還有能力買入,而大部分投資者此時已經失去買卡入能力。巴菲特在資金管理方面堪稱完美,是最值得借鑒、學習的投資大師。
卡拉曼 投資管理的一大特點就是喜愛持有大量的現金。他在《晚上睡得著比什麼都重要》的演講說到:「在過去的25年中,我們試圖每天為客戶做正確的事情,從不使用融資杠桿,且有時會持有大量現金」,他有時候會持有40%多的現金(如1999年4月30日投資組合現金比例為42.1%)。他認為:「在任何時候都保持滿倉投資簡化了投資任務,投資者似乎只要找到的最好的投資就可以了。相對誘人成了唯一的投資准繩,而無需滿足絕對的價值標准。此類投資頂多隻會帶來普通的回報,最糟糕的情就是會產生高昂的機會成本——指錯過了下一個出色的投資機會——並承受了出現巨大損失的風險」。同時,卡拉曼的投資組合比較分散,單只證券投資比例不高。
以上都是比較成功的價值投資大師對於倉位管理的最重要和深刻的理解。這些都非常值得我們模仿和學習。
對於我們身邊的人也有倉位管理獨特理解和操作較為成功的投資者,倉位管理而投資成功的典型莫過於SOSME,最有代表的是他寫的《動態再平衡帶來價值投資的主動性和靈活性》體現了SOSME前輩的保守的投資觀,也是保證他持續獲得收益的法寶。其中對於動態平衡SOSME是這么說的:在詳細了解了資產配置理論以後,我對這套理論非常感興趣。當然,我的動態再平衡理論比史雲生(大衛-斯文森)的再平衡理論更為激進一些。他們的配置方法比較簡單,舉例來說,50%的股票+50%的債券,當股價下跌導致股票資產佔比下降時,賣掉一部分債券買入股票,重新恢復各佔50%的配比,這是所謂的「再平衡」策略。而我的方法是「動態再平衡」,仍以50%股票+50%債券的配置比例為例,當股票下跌以後,本來就需要賣出債券買入股票,但如果股票下跌越多其分配的比例還會越高。股價跌到一定程度時,可能就是65%的股票+35%的債券了。資產配置的平衡比例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動態的。市場波動越大,動態再平衡策略越有效。
還有比較成功的投資人 東博老股民 無疑,他是倉位最激進的投資者之一,而他投資的歷史並不短也獲得了很好的投資收益,最近甚至運行了融資買入的策略。詳細見兩篇博文:《融資融券的思考 》《關於融資的話題》老股民先生一直都是滿倉操作,股票價值非常低估時滿倉,長期持有一隻股票,如果有相對大幅低估於自己投資股票的投資標的全倉換股。並且在熊市末期考慮融資買入。我說老股民倉位激進但並不代表老股民先生是一個激進的投資者,因為他買入時充分考慮了價格的因素,買入價格擁有絕對安全邊際。他在他的《關於實驗賬戶》博文中提到:實驗帳戶的原則是:不能空倉,不能做差價,不能頻繁調換品種,現金分紅當天買進,不能有現金,盡可能的長期持股。 對於融資他提出了十個禁忌,這十個禁忌我想應該把大部分人的人都排除在可融資人群之外了。
以上有國內外的投資者對於倉位的理解,有過去的大師的理解也有現在的成功者的理解。但是這些倉位管理是否適合自己呢?我對於倉位的控制又有什麼自己的看法?
以上倉位管理方法雖然不大相同,但每個人的倉位管理都是結合自身現狀決定的。對於三位大師級人物他們時刻手裡保持大量現金,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們需要掌握主動權,在最悲觀的時候能有錢買入廉價的標的。而且對於他們的所有資產來說,他們的股票投資實在是太重了。
對於SOSME前輩來說,他保守的性格和投資策略還有成熟的年齡都決定了他需要保持大量的資金倉位。
對於老股民先生來說,全倉投入這只是一個實驗賬戶,並不影響他自己整個資產的收益,而且屬於實驗性質,滿倉實驗賬戶對他的心態並不會有太大影響。
我需要什麼樣的倉位管理呢?我和他們有什麼不同?
首先在年齡上,我比他們任何人都具有優勢。其次我只是一個業余投資者,我有穩定的工作為未來投資供應可靠的現金流,這樣倉位其實是動態變化的,這個動態變化是我和他們的主要區別。所以我認為我的倉位主要取決於現金的成本和股票的價值,記住是價值。也就是說股票收益能否覆蓋現金成本。在熊市中,我持續滿倉,但我的滿倉和以上大師的滿倉並不是一個概念。比如我投入10萬元滿倉,如果每個月有5000元的收入可以用來投資,那麼對於1年後,我現在並不是絕對滿倉,因為如果這每個月5000元沒有買入股票,其實我的倉位已經降至62.5%,所以對於一個業余投資人來說,在熊市滿倉不斷並不是激進策略。並沒有違背大師們的教誨。但是滿倉必須是熊市來說,因為沒有更好,沒有更高收益率的投資標的。比如凈資產的價格買入凈資產收益率平均20%以上的股票,20%以上的年收益,哪有那麼多的好事。巴菲特說過,要用桶來裝金子,本來我們桶比較小,而且桶確定會慢慢長大,可不可以有金子的時候借點桶來裝呢?於是在熊市,大熊市中,我也考慮融資了,首先是無利息的融資,這個最好,但是也存在風險。必須在絕對考慮投資標的安全的情況下融資。我給同事理財,保證4年以後保本,當然這筆資金不大,是可以承受的,即使虧損50%對我的生活和心理也不會造成任何影響,這個就屬於無利息的融資。另外我向銀行貸款融資8%左右的利息,分期還款,我認為20%以上的凈資產收益率遠遠高於銀行貸款就是有利可圖,那我可以承擔一定風險運行融資,這個貸款用未來收入且本來是用於投資的收入的一部分還款量不太大,不影響投資心理的穩定。另外對於融資融券的融資業務我也沒有拒絕,因為融資的利息8.6%也是遠遠低於現在一些優質股票所帶來的收益,至少股息能夠覆蓋大部分利息。凈資產收益率持續穩定並高於20%,我為什麼不能用8.6%的融資來做呢?但是融資最大的問題就是時間問題,因為半年需要還款並重新買入,故得計算你最大能承受的風險,我在2000點一下用了全部的融資額度,這樣即使跌倒1200點也不至於被清盤,而且還有後續的資金做保障,那麼我在800點還活著。我想這就是我融資的底氣。
倉位管理很重要,但是買股票,我更想把做買的一籃子股票看成一個企業,如果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20%,那麼以8%的利息貸款,而且保證在市場不好的情況下不至於現金流斷裂而破產。但是如果所擁有資產只有5%的凈資產收益率,以8%的利息貸款就沒有任何理由。
所以我資金管理的思路就是以企業主的角度看待投資的資金管理。
⑹ 股票,正股要持有多少股才能配債,是怎麼算的呢
可轉債配售是按投資者持有的股數來推算的,因為每隻發行可轉債的股票其發行規模和配售比例都不一祥,那麼投資者要滿足配售條件,最低持有的股數也是不一樣的。
可轉債最小申購單位為1手,每手金額為1000元,也就是說持有的股數乘以每股配售金額必須得大於1000元才能滿足配售條件。
舉個例子,假如某隻股票配售可轉債的比例為每股配售2.5元,那麼要達到配售條件,最低持有的股數為1000元/2.5元=400股,且必須在股權登記日當天收盤後仍持有不少於400股。如果持有1000股股票,那能配售到的可轉債計算過程為:1000*2.5=2500元,2500/1000=2.5手,最終獲配數量為2手(最低單位為1手)。
⑺ 持股配債比例
配債可配數量的計算:
上海市場:可配售手數=股權登記日收市後持有股數×配售比例/1000。
深圳市場:可配售張數=股權登記日收市後持有股數×配售比例/100。
備註:不足1手(上海市場)或1張(深圳市場)如何處理以公告為准。
操作配債可通過交易軟體選擇賣出或買入菜單,輸入配債代碼、配債數量下單。在申購日當日,需要賬戶里足夠的可用資金。操作是否成功,以當日清算後資金是否返還為准。
股票配債是指上市公司依據原股東的持股數,向原股東配售一定可轉債以進行融資的行為。投資者只要在股權登記日這一天還持有股票,便會有優先配售權。
【拓展資料】
一、債基配置比例選擇
現在市場上,不管是新發行的基金還是存量基金,混合型基金佔比明顯多於股票類基金,也就是說大部分基金都是通過資產配置,調整股債配置比例,來爭取獲得超額收益。
股債之所以能搭配,是因為長期來看,兩者相關性並不高。債券具有低波動屬性,股票具有高波動屬性,他們的組合,可以在降低波動的同時,又能爭取更高收益。
二、債基該持有多久?
對於債基來說,絕大部分債基走的是滾雪球路線,波動較小,收益隨著時間慢慢變大。持有時間過短不僅很難取得穩定的收益,而且還會面臨高額的贖回費用。
舉個例子,如果選擇的債基比例是債7股3,年度收益存在一定波動,2016年還有較大虧損可能。
從2015年開始持有,第1年收益為8.28%,凈值也變為1.0828,但第2年收益為-1.38%,基金累計凈值變為1.0679,這個時候如果心態不穩賣出,兩年的總收益僅為6.79%,這還是不包括贖回費的情況下。
如果能一直持有到2020年底,基金累計凈值為1.4389,平均年化收益為6.25%。所以從過往6年的情況來看,長期持有獲得可觀收益的可能性要大很多。
對於過往產品業績的復盤就到這了,在實操中,我們可能還會遇到一個小問題:到同一隻基金,卻有A/B/C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