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歐洲貨幣一體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在國際貿易方面,在歐元區國家對區外國家的商品與服務進出口貿易中,歐元的使用量大幅上升,大約50%的歐元區對外貿易使用歐元結算。在歐元現金使用方面,歐元在歐盟的一些鄰近國家已經順利地取代了原歐盟各成員國貨幣。有資料顯示,歐元區外的歐元現金流通量大約在200億~250億歐元之間,占絕毀歐元總流通量的8%。此外,在歐元現金轉亂宏耐換過程中,歐盟鄰近國家的歐元存款從380億歐元增加到520億歐元。雖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美元仍將是外匯市場、石油和飛機等交易的主要國際結算貨幣,但一些石油生嘩春產國也開始嘗試改用歐元進行石油交易,如伊拉克已改用歐元,伊朗由於近半數進口產品來自歐元區國家,也希望用石油來換歐元。
2. 歐元的出現對歐盟有什麼意義
從經濟利益的角度講,實行統一貨幣歐元會給歐盟各國帶來以下意義
(1)增強自身經濟實力,提高競爭力
未來歐元區在國內生產總值和對外貿易總額兩個方面都將高於美國和日本。歐元啟動以後,統一貨幣與統一市場的共同促進無疑會帶來新的經濟增長,使得歐盟在與美國和日本等經濟強國的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
(2)減少內部矛盾,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經濟競爭日益全球化、地區化、集團化的大趨勢中,統一貨幣是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歐盟是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集團,但對國內市場動盪的沖擊仍然缺乏抵禦能力。歐元作為單一貨幣正式使用後,上述問題將自然會大大得到緩解。
(3)簡化流通手續,降低成本。
歐元的使用,不僅簡化了手續、節省了時間、加快了商品與資金流通的速度,而且還會減少近300億美元的兌換和傭金損失,使歐盟企業無形中降低了成本,增強了競爭實力。隨著歐元地位的上升和歐洲資本市場的發展,成員國的資金成本也會下降,有利於投資和經濟增長。
(4)增加社會消費,刺激企業投資
在歐盟內部盡管統一大市場已經建立,但由於多種貨幣的存在,使得同樣的資源、商品、服務在不同的國家表現出不同的價格。這種現象如長期存在下去,將扭曲各國的產業結構和投資結構,不利於大市含兄場的合理發展。
如果實施單一貨幣,由歐洲中央銀行(ECB)制定和實施統一的貨幣政策,各國的物價、利率、投資利益將逐步縮小差別或趨於一致,形成物價和利率水平的總體下降,居民社會消費擴大,企業投資環境改善,最終有利於歐盟總體經濟的知老啟良性發展。
1999年1月1日在實行歐元的歐盟國家中實行統一貨幣政策(Single Monetary Act),2002年7月歐元成為歐元區唯一合法貨幣。
歐元由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和各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組成的歐洲中央銀行系統(European System of Central Banks,ESCB)負責管理。
另外歐元也是非歐盟搭如中6個國家(地區)的貨幣,他們分別是:摩納哥、聖馬利諾、梵蒂岡、安道爾、黑山和科索沃地區。其中,前4個袖珍國根據與歐盟的協議使用歐元,而後兩個國家(地區)則是單方面使用歐元。
3. 唱空或者做空歐洲什麼意思
唱空,就是說歐洲纖肢頌的股市快不行啦,經濟快垮了等等之類的毀鄭。做空就是飢隱賣出歐洲的股票、債券之類的。反正做空就是賣。 唱多就是買。
滿意請給答復哦。
4. 歐債危機的解決方案
歐盟與歐元區領導人日前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峰會,以期解決歐洲日益加深的債務危機的努力仍在繼續。歐盟內部對應對歐債危機方案仍存在分歧,尤其是德法兩國之間的歧見令市場充滿不確定性,同時加劇了傳言對市場的影響力。不過有消息稱,歐盟可能將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及歐洲穩定機制(ESM)合二為一,並從中釋放大量救助資金,以恢復市場信心。
規模4400億歐元的EFSF已用掉或承諾約1600億歐元,其中包括對希臘的貸款。預定2013年年中啟動的ESM規模達5000億歐元,將取代EFSF成為常設救助機制。據知情人士透露,對於提早在2012年年中讓常設救助機制啟動的共識已經浮現。歐盟官員預計,加速啟動ESM也可有望省下一筆錢將削減出資國額外債務385億美元,其中德國將省下115億歐元,法國86億歐元。
經濟學家和分析師指出,這種「雙重用途」的選擇是打破僵局的方法之一,這種僵局已在上周四推動了陷入困境的歐元區國家的債券市場、歐盟股票市場以及歐元匯率下跌,同時還促使歐盟宣布不得不在23日峰會以後再增開一次峰會。
另外,在歐盟領導人舉行會晤之際,歐盟外長也召開了會議。為避免未來發生危機以及各成員國更好地做到財政監管,外長們就是否並且如何修改歐盟協議進行了商議。
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稱,這是一場必須進行的討論,是一場「艱難、耗時,但必要」的討論。很清楚的一點是:截至目前,歐盟對負債過渡國家執行懲罰性政策的程序還不夠完善。韋斯特韋勒要求,歐盟必須有直接干預負債國財政預算的權利。
盧森堡和奧地利拒絕了德國外長提出的這一要求,而其他成員國表示支持。到明年夏天,要召開一次特別會議對歐盟穩定公約進行修改,之後還必須獲得27個成員國的批准。韋斯特韋勒表示,為重新贏得歐洲人對歐洲政治領導人的信任,這一程序是必要的。他說:「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獲得人們對金融市場的信心,獲得歐洲人的信任也是同等重要的大事。」
歐盟與歐元區領導人舉行峰會,力圖彌合各方在應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上的分歧,爭取就穩定歐洲銀行業、擴大歐洲金融穩定基金規模等問題達成共識。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23日在一片爭議聲中揭開了「歐元債券」的神察寬秘面紗。這份名為「引入穩定債券可行性綠皮書」的草案尚未出爐就遭到了歐元區「龍頭」德國的強烈反對 。
歐盟希望各成員國就「綠皮書」 草案進行深入討論研究。歐盟在官方文件中提到,有關歐元區聯合發行債券的討論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歐債危機的發生,更是提高了外界對「歐元債券」的關注度。不少專家認為,發行「歐元債券」不僅有利於提高歐元區金融市場的效率及一體化程度,還有望為愈演愈烈的「歐債危機」提供解決方案。
歐盟特地解釋取名為「穩定債券」的緣由。歐盟表示,此前外界一直在使用「歐元債券」這一名稱。歐盟委員會考慮到,此種債敗敬亮券有助於提高歐元區的金融穩定性,所以特地在「綠皮書」草稿段案中將其命名為「穩定債券」。
「綠皮書」草案提供了發行「穩定債券」的三種可行性方案。
第一種方案是在歐元區范圍內發行「信託網穩定債券」,17個成員國提供共同擔保。該方案最為「大膽」,效果也最佳,但需要對歐盟公約進行大范圍修改。
第二種方案是發行有限的優先「穩定債券」,「穩定債券」按一定比例取代各成員國國債,各國同時保留自主發債權。
第三種方案是用「穩定債券」取代部分成員國國債,但該債券僅能從各國政府獲得一定程度的擔保,而非歐元區共同擔保。在這個層面上,「穩定債券」有些類似於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發行的債券。該方案效果一般,但無需對歐盟公約進行修改即可操作實施。
巴羅佐指出:「穩定債券不可能立即就解決問題,也不可能取代各國正在實施的金融改革措施。但是我們需要向外界表明我們嚴肅的態度,表明我們希望在歐元區內實施強有力的管理。推出穩定債券的計劃,正好表明了我們的態度。」
巴羅佐表示:「事情很明顯,就擺在那裡。如果我們希望在歐元區內繼續使用統一的貨幣來利得財富,我們就需要更多的協調管理與監控。」
德國總理默克爾強烈反對在歐元區內發行「穩定債券」。她表示:「這絕對是個麻煩。我對歐盟委員會草案的評價就是――不合時宜。」
默克爾認為,通過債務共擔來擺脫歐洲貨幣聯盟的結構性缺陷不會取得成功。
歐盟「綠皮書」草案出爐當日,德國10年期國債拍賣遭遇「滑鐵盧」,60億歐元的國債僅成交38。89億。同時,英國、法國、德國三大歐洲股市繼續走低,23日指數跌幅均超過1%。
5. 歐洲債券與外國債券的區別與聯系
1、概念不同
歐洲債券是指一國政府、金融機構和工商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以可以自由兌換的第三國貨幣標值並還本付息的債券。
外國債券通俗地講,外國債券是指外國借款人(政府、私人公司或國際金融機構)所在國與發行市場所在國具有不同的國籍並以發行市場所在國的貨幣為面值貨幣發行的債券。
2、計價貨幣不同
外國債券以發行市場所在國的貨幣為面值貨幣發行的債券。比如,美國在中國發行債券,以人民幣為計價貨幣,就被稱為外國債券。
歐洲債券是以發行人和發行地國家之外的第三國貨幣為為面值貨幣發行的債券。比如美國在中國發行債券,以英鎊為計價貨幣,所發行的債券就被稱為歐洲債券。
3、發行市場不同
外國債券是指外國借款人在某國發行的,以該國貨幣標示面值的債券。例如,中國政府在日本東京發行的日元債券、日本公司在紐約發行的美元債券就屬於外國債券。由於各居民和非居民發行債券的法律要求不同,如不同的稅收規定、發行時間和數量、信息披注冊要求等,從而造成外國債券與當地舉激國內債券的差異。
歐洲債券指借款人在本國以外市場發行的,以第三國的貨幣為面值的國際債券。歐洲債券並不是指在歐洲發行的債券,它並非局限於地理概念上的歐洲范鎮嘩圍。例如法國一家機英國債券市場上發行的以美元為面值的債券即是歐洲債券。歐洲債券的發行人、發行地及面值貨幣分別屬於三個不同的國家。
6. 歐洲債券有哪些
問題一:歐洲債券的種類主要有哪些 歐洲債券可分為歐罰美元、歐洲馬克、歐洲日元、歐洲英鎊和歐洲瑞士法郎債券等多種形式,其中歐洲美元債券市場比重最大。
問題二:歐洲債券與外國債券有什麼區別 外國債券是指外國借款人在某國發行的,以該國貨幣標示面值的債券
歐洲債券指借款人在本國以外市場發行的,以第三國的貨幣為面值的國際債券
區別:
發行市場不同或殲斗
外國債券一般由市場所在地國家的金融機構為主承銷商組成承銷,而歐洲債券則由來自多個國家的金融機構組成的國際性承銷
外國債券的發行和交易必須受當地市場有關金融法律法規的管制和約束;而歐洲債券不受面值貨幣國或發行市場所在地的法律的限制。
外國債券的發行人和投資者必須根據市場所在地的法規交納稅金;而歐洲債券採取不記名債券形式,投資者的利息收入是免稅的。
外國債券付息方式一般與當地國內債券相同,如揚基改鄭債券一般每半年付息一次;而歐洲債券通常都是每年付息一次。
問題三:外國債券有哪些 債券 歐洲債券不屬於外國債券,他們是並列的關系,都屬於國際債券。
外國債券:發行琺屬於一個國家,面值貨幣和發行市場屬於另一個國家;
歐洲債券:發行人和面值貨幣屬於一個國家,發行市場屬於另一個國家。
所以顯而易見,這兩者是並列而非從屬關系。
問題四:外國債券、歐洲債券和全球債券有什麼異同? 外國債券和歐洲債券都是發行人在其國家之外發行的,幣種為外幣,償國債券的幣種是發行地的幣種,歐洲債券的幣種是第三國貨幣,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說明
問題五:歐洲債券的特點是什麼 歐洲債券具有的特點
歐洲債券是以一種以自由兌換的貨幣作為面值單位且發行者所在國、發行市場所在國及票面貨幣所在國具有不同國籍的國際債券。這種債券的發行比較嚴格,首先是待發行的債券要通過國際上權威的證券評級機構的級別評定,其次債券還需要由 *** 或大型銀行或企業提供擔保,另外還需有在國際市場上發行債券的經驗,再者在時間間隔方面也有一些限制。這種債券的發行通常由國際性銀團進行包銷,一般由4~5家較大的跨國銀行牽頭,組成一個世界范圍的包銷銀團。有時包銷銀團還要組織一個更大的鬆散型的認購集團,聯合大批各國的銀行、經紀人公司和證券交易公司,以便在更大范圍內安排銷售。歐洲債券的票面貨幣除了用單獨貨幣發行外,還可以用綜合性的貨幣單位發行,如特別提款權、歐洲貨幣體系記帳單位等。歐洲債券每次的發行范衫磨圍也可以同時是在幾個國家。和其它債券相比,歐洲債券具有一些顯著特點:
1.投資可靠且收益率高。歐洲債券市場主要籌資者都是大的公司、各國 *** 和國際組織,這些籌資者一般來說都有很高的信譽,且每次債券的發行都需 *** 、大型企業或銀行作擔保,所以對投資者來說是比較安全可靠的,且歐洲債券與國內債券相比其收益率更高。
2.債券種類和貨幣選擇性強。在歐洲債券市場可以發行多種類型、期限、不同貨幣的債券,因而籌資者可以根據各種貨幣的匯率、利率和需要,選擇發行合適的歐洲債券。投資者也可以根據各種債券的收益情況、風險程度來選擇某一種或某幾種債券。
3.流動性強,容易兌現。歐洲債券的二級市場比較活躍且運轉效率高,從而可使債券持有人比較容易地轉讓債券以取得現金。
4.免繳稅款和不記名。歐洲債券的利息通常免除所得稅或不預先扣除借款國的稅款。另外歐洲債券是以不記名的形式發行的且可以保存在國外,從而使投資者容易逃避國內所得稅。
5.市場容量大且自由靈活。歐洲債券市場是一個無利率管制、無發行額限制的自由市場,且發行費用和利息成本都較低,它無需官方的批准,沒有太多的限制要求,所以它的吸引力就非常大,能滿足各國 *** 、跨國公司和國際組織的多種籌資要求。
歐洲債券根據付息方式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其一是固定利率債券。這種債券的利息是固定的,且標明到期日期,其期限為5~10年,發行額通常在5000萬美元到2億美元之間。它適合於利率穩定時期發行,且發行後必須在倫敦或盧森堡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債券。其二是浮動利率債券。
這種債券的利率不是固定的,一般是根據短期存款利率的變化每3個月或6個月調整一次,其利率通常比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略高一些。由於這種債券採取了浮動利率,為保證投資者的一定收益,通常會規定一個利率下限,即使市場利率低於這個利率下限仍按此利率付息,而當利率升高時,債券利率也隨之升高。其三是可轉換為股票的債券。這種債券兼有債券和股票的特點。對發行者來說,可轉換為股票的債券有兩方面的好處:第一,由於這種債券對投資者很有吸引力,所以能以低於普通債券的利率發行。第二,一旦債券轉化為股票,不僅能與按時價發行股票增加資本一樣,增加本金和准備金,從而增加自有資本,同時也對外幣債務作了清算,清除了外匯風險。這種可轉換債券對投資者的好處則在於:當股票價格與匯率上升時,將債券轉為股票,再賣出股票可得到更多的資本收益。
除上述三類主要的歐洲債券外,還有一些其他形式的歐洲債券,如中期歐洲票據、附有認購各種金融商品權的債券、無票面利率債券、可轉讓的歐洲貨幣存款單、歐洲商業票據、附有轉換期權的浮動利率債券、永久債券、循環浮動利率債券、附有紅利證書債券、......>>
問題六:歐洲債券與外國債券的異同? 比較外國債券與歐洲債券的異同。外國債券是市場所在地的非居民在一國債券市場上以該國貨幣為面值發行的國際債券。歐洲債券與傳統的外國債券不同,是市場所在地非居民在面值貨幣國家以外的若干個市場同時發行的國際債券。二者都是國際債券。
外國債券和歐洲債券還有發下主要區別:(1)、外國債券一般由市場所在地國家的金融機構為主承銷商組成承銷辛迪加承銷,而歐洲債券則由來自多個國家金融機構組成的國際性承銷辛迪加承銷。(2)、外國債券受市場所在地國家證券主管機構的監管,公募發行管理比較嚴格,需要向證券主管機構注冊登記,發行後可申請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私募發行無須注冊登記,但不能上市掛牌交易。歐洲債券以行時不必向債券面值貨幣國或發行市場所在地的證券主管機構登記,不受任何一國的管制,通常採用公募發行方式,發行扣可申請在某一證券交易所上市。(3)、外國債券的發行和交易必須受當地市場有關金融法律法規的管制和約束;而歐洲債券不受面值貨幣國或發行市場所在地的法律的限制,因此債券發行協議中心駭註明一旦發生糾紛應依據的法律標准。(4)、外國債券的妊人和投資者必須根據市場所在地的法規交納稅金;而歐洲債券採取不記名債券形式,投資者的利息收入是免稅的。(5)、外國債券付息方式一般與當地國內債券相同,如揚基債券一般每半年付息一次;而歐洲債券通常都是每年付息一次。
問題七:歐洲債券和外國債券有什麼區別 外國債券以發行市場所在國的貨幣為面值貨幣發行的債券。比如,美國在中國發行債券,以人民幣為計價貨幣,就被稱為外國債券。
歐洲債券是以發行人和發行地國家之外的第三國貨幣為為面值貨幣發行的債券。比如美國在中國發行債券,以英鎊為計價貨幣,所發行的債券就被稱為歐洲債券。
問題八:歐洲債券 eurobonds與全球債券 global bonds有什麼區別 全球債券(Global Bonds) 全球債券是指在全世界的主要 國際金融市場 (主要是美、日、歐) 上同時發行,井在全球多個證交所上市,進行24 小時交易的 債券 。 全球債券在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 SEC )登記, 以記名形式發行。 這種新型債券為歐。
問題九:外國債券與歐洲債券有何區別 發行市場不同
外國債券:是市場所在地的非居民在一國債券市場上以該國貨幣為面值發行的國際債券。例如,中國 *** 在日本東京發行的日元債券、日本公司在紐約發行的美元債券就屬於外國債券。由於各國對居民和非居民發行債券的法律要求不同,如不同的稅收規定、發行時間和數量、信息披露、注冊要求等,從而造成外國債券與當地國內債券的差異外國債券的發行主要集中於世界上幾個主要國家的金融中心,最主要的有瑞士的蘇黎士、美國的紐約、日本的東京、英國的倫敦和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等。在這些金融中心發行的外國債券一般都有一個共同的名稱,如在美國發行的外國債券稱為揚基債券,在日本發行的外國債券稱為武士債券,在英國發行的外國債券稱為猛犬債券,在荷蘭發行的外國債券稱為倫布蘭特債券。
歐洲債券:與傳統的外國債券不同,是市場所在地非居民在面值貨幣國家以外的若干個市場同時發行的國際債券。例如,墨西哥 *** 在東京、倫敦、法蘭克福等地同時發行的美元債券就屬於歐洲債券。歐洲貨幣單位和特別提款權不是任何國家的法定貨幣,因此,以其為面值的國際債券都是歐洲債券。
(一)外國債券一般由市場所在地國家的金融機構為主承銷商組成承銷辛迪加承銷,而歐洲債券則由來自多個國家的金融機構組成的國際性承銷辛迪加承銷。正由於此,國外一些教科書將由一國金融機構承銷的國際債券稱為外國債券,而由國際性承銷辛迪加承銷的國際債券稱為歐洲債券。
(二)外國債券受市場所在地國家證券主管機構的監管,公募發行管理比較嚴格,需要向證券主管機構注冊登記,發行後可申請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私募發行無須注冊登記,但不能上市掛牌交易。歐洲債券發行時不必向債券面值貨幣國或發行市場所在地的證券主管機構登記,不受任何一國的管制,通常採用公募發行方式,發行後可申請在某一證券交易所上市。
(三)外國債券的發行和交易必須受當地市場有關金融法律法規的管制和約束;而歐洲債券不受面值貨幣國或發行市場所在地的法律的限制,因此債券發行協議中必須註明一旦發生糾紛應依據的法律標准。
(四)外國債券的發行人和投資者必須根據市場所在地的法規交納稅金;而歐洲債券採取不記名債券形式,投資者的利息收入是免稅的。
(五)外國債券付息方式一般與當地國內債券相同,如揚基債券一般每半年付息一次;而歐洲債券通常都是每年付息一次。
問題十:歐洲債券和外國債券有什麼不同 外國包括了歐洲,歐洲屬於外國的一部分。
7. 請論述:從歐盟成員的角度談談歐債危機對本國的 股市 和 債券市場 的影響
要分析歐債危機對本國股市和債券市場的影響主要是分析歐債危機對本國實體經濟的影響!
第一;股市投資的是價值預期,預期實體經濟的好壞直接體現為股市的漲漲跌跌;中國加入WTO,實行以出口導向為主的經濟發展政策以來,內外經濟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現如今歐州已超越美國成為中國的第一大出口對象,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一,發生債務危機的國家必然會降低開支以削減赤字,擴大經常項目順差,這會降低中國的出口具體表現為出口企業利潤的下降,進而影響股市的上漲!二,國內出口企業利潤的下降必然會傳遞到上游企業,即資源能源類上市公司的利潤下降,占據國內股市半壁江山的資源股受到影響,股市想不跌都難!三,市場最擔心的是歐債危機會導致歐元區的解體,這對整個世界經濟都是難以估量的損失,因為這不但會影響到中國的外匯儲備,擾亂中國的貨幣政策,更會加劇人們對歐洲形勢的擔憂(大家都知道歐元的建立其實是在歐洲各國人民希望構建和平歐洲的夢想下推動的),進而影響到全球的經濟發展,為全球的資本市場蒙上陰影!
第二,歐債危機引發了歐洲投資者對歐洲經濟的擔憂,我們看到爆發歐債危機之後歐洲股市都沒有像樣的表現,以代表國希臘為例,希臘股市自從危機爆發以來出現了單邊下跌的走勢,而與歐洲聯系緊密的美國股市也一樣深受其害,道瓊斯工業指數一改多年牛市格局,出現了震盪下行的走勢!在國內外資本市場聯系越來越緊密的時代,國內投資者對歐美股市的反應也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歐美股市對A股的傳導效應非常明顯,也即是歐美股市的下跌嚴重影響了國內投資者的做多信心,從而加速了國內股市的下跌!
第三,國內股市受歐債危機的影響不斷下跌,這會導致資金流向具有穩定收益的債券市場,在A股單邊下跌的背景下債券市場的繁榮可以預期;其次歐洲股市債市的不斷下跌會引發資金的避險情緒,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追求穩定收益的國際資本進入我國的資本市場,有望成為我國債券市場的生力軍!
總結,歐債危機的爆發對本國股市是負面的,但對本國的債券市場卻是機遇!
8. 歐盟的發展對世界經濟有什麼影響
內容提要:歐元誕生時,各國都對它在國際貨幣體系改革進程中的地位,以及它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作了大量樂觀、正面的肯定與闡述,如今隨著歐元經歷過的風風雨雨,不同的聲音出現了。本文從歐元法律地位的穩固性、新千年世界經濟發展橫向角度的三個主要方面以及它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等作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歐元 經濟發展 外經貿
一、歐元的法律地位及其保障框架的穩固性
究竟應當怎樣看待本世紀末歐洲十幾個工業國家的這一貨幣改革?在新千年初始的世界經濟發展中,歐元究竟將會以弱幣還是以強幣來發揮作用?人們談論這一問題時,較多的是從貨幣市場上歐元的瞬間或短期變化就匆忙作出結論,而我認為探尋這一問題的答案的基點必須首先考察歐元法律地位的穩固性。換句話說,應當從較長的一個時期去加以考察。可以說,歐元一誕生便具有合法的很難動搖的法律地位,歐洲中央銀行同樣亦具有明確的法律上的完整獨立性。
首先,歐元作為歐洲委員會一系列條約保護與催產下的產物((即從1992年2月7日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到1997年6月16—17日的《阿姆斯特丹條約》所包含的三個重要文件(《預算穩定和增長公約》、《歐元的法律地位》和《新貨幣匯率機制》)),這一系列的法律文件至今並沒有受到現有11國中的任何一國政府的質疑或動搖。當時規定的歐盟成員國進入單一貨幣區必須達到的經濟、金融方面的五項標准,即通貨膨脹不超過三個最低成員國平均數的1.5%;預算赤字不超過本國當年GNP的3%;國債累計不超過本國當年GNP的60%;長期利率不超過三個最低成員國平均數的2%;各國貨幣匯率穩定在規定的浮動范圍內等等也並沒有因今天的石油沖擊而被質疑或動搖,因此,可以說歐元幣值的穩定是由法律框架約束的政策所確定的。這里必須指出的是,無論從歐元區建立與推出的歷史與理論的考察,還是從歐盟各國經濟發展的現實考慮,歐盟都決不會因某個成員國的獨自利益而允許背離或破壞集體經過近40年的努力才達成的一致,也不會允許採用歐元貶值的方法去爭取有限的促進出口與經濟增長。
其次,還必須提出的是,歐洲中央銀行的獨立性也絲毫沒有受到質疑或動搖。歐洲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在(馬約)中作了這樣明確的界定:歐洲中央銀行、歐洲貨幣聯盟內的所有成員國中央銀行及其決策機構的成員不得向任何歐共體機構、組織、成員國政府以及其他機構尋求或接受指令。為了保證中央銀行能夠獨立地執行政策,保證其獨立性,各成員國政府還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建立必要的法律框架,同時,《馬約》還禁止歐洲中央銀行為成員國政府財政赤字提供資金融通。從制度構架上看,歐洲中央銀行由兩個層次組成:一是中央銀行本身,具有法人身份;二是歐洲中央銀行體系,因此在《阿姆斯特丹條約》中又明確規定,耐州歐洲中央銀行是獨立於各成員國的機構,不受各國政府的監督,它有權制訂歐盟的貨幣政策,控制歐元利率、歐元投放量和負責歐元的日常匯率管理等等。
很明顯,歐元目前幣值走弱的種種表現都沒有影響到歐元的上述法律地位。有理由確信,歐元作為強勢貨幣的基礎並沒有被動搖。換句話說,當前歐元在市場上的疲軟表現只是它在成長過程中經歷考驗的正常表現而已。
仿模二、歐元對世界經濟影響的橫向考察
歐元對世界經濟影響的縱向考察可以從對世界貿易、全球投資以及世界金融體系的影響等等角度進行,本文則側重於橫向的考察。為了明了起見,我們從區域角度分成歐洲(主要是歐盟本身)、美國、以及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三個部份。對於世界經濟而言,1999年是兩年前亞洲危機之後的一個轉折點,在美國經濟繼續走強(年增長率達3.7%)、亞洲經濟(包括1990年代以來持續不振的日本經濟)終於復甦,以及歐盟經濟由弱轉強的帶動下昌大蔽,顯示出明顯的復甦態勢。
1、歐元對歐盟各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首先我們看一下歐元啟動對歐元區成員國的一般效益。歐元作為區內單一的貨幣啟動後,首先將使區內各成員國因貨幣不同而帶來的貿易障礙從根本上得到消除,從而使歐盟大大增強自身金融體系的整體聯動能力,能更有效地對付金融危機和國際投機家的沖擊,促進歐盟區各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其次,單一貨幣消除了各國間的匯率差異,從而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由於成員國之間的貿易由對外貿易轉為內部貿易,不但手續簡化,而且還加快了資金形態的轉換速度,既節省了貨幣兌換費用,也不再遭受貨幣波動風險。不同貨幣匯率差異消失也有效地降低了商品價格,又相對擴大了成員國居民的購買力,有利於刺激經濟增長。第三,歐元的啟動有利於歐盟大銀行業競爭力的提高。由於匯率消失,一方面各成員國相互間的貨幣兌換匯兌業務收入將不再可能,導致銀行收益率下降。另一方面,歐元區各國銀行因經營歐元而大大提高了金融產品和銀行服務價格的透明度,使歐元區客戶可越出國界和地區,自由選擇服務優良、價格便宜的銀行,使歐盟銀行間的競爭更趨激烈,這顯然有利於歐盟大銀行業的兼並、集中,從而以更大銀行去與聯盟區外銀行業進行競爭。
當然,更主要的影響則是體現為對歐盟各國經濟發展的直接促進上。歐盟近幾年的經濟發展態勢顯然與各國近年來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分不開的,例如各國普遍重視了科技進步、注重知識經濟的發展以及把抑制通貨膨脹和刺激消費作為經濟穩定發展的主要目標等,但是,各國為了歐元啟動而採取的一系列經濟標准達標的宏觀調控活動,則是起了最直接、最關鍵的作用,可以說,如果失去了歐元單一貨幣目標的激勵,各成員國將無法協調一致地共同對付通貨膨脹、預算赤字、國債、長期利率以及各國貨幣匯率等方面的難題,那麼,歐盟各國的經濟共同發展當然也就無從談起了。因此,從這一意義上可以說,歐元的啟動已經成為歐盟經濟發展的巨大拉動力。
2、歐元啟動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二戰以來美國經濟一直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進入如年代,在經過10年增長後,仍基本保持高增長、低通脹的態勢,各種金融市場的回報也仍十分誘人,其經濟持續增長潛力令人矚目。從當前經濟運營看,下述幾個主要指標仍然良好:一是經濟增長勢頭依然強勁。到2000年10月,美國經濟已連續增長115個月,未出現周期性波動,而且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消費支出及企業固定資本投資作為內需擴大的主要拉動力。二是通脹率、失業率控制在穩定發展相適應的水平內。近年來美國的通脹率一般都在2%以下,失業率都在4.5%以下,均接近30年來的最低水平,這比起OECD組織內的其他國家來說,確是令人欽羨的局面。三是知識經濟的貢獻率提高,經濟發展的後勁增大,目前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知識產業已成為美國最具活力的產業,並將可能主導美國進入知識型經濟。四是美國經濟大規模對外投資,全球化利益分享多多。從90年代開始至今,美國在對外直接投資方面達到了一個空前規模,據不完全統計,已超過1萬億美元。
但是,一方面我們要看到美國經濟在繼續發展中已經在逐漸積累起阻止、抑制、損害這一增長的各種不利的因素,例如潛在的通貨膨脹危險就不可小視,因為這種局面最終取決於勞工市場、工資、勞動生產率、利潤、失業率等等要素的相互力量對比,而這些方面都開始在醞釀沖突;又如美國經濟中的股市泡沫,如美國在線(AOL)的市盈率高達233倍,總是難免令人抱著疑慮的目光;國際貿易中的巨額逆差(到1999年底,逆差已佔美國當年GDP的2.8%左右),其他如各種債務(1999年美國家庭債務已達當年可支配收人的98%)等等,這一切都是十分嚴重的問題。另一方面,美元的中心地位很快要受到歐元的直接挑戰。不少國家預測最終將出現4:4:2的世界金融貨幣體系(即美元:歐元:日元),這將會使美國經濟上述的各種有利因素大打折扣,卻使不利因素可能加劇積累,因此,歐元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確是不容忽視的。
3、歐元對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影響
世界經濟持續增長需要各種動力源泉,其中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是十分重要的。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1999年世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可達3.5%,高於上年的3.2%。這里首先是亞洲國家紛紛走出金融危機的重圍,並且先後步入迅速復甦的軌道。其中,韓國又出現了9甲。的增長率,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也分別在3-5%之間,中國也以7.8%的增長率為世界經濟的持續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那麼,歐元啟動對未來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在經濟中的貢獻會起什麼影響呢?
首先,歐元作為一種交易貨幣和儲備貨幣將為發展中國家經濟提供重大的發展機遇。世界各國對國際結算貨幣和儲備貨幣的選擇主要取決於該貨幣所賴以支持的經濟體的相對規模及該經濟體在世界貿易中所佔份額的大小。在目前全球經濟中,美元佔世界外匯儲備的60%以上,以美元結算的出口達48%。由於缺乏與美元抗衡的貨幣,國際儲備和貿易結算都不得不主要依靠美元。在世界貿易總額中,歐盟(已剔除歐盟內部貿易)為1.9萬億美元,佔34.3%,美國為1.7萬億美元,佔18.3%,前者大大高於後者的比例。在歐元啟動後,各國央行將進行外匯儲備調整,有人預計經過一段時期,歐元儲備會大大增加,大約會佔40%,世界貿易也將有30%-40%以歐元結算。從這個角度上說,歐元將改變美元壟斷全球外匯儲備的局面。
其次,歐元啟動使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獲得又一個重要的資金簿措市場與投資市場。貨幣作為一國主權象徵之一,對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十分重要,作為國際投資貨幣,歐元啟動使它們獲得又一個重要的資金籌措市場與投資市場,這是十分寶貴的市場與資本資源。據1998年資料,歐盟國家發行的債券、股票和銀行資產市值就已超過27萬億美元,超過美國資本市場當時的23萬億美元。隨著歐元正式啟動,有美國專家估計將有 5000-10000億美元的金融資產從美元轉成歐元,這樣,全球以歐元為單位的金融資產將達30%—40%,美元金融資產將降為40%-50%。在證券投資方面,美元所佔份額已由1981年的76%降為目前的40%,歐元則同期從13%上升至37%。由此可見,在歐元正式啟動後,隨著歐元資本市場啟動的深度、廣度和流動性的增大,世界金融市場的變化會更加鼓舞人心。
再次,為全球貨幣體系與世界金融制度改革提供了示範效應,從而為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在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方面提供了重要保證。發展中國家已經逐步認識到單個國家不足以對抗投機資本,因此,可能以區域性金融進行模仿,這也意味著歐元崛起以後可能出現國家貨幣的區域化強化的趨勢。如東盟各國都同意將貿易往來中的美元支付改由成員國貨幣支付,並考慮建立一個中央清算銀行支付彼此欠款,以解決成員國貨幣轉換問題。這就可能發展成為一種貨幣同盟,從而產生一種新的區域性貨幣。
歐元對於世界金融體系的影響也許還有其他許多方面,但毫無疑問,歐元的問世必將打破原有的國際金融格局,在促使世界金融新秩序的逐步建立的同時,使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追求與斗爭有了堅實的基礎。
三、歐元對中國外經貿發展的雙重影響
研究歐元產生對中國外經貿發展的影響以及由此產生的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十分重要。
1、歐元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商機
探討歐元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的各種機遇,應當特別注重從中國企業進入歐盟與歐盟區企業自身對外擴張兩方面去把握。一方面,從中國企業進入歐盟區進行經貿、生產、投資活動看,首先是人民幣對歐元的匯率優勢將擴大中國對歐盟的貿易順差。由於未來的歐元走向是一個強勢貨幣,在人民幣匯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我國對歐盟將存在匯率上的相對優勢,它使我國出口商品在歐盟國傢具有價格上的競爭力,所以我國對歐盟貿易的盈餘將逐步擴大。其次,從長遠看,歐元的使用將減少中國與歐盟結算的復雜性,節省成本、降低風險,擴大貿易,使企業長期發展計劃變得更加安全、穩定。而且,隨著歐盟區的就業與經濟增長率提高,歐元成員國的市場容量也將隨之擴大,這就使中國商品在歐元區市場的廣度和深度都得到極大拓展空間。第三、歐元啟動有利於改善中國外匯儲備結構。目前我國1547億美元(1999年12月底數)的外匯儲備中,美元約佔60%,日元約佔13%,以德國馬克為主的歐幣約佔15%,確實對美元的依賴性太高。隨著歐元的啟動,我國依據貨幣的穩定程度及實力變化,可適當增加歐元在外匯儲備中的比重,實行儲備資產的多元化,從而分散風險,避免損失。第四、歐洲資本市場的統一為我國籌集資金提供了便利。歐元啟動後,歐元資本市場本身就是一個統一的大市場,尤其是債券市場將全面呈現出金融交易成本低,資本市場容量大和較低利率政策的特點。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後,中國企業和金融界可充分利用這個市場為企業發行歐洲債券和股票,以籌集低成本的資金。
另一方面,從歐盟自身的各國企業向外擴張來看:隨著歐元的實施,歐盟的綜合實力與歐盟經濟的國際競爭力都將得到提高,歐盟有可能在亞太地區更大的范圍內,其中包括在中國市場上與其他國家展開角逐和競爭。這是因為歐元的出現,不會立即對歐盟的產業結構調整產生影響,其高福利、高稅收政策和高生產成本也不是歐元能一朝加以解決的問題,而且,歐元也不能改變資本追逐利潤的規律。因此,在歐盟當前企業兼並浪潮的同時,為了降低成本獲取更大的利潤,歐盟企業有可能在歐元啟動後反而加速將生產線向低稅收、低福利和低勞動力成本的地區轉移,因此,開拓中國市場的願望就會進一步增強。即使就中長期而言,與廣闊的世界市場相比,歐元區內的投資空間也是有限的,歐元區內的資本對外投資也是必然的。因此,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及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特別是中西部開發使全國產生了對資金、技術、人才的新的巨大需求,這都會直接影響歐盟的對華投資。可以預見,如果歐元逐漸趨硬,歐盟將獲得升值收益,那麼,對華的投資及銀行貸款就會不斷增加。特別是在中國加入WTO的重要時刻,對華投資已成為歐盟對外發展戰略重點與戰略利益所在,不來中國,就會讓別人捷足先登,就失去了自身的戰略利益。
2、歐元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歐元畢竟是歐盟的貨幣,它的啟動自然首先是促進歐盟區內的經濟效益與發展。因此,上述正面的效應只有依賴我國企業的直接進入去獲取。但是,另一方面,歐元對我國經濟的直接沖擊與間接影響卻是不可忽視的,目前,這類影響主要體現在我國的對外貿易、外資利用及金融業發展上。
首先,由於歐元區各國匯率取消,將使我國對歐出口企業無法實施基於匯率風險基礎上的差別價格戰略,因而將連帶承受歐盟徵收反傾銷稅或削減配額的壓力。此外,在歐元過渡期內,出現了歐元借貸和結算上的風險,加上歐元區「對內拆籬,對外築牆」的保護主義及歐元區東擴的替代效應,將減少大宗基礎產品的進口,從而使我國對歐出口的競爭力下降,並增加了市場進入的難度。最後,我國出口企業將承擔高額的歐元轉換的成本風險,這其中包括各種財務與業務管理系統、計算機軟體更新以及對員工培訓費用等。所有這些都將對我國拓展與歐洲的貿易產生不利影響。其次,歐盟是我國吸引外資的重要來源地區,但是長期以來,歐盟對外經貿活動中重貿易輕投資傾向十分突出,對亞太地區,特別是對中國的投資占其對外投資份額很少。截至1998年7月底,歐盟共向我國注入了150多億美元的直接投資,居日本和美國之後的第三位。迄今為止,歐盟對華投資協議資金總額占我國協議利用外資總額也不足6%。在近期內,還應該注意到,歐元在促進歐洲資本市場更為統一中,也將使歐盟吸引更多的境外資金參與其經濟發展。同時,歐元區內欠發達地區投資的優惠政策體現得更為充分,這又會吸引歐盟的部分對外投資發生迴流。第三,對我國金融業的競爭壓力加大:首先由於商業銀行在歐元區內貨幣兌換方面的業務將全部消失,該區兌換收入作為我國銀行業收益的重要來源也將不復存在。其次由於在歐元啟動後,歐元區國家的所有資產和債務都將按歐元重新計價,引起我國以歐盟國家貨幣計價的資產和債務潛在匯率風險加大,例如,在轉換計價時,就可能帶來資產減值或債務增加的損失。最後,由於中國加入WTO,中國將面對歐盟要求全面開放證券、保險、銀行、信託等金融市場的壓力,加之歐元區內的銀行可能均採用集融資、信貸、保險、投資、證券於一體的全能型銀行模式,競爭力較強,這對於中國的金融業無疑加大了競爭壓力。
總之,歐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各種影響應給予足夠重視,特別是長期地看,歐盟的強大將使我國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直接面臨著美國、日本以外的又一個極其強大的競爭對手,應加強對這一方面影響的長期追蹤與研究。
9. 歐洲債券市場拋售時間
今年8月份,德國基準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逾0.7個百分點,至1.54%,為1990年以來最大單月漲幅。與此同時,其他歐洲國家的債券亦受到拋售。法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從8月初的1.375%攀升至月末的2.201%;義大利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則從8月初的3.111%攀升至月末的3.957%。
中信建投期貨金融衍生品首席研究員劉超在備亂脊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能源危機導致通脹高企,使得市場開始為歐央行激進加息定價,是導致歐洲債券市場遭受大幅度拋售的主因。「但由於當前歐洲銀行業壞賬率較低,這意味著拋售潮未必會演化成債務仿滲危機。但歐央行開啟加息周期,將對該地區的經濟帶來衰退風險。」他說。
歐洲債券市場遭遇大幅度拋售
荷蘭國際集團(ING)高級利率策略師布維(Antoine Bouvet)認為,8月歐元區債券收益率走高的一個觸發因素是歐洲能源價格不斷走高。
劉超也認為,歐洲天然氣、電力價格高企,推動了該地區的通貨膨脹。在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的背景下,歐央行當前的選項僅剩下「緊跟加息」或者「激進加息」。這意味著,歐央行未來將減少購債,這勢必引起該地區債券市場的拋售潮。
8月,俄羅斯多次下調北溪1號管道輸氣量,導致歐洲冬季儲氣節奏被打亂,推高了該地區天然氣價格。同月,德法等歐洲主要經濟體電價屢創歷史新高。歐洲能源交易所(EEX)的數據顯示,8月26日,法國2023年遠期電力價格創1130歐元/兆瓦時,歷史上首次超過1000歐元/兆瓦時。德國2023年遠期電力亦創新高至995歐元/兆瓦時。
能源價格又一次成為了推高歐元區通脹的重要原因。歐盟統計局公布8月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8月調和CPI同比上升9.1%,續創歷史新高。其中,能源價格同比上漲38.3%,食品和煙酒價格同比上漲10.6%。
在此背景下,近日歐央行管委諾特(Klaas Knot)、霍爾茲曼(Robert Holzmann)和卡薩克斯(Martins Kazaks)等人紛紛表態,表示支持9月份至少加息50個基點,並且不排除加息75個基點。
歐央行管委施納貝爾(Isabel Schnabel)近日表示,歐洲貨幣政策將不得不在相當長時期內保持緊縮。她還警告稱,如果不採取強有力的行動,價格上漲可能會失控。
「在過去的一年半期間,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低估了通脹的頑固性,這使得我們在調整政策方面動作遲緩,讓對抗通脹的成本變得很高」。她說。
8月31日,在歐元區通脹數據出爐後,摩根大通、高盛和美國銀行的分析師均預計,歐央行將在下周的會議上加息75個基點,以試圖為通脹降溫。
「即使通脹真的過了峰值,各國央行也將保持強硬立場。」荷蘭合作銀行利率策略主管麥圭爾(Richard McGuire)表示。
債務風險可控嗎?
劉超認為,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歐央行仍採取激進加息政策,有可能提升該地區債務風險,並演化成債務危機。其背後邏輯是,提高利率將推升該地區國家的償債成本,這將對該地區債務負擔過重的國家帶來較大影響。如果高債務國違約,對此敞口較大的歐洲商業銀行資產質量也因此惡化,債務危機開始蔓延至歐洲銀行體系。此後,歐元區核心國家將受到波及,流動性沖擊開始顯現。
「但從當前的數據表現看,歐元區債務風險並不高,重現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並不大。」他表示,「雖陪世然當前希臘、義大利等國的債務負擔較重,但是歐洲銀行業壞賬率較低,這意味著歐洲整個金融體系還是健康的,可以為上述國家的債務問題兜底。」
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歐元區政府債務降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5.6%。其中,希臘、義大利、葡萄牙的政府債務佔GDP的比例已高達189.3%、152.6%、127.0%。而2009年,上述國家政府債務佔GDP的比例分別為115.1%、115.8%及87.8%。
歐央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歐盟不良貸款率同比下降0.54個百分點至1.96%。
劉超還表示,根據歐央行的數據,截至目前,歐央行持有義大利等國25%~30%的主權債務。「歐央行是這些國家最大的單體債務持有人,而歐央行不會輕易拋售這些國家的債券,這也降低了該地區的債務風險。」他說。
不過,劉超認為,雖然目前歐元區債務問題相對可控,但歐央行不斷加息,將導致借貸成本不斷飆升,這有可能引發該地區經濟衰退,並限制企業的投資熱情。
嘉盛集團表示,未來12個月,歐元區陷入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升至60%,高於之前調查的45%,遠高於烏克蘭局勢升級前的20%。相比之下,美國衰退的可能性預計不到30%。
10
10. 簡述歐債危機
歐洲債務危機即歐洲主權的債務危機。其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希臘等歐盟國家所發生的債務危機。歐債危機的導火線源於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評級公司下調希臘主權評級,隨後歐洲多國的問題也隨之暴露,最終演變成歐盟都陷入債務危機中。
原因:第一,一段時間以來的歐元大幅升值成為後來主權債務危機的誘因。歐元作為世界貨幣在1999年誕生。其兌美元的比價先從1.01貶值到0.85的低點,而後一路升值~20os年7月的1.58,其間累計升值達86%, 比起歐元誕生之曰也升值了50%多。歐元在這一時期大幅升值的直接後果,就是歐債受到投資人的歡迎,相應的舉債成本也變得十分低廉。像高盛等投行,就曾幫助希臘政府做假賬,美化財政狀況,以便利舉債。而自歐債危機爆發以來,由於市場對歐洲經濟前景的擔憂加劇旁棚,歐元又大幅貶值。其兌美元的比價一度下跌至2010年6月份的1.20附近,為近4年來的最低點。
第二,歐元區雖有統一的央行與貨幣政策,但沒有統一的財政政策。這種制度架構上的「先天不足」為危機的產生埋下了種子。當某些成員國遇到外部沖擊時(如金融海嘯),它們難以根據自身的經濟結構和發展水平等特點,制定相應的貨幣政策。比如,當希臘遇到問題時,對外不能通過貨幣貶值來刺激出口,對內不能通過貨幣擴張來削減政府債務。加之歐元區各成員國多年來對《穩定與增長公約》關於政府財政的規定櫻啟宴幾乎置若罔聞,致使各國債台高築,積重難返 。
第三,長期以來,歐洲央行一直奉行較為保守的貨幣政策。盡管自債務危機爆發以來,歐洲央行開始購買歐元債卷 並維持自去年5月以來的1%的市場指導利率,但是其目標通貨膨脹率始終鎖定在2%以下 。這種在危機時刻對物價水平穩定性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抑脊銀制了歐元區的消費與投資,給經濟復甦造成不利影響 。
第四,近年來,歐洲銀行業的信貸擴張事實上也很瘋狂,致使其經營風險急劇增加。這特別表現在其杠桿乘數(即總資產與核心資本之比)甚至超過受次貸沖擊的美國同行(見圖4)。盡管歐盟今年7月23曰公布的壓力測試顯示,在91家受測的歐洲銀行中,只有7家未能達標(結果詳見CEBS (2010))。但由於測試未將備受矚目的G I 1 Ps國家主權債務違約考慮在內,並且最低核心資本率(tier一1 capital1 6 ratiO)的設定也較為寬松⑨,該結果遠未消除市場對歐債危機向歐洲銀行業蔓延的擔憂。
最後,歐洲人口老齡化,勞動力市場缺乏靈活性,以及過度慷慨.的福利制度,極大地抑制了歐元區競爭力的提升,並導致了長期的結構性低增長、高失業。事實上,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機到來之前,歐元區在經濟增長率和失業率等指標上也明顯遜於美國 。這是歐洲政府債務負擔加劇的根本原因。
[作者簡介]張曉晶(1969一),安徽東至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室主任,研究員,研究方向: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增長理論與發展經濟學;李成f1978一),北京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室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與國際經?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