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期指持倉 > 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均衡發展

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均衡發展

發布時間:2023-05-27 04:48:38

『壹』 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的優點

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的優點
1、買股票的心態不要急,不要只想買到最低價,這是不現實的。真正拉升的股票你就是高點價買入也是不錯的,所以買股票寧可錯過,不可過錯,不能盲目買賣股票,最好買對個股盤面熟悉的股票。

2、你若不熟悉,可先模擬買賣,熟悉股性,最好是先跟一兩天,熟悉操作手法,你才能掌握好的買入點。

3、重視必要的技術分析,關注成交量的變化及盤面語言(盤面買賣單的情況)。

4、盡量選擇熱點及合適的買入點,做到當天買入後股價能上漲脫離成本區。

三人和:買入的多,人氣旺,股價漲,反之就跌。這時需要的是個人的看盤能力了,能否及時的發現熱點。這是短線成敗的關鍵。股市裡操作短線要的是心狠手快,心態要穩,最好能正確的買入後股價上漲脫離成本,但一旦判斷錯誤,碰到調整下跌就要及時的賣出止損,可參考前貼:勝在止損,這里就不重復了。

四賣股票的技巧:股票不可能是一直上漲的,漲到一定程度就會有調整,那短線操作就要及時賣出了,一般說來股票賺錢時,隨時賣都是對的。也不要想賣到最高價,但為了利益最大話,在股票賣出上還是有技巧的,我就本人的經驗介紹一下(不一定是最好的):

1、已有一定大的漲幅,而股票又是放量在快速拉升到漲停板而沒有封死漲停的股票可考慮賣出,特別是留有長上影線的。

2、60分鍾或日線中放巨量滯漲或帶長上影線的股票,一般第二天沒繼續放量上沖,很容易形成短期頂部,可考慮賣出了。

3、可看分時圖的15或30分鍾圖,如5均線交叉10日均線向下,走勢感覺較弱時要及時賣出,這種走勢往往就是股票調整的開始,很有參考價值。

4、對於買錯的股票一定要及時止損,止損位越高越好,這是一個長期實戰演練累積的過程,看錯了就要買單,沒什麼可等的。

『貳』 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關系

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關系:
股票市場是債券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管理層次的原則,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市值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
股票市場以債券市場為中心,股票市場對企業管理中所需資金的籌集、投放、運用和分配以及貫穿於全過程的決策謀劃、預算控制、分析考核等所進行的全面管理。
股票市場職能的控制性決定了必須以債券市場要素為中心。股票市場的職能包括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計劃、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評價。其中,財務決策和財務控制處於關鍵地位,關繫到企業的興衰成敗。
(2)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均衡發展擴展閱讀:
股票市場的功能:
1、聚斂功能
股票市場引導眾多分散的小額資金匯聚成為可以投入社會再生產的資金集合功能。在這里,股票市場起著資金
「蓄水池」的作用。
2、配置功能
資源的配置,股票市場通過將資源從低效率利用的部門轉移到高效率的部門,從而使一個社會的經濟資源能最有效的配置在效率最高或效用最大的用途上,實現稀缺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債券市場的功能:
1、調節功能
債券市場對宏觀經濟的調節作用。股票市場一邊連著儲蓄者,另一邊連著投資者,股票市場的運行機制通過對儲蓄者和投資者的影響而發揮作用。
2、反映功能
在當今世界上,伴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趨勢的發展,經濟金融化的進程也日益加劇,程度不斷加深。
債券市場在市場機制中扮演著主導和樞紐的角色,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
在債券市場上,價格機制是其運行的基礎,而完善的法規制度、先進的交易手段則是其順利運行的保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股票市場
網路-債券市場

『叄』 發展債券市場的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的世紀以來,我國證券市場取得了巨大發展,發行主體不斷增加,市場規模不斷擴張,債券種類不斷豐富,成為我國金融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由我為你分享發展債券市場的意義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力發展債券市場意義重大

一、我國債券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債券市場的發行主體和種類主要包括:中央財政發行的國債,省級政府發行的地方政府債券(地方債),地方政府支持的融資平台發行的債券(如城投債等)、政策性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商業性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包括資產證券化產品),企業或公司發行的債券,企業或公司發行的中、短期融資票據,境外機構或企業在中國發行的“熊貓債”(人民幣(6.1973, -0.0009, -0.01%)債券)等等。

與發達國家債券市場相比,我國債券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對債券融資重視不夠,控制過嚴,管理不當,發展不力。

長期以來,我國社會融資高度依賴民間借貸和銀行貸款,特別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股票和債券被徹底淘汰,這使得我國證券、債券市場發展的基礎十分薄弱。即使在改革開放之後,我國開始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由於銀行資金對債券融資有很大的替代性,但卻難以替代股權融資(國家嚴格控制銀行購買股票和發放股本貸款),國家對股票市場的發展反而比債券市場的發展更加重視,投入也更多。

現在股票市場從基礎設施、交易管理、對外開發(如滬港通)、人才培養等方面已經比較完善,而債券市場的發展卻相差甚遠,債券的發行更多地集中到銀行間市場進行或者消跡由銀行承購包銷,不僅大大削弱了債券作為直接融資工具應有的功能(實際上,銀行購買債券仍屬於間接融資,但人們卻往往習慣性地把債券融資全部計入直接融資規模之中),而且使債券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銀行市場,難以形成可以與銀行市場相抗衡的債券市場,並促進整個金融市場的均衡和優化,為利率市場化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在整個金融格局中,如果銀行業一枝獨大,並能夠左右市場閉租的資金價格,保持比較高的利差水平,就會抬高社會基本利率水平,造成資金價格的偏離或扭曲,就會影響利率市場化的推進)。

目前,除政策性金融機構需要隨業務發展不斷擴大債券發行,其審批相對容易之外,其他主體發行債券的審批控製得都很嚴格:到2014年底,我國的國債余額不足10萬億元,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中國國債的水平非常低;過去很長時間不允許地方政府發行債券,中央政府又嚴格控制代理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結果使地方政府大量債務以融資平台等渠道,通過銀行貸款或社會融資方式募集。

這種封前門、放後門的做法,不僅沒有控制住地方政府債務的擴張,反而使地方政府債務更加復雜、成本額外提高,而且地方政府債務並沒有納入中央政府預算和呈報全國人大審批,使中央政府(財政)對地方政府債務承擔的連帶責任沒有得到充分反映和有效控制。

政府債務的大規模擴張還對非政府主體的社會融資產生了巨大的擠出效應,進一步加劇了我國中小微企業和個人等融資主體“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企業債、公司債的發行,就更加復雜,多頭審批、分散管理的問題尤為突出,其中,一般企業發債由發改委審批,上市公司發債由證監會審批,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債券或融資票據則由央行審批;熊貓債的發行還要經過商務部的審批。

這很容易使得債券發行的審批標准不統一、監管尺度不統一,債券市場人為分割等。另外,我國資產證券化的發展就更加落後,目前尚處於試點階段,規模很小,審批很復雜,成本比較高。同時,我國債券市場相應的法律法規、評級、審計、信息披露、違約處置等方面都還亟需加強,剛性兌付亟需打破,全社會對債券的認識,以及對拿態並債券市場發展的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需要加強。

二、從大力發展國債入手,推動我國債券市場的跨越式發展如前所述,到2014年末,我國國債余額尚不足10萬億元,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國債規模和國債水平都是非常低的。但這並不表明我國政府,包括中央政府的實際負債率就很低:

(一)中央政府需要承擔地方政府債務

在我國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共產黨領導下、中央集權管理”的國家管理體制的情況下,地方政府並不是財政獨立的聯邦制政府,而是中央和政府的派出機構,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不是承擔有限責任,而是承擔無限責任,中央政府實際上不可能對地方政府的債務置之不理,也不可能讓地方政府破產停擺。

中央政府必須嚴格控制地方政府的負債,並納入全國政府負債總預算中加以平衡和控制,同時,中央政府完全可以將地方債務納入國債范疇統一發行(包括代理發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內部可以建立債權債務關系,從而簡化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手續,降低地方政府負債成本。

目前允許省級政府發行債券,實際上是要求省級政府代替地市、縣級政府發債。既然省級政府可以代理地市、縣級政府發債,中央政府自然可以代理地方政府發債。即使是地方政府發行的“自發自還”債券,實際上中央政府仍承擔著兜底的義務。

從地方政府目前的負債規模看,我國至少可在5年內在增加10萬億元以上的國債。

(二)財政應該與央行共同分擔外匯儲備成本

在我國,長期以來外匯買賣和外匯儲備都由央行一家負責。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在中國進入WTO之後,大量外匯流入中國,在嚴格控制外匯流通的情況下,為滿足人民幣的需求,並防止人民幣過快升值,央行不得不大量購買外匯,形成外匯儲備,並相應大量投放基礎貨幣。

與此同時,為防止貨幣總量因此而過度膨脹,又不得不採取措施回籠貨幣(如發行央行票據、大幅度提高存款類金融機構法定存款准備金率等進行對沖),通過凍結商業銀行一部分流動性,抑制其發放貸款和派生存款、創造貨幣的能力。

但為此又使央行擴大了對其他金融機構的負債,並使央行貨幣投放過多地受制於外匯占款的增減,陷入非常被動的境地。由於外匯占款的成本完全由央行承擔,在央行為抑制大量外匯流入、人民幣匯率快速升值時,各級政府(財政)還在一如既往地採取優惠政策招商引資,使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發生偏離,並使得央行與財政的債務負擔發生扭曲。

因此,要必要認真反思我國的外匯儲備政策,合理調整央行與財政的職責分工。央行現有的外匯儲備可以拿出相當一部分轉讓給財政,即由財政發行專項國債,向央行購買外匯(具體操作上可以由商業銀行用其法定存款准備金認購專項國債,財政用專項國債資金購買央行的外匯儲備,央行用出讓外匯的資金歸還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這樣完全可以避免因此對社會流動性造成大的影響)。

由財政和央行共同分擔外匯占款的成本,並共同應對外匯大規模流入或流出的沖擊,更有利於協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集中國家整體資源保持宏觀政策於環境的穩定。財政購買的外匯,可以部分增加中國投資公司、政策性金融機構資本金,或者成立新的主權基金投資公司,部分與央行外匯儲備一道,委託外匯管理局經營。

從以上兩方面情況看,我國國債規模可以大規模擴張,並推動我國債券市場的跨越式發展。這可能使我國中央政府的負債率快速上升,但實際上這只是讓政府負債更加規范化、透明化,是撥亂反正,並不會因此而真正大規模增加政府總體債務。這樣做更有利於加強政府債務的反映、監督和管理。

(三)加快債券市場發展的配套改革

應充分認識和高度重視債券市場發展對我國多層次、包容性資本市場發展,以及對整個金融市場格局的均衡和優化,對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性,加快修改完善《證券法》,加強債券市場發展的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相應推動金融監管和規章制度的修改完善。

今後的債券市場應該更加規范統一,並更強調面向全社會開放,不能過多地集中到銀行間市場,注重真正發揮債券融資作為直接融資渠道和方式應有的作用。

『肆』 企業短期融資券的幾個問題(2)

企業短期融資券的幾個問題

二是有利於改善股票市場與公司債券市場發展不平衡。在資本市場中,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是企業融資的兩種不同方式,與之相適應,我國的資本市場主要包括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兩個市場的發展並不是平衡的。與股權融資相比,債權融資規模很低,並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後,出現了逐年下滑的趨勢,2000年企業債發行額只相當於A股籌資額的8.48%.短期融資券屬於固定收益類證券,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和流通,對於促進債券市場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從而有利於協調股票市場與公司債券市場的發展。

三是有利於改善政府債券市場與非政府債券市場發展不平衡。目前,我國的債券分類,大致可分為政府債券、金融機構債券和企業債券。政府債券都是由國家財政擔保的,是無信用風險債券,企業債是金融機構擔保的,不利於企業債券市場的長遠發展。短期融資券的發行,有助於壯大企業債券市場的規模,促進企業債券的發展,從而有利於協調政府債券和非政府債券市場的平衡發展。

四是有利於改善金融市場參與者結構不均衡。我國的金融市場參與者主要是國有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中介機構。國有銀行和大型保險公司壟斷金融資源,在金融市場有很強的壟斷力量,而貨幣市場基金等新興機構投資人的進入可以提高金融市場的競爭性。短期融資券的發行為貨幣市場基金增加了投資品種,有助於促進金融市場參與主體之間的競爭,協調他們之間的平衡發展。

五是有利於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的協調發展。短期融資券作為企業的主動負債工具,為企業進入貨幣市場融資提供了渠道。與一般企業相比,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相對完善、信息披露相對透明,具有成為短期融資券發行主體的優勢。優質上市公司發行短期融資券,能夠有效地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財務成本、提高經營效益,還可以通過合格機構投資人市場強化對上市公司的外部約束,有利於改善上市公司作為資本市場微觀基礎的素質,有利於資本市場的長遠發展。在證券公司已被批准發行短期融資券的基礎上,新興的企業短期融資券市場拓寬了證券公司的業務范圍,為證券公司開展新業務,提高盈利能力創造了良好條件。短期融資券還為基金等新興機構投資人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環境,基金規模的擴大就是資本市場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與此同時,在銀行間市場引入短期融資券豐富了貨幣市場工具,將改變直接債務融資市場中,長短期工具發展不協調的問題,改變政府債券市場與非政府債券市場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引入短期融資券有利於逐步改變一系列制約金融發展的制度安排日本和韓國的經驗表明,短期融資券市場發展之後可以使社會融資格局發生明顯變化:高信用等級的大型企業更多地通過CP市場直接融資,迫使商業銀行去發現和培育中小企業客戶,這將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同時,由於市場直接融資效率的提高,企業整體融資成本降低,可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此外,在貨幣市場領域率先突破企業債券市場過度管制,有利於促進減少管制的市場化改革。

短期融資券市場的框架設計和運作管理

面向銀行間市場機構投資人發行的短期融資券實質上就是發達國家貨幣市場中的融資性商業票據(Com鄄mercialPapers)。融資性商業票據是一種以融資為目的、直接向貨幣市場投資者發行的無擔保的本票。在美國,商業票據已成為高信用等級公司籌集短期資金的重要方式,其屬性十分類似於債券,只是在期限上比我們通常說的債券要短。目前美國有超過1700家企業發行商業票據,主要是高信用等級的大型公司。隨著CP市場的快速發展,美國貨幣市場發生了重大變革,大額存單(CD)市場已經逐漸消失,短期國庫券(T-bill)市場也退居次位,市場未清償商業票據總額已佔貨幣市場待償還票據總額的66%,一躍成為當今美國貨幣市場上最主要的工具。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引入短期融資券,有發達國家貨幣市場的成熟經驗可資借鑒。

既往經驗表明,在貨幣市場建設中什麼時候堅持了市場化改革取向,貨幣市場就能快速健康發展;什麼時候違背了市場化改革取向,貨幣市場的發展就會遭遇挫折和困難。在設計短期融資券市場框架中,首要的問題是堅持市場化取向的原則,並將此原則貫穿在市場運作管理的各個環節。

首先,在市場准入方面堅持市場化取向。短期融資券發行准入的市場化集中體現在弱化行政干預,市場能解決的問題一定要交給市場解決。把風險識別和風險承擔交給投資者,把信息揭示交給專業評級機構和中介服務機構。堅決讓行政部門從對發行人的實質判斷中擺脫出來,防止把間接融資體系下集中到銀行的信用風險轉而變成直接融資體系下的政府風險。

其次,在發行方式方面堅持市場化取向。短期融資券的發行既可以採用企業債、可轉債等證券的承銷發行方式,也可以採用國債、政策性金融債招標發行方式,其核心原則是通過市場化方式定價,消除價格管制,完善不同期限、不同信用等級的收益率曲線,也有利於利率市場化。

第三,在規范中介服務方面堅持市場化取向。為短期融資券發行和投資提供專業化服務的中介機構包括承銷商、注冊會計師、律師、信用評級機構,今後隨著市場的發展還可能有資產評估機構、信用擔保機構等專業機構進入。此外,交易平台和託管結算機構也是重要的中介服務機構。專業化服務也要進行市場競爭,建立基於市場選擇的扶優限劣機制,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形成的市場化的專業服務機構,避免通過行政壟斷或行政認可方式來“扶持”一家或數家壟斷中介機構。

第四,在市場發展進程方面堅持市場化取向。超越常規、加快發展是發展短期融資券市場的基本思路,但這並不意味著短期融資券市場的發展能一蹴而就。堅持市場化的發展方向,認真分析貨幣市場的發展現狀,找准發展的立足點和法律支撐點,按照市場要素發展的內在邏輯,選擇突破口,通過強力推動,打破市場發展的瓶頸制約,打開市場的發展空間。在短期融資券市場發展進程方面,重點是引導和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尊重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因勢利導、循序漸進,按照市場化的原則發展市場。

信用評級和信息披露問題

在發行短期融資券需要進行信用評級的問題上,管理部門和市場參與者的意見十分一致,但是在如何進行信用評級的問題上,存在諸多見解。

有的觀點認為,目前國內評級機構的公信力難以得到市場認可,由於發行人通常是商業銀行的優質客戶,商業銀行可以將內部評級對外公布,從而替代評級機構的外部評級。有的觀點認為,目前由發行人聘請評級機構進行評級的做法很難保證評級結果的客觀公正,應該引入承銷團成員協商確定評級機構和評級辦法的機制。有的觀點認為,可以將發行人在海外發行債券的評級結果直接作為發行短期融資券的信用評級,豁免重復的信用評級。

由於我國非政府債券市場發展滯後,目前在信用評級領域缺乏市場化的實踐和統一的認識,存在不同觀點是正常的,應該允許通過實踐去檢驗各種觀點。在《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中,只規定了發行短期融資券應當進行信用評級並公布評級結果這個最基本的原則。只要市場認可、投資人接受的評級辦法都允許試驗,待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後再擬訂規范性文件,逐步推廣在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驗。

與信用評級一樣,對發行人進行信息披露監管也是減少金融市場信息不對稱的重要手段。《短期融資券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在人民銀行統一監督管理下的信息披露規則,其內容包括發行信息披露、持續信息披露、重大事項臨時公告、超比例投資公告、違約事實公告在內的整套信息披露制度,並逐一落實了監管責任、信息披露媒體和操作流程,銀行間債券市場參與者可以很便捷地獲取發行人披露的信息並進行分析。對於披露虛假信息的行為,《管理辦法》制定了非常嚴厲的處置措施,將不講誠信的機構堅決清除出場。

市場培育與市場風險問題

中國正處於經濟轉軌過程中,金融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要培育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所沒有的、為市場經濟服務的機構,要建立相應的法規體系。金融市場發展要面對大量機構成長不到位的難題:比如,銀行、證券、保險、信託、基金等金融機構自身的成長不足,機構投資者的成長是促進資本市場發展和金融產品發展的必要環節;再比如,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和評級機構的發展,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需要花很長的時間,需要將自身培育和對外開放相結合;還比如,破產法的演進和執法問題,需要立法、司法、行政方面改革,沒有好的破產法和破產程序,就意味著差的信貸環境和偏高的不良貸款水平;此外,金融風險管理的市場缺失,風險轉移、規避和定價的市場機制不完善。

由此可見,對於短期融資券市場的發展我們不能作過於理想化的判斷,其發展過程中必然面臨若干風險。只有在確保市場整體安全平穩運行的基礎上,才能談市場的改革和發展。風險問題逐步解決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以產品創新帶動市場發展的過程。在如何正確看待和防範風險的問題上,需要釐清幾個基本問題:

對於短期融資券的風險,應該靜態地分析還是應該動態地比較有的觀點認為,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有信用風險,其信用風險比國債、政策性金融債要大,允許這樣的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短期融資券可能會影響銀行間市場的平穩運行。

筆者認為,關於市場培育與市場風險的關系有一個辯證認識的問題。有人說目前我們的市場主體不成熟,識別承擔風險的能力比較差,現在大力發展市場,風險太大。但如果我們反問,為什麼市場主體不成熟?反觀金融市場發展的經歷,實際上從制度設計到市場管理,我們一直就沒有為市場參與者提供一個真正的市場環境。市場上現有的產品,包括國債、中央銀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券實際上是沒有信用風險的,企業債券的風險稍高,但管理上要求國有銀行擔保,幾乎也沒有信用風險。沒有風險的市場環境,如何讓市場參與者在市場競爭中鍛煉成熟?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的確存在信用風險,也可能出現部分企業違約的情況。但是,評估一個新的金融產品的風險時,不應該僅僅靜態地看它有沒有風險(實際上沒有信用風險的金融產品很少),而應該比較它與原來的金融產品哪個風險更大,新產品是否帶來了新的風險。

企業的短期流動資金目前主要通過貸款滿足,貸款也存在壞賬的可能性。短期融資券實行余額管理,單一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的規模目前遠小於商業銀行對該企業的總授信額。因此,引入短期融資券並沒有增加社會總體的信用風險。而且,短期融資券與貸款相比,投資人分散,透明度高,短期融資券的違約行為將立刻被市場周知,其聲譽損失遠遠大於對單一銀行出現貸款壞賬時的聲譽損失。因此,發行人在短期融資券違約方面將會面臨更強的市場約束。

在風險自擔的原則下,集中風險更好還是分散風險更好有的觀點認為,流動資金貸款是“一對一”的交易,交易雙方風險自擔,即使出現違約也是一個“點”上的問題;而短期融資券面向多個機構投資人,一旦出現違約是一個“面”的問題,其市場影響可能較大。

貸款違約是一個“點”的問題,但對於承擔風險的機構是違約金額100%的損失;短期債務工具是一個“面”的問題,但對於承擔風險的機構只是違約金額十幾分之一或者幾十分之一的損失。更為重要的是,貸款風險集中於商業銀行體系,短期融資券的投資者可以是貨幣市場基金、保險公司、社會保障基金、集合投資等多樣化的機構投資人,客觀上能分散目前集中於商業銀行體系的信用風險。

防範信用風險,是應該堅持行政審批還是應該堅持市場約束有的觀點認為,企業良莠不齊,為了防範信用風險,應該對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實行嚴格的審批,制定比較高的准入門檻,允許“好企業”發行、不允許“差企業”發行。

筆者認為,扶優限劣、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的基本目的,企業的確存在很大的信用風險差異。但是,在防範風險和識別發行人的優劣上,究竟是政府的行政審批更有效、還是在信息披露基礎上的市場約束更有效?從近年市場建設的實踐中發現,無論行政審批如何嚴格、行政審批的人員如何負責任,都不可能完全清楚地了解申請人的現實狀況。而且,行政審批依據申請人過去的經營狀況作出的判斷,很可能因為經營環境的變化而變得毫無意義。相比之下,持續的信息披露將在很大程度上加強市場約束機制的作用:一方面,機構投資人只要有足夠的信息,是完全能夠自行判斷投資風險的;另一方面,由於信息公開透明,作為債務人的證券公司也必須十分審慎地維護其信用記錄。在信息披露基礎上的市場約束機制,應該比行政審批更有效地甄別發行人的優劣。市場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責之一是加強信息披露監督管理工作,不斷繼續完善信息披露的規范和監測分析機制。

;

『伍』 誰能詳細說說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關系

從總體相關性來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存在蹺蹺板效應,但是,這種效應在不同時期表現不一致。

在不同的時期,股票價格波動和債券價格波動在同一方向和相反方向上變化。股市的這種低波動性不足以引起投資者股票和債券投資組合的大規模變化。

這種協同效應主要是由影響股票和債券市場的共同因素引起的,如利率和經濟增長率的變化,通常會導致股票和債券市場的協同波動。

因為股票和債券是資產,資產價格通常與收益率成正比,與貼現率成反比。經濟增長提高了股票和債券的收益率,股票和債券的貼現率隨著市場利率的提高而提高。

為了更詳細地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我們將股票市場的升降階段作為參考期。它反映了股票市場波動期間債券市場價格的升降。

(5)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均衡發展擴展閱讀:

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共同的功能:

我國政府和企業先後發行多批債券,為彌補國家財政赤字和國家的許多重點建設項目籌集了大量資金。

效益好的企業發行的債券通常較受投資者歡迎,因而發行時利率低,籌資成本小;相反,效益差的企業發行的債券風險相對較大。

受投資者歡迎的程度較低,籌資成本較大。因此,通過債券市場,資金得以向優勢企業集中,從而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

一國中央銀行作為國家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部門,主要依靠存款准備金、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和利率等政策工具進行宏觀經濟調控。

其中,公開市場業務就是中央銀行通過在證券市場上買賣國債等有價證券,從而調節貨幣供應量。實現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在經濟過熱、需要減少貨幣供應時,中央銀行賣出債券、收回金融機構或公眾持有的一部分貨幣從而抑制經濟的過熱運行;當經濟蕭條、需要增加貨幣供應量時,中央銀行便買入債券。增加貨幣的投放。

『陸』 市場效率理論的現實意義

簡單的說,如果市場強式效率,則不可能有內幕交易,因為股價已經反映了所有已公開和未開的信息。如果一個市場處於弱效率,則內幕交易就會很多。
像我國證券市場則處於無效率與弱型效率之間,內幕交易、老鼠倉很多。
像美國則處於半強式效率與強式效率之間,雖有內幕交易,但是不多。
我國證券市場效率現狀
雖然我國證券市場近些年已取得了飛速發展,但總的說來,我國證券市場效率和仍處在一個較低水平上,有研究表明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的證券市場效率已達到弱型效率正向半強型效率過渡,而我國證券市場效率是否達弱型效率仍然存在爭議。突出地表現在:

1.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的非均衡。中國證券市場的重要缺陷之一,是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發展的嚴重非均衡,企業直接融資主要來源於股票市場,企業債和公司債收縮。自90年代以來,在中國證券市場兩種最主要的融資工具中,股票市場的發展速度遠遠快於債券市場。目前,非上市公司偏好於爭取上市募股融資,上市公司則偏好於配股和增發新股。這與國外成熟市場經濟國家企業融資決策次序「內部融資-債務融資-股權融資」相背離。在我國,盡管企業債券的出現比股票早,而且發行企業債券的優勢也相當明顯,但從我國10多年債券發行的情況看,我國企業債券的發展相當緩慢。

2.股票市場內部結構性缺陷。與發達國家成熟證券市場相比,我國證券市場最顯著問題之一就是股票市場內部結構的非均衡性,股票市場被嚴重分割,市場結構不健全,缺乏有效、統一的市場體系。股票市場結構缺陷首先表現為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嚴重分割。目前,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較為復雜,既有A股、B股、H股,又有國家股、法人股、內部職工股、轉配股等劃分。A股、B股、H股雖然能夠在證券市場上流通,但三種股票卻因流通市場的不同而彼此處於分割狀態。由於市場上只有社會公眾股可以流通,大量由國家銀行貸款和國家所有股權構成的企業資本不能上市,直接引起了股票市場上的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利問題,這種股權結構被嚴重分割的狀況,不利於資源的有效配置,也降低了證券市場的效率。

3.債券市場內部結構性缺陷。債券市場結構呈現出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主導債券市場,企業債和公司債收縮的局面。自從1981年恢復國債發行以來,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經歷了迅速的發展階段。中國債券的分類與其他市場經濟國家基本相同,但從其性質而言卻與國外債券差異很大,主要表現為我國債券的政企不分。特別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發行的國家投資公司債、國家投資債等,均由國家計委和各大專業銀行發行,由國家財政作擔保,除了其用途以外,與國債性質並無二樣。

4.信息披露不完善。我國證券市場在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分布的對稱性及時效性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情況存在較大差距。(1)信息披露不充分性。我國的許多上市公司以自身利益為中心,報喜不報憂,只公布對自己有利的信息,甚至有的公司發布虛假信息。這使投資者無法獲得全面准確的信息,難以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降低了市場效率。(2)信息披露分布的不對稱性。一方面由於缺乏有效的、權威的信息公布和傳遞渠道,使得各種各樣的小報傳播的小道消息、謠言滿天飛,低質量的信息傳播泛濫。另一方面,部分公司對其信息公開化不夠,大多數投資者不能獲得應該獲取的信息,極少數投資者卻能通過採取不法手段獲得公司的內幕信息。(3)信息披露存在的時滯性。有的上市公司故意拖延信息的公布,不按期公布財務報告,不及時公布重大投融資事項、委託理財事項等。 (4)信息開發不充分。信息的開發是費時而又費財的,只有機構投資者才有能力承擔,對個體投資者來講無力承擔。我國的證券市場上機構投資者不僅數量少,而且規模小,存在時間短,缺乏專業的信息開發人員,市場信息開發嚴重不足,大部分投資者依靠各種「小道消息」進行投資決策。

『柒』 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有什麼關聯嗎

1、股票市場是已經發行的股票轉讓、買賣和流通的場所,包括交易所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兩大類別。由於它是建立在發行市場基礎上的,因此又稱作二級市場。
2、債券市場是發行和買賣債券的場所,是(金融市場)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5-2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捌』 股市和債市的關系

一般來說,股市和債市成負相關關系。
如果股票市場景氣,行情大好,那麼投資者就會追求更高的收益,因此債券市場的資金就會流向股票市場,資金推動,所以股票市場會上漲。
反之股市行情不好的情況,因股市下跌帶來的損失,投資者就會把資金撤離股市,轉向投資風險較低的債券市場,在資金的推動下,債券市場會上漲。
當然,一些特殊的債券其走勢與股票成正相關,比如,上市公司發行的可轉債,其走勢與其正股成正相關,即正股價上漲,會刺激可轉債上漲,正股價下跌,會導致可轉債下跌。
比較常見的就是,在正股價漲停的情況下,投資者沒有買進正股,會選擇購買與正股對應的可轉債,從而推動可轉債上漲。
拓展資料
股市:
中國股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
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後受「3.27國債期貨事件」影響,中國期貨市場於1995年進行全面的整頓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的對象,這樣股市才由此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而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債市:
債券市場是發行和買賣債券的場所,是(金融市場)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債券市場是一國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個統一、成熟的債券市場可以為全社會的投資者和籌資者提供低風險的投融資工具;債券的收益率曲線是社會經濟中一切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準,因此債券市場也是傳導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重要載體。可以說,統一、成熟的債券市場構成了一個國家金融市場的基礎。
2018年12月,《關於進一步加強債券市場執法工作有關問題的意見》發布。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2.4萬億元,債券市場託管余額為88萬億元。

『玖』 債券漲跌和股票漲跌有什麼關系

債券的漲跌與股票的漲跌幾乎沒有關系。債券的漲跌主要取決於債券價格和債券利息,而股票的漲跌則取決於供求、資金量、業績、政策、新聞等因素。投資者應該注意的是,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都有一定的蹺蹺板效應。股市好的時候,會有大量投資者的資金流入股市進行投資,導致資金從債券市場流出,導致債券下跌。當股市不景氣時,投資者會退出股市,尋求安全的投資目標。債券是更好的選擇,大量資金流入債券市場,使債券上漲。

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之間的關系是一種聯系還是一種蹺蹺板在業內存在爭議。事實上,這是由於資金的聯動。資金聯動將導致債券市場在一段時間內主導股票市場,形成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波動曲線,有時聯動,有時拉鋸。

『拾』 運用你所學的知識,分析當前中國金融市場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成因和對策

我個人覺得當前中國金融市場主要的問題還是制度問題,改革開放後,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金融體制的改革遠遠落後於實體經融體制改革的滯後,最終必將影響到實體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記得2006年的時候我國金融業將全面對外開放,外資銀行將以其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科學的風險管理機制、高效的市場營銷機制以及雄厚的資本實力等優勢,與中資銀行展開全方位的競爭。我國金融體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我國金融體系存在三大問題

第一,金融體系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當前我國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可從兩個方面得出初步判斷。

首先是儲蓄—投資轉化率。社會資金轉化為投資通常有三個途徑:一是通過銀行等金融中介以信貸資產形式發放給資金需求者;二是通過財政資金如國債的形式轉為投資;三是通過資本市場如股票、債券等形式轉為投資。在財政融資方面,盡管我國稅收佔GDP的比重逐年增加,2003年已接近20%,但與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指標30%—40%相比,仍相距甚遠,更何況財政支出具有很強的剛性,且大部分支出為非生產性支出。在證券融資方面,由於資本市場的不規范,近年來其佔比更有明顯下降。由於上述兩個融資渠道相對較弱,銀行信貸仍然是我國儲蓄轉化為投資的主要途徑。從2000—2003年國內金融市場融資情況可以佐證以上的分析。2000年,貸款占國內金融市場融資總量的比例為69.7%,國債佔比17.8%,企業債佔比0.6%,股票佔比12%;到2003年,貸款佔比升至85.1%,企業債佔比微升至1%,國債佔比降至10%,股票佔比降至3.9%。

根據人民銀行和西南財經大學聯合課題組的統計分析數據顯示,自1995年我國商業銀行首次出現存差約0.3萬億元以來,到2003年末存差已經擴大至4.9萬億元,大量資金沉澱在國有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並未有效轉化為生產性資金。

另外,國內儲蓄過剩與外資大量湧入並存的現象存在,也從一個角度說明了國內金融資源的浪費,反映了儲蓄無法順利地轉化為投資。

其二是M2/GDP指標。大量的理論及實證研究表明,M2/GDP指標過高,通常反映出貨幣供應量超過經濟增長的實際需要,金融體系的運行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不高。2003年末中國M2/GDP比率已經達到189%,2004年6月末上升到200%,遠遠超過一般國家100—150%的正常水平,幾乎是世界上最高的。盡管這裡面有貨幣化進程的因素,但M2/GDP這一指標的持續上升表明我國的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信貸推動特徵,而且信貸資產的運用效率趨於下降,不能不說金融體系的運行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方面存在問題。

另外,國有商業銀行是我國銀行業的主體。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效率和績效可以說代表著我國金融體系的效率和績效。但是,按照英國《銀行家》雜志2004年第7期公布的全球性1000家最大商業銀行最新排名和主要財務數據,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按資產排名分別為第20位、第28位、第33位、第41位;按績效排名則分別為第85位、第83位、第69位、第81位。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2006年我國金融業全面對外開放之時,外資銀行將於中資銀行在公平、對等的基礎上展開全面競爭,我國金融業所面臨的形勢是何等之嚴峻。

第二,融資結構扭曲,金融體系內風險向銀行集中。

目前我國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嚴重失衡,我國間接融資比例過高,增加了銀行貸款風險,制約了經濟持續協調健康地發展。從國內金融市場整體融資結構來看,2003年國內金融機構新增貸款規模約為3萬億元,占融資總量的85%,而同期股票、國債、企業債券等直接融資的新增規模為5340億元,只佔融資總量的15%。再進一步具體化,從2001年、2002年到2003年,銀行貸款占企業融資的比例分別為75.9%、80.2%和85.1%,2004年第一季度上升到93.8%。可以看到間接融資佔有絕對比重,融資結構嚴重失衡。

按照金融運行的一般規律,短期資金需求主要靠銀行貸款,即間接融資的辦法予以解決;長期資金的需求主要靠發行股票和債券等直接融資的方式來解決,這樣可以避免用短期資金來源解決長期資金需求的種種弊端和風險。然而,目前我國的現狀卻是,90%的長期資金需求都是通過商業銀行以間接融資渠道解決的。與此同時,商業銀行的資產來源又是以短期資金為主,從而產生了短存長貸引發的流動性問題,蘊藏著潛在的金融風險。

第三,直接融資體系內結構失調。

一是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發展不平衡。在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中,債券市場的融資規模通常是股票市場融資額的數十倍。我國的情況則相反,2002年末,中國GDP總值為10萬億元,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和企業債的未清償余額為35000億元,相當於GDP的35%。其中,企業債券的地位更是微不足道:它的未清償額不到1000億,佔GDP總額的比重不足1%。

與債券市場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股票市場發展迅速。自1991年開始,經過10多年的發展,我國股票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市價總值、交易規模等,逐年攀升。截至2003年底,我國股票市場的市價總值4萬多億元,相當於當年GDP的36%。股票市場融資相對於間接融資的比重在調整中也逐步上升,2004年第三季度這一比重達到了4.8%。

二是在債券市場中,企業債的發展嚴重滯後。目前中國債券市場的品種主要有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特種金融債和企業債四大類。從1994年開始中國國債發行規模呈現跳躍式增長,2004年中國國債的發行規模已近7000億元人民幣。同時,政策性金融債發行總額也呈快速增長態勢。2004年政策性金融債的發行總額已達到4298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債券市場中發行規模僅次於國債的券種。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嚴重滯後。10餘年來,在多數年份中,我國企業債券的發行規模都不超過500億元。從2004年的情況看,截至2004年11月底,企業通過股票市場籌資1273億元,通過債券融資245億元,企業債券融資僅為股票融資規模的五分之一。

二、對策建議

第一,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為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提供良好的實體經濟背景。

現代金融體系存在的基本價值就是積累資本,配置資本,資本的配置效率依賴於金融體系。但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不僅僅依賴於金融體系,它還更多地依賴於金融資源的主要使用者——國有企業的效率。國有企業承擔的過重的政策性負擔,使之在愈來愈市場化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舉步維艱,但無論如何,融入市場,加快自身的市場化步伐是國有企業的唯一選擇。

因此可以說,國有企業攻堅戰與我國金融體系建設是站在一條船上的難兄難弟,患難與共,禍福同享。加快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必須同時加快國有企業攻堅戰步伐,以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為條件和前提。

第二,以加快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化進程為核心,進一步完善金融產權制度。

完善我國的金融產權制度的主要內容是,要加快金融產權的多元化進程,允許各種投資主體投資金融產業,實現金融主體成分的多元化。無論是什麼性質的產權主體控制金融,都要對金融機構的經營失敗負責,不得存在任何形式的經營失敗成本轉嫁,即真正實現金融產權的完整化。只有把金融機構轉嫁失敗成本的路堵死了,金融機構的成本才是真正內在化的完全成本,預算約束才是真正的完全硬約束。

目前的一個著力點是要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產權改革力度。核心是股權多元化。產權結構的多元化有利於形成相互制衡、有效約束的內部治理機制,將國有商業銀行還原為真正的金融企業,使其逐步建立靈活有效的經營機制,真正以利潤最大化或公司價值最大化為經營目標;同時,多元化的產權結構也有利於強化外部監督,促使各項制度真正落到實處。

第三,加快發展我國企業債券市場。

目前,加快發展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的關鍵,是盡快出台2000年以來一直加緊修訂的《企業債券管理條例》,放鬆一級市場管制。一是改審批制為核准制,並逐漸進步到注冊制。二是打破對發債主體的限制。三是放寬所募資金使用限制。四是實行企業債券利率市場化。五是大力培育機構投資者。要發展企業債券市場,應該大力培育保險公司、商業銀行、養老基金、投資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以提高市場流動性,降低市場風險

閱讀全文

與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均衡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海證券交易所有哪些股票 瀏覽:566
新認購的科技股票 瀏覽:444
長期待攤費用股票 瀏覽:649
2016年股票投資實訓報告 瀏覽:318
麥達數字股票業績 瀏覽:107
股票資金休息日 瀏覽:697
股票怎麼看走勢圖做t 瀏覽:819
股票賬戶在哪裡開就便宜 瀏覽:266
精倫電子股票走勢 瀏覽:676
股票賬戶可以掛別人的卡嗎 瀏覽:341
網易股票行情走勢 瀏覽:635
如何下載並分析股票資料庫 瀏覽:629
股票主力資金流入好壞 瀏覽:306
股票基本數據含義是什麼 瀏覽:418
廣東化工公司行業龍頭股票一覽 瀏覽:792
錢龍股票軟體機構進出指標是 瀏覽:522
股票投資者結構研究 瀏覽:290
股票走勢乙卓信寶靠譜 瀏覽:741
牛股王股票appstore 瀏覽:493
怎麼找股票每天流入資金 瀏覽: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