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期指持倉 > 格雷厄姆對於股票發債券

格雷厄姆對於股票發債券

發布時間:2023-05-30 05:40:51

Ⅰ 炒股是件難事,看各種名人的炒股破產事跡

先說說2位其它領域大人物的炒股經歷
第一位 ,我們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 就是物理書上發現牛頓三大定律那個。

1720年,牛頓任英國皇家鑄幣廠廠長,他開始買入南海公司的股票,在資金翻了一倍時,他就急忙賣出。在他賣出後,南海公司的股票還在不停地上漲,不久股價就又翻了一番。

這時,按捺不住的牛頓開始加大資金,跑步進場,在他買入不到一個月,南海公司的股價就像山崩一樣,在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內就從800英鎊暴跌到了200英鎊。幾個月後,南海公司的股票成了一張廢紙,無人問津。

最終牛頓虧損了2萬英鎊,相當於他當鑄幣廠廠長十年的薪水

虧損後他說:「我能預測天體的運行,卻預測不了人類的瘋狂。」 
我也是醉了。

第二位,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當過英國的財政大臣。
在1937年年末,丘吉爾被美國股市復甦所蒙騙,將自己的所有積蓄都投入美國股市。

到了1938年3月,隨著紐約股市暴跌,丘吉爾不但賠了個精光,還欠了證券公司18000英鎊,在當時,這是一筆天文數字。
弄得丘吉爾想辭職,又想賣房賣地的地步。

好了,說了其它領域的2位大人物的炒股經歷。
現在說說金融領域的3位大師。


第一位,股神巴菲特的老師,也是價值投資的開創人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在1929年股市泡沫破滅後,在1931年抄底,結果破產。
1930年損失了20%以後,格雷厄姆以為股票市場沒事了,急於翻本的他又貸款抄底股市。

然後的事情,用格雷厄姆的話就是「所謂的底部一再被跌破,那次大危機的唯一特點是一個噩耗接著一個噩耗,糟的越來越糟」。
1932年,聯合賬戶跌掉了70%之多,格雷厄姆實質上已經破產了。

第二位,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費雪。
他預見了1929年的股市泡沫破滅,但他還是買入自認為是便宜的股票,結果幾天之中損失了幾百萬美元,一貧如洗。

第三位,投機天才利弗莫爾

利弗莫爾說,離開威廉森的公司之後,股市最佳的賺錢時光一去不復返,這讓我難以釋懷。

從1911年到1914年整整四年的時間,股市持續橫盤,人們無錢可賺。那幾年我一直虧,不是我不會做股票了,問題是,在這不幸的四年裡,根本沒有賺錢的機會。我卻還在不停地交易,總想賺一筆本錢,結果只是讓自已的債台越築越高。
這是利弗莫爾人生中的第二次破產。

總結上面,@Mini小巢評:
一、新手,對股票交易認識不深。
二、在震盪的市場中頻繁操作
三、死於抄底。


Ⅱ 本傑明·格雷厄姆的人物經歷

1894年5月9日出生於英國倫敦,嬰兒的時候隨父母移居紐約。格雷厄姆的早期教育是在布魯克林中學完成的。在布魯克林中學讀書時,他不僅對文學、歷史有濃厚的興趣,更對數學有著非同尋常的喜愛。他喜歡數學中所展現的嚴密邏輯和必然結果,而這種邏輯的理智對於以盲目和沖動為特色的金融投資市場來說,永遠都是最為欠缺的。
從布魯克林中學畢業後,格雷厄姆考入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深造。雖然他在哥倫比亞大學求學期間,不得不迫於生存的壓漏握好力,以打工來維持生活和交納不菲的學費,但他坦然面對生活的種種坎坷,在一批優秀導師的指導下,更深地把頭埋進書本和學問當中,從知識中不斷吸取營養。1914年,格雷厄姆以榮譽畢業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績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但為了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格雷厄姆需要找一份報酬較為優厚的工作,為此,他放棄了留校任教的機會,在卡貝爾校長的力薦下開始步入華爾街。
1914年格雷厄姆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同年夏天,格雷厄姆來到紐伯格·亨德森·勞伯公司做了一名信息員,不久被提升為證券分析師。
1914年夏天,格雷厄姆來到紐伯格一亨德森一勞伯公司做了一名信息員,主要負責把債券和股票價格貼在黑板上,周薪12美元。雖然這份工作是紐約證券交易所最低等的職業之一,但這位未來的華爾街教父卻由此開始了他在華爾街傳奇性的投資生活。
格雷厄姆很快就向公司證明了他的能力。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他就被升職為研究報告撰寫人。由於他充足的文學修養和嚴謹的科學思維,以及淵博的知識,很快他就形成了自己簡潔而富有邏輯性的文風,在華爾街證券分析舞台獨步一時。
也正是紐伯格一亨德森一勞伯公司給格雷厄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踐與訓練場所,才使這位未來的股票大師開始全面熟悉證券業的一整套經營管理知識,了解了包括證券買賣程序、行情分析、進貨與出貨時機、股市環境與股市人心等在內的實際運作方法。盡管格雷厄姆未受過正式的商學院教育,但這種源自親身實現的經驗,遠遠比書本上的描述來得更為深刻有力,這給他日後在股票理論上的探索,打下了極為堅實的基礎。
公司老闆紐伯格經過仔細觀察,發現格雷厄姆身上蘊藏著巨大的潛力與才幹。不久,格雷厄姆就又被提升為證券分析師。升任證券分析師是格雷厄姆一生事業的真正開始。
當時,人們習慣以道氏理論和道·瓊斯指數來分析股市行情,而對單一股票、證券的分析尚停留在較為原始、粗糙的階段,而且普通投資者在投資時通常傾向於債券投資方式,而對於股票投資,投資者普遍返鉛認為過於投機,風險太大,令人難以把握。之所以造成投資者作出如此選擇,一方面是因為債券有穩定的收益,而且一旦發行債券的公司破產清算,債券持有人較股東有優先清償權,購買債券的安全系數明顯要高於購買股票;另一方面主要是因為一般公司僅公布籠統的財務報表,使投資者難以了解其真實的財務狀況。格雷厄姆透過那些上市股票、債券公司的財務報表,以及對那些公司資產的調查研究發現,上市公司為了隱瞞利潤或在債權清理時逃脫責任,常常千方百計地隱瞞公司資產,公司財務報表所披露的是低估後的資產,而這一做法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反映到股市上的股票價格往往大大低於其實際價值。操縱者可以通過發布消息來控制股價的漲跌,股市完全在一種幾乎無序而混亂的狀態下運行。
格雷厄姆決定拿隱瞞大量資產的公司開刀。他開始從上市公司本身、政府管理單位、新聞報道、內部人士等多種渠道收集資料,通過對這些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研究分析,搜尋那些擁有大量隱匿性資產的公司。
1915年9月,格雷厄姆注意到一家擁有多家銅礦股權的礦業開發公司——哥報海姆公司,該公司當時的股價為每股68.88美元。格雷厄姆在獲悉該公司即將解散的消息後,通過各種渠道收集這家公司的有關資料,對這家公司的礦產和股價進行了詳盡的技術分析,發現了該公司尚有大量的不為人知的隱蔽性資產,通過計算,皮碰格雷厄姆准確地判斷出該公司股票的市場價值與其實際資產價值之間有一個巨大的價差空間。他認為投資該公司的股票將會帶來豐厚的回報,建議紐伯格先生大量買進該股票。紐伯格先生接受了格雷厄姆的建議。當1917年1月哥報海姆公司宣布解散時,紐伯格一享德森一勞伯公司從這筆買賣中賺取了數十萬美元的利潤,其投資回報率高達18.53%。
格雷厄姆作為證券分析師,因其對投資股票的准確判斷而開始在華爾街有了一些小小的名聲,他決定在華爾街小試牛刀。
他應一些親戚、朋友之邀開始嘗試為一些私人做投資。剛開始時,格雷厄姆所操作的私人投資確實獲得了良好的收益,但一年後發生的「薩幅輪胎事件」卻給格雷厄姆帶來一記重創。
當時在華爾街暗中盛行一種買入即將公開上市公司股票,待其上市後再從中套利的操作手法。格雷厄姆的一位朋友向他介紹說,薩幅輪胎公司的股票即將公開上市。格雷厄姆未及仔細分析,便聯合一批同事、朋友分批購入薩幅輪胎公司的股票。但這些股票認購純粹是一種市場操縱行為,幕後操縱者在將該股股價狂炒之後,突然拋售,致使包括格雷厄姆在內的大批投資者被無情套牢,而該股票最終也無法上市。
「薩幅輪胎事件』給格雷厄姆上了生動的一課,使格雷厄姆對華爾街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使格雷厄姆從中得出了兩點經驗:一是不能輕信所謂「內部消息」,二是對人為操縱市場要保持高度的戒心。這些都促使格雷厄姆逐漸走向成熟。
1920年格雷厄姆成為紐伯格·亨德森·勞伯公司的合夥人。他繼續通過實踐積累更多的經驗。隨著他的一個又一個輝煌的勝利,他的投資技術和投資理念日漸成熟。
在格雷厄姆看來,投機並不是一項好的投資,因為投機是建立在消息上面的,其風險非常高。當股價已升至高檔的上端時,很難說哪一隻股票沒有下跌的風險,即便是績優股也不例外。所以,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基於事實本身的投資和基於消息的投機,兩者所蘊涵的風險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一家公司真的營運良好,則其股票所含的投資風險便小,其未來的獲利能力一定比較高。同時,格雷厄姆還認為,風險在股市上是永遠存在的,沒有風險就沒有股市,任何一個投資者要想成功,均需依靠行之有效的技巧來規避風險並進而獲利。格雷厄姆將期權買賣交易運用到規避投資風險上,為自己的投資組合設計了一整套系統保險方案,如當一證券看漲時,僅花少許金額買下它的待買期權,待日後升值時再以約定價格低價買進;當某一證券看跌時,花少許金額買進其待賣期權,以便將來下跌後再以約定價格高價賣出。期權買賣利用其杠桿作用,可以以小搏大,使得無論市場走向如何,都具有投資獲利的潛力。即使對證券價格走向判斷失誤,其損失最多隻限於購買期權時所投入的一小筆資金,而不至於一落千丈。
格雷厄姆規避風險的技術對於那些時刻擔心自己的投資會因證券市場的變幻莫測而損失貽盡的投資者而言無疑是一種萬全之策。格雷厄姆也因此在華爾街樹立起了自己獨特的信譽。
1923年年初,格雷厄姆離開了紐伯格一亨德森一勞伯公司,決定自立門戶。他成立了格蘭赫私人基金,資金規模為50萬美元。格雷厄姆決定以此為基礎,大展宏圖。他選中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赫赫有名的美國化工巨頭:杜邦公司。
1923年年初,格雷厄姆離開了紐伯格·亨德森·勞伯公司。他成立了格蘭赫私人基金,資金規模為50萬美元。
1920年,美國軍火巨頭杜邦公司利用通用汽車公司正陷於暫時無法償還銀行貸款的財務困境,通過一場蓄謀已久的兼並戰,最終兼並了通用汽車公司。杜邦公司對通用汽車公司的兼並形成了兩公司交叉持股的狀況。到了1923年8月前後,由於一戰結束,美國經濟進入復甦,杜邦公司失去了軍火暴利來源,股價急劇下滑,每股股價僅維持在297.85美元左右;而通用汽車公司因汽車市場需求的大增而利潤直線上升,每股股價高達385美元。
格雷厄姆注意到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股價之間存在巨大的差距。經過分析,他認為由於杜邦公司持有通用38%以上的股份,而且這一份額還在不斷增加,所以市場現階段兩種股票之間的價格差距就是一種錯誤,而由股市造成的錯誤遲早都會由股市自身來糾正,市場不可能對明顯的錯誤長久視而不見,一旦這種錯誤得到糾正之時,就是有眼光的投資者獲利之時。
格雷厄姆不僅大筆買進杜邦公司股票,而且更大筆地賣出通用汽車公司的股票。這樣,他就會因杜邦公司股票上漲和通用汽車公司股票下跌而雙向獲利。兩個星期後,市場迅速對這兩公司股價之間的差距作出了糾正,杜邦公司股價一路攀升,升至每股365.89美元,而通用汽車公司股票隨之下跌,跌至每股370美元左右。格雷厄姆迅速獲利了結,不算他賣出吃過通用公司股票之間的差價,其單項投資回報率高達23%。這使格蘭赫基金的大小股東們都賺了大筆的錢。
格蘭赫基金運作一年半,其投資回報率高達100%以上,遠高於同期平均股價79%的上漲幅度,但由於股東與格雷厄姆在分紅方案上的意見分歧,格蘭赫基金最終不得不以解散而告終。但這卻使格雷厄姆意外地遇到了他的最佳黃金搭檔——傑羅姆·紐曼。紐曼具有非凡的管理才能,處理起各種繁雜的事務顯得游刃有餘,這使格雷厄姆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來專注於證券分析,作出投資策略。
在1929年9月5日開始的華爾街崩盤中,格雷厄姆幾乎到了破產的邊緣。
1934年年底出版《有價證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
1936年出版《財務報表解讀》。
1949年出版《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Ⅲ 巴菲特的老師,建議你這樣去投資

一提起股市,鬧答人們自然會想到 「股神」 沃倫·巴菲特。然而,許多人並不知道,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主要來源於他的一位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就像巴菲特自己說的 「在我的血管里,百分之八十流淌的都是格雷厄姆的血液。」 那格雷厄姆到底是何許人也?

他享有「華爾街教父」的美譽,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終身教授,被人們稱為「現代金融學之父」,是價值投資理念的開山鼻祖,巴菲特一生的「精神導師」,著有兩部經典佳作, 《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者》 ,為金融投資市場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三月,跟著亭主讀的書籍正是大師的經典《聰明的投資者》,巴菲特評價為 「有史以來,關於投資的最佳著作。」 而自己讀起來很是抓耳撓腮,啃了很多遍,每次都津津有味,躍躍欲試。

這本書主要為兩種投資者: 防禦型投資者和積極型投資者,為他們提出金融投資策略和心理上的戰術,使其可以避免證券市場崩潰或無法控制的通貨膨脹所帶來的災難,在金融市場未來的「急流和暗礁」中可以取得相當滿意的結果。 如果你屬於其中任意一種投資者,都應該好好從這本書中取取經。

首先,書中教我們理清一個概念的區別,投資與投機。我們一聽投機,就感覺是狡詐,碰運氣,受市場短期波動影響大,感覺就是一場賭博,風險大,不安全。大師也總結了投機的三個特點:

再說投資,投資一聽就感覺高大上,投資者有一定的理論知識,明確自己的投資對象,知道錢花得值不值,不盲目跟風,有自己的思考和選擇,是放長線釣大魚。大師這樣總結投資的特點:

讀完全書,我們發現投資者和投機者最現實的區別就是他們對待股市變化的態度。我們要學會做一個聰明的投資者,而不是一個投機者。那聰明的投資者該具備哪些特質了?

防禦性投資者:我的理解是主要感興趣於投資的安全性和不願受投資煩惱的投資者。基於他們的立場和特點,作者對於這類型投資者也給出了具體的投資策略。

除了投資股票,可以投資一些債券、作為債券替代物的儲蓄存款、不可轉換的優先股(適用於公司投資者),個人購買免稅債券,貨基等,多元化搭配,從而減少風險。

特別說明一下成長股,相對不確定性過高,風險大,當然若股票選對了,在可能下跌之前賣出,將會有奇跡出現,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的,投資者要慎重。

積極型投資者:我的理解是相對防禦型投資者來說,在確保本金安全的情況下,追求更高的收益,但也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興趣和愛好,知道自己該選擇的領域以及採取怎麼樣的投資策略和選擇什麼樣的投資品種。大師說對於這類投資者,他們知道該做什麼,最應該指出的是不應該去做那些事!

總之,一定要遵循安全邊際原則,建議購買國債,基金,低估值的股票和可轉債,不要買高估值的股票。

說到底,不論是防禦型投資者還是積極型投資者,在投資中,都應該遵循格雷厄姆對價值投資總結出來的重要理論, 即:價格與價值的關系、能力圈,安全邊際。

投資過股票的人都知道,股票的價格會在很短的時間里會暴漲暴跌州弊。表面它波動的速度遠比股票內在價值的波動速度要大得多。但長期表現還是會與股票的內在價值趨於一致的。這個就是價格與價值的關系。

用一句話來概括:股票有其內在價值, 股票的價格圍冊彎族繞其內在價值上下波動。

因此,投資者要根據公司的內在價值進行投資,而不是根據市場的波動來進行投資。股票代表的是公司的部分所有權,而不應該是日常價格變動的證明。 股市從短期來看是「投票機」,從長期來看則是「稱重機」。 買的時候一定要像買日常貨物一樣,問一聲:「它價值幾何?」,而不要像買香水一樣。

能力圈理論,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要求我們對所投資的品種非常了解,能判斷出它大致的內在價值是多少,差不多就具備了這個品種的能力圈。

因為無論如何謹慎,每個投資者都免不了犯錯誤,一定記得堅持大師的「安全性」原則,無論一筆投資多麼神往,都不要支付過高的價格,你才能將犯錯誤的幾率最小化。

安全邊際,格雷厄姆這樣定義 「股票未來預期的盈利能力大大超過債券利率的水平,就具備了安全邊際」 ,聽起來比較難懂,後來巴菲特出來解釋 「只有當股票的價格被低估時才會有安全邊際,當股票的價格低於實際價值的差額越大,安全邊際就越大。」 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我們要花0.4元買價值1元的東西。套用在投資上,就是說,我們要用比價值更低的價格去買股票。就具備了安全邊際。

每一筆投資的未來價值是其現在價格的函數,你付出的價格越高,你的回報就越少。因此,投資要追求安全邊際最大化,投資的風險就越低,預期收益就越大。

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圈, 忽視安全邊際, 這是投資者虧損的主要原因。

格雷厄姆說過:「在華爾街獲得成功有兩個要求:首先,你必須正確思考;其次,你必須獨立思考。」 堅持尋找更好的投資方法,確保資金安全和追求投資回報,就需要不停地思考。《聰明的投資者》一書,向廣大投資者提出了很多真知琢見的投資法則。

1、讓我明白投資成功的秘訣在於自己的內心。如果你思考問題時持批判態度,並以持久的信心進行投資,不會讓他人的情緒波動來左右自己的投資目標,你就會獲得穩定的收益。

2、衡量自己的投資是否成功成功的最好辦法,不是看你是否戰勝了市場,而是看你是否擁有一個有可能使自己達到目標的財務計劃和行為規范。最終,重要的不在於比他人提前到達終點,而在於確保自己能夠到達終點。

3、投資一定要堅持格雷厄姆的安全性原則,將犯錯誤的幾率最小化。

投資是一門高深的,復雜的學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Ⅳ 巴菲特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傳奇一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6日 11:12  經濟參考報

        他的金融分析學說和思想在投資領域產生過巨大影響,他被人們稱為「華爾街教父」,他就簡卜雹是「一代宗師」本傑明·格雷厄姆。

本傑明·格雷厄姆1894年5月9日出生於倫敦。在他還是嬰兒的時候,伴隨著美國的淘金熱潮,隨父母移居紐約。格雷厄姆的早期教育是在布魯克林中學完成的。在布魯克林中學讀書時,他不僅對文學、歷史有著濃厚興趣,更對數學有著非同尋常的喜愛。他喜歡數學中所展現的嚴密邏輯和必然結果,而這種邏輯的理智對於以盲目和沖動為特色的金融投資市場來說,永遠都是最為欠缺的。

從布魯克林中學畢業後,格雷厄姆考入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深造。1914年,格雷厄姆以榮譽畢業生和全班第二名的成績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為了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格雷厄姆需要找一份報酬較為優厚的工作,為此,他放棄了留校任教的機會,在卡貝爾校長的力薦下步入了華爾街。

1914年夏天,格雷厄姆來到紐伯格-亨德森-勞伯公司做了一名信息員,主要負責把債券和股票價格貼在黑板上,周薪12美元。雖然這份工作是紐約證券交易所最低等的職業之一,但這位未來的「華爾街教父」卻由此開始了他在華爾街傳奇般的投資生活。事實上,格雷厄姆的能力很快就得到了證明。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他就被升職為研究報告撰寫人,並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簡潔而富有邏輯的文風。

在紐伯格-亨德森-勞伯公司,格雷厄姆開始全面熟悉證券業的一整套經營管理知識,了解包括證券買賣程序、行情分析、進貨與出貨時機、股市環境等在內的實際運作方法。盡管格雷厄姆未受過正式的商學院教育,但這種源自親身實踐的經驗,遠比書本上的描述來得深刻有力,這也為他日後在股票理論上的探索,打下了堅實基礎。不久,格雷厄姆即被提升為證券分析師。升任證券分析師是格雷厄姆事業的真正開始。

在那個時代,對證券的分析尚停留在較為原始、粗糙的階段,且投資者普遍認為股票過於投機,風險太大,因此多數人傾向於穩定的債券投資。而格雷厄姆則決定拿隱瞞大量資產的公司開刀。他開始從上市公司本身、政府管理單位、新聞報道、內部人士等多種渠道收集資料,通過對這些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研究分析,搜尋那些擁有大量隱匿性資產的公司。

1915年9月,格雷厄姆注意到一家擁有多家銅礦股權的礦業開發公司———哥報海姆公司,該公司當時的股價為每股68.88美元。格雷厄姆在獲悉該公司即將解散的消息後,通過各種渠道收集這家公司的有關資料,對這家公司的礦產和股價進行了詳盡的技術分析,發現了該公司尚有大量不為人知的隱蔽性資攔帆產。通過計算,格雷厄姆准確地判斷出該公司股票的市場價值與其實際資產價值之間有著巨大的價差空間。弊舉由此,他得出投資該公司的股票將會帶來豐厚回報,並建議紐伯格先生大量買進該股票。紐伯格先生接受了格雷厄姆的建議。當1917年1月哥報海姆公司宣布解散時,紐伯格-享德森-勞伯公司從這筆買賣中賺取了數十萬美元的利潤,其投資回報率高達18.53%。

隨後格雷厄姆應一些親戚、朋友之邀開始嘗試為私人做投資。剛開始時,格雷厄姆所操作的私人投資確實獲得了良好收益,但一年後發生的「薩幅輪胎事件」卻給格雷厄姆上了生動一課。自此,格雷厄姆得出了兩點經驗:一是不能輕信所謂「內部消息」;二是對人為操縱市場要保持高度的戒心。

1920年,格雷厄姆榮升為紐伯格-亨德森-勞伯公司的合夥人;1923年年初,格雷厄姆決定自立門戶,成立了格蘭赫私人基金,資金規模為50萬美元。格蘭赫基金運作一年半,其投資回報率高達100%以上,遠高於同期平均股價79%的上漲幅度,但由於股東與格雷厄姆在分紅方案上的意見分歧,格蘭赫基金最終不得不以解散而告終;1934年年底,格雷厄姆完成了他醞釀已久的著作《有價證券分析》,並由此奠定了他作為證券分析大師和「華爾街教父」的不朽地位。在書中,格雷厄姆提到,作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應遵循兩個投資原則:一是嚴禁損失;二是不要忘記第一原則。根據這兩個投資原則,格雷厄姆提出了兩種安全的選股方法:第一種選股方法是以低於公司2/3凈資產價值的價格買入公司股票;第二種方法是購買市盈率低的公司股票。當然,這兩種選股方法的前提是這些公司股票必須有一定的安全邊際。《有價證券分析》所闡述的計量分析方法和價值評估法使投資者減少了盲目,增加了更多的理性成分。這本著作一出版即震動了美國和華爾街的投資者,一時之間,該書成了金融界人士和投資界人士的必讀書目。

1956年,在華爾街仍處於上升趨勢之時,在華爾街奮鬥了42年的格雷厄姆卻決定從華爾街隱退。由於找不到合適的人接管格雷厄姆-紐曼公司,格雷厄姆-紐曼公司不得不宣布解散。格雷厄姆在解散了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後,選擇加州大學開始了他的執教生涯,他想把他的思想傳播給更多人。

格雷厄姆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所創立的證券分析理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投資者。他所培養的一大批弟子,如沃倫·巴菲特等人在華爾街異軍突起,成為了新一代的投資大師,並延續著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學說。

格雷厄姆給投資者的六大忠告:

一、做一名真正的投資者

格雷厄姆認為,雖然投機行為在證券市場上有它一定的定位,但由於投機者僅僅為了尋求利潤而不注重對股票內在價值的分析,往往容易受到「市場先生」的左右,陷入盲目投資的誤區,股市一旦發生大的波動常常使他們陷於血本無歸的境地。而謹慎的投資者只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作出投資決策,所冒風險要少得多,而且可以獲得穩定的收益。

二、注意規避風險

一般人認為在股市中利潤與風險始終是成正比的,而在格雷厄姆看來,這是一種誤解。格雷厄姆認為,通過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而獲得利潤,甚至是無風險而獲利,這在實質上是高利潤;在低風險的策略下獲取高利潤也並非沒有可能;高風險與高利潤並沒有直接的聯系,往往是投資者冒了很大的風險,而收獲的卻只是風險本身,即慘遭虧損,甚至血本無歸。投資者不能靠莽撞投資,而應學會理智投資,時刻注意對投資風險的規避。

三、以懷疑的態度去了解企業

一家公司的股價在其未來業績的帶動下不斷向上攀升,投資者切忌盲目追漲,而應以懷疑的態度去了解這家公司的真實狀況。因為即使是採取最嚴格的會計准則,近期內的盈餘也可能是會計師所偽造的。而且公司採用不同的會計政策對公司核算出來的業績也會造成很大差異。投資者應注意仔細分析這些新產生的業績增長是真正意義上的增長,還是由於所採用的會計政策帶來的,特別是對會計報告的附加內容更要多加留意。任何不正確的預期都會歪曲企業的面貌,投資者必須盡可能准確地作出評估,並且密切注意其後續發展。

四、當懷疑產生時,想想品質方面的問題

如果一家公司營運不錯,負債率低,資本收益率高,而且股利已連續發放了一些年,那麼,這家公司應該是投資者理想的投資對象。只要投資者以合理的價格購買該類公司股票,投資者就不會犯錯。格雷厄姆同時提請投資者,不要因所持有的股票暫時表現不佳就急於拋棄它,而應對其保持足夠的耐心,最終將會獲得豐厚的回報。

五、規劃良好的投資組合

格雷厄姆認為,投資者應合理規劃手中的投資組合,手中資金可視股票和債券的價格變化而靈活分配其比重。當股票的盈利率高於債券時,投資者可多購買一些股票;當股票的盈利率低於債券時,投資者則應多購買債券。當然,格雷厄姆也特別提醒投資者,使用上述規則只有在股市牛市時才有效。一旦股市陷入熊市時,投資者必須當機立斷賣掉手中所持有的大部分股票和債券,而僅保持25%的股票或債券。這25%的股票和債券是為了以後股市發生轉向時所預留的准備。

六、關注公司的股利政策

投資者在關注公司業績的同時,還必須關注該公司的股利政策。一家公司的股利政策既體現了它的風險,又是支撐股票價格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一家公司堅持了長期的股利支付政策,這表示該公司具有良好的「體質」及有限的風險。且相比較來說,實行高股利政策的公司通常會以較高的價格出售,而實行低股利政策的公司通常只會以較低的價格出售。投資者應將公司的股利政策作為衡量投資的一個重要標准。

Ⅳ 讀了《聰明的投資者》有感(2)

作為防禦型投資者,應該認識到自己,自己沒有時間深入分析股票,也不能承受高風險,應當滿足於較低的投資回報,這是真理,我想也是大部分難以堅持的真理,畢竟高回報的故事在耳邊經常颳起。格雷厄姆給這類投資者一個基本指導原則是股票投資資金不低於其流動資金總額的25%,但不能高於總額的75%,且不能輕易超過50%,也就給投資設定了一個謹慎上限。財務風險並非只存在於經濟形勢和投資品種,而且也存在於我們的內心,相對於進攻型的投資者勞心勞力,防禦型投資者最重要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約束自己投資,將自己的資產區分不同帳戶,嚴格限定自野歷敗己的投資帳戶佔比,保留自己日常生活必須帳戶佔比,最好的防禦就是有力的進攻。而這些就是格雷厄姆所說的”用約束取代猜想“的精髓。

作為積極型投資者,有相當多時間和精力研究和操作股票,相對也能承受相對較高的風險。投資債券、優先股、頻繁的短線交易,對高收益的渴求,內外兼顧的對沖組合,打新股,這些積極進攻的姿態,似乎更誘惑人去認為自己是積極型的投資者。格雷厄姆強調,在股票分析和操作投入相當時間和精力的人才是,大部分工薪族白天工作,晚上回家的不是。將個人資產區分投資帳戶佔比,也適用於積極型投資者,畢竟100%的資金滿倉對任何個人生活是不可想像的,除非是賭徒。格雷厄姆給積極型投資者推薦的三個投資領域:1)股價偏低、市盈率不高、不太受歡迎的公司 2)購買廉價證券,有足夠的規模和盈利業績 3)有特殊情況的待重組公司。

本書第8章《投資者與市場波動》和第12章《對每股利潤的思考》是巴菲特建議讀者好好詳讀的章節。前者強調市場的不可測波動的固有特徵,讓任何投資理論不可能一直有效,無論是道氏擇時交易理論,還是估計方法,任何一個方法只要被越來越多人接受,投資的可靠性就越來越差。後者強調是可以利用財務分析手段,分析公司始終是要盈利才能持久經營,才能持續收到回報的原則,如何選擇股票的基本方法。對於市場波動,投頌顫資者主要興趣是在合適的價格購買並持有合適的股票;而投機者的主要興趣在於預測市場波動,並從中獲利。如何判斷一個公司是個值得入手的潛力公司?看管理層、看財報。管理層的人員構成、對市場經營和股息分配的態度;現金流量表告訴我們一個公司年底了口袋還有多少現金,營業現金流量是否穩步增長、資產負債表查看企業有多少債務。在互聯網的今天,用戶對公司、對產品的評價也應該是選股的一大參考要素。

最後,用這樣的話小結一下,聰明的投資者更關注自己,能更好的控制自己,對於能控制的因素進行控制

【篇三】《聰明的投資者》讀後感

要想在一生中獲得投資的成功,並不需要頂級的智商、超凡的商業頭腦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個穩妥的知識體系作為決策的基礎,並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使其不會對這種體系造成侵蝕。

市場就像一隻鍾擺,永遠在短命的樂觀(它使得股票過於昂貴)和不爛御合理的悲觀(它使得股票過於廉價)之間擺動。聰明的投資者則是現實主義者,他們向樂觀主義者賣出股票,並從悲觀主義者手中買進股票。

本書的目的在於,指導讀者避免陷入嚴重的錯誤,並建立一套令其感到安全放心的投資策略。

投資者能夠指望的回報,在一定程度上是與其承擔的風險成正比的,對此我們不能苟同。投資者的目標收益率,更多地是由他們樂於且能夠為其投資付出的智慧所決定的;圖省事且注重安全性的消極投資者,理應得到最低的報酬,而那些精明且富有經驗的投資者,由於他們付出了最大的智慧和技能,則理應得到最大的回報。

如果你以60美分買進了1美元的東西,你承受的風險會比你僅用40美分買進時更大,但回報卻是後一種情況更高。價值組合潛在的回報越大,其風險就越小。

道氏理論……在某個時期表現得很好,或者它們似乎能夠與以往的統計記錄相適應。但是,隨著它們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其可靠性一般會下降。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首先,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帶來一些以前的方法無法適應的新情況。其次,在股市交易方面,某一理論廣受歡迎這種現象本身會對市場行為產生影響,從而削弱這種理論的長期盈利能力。(價值投資也是?)

首先,股票很大程度上使投資者得以免受通貨膨脹的損失,而債券卻完全不能提供這種保護。普通股的第二個優點在於,它可為投資者提供較高的多年平均回報;這不僅來自其較優質債券利息更高的平均紅利水平,也來自因未分配利潤的再投資而產生的市場價值上揚的長期趨勢。

如果投資者以過高的價格買進股票,這些優勢就會煙消雲散。

普通股的投資規則:1、適當但不要過分的分散化,你的持股數應限制在最少10隻,最多30隻不同的股票之間。2、你挑選的每一家公司應該是大型的、知名的、在財務上是穩健的。3、每一家公司都應具有長期連續支付股息的歷史。4、投資者應將其買入股票的價格限制在一定的市盈率范圍,其參照的每股利潤,應取過去7年的平均數。

無論證券價格出現怎樣的波動,這種投資法都能使人滿懷信心地取得最終的成功;迄今為止,尚無任何可與美元成本平均法相媲美的投資法問世。

人們往往會把風險的概念,擴展到所持有的證券可能會出現下跌的情況,即使這種下跌只是周期性的和暫時性的,而且他無需在此時賣出。就真正的投資者而言,單是市場價格的下跌,並不會導致他的虧損;因此,市場可能出現下跌這一事實,並不意味著他面臨著實際的虧損風險。(風險是價值的損失,包括證券的實際售出、公司地位惡化、過高買價,而不是波動性)

我們在普通股選擇方面留下了很大的餘地,這種餘地使得那些對一般市場水平的風險或吸引力有強烈判斷的人可以做出選擇。

股市上的任何賺錢方法,只要它容易理解並且被許多人採納,那麼,這種方法本身就會因太簡單、太容易而無法持久。

在華爾街,人們不能指望任何重要的東西會完全像以前那樣再次發生。

我們這么說的意思是,從長遠看,大多數經紀公司客戶的投機性業務都是不可能賺錢的。但是,如果他們的業務類似於真正的投資,那麼其投資回報可能會超出投機性虧損。

證券購買者不能輕易相信銷售者的判斷。

只有當企業的盈利能力高於平均水平時,才能維持較高的市盈率。

我們建議用安全邊際這一概念為標准來區分投資業務和投機業務。

我們認為,足夠低的價格能夠使得質量等級一般的證券變成穩健的投資機會。假如購買者了解信息,有一定的經驗,並且能夠做到適當的分散化。因為,如果價格低到足以提供很大的安全邊際,那麼這種證券就能達到我們的投資標准。

這個故事對聰明的投資者有什麼教育意義嗎?一個明顯的意義在於,華爾街存在著各種不同的賺錢和投資方式。另一個不太明顯的意義是,一次幸運的機會,或者說一次極其英明的決策(我們能將兩者分開嗎?)所獲得的結果,有可能超過一個熟悉業務的人一輩子的努力。可是,在幸運或關鍵決策的背後,一般都必須存在著有準備和具備專業能力等條件。人們必須在打下足夠的基礎並獲得足夠的認可以後,這些機會之門才會向其敞開。人們必須具備一定的手段、判斷力和勇氣,才能去利用這些機會。

通常,人們認為數學能夠帶來精確和可靠的結果,但是,在股市上,越使用復雜和深奧的數學,所得出的結論就越是不確定、越是具有投機性。每當有人用到微積分或高等代數時,你就應該保持警覺。

Ⅵ 證券分析格雷厄姆收益債券等同於股權是什麼意思

格雷厄姆經常拿股票和債券做對比,他列舉了近40年的債券的收益率對應以及對應的價格,得出結論:
在40年的跨度里,高等級的債券收益率在2%~7%之間波動,但其價格的波動卻高達2~3倍,何況是股票呢?
格雷厄姆把股票比喻為利息收入穩定,但本金價格大幅波動的債券,這個比喻很有意思,股息其波動比債券利率要高多了並慶,因此股價的波動比債券的波動要大得更多並蔽塵。
若股票的股息持續上升,那麼其本金價格也應該像債絕禪券一樣持續上升,所以穩定的分紅預期十分重要,這也是低杠桿、高分紅的企業本金價格較為穩定的原因之一。

Ⅶ 《格雷厄姆》中

文/精讀貓

格雷厄姆成年後的家庭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1917年,格雷厄姆23歲時第一次結婚成家。

此後,他一共有過四段婚姻,養育了6個孩子。

不幸的是,1927年,大兒子9歲時死於腦膜炎。

另一個兒子成年後,由於精神疾病而自殺。

兩個兒子的死給格雷厄姆帶來了巨大的精神痛苦。

生活中的格雷厄姆除了投資方面的才華,他還熱衷於文學寫作。

寫過不少詩歌和幾個劇本。

其中一個劇本還被製作成舞台劇。

在百老匯上演過。

這反映了格雷厄姆性格中理想浪漫的另一面。

晚年以後,格雷厄姆投入更多時間從事慈善事業。

他曾連續擔任美國猶太盲人公會的會長。

他周圍的家人、朋友和同事對格雷厄姆的印象評價時。

正直、善待他人,追求公平。

好,以上是格雷厄姆的生活故事。

接下來我們講講格雷厄姆的投資實業。

概括來說,格雷厄姆的投資事業主要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14年至1923年。

這9年時間,他在一家證券公司打工。

第二階段是從1923年至1935年。

這12年裡,他做基金賬戶管理工作。

期間格雷厄姆經歷了美國經濟大蕭條和股災的考驗。

第三階段是從1936年至1956年。

他成立了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相當於現在的基金管理公司。

這個時期是格雷厄姆一生中投資業績最輝煌的歲月。

下面先為你介紹格雷厄姆投資世界的第一階段。

1914年,格雷厄姆大學畢業後,加入了紐伯格創立的證券公司。

1914年並不算進入證券行業的好時機。

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爆發,市場投資者很恐慌。

紐約證券交易所都一度被迫關閉。

格雷厄姆一開始在債券部門做銷售工作。

但格雷厄姆對此並沒有多少興趣。

就轉去做了債券統計分析員。

他寫的債券分析報告贏得了客戶和管理層的贊賞。

後來他開始負責公司新成立的投資研究部。

其實加入紐伯格的公司之後,格雷厄姆才真正開始學習證券和投資的相關知識。

他開始主動嘗試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做研究分析。

當時的美國股市是野蠻生長的年代,投機之風盛行。

股市中流行的是內幕交易市場操縱和虛假報表。

並沒有人做專業的證券分析。

格雷厄姆的工作,歷史性的開創了證券分析師這一職業。

工作中,格雷厄姆充分展現了他的數學才能,他最擅長對公司的經營財務數據進行抽絲剝繭的分析。

舉個例子。

他利用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稅收數據。

倒推公司的商譽價值。

商譽是公司的一種重要的無形資產。

知道商譽的真實價值,就可以更准確評估公司的整體資產質量。

現在商譽價值在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中都會公開披露。

但是在那個年代,商譽價值屬於上市公司機密,根本不會對外披露。

因此,格雷厄姆的研究在當時無疑是先進的。

通過計算商譽價值,他做的公司研究分析,就可以比同行更加深入和全面。

格林厄姆的工作成績十分出色。

1920年,年僅26歲的格雷厄姆成為紐伯格公司最年輕的合夥人。

但是格雷厄姆一心想要自己做投資管理。

於是1923年,他從紐伯格公司辭職的開始,獨立管理投資賬戶。

相當於現在的私募基金。

格雷厄姆的投資事業進入第二階段。

格雷厄姆的主要投資策略是發掘和購買那些股價遠低於真實價值的股票。

他會主動出擊買入這些公司盡可能多的股權。

然後說服公司管理層改變資本使用策略或者經營策略。

讓公司的真實價值在市場中體現出來。

這是一種主動型的投資策略。放到今天的證券市場上或許不稀奇,但當時很少有人這樣做。

下面我來講一個格雷厄姆非常有代表性的投資故事。

他對北方石油管道公司的投資。

1926年的時候,格林厄姆偶然看到了北方輸油管道公司的年報。

發現他只有聚合的鐵路債券,甚至債券的價值已超過了公司股票的市值。

當時公司每股價格為65美元。

但是算上債券價值,每股現金資產就高達95美元。

格雷厄姆馬上意識到,如果公司把這些現金作為分紅發放給股東,並不會影響主業經營。但是股東卻可以大賺一筆,這可是難得的投資機會。

但為什麼其他人沒有發現這個好機會呢?

原來當時市場投資者普遍對輸油管道公司業務前景很悲觀,擔心行業競爭會加劇。

公司未來業績會下滑。

同時也並不相信管理層會同意拿出現金來分紅。

格雷厄姆開始獨自行動了。

他在股市中買入北方輸油管道公司5%的股份,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而當時第一大股東洛克菲勒基金會持有23%的股份。

格雷厄姆以股東的身份專程來到北方輸油管道公司,見到了管理層。

他極力勸說管理層將大部分現金分給所有股東。

然而,大股東洛克菲勒家族沒有同意格雷厄姆的建議。

北方輸油管道公司的管理層態度因此很傲慢。以格雷厄姆不懂輸油管生意的理由拒絕了他的建議,並且對他不客氣的說。

格雷厄姆先生,如果你不喜歡我們做事的方式,就賣掉我們的股票吧。

在北方石油管道公司的年會上,格雷厄姆再次出現。

他提交了相同的提議,卻再次遭到了管理層的拒絕。

格雷厄姆意識到自己持有的公司股份不高,不足以影響公司管理層的決定。

回來以後,格雷厄姆花了整整一年時間准備新的計劃。

他盡最大可能籌措資金買了更多的股票。

然後花心思去游說每一位持有100股以上股票的股東。

勸說他們讓自己代理行使投票權。

第二年,在北方石油管道公司的年會上,格林厄姆控制的股東代理權已超過1.5萬股,股權佔比達到37.5%。

持股比例超過了原來的大股東洛克菲勒家族。

格雷厄姆擁有了在公司董事會推選兩名董事的權利。

最終故事有了很完美的結局。

北方石油管道公司董事會通過了格雷厄姆的分紅提案。

每股分紅70美元。

再加上股票賣出的差價,格雷厄姆每股賺了超過100美元。

總盈利至少20萬美元。

這一次與上市公司的較量,讓格雷厄姆在華爾街名聲遠揚。

這個故事也充分展示了格雷厄姆對公司的研究分析能力。

以及推動公司內在價值轉化成實際投資價值的能力。

Ⅷ 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

格雷厄姆與費雪是巴菲特的兩位老師,這兩位一位側重於公司內在價值的研究,一位側重於尋找最優價值的股票,巴菲特是在結合兩人的基礎之上而進行投資的,另外格雷厄姆有華爾街之父的榮譽,可見其再金融業得地位不容小覷,但是國內知道巴菲特的比較多,而知道格雷厄姆的比較少。《證券分析》是一本很不錯的證券類的書,可以讀一下,網路文庫里就有,我前幾天剛下過!
巴菲特曾說,「我是百分之十五的費雪,百分之八十五的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對巴菲特的影響如此之大並不令人驚奇。巴菲特起初是格雷厄姆論著的一個入迷的讀者,然後成為了他的學生、雇員和合作者,最後成了和他比肩而立的人。格雷厄姆磨煉了巴菲特,但如果認為巴菲特僅僅是格雷厄姆教育出來的奇才的話,顯然忽略了另外一個金融思想巨頭菲利普"費雪的影響。
巴菲特在讀了費雪《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潤》一書後,直接找到費雪。巴菲特回憶說:「當我見到他(費雪)時,他本人和他的思想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費雪很像格雷厄姆,沒有一點架子,優雅大度,是一個非凡的人物。」盡管格雷厄姆和費雪的投資方法相異,但巴菲特認為他們兩人「在投資世界裡是平行的。」

本傑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被認為是金融分析的開山鼻祖。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在他之前沒有金融分析這種職業,在他之後人們才開始這樣稱呼這種職業。」格雷厄姆有兩本著作最為知名。一本是和大衛"多德合著的《證券分析》,1934年出版。那時正是1929年股市大崩潰後不久,美國經濟正處於極度蕭條之中。大多數學者都在試圖解釋這一經濟現象,而格雷厄姆卻致力於幫助人們重建金融根基。另一本是《聰明的投資者》..1949年出版。
《證券分析》1934年第一次出版時,格雷厄姆和多德都已有十五年以上的投資經歷。他們花費了四年時間才完成了這本書。《證券分析》一書首次出版時,《紐約時報》記者的路易絲,里奇評論該書「相當成熟,細致入微,值得稱贊,是理論探討和實踐經驗兩者智慧的結晶。如果這種投資理念早點產生的話,投資者的思想會集中於證券本身而非證券市場」。
《證券分析》的精要之處在於:一個基於理性評估、精心選擇、投向分散的普通股組合即是一個正確的投資組合。格雷厄姆在書中幫助投資者循序漸進地理解他的投資理念及方法。格雷厄姆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統一和明確「投資」定義。在此之前,投資是一個多義詞。一些人把購買股票稱為投機,而把購買債券稱為投資;也有人認為購買安全性較高的證券如債券是投資,而購買股價低於凈現值的股票的行為是投機。格雷厄姆認為,意圖比外在表現更能確定購買證券是投資還是投機。借錢去買證券並希望快速掙錢的決策不管它買的是債券還是股票都是投機。
格雷厄姆提出了自己的定義,「投資是一種通過認真分析,有指望保本並能有一個滿意收益的行為。不滿足這些條件的行為就叫投機。」格雷厄姆主張進行分散投資以降低風險。他把「仔細分析」解釋為「基於成熟的原則和正確的邏輯對所得事實仔細研究並試圖作出結論。」格雷厄姆進一步把分析描述成三個步驟:描述、評判、選擇。
在描述階段,分析者收集所有突出的事實並把它們清晰地表達出來。在評判階段,分析者關心的是信息的質量,側重於分析所得信息是否客觀地反映了事實。在選擇階段,分析者判斷所考察的證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
格雷厄姆認為,對於一個被視為投資的證券來說,其本金必須有某種程度的安全性,並有滿意的回報率。格雷厄姆解釋說,所謂安全並非是說絕對安全,而是指在合理的條件下投資應不致於虧本。格雷厄姆不認為一個非常反常或不可能的事件會使一個安全的債券拖欠。而滿意的回報不僅包括股息或利息收入而且包括價格增值。格雷厄姆特別提到「滿意」是一個主觀性的詞,投資回報可以是任何數量,不管有多低,只要投資者做得明智,並在投資的界限內。按照格雷厄姆的定義,一個運用正確的邏輯進行金融分析,並遵循本金安全和合理回報率的原則的人即是一個投資者而不是投機者。
格雷厄姆一生都被投資和投機問題所困擾。格雷厄姆晚年很傷心。因為在他看來,機構投資者所進行的活動顯然是投機性的。1973年一1974年紐約股市進入熊市後不久,格雷厄姆應邀參加一個由Donaldson, Lufkin &. Jenrette公司(譯注:華爾街排名第10位的投資銀行)所組織的基金管理人會議。當格雷厄姆在會議圓桌旁坐下後,對他的同行們所認可的東西深感震驚。「我不理解,」格雷厄姆說,「機構理財是如何從正確的投資退化到試圖在最短的時期里得到最可能高的收益這種激烈的競爭上去的。」
區分了投資與投機後,格雷厄姆的第二個貢獻是提出了普通股投資的數量分析方法。在《證券分析》之前,幾乎沒人利用數量方法來選擇股票。在1929年之前,上市公司主要是鐵路行業的公司,工業和公共事業公司股票只是全部上市股票中的一小部分。銀行和保險公司等投機者所鍾愛的股票都未上市。這些以鐵路公司為主的上市公司都有實際的資本價值支撐,大多以接近面值的價格交易,在格雷厄姆看來,都有投資價值。
格雷厄姆指出了三種導致股市暴跌的力量。第一,交易經紀行和投資機構對股票的操縱。每天,經紀人總是添油加醋地告訴客戶哪只股票開始「變動」以及一些令人興奮的股票信息。第二,銀行貸款購買股票的政策。20年代。銀行往往貸款給那些焦急等待華爾街最新熱點的投機者。銀行貸款用於購買證券的金額從1921年的1。億美元上升到1929年的85億美元。由於貸款是以股票市價來支撐的,當股市暴跌時,一切就像小孩用紙牌搭成的房子一樣全坍塌了。《證券法》頒布後,保護了個人投資者不受經紀人欺詐,靠保證金買證券的做法也比20年代大大減少了。但有一種因素是立法難以控制的,這就是格雷厄姆認為應對股市暴跌負責的第三種力量—過度的樂觀。
1929年的股市災難並非投機試圖偽裝成投資,而是投資趕時髦而成了投機。格雷厄姆指出,歷史性的樂觀是會蔓延的。投資者往往容易受過去的繁榮所鼓舞,因而憧憬著一個持續增長與繁榮的時代,應而逐漸失去了對股票價格的感覺。格雷厄姆認為,人們對股票所支付的價格根本沒考慮數學期望。在樂觀的市場上,股票可以值任何價格。在這種不理智的狀態下,投資與投機的界限也就樟糊了。
當人們感受到股市暴跌沖擊的時候,股票就被貼上投機的標簽。在大蕭條時期,普通股投資的概念簡直就是一個咒語。格雷厄姆指出,投資哲學因心理狀態的變化而變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們對普通股的信心再次上升起來。格雷厄姆1949年至1951年寫《證券分析》的第三版時,認識到普通股已經成為投資者資產組合中的主要部分。
在1929年股市暴跌後的二十年裡,無數學者和投資分析家研究並推出了普通股投資的不同方法。格雷厄姆描述了三種方法:橫截面法、預期法以及安全空間法。
橫截面法相當於今天人們熟知的指數投資法。格雷厄姆認為,這種方法的實質是以廣泛分散的多元化投資替代了有選擇的投資。即一個投資者要買下道"瓊斯工業指數所包括的三十隻工業公司的等額股份,獲利也和這些被選公司一致。但格雷厄姆指出,並不能肯定華爾街會取得比這一指數更好的結果。
預期法可分解為短期投資法和成長股投資法兩種方法。短期投資法即是尋求最近期間(一般為六個月到一年內)內前景最好的公司。華爾街花費了很多精力預測公司的經營業績,包括銷售額、成本和收入等等公司預期能達到的指標。格雷厄姆認為,這種方法的缺點在於公司的銷售和收入經常變化,並且近期業績預期很容易貼現到股票價格上。但關鍵而又最基本的間題在於投資價值不在於一家公司這個月或下個月能掙多少,也不在於下個季度的銷售額,而在於公司長期內能給投資者多少回報。基於短期數據的決策經常是膚淺和短視的。由於華爾街重點強調變化與交易量,短期投資法因而成了主要方法。
成長股,簡而言之,就是銷售額和收入增長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股票。格雷厄姆採用國民投資者公司的定義說明,處於成長期的公司即是收入從一個周期過渡到另一個周期的公司。按格雷厄姆解釋,採用成長股投資法的困難主要在於投資者判別成長型公司的能力以及確定現在的股票價格中已經包含了多少該公司增長潛力的貼現。每個公司都有一個所謂的利潤生命周期。在早期發展階段,公司的收入加速增長並開始實現利潤;在快速擴張階段,銷售收入繼續增長,經營利潤和稅後利潤陡然猛增;當公司進入成熟增長階段後,收入和利潤都開始下降;在最後階段,即衰退下降階段,收入下滑,經營利潤和稅後利潤也都明顯持續下降。格雷厄姆認為,採用成長股投資法的投資者面臨兩難問題。如果他們選擇了一家處於快速擴張期的公司,他們可能會發現該公司的成長是短暫的。因為該公司經受考驗的時間不長,公司的利潤可能會很快耗盡。另一方面,處於成熟增長期的公司也許處在一個成熟增長的後期,很快就會進入衰退下降階段。識別公司處在其生命周期的何種階段這一間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金融分析者。
假定投資者已經准確地找到了一家處於增長階段的公司,那麼投資者應付多少錢去購買該公司的股票呢?顯然,如果大家都知道這家公司處於成長繁榮期,那麼它的股票價格就會上升到比較高的位置。但如何判斷目前的股票價格是否太高呢?答案很難確定。即使能精確確定,投資也會馬上面臨一個新的風險—公司增長可能會比預期要慢。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投資者支付價格的就太高了,隨後該公司股票價格也可能會馬上下跌。
格雷厄姆進一步指出,如果分析家對某公司的未來增長持樂觀態度,並進一步考慮將該公司股票添加到投資組合中去。那麼,有兩種買入技巧:一種是在整個股票市場低迷時買入;另一種是在整個股票市場並不低迷,但該公司股票市價低於其內在價值時買入。格雷厄姆認為,這兩種購買技巧都有一種體現於股票價格上的「安全空間。」
僅在市場低迷時買入證券會導致一些困難。首先,容易誘導投資者挖空心思去研究用於預測股票價格高低的模型或公式。這類投資者實際上成了預測市場走勢這種極不確定事件的人質。其次,當市場對股票公平估價時,投資者便難以從購買普通股中獲利。並且,在購買股票前等待市場進入低迷期以及購買後等待市場進入牛市的整個過程可能相當漫長而令人乏味,甚至到頭來空喜一場,一無所獲。
格雷厄姆建議投資者的精力最好用來判識單個證券是否被低沾而不要去理會整個市場的價格水平。格雷厄姆承認,為使這種策略有效,投資者需要掌握判識股票是否被低估的方法或技巧。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這種集中關注於購買被低估的證券而不管市場總體水平的想法是一種革新的思想。格雷厄姆著書立說的目的就是力圖描述這種策略。
格雷厄姆把正確投資的概念縮減為他稱之為「安全空間」的a言。也可以稱為收益的安全差額。這句a言試圖用單一的方法來統一所有的證券(股票和債券)的投資方法。例如,如果一個分析家在考察一家公司的經營歷史時發現,在過去五年裡,公司平均每年能獲得五倍於固定費用的收入。按格雷厄姆的理論,投資該公司債券的收益就有了一個安全的空間。格雷厄姆並不指望投資者去精確地確定公司未來的收入。他認為,只要收入和固定費用之間的差距足夠大,投資者在公司收入意外下降時就可以得到保護。
建立一個有關債券投資收益的安全空間概念並不難。真正的考驗在於格雷厄姆能否將其運用到普通股投資上。格雷厄姆認為,如果股票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那麼投資普通股就存在收益的安全空間。顯然,實際應用這個概念時,需要掌握確定公司內在價值的技術。格雷厄姆關於內在價值的定義在《證券分析》一書中描述為「被事實所確定的價值。」這些事實包括公司的資產、收入、紅利以及任何未來確定的預期收益。格雷厄姆承認在決定公司內在價值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公司未來收益的能力。簡單地來說,一個公司的內在價值可用公司的利潤乘以一個適當的資本化率因子來估計。這個因子或乘數受公司利潤的穩定性、資產、紅利政策和財務狀況等因素制約。
格雷厄姆認為,內在價值方法受分析家對公司未來經濟情況不精確的計算所限制。格雷厄姆擔心,分析家的結果可能被大量的潛在因素所輕易否定。由於銷售額、定價和費用均難以預測,使內在價值方法的應用更加復雜。但格雷厄姆並未因此而氣餒,他建議安全空間的概念可以在三個領域得到成功應用。首先,對於像債券和優先股這種具有穩定收益的證券很有效。其次,可用來作比較分析。最後,如果公司股票市價與其內在價值的差距足夠大,那麼,安全空間的概念就可以用來選擇股票。
格雷厄姆告誡讀者,必須意識到內在價值是一個難懂的概念,它區別於市場價格。起初,內在價值被認為等同於公司總資產減去負債,即凈資產值。這種看法導致人們認為內在價值是可以確定的。然而,分析家們逐漸認識到公司的內在價值不僅是凈資產價值,而且還包括這些資產所能產生的利潤。格雷厄姆認為,沒有必要確定公司內在價值的精確值,只需估算一個大致范圍。為了確定安全空間,分析者只需簡單地估計一個比市價明顯高或明顯低的大概值。
格雷厄姆指出,金融分析並非一門精確的科學。對某些數量因素,包括資產負債狀況、損益狀況和紅利等可以進行仔細分析。但質量因素則難以分析,但這些不易分析的質量因素恰恰是分析公司內在價值的必要成份。人們通常提到的兩種不易分析的質量因素為「管理能力」和「公司性質」。
格雷厄姆對把分析重點放在質量因素上深感不安。格雷厄姆認為,管理觀念及公司性質不易測量,對難以測量的因素強行測量很可能導致較大的測量及內在價值估算誤差和失真。格雷厄姆並不否認質量因素的重要性。但他認為,當投資者過份強調這些難以捉摸的因素時,潛在的失望也就會相應增加。對質量因素的樂觀情緒經常反映為一個較高的市盈率。格雷厄姆的經厲使他相信,如果投資者的注意力從有形資產轉向諸如管理能力和公司業務性質這類無形資產的話,他們將傾向於購買潛在風險較高的證券。
格雷厄姆強調,投資者必須搞清楚自己的理論根據。如果你買資產,那麼其下跌的下限是這些資產的流動清算價值。格雷厄姆認為,在計劃完成之前沒有人能夠保證樂觀的增長。如果一家公司被認為富有吸引力、擁有出色的管理、預計未來有較高的收益。「於是他們(投資者)會爭先恐後地購買這只股票,這樣他們就會開出高價,市盈率也隨之上升。當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熱愛這家公司時,該公司的股票價格就會逐漸背離其基本價值,從而創造了一個不斷擴大的美麗氣泡,直到它最終破裂為止。」
格雷厄姆認為、如果公司內在價值中最大的一部分取決於管理質量、業務性質以及樂觀的增長計劃的話,則投資該公司就沒有安全空間。相反,如果公司內在價值的較大部分是由可測量的數量因素支撐的,則投資者的下跌空間就會有一個下限。固定資產、紅利、當前及歷史利潤均可測量,這些因素都能用數字表示,因而他們可成為內在價值實際估算時的推斷基礎。
格雷厄姆認為、記憶力好是他的一項負擔。正是一生中兩次損失重大的記憶導致他強調下跌保護而不是上升潛力的投資方法。格雷厄姆常提及兩個投資原則。第一條原則是不要失敗,第二條原則是不要忘記第一條原則。這種「不要失敗」的哲學使格雷厄姆同時堅持安全空間的兩種選股方法。第一種方法是以不超過公司凈資產三分之二的價格購買股票,第二種方法是購買市盈率低的股票。以不超過凈資產三分之二的價格購買股票既符合格雷厄姆對現實的感覺,又滿足了他對某種數學期望值的需要。如果股票價格低於每股凈資產值,格雷厄姆認為投資該股票就存在收益的安全空間。格雷厄姆認為這是一種錯不了的投資方法。他又著重強調這個結論是基於一組股票而不是基於單只股票。這種股票在熊市的底部非常普遍,在牛市期間則很稀少。
等到市場進入調整期才去投資的認識可能是不合理的。於是格雷厄姆著手設計第二種購買股票的方法。他集中於那些價格正在下跌、市盈率低的股票。格雷厄姆在其整個投資生涯中對這種方法做了幾次修訂。直到他去世前不久,還在和西德尼"科特一起修訂《證券分析》的第五版。格雷厄姆分析了十年中市盈率低、股價只有前期最高價一半的股票的財務結果,發現其理論得到滿意的印證。
格雷厄姆認為,以不超過凈資產價值三分之二的價格購買股票或購買市盈率低的股票的投資方法可以經常應用。但格雷厄姆基於這些方法所選的股票都很不適合市場當時的口味。某些宏觀和微觀因素導致市場對這些股票的定價低於其價值。格雷厄姆強烈地感到這些股票的價格「低得不公平」,是極富吸引力的購買對象。
格雷厄姆的信念來源於某些假定。首先,他認為市場經常給股票錯誤定價,這些錯誤定價經常來源於人們恐懼或貪夢的情緒。在高度樂觀時,貪婪促使股票價格高過其內在價值,從而形成一個過高估價的市場。在過度悲觀時,恐懼又導致股票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從而形成一個低估的市場。第二個假定基於「向平均值調整」的統計現象。盡管格雷厄姆沒有使用這一個術語,但他曾引用過霍勒斯的話,「現在下跌的股票多數都會上升,現在上升的股票多數都會下降。」不管如何表達,格雷厄姆都認為投資者可以在一個缺乏效率的市場中,利用市場力量的調整來獲利。

菲利普"費雪
在格雷厄姆撰寫《證券分析》一書時,菲利普"費雪剛剛開始涉足投資顧問領域。費雪從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畢業後,在舊金山市盎格魯"倫敦一巴黎國民銀行任分析家。不到兩年,便坐上了銀行統計部門的第一把交椅。費雪正是從這個位置目睹了1929年的股市暴跌。費雪後來跳槽到當地的一家經紀行,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便決定開辦自己的投資顧間公司。1931年3月1日,費雪的公司開始招攬顧客。30年代初期,正值股市和經濟蕭條之際,在這個時候開設投資顧問公司似乎不太明智。然而,費雪驚奇的發現他具有兩個有利條件。首先,在股市猛跌後還有錢的投資者,可能對他現在的經紀人不滿意。其次,大蕭條中,商人大都有足夠的時間坐下來和費雪交談。在斯坦福念書的時候,有一門商業課要求學生和教授定期去訪問舊金山地區的公司。教授和公司經理們進行一系列有關他們公司的討論。在開車回斯坦福的途中,費雪和他的教授就他們所訪問的公司和經理們談個沒完。費雪回憶說:「每周的這個時間都進行這種訓練。」正是這些經歷使他相信可以通過下列方式獲得超額利潤:(1)對獲利能力在平均潛力以上的公司投資;(2)和最有能力的管理者合作。為了分離出這些特別的公司,費雪開發了一個通過公司特徵和管理特徵評價公司的「點系統」。
最吸引費雪的公司特徵是公司的銷售額和利潤增長能力一直高於行業平均水平。費雪認為符合這一特徵的公司應該擁有「市場潛力大、並且至少在幾年裡可以使銷售額大幅增長的產品或服務。」費雪不太看重公司一兩年內的銷售額年度增長率,而是從多年的經營狀況來判別公司的成功。他意識到商業周期的變化對銷售額和利潤有實際的影響。費雪看好那些長期以來增長率一直高出平均水平的公司。按照費雪的說法,增長率預期能達到高於平均水平的公司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走運和有能力的」公司,另一種為「因有能力而走運」的公司。
費雪舉例說,美州鋁業公司是一家「走運和有能力」的公司的例子。說該公司能幹是因為公司的開辦人極有能力。美州鋁業公司的管理者預料到了他們產品的商業價值,於是積極擴大鋁的生產能力、增加銷售額。該公司也很「走運」。因為超出管理者直接控制之外的事情對公司及其市場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航空運輸的快速發展極大地增加了鋁的銷售量。由於航空工業的發展,使該公司獲得了遠遠超出管理者所預計的利潤。
費雪認為,杜邦是一家「由於能幹而走運」的公司。如果杜邦停留在生產最初的產品—炸葯粉末,那麼杜邦公司就只能算一個典型的礦業公司了。但由於杜邦公司的管理者吸取了生產火葯的經驗和教訓,於是能不斷開發和生產新產品,比如尼龍、玻璃紙和紐賽特(2一甲基丙烯酸)等等。這些產品形成了新的市場,為杜邦公司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銷售收入。
費雪指出,公司努力做好研究和開發,可以使公司的銷售增長高於平均水平。如果沒有開展研究與開發,美州鋁業公司和杜邦公司顯然不會獲得長期成功。即使是非技術性的公司也需要認真做好研究開發,以便生產出更好的產品和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務。

巴菲特引用了凱恩斯的話來解釋他的困境:「困難不在於產生新觀念而在於背離老觀念。」巴菲特承認,格雷厄姆教給他的投資哲學及方法對他太有價值了,反而推遲了他的進化。甚至在今天,巴菲特繼續信奉格雷厄姆的基本觀點--一安全空間。「即使在讀到這個理論的四十二年後,我仍然認為安全空間這四個字是正確的。」巴非特從格雷厄姆那兒學到的最有價值的思想是:當公司股票的市場價值明顯低於其內在價值時,購買這類股票就是成功的投資。1984年,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紀念《證券分析》一書出版十五周年的集會上發表演講時指出,有相當一部分成功的投資者承認他們共同的投資知識來源於本"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提出了安全空間的概念和理論,而格雷厄姆的每一個信奉者在具體應用他的理論時,都發展了一套不同的一方法來確定公司的內在價值。但共同的主旨都是尋找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異。對巴菲特最近的投資感到迷惑的人沒有把理論和方法區分開。巴菲特確實信奉格雷厄姆的安全空間理論,但他已經摒棄了格雷厄姆的投資分析方法。按照巴菲特的說法,直接應用格雷厄姆的方法易於賺錢的黃金時期是1973年一1974年。
從費雪那裡,巴非特認識到公司的業務類型、管理能力對公司價值起很大作用。因此,公司管理人員的特性也需要好好研究。費雪建議,為了全面了解一家公司,投資者必須調查公司的方方面面以及它的竟爭對手。從費雪那裡,巴菲特深知「閑話」的價值。經過多年努力,巴菲特創立了,一個廣泛的接觸網路。藉助這個網路,巴菲特能夠對各種不同類型的公司進行評價。
最後,費雪教導巴菲特不要過份強調多元化。費雪認為,投資者被多元化誤導了,他們相信把錢放在幾個籃子里能降低風險。但購買太多股票的害處是不可能去觀察所有籃子中的所有雞蛋。投資者得冒花太少精力在他們熟悉的公司上而花太多精力在他們陌生的公司.上的風險。按費雪的說法,買入大量對其業務不甚了解的公司的股票所承受的風險要比投資了解深刻的有限多元化更大。
除了成為巴菲特思維框架的安全空間理論外,格雷厄姆還幫助巴菲特認識到了跟蹤股市波動的愚蠢性。格雷厄姆曾教導巴菲特說,股票既有投資特徵也有投機特徵。安全空間有助於解釋股票的投資特徵。股票的投機特徵是人們恐懼和貪婪的結果。這些存在於大多數投資者中的情緒往往導致股價過份偏離股票的內在價值。如果能絕緣於股市的情緒旋風之外,就有機會利用那些基於感情而不基於邏輯分析的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巴菲特從格雷厄姆那裡學會了如何獨立思考。如果你基於正確的判斷得出了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那麼,不要僅僅因為別人不同意而輕易放棄。「別人不同意你,並不能說明你對或錯,」格雷厄姆寫道,「你之所以正確,是因為你的數據和推理正確。」
————資料來源於網路和自我學習!一名名國際金融專業學生!

Ⅸ 再讀《聰明的投資者》(7)



安全邊際是穩健投資的主線


本書的第20章,也是巴菲特推薦的章節,題目是「作為投資中心思想的『安全邊際』」。


"安全邊際"的英文原文為Margin of Safety,也有書將其翻譯為「安全性」,但從信達雅的角度來看,安全邊際顯然更勝一籌。相對而言,本章的第一小節的部分內容比較難以理解,好在這並不會影響對於本章主要思想的理解。


正如格雷厄姆在本章一開始所講,無論是明確的表達,還是間接的陳述,安全邊際始終是《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的主線。而在閱讀本書的前面章節時,我們評價格雷厄姆的投資策略相對保守時,其實是因為格老預留了足夠的安全邊際而已。



格雷厄姆推薦的投資組合是由高等級債券、高等普通股和其他股票構成的。



在選擇債券時,格雷厄姆提出「鐵路公司的(稅前)利潤至少應該在該公司總固定費用的5倍以上,並且連續幾年保持這樣的業績。」,這樣的要求,可以保證即使未來公司利潤下降,只要不超過80%,從理論上可以保證公司能夠正常支付債券的利息,因此可以說針對債券利息預留了80%的安全邊際。



根據資本資產結構理論,企業價值(EV)=股權價值+債權價值。因此,格雷厄姆在書中講到,如果企業1000萬美元的債務,而企業價值是3000萬美元,由於債權的求償權在股權之前,所以2000萬美元的股權價值就天然的構成了債權的「緩沖價值」,而這部分股權的緩沖價值就是債權的安全邊際。


因為股權價值與平均盈利能力相關,而平均盈利能力和利潤及費用相關,所以 企業價值中超出債權價值的差額(本金的安全邊際)和利潤超出費用的差額(利息的安全邊際),在大多數情況下,所帶來的結果是一致的。


極端情況下普通股的安全邊際


從債券推及普通股,格雷厄姆認為使普通股具備安全邊際的第一種情況是:



同時,格雷厄姆也提到上述情況出現的時間: 「1932年-1933年股價低迷時期,一些財務實力很強的工業企業就處於這種地位」


換句話來說,這種安全邊際基本上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對於前述的結論接受起來沒有難度,但是對其所描述的情況理解起來卻比較難。


我的理解如下:公司發行債券的利息水平取決於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如果以公司的財務狀況可以成功發售年利息為8%的高等級債券的話,意味著該等財務狀況對應普通股的估值應該高於12.5倍(100/8,同等財務狀況下,股票應該享受風險溢價),而股票的售價低於債券的價值,大致的意思應該是估值低於12.5倍。


所以,股票價格時低估的狀態,因此才有後半句所描述的安全邊際的存在。


接下來,格雷厄姆舉了National Presto工業公司的例子。 「1972年,該公司股票的總市值為4300萬美元,由於公司近期的稅前利潤為1600萬美元,因此能夠輕易的支持這部分股票的價值。」


假設公司所得稅率為40%,NP公司的市盈率也不到4300/(1600*60%)=4.5倍,所以此時買入公司股票具有充足的安全邊際。這個理解是否正確呢?希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提出自己的理解。


一般情況下普通股的安全邊際


在一般情況下,格雷厄姆認為普通股: 「其安全邊際表現在預期的盈利能力大大高於債券現有的利率。」


正如我們前面所講,在描述普通股的安全邊際時,格雷厄姆依然將債券的的收益率作為比較錨點。但是,在這個表述中的「 大大高於 」的具體標準是什麼呢?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並沒有明確說明。


但是,在1976年,格雷厄姆去世前,接受《金融分析師》雜志巴特勒采訪時,更加明確的表達了股票具備安全邊際的標准:



所以,一般情況下,格雷厄姆認為 「普通股的盈利收益率是高等級債券利率2倍時,普通股投資才具有安全邊際」。


如果以此來指導我們現在投資的話,我們用十年期國債利率代替AAA評級債券,目前十年期國債利率為3.15%,對應普通股盈利收益率為6.3%,對應的市盈率為15.87倍。也就是說,按照格雷厄姆的標准,以當前的債券利率來看,市場整體的市盈率在15.87倍時,進行股票投資具有很大的安全邊際。



上面給出的是結論,格雷厄姆也詳細的解釋了為什麼按照這個標准可以產生安全邊際。假設股票的盈利收益率為9%,債券的利率為4%,以債券收益為錨點,則股票收益率高出債券利率的這5%收益,在10年之內,可以達到股票購買價的50%,而這一部分收益就構成了非常可靠的安全邊際。



在格雷厄姆看來, 安全邊際的本質是不必對未來做出准確的預測。


正如前面提到,無論是債券還是普通股,其安全邊際的來源都是基於對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預測。而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普通投資者,都會存在預測不夠准確的情況。當安全邊際足夠大時,即使預測有偏差,也會使投資者不會因為時間的變化而遭遇風險。


巴菲特曾經講過「模糊正確好過精確的錯誤」的觀點。在我看來,上述觀點的成立,應該是建立在有足夠的安全邊際的基礎上的。



按照上述的標准,格雷厄姆認為在債券利率高達8%的1972年,市盈率為12倍的普通股無法獲得足夠的安全邊際,因為12倍市盈率對應的盈利率為8.33%,股票收益率高於債券利率的部分僅有0.33%,即使以10年為期,該部分收益也無法累積足夠的安全邊際。


所以,我認為 安全邊際的第一個敵人就是過高的購買價格 。盡管格雷厄姆補充提到: 「付太高的價格購買優質股的風險,並不是普通的證券購買者面對的主要風險」, 但是安全邊際依賴於購買價格的事實是不容辯駁的。


根據過年的觀察,格雷厄姆提出了安全邊際的最大敵人—— 「經濟狀況有利時期所該買的劣質證券」。


這種情況具有很大欺騙性,由於是在「經濟狀況有利時期」購買的,所以, 「證券購買者把當期較高的利潤當成了『盈利能力』,並且認為業務興旺等同於安全邊際。」 ;由於是劣質證券, 「也必然在不利條件下經歷令人不安的價格下跌」 。所以,在這種情況是缺乏足夠的安全邊際,而容易陷入虧損的困境中。



格雷厄姆在此也討論了成長股投資的安全邊際問題。他認為「只有對未來的計算是穩妥的」,並且不付出過高的價格購買,成長股的投資就可以預留出足夠的安全邊際。但是,由於成長股在市場上比較受歡迎,所以購買價格一般都會偏高,很容易無法提供適當的安全邊際。


而在廉價證券投資時,投資者更容易擁有安全邊際。因為廉價證券或者煙蒂股投資的要義是 「以5毛錢的價格購買價值1元的資產」 ,這其中的差額就提供了廉價證券的安全邊際,並且可以吸納計算失誤或情況較差所造成的影響。


這種廉價證券的特點是 「該企業的未來既沒有明顯的吸引力,也不是明顯沒有希望」。 因此,即使盈利能力下降,由於買入的價格足夠低,安全邊際依然可以幫助投資者獲得滿意的投資結果。

但是,可能是翻譯的問題,書中344頁的 「……證券的市場價格高於證券的評估價格的差額。這一差額反映了證券的安全邊際」 這句話,實在讓人費解。在我看來,他想表達的真實含義其實是「以5毛錢的價格購買價值1元的資產」。



分散化的本質是「大數法則」,構建合理的投資組合是分散化思想的具體體現。從個股而言,即使具備充分的安全邊際,也可能出現意料之外的不好結果,通過分分散化的多隻股票構成的投資組合,可以通過「 所購買的具有安全邊際的證券種類越來越多」 ,從而實現 「總體利潤超過總體虧損的越來越大」 的結果。


格雷厄姆在此用了輪盤賭的案例在說明這個觀點,在輸贏機會之比為37:1的每次賭注為1美元輪盤賭中,只有賠率高於37元時,參與者才具備安全邊際,這樣的賭局參與的次數越多,取勝的機會才會越大。這個例子非常形象的說明了分散化的作用。


而這個原理是所有賭博 游戲 的基本原理,就是只玩 「賠率大於概率」 的局,其他局不參與,才能保證最大的獲勝機會,當然假設條件是本金無限。如果在本金有限的條件下,則需要控制每次下注的數量,具體下注的數量則需要參考「凱利公式」的計算結果。



格雷厄姆認為安全邊際是區分投資和投機的標准。


那些建立在主觀判斷基礎上的,不能得到任何一組有利證據或任何一種推論支持的行為,都是投機行為,也無法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安全邊際的保護;而投資者的安全邊際則來自於根據統計數據進行的簡單和確定的數學推理,而這種基本的定量方法在未來不確定的條件下能夠繼續顯示出好的結果。


在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安全邊際貫穿於格雷厄姆的投資行為中,因為無論是由債券和股票組成的投資組合的比例,還是選擇債券和股票的標准上,他都有明晰的標准和具體的數據分析作為支撐,甚至還列出專門的章節去闡述「大型、知名、財務穩健型公司」的具體標准。


同時,基於安全邊際的概念,格雷厄姆還進一步澄清了傳統投資和非傳統投資的概念。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除了高等級債券和普通股之外的非傳統投資,例如:二類公司的普通股,中等級別的債券和優先股等,因為其風險比較高,所以是投機性的。但正如前面所講,安全邊際依賴於購買的價格,因此,




在格雷厄姆的關於安全邊際的論述中,基於單個證券的安全邊際和基於投資組合的分散化理念共同提升了投資的安全性,安全邊際和分散化原則之間具有密切的邏輯聯系。


作為格雷厄姆最得意的弟子,巴菲特在繼承格雷厄姆最核心三大投資思想的同時,卻拋棄了分散化原則。而之所以拋棄這個原則,最根本是因為雙方在投資標的選擇上的差別。


格雷厄姆強調的是「煙蒂股」投資,而 「煙蒂必然是骯臟的,花時間去檢驗每一個煙蒂的成色是沒有必要的。只要通過分散法則,保證這些煙蒂 大多是 都還能免費吸一口就好」。 所以格雷厄姆的強調「低估+分散」,其中的低估就是安全邊際,分散是因為「踩到屎是必不可少的成本。」


而巴菲特在費雪投資思想和查理芒格的影響下,同時也在鄧普斯特公司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等公司相對失敗的投資實踐中真切遭受到了痛苦,另外也通過喜詩糖果的投資享受到了投資優秀企業的喜悅。因此,最終走上了以合理價格購買優質企業的道路。既然投資的標的從「骯臟的煙蒂」改換到了「優質企業」,所以,「低估」變成了「合理價格」,「分散」變成了「集中」。


對此,巴菲特在1996年致股東的信中講到: 「……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只有很少的公司能夠符合這樣的標准。所以一旦發現合乎標準的企業,你就應該大量買入。」 這裡面的合乎標準的企業就是指優秀企業,大量買入就是要集中持有。


2001年,巴菲特到喬治亞大學特里商學院進行演講。他向學生解釋了投資的「20個孔眼」法。他說:



這裡面除了明面上所講的謹慎投資之外,也蘊含著一旦做出重大決策,就是集中投資的理念。


所以,巴菲特稱自己是 「85%的格雷厄姆+15%的費雪」 時,其中的15%改變主要就是拋棄原來的低估+分散的煙蒂股投資模式,而堅持以合理價格買入優秀企業,並集中持有的投資模式。



作為本書的最後一章,格雷厄姆在第20章最後一個小節做了本書的總結。


首先,他認為 「每一種公司的證券都應該首先被看成是針對特定企業的一部分所有權或債權「 ,而那些不以企業的價值為基礎進行的投資,則是違背了基本的商業准則。所以他給出關於投資的的第一準則就是: 「知道自己在干什麼,即通曉自己的業務」 ,要充分了解證券的價值。


其次,是投資顧問的選擇問題。不要輕易讓別人管理自己的業務,除非你真正理解他的行為或者相信他的品格和能力。


第三、投資理由要建立在可靠計算的基礎之上,要正確處理好概率和賠率的關系,遠離那些概率不高的機會。


第四、要能夠戰勝自己。 「在證券領域,一旦獲得了足夠的知識並得出了經過驗證的判斷之後,勇氣就成為最重要的品德。」


令人欣喜的是,格雷厄姆認為如果你不具備上述品質,但是能夠按照本書裡面防禦型投資者的所要求的嚴格標准行事,也可以相對輕松的獲得令人滿意的投資結果。

Ⅹ 每一個價值投資鼻祖的背後,都有一個炒股巨虧的老娘

在價值投資風靡的2019年,如果你還沒有聽說過格雷厄姆,那你做的肯定不是價值投資。

格雷厄姆在價值投資界的地位,相當於物理屆的愛因斯坦,生物界的達爾文,作為價值投資理論的奠基人,人們都稱他為「價值投資鼻祖」。

他寫的《證券分析》(1934年)和《聰明的投資者》(1949年)過了快一個世紀,直到現在仍然是投資界最為暢銷的投資聖經。

作為一代宗師,他的思想在投資領域產生了極為巨大的震動,影響了三代全球最頂尖的投資大師,包括沃倫·巴菲特、約翰·奈夫、約翰·博格等。

如今活躍在華爾街的數十位上億的投資管理人都自稱為格雷厄姆的信徒,也正因如此,他還有一個「華爾街教父」的美譽。就連股神巴菲特都曾說:「我血管里流淌的80%是格雷厄姆的血。」可見格雷厄姆對他的影響真的是十分之深刻。

這位價值投資鼻祖從事投資將近42年,與友人創辦的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在1941年至1960年期間20年的投資中,平均年化收益高達21%。嗯,沒錯,跟巴菲特的業績差不多 ,我猜長期年化20%以上,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是股神的重要標准。

每一個投資大師的背後都有一段傳奇的人生,格雷厄姆也不例外。他創立的「價值投資」理論,最關鍵的要點有兩個, 一是注重安全邊際,二是關注投資價值 ,這兩點都和他個人的經歷有關。

有個朋友的從業經歷是這樣:在十年前的大牛市中,他們全家炒股,然後虧光了家裡的積蓄。於是父母痛定思痛,決定讓兒子去念金融,希望未來能一雪前恥,幫他們把虧掉的錢賺回來。

格雷厄姆的經歷也差不多,他9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家族生意隨之破產,母親只能靠到處打點零工養家。

然而在他13歲的時候,母親突然開始沉迷炒股,拿出了家裡多年的積蓄,滿倉入市,而可惜的是 ,她一買入股票股市就大跌近50%,她在美國鋼鐵公司上虧掉了所有的積蓄,還欠了不少債。

這段童年經歷造成了格雷厄姆對於股市的「陰影」,也直接影響了其投資理念的形成。有後人曾分析, 安全邊際理念與其說是為了爭取賺錢,還不如說是為了盡可能地保證本金安全、盡量少賠錢。

此後,投身股市後經歷的那場金融危機,再次證明了「嚴守安全邊際」的重要性。從美國名校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格雷厄姆來到一家華爾街公司做了信息員,1923年成立了自己的基金(相當於現在的私募基金),資金規模只有50萬美元。

時勢造英雄,用這句話來形容格雷厄姆再合適不過。1914~1929年是美國股市最狂熱的一波牛市,有人曾經這樣描述當時的市場:一個發瘋的乘客憤怒地指責,美國政府竟然沒有在每節火車車廂里都裝上電傳打字行情機;在波士頓的一家工廠里,在所有的車間都安放了大黑板,一名職員每隔一小時就用粉筆寫上交易所的最新行情;在得克薩斯州的一個大牧場上,牧牛仔們通過接通電台的高音喇叭,一分鍾一分鍾地了解行情,高音喇叭就裝在牧場上和牲口棚里。

到1929年,格雷厄姆的聯合賬戶里已經有了250萬美元。

然而暴風雨來臨的前夕總是毫無徵兆。1929年10月24日,人類歷史上迄今最慘烈的股災來了!從1929年9月到1932年大蕭條的谷底,道瓊斯工業指數大約縮水了90%,很多人因此傾家盪產。但出於對本金安全的看重,格雷厄姆並沒有虧損很多。

此次股災結束後,投資者陷入對股市的厭棄情緒中,很多人發現了股市的風險巨大,斥責股市是「荒誕、騙人的東西」。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1934年年底格雷厄姆終於完成了他醞釀已久的 《證券分析》,未來近百年間幾乎統治整個投資界的「價值投資」理論,從此誕生了!

這本書對這場美國股市的大股災進行了總結,引導人們要理性投資,強調投資就是先要保證本金的安全,正好迎合了當時投資者「安全第一」的心理。

大蕭條的保衛戰讓格雷厄姆一戰成名,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瘋狂的市場中抵擋住誘惑,保存勝利果實。而讓客戶盡量少虧錢,只是格雷厄姆反擊戰的開始。

他開始尋找那些真正擁有價值,卻又在市場下跌中被錯殺的便宜好公司,開始他真正的價值投資之路。

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在為客戶扳回1929年至1930年的損失之後,就再也不曾讓客戶虧過一分錢。

前後30年,經歷了1929年股市大崩盤、大蕭條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後,格雷厄姆為客戶帶來的年化投資回報率高達17%,這還不包括美國政府雇員保險公司的利潤。如果只計算1941年至1960年期間的20年,格雷厄姆的平均年化收益高達21%。

格雷厄姆投資經歷中最出名的一仗,當屬美國政府雇員保險公司。1948年格雷厄姆在其投資組合中買下這家公司,由於共同基金不能持有保險公司,只好將其變成一家上市公司,把原本收購的股份轉分給格雷厄姆-紐曼基金的持有人,美國政府雇員保險公司的股價立刻一飛沖天。

截至1972年,美國政府雇員保險公司股票的漲幅已超過28000%,許多投資人將其當成傳家寶來代代相傳。

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歸功於格雷厄姆的第二條投資理念:關注投資價值。

他認為,投資就是價值回歸或者價值發現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投資者通過財務分析,找出被低估的股票並持有,然後耐心等待到價值被發現的時刻,當股票價格回歸到應有的價值時,投資者可拋售獲利。

格雷厄姆表示,價格波動對真正的投資者只有一個重要意義: 當價格大幅下跌時,市場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購買股票的機會 。1929年美股崩盤後的市場,正為他提供了這樣一個價值發現的機會。

除了這兩條核心投資理念,格雷厄姆對投資還有一項劃時代的貢獻,那就是定投。

在他的《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他提出了一種「美元成本平均法」:要求投資者在固定時間節點買入「優質股票」。

什麼是優質股票呢?它可以是一支股票,可以是指數型ETF,也可以是幾個股票的組合。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熟悉?沒錯,美元成本平均法就是我們俗稱的「定期定額策略」,定投這個神操作,就是格雷厄姆最早提出的。

格雷厄姆一生有四個非常重要的理念

堅持長期投資

注重年化收益

在固定時間節點買入優質股票

基金是代替股票的較好品種

他用一句投資名言將這幾個要素串了起來: 長期(10年-20年)的股票/基金定投是普通投資者投資組合的必要部分

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理論影響了華爾街三代人,「股神」巴菲特、約翰·奈夫、約翰·博格都是其傳承者,並在幾十年的時間里被全球投資界奉為圭臬,後來這些投資大師輝煌業績的背後,格雷厄姆發揮的作用,不可估量。

閱讀全文

與格雷厄姆對於股票發債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證券公司是賣股票嗎 瀏覽:614
股票上市時間早上幾點 瀏覽:100
股票投資銀行分析 瀏覽:695
中國平安股票能過百嗎 瀏覽:230
如何評判一隻股票是否值得買 瀏覽:181
股票實時行情手機版app 瀏覽:966
廈門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瀏覽:686
國聯證券股票上市了嗎 瀏覽:113
ST股票重組成功後會停盤一陣子嗎 瀏覽:525
普通賬戶可以購買哪些股票 瀏覽:123
融資賬戶開通後怎樣買股票 瀏覽:540
為么明知漲停還有賣出股票 瀏覽:777
手裡有五百萬怎麼投資股票 瀏覽:239
股票和債券算投資嗎 瀏覽:541
那隻股票能賺錢 瀏覽:499
2017藍思科技股票最新消息 瀏覽:371
我國股票市場漲跌幅限制的影響 瀏覽:38
銀行股票買劃算 瀏覽:105
香港股票代碼查詢03998 瀏覽:242
證監會換主席後股票走勢 瀏覽: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