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金融中,如果兩只股票相關系數為1,可以說明什麼
理論上相關系數反應了兩者之間的相互影響的程度。為1,那是正相關,就是其中一個的變動和另外一個的變動時同向。
⑵ 請問行家,目前國債指數與股市呈負相關性,而企債指數與股市呈正相關性,同是債券為何出現如此分歧,道理何在
銀行利率上升通常是伴隨股市牛市的進行,而國債價格和銀行利率負相關。
企業債中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是可以直接轉成股票的,所以價格是跟股價高度正相關的
⑶ 兩種證券之間的相關系數的關系是什麼
兩種證券之間相互獨立。
應答時間:2021-08-0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⑷ 兩個股票和一個國債的組合標准差
一,兩種證券形成的資產組合的標准差σP=W1σ1-W2σ2。
二,通過協方差可以確定兩類資產的相關性,而利用這個相關性和標准差可以預估兩類資產波動性的聯動。如果是做組合的話,配置核心是資產的分散程度,協方差的評判就顯得十分重要,同時還要計算組合的最佳權重佔比,通過標准差和協方差可以計算出來。
三,兩項資產投資組合的標准差=(A1^2σ1^2+2r1σ1A2σ2+A2^2σ2^2)^1/21)
當相關系數為1時,兩項資產投資組合的標准差=(A1^2σ1^2+2A1σ1A2σ2+A2^2σ2^2)^1/2=A1σ1+A2σ2,也就是兩項資產標准差的加權平均數。
2)當相關系數為-1時,兩項資產投資組合的標准差=(A1^2σ1^2-2A1σ1A2σ2+A2^2σ2^2)^1/2=A1σ1-A2σ2的絕對值,
3)當相關系數小於1的時候,2r小於2,兩項資產投資組合的標准差=(A1^2σ1^2+2r1σ1A2σ2+A2^2σ2^2)^1/2,所以相關系數小於1,可以推出投資組合的標准差就一定小於單項資產標准差的加權平均數。
四、證券資產組合的β系數是組合內各項資產β系數的加權平均值,權數為各項資產的投資比重βp=∑Wiβi該公式表明的含義主要有以下兩點:
1、組合的系統風險是組合內各資產系統風險的加權平均值——系統風險無法被分散
2、替換組合中的資產或改變各資產的價值比例,可以改變組合的系統風險。
五:資產組合是資產持有者對其持有的各種股票、債券、現金以及不動產進行的適當搭配。資產組合的目的是通過對持有資產的合理搭配,使之既能保證一定水平的盈利,又可以把投資風險降到最低限度。
六在證券投資中,人們總是期望收益越高越好,但是由於每種證券都有風險,因此若只考慮追求收益,資產過分集中和單一,一旦出現什麼不測,遭受損失的程度就會很大。通過科學的分析和評估,將證券投資進行合理的搭配組合,就可以實現收益最大的同時風險最小
⑸ 相關系數與證券組合風險的關系如何
一般認為組合資產的相關系數越高,則分散風險的能力越弱,組合的風險越大,反之亦然。
組合中各個證券相關系數越小越好,最好是-1,這樣在相同的預期收益下組合的風險越低。對證券組合來說,相關系數可以反映一組證券中,每兩組證券之間的期望收益作同方向運動或反方向運動的程度。
【拓展資料】
證券組合是指個人或機構投資者所持有的各種有價證券的總稱,通常包括各種類型的債_、股票及存單等。以組合的投資對象為標准,世界上美國的種類比較"齊全"。在美國,證券組合可以分為收入型、增長型、混合型(收入型和增長型進行混合)、貨幣市場型、國際型及指數化型、避稅型等。比較重要的是前面3種。
收入型證券組合追求基本收益(即利息、股息收益)的最大化。能夠帶來基本收益的證券有:附息債券、優先股及一些避稅債券。
增長型證券組合以資本升值(即未來價格上升帶來的價差收益)為目標。增長型組合往往選擇相對於市場而言屬於低風險高收益,或收益與風險成正比的證券。
收入和增長混合型證券組合試圖在基本收入與資本增長之間達到某種均衡,因此也稱為均衡組合。二者的均衡可以通過兩種組合方式獲得,一種是使組合中的收入型證券和增長型證券達到均衡,另一種是選擇那些既能帶來收益,又具有增長潛力。
貨幣市場型證券組合是由各種貨幣市場工具構成的,如國庫券、高信用等級的商業票據等,安全性極強。
國際型證券組合投資於海外不同國家,是組合管理的時代潮流,實證研究結果表明,這種證券組合的業績總體上強於只在本土投資的組合。
指數化證券組合模擬某種市場指數,信奉有效市場理論的機構投資者通常會傾向於這種組合,以求獲得市場平均的收益水平。根據模擬指數的不同,指數化型證券組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模擬內涵廣大的市場指數,另一類是模擬某種專業化的指數,如道-瓊斯公用事業指數。
避稅型證券組合通常投資於市政債券,這種債券免聯邦稅,也常常免州稅和地方稅。
⑹ 股票市場相關性包含哪些內容
從總體相關性來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存在蹺蹺板效應,但是,這種效應在不同時期表現不一致。我們發現,在不同期間,股票價格波動和債券價格波動時而同向變化,時而反向變化。在2002年初到2004年底期間,股票價格波動與債券價格波動基本呈現出同向的變化趨勢;但是從2005年開始,兩者表現出非常明顯的反向變化。在前一個階段,兩者的相關系數為0.92,在後一個階段兩者的相關系數是-0.63。因此,股市和債市在2002年到2004年的3年時間里表現出強烈的協同效應;而在2005年初到2009年9月這將近5年時間里,表現出較強烈的蹺蹺板效應。對這種差別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在前一段時期中,股市波動性相對不劇烈.計算得到,2002年到2004年期間,上證指數的波動標准差是20.9,只有全樣本波動性的三分之一。這種股票市場的較低波動性不足以引起投資者的股票和債券的資產組合發生大規模的變化。而這種協同效應主要由影響股市和債市的共同因素所致,比如利率的變化和經濟增長率的變化,這兩者的變化通常會帶來股市和債市的協同波動。因為股票和債券一樣都是資產,資產的價格通常同其收益率呈正比,與其貼現率成反比。經濟增長使得股票和債券的收益率都上升,市場利率的提高使得股票和債券的貼現率同時上升。為了更加詳細的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我們將股市的大起大落的階段作為參考期。顯示了在股市大漲大跌時期,債券市場價格的漲跌狀況。我們發現,除了2002年7月至2003年1月這段股市下跌時期中,債券市場出現同方向的下跌趨勢外,其它5個股市大波動時期,債券市場都表現出與股市變化相反的變動趨勢。在同向變化的這個時期,股價的漲跌幅最小。這組數據支持了股市與債市之間的「蹺蹺板效應」。表3的數據中表現出一個明顯的特徵是,股市漲跌幅越大,債市相反方向的漲跌幅也越大;並且,股市下跌時債市漲幅更加明顯。前一個特徵表現出投資者在資產組合選擇中對於風險的敏感性較高。後一個特徵主要是由於股市通常上漲較慢,而下跌較快。因此,在股市上漲時期,債市資金總是通過緩慢的方式撤離;而一旦股市出現大跌,投資者為了避免損失,會快速從股市撤出資金,大量資金從股市流入債市帶來的債券需求的突然增長,通常會較快的拉高債券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