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購買股票和債券的支出不包括在GDP
購買股票和債券只是將錢從一個人的口袋轉移到另一個人的口袋,所以購買沒有創造任何新價值。雖然,個人購買這些金融產品,命名為所謂的投資行為,事實上,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投資,而是財富的主體,從一個人或公司轉移到另一個人或公司,當然,如果公司拿到募集資金投資的話,也會計入GDP,所以出於同樣的原因,股息不能包括在 GDP 中。
因為存在重復計算的問題。 股息來自公司的部分利潤,它已作為公司收入計入GDP,因此,分配給個人投資者時,不能再計入GDP,對於市場投資來說,直接和間接是有區別的,因為股票是你用貨幣買入相關公司的股權,是一種收益權,可以直接作用於市場,債券是您從政府購買的定期可見固定收入的證明。
❷ 買政府債券算投資么按支出法計算國民收入總值的話
按支出法計算GDP時,購買債券不孝者算投資,不計入GDP。計算GDP時所指的投資是修建廠房、公路、鐵路等這些實體經濟活動,而不是平常所說的購買股票債券這類投資。
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注意看,GDP指的是最終產品或勞務。因為購買債券只是融資的一個過程,就跟你譽褲朋友向你借錢差不多,並不產生新產品或勞務。
(2)債券股票不計入gdp擴展閱讀:
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理論上三種方法的核算結果相同。
生產法是從生產的角度衡量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新創造價值的一種方法,即從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在核算期內生產的總產品價值中,扣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價值,得到增加值。核算公式為: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
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創造收入的角度,根據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應得的收入份額反映最終成果的一種核算方法。按照這種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部分相加得到。
支出法是從最終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內產品和服務的最終去向,包括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貨物與服務凈出口三個部分。
在中國的統計實踐中,生產法計算GDP分為四項:
GDP=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
第一項為勞動者報酬。是指勞動者因從事生產活動所獲得全部報酬。包括勞動者獲得的各種形式的工資、獎金和津貼,既包括貨幣形式的,也包括實物形式的,還包括勞動者所享受的公費醫療和醫葯衛生費、上下班交通補貼和單位支付的社會保險費等。
第二項為生產稅凈額,指生產稅減生產補貼後的余額。生產稅指政府對生產單位生產、銷售和從事經營活動,以及因從事生產活動使用某些生產要素(如固定資產、土地、勞動力)所徵收的各種稅、附加費和規劃費。
生產補貼與生產稅相反,是指政府對生產單位的單方面的收入轉移,因此視為負生產稅,包括政策虧損補貼、糧食系統價格補貼、外貿企業出口退稅等。
第三項為固定資產折舊,是指一定時期內為彌補固定資產損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資產折舊率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它反映了固定資產在當期生產中的轉移價值。
第四項為營業盈餘,是指常駐單位創造的增加值扣除勞動報酬、生產稅凈額和固定資產折舊後的余額。它相當於企業的營業利潤加上生產補貼巧虛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gdp
❸ 為什麼人們購買債券和股票從個人來說是投資
因為人們購買債券和股票就是一種收益權,投資就是受益權的一種具體體現方式。投資,狹義的理解為:資金投入。購買股票、債券就屬於資金投入,一種投機行為。而經濟學上的投資,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過程,而人們購買股票債券的行為並不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過程,是貨幣轉化為貨幣的過程。
經濟學里所講的投資是增加或替換資本資產的支出,即購買或者建設新廠房、機器設備和增加存貨的行為,而人們購買債券和股票只是一種證券交易活動,並不是實際的生產經營活動。人們購買債券或者股票,是一種產權轉移活動,不屬於經濟學意義的投資活動,故不能計入GDP。當公司取得了出售債券或者股票的貨幣資金再去購買廠房和機器設備時,才是投資活動。
拓展資料:
1、對於市場投資來說,就是直接和間接的區別,因為股票是你用錢購買的相關企業的股權,也就是收益權,可以直接作用於市場。債券是從政府購買的定期有形固定收益的一種證明。政府將所得款項用於大型公共建設和大型跨區域跨行業項目(你在此基礎上展開)。對於個人風險,股票風險大於債券,尤其是在經濟危機時期,因為政府以自身的誠信來保障債權,一般來說相對穩定。股票不一樣。一旦行業形勢惡化,股價可能會暴跌,甚至企業破產清算,你的收入最終會歸零。
2、投資是指國家、企業和個人為特定目的,相互簽訂協議,促進社會發展,實現互利互惠,轉移資金的過程。也是特定經濟主體在一定時期內,為了在可預見的未來獲得收入或資本增值而在某一領域投資足夠數量的資金或實物貨幣等價物的經濟行為。可分為實物投資、資本投資和證券投資。前者是用金錢投資企業,通過生產經營活動獲得一定的利潤。後者是用貨幣購買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公司債券,間接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投資是創新創業項目孵化的一種形式,是一種以資本推動項目產業化綜合體發展的經濟活動。
3、投資是一種營利性商業活動,其中貨幣收入或任何其他可以衡量其貨幣價值的財富所有者犧牲當前消費,購買或購買資本貨物,以實現未來的價值升值。投資一詞在金融和經濟中有幾個相關的含義。它涉及財產的積累,以便在未來獲得利益。從技術上講,這個詞的意思是「把東西放在別處的行為」(可能最初與人們的衣服或「衣服」有關)。從金融的角度看,與投機相比,投資的時間周期更長,往往是為了在未來的一定時間內獲得相對持續穩定的現金流收入,這是未來的積累。
4、投資是指投資者在當期投入一定的資金,並期望在未來獲得回報。回報應該能夠補償:投資資金佔用時間,預期通脹率,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 企業的投資活動明確分為兩類:為國內再生產奠定基礎,即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對外擴張,即以現金支付對外股權和債權。
❹ 購買普通股票是否計入gdp
不計入。
購買普通股票不計入GDP。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不把股票買賣計入GDP是因為: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用最終產品和服務計量的,即最終產品和服務在該時期的最終出售價值。股票市場沒有生產產品或者服務,不屬於GDP要計入的范圍。
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的買賣,僅僅意味著金融產品所有權的轉移,不意味著增加新的GDP,所以不計入GDP。
拓展資料:
一、哪些股票可以進行維權索賠
根據《證券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等司法解釋,上市公司存在虛假陳述並被證監會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因上市公司的虛假陳述行為而導致虧損的投資者可以要求賠償,賠償范圍包括投資差額、傭金、印花稅及利息損失。虛假陳述具體包括四種:虛假記載,是指信息披露義務人在披露信息時,將不存在的事實在信息披露文件中予以記載的行為。誤導性陳述,是指虛假陳述行為人在信息披露文件中或者通過媒體,作出使投資人對其投資行為發生錯誤判斷並產生重大影響的陳述。
二、股票索賠的過程
股票索賠的過程大致分以下步驟:證監會(局)立案調查→行政處罰決定書→法院立案 → 法院審判
1、立案調查時間一般6個月,最短的37天(雅百特),最長二年以上。一旦被立案調查,說明已掌握違法的初步證據,一般會被證監會行政處罰。
2、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是法院立案的前置程序,一般在處罰告知書或決定書下達後法院才會正式立案(雖然現在已經取消前置規定,但審理時還是會考慮處罰決定書)。
3、股票維權准備工作一般從上市公司公告收到證監會立案調查通知書之日起就開始了,因為立案調查後的交易會對股票索賠產生很大的影響。
❺ 人們購買的股票和債券為何不記入GDP
因為購買股票和債券本身並不產生價值。打個比方來說,有一個國家有三個人,分別是A、B和C,這三個人每個人身上有一千元。A創立了一個公司,發行了這個公司的股票,一股的價格是1元,A用1000元買入了1000股,B和C同樣也買入了1000股。這個時候這個國家的GDP水平是沒有變化的,本質上並沒有生產出額外的價值。也就是說只是把一個人的錢放到了另外一個人那裡,這樣來計算的話自然是不算入到GDP中的。現在的股市同樣也是這樣,人們購買債券也不會計入到GDP中去。
❻ 人們購買的股票和債券不記入GDP,這是為什麼
GDP只是一個人為定義的概念。全稱是國內生產總值。我們通常將國民總收入直接等同於GDP。這是一個簡化的模板,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收入都必須來自商品或服務的銷售,即使無論初級收入和次級收入,也有資本收益收入。
經濟投資是資本產出的增加或置換,即興建新工廠、購買新機器設備等。人們購買債券或股票只是一種證券交易活動,而不是實際的生產營銷活動。人們購買債券或股票是一種財產轉移活動,因此不是具有經濟意義的投資活動,也不能計入GDP。只有當公司從人們那裡獲得出售債券或股票的貨幣資金,然後購買工廠或機器設備時,才被認為是一種投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