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投資看哪些書
1、投資的書反正多看總是好的,只要能融會貫通;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巴菲特的書是一定要看的,哪怕你根本不可能復制他,哪怕你囫圇吞棗曾經死守某個股票,以為在做價值投資,最後心靈被摧殘,但安全邊際、能力圈、護城河、滾雪球這些任何一個拿真金白銀操練的投資人必須要理解的,是內家正道功夫
3、彼得林奇的幾本書可以看,一是可以給你信心,讓你覺得凡人也可以成為大師,一個凡人搞成了大師,這多磨令我們普通人激動啊;凡一本書具備勵志的功能,對無比苦逼的股民來說,那就足夠掏錢買了;二是林奇會讓你明白,大師之路要努力再努力,要調研,親自搞,身邊都是投資機會,別隨便相信別人忽悠。三、林奇喜歡看到美的就上,然後逐步汰劣留優,a股用這個方法,至少市場感覺會保持的不錯;4、《專業投機原理》,維克多斯波朗迪寫的,你會明白投資其實是勝率的游戲;a股虧錢的人大多是,贏的時候小倉位,感覺爽極了,搞什麼什麼成,一旦放大倉位,就悔恨半年;理解了勝率,就如同理解了人生既不像想殲盯象中的那麼美好,也不像想像中的那麼差.得失寸心知,要蛋定。其他的內容都落入俗套。
5、約翰.涅夫的書要看,此君低市盈率投資大師,沒看他的書之前,我對市盈率與預期的理解總隔著一堵牆,看了後,茅塞頓開,投資可能主要就是幾個關鍵地方的理解突破
,有時候,自己累死,發現,媽的,人家幾十年前就說出來了,自己都不知道。
6、威廉歐奈爾的書要讀,在當今a股很流行,強者恆強,很多人比葫蘆畫瓢;精髓確實有,等於基本面發現了至愛後,市場面又給你驗證了,做投資的人,碰到如此兩全其美的勾當,會特刺激,有成就感,人活著,往往快感就如一剎那的煙火,但追求者至死方休;但a股搞歐奈爾的,大都是盯著創新高,外形學的很像,搞著搞著,就走火入魔了,忘記歐奈爾創新高背後的基本面邏輯了;新高是基本面變化的結果,同時對基本面進行技術上確認,但不是只要新高就是歐奈爾,無數資金操縱的股票最後蹂躪的你慘不忍睹。
a股反正散戶多,阿公阿婆多,只要有足夠資金,又多年走江湖,深諳人性和市場情緒,搞個新高,總能把人忽悠進去,形成新高之後,造成一個認識,那就是要麼公司基本面好了,要麼是有題材,要麼是主力志存高遠,解放一切,後面還有空間,到最後就是看誰更傻。
7、利弗莫爾的書要多讀幾遍,一是股票投資就是挫折學,你虐我千百遍,我待你如初戀,沒有這個精神,一定半途而廢,此君一生沉浮,無盡唏噓,積極者看了增強韌性,消極者讀了金盆洗手
9、費雪的書得看吧,巴菲特都說是他老師,我們還是趕緊謙虛吧,成長股理論在當今可是有市場的。
10、米勒的書看一下也無妨,此君成於高科技
,敗於高科技,書會會告訴我們,搞科技股中的市夢率股票,反正你得提神吊膽,主要的問題是,技術趨勢太難掌握,非要搞這個,就真的懂行。不像白酒,是個嘴巴就能喝一口。高科技股時代烙印太強,書的內容大都無甚意義了,但有一點,如果一個人在某個領域里感到自己無知,那也足以有價值了。
12、波浪理論的書就別看了吧,即使看看也權當填補虧損後的心靈雞湯吧,做投資不是算命,等你把浪數完了,自以為數懂了,你也浪不起來了。人生苦短,要有所學有所不學。
13、德國股神安德烈的書必須讀,多少年前的投資人都能出口成金句,吾輩差之甚遠;有錢人可以投機,錢少人不能投機,沒錢人必須投機,08年去三亞琢磨大海後,微薄的積蓄很快要枯竭,眼看要被迫回到媒體圈再從事崇高事業的境地,我就是靠這句話和beyond的《海闊天空》激勵下,在09年靠12%到15%的年息融資投資才養活一家人。誰都知道借錢投資風險大,但你以鏈改敏為本金會從天上掉下來啊?人生靠屈膝卑迎不如靠自己主宰自己,當然,你得讓自己水平變得靠譜,否則,哪個股神的書也沒用。
15、《對沖基金風雲錄》,對那些想將來管理資金的人,值得一看,主要不是看風雲,資金管理的歷史,沒有風花雪月,全是孤獨寂寞,贏得時候,拔劍長嘯,也頂多嚎叫那一會,凈值新高後,棚枝就是未知的世界,要是輸了,就回家抱孩子吧,退隱江湖,愛恨就在茶壺里;你愛這行必須超過對美女的熱愛,否則,既做不好,又苦痛掙扎。而且你會發現,投資的叢林里,各路高手各有各的招法,你還是反思自己的那招吧。
16、但斌的書,對初學價值投資者可以一看,感受一下歲月久遠的慷慨和饋贈,直到我們完蛋的理念,會讓你短暫的激動,投資就是得讓你荷爾蒙上升,激發你成功的興趣,然後經受失敗挫折,螺旋式上升。但我還是建議你去讀上面的那些書,a股還年少輕狂,沒有大師,哪裡有人能寫出有價值的投資書,都拾人牙慧而已。李馳的書就更別看了,此兄顛覆了投資是體力勞動的本質,整天滿世界搖晃,以為參透了某個市盈率高低循環大法,就能一招制敵,連那些成就斐然的大師個個都被投資累的只愛股票不愛美女,索羅斯一到關鍵時刻背都發疼,林奇度蜜月都要安排調研,巴菲特雖然看起來逍遙,人家也是閱讀帝;等李兄既晃盪又能把業績做起來,那就趕緊拜讀他的大作不遲。
17、想學技術看盤的,什麼短線長線金銀的,都是扯淡,看盤功夫就是足夠長的時間盯盤和悟性,k線理論,量、盤中的情緒和資金操作手法的理解是精髓,什麼kdj之流的,都誤人子弟,但這些,等你搞多搞久了,你發現也是扯淡,應付點小資金,某天收盤後找小美女吹牛,說自己又搞了牛股,能帶動荷爾蒙,是可以的。最早讀股票操作學大全,厚厚一本,好像一個姓張的人寫的,講四要八如,後來有個只鐵的人寫了本書,當時也如痴如醉,以為自己可以如將軍一樣橫刀躍馬,對提高看盤能力還是有幫助的,但時代不同,坐莊跟庄的模式已夕陽西下,你是想賺錢,還是想穿越?
18、還有不少好書,就不一一說了,反正花錢買書總比大把虧在市場里好的多。再提一個看法,就是有些人覺得國外大師的書,遠離國情,沒用。除了確實有天才外,我還沒看到一個持這個想法的人投資持續賺錢過,這類人大多智商狡猾而慧根不凈,世故練達卻鼠目寸光,自己讀書讀的食洋不化,卻說人家天外飛仙不接地氣;投資這個行,什麼都在變,但千年來人性貪婪和恐懼不變,人家經歷過的教訓,其實一天一天在我們身上用大把的財富去重復。
❷ 阿里巴巴的創業歷程
阿里巴巴的創業歷程
一、1999年3月10日由中國互聯商網業先驅成立,以杭州為研究發展基地,9月10日在香港設立國際總部。
二、2000年9月9日,在杭州成立阿里巴巴中國總部。
三、1999-2000年,阿里巴巴從軟銀,高盛,美國富達投資等機構融資2500萬美金。
四、2002年,阿里巴巴B2B公司開始盈利。
五、2003年,在馬雲位於杭州的公寓中,個人電子商務網站淘寶成立。發布在線支付系統—支付寶。
六、2005年,阿里巴巴集團與雅虎美國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同時,執掌雅虎中國。
七、2006年,阿里巴巴集團戰略投資口碑網。
八、2007年,一月:以互聯網為平台的商務管理軟體公司阿里軟體成立。 十一月: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網路廣告平台阿里媽媽。
九、2008年,六月:口碑網與中國雅虎合並,成立雅虎口碑。九月:阿里巴巴集團研發院成立。
十、2009年,七月:阿里軟體與阿里巴巴集團研發院合並 。八月:阿里軟體的業務管理軟體分部注入阿里巴巴B2B公司 。作為「大淘寶」戰略的一部分,口碑網注入淘寶,使淘寶成為一站式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為更多的電子商務用戶提供服務。九月:成立阿里雲計算。
十一、2010年,五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從2010年起將年度收入的0.3%撥作環保基金,以促進全社會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十一月:淘寶商城啟動獨立域名。
十二、2011年,六月:阿里巴巴集團將淘寶網分拆為三個獨立的公司:淘寶網、淘寶商城和一淘,以更精準和有效的服務客戶。
十三、2012年,一月:淘寶商城宣布更改中文名為天貓,加強其平台的定位 。六月: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正式從香港聯交所退市 。七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將現有子公司的業務升級為阿里國際業務、阿里小企業業務、淘寶網、天貓、聚劃算、一淘和阿里雲七個事業群。
(2)天外飛仙股票指標擴展閱讀
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在美國首次公開募股(IPO)舉行的首場路演以火爆開場。這與15年前阿里巴巴在資本市場遭到的冷遇形成強烈反差。
據報道,按照公開定價區間,此次融資額最高可達240多億美元,有望成為美股有史以來最大的IPO。從無人問津到門庭若市,阿里巴巴集團演繹了一段商業傳奇。
作為一家創始於「中國創意」、根植於「中國需求」、仰仗「國際融資」的企業,它今日的成功體現了創新、技術和資本的完美結合,而根植於中國這片廣闊的市場以及搭上中國改革的快車更是這家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創新,在當今許多人看來就是科技上的硬突破,然而又有多少企業,死抱著硬創新中上萬的專利走向沒落?柯達、諾基亞、摩托羅拉……名單還在不斷拉長。
其實,阿里巴巴不少小玩鬧似的創新,核心技術都是現成的,並非大突破。只要開發者根據用戶心理需求,加以創新利用,就會變得競爭力十足。這樣的創新,何樂而不為?正如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所說:「活出來的才是好技術。創造社會價值,讓無數人受益才是好技術。」
互聯網技術為阿里巴巴這樣的新興企業騰飛插上了翅膀。阿里巴巴興業之初的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互聯網技術及其商業應用在中國尚處於起步階段。線上經營的特點使阿里巴巴得以超越實體店的種種局限,輕裝上陣,集中力量做強技術與渠道。
於是,同一時期中國商界上演了戲劇性一幕:當家樂福、沃爾瑪等國際零售巨頭憑借強大的資本實力和公關能力鯨吞蠶食大型零售賣場之際,阿里巴巴等電商卻在潤物細無聲地締造和經營一個由萬千小微構成的線上商業帝國。
馬雲及其企業對互聯網技術有著深刻的理解。在他看來,互聯網不僅僅是一種技術,一種產業,更是一種思想,一種價值觀。
它比以往更為開放,更懂得分享,更懂得承擔責任,更是透明。所以它是一種價值,是一種文化。他堅信這種先進的價值體系、先進的文化、先進的產業技術,一定會引領未來。
阿里巴巴今日的成功歸於中國創業者開拓進取的創新實踐,歸於國際投資者的精明與遠見。但更重要的是,它藉助於市場力量、中國需求和創新精神的巨大能量,與中國市場經濟繁榮、中國需求不斷擴大、營商環境優化的機緣與必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當前,中國決策層正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改革,先照後證試點,取消或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減少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等改革措施。其目的,就是為了讓中國經濟容納、滋養更多像阿里巴巴一樣的創新型企業,破除一切不必要的體制束縛,鼓勵技術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
正是看好中國廣闊的市場前景,馬雲決定把企業重心仍然放在中國。馬雲和其他高管在回答有關國際業務擴張的問題時表示,比起海外市場,阿里巴巴仍主要專注於中國業務,中國的網路用戶僅占人口的一半,且僅有一半用戶進行網購,市場潛力巨大。
阿里巴巴的成功,對中國成千上萬的中小創新型企業既是激勵,也是夢想。中國政府通過簡政放權,對小微企業、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提供政策和資金上的傾斜,為這些企業和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洶涌而至的改革大潮撲面而來,類似馬雲和阿里巴巴成功的故事仍將在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