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盤的最大主力是中信證券嗎
中信證券等龍頭券商只是市場主力的一部分,其中有「郭嘉隊」的影子存在。
在市場上許多權重股,白馬股,其實都有「郭嘉隊」的影子存在。
而郭嘉隊,才是市場真正的大主力。
他們是統一聽從國家的安排,在市場出現風險的情況給予維穩,保駕護航的作用。
就好比在5178點跌至2638點的過程之中,A股出現了嚴重的暴跌和股災。
甚至許多機構、基金、上市公司面臨著爆倉的風險。
流動性造成了重大的打擊。
以至於對於市場的穩定有了沖擊和影響。
於是,我們看到了,在當時國家召集了大量券商的「老大」進行磋商,開會,商討救市的策略。
在強而有力的支撐下,A股才在2638點止跌,開啟了進入3478點的反彈行情之中。
因此!
由此可見,市場最大的主力是國家,而國家的資金在股市裡叫做「郭嘉隊」,散布在許多能夠維穩指數的個股里。
大盤中,中信證券確實是超級主力,但中信證券的道德信譽確一直很差,很差,可以說一直道德敗壞的典範,國家應該要徹底改造中信證券。
大盤的最大主力不是中信證券,大盤的最大主力是 郭嘉隊 。
其實這個問題很容易解答,你可以反思維的考慮一個問題,股票市場誰是制定者?
這個問題的答案肯定是屬於「郭嘉」制度的,既然是郭嘉制定的股票市場,控制盤者很顯然就是郭嘉了,這一點毋庸置疑。
還要知道「郭嘉隊」在A股市場有兩大機構, 中金和匯金,這兩家機構是郭嘉直屬機構 ,也是A股市場最大力量的機構,可以直接控制大盤的,成為大盤的最大主力。
當然股票市場裡面除了最有實力的中金和匯金之外,股票市場機構扎堆,股票市場裡面有很多機構和團隊:
比如說還有 證券機構、保險機構、基金機構、信託機構、以及包括一些莊家或者游資 等等都是成為股票市場的主力,他們的拉升對於大盤指數是有一定的影響力度的。
當然這些機構並非是在股票市場呼風喚雨的,這些機構想要在股票市場裡面順風順水的話,前提條件是要配合 郭嘉兩大機構的策略 ,不然結果大家都是清楚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5年之時,A股出現三大大幅殺跌,這個時候出台了各種穩定股市的政策,不給做空股市,意味著各大機構就不能賣出股票;還有就是呼籲各大機構出資救市,其實匯金、中金和證券機構動用大量的資金進股市兜底,起到穩定股市的效果。
綜合上面分析可以得知,中信證券不是大盤的最大主力,大盤的最大主力是郭嘉,是中金和匯金,這兩大機構才是A股市場最有實力的機構。
不大可能的,大盤對應的股票總市值35萬億左右,其波動是全市場合力形成的結果,可能說某一天會受到中信證券某個因素的影響產生波動。但總體來說不會是它,它也頂多是是一個國內大牌的券商而已,排名第二、第三的合起來實力會比他強。另外還有灰常多的券商,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證金、匯金入場救市,還算得上主力,但是後面漸漸不操作,逐漸退出了。總之,不能說主力是某個人、某個機構,它更相當於在某種形勢之下形成合力,主導了市場的這部分資金。這部分資金的實力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股市中最大的主力就是個人投資者(包括游資,牛散,小散),目前A股投資者數量超過1.6億,其中個人投資者佔比接近99%,從投資者數量結構來看,個人投資者占據絕對多數。超過90%的成交量也是由個人投資者創造的。
從人數和成交規模來看,個人投資者都是超過機構的。 股市裡面很多人都迷信「主力」「莊家」,認為他們無所不能,能隨意掌控股價漲跌。這個觀點本身就是錯誤的,任何投資者不尊重市場,以為憑著資金優勢,持股優勢就可以穩賺的想法是不成立的。我們看一個5月26號的新聞:買賣自家股票虧損近10億!四環生物實控人被罰2734萬元 終身市場禁入。上市公司控制權在手上,資金在手上,40%的股本也在手上,最終炒自家股票卻是爆虧10億。
莊家自己把自己玩壞的案例,其實這種事情太多了,特別是在2005年之前,證券公司經營不規范,拿著客戶資金到二級市場去坐莊,當主力, 最後的結果是證券公司大規模虧損,行業發展遭遇空前困難,當時的龍頭券商華夏證券走向了破產清算的結局。他們要資金有資金,要人才有人才,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
股市中你的下注是針對未來的,「莊家」做局也是針對未來的,這個「未來」包含的因素太多了:經濟形勢,資金供給,行業前景,標的公司成長性。這個未來要讓其他人相信,特別是個人投資者相信,就需要主力莊家的眼光了。A股不是沒有出現過「 超級主力」,未來也還會出現。如果不尊重市場規律,自拉自唱,不能吸引新投資者的 游戲 是賺不到錢的。新投資者又主要是個人投資者,所以得散戶者得天下!主力,莊家,個人都是市場汪洋大海中的滄海一粟。
中信證券是券商龍頭,是市場主力之一,主力有很多,只要擁有大量資金的市場參與者都是主力,比如:券商、社保基金、養老金、公私募基金、保險公司、銀行等等,還有牛散、甚至有的上市公司自己也炒股,這些擁有大量資金,可以左右一支股票波動走向的都可以稱之為主力!
是和你一樣的韭菜
也可這么講,我想講,天時,地利,人和加政策,中信??
股市裡金融股佔大盤指數的權重比較重,而中信證卷又是卷商的大盤股。是國家隊的主力之一,是穩定股市的法碼,不能說是最大主力。算是之一吧。不知理解正確與否,只能請教專家。
不是
Ⅱ 中信證券股價最高曾到多少
1、在中國股市中,中信證券的最高價出現在2007年那波牛市中,當時的最高點到117.89元(沒復權的價格)
2、中信證券的前身是中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是中國首批綜合類證券公司之一,成立於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五日。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發起人為中信集團公司、雅戈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國安總公司、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等四十八家單位。中信證券控股股東中信集團公司於去年完成業務重組,是中國內地第一家被允許經營綜合金融業務的機構,其金融業務涵蓋銀行、保險、證券等不同行業。
3、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證監會核準的第一批綜合類證券公司之一,前身是中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於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注冊資本6,630,467,600元。2002年12月13日,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准,中信證券向社會公開發行4億股普通A股股票,2003年1月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股票簡稱「中信證券」,股票代碼「600030」。
Ⅲ 如何看待中信證券給出賣出評級做空中國股市的行為
引言:證券公司是一個系統龐大的公司體系,很多證券公司不僅能夠開辦股票業務,也可以能開辦債券業務以及各種各樣的海外投資。同時有一些證券公司還有自己的研究所,每年都會發表一些研究報告,而中信證券卻給出了賣出評級做空中國股市這樣的報告,如何看待呢?
三、極為罕見而中信證券做出這樣的評級是極為罕見的,首先我國市場並不允許做空,即便做出了這樣的評級也沒法實際進行操作。再者就是做空其實是很容易引起市場恐慌的,所以有很多證券公司都不會採用這樣的評級並且公布於眾,從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來看,也只有幾家公司做出了這樣的評級。所以來說,市場在面對這樣的信號時,其實是有一些糊塗的。
Ⅳ 中信證券:如何看待MLF、OMO連續降息後的市場反應
原標題:如何看待MLF、OMO連續降息後的市場反應?
報告要點
本周一央行OMO降息超市場預期,最近兩個交易日出現了股債同漲的局面。對此,歲李我們認為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央行貨幣政策窗口打開的背景下,利率下行的空間是較為明確的,而短期內股市上行的空間還有待驗證,更加看好四季度和明年先債後股的邏輯。
央行MLF、OMO連續降息後,股債連續兩日上漲。 9、10兩月諸多利空,債市空頭占據上風。10年期國債收益率自9月份開啟了一波上行的行情,最高點一度突破3.3%。轉折點出現在10月底,經濟金融數據表現較弱,加上央行兩次降息來的猝不及防,尤其是本周一的OMO降息,以致本周前兩個交易日股債雙雙受到提振。股市大盤單邊走高,債市表現更加強勢,國債期貨全線收漲,國債、國開現券均走強。降息信號短期對股債雙雙形成刺激,是否意味著階段性的股債雙牛行情呢?
每次降息周期中債市都會出現較為明顯的牛市行情。 降息對債市的影響較為直接和明確,會帶來利率下行和債市走牛。有兩個現象值得關注,一是央行降息之前是否採取降准等手段予以寬松,二是需要關注央行降息的節奏。在央行降息的過程中,短期內利率的下行趨勢是相對確定的,降息對利率下行的幅度和點位的影響仍然取決於降息的節奏和力度。
相比之下,降息對股票市場影響並不確定,還需要結合對經濟基本面和未來企業盈利的判斷。 央行降息對股市的影響並不直接,但在考慮了其他因素之後可能會對股市產能較大的間接影響。一是降息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刺激實體經濟生產和投資活動,帶動總需求回暖和企業盈利回升。二是降低了企業未來現金流的貼現利率,提升企業預期收入的現值。有時降息的同時還伴隨降准,釋放大量流動性流向股市,推動股市走牛。盡管降息對股票市場幾乎全是利多影響,但是央行選擇降息的時點往往是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盈利較差,企業生產運營較為艱難的時期。綜合上述兩方面考慮,盡管降息利多股市(因果性),但未必對應股市上漲(相關性)。
先債後股可能是今年四季度和明年的交易邏輯。 四季度和明年年初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逆周期貨幣政策窗口打開,利好債市。經濟下行壓力本身制約股市的上行空間,更兼逆周期政策循序漸進,聚焦「穩增長」,求穩而不求快,短期很難看到經濟和企業盈利的快速反彈。盡管股市或許會茄坦受降息因素的提振出現短期的行情,但我們更傾向於認為股市更大的機會始於明年二季度。
債市策略: 10月的經濟數據也很好的佐證了我們一直以來的觀點,5BP的降息信號意味著貨幣政策的天平在「豬通脹」和「穩增長」之間已經向後者有所傾斜。據此我們判斷在年末或明年年初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時點,仍然會有數量或價格工具的推出。結合本文的分析,我們認為當前利率仍然存在向下的空間。當市場對央行的貨幣政策在節奏和力度上產生了預期差而導致利率發生震盪調整時,逢高進入總是占優策略,2.8%-3.2%是10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的合理區間。
正文
央行MLF、OMO連續降息,股債連續兩日上漲
9、10兩月諸多利空,債市空頭占據上風。 一是降息預期的落空,盡管從今年年中開始,市場對於今年下半年的經濟下行壓力已經有了一定的預期,對國內央行跟隨美聯儲降息也有不小的期待。但是隨著國內央行在幾個重要時點的降息預期落空,債市多頭的信心遭到打壓。二是貿易摩擦邊際緩和,風險偏好邊際回升。三是結構性通脹超預期,市場普遍擔心CPI的上行壓力將對貨幣寬松形成掣肘。在上述幾個主要因素的作用下,債市的多方力量逐漸削弱,10年期國債收益率自9月份開啟了一波上行的行情,最高點一度突破3.3%。
轉折點出現在10月底,經濟金融數據表現較弱,兩次降息來的猝不及防,股債雙雙受到提振。 10月底公布的PMI下滑至年內新低49.3,顯示製造業仍運行在弱勢區間,低於市場一致預期。市場對此的反應趨於謹顫雀桐慎,利率未見明顯下行。11月5日央行在續做MLF時「突然」將1年期MLF利率下調了5BP,大大超出了市場預期,國債利率當日下行了約5BP.11月11日公布的金融數據讀數較差,市場早有預感,利率在數據公布前就已經走出了明顯的下行趨勢,隨後幾天大致震盪走平。利率再一次快速下行出現在11月18日和11月19日,上周末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刪去「閘門」表述,透露出邊際寬松的跡象或許已經在預期之內,但是周一早上央行無到期新作1800億元7天逆回購,並且跟隨MLF下調了5BP的OMO操作利率超出了很多投資者的預期。隨著超預期的寬松信號釋放,國債期貨大幅走強,10年期現券利率兩天時間下行6-7BP左右,流動性寬松的預期也對股市產生了不小的提振,兩日之內呈現出股債同漲的局面。
近兩日(11月18日、19日)股市大盤單邊走高。 前期貿易摩擦的利好和央行調降MLF利率的舉動並未對股市情緒產生太大的提振,上證綜指未能維持在3000點以上,隨著11月11日的一波大跌,上證綜指重新回落到2900點左右,並在該點附近的支撐位反復築底,即便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傳出邊際放鬆的信號,也難掩周一早盤小幅低開的事實。不過,周一一早央行調降OMO操作利率顯然超出了市場預期,A股隨後便應聲上漲,其中上證指數周一上漲0.62%,昨日又上漲0.85%,兩日累計上漲1.47%,報收2933.99點;深證成指周一上漲0.70%,昨日再次上漲1.80%,兩日累計上漲2.50%,報收9889.75點;創業板指周一上漲0.46%,昨日上漲2.77%,兩日累計上漲3.23%,報收1729.08點。
債市表現更加強勢,國債期貨全線收漲,國債、國開現券均走強。 周一央行降息信號傳出後,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T1912直線拉漲0.3%,當日上漲0.41%,昨日再上漲0.12%,兩日累計上漲0.53%,報收98.505元。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TF1912周一上漲0.20%,昨日再上漲0.10%,兩日累計上漲0.30%,報收99.975元。2年期國債期貨主力TS1912周一上漲0.09%,昨日再次上漲0.06%,兩日累計上漲0.15%,報收100.435元。現券方面,10年期國開活躍券190210收益率周一下行4.75bp,昨日再次下行2.37bp,兩日累計下行約7.12bp,報收3.6350%。10年期國債活躍券190006收益率前日下行4.00bp,昨日再次下行2.50bp,兩日累計下行6.50bp,報收3.1675bp。降息信號短期對股債雙雙形成刺激,是否意味著階段性的股債雙牛行情呢?
降息周期能夠帶來股債雙牛嗎?
我們通過對2008年以來國內三次降息周期的梳理,發現降息周期對債市的影響較為明確,每次降息周期中債市都會出現較為明顯的牛市行情 。2008年9月-12月央行連續四次下調存款基準利率,五次下調貸款基準利率;2012年6-7月央行先後2次下調存款和貸款基準利率;2014年11月開始,央行先後6次下調存款和貸款基準利率,2015年內先後10次下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這幾次降息過程無一例外都帶來了長端利率的下行。
降息對國內債市的影響
2008年以後的第一輪降息周期發生在2008年9月-12月,本次降息的特點是降息幅度大,持續時間短。 為了應對全球經濟危機對國內經濟的劇烈沖擊,央行連續四次下調存款基準利率,五次下調貸款基準利率,其中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從2007年末的7.47%高位,下降到了5.31%。同期,十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也由4.5%左右的相對高位快速回落至2.6%附近。
第二輪降息周期發生在2012年6-7月,此次降息的特點是降息力度較小,且持續時間較短。 央行先後兩次下調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其中貸款利率從6.56%下降到了6%。早在2011年11月央行就已經開始逐步下調了存款准備金率,長端利率在降息前已經price in了部分寬松預期,雖然降息期間債市出現短暫的「小牛市」,但由於降息力度較小,不具有持續性,所以對債市利好有限。
第三輪降息發生在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此次降息的特點是降息力度大,降息周期長,「持續性」強 。當時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央行先後6次下調存款和貸款基準利率,2015年內先後10次下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其中貸款利率由6%下行至4.35%,七天逆回購利率也由4.10%下行至2.25%。僅降息的過程就持續了1年左右,期間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大幅下行,由4.25%左右下行至2.8%左右,隨後的最低點觸及2.65%,是近十年來債市的最大牛市。
總結而言,降息對債市的影響較為直接和明確,會帶來利率下行和債市走牛,但也取決於降息的節奏和力度。 有兩個現象值得關注,一是央行降息之前是否採取降准等手段予以寬松,如果央行採取了一些放寬流動性的手段,那麼利率在降息之前可能已經包含了一定的降息預期,降息對利率的表觀影響可能不會那麼強烈。二是需要關注央行降息的節奏,包括幅度和時間長度,如果是幅度較小且非持續性的降息,也難以帶來利率的大幅下行。在央行降息的過程中,短期內利率的下行趨勢是相對確定的,降息對利率下行的幅度和點位的影響仍然取決於降息的節奏和力度。
降息對A股的影響
相比之下,降息對股票市場影響並不確定,還需要結合對經濟基本面和未來企業盈利的判斷。 央行降息對股市的影響並不直接,但在考慮了其他因素之後可能會對股市產能較大的間接影響。一是降息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刺激實體經濟生產和投資活動,帶動總需求回暖和企業盈利回升。二是降低了企業未來現金流的貼現利率,提升企業預期收入的現值。有時降息的同時還伴隨降准,釋放大量流動性,這些廉價的資金可能在監管寬松的情況下大量流向股市,推動股市走牛。盡管降息對股票市場幾乎全是利多影響,但是央行選擇降息的時點往往是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盈利較差,企業生產運營較為艱難的時期。綜合上述兩方面考慮,盡管降息利多股市(因果性),但未必對應股市上漲(相關性)。
降息短期難抵經濟危機。 2008年的降息周期中,降息對股票市場的利多影響並未顯現,央行宣布降息之後股市不漲反跌,三輪降息之後滬指甚至下跌到1706點的低位。這段時期股市主要受全球危機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和風險偏好大幅下滑支配,降息對股票市場的利好難以在短期內力挽狂瀾。但從長期來看,隨著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逐漸發力,2009年一季度經濟觸底之後出現較大反彈,股市也隨之而動,出現了危機之後的牛市,滬指一度上漲至3000點以上,還曾在2009年8月初觸及3400點。
2012年降息對A股的影響與直覺相反。 在2012年6-7月的降息周期中,由於持續時間較短,對股市的影響更加不明確。在降息前的降準的過程中,滬指出現過小幅反彈的行情,但是在短暫的降息期間,滬指幾乎是單邊下行的。
2015年的寬松帶來股市大幅波動。 2014~2015年的降息周期中,股票市場經歷了牛熊切換行情,上證綜指在2015年6月份達到5178的高點,後迅速下跌形成股災。從降息的角度來看,央行大幅降低了資金成本,同時釋放了大量流動性,但由於當時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規范地方債務發行等政策,使得大量流動性淤積在金融體系內部,流向實體經濟的相對較少,另外再加上監管的分割和放鬆,使得大量廉價資金流向了股市,使得從2014年底開始股市的泡沫越吹越大,股市出現「泡沫牛」。但在2015年中的時候由於監管突然加強,泡沫最終被戳破,股市出現陷入大熊市之中。
先債後股的邏輯
股市或許會受降息因素的提振出現短期的行情,但我們更傾向於認為股市更大的機會始於明年二季度。 經濟下行壓力本身制約股市的上行空間,更兼逆周期政策循序漸進,聚焦「穩增長」,求穩而不求快,短期很難看到經濟和企業盈利的快速反彈。因此,即便股市受降息影響出現階段性的行情,我們更傾向於認為明年貿易緩和、地產竣工回暖、專項債發力、美國政治周期等一系列基本面的利好因素將推動股市在明年二季度開始回暖。
四季度和明年年初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逆周期貨幣政策窗口打開,利好債市。 關於明年經濟的節奏我們在《固定收益2020年度投資策略——柳暗花明》中已經有所論述,10月的經濟數據也很好的佐證了我們一直以來的觀點,5BP的信號意味著貨幣政策的天平在「豬通脹」和「穩增長」之間已經向後者有所傾斜。據此我們判斷在年末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時點或年初,仍然會有數量或價格工具的推出。結合本文的分析,我們認為當前利率仍然存在向下的空間。當央行貨幣政策在節奏和力度上產生了預期差而導致利率發生震盪調整時,逢高進入總是占優策略,2.8%-3.2%仍然是10年國債到期收益率的合理區間。
(文章來源:明晰筆談)
鄭重聲明: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Ⅳ 中信證券股票行情怎麼切換
看技術指標,我主要看K線圖,MACD,KDJ,BOLL這幾樣。從這幾樣技術指標來看,短期內,中信證券將進入1~4天的小幅盤整或者跌落,然後會繼續向上。我個人認為,在明年上半年可以沖高到30以上。
呵呵,看你自己的判斷了,由你自己的思考決定自己的行為,別跟風。
Ⅵ 中信證券股票歷史最低價多少中信證券股票股市行情大盤中信證券股票能漲到多少
隨著中國居民財富的增長、各類機構投資者的發展以及市場各項制度的逐漸完善,中國股票二級市場活躍度來逐步上漲,這也使得證券行業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大。今天我就跟大家談談國內最大的券商企業之一--中信證券,到底值不值得我們關注?下面我來分析一下。
開始分析之前,我先分享給大家一份整理好的證券行業龍頭股名單,趕緊點擊領取吧:寶藏資料:證券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紹: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10月,是中國第一家A+H股上市的證券公司。中信證券業務范圍涵蓋證券、基金、期貨、直接投資、產業基金和大宗商品等多個領域,通過全牌照綜合經營,全方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為境內外超7.5萬家企業客戶與1000餘萬個人客戶提供各類金融服務解決方案。各項業務保持市場領先地位,在國內市場積累了廣泛的聲譽和品牌優勢。
了解了公司的基礎概況後,我們來看看這家老牌券商還具備哪些優勢。
亮點一:前瞻性的戰略布局和完整的業務體系
多年來,公司不斷探索與實踐新的業務模式,在行業內率先提出並踐行新型買方業務,布局能夠直接來投資、債券做市、大宗交易等業務。通過收購與持續培育的模式,不斷增強期貨、基金、商品等業務的領先優勢。多向境內監管部門都許可了公司的業務資格,實現了全品種、全市場、全業務覆蓋,投資、融資、交易、支付和託管等金融基礎功能日益完善。
亮點二:強大的股東背景和完善的公司治理體系
在整合中信集團旗下的證券業務基礎上成立了本公司,有了中信集團的全力支持,中信證券從一家中小證券公司逐漸成長為一家大型綜合化的證券集團。公司初步形成了以董事會、監事會、股東大會為核心的、完善的公司治理模式,可以讓公司一直保持市場化的運行機制,確保公司持續健康發展。
當然,公司還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優點,礙於篇幅有限,假使你想深入認識更多關於中信證券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研報中我有具體進行解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閱讀:【深度研報】中信證券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
證券行業面臨著良好的發展前景。一是國企改革將試點變成了全面推開,有望進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尤其是在股權並購、資產重組、引入戰略投資者等需要做出改革。二是目前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進入了加速落地時期,沿線國家的基礎建設、資源與能源的開發、以及產業的投資都需要得到綜合化的金融支持。中國股票市場都是歡迎所有國際投資者來投資的,也給證券公司跨境投融資服務項目帶來了業務商機。
總體而言,中信證券作為券商行業的領先企業,隨著國內對金融的重視力度加大,未來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假如想進一步認識到中信證券未來行情,可以戳這個鏈接,會有專業的投顧來幫你診斷股票,看下中信證券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中信證券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0-30,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Ⅶ 股市從998點到6100點一共花了多少時間
兩年,回首998點到6124點的大牛市,大致可分為以下六波行情:
第一波:熊尾行情
2005年6月6日-2005年12月30日,大盤從998點漲到1160點,漲幅約15%,滬市日均成交88億元。這段時期內大盤成交量幾乎沒有放大,指數漲幅也微不足道,不過大盤在2005年12月的最後2天一舉突破了年線這一牛熊分水嶺,這是目前大盤還未能做到的。
在此期間,中小板個股平均上漲50%(算數平均,下同),上證50漲23%,滬深300漲21%,很明顯市場的領漲板塊是小盤股,這一點和前期的「中小板牛市」極為相似。個股方面,2/3個股出現上漲,天威保變(600550)、蘇寧環球(000718)等7隻漲幅超過100%的股票均在這段時期完成股改,股改搶權行情是當時主線。板塊方面,地產、信息服務領漲。
彼時是中國股市的一個特殊時期:股改和匯改正是在這里起步,這兩大題材日後支撐起了整個大牛市。這給了我們一個重要啟示:大牛市需要大故事。回看近期,雖然行情起步形式類似,但仍然看不到支撐行情的大故事,這也是我們理財一周報本期所致力於尋找的。
第二波:牛角行情
2006年1月1日-2006年7月6日,大盤從1160點漲到1700點,漲幅約45%,滬市日均成交211億元,較前一波放大了1倍,大盤一路殺到之前的熊市「鐵頂」1700點,並在此點位出現反復。
在此期間,滬深300漲87%,上證50漲82%,中小板漲50%,市場首度出現普漲格局,98%的個股上漲,資金開始流向藍籌股。漲幅超過100%的股票多達270隻,新疆眾和(600888)、馳宏鋅鍺(600497)等有色金屬股,以及遼寧成大(600739)、中信證券(600030)等券商概念股集體爆發。有色金屬板塊走出翻番行情。
總的來說,在經濟加快增長、宏觀調控溫和的背景下,市場開始擺脫熊市陰影,市場也在2006年5月恢復了融資功能。反觀現在,盡管市場已經歷了類似的普漲階段,但融資功能的缺失仍是新牛市不成立的主因。
第三波:牛頭行情
2006年7月7日-2006年12月14日,大盤從1700點漲到2245點,漲幅約40%,滬市日均成交254億元,較前一波微幅放大,大盤在所有均線都呈多頭排列的架勢下一舉沖過2245的歷史最高點,確立牛市格局。
在此期間,上證50漲43%,滬深300漲26%,中小板反而下跌1%,所有個股的平均漲幅不到10%,僅56%的個股上漲,市場第一次出現「二八現象」。在最重要的歷史關口,大盤權重股成為帶頭羊,金融和地產成為急先鋒,大漲逾30%。漲幅超過100%的股票僅16隻,地產占據半壁江山。
彼時宏觀經濟開始出現「偏熱」跡象,市場流動性過剩、A股市盈率達到30倍。指標股啟動後,市場所有板塊都已經歷了上漲,而在此關鍵點位帶頭沖關的金融地產也成為此後大牛市真正的龍頭板塊。從這個角度看,目前大盤能否在指標股的啟動下沖破2245點與年線將是牛市能否成立的關鍵所在,而牛市真龍頭也將產生在沖關時的領漲板塊,而不一定是前期風光無限的有色金屬板塊。
第四波:牛肚行情
2006年12月15日-2007年2月26日,大盤從2245點漲到3000點,漲幅約30%,滬市日均成交743億元,較前一波急速放大了2倍,市場開始多次出現3%以上的跌幅,但很快就能再創新高,大盤在震盪加劇中來到3000點,市盈率超過40倍。
在此期間,滬深300漲58%,上證50漲56%,中小板漲36%,99%的個股上漲,市場第二次在放量的情況下出現普漲格局,牛市進入新一輪炒作。板塊方面百花齊放,個股方面,漲幅超過100%的股票達95隻,權重股中海通證券(600837)大漲逾300%,參股券商概念的雅戈爾(600177)、遼寧成大(600739)也實現翻番,低價股和題材股表現活躍,資產重組、整體上市、券商、3G、有色金屬、年報行情等熱點此起彼伏。
可見,在突破重要關口後,牛市的炒作風生水起,題材股再度進入黃金年代。這也是我們尋找題材股的最主要動因:無論牛市還是熊市,題材股永遠有市場。
不過緊接著2月27日上演「黑色星期二」,A股暴跌逾8%「震動世界」,顯示出A股市場與世界在不斷接軌。這在之後6000點大頂與國際股市同步上也可以得到印證。目前美股已創下12年新低,對A股的影響不容小視。
第五波:牛蹄行情
2007年2月27日-2007年5月29日,大盤從3000點漲到4300點,漲幅約40%,滬市日均成交1470億元,較前一波再度放大1倍,市場幾乎以45度角的直線刷新新高,僅有的幾次回調也以單日回抽的方式完成,市盈率已沒有參考意義。
在此期間,滬深300漲72%,上證50漲44%,中小板漲45%,所有A股平均上漲88%,99%的個股上漲,市場繼續普漲,而大盤藍籌股則相對表現疲弱。紡織服裝、房地產、公用事業等漲幅居前,漲幅超過100%的股票多達509隻,這充分反映出市場已不再理性。仁和葯業(000650)、浪莎股份(600137)等個股股改復牌後大漲逾500%,資產重組概念被瘋狂演繹,S前鋒(600733)連續拉出26個漲停。
在這個階段,CPI 開始超過3%,年報業績浪開始與資金共同推動市場,兩市新增開戶數直線上升,散戶成為市場主力軍,這是個危險的信號。果不其然,市場的瘋狂觸及政策頂,「5·30」印花稅突然上調代表國家調控股市的開始,大批游資被趕出市場。這告訴我們,真正能扭轉市場的,還是政策。
第六波:牛尾行情
2007年5月30日-2007年10月16日,大盤從4300點漲到6124點,漲幅約40%,滬市日均成交1500億元,成交量已不再放大,基金主導指標股發動了藍籌泡沫行情,A股市盈率超過60倍。從形式上看,這非常像牛市的第三波,只是這一次把市場推向地獄。
在此期間,上證50漲61%,滬深300漲43%,中小板漲1%,而A股平均僅上漲7%,僅43%的個股上漲,這是一個超級二八行情,指數與個股表現出現嚴重背離。採掘、有色金屬、金融、鋼鐵等權重板塊大象群舞,而下跌的板塊多達40%。漲幅超過100%的股票只有54隻,山東黃金(600547)、西山煤電(000983)等資源股上演了最後瘋狂。
彼時我國CPI已突破6%,管理層針對股市和房市的暴漲也在採取打壓政策。市場在量能無法跟進的情況下隨全球股市一起見頂,A股史上最壯麗的牛市行情戲謔地死於藍籌泡沫。此後,A股在長達1年多的熊市中藍籌板塊再無表現,題材股的「說故事」行情再度流竄於市
Ⅷ 回顧2014年中信證券股價走勢
2014年股市個股八宗「最」
記者張厚培
即將過去的2014年,A股市場終於在歷經滄桑後擺脫了熊霸地球的囧境,不過個股依然是悲喜交集。這一年,市場迎來了史無前例24連續個漲停;這一年,A股市場爆出了罕見的「冷水團」事件……在此,本報記者特地盤點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八宗「最」,以饗讀者。
NO1、最「吸金」:中信證券[1.06% 資金 研報](600030)
成交金額最大: 8320.25億元
自10月28日開始大漲以來,券商股持續受到了市場的追捧,近日雖然有所回落,但在交易日的券商股目前平均漲幅仍有約1.2倍。這期間,作為行業龍頭的中信證券受到了資金的熱捧;12月17日,公司的成交金額達到了破紀錄的390.51億元。而據統計,年初以來中信證券的成交金額累計達到了8320.25億元,是兩市個股中最吸金的。
此外,中信證券日均成交額34.52億元,也是大幅領先其他個股。分析認為,資本市場在經濟轉型發展、新一輪改革中將被委以重任,券商迎來發展大機遇。券商在業務上對實體經濟依賴性以及收入增長確定性都在增強,ROE將進入上升通道。中信證券作為行業龍頭,自然更容易獲大資金的追捧。
機構研報稱,2012年以來中信證券以快速加杠桿作為提升ROE的重要手段,不斷多渠道融資,全方位支持創新業務發展。依託融資渠道和融資成本等方面明顯優勢,公司創新業務穩居行業首位,信用業務增速不斷超預期,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