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菲特買股票會擇時嗎
當前諸多公司選擇拆股,巴菲特卻認為拆股促進短線交易,而非讓股東長期持有。巴菲特建議個人投資者買入並持有,更具體講是對股指買入並持有。事實上,巴菲特很懂得擇時投資,他會買入後賣出,比如前些天伯克希爾年報顯示,當前其持現金比例為公司成立以來最高。那麼巴菲特是如何把握買賣時點的呢?
1992年,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稱:
人們應該投資貼現現金流(Discounted Cash Flow)最大的資產。盡管多數時候估值模型顯示,股票比債券便宜,但並不總是如此。若經過計算後債券比股票便宜,那麼應買入債券。
道理很簡單,債券VS股票,誰便宜買誰。然而問題是,巴菲特是如何計算「價值」的呢?他提到的貼現現金流基於多種假定(未來年度的現金流收入、貼現利率等),參數不同結果大不相同。
JESSE FELDER在其博客中寫道,有一種便捷的方法來近似「貼現現金流」。巴菲特曾表示,美股整體市值與GDP比率(Market Cap / GDP),是判斷估值處於什麼位置的最好指標。有人對巴菲特最愛的指標進行研究,發現它能很好地預測股市。FELDER用1950~2013年數據進行測試,發現若該比率低,那麼未來10年收益率就高,反之亦然,這在80%的時間里是成立的。數據來自FRED和Roert Shiller教授網站。
1999年,巴菲特稱很難認為未來17年股市會如過去17年那樣出色。巴菲特認為1982年時股市非常誘人(美股整體市值與GDP之比為0.333),而1999年時他認為美股不太具吸引力了(比率為1.536)。
下圖為1950年以來,美股整體市值與GDP比率VS10年期美債收益率。如果每年年底做一次美債與美股的調倉,那麼會是:1950~1980年持美股,1981年持美債,1982~1995年持美股,1996~2002年持美債,2003~2004年持美股,2005~2008年持美債,2009~2012年持美股,2013年起持美債。
2. 巴菲特買股票原則
1、競爭優勢原則
巴菲特認為,哪些業務清晰易懂、業績持續優秀、發展具有規劃,並且擁有一批實力出眾、能夠為股東的利益著想的管理者的上市公司是值得投資者關注的好公司,購買這些公司的股票,才能夠切實獲得利益。
2、現金流量原則
巴菲特曾說:「價值評估既是藝術,又是科學」。而他進行價值評估的具體作法是:首先對公司價值進行評估,確定他准備買入企業股票的價值,然後跟股票市場價格進行比較。價值投資最基本的策略就是利用股市中價格與價值的背離,以低於股票內在價值相當大的折扣價格買入股票,在股價上漲後,以相當於或高於價值的價格賣出,從而獲取超額利潤。
3、「市場先生」原則
巴菲特對待市場,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指出,投資者應當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要正確看待市場上的風險,並且將風險盡量減小。要學會利用市場,而不要被市場利用,不要盲目地跟隨著市場的動向而行動。
4、安全邊際原則
巴菲特所說的「安全邊際」原則是指:投資的保險性越多,虧損的可能性就越小;買入的價格越低,盈利的可能性就越大;投資同一隻股票的人越少,釣到大魚的可能性就會越高。
5、集中投資原則
集中投資的優勢在於:風險最小,最值得投資,最能夠讓投資者了解。巴菲特認為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然後小心地看好」這樣的策略遠遠比分散投資的風險性要小得多。巴菲特之所以有信心這樣做,是因為他在做出投資決策前總是會花上很長的時間考慮集中投資的合理性,並且長時間地研究投資對象的財務報表和相關資料。
6、長期持有原則
巴菲特把長期持有作為投資的一項重要原則,他認為只有長期持有股票的方式,才能夠讓投資者獲得更多的利益。
溫馨提示:
1、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2、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7-0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3. :為什麼股票是一種債券
不是的,它們屬於有價證券。 股票與債券的比較 股票和債券都是有價證券,股票是股份公司公開發行用以證明出資人和股東身份的憑證,而債券是政府或企業為了籌集資金而公開發行的並且承諾在限定的時間內還本付息的證券。
不過巴菲特認為股票其實是一種債券,因為從長期來看,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ROE 保持在12%左右上下波動,當以公司凈資產值買入公司股票時且長期持有時,實質上是購買了一種無期限、利率12%的長期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