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炒股票最重要的是看什麼指標
炒股看盤主要看的技術指標:
一、看大盤走勢
1. 目的:判斷走勢的強弱,選擇買賣時機。
2. 盤面要點說明:
(1)兩條線:白色曲線表示大盤加權指數,即交易所每日公布媒體常說的大盤實際指數,可以理解為以大盤股為主;黃色曲線表示大盤不含加權指數,即不考慮股票盤子的大小,而將所有股票對指數影響看作相同而計算出來的大盤指數。
參考白黃二曲線位置可知:當大盤股上漲時,白線就抬頭,黃線則不一定抬頭,因此,白線在上黃線在下,代表大盤股相對較強;若小盤股群體上攻,而大盤股下跌成平盤,黃線也會抬頭;當大盤下跌時,黃色線在白色線之下時,表示小盤股比大盤股跌幅大。
(2)紅綠柱線:反映大盤即時所有股票的買盤與賣盤在數量上的比率。
當紅色柱狀線長度逐漸增長時,表示大盤上漲力量漸漸增強;當綠色柱狀長度漸漸增長時,表示大盤下跌力量漸漸增強。
(3)黃色柱線:表示每一分鍾的成交量,單位是手(每手等於100股)。
二、看個股走勢
1. 目的:將選股與選時結合起來,把握買賣時機。
2. 個股走勢圖要點說明:
(1)兩條線:白色曲線:表示該只股票即時成交的價格;黃色曲線:表示該只股票即時成交的平均價格。兩線的特點:白線圍繞黃線上下波動。當天是漲勢時,白線在黃線上方,白線靠近黃線是買入機會;當天是跌勢時,白線在黃線下方,白線遠離黃線時是買入機會。
均價=(分時成交量*成交價)的總和/總成交量。
(2)外盤、內盤:按賣出價成交的手數叫外盤,外盤是主動性買盤,反映買方的意願,外盤多,買氣足;按買入價成交的手數叫內盤,內盤是主動性拋盤,內盤多,拋壓重。外盤數+內盤數=總成交手數。
(3)量比=現在總手數/[(5日平均總手/240)*當前已開始多少分鍾],指當天成交總手數與近期成交手數平均的比值。
(4)委比=(委買手數-委賣手數)/(委買手數+委賣手數)*100%,當委比數值為正值時,表示買方比賣方強,當委比數值為負值時,表示賣方比買方強。委買手數:當前盤面揭示的所有個股委託買盤手數總和;委賣手數:當前盤面揭示的所有個股委託賣盤手數總和。
(5)換手率:也稱「周轉率」,指在一定時間內市場中股票轉手買賣的頻率,是反映股票流通性滲磨猛強弱的指標之一。
換手率=某一段時期內的成交量/(發行總股數)*100%。
三、K線及其形態
1. 目的:通過K線組合來預測市場上多空,雙方力量對比的強弱,從而預測,未來股價走勢,選擇買賣時機。
2. 什麼是K線圖
K線又稱陰陽線、蠟燭線,它起源於日本德川幕府時代(1603 ~1867年)的米市交易,用來計算米價每天的漲跌,後來人們把它引人股票市場價格走勢的分析中,目前已成為股票技術分析中的重要方法。
K線的四個重要的價格「點」: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三個「部分」:上影線、下影線和實體。影線在實體上方的部分叫上影線,在實體下方的部分叫下影線。
3. K線常見形態及意義:
光頭光腳陽線:表示開盤價等於當天的最低價,收盤價等於當天的最高價,低開高走,說明買方力量強,漲勢強勁;光頭光腳陰線:表示開盤價為當天的最高價,收盤價為當天的最低價,說明股價跌勢強勁,實體越長,賣方力量越強。
帶下影線的陽線:表示當天開盤後,股價曾經下跌,跌破了開盤價,然後又開始上漲到開盤價,最後以當天最高價收盤,預示著買方力量較強,因為下影線的本義為下有支撐,下影線的長短代表支撐力度的強弱,實體的長短代表買方力量的強弱;帶下影線的陰線:表示開盤後股價就下跌,後跌勢獲得了支撐,股價慢慢回升,但回升的股價仍離開盤價有一段距離,最後收盤價低於開盤價。
帶上影線的陽線:表示開盤價等於當天最低價,收盤價低於當天最高價的陽線,上影線越長,表示買方壓力越大,買方不斷遭到賣方拋壓;帶上影線的陰線:表示開盤後,股價沖高遇阻回落,並以當天最低價報收的陰線。
大、小十字星:十字星本義是多空雙方力量均衡,表示雙方交戰一天後不分上下。小十字星表示開盤價和收盤價相同,上下小幅波動;大十字星開盤和收盤價相同,但一天交易中上下震幅比較大。
T字型或倒T字型:T字型的本義表示下有支撐,下影線越長,支撐力度越大;倒T字型的本義是上有壓力,上影線越長,壓力越大。
4. K線圖所反映的市場走勢信息:
(1)陽線表示買盤較強,賣盤較弱,這時,由於股票供不應求,會導致股價的上揚。
(2)陰線表示賣盤較強,買盤較弱,此時,由於股票的持有者急於拋出股票,致使股價下挫。
(3)上影線越長,表示上檔的賣壓越強,即意味著股價上升時,會遇到較大的拋壓;下影線越長,表示下檔的承接力道越強,意味著股價下跌時,會有較多的投資者利用這一機會買進股票。
四、技術分析
(一)移動平均線:在確定了一個時間參數後,分別計算出各個時間單位上(日、小時)對應的移動平均值,將這些值在圖表上用光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就構成該時間參數下的移動平均線。
1. 移動平均線的特徵
(1)追蹤趨勢:能夠表示價格的趨勢方向,不易受短期波動的影響而輕易改變趨勢;
(2)穩定性:盡管股價一天中波動很大,但它只能夠影響極短期的MA的數值,不會影響長期趨勢,從而使中長線投資者不會被股市小波動所迷惑;
(3)助漲、助跌和支撐、壓力作用;
(4)滯後性:由於移動平均線是將一段時間的股價加以平均得到,周期越長的均線反應越慢,一旦股價原有趨勢發生快速反轉時,中長期趨勢線不能及時做出反應,就會大大落後於市場,是個缺點。
2. 移動平均線的組合作用
(1)均線的多頭、空頭排列:均線多頭排列:股價或大盤上漲時,所有均線從短期到中期到長期自然排列在K線的右下方;均線空頭排列:股價或大盤下跌時,所有均線由長期到中期再到短期自然排列在K線右上方。
(2)均線的黃金、死亡交叉:黃金交叉指均線在底部時或者由空頭排列轉為多頭排列時,5日線會向上穿過10日線產生交叉叫黃金交叉;均線在頂部或者由多頭排列轉為空頭排列時,5日線在高位向下穿過10日線產生的交叉叫死亡交叉。
(二)常用技術指標: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MACD)、隨機指標(KDJ)。
1. 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MACD):MACD吸取了移動平均線的精華,利用快速移動平均線和慢速移動平均線,在一段上漲或下跌行情中兩線差距拉大,而在漲勢或跌勢趨緩時兩線又相互接近或交叉的特徵,從而作為全面研判中長期趨勢的指標。
MACD的計算公式:由正負差(DTF)和異同平均數(DEA)兩部分組成,DTF是核心,DEA是輔助,MACD是對連續數日的DIF的數值的算術平均。
計算正負差DIF=EMA(12)-EMA(26),是快速平滑移動平均線(12日)與慢速平滑移動平均線(26日)的差。
計算異同平均數DEA,即正負差DIF的9日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
計算柱狀線BAR=DIF-MAC
❷ 炒股要看哪些指標
炒股要看以下指標:
一、基本面指標
1. 市盈率(PE):反映投資者購買股票所需支付的成本與股票所代表的公司的每股收益之間的比率。它是評估股票相對價值的重要指標。
2. 股價與每股收益比率(PB):即股價與每股收益的比值,也被稱為市賬率,反映了股票相對於賬面價值的高低。
3. 公司盈利能力:包括凈利潤增長率、ROE(股東權益回報率)等,這些指標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運營效率。
二、技術面指標
1. 移動平均線(MA):包括短期、中期和長期移動平均線,它們可以幫助判斷股票的趨勢和支撐壓力位。
2. 相對強弱指數(RSI):顯示股票的超買或超賣狀態,從而幫助判斷股票的走勢。
3. 成交量:成交量是股票市場的“晴雨表”,分析成交量的變化有助於判斷市場參與者的情況和市場趨勢。
三. 其他重要指標
1. 市場走勢:包括大盤走勢、行業走勢等,了解市場整體情況有助於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2. 公司新聞和公告:公司的重大新聞、業績公告等都會影響股價,因此及時關注這些信息是必要的。
在炒股過程中,除了以上提到的指標外,投資者還需要結合個人的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對市場的判斷,綜合使用這些指標做出決策。同時,炒股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投資者在投資前應充分了解並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❸ 炒股最厲害的三個指標
炒股最厲害的三個指標是:移動平均線、相對強弱指數和成交量。
首先,移動平均線是一種常用的技術指標,它能夠幫助交易者識別股票價格的趨勢。移動平均線是通過計算一段時間內的平均股價,並將其繪製成線圖來得到的。常用的移動平均線包括5日、10日、30日和60日均線等。當短期均線從下方穿越長期均線時,形成金叉,通常被視為買入信號;反之,形成死叉時,則被視為賣出信號。例如,如果5日均線從下方穿越10日均線,這可能意味著短期內股價有上漲的趨勢。
其次,相對強弱指數是一種動量振盪器,用於衡量股價的漲跌速度以及股價相對於其過去表現的強度。RSI的值域在0到100之間,通常認為超過70為超買區域,可能面臨回調風險;低於30為超賣區域,可能出現反彈機會。交易者可以根據RSI的數值來判斷股票的強弱狀態,從而做出相應的交易決策。例如,當RSI進入超賣區域後,投資者可能會尋找買入機會,期待股價的反彈。
最後,成交量是指在某一時間段內股票交易的總量。成交量是衡量市場活躍度和交易者情緒的重要指標。當成交量放大時,通常意味著市場參與者對該股票的興趣增加,股價的波動可能更加劇烈。例如,在股價突破重要阻力位時,如果成交量顯著放大,那麼這次突破的有效性就更高,後續上漲的概率也相應增加。因此,交易者需要密切關注成交量的變化,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場的節奏和趨勢。
綜上所述,移動平均線、相對強弱指數和成交量是炒股過程中非常實用的三個指標。它們能夠幫助交易者識別股票價格的趨勢、判斷股票的強弱狀態以及把握市場的節奏和趨勢。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指標並非萬能的,投資者在使用時應結合其他分析工具和市場信息進行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