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江淮汽車在牛市中股票怎麽就是不漲
在牛的股市也有不漲的個股,不要期望牛市每隻股票都能上漲,江淮汽車上方壓力較大,如果不能有效突破60日均線壓力,有繼續下跌的趨勢,群里每天都有牛股推薦,可以進去看看
② 江淮汽車股價7次漲停後又現跌停 市值一周內已翻倍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海宣?在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對江汽控股的重大投資簽約後,江淮汽車(SH.600418)股價表現出劇烈動盪的態勢。6月1日收盤,江淮汽車股價9.97元,漲10.04%,收獲9個交易日內的第7個漲停。不過,6月2日江淮汽車股價開始回落,當日下午一度盤中跌停,截至收盤大跌9.73%,收於9.0元/股。
近兩年陷入虧損的江淮汽車,在股市鮮有如此強烈的表現。江淮汽車年度財報顯示,2018年江淮汽車虧損7.86億元,2019年扭虧為盈,凈利潤1.06億元,而當年的政府補貼高達11.17億元。2020年第一季度,江淮汽車營收91.3億元,同比下降37.66%;歸屬上市股東凈利潤為-3.56億元,同比下降650.70%,現金流量凈額為-19.15億元。
如此的業績之下,江淮汽車上一次股價超過10元/股還是在2017年12月份。2019年4月份,大眾入股江淮的消息首次傳出,曾引發江淮汽車數輪漲停。而今年5月下旬,大眾汽車入股江淮汽車的消息再度傳出,引發了江淮汽車這一輪瘋狂的股價飆升。
在5月20日-6月1日期間的9個交易日,江淮汽車共收獲7個漲停。其股價已經由5月19日4.96元/每股的收盤價漲至6月1日的9.97元,漲幅超過101%,江淮汽車市值也增長近100億元。
5月29日,江淮汽車正式發布公告稱,大眾汽車集團擬通過增資方式,獲得江淮汽車控股股東江汽控股50%股權;此外,大眾將增持江淮大眾股份至75%。根據雙方發布的公告,關於增資的最終協議預計在7月底前達成。
公開資料顯示,江汽控股是江淮汽車的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5.23%,而江汽控股是安徽省國資委投資的全資子公司。另外,此次增持之前,大眾、江淮汽車各持有合資公司江淮大眾50%的股份。這也是繼華晨寶馬之後,車企合資股比開放政策發布後外資持股比例超過中資的又一案例。
大眾汽車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車企之一,它的入股引發外界對江淮汽車前景的普遍看好。大眾汽車集團CEO迪斯在5月29日與中國媒體溝通時表示,這輪投資以後,股權的變化將提高江淮大眾的決策速度、效率,控股江淮大眾將加快大眾在中國的電動戰略發展進程。
根據雙方公告,大眾汽車與江淮汽車的合作集中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電動汽車發展勢頭迅猛,為江淮大眾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同時我們將與國軒高科在電動汽車電池電芯領域積極開展戰略合作。」大眾汽車表示。現階段,大眾汽車已經是中國市場最成功的外資車企之一,但目前其產品主要集中在燃油車領域。2019年,大眾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達到20%;同期,所有中國自主品牌的市場佔比為39%。而此番大眾對江汽控股、國軒高科總共約20億歐元的投資,將構建起大眾在中國市場從電池到整車的新能源閉環。
按照大眾汽車規劃,小型走量的新能源車型會更適合江淮大眾,這也能避免江淮大眾與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在產品上的沖突。公開資料顯示,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已經布置了大眾ID系列純電動車型的生產計劃。此外,大眾集團旗下有定位更低的「MEB Entry」電動平台。
根據江淮汽車5月29日發布的公告,大眾集團將授予合資公司(江淮大眾)大眾集團旗下的主流品牌及一系列新能源產品,合資公司規模在 2029 年間達到年產量 35萬-40萬輛,各方正在就具體品牌、產品及產量計劃進行洽談和商議。目前,江淮大眾旗下擁有新能源汽車品牌思皓,在售車型僅為E20X一款。
投資銀行中金公司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我們認為此次大眾獲得江淮大眾控股權後,或將更有動力將西雅特引入合資公司,與大眾旗下捷達和斯柯達一道,進一步滲透中低端車市場。」據了解,西雅特是大眾汽車旗下的汽車品牌,定位低於大眾品牌,目前主攻歐洲市場,近幾年銷量一直在爬升。
現階段,江淮大眾仍處於虧損當中。財報數據顯示,江淮大眾2019年營業收入為2.28億元,凈利潤為-3.64億元,而2018年江淮大眾虧損2.74億。
「同是股權變更,華晨寶馬利益重新分配,而江淮將得益於混改。」中金公司在研究報告中指出。該研究報告同時預計,江淮大眾後續有望受益於合資帶來的技術、資金與人才資源,利好上市公司整體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在江淮汽車股價瘋狂上漲期間,江淮系另一上市公司安凱客車的股價僅上漲了17%左右。公開資料顯示,安凱客車是生產各類高中檔、大中輕型客車及汽車零部件的上市公司,江淮汽車持有安凱客車25.20%股權,為安凱最大股東。日前,大眾中國高管向媒體透露,大眾入股江淮後,目前業務合作不會深入到商用車領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③ 江淮汽車股票為什麼這么漲停江淮汽車的三季報會怎麼樣江淮汽車可以抄底了嗎
最近幾年來,全球多個國家就發布了將來幾年或十幾年後禁止出售燃油車後,不少盛名品牌車企相繼轉向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方向。於是前所未見的發展紅利和前景降臨到能源汽車領域上了,並且目前新能源汽車領域還屬於新興行業,該行業的發展和研發將會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
投資者能不能一起搭上這趟駛往未來的"列車"呢?剛好今天就可以好好跟大家講解一下汽車行業的上市公司--江淮汽車!
在正式測評江淮汽車之前,我整理好的汽車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想了解的小夥伴不妨戳一戳下方鏈接吧:寶藏資料:汽車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創於1964年,是一家集全系列商用車、乘用車及動力總成研產銷和服務於一體的汽車企業集團。目前公司是安徽省12家重點企業集團之一,也是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汽車品牌前5強,研發、生產和銷售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等是公司的重點營業范圍。
簡潔陳述了江淮汽車的公司情況後,我們來瞧下江淮汽車公司有什麼所長,值不值得我們下本?
亮點一:細分市場領先優勢
2017年的報顯指出,對於輕型貨車,公司成功出售了19.1萬輛,是同行業該領域的銷量前列。並且MPV銷量逆勢增長,全年一共售出6.65萬輛。與同行業相比,公司出口的汽車總量可排到第四名。其中輕卡和高端輕卡出口繼續維持以前的成績,也就是第一,SUV出口數量不低於4萬輛,一下子變成了行業出口第一。
目前,國內外市場對公司的MPV及輕卡都十分滿意,有益於公司在該細分領域內進行地位的穩固及擴大市場。
亮點二:新能源車先發優勢
數據顯示,江淮汽車在2017年銷售了2.83萬輛新能源乘用車,相較上一年,增長了53.86%。同時公司還具備在新能源技術積累、市場推廣、合資合作方面的豐富經驗。並且目前與華霆動力、巨一自動化分別在電池系統、電機電控方面成立合資公司。
除此以外,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方面,公司還和大眾的合資公司、蔚來汽車都有合作關系,為公司將來在新能源領域占據優勢地位。
因為篇幅的局限性,更多關於江淮汽車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你們可以直接查閱下文,點擊鏈接來看看吧:【深度研報】江淮汽車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中國的汽車品牌在已經2021年順利完成從奔跑追趕世界品牌到齊頭並進一起跑,然後再徹底超越的非常關鍵一年。中國汽車在世界領域中不斷占據技術和先發制勝優勢,我國政府已經支持新能源汽車,市場也認可了新能源汽車,在以後的日子裡,中國汽車銷量和認知度能可以越歐美日國家的一部分有名的老車企是有很大的可能性。
總的來說,江淮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研發技術得到國際和國內的著名車企認可,以後有望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佼佼者之一!
只是文章具有一定的延遲性,倘如想更准確地去了解到江淮汽車行情,建議點擊該鏈接瞧瞧,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江淮汽車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江淮汽車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0-01,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④ 江淮汽車:6天5板!只因一個傳言,大眾汽車入股
最近的江淮汽車可能撿了一個大便宜,一則還沒有被最終確認的消息,只因為其中一個主角是大眾汽車,而另一個主角江淮汽車就已經從中獲利,迎來了5個漲停。
5月27日,有媒體報道,傳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將出資35億收購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
消息一經傳出,扉旅汽車發現,江淮汽車馬上迎來了最近6個交易日中的第5個漲停,從5月20日到5月27日,江淮汽車的累計漲幅達到了53%,市值已突破144億元。
事實上,江淮汽車曾在5月22日就發布過《股票交易異常公告》,披露控股股東正在籌劃引進戰略投資者的相關工作。
但對於此次收購,當事人雙方都沒有做任何回應,只是有媒體稱此事已經坐實,有江淮集團的工作人員向媒體透露,戰略合作項目的對象是大眾汽車公司,並且在內部還成立了專門的項目組,但對於具體情況對方表示「不能隨便亂說,不是很清楚。」
其實,近兩年江淮汽車這個名字還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並不是其業績有多麼優秀,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它為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代工,換句話說江淮汽車現在的知名度就是代工代來了,因為其自身的業績真的不值一提。
扉旅汽車查看相關數據看到,江淮汽車已經連續三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負數,2019年為負9.78億元、2018年為負18.77億元、2017年為9300萬元。
大眾汽車的入局可能是江淮汽車的救命稻草,但僅僅是可能。
扉旅汽車追溯了下歷史,早在2017年,大眾汽車就與江淮汽車成立了大眾江淮汽車有限公司,但這次合作並沒有什麼好的結果,其推出的思皓E20X車型,一共只賣掉了3000多輛,2019年虧損了3.6億元。
面對這樣的結局,那為什麼大眾汽車還要義無反顧收購江淮控股的股份,而且一收就是50%。
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江淮汽車的屬性,江淮汽車是主打新能源汽車產品的。
對於大眾汽車而言,在汽車行業繼續發展壯大,必須要抓住兩個東西,一個是迫在眉睫的汽車電動化轉型,另一個則是,得之則可能得天下的中國市場。
扉旅汽車在大眾汽車集團曾經發布的電動化戰略中看到,大眾汽車集團計劃,至2025年,旗下銷售的新車中約有四分之一將是純電動汽車,各品牌將推出共計超過80款全新的電動車型,包括50款純電動車型及30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至2030年,大眾汽車集團的整個車型陣容將實現電動化。
而作為大眾汽車集團最大的海外市場——中國市場也在2019年提出相關的規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顯示,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
所以這就很明顯了,要想抓住中國市場,大眾汽車就必須先發力新能源汽車,而入股江淮汽車正式大眾汽車發力新能源很好的抓手。
而作為大眾汽車發展新能源抓手的江淮汽車,又會從中得到什麼呢?
表面看來,江淮汽車將從大眾汽車那獲得一大筆資金,對於連年虧損的、靠政府補貼過活的江淮汽車算是及時雨了,但似乎這筆錢未必能解決目前江淮汽車的核心問題——沒熱銷車型。
據扉旅汽車了解,2019年江淮汽車銷量創下了近10年的新低。數據顯示,2019年,江淮汽車乘用車銷量為16萬輛,同比下滑18%;商用車銷量為25.9萬輛,同比下降2%。
其實,江淮汽車也曾經輝煌過,2016年江淮汽車銷量突破60萬輛,可這都是過去時了,如今的江淮已經拿不出來像當年江淮瑞風S3那種還能攪動市場的車型了。
而就算此次大眾汽車入股江淮汽車坐實,也基本很難改變江淮汽車現在的局面。
原因很簡單,大眾汽車的來意太明顯了,就是沖著江淮汽車「新能源」這個標簽來的,江淮汽車或許只是大眾汽車布局新能源汽車的一個棋子。
扉旅汽車猜測,大眾汽車可以利用江淮汽車迅速布局低端新能源汽車市場,這樣給大眾自己創造了多更的轉型時間,如果和江淮汽車的合作成功了,當然是好事,但就算不成功也沒關系,畢竟對搶占市場贏得了先機,而且一定程度上牽制了競爭對手,從大盤來看,這對於大眾汽車還是利大於弊的。
而對於江淮汽車呢,可就沒有那麼多利了。
如果大眾汽車和江淮汽車的合作取得了好的結果,那對不起,收益一半是德國大眾的,雖然明面上是50對50的對等關系,但大眾的強勢地位,以及對合作品牌的有利背書,江淮汽車很難不被牽著鼻子走。
那如果合作像上次一樣失敗了呢?那江淮汽車的結果可能更加悲催:眼前的核心問題沒有解決,又搭進去了一半的股權。
當然,以上這些只是基於雙方確定合作後的猜想,但也再次說明了,車企想要過得好,就必須能拿出像樣的產品,產品有競爭力了,品牌才有競爭力,沒有這些,可能歡慶一時,但卻不能救一世。
5個漲停救不了江淮汽車,大眾汽車的入局可能也無法讓江淮汽車逃離水深火熱,唯有自救或許方為上策。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⑤ 江淮汽車股票為什麼從2020年5月30號至6月30號股價翻了一番
因為蔚來汽車要和江淮合作在合肥投資興建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對江淮汽車來說是大利好。
⑥ 三贏大眾混改江淮
前天,大眾宣布將投資9.86億歐元,以增資擴股的方式購入江淮汽車集團50%的股份,並增持合資車企江淮大眾股份至75%,將大眾新能源汽車總部和基地落戶合肥。
同時,大眾投資11億歐元購得電池生產企業國軒高科26%的股份,成為了其最大股東。
安徽汽車工業的大盤,忽然就因為大眾、江淮和國軒高科這場三人戲,變得有看頭了起來。
01
大眾汽車的戰略布局
大眾顯然是三者中的最大贏家。
江淮汽車總市值不足百億,幾乎是國內最便宜的、沒有其它國外車企合資的汽車廠商,但卻具備完整的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生產能力,坐擁80萬輛產能,同時大量產能閑置。
國軒高科則是僅次於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國內動力電池市場上排名第三的供應商。如果單看電池界的後起之秀磷酸鐵鋰電池,國軒高科的技術水平和裝機量甚至優於寧德時代和比亞迪。
而它們都被大眾「收入囊中」。
隨之而來的好處顯而易見。
比如其一,鋪開大眾的商用車布局。
大眾對江淮背後的中國商用車市場一直有所覬覦。
原因很簡單,江淮的乘用車業務稱不上佼佼者,商用車業務卻絕對頭部,其中中高端輕卡更連續多年行業出口第一。反觀大眾,雖然大眾商用車在海外銷量不錯,但在中國的布局卻幾乎空白。
能在中國商用車市場分一杯羹,是大眾一直以來的期望。
江淮在商用車領域的積累和優勢,正中大眾下懷。此前也有知情人士透露,大眾入股江淮,皮卡或是MPV可能是最先實現合作的細分領域。
其二,推動大眾的新能源進程。
大眾此次的投資重點之一,就是增持江淮大眾的股份至75%,獲得了江淮大眾的絕對話語權,決策和行動上能比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更加自由。
而江淮大眾的主打合作項目,就是新能源汽車。
大眾計劃在未來十年生產2600萬輛新能源汽車,其中一半在中國生產,將中國建成其全球電動汽車的產銷基地。所以近兩年,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都加快了在新能源領域的投放,一汽-大眾佛山工廠將在今年引入MEB電動平台,上汽大眾新能源工廠也已於去年落成。但饒是如此,與大眾新能源的規劃產能仍相去甚遠。
江淮工廠的全部產能高達80萬輛,2019年年產量卻只有42萬輛,所以對大眾而言,江淮大眾顯然是最好不過的新能源發力點,能給大眾新能源帶去更大的發揮空間。
更何況江淮也是國內較為老牌的新能源企業,不但有著多年的自主開發積累,曾經江淮iEV系列更一度位居國內純電動車銷量第一。這些經驗對大眾而言都是多多益善。
其三,彌補大眾電池產業鏈的短板。
拿下國軒高科26%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其實是大眾汽車此次投資尤有意義的一點。
一方面,大眾計劃未來十年在中國生產1300萬輛新能源汽車,這意味著其對動力電池的需求量非常巨大。
大眾官方透露過,僅在亞洲市場,大眾對電池的需求從2025年開始就將增至每年150GWh。面對這種緊迫需求,其背後的動力電池企業顯得至關重要。
因為對大眾來說,如若控股一家電池企業,既能降低電池采購成本,又能穩固供應鏈體系。這是主機廠理應保持的對自己掌控核心部件的要求和警惕。
大眾是吃過電池虧的。
去年3月,大眾與韓國SK創新簽署了一份電池供應協議,卻不料想因此激怒了原供應商LG化學。後者不但威脅斷供大眾電池,還取消了與其在德國合建電池工廠的合資項目。而由於原材料缺乏,大眾自己在德國是沒有電池工廠的。
所以奧迪e-tron就遭遇過直接因電池斷供產生的交付難題。
大眾由此看得非常清楚,在新能源賽道上,一定要通過資源整合,保證自我供應鏈的充足。
而中國的電池產業鏈,是全世界最完備的國家之一。
另一方面,國軒高科在動力電池產業的地位與技術優勢不容小覷。
從動力電池裝機量來看的話,國軒高科排名全國第三。但它的潛力肉眼可見。
國軒高科的技術優勢和研發重點在磷酸鐵鋰電池,它們是國內極少率先將乘用車磷酸鐵鋰PACK能量密度提升至140Wh/kg的企業之一。
根據國金證券的研究報告,隨著電池補貼的逐漸退坡,磷酸鐵鋰電池的成本優勢正逐漸凸顯,因此磷酸鐵鋰在乘用車的應用已經開始轉暖;再加上越高的能量密度越意味著越高的補貼,隨著時間推移,走在技術前沿的國軒高科顯然將迎來發展拐點。
更何況對大眾來說,國軒高科與江淮汽車都位於合肥,非常有利於其在新能源產業布局方面形成聯動,發揮1+1>2的作用。
總之,如此三板斧後,大眾不但在中國形成了乘用車、商用車和電動車的全面布局,更在新能源產業鏈的核心鏈條上掌握了直接資源和話語權。
就像大眾桑塔納開啟了中國真正的燃油車時代、並讓大眾在中國建成了最為成熟且穩定的合資聯盟一樣,我們彷彿看到一個嶄新的新能源時代,也正由大眾悄悄開啟。
02
江淮的反擊
江淮同樣能從這樣一場合作中建成自己的絕地反擊。
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自從大眾即將入股的消息傳出,江淮汽車的股票已經在7個交易日里實現了6次漲停,市值幾乎翻了一倍。而且其實,自從2017年江淮大眾合資公司成立,江淮股價的每一次漲停就幾乎都和大眾有關。
更長遠的影響則在企業根部。
近些年的江淮並不太平。
2019年,江淮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9.78億元,這已經是其連續第三年扣非凈利潤為負。可以說,近幾年江淮的盈利能力並不強,基本上都是依靠政府補貼在生存。
但江淮的實力不該如此。
從生產軍用卡車、客車貨車底盤,到生產輕卡、輕客,到商轉乘、新能源,再到與大眾、蔚來合資,江淮大約是中國涉足汽車品類最多、且經典車型最多的品牌之一。即便聚焦在新能源領域,江淮的生產范圍也涵蓋乘用車、輕型商用車、多功能商用車、客車等各個車型。
幾十年來,其在品牌寬度和厚度上的積累都是說來話長的。
但要想品牌向上、木秀於林,江淮和所有中國品牌一樣,都缺少一些汽車生產必需的高端技術和足夠的品牌力。
而大眾入股的意義就在於此,既可以讓其閑置產能充分利用,又可以藉助大眾的技術和影響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實現品牌向上。
此前江淮汽車就從與江淮大眾共線生產的過程中,吸收了不少江淮沒有的技術。
比如用於淋雨檢測的濕度檢測儀,是江淮此前沒有應用過的儀器,也就是盲點。它的功能是在淋雨狀態下,對看不見的積水區域做100%的覆蓋檢測,提升整車淋雨品質。
再比如過去整車下線後,江淮內部的質檢部門會對品控做把關,或全檢、或抽檢,總歸是內部解決,但後來在大眾的要求下,江淮引入了第三方公司福邁迪做全線質檢。福邁迪是什麼概念呢?賓士、寶馬、沃爾沃、福特等品牌的部分車型都是外包給福邁迪做質檢的。
用江淮工程師自己的話來說,大眾對生產線的規矩和要求就是兩個字:極苛。
後來,這些大眾技術和標准也都在江淮自己原有的生產線嚴格執行。
共線生產都能技術吸收如此,直接入股就更不必說了。
按照大眾目前的規劃,未來將給到江淮大眾4~5個純電動產品,目標是在2025年實現20~25萬輛的生產量,營收300億元;在2029年實現35~40萬輛的生產量,營收500億元。
如是,在這一過程中,江淮的技術水平得到了提升,製造經驗也愈加豐富,那麼品牌力提升,還會遠么?
03
安徽的潛力
安徽汽車工業坐擁奇瑞、江淮,放在全國來看其實底子雖厚,卻一直不溫不火。
而這一次,新能源汽車或許將成為安徽尤其是合肥的翻身機會。
有人說大眾入駐後合肥會成為中國的狼堡,但我以為狼堡或許也仍不夠。
因為從此以後,這里既有科大訊飛這樣的人工智慧龍頭,又有國軒高科這樣排名國內前三的電池企業,既有蔚來這樣的造車新勢力代表,又有大眾這樣的世界汽車三大巨頭。
可以說,合肥打造的新能源汽車朋友圈,已經站在了全國鄙視鏈的頂端,再加上其本來就有長三角一體化的區域經濟優勢,未來新能源產業形成規模,計日可期。
想想就連大眾汽車CEO迪斯都信心十足地表示:「要將安徽打造成中國新的電動汽車中心。」安徽自己的野心,更不言而喻。
幸運的是,所有的橫空出世,都是厚積薄發,多年苦功積攢,安徽汽車的工業實力,已能撐起這份野心。
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天之後,這里將迎來最好的時機。
期待新能源大幕拉開後的嶄新安徽。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⑦ 江淮汽車東方財富
江淮汽車股票代碼:600418,截止2021年12月9日江淮汽車股票價格今開:20.39,最高:20.98,漲停:22.42,換手:6.02%,成交量:114.0萬手,市盈(動):144.90,總市值:376.4億,昨收:20.38,最低:19.7,跌停:18.34,量比:0.77,成交額:23.02億,市凈:
2.84,流通市值:376.4億。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江汽集團」),是一家集全系列商用車、乘用車及動力總成研產銷於一體、以「先進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並舉,涵蓋汽車出行、金融服務等眾多領域的綜合型汽車企業集團。先後榮獲國家火炬計劃重點技術企業 、國家級創新型企業。位居中國企業500強 、中國百強工業企業 。
拓展資料:
江汽集團
1、江汽集團前身是創建於1964年的合肥江淮汽車製造廠,是一家集全系列商用車、乘用車及動力總成研產銷於一體,以「先進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並舉,涵蓋汽車出行、金融服務等眾多領域的綜合型汽車企業集團。
2、2019年,江汽集團全新世界級輕卡工廠——新港生產基地正式投產,該基地規劃面積3900畝,總投資55億,年產整車20萬台,是江汽集團踐行品牌向上戰略,以實現綠色製造、智能製造為目標,按照世界最高標准設計打造的全球輕卡樣板工廠。
3、2019年,江汽集團的第九代技術、第四代系列產品發布,展示了新能源汽車板塊13年來純電動研發的成果;江汽集團還和大眾汽車、一汽集團、星星充電聯手,構建全新智能充電基礎設施生態;江汽集團純電驅動系統也斬獲「中國心」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評選技術創新獎。
4、2020年,江汽集團開啟品牌化經營新時代,打造了「思皓汽車」「瑞風汽車」「江淮汽車」三大子品牌,思皓汽車深耕私人用車領域,包含傳統燃油車以及新能源乘用車;瑞風汽車聚焦公商務領域;江淮汽車專注商用車領域。
5、2020年,江汽集團實現了L2級駕駛輔助技術的全面應用,啟動了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截止4月已具備自動泊車和高速公路場景下的相關功能;獲授合肥市首批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
6、2020年5月,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和安徽省國資委以及江汽集團正式簽署合作協議,探索深化大型國企混改新模式。大眾汽車將投資 10 億歐元,取得江汽集團控股公司50%的股份,同時增持合資公司江淮大眾的股份至 75%。
7、2020年7月24日開幕的成都車展上,江淮首次公開了採用思皓車標的全新車型X8,這款車此前曾懸掛江淮車標。對於這種變化,江淮汽車當時並未做具體解釋。此次北京車展,全新思皓乘用車品牌正式發布,以前的江淮X8也變成了思皓X8。
⑧ 江淮汽車股票吸收合並集團為什麼不漲停
主力還在吸籌,大戰在4月 ,我也有 繼續持有
⑨ 今天汽車板塊的東風汽車、亞星客車、江淮汽車一致漲停,是什麼原因這個板塊現在有機會嗎
今天大漲主要是受益於大消費概念,包括汽車也是一樣.還有一點是之前相對滯漲,目前估值修復
回答來源於金斧子股票問答網
⑩ 江淮汽車股票還有上漲空間嗎
江淮汽車股票還有上漲空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