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行情中心 > 股票雞頭走勢

股票雞頭走勢

發布時間:2022-07-15 08:41:38

❶ 怎麼掙快錢

「老公老公,我在廣東,白天睡覺,晚上打工。三個四個輕輕鬆鬆,三年兩年百萬富翁。老公老公你要想通,你若不通人財兩空」故而思之,當雞最賺錢,既輕松又快速

❷ 寧願在富人圈裡當窮人,也不在窮人堆里當富人對嗎

對於寧願擠進富人圈裡當窮人,也不呆在窮人堆里當富人。我非常同意這個觀點,大家想一想,我們如果擠進了富人圈,即使我們是一個窮人,我們也會在這個富人圈裡邊慢慢的變成中產階級。因為我們的圈子周圍全部都是有錢的人,那麼就是不論我們做什麼生意,最不缺少的,那就是客戶。所以即使我們在富源圈兒里邊做一個微商,久而久之我們也是可以發財的。所以跟富人打交道,遲早會讓我這個窮人也變成富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跟富人在一起,對於所有的投資賺錢信息,都不會比那些普通人知道的早許多。而待在一個窮人堆里邊,你只是說做一個稍微比那些窮人富有一點的一個富人。對於讓自己變成更有錢的人並沒有什麼幫助,反而那些窮人還會天天盯著你的錢。

你想在窮人堆里邊做生意,那賺錢基本是不可能的。正是因為窮人窮,所以你在跟窮人做生意的時候,他們就會跟你斤斤計較,這樣你根本就得不到什麼利潤。還有就是窮人本身就很節約,跟你做生意的人也很少。而且窮人平時討論的話題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所以窮人圈裡並沒有富人圈裡的商機大,也沒有富人圈裡的商機多。窮人圈裡邊也是有一個優點的,那就是不論哪裡有打折的活動他們都可以很快的知道。但是如果我是在富人圈裡當窮人,那麼我也不會在意這點打折的小錢。所以我個人還是寧願擠進富人圈裡當窮人。也不呆在窮人堆里當富人。有一句話說的很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在富人圈裡當窮人,遲早有一天我也可以在富人圈裡當富人。

❸ 怎麼選好股票

一選重點行業。目前的五個重點行業是:金融保險證券、房地產、金屬、能源電力、航空。

二選行業龍頭。以上五個行業,每個行業的前兩名為龍頭公司。

三選買股時機。在重點行業的龍頭股票下調到一個合理的價位時,就可以分批買入,持股待漲。

❹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這句話對嗎

寧做雞頭,不做鳳尾有一定的正確性,但是仍然要向前看,不斷努力向前沖。

鳳頭是目標,雞頭是妥協,鳳尾是磨練,雞尾是認命。

人生是場馬拉松,不論你處在鳳頭,鳳尾還是處在雞頭,雞尾,請護住自己的自信心和善心,不要成為心鏡破碎的人。

雞頭鳳尾這個概念原本是用在組織上,是指在大的或者強者如雲的組織里不能出頭,就到小的或者弱些的組織里去成就一番事業。後來被套用在現在的學習上了,經常被用在擇校上。

學習階段的雞頭鳳尾:

1、不論是幼兒園也好,學前班也好,小學也好,都是當雞頭為首選,只有一個人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才會找到自信,找到學習的興趣,開始有上進心。 如果當不了雞頭,造也要給孩子造個雞頭出來。

2、中學如果能考上好的學校,當然可以去。但是也不要覺得那些都是鳳,頂多是一群暫時的學霸。主要目的是增加一下競爭的激烈程度,培養一下孩子的逆商。

逆商很重要,逆商是指在逆境中保持信心,積極想辦法的能力。但是發現完全跟不上進度或者心理健康出現問題,請還是回到普通一些的學校。中學階段關鍵看校風,只要校風健康,孩子們都是認真學習,努力向上的,當雞頭未嘗不可。不要迷信所謂的鳳校。

3、大學選鳳尾更好些,大學其實更多的是一個自我定位的身份標簽,好的大學對自己的自我定位和自信提升都有很大的好處。其實走上社會後,沒有人在乎一本二本,大家只是看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做身份標簽和自我定位的東西,盡量都選鳳尾。

❺ 龍頭股該怎麼看

選股是投資證券市場的一個難點問題。隨著上市公司數量越來越多,涉足的行業也十分寬廣。如何選擇最具潛力上揚的股票,成為投資者最關注的話題。什麼樣的股票會成為市場領漲的龍頭股呢?

龍頭股首先應具備市場號召力,它率先啟動上揚時會刺激相關或同類題材的個股上揚,就形成整個板塊股上揚。龍頭股一般要麼有良好業績,要麼流通盤或市值較大,要麼企業具備良好形象,要麼具備易被市場挖掘出的潛在題材,如收購、兼並、重組、合資、送配股、涉足高科技等題材。龍頭股的上揚能夠引發市場其餘個股的共鳴。

俗話說:寧為雞頭,不為鳳尾。投資者選股最佳策略就是行情剛啟動時買人龍頭股。龍頭股猶如行情啟動的火車頭,坐在火車頭里能看清行情前進的方向。龍頭股上升末期出現疲態,即意味看行情接近尾聲,是果斷賣出的時機,其餘二三線低價股的上揚只是末段行情的最後瘋狂。龍頭股是行情的鳳向標。

如何捕捉龍頭股?龍頭股的市場特徵一般有以下幾種。

1.大盤長期下跌末期,龍頭股往往先止跌回穩,甚至逆市上揚。

2.成交量或成交金額一段時間持續放大,居市場交易前列。

3.每日交易過程中常常有大筆買單介人,上升時放量,下跌時成交量萎縮,反映買人者多,拋售者少,出現市場主力收集的跡象。

4.具備市場炒作的題材。行情啟動之初,一般龍頭股容易漲停,要有追漲的勇氣。如1991一1993年浦東板塊的兩橋一嘴(浦東金橋、外高橋、陸家嘴),19%-1997年的四川長虹、深發展等績優板塊,1998年的重組股,1999年的有線電視網路股,即東方明珠、廣電股份、真空電子等,2000年初的網路股。

❻ 高估值的中概念股,回歸A股市場是為了融資,還是為了圈錢呢

中概念股回歸正是因為在海外市場的估值低,而在國內這些中概念股的估值就非常高了。因為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在價值評估這方面是有著很大差別的。

畢竟這些中概股背後都是一個個強大的企業,既然有這么大的市場和蛋糕,自然它們也不會忘記要分一杯羹了。而且國內的A股市場為了中概股回歸,也給出了很多有利條件和開了很多綠燈。不過總而言之這些中概股回歸,絕大部分的原因還是為了能在國內的市場“圈錢”。

❼ 前景理論的基本原理


曾有一位著名的財經編輯問過卡尼曼,為什麼將他們的理論稱為「前景理論」,卡尼曼說:「我們只想起一個響亮的名字,讓大家記住它。」
也有學者將「前景理論」翻譯為「預期理論」,在不同的風險預期條件下,人們的行為傾向是可以預測的。
在《賭客信條》一書中,作者孫惟微將前景理論歸納為5句話:
1、「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在確定的收益和「賭一把」之間,多數人會選擇確定的好處。所謂「見好就收,落袋為安。稱之為「確定效應」。
2、在確定的損失和「賭一把」之間,做一個抉擇,多數人會選擇「賭一把」。稱之為「反射效應」。
3、白撿的100元所帶來的快樂,難以抵消丟失100元所帶來的痛苦。稱之為「損失規避」。
4、很多人都買過彩票,雖然贏錢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錢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事業和體育事業了,可還是有人心存僥幸搏小概率事件。稱之為「迷戀小概率事件」。
5、多數人對得失的判斷往往根據參照點決定,舉例來說,在「其他人一年掙6萬元你年收入7萬元」和「其他人年收入為9萬元你一年收入8萬」的選擇題中,大部分人會選擇前者。稱之為「參照依賴」。
確定效應
所謂確定效應,就是在確定的好處(收益)和「賭一把」之間,做一個抉擇,多數人會選擇確定的好處。用一個詞形容就是「見好就收」,用一句話打比方就是「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正所謂落袋為安。
讓我們來做這樣一個實驗。
A.你一定能賺30000元。
B.你有80%可能賺40000元,20%可能性什麼也得不到。
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實驗結果是,大部分人都選擇A。
傳統經濟學中的「理性人」這時會跳出來批判:選擇A是錯的,因為40000×80%=32000,期望值要大於30000。
這個實驗結果是對「原理1」的印證:大多數人處於收益狀態時,往往小心翼翼、厭惡風險、喜歡見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潤。卡尼曼和特韋斯基稱為「確定效應」(certaintyeffect),即處於收益狀態時,大部分人都是風險厭惡者。
「確定效應」表現在投資上就是投資者有強烈的獲利了結傾向,喜歡將正在賺錢的股票賣出。
投資時,多數人的表現是「賠則拖,贏必走」。在股市中,普遍有一種「賣出效應」,也就是投資者賣出獲利的股票的意向,要遠遠大於賣出虧損股票的意向。這與「對則持,錯即改」的投資核心理念背道而馳。
反射效應
面對兩種損害,你是會選擇躲避呢,還是勇往直前?
當一個人在面對兩種都損失的抉擇時,會激起他的冒險精神。在確定的壞處(損失)和「賭一把」之間,做一個抉擇,多數人會選擇「賭一把」,這叫「反射效應」。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讓我們來做這樣一個實驗。
A.你一定會賠30000元。
B.你有80%可能賠40000元,20%可能不賠錢。
你會選擇哪一個呢?投票結果是,只有少數人情願「花錢消災」選擇A,大部分人願意和命運抗一抗,選擇B。
傳統經濟學中的「理性人」會跳出來說,兩害相權取其輕,所以選B是錯的,因為(-40000)×80%=-32000,風險要大於-30000元。
現實是,多數人處於虧損狀態時,會極不甘心,寧願承受更大的風險來賭一把。也就是說,處於損失預期時,大多數人變得甘冒風險。卡尼曼和特韋斯基稱為「反射效應」(reflectioneffect)。
「反射效應」是非理性的,表現在股市上就是喜歡將賠錢的股票繼續持有下去。統計數據證實,投資者持有虧損股票的時間遠長於持有獲利股票。投資者長期持有的股票多數是不願意「割肉」而留下的「套牢」股票。
損失規避
如何理解「損失規避」?用一句話打比方,就是「白撿的100元所帶來的快樂,難以抵消丟失100元所帶來的痛苦」。
前景理論最重要也是最有用的發現之一是:當我們做有關收益和有關損失的決策時表現出的不對稱性。對此,就連傳統經濟學的堅定捍衛者保羅·薩繆爾森,也不得不承認:「增加100元收入所帶來的效用,小於失去100元所帶來的效用。」
這其實是前景理論的第3個原理,即「損失規避」(lossaversion):大多數人對損失和獲得的敏感程度不對稱,面對損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過面對獲得的快樂感。
行為經濟學家通過一個賭局驗證了這一論斷。
假設有這樣一個賭博游戲,投一枚均勻的硬幣,正面為贏,反面為輸。如果贏了可以獲得50000元,輸了失去50000元。請問你是否願意賭一把?請做出你的選擇。
A.願意
B.不願意
從整體上來說,這個賭局輸贏的可能性相同,就是說這個游戲的結果期望值為零,是絕對公平的賭局。你會選擇參與這個賭局嗎?
但大量類似實驗的結果證明,多數人不願意玩這個游戲。為什麼人們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這個現象同樣可以用損失規避效應解釋,雖然出現正反面的概率是相同的,但是人們對「失」比對「得」敏感。想到可能會輸掉50000元,這種不舒服的程度超過了想到有同樣可能贏來50000元的快樂。
由於人們對損失要比對相同數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因此即使股票賬戶有漲有跌,人們也會更加頻繁地為每日的損失而痛苦,最終將股票拋掉。
一般人因為這種「損失規避」(lossaversion),會放棄本可以獲利的投資。
小概率
買彩票是賭自己會走運,買保險是賭自己會倒霉。這是兩種很少發生的事件,但人們卻十分熱衷。前景理論還揭示了一個奇特現象,即人類具有強調小概率事件的傾向。何謂小概率事件?就是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件。
比如天上掉餡餅,這就是個小概率事件。
掉的是餡餅固然好,但如果掉下來的不是餡餅而是陷阱呢?當然也屬於小概率事件。
面對小概率的贏利,多數人是風險喜好者。
面對小概率的損失,多數人是風險厭惡者。
事實上,很多人都買過彩票,雖然贏錢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錢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事業和體育事業了,可還是有人心存僥幸搏小概率事件。
同時,很多人都買過保險,雖然倒霉的概率非常小,可還是想規避這個風險。人們的這種傾向,是保險公司經營下去的心理學基礎。
在小概率事件面前人類對風險的態度是矛盾的,一個人可以是風險喜好者,同時又是風險厭惡者。傳統經濟學無法解釋這個現象。
小概率事件的另一個名字叫運氣。僥幸,就是企求好運,邀天之倖。孔子很反感這種事,他說:「小人行險以僥幸。」莊子認為孔子是個「燈下黑」,他借盜跖之口評價孔子:「妄作孝弟,而僥幸於封侯富貴者也。」對小概率事件的迷戀,連聖人也不能免俗。
前景理論指出,在風險和收益面前,人的「心是偏的」。在涉及收益時,我們是風險的厭惡者,但涉及損失時,我們卻是風險喜好者。
但涉及小概率事件時,風險偏好又會發生離奇的轉變。所以,人們並不是風險厭惡者,他們在他們認為合適的情況下非常樂意賭一把。
歸根結底,人們真正憎恨的是損失,而不是風險。
這種損失厭惡而不是風險厭惡的情形,在股市中常常見到。比如,我們持有一隻股票,在高點沒有拋出,然後一路下跌,進入了徹徹底底的下降通道,這時的明智之舉應是拋出該股票,而交易費用與預期的損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捫心自問,如果現在持有現金,還會不會買這只股票?你很可能不會再買吧,那為什麼不能賣掉它買別的更好的股票呢?也許,賣了它後損失就成了「事實」吧。
參照依賴
假設你面對這樣一個選擇:在商品和服務價格相同的情況下,你有兩種選擇:
A.其他同事一年掙6萬元的情況下,你的年收入7萬元。
B.其他同事年收入為9萬元的情況下,你一年有8萬元進賬。
卡尼曼的這調查結果出人意料:大部分人選擇了前者。
事實上,我們拚命賺錢的動力,多是來自同儕間的嫉妒和攀比。
我們對得與失的判斷,是來自比較。也可以總結為人們在面對差異化的選擇的總是表現出:「寧願作雞頭,也不作鳳尾」的現象。
嫉妒總是來自自我與別人的比較,培根曾言:皇帝通常不會被人嫉妒,除非對方也是皇帝。對此,美國作家門肯早有妙論:「只要比你小姨子的丈夫(連襟)一年多賺1000塊,你就算是有錢人了。」
傳統經濟學認為金錢的效用是絕對的,行為經濟學則告訴我們,金錢的效用是相對的。這就是財富與幸福之間的悖論。
到底什麼是「得」,什麼是「失」呢?也可以總結為人們在面對有對照差異化的選擇中總有一種傾向:「寧願作雞頭,也不作鳳尾」。
你今年收入20萬元,該高興還是失落呢?假如你的奮斗目標是10萬元,你也許會感到愉快;假如目標是100萬元,你會不會有點失落呢?
所謂的損失和獲得,一定是相對於參照點而言的。卡尼曼稱為「參照依賴」(ReferenceDependence)。
老張最幸福的時候是他在20世紀80年代做「萬元戶」的時候,雖然現在自己的村鎮已經改造成了城市,拆遷補貼也讓自己成為了「百萬元戶」,但他感覺沒有當年興奮,因為鄰里都是「百萬元戶」了。
講這個故事的用意不難明白,我們就不再進行煩瑣的論證了 得與失都是比較出來的結果。
傳統經濟學的偏好理論(Preferencetheory)假設,人的選擇與參照點無關。行為經濟學則證實,人們的偏好會受到單獨評判、聯合評判、交替對比及語意效應等因素的影響。
參照依賴理論:多數人對得失的判斷往往根據參照點決定。
一般人對一個決策結果的評價,是通過計算該結果相對於某一參照點的變化而完成的。人們看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看最終結果與參照點之間的差額。
一樣東西可以說成是「得」,也可以說成是「失」,這取決於參照點的不同。非理性的得失感受會對我們的決策產生影響。
具體分析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發生在人們身邊的財富現象無窮無盡,顯得撲朔迷離。而人們總是不斷嘗試著給這些凌亂的財富事件作出合理的解釋,並藉此預測未來。2003年,新年第一期《財富周刊》刊載了這樣一種解釋財富現象的新視角———從心理學角度研究經濟學。
這就是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心理學家卡尼曼(Kahneman)帶給人們的「前景理論」新方向。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學術遠見,歷來被視為當代經濟學的風向標。不少赫赫有名的經濟理論,當年正是從諾貝爾獎開始走向巔峰,為大眾所熟知的。剛剛獲此殊榮的「前景理論」自然成為世人關注的熱門理論。作為「前景理論」基石的心理學對經濟學產生的重大影響,也自然重又為世人所關注所重視。
而心理學的吃香,本身也折射出「9.11事件」以後彌漫在世人心中的不確定情緒。傳統經濟學崇尚的是基於精密數學模型的理性主義,而心理學則強調實驗,認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回首2002年,世界經濟尚未走出低谷,恐怖襲擊時有發生,海灣局勢又開始日趨緊張……多事之秋,人們轉而從心理學中尋求對財富的理解,也在情理之中。
卡尼曼在做諾貝爾演講時,特地談到了一位華人學者的研究成果,他就是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終身教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行為科學中心主任奚愷元教授(Christopher K. Hsee)。奚教授用心理學來研究經濟學、市場學、決策學等學科的問題,是這個領域的主要學者之一。2003年,奚教授在復旦大學和中歐工商學院發表演講,採用大量的實例闡釋了前景理論與傳統經濟學的區別,以及心理學對傳統經濟學的修正。《財富周刊》在此文中截取的,正是演講中的精彩片段。細細讀來,人們會發現:小到個人購物消費,企業的風險決策,大到國家公共政策的制定,社會上林林總總的財富現象,都與心理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看上去很美
如果有兩個匹薩,他們的配料和口味等其它方面完全相同,只不過一個比另外一個更大一點,你是不是願意為大的匹薩支付更多的錢?
答案似乎毫無疑問是肯定的。人應該都是理性的,對於好的東西和壞的東西,人們總是願意為好的東西支付更多的錢。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人的決策卻並不總是如此英明。
來看一個奚教授於1998年發表的冰淇淋實驗。現在有兩杯哈根達斯冰淇淋,一杯冰淇淋A有7盎司,裝在5盎司的杯子裡面,看上去快要溢出來了;另一杯冰淇淋B是8盎司,但是裝在了10盎司的杯子里,所以看上去還沒裝滿。你願意為哪一份冰淇淋付更多的錢呢?
如果人們喜歡冰淇淋,那麼8盎司的冰淇淋比7盎司多,如果人們喜歡杯子,那麼10盎司的杯子也要比5盎司的大。可是實驗結果表明,在分別判斷的情況下(評點:也就是不能把這兩杯冰淇淋放在一起比較,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種種決策所依據的參考信息往往是不充分的),人們反而願意為分量少的冰淇淋付更多的錢。實驗表明:平均來講,人們願意花2.26美元買7盎司的冰淇淋,卻只願意用1.66美元買8盎司的冰淇淋。
這契合了卡尼曼等心理學家所描述的: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們在做決策時,並不是去計算一個物品的真正價值,而是用某種比較容易評價的線索來判斷。比如在冰淇淋實驗中,人們其實是根據冰淇淋到底滿不滿來決定給不同的冰淇淋支付多少錢的。(評點:呵呵,哈根達斯不常吃,太貴,麥當勞那個平時賣2元、炎夏季節1元的冰淇淋蛋筒倒是吃的人很多。整個螺旋形的冰淇淋高高地堆在蛋筒之外,雖然三口兩口就吃完了,但看起來就是感覺很多、很超值。還有肯德基的薯條,常聽朋友說買小包的最劃算,其實又沒誰一根根數過,不過是小包的包小,看上去裝得滿撲撲的罷了。人們總是非常相信自己的眼睛,實際上目測最靠不住了,聰明的商家就善於利用人們的這種心理,製造「看上去很美」的效果。)
再來看一個奚教授做的餐具的實驗。比方說現在有一家傢具店正在清倉大甩賣,你看到一套餐具,有8個菜碟、8個湯碗和8個點心碟,共24件,每件都是完好無損的,那麼你願意支付多少錢買這套餐具呢?如果你看到另外一套餐具有40件,其中24件和剛剛提到的完全相同,而且完好無損,另外這套餐具中還有8個杯子和8個茶托,其中2個杯子和7個茶托都已經破損了。你又願意為這套餐具付多少錢呢?結果表明,在只知道其中一套餐具的情況下,人們願意為第一套餐具支付33美元,卻只願意為第二套餐具支付24美元。
雖然第二套餐具比第一套多出了6個好的杯子和1個好的茶托,人們願意支付的錢反而少了。因為到底24件和31件算是多,還是少,如果不互相比較是很難引起注意的,但是整套餐具到底完好無缺還是已經破損,卻是很容易判斷的。瞧,人們還是依據比較容易判斷的線索做出判斷的,盡管這並不劃算。(評點:這是「完整性」概念,一套餐具件數再多,破了幾個也得歸入次品,人們要求它廉價是理所當然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嘛。不過,商家也可以善加利用人們認為次品必廉價的心理,比如一套好好的傢具,五斗櫥上蹭破塊漆、掉了個原裝把手,只能作為處理品賣了,有的商家腦筋急轉彎,把價格抬高一倍,再打個大大的叉,下面寫上對折處理,實際上還是原來的價,結果反而一下子賣出去了。且不論是否有欺詐的嫌疑,但完整性概念還是有好的應用。在為人處事上也用得到,常言道「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就是說一個人做好了20件事,只要有兩、三件做錯了、沒做好,另外一個人只做了10件事,但都做好了,別人對第二個人的評價往往比對第一個人高。所以有一種觀點認為,人還是應該根據自己的能力,踏踏實實地做事,把損失降到最少就是得益。)其實,大到聯合國的公共決策都可能發生這種偏差。來看這樣一個實驗。比如說太平洋上有小島遭受台風襲擊,聯合國決定到底給這個小島支援多少錢。假設這個小島上有1000戶居民,90%居民的房屋都被台風摧毀了。如果你是聯合國的官員,你以為聯合國應該支援多少錢呢?但假如這個島上有18000戶居民,其中有10%居民的房子被摧毀了(你不知道前面一種情況),你又認為聯合國應該支援多少錢呢?從客觀的角度來講,後面一種情況下的損失顯然更大。可實驗的結果顯示,人們覺得在前面一種情況下,聯合國需要支援1500萬美元,但在後面一種情況下,人們覺得聯合國只需要支援1000萬美元。據說,這個實驗從一般的市民到政府官員,屢試不爽。(評點:這個故事對於政府的決策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賭徒永遠口袋空空——錢和錢是不一樣的
錢就是錢。同樣是100元,是工資掙來的,還是彩票贏來的,或者路上揀來的,對於消費者來說,應該是一樣的。可是事實卻不然。一般來說,你會把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存起來捨不得花,而如果是一筆意外之財,可能很快就花掉了。
這證明了人是有限理性的另一個方面:錢並不具備完全的替代性,雖說同樣是100 元,但在消費者的腦袋裡,分別為不同來路的錢建立了兩個不同的賬戶,掙來的錢和意外之財是不一樣的。這就是芝加哥大學薩勒(Thaler)教授所提出的「心理賬戶」的概念。
比如說今天晚上你打算去聽一場音樂會。票價是200元,在你馬上要出發的時候,你發現你把最近買的價值200元的電話卡弄丟了。你是否還會去聽這場音樂會?實驗表明,大部分的回答者仍舊會去聽。可是如果情況變一下,假設你昨天花了200元錢買了一張今天晚上的音樂會票子。在你馬上要出發的時候,突然發現你把票子弄丟了。如果你想要聽音樂會,就必須再花200元錢買張票,你是否還會去聽?結果卻是,大部分人回答說不去了。
可仔細想一想,上面這兩個回答其實是自相矛盾的。不管丟掉的是電話卡還是音樂會票,總之是丟失了價值200元的東西,從損失的金錢上看,並沒有區別,沒有道理丟了電話卡後仍舊去聽音樂會,而丟失了票子之後就不去聽了。原因就在於,在人們的腦海中,把電話卡和音樂會票歸到了不同的賬戶中,所以丟失了電話卡不會影響音樂會所在賬戶的預算和支出,大部分人仍舊選擇去聽音樂會。但是丟了的音樂會票和後來需要再買的票子都被歸入同一個賬戶,所以看上去就好像要花400元聽一場音樂會了。人們當然覺得這樣不劃算了。
(評點:把不同的錢歸入不同的賬戶,這就是為什麼賭徒的口袋裡永遠沒錢的道理,輸了當然沒什麼好說的,贏了,反正是不勞而獲來得容易,誰願意存銀行啊?從積極的方面講,不同賬戶這一概念可以幫助制訂理財計劃。比如一家單位的員工,主要收入由工資——用銀行卡發放、獎金——現金發放構成,節假日和每季度還有獎金,偶爾炒個股票、郵幣卡賺點外快,那麼可以把銀行卡中的工資轉入零存整取賬戶作為固定儲蓄,獎金用於日常開銷,季度獎購買保險,剩餘部分用於支付人情往來,外快則用來旅遊休閑。由於在心理上事先把這些錢一一歸入了不同的賬戶,一般就不會產生挪用的念頭)
類似的概念還可以幫助政府制定政策。比方說,一個政府現在想通過減少稅收的方法刺激消費。它可以有兩種做法,一個是減稅,直接降低稅收水平,另外一種是退稅,就是在一段時間後返還納稅人一部分稅金。從金錢數額來看,減收5%的稅和返還5%的稅是一樣的,但是在刺激消費上的作用卻大不一樣。人們覺得減收的那部分稅金是自己本來該得的,是自己掙來的,所以增加消費的動力並不大;但是退還的稅金對人們來說就可能如同一筆意外之財,刺激人們增加更多的消費。顯然,對政府來說,退稅政策比減稅政策,達到的效果要好得多。 痛苦讓人記憶猶新——人人怕風險,人人都是冒險家
面對風險決策,人們是會選擇躲避呢,還是勇往直前?
讓我們來做這樣兩個實驗——
一是有兩個選擇,A是肯定贏1000 ,B是50%可能性贏2000元,50%可能性什麼也得不到。你會選擇哪一個呢?大部分人都選擇A,這說明人是風險規避的。
二是這樣兩個選擇,A是你肯定損失1000元,B是50%可能性你損失2000元,50%可能性你什麼都不損失。結果,大部分人選擇B,這說明他們是風險偏好的。
可是,仔細分析一下上面兩個問題,你會發現他們是完全一樣的。假定你現在先贏了2000元,那麼肯定贏1000元,也就是從贏來的2000元錢中肯定損失1000
元;50%贏2000元也就是有50%的可能性不損失錢;50%什麼也拿不到就相當於50%的可能性損失2000元。
由此不難得出結論:人在面臨獲得時,往往小心翼翼,不願冒風險;而在面對損失時,人人都成了冒險家了。這就是卡尼曼「前景理論」的兩大「定律」。
「前景理論」的另一重要「定律」是:人們對損失和獲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損失的痛苦要遠遠大於獲得的快樂。讓我們來看一個薩勒曾提出的問題:假設你得了一種病,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低於美國年均車禍的死亡率)會突然死亡,現在有一種葯吃了以後可以把死亡的可能性降到零,那麼你願意花多少錢來買這種葯呢?那麼現在請你再想一下,假定你身體很健康,如果說現在醫葯公司想找一些人測試他們新研製的一種葯品,這種葯服用後會使你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突然死亡,那麼你要求醫葯公司花多少錢來補償你呢?在實驗中,很多人會說願意出幾百塊錢來買葯,但是即使醫葯公司花幾萬塊錢,他們也不願參加試葯實驗。這其實就是損失規避心理在作怪。得病後治好病是一種相對不敏感的獲得,而本身健康的情況下增加死亡的概率對人們來說卻是難以接受的損失,顯然,人們對損失要求的補償,要遠遠高於他們願意為治病所支付的錢。
不過,損失和獲得並不是絕對的。人們在面臨獲得的時候規避風險,而在面臨損失的時候偏愛風險,而損失和獲得又是相對於參照點而言的,改變人們在評價事物時所使用的觀點,可以改變人們對風險的態度。
比如有一家公司面臨兩個投資決策,投資方案A肯定盈利200萬,投資方案B有50%的可能性盈利300萬,50%的可能盈利100萬。這時候,如果公司的盈利目標定得比較低,比方說是100萬,那麼方案A看起來好像多賺了100萬,而B則是要麼剛好達到目標,要麼多盈利200萬。A和B看起來都是獲得,這時候員工大多不願冒風險,傾向於選擇方案A;而反之,如果公司的目標定得比較高,比如說300萬,那麼方案A就像是少賺了100萬,而B要麼剛好達到目標,要麼少賺200萬,這時候兩個方案都是損失,所以員工反而會抱著冒冒風險說不定可以達到目標的心理,選擇有風險的投資方案B。可見,老闆完全可以通過改變盈利目標來改變員工對待風險的態度。
再來看一個卡尼曼與特沃斯基的著名實驗:假定美國正在為預防一種罕見疾病的爆發做准備,預計這種疾病會使600人死亡。現在有兩種方案,採用X方案,可以救200 人;採用Y方案,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救600人,三分之二的可能一個也救不了。顯然,救人是一種獲得,所以人們不願冒風險,更願意選擇X方案。
現在來看另外一種描述,有兩種方案,X方案會使400人死亡,而Y方案有1/3 的可能性無人死亡,有2/3的可能性600人全部死亡。死亡是一種失去,因此人們更傾向於冒風險,選擇方案B。
而事實上,兩種情況的結果是完全一樣的。救活200人等於死亡400人;1/3可能救活600人等於1/3可能一個也沒有死亡。可見,不同的表述方式改變的僅僅參照點——是拿死亡,還是救活作參照點,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奚教授介紹,這是新經濟學對微觀經濟學很重要的一個內容——風險決策理論的修正。傳統的經濟學是一個規范性的經濟學,也就是教育人們應該怎樣做。而受心理學影響,經濟學更應該是描述性的,它主要描述人們事實上是怎樣做的。風險理論演變經過了三階段:從最早的期望值理論(expectedvalue theory),到後來的期望效用理論(expectetility theory),到最新的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其中前景理論是一個最有力的描述性理論。

❽ 什麼是股票形態中的雞頭,鴿子頭,鴨頭。

自己起的名字

❾ 股票開戶時 為什麼要進行開戶視頻

投資者在進行股票時,錄制視頻主要是核查投資者身份證的有效性及真實性,並以視頻方式審核投資者與其提供的有效身份證明文件的一致性,同時,確保投資者是自願開的。

同時,投資者在進行股票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在錄入個人身份信息時,應仔細的檢查一遍,確保錄入信息沒有錯誤,否則會被駁回。

2、錄視頻時,最好五官端正入鏡,口齒清晰,確保無雜音。

3、投資者的身份證有效期限最好在半年以上。

4、綁定的銀行卡,最好是一類銀行卡,否則會影響投資者日後的轉賬;設置密碼時,不能是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的連號,或者較簡單的密碼。

在成功之後,證券一般會通過簡訊,向投資者發送其股票賬戶信息。

閱讀全文

與股票雞頭走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回購股票資產負債表變化 瀏覽:722
信息熵股票模型 瀏覽:765
002505大康農業股票歷史數據 瀏覽:270
股票百分百賺錢技巧 瀏覽:974
上海梅林的股票今天走勢圖形 瀏覽:127
有一隻股票當天漲出離譜價格 瀏覽:271
股票板塊漲幅地圖 瀏覽:365
證券公司新三板股票代碼 瀏覽:424
中天科技股票有什麼問題 瀏覽:902
000066中國長城股票近1年價 瀏覽:799
股票分類數據 瀏覽:309
長亮科技關於限制性股票 瀏覽:904
每天退市的股票多不多 瀏覽:859
香港賬戶可以炒哪些股票 瀏覽:971
大博醫療股票行情走勢 瀏覽:305
證券基金期貨保險股票 瀏覽:521
下載什麼軟體買股票 瀏覽:589
網宿科技怎麼股票跌那麼多 瀏覽:15
股票賬戶內有80股的怎麼賣 瀏覽:803
a股長期投資股票 瀏覽: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