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野村控股和雷曼的文化差異
自野村去年9月收購了雷曼兄弟的國際業務後,兩公司間的文化和企業差異就不斷暴露出來。在高管薪酬、決策速度和在工作場所對待女性等方面都出現了對立情緒
② 野村證券的並購雷曼
野村證券已決定整合日本和Asiaex-Japan(亞洲除日本以外地區)的股票業務,以此來創建一個真正的泛亞太商業模式。
最新的消息是,野村控股已經在人事安排上組建了新的領導層。
現任野村控股Asiaex-Japan股票主管的TomoyukiTeraguchi擔任了亞洲股票業務的整合過渡負責人。
同時,野村控股也任命了SigurbjornThorkelsson為新的亞太區包括日本在內的股票業務主管。1992年,他在紐約作為一個股票衍生產品交易員加入雷曼兄弟,
野村控股表示,新的領導階層無論是在為商業提供更多的有價值服務方面,還是為客戶提供商品上,都是強強聯合。「這個問題和他們來自哪裡無關,而與他們是誰相關。關鍵在於補充實力,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同時,野村控股也承認:「股票市場的資深管理團隊現在已經就位,他們會與全球股票主管HiromasaYamazak團結合作,加速整合過程的進行,然後保證我們的股票業務在全球的發展。」
實際上,消息人士稱,野村控股還向部分銀行人士提供2009年獎金方案。
野村控股還表示將僱傭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子公司LehmanBrothersInternational(Europe)的固定收益部門的150名員工。這些雇員將加入其固定收益業務,即普通交易部門和其為客戶處理結構化產品的解決方案的業務部門。 「我們計劃逐一檢查辦公處,找到最好的辦法來整合員工和業務。作為一個金融公司,我們把員工看作非常重要的財產,相信這仍將是我們今後的方向。」野村控股稱。
據報道,野村控股高層管理的特別顧問SadeqSayeed表示,野村控股將提供超過10億美元的獎金,而野村控股將保留很大一部分員工,但同時承認一些員工將離開公司。
此外,野村控股已同意收購雷曼兄弟的印度後台業務。雷曼兄弟在印度擁有約2000名員工,大多在孟買附近的Powai。Powai業務主要涵蓋軟體開發和後台支持,不包括在此前野村控股2.25億美元收購雷曼兄弟亞洲業務的交易中,因雷曼兄弟此前計劃單獨出售該業務。
「雷曼兄弟的人才非常搶手,特別是在中國區和一些重要的行業領域,我們當然很有興趣了。」一家歐資投資銀行亞洲區主管直言不諱。
事實上,行動已經開始了。瑞銀集團日前表示,公司已聘請四位曾在雷曼兄弟控股公司任職的石油及天然氣領域的銀行業人士,從而對野村控股挽留雷曼兄弟原雇員的計劃構成打擊。
③ 野村證券就是野村控股嗎
http://wiki.mbalib.com/wiki/%E6%97%A5%E6%9C%AC%E9%87%8E%E6%9D%91%E6%8E%A7%E8%82%A1%E5%85%AC%E5%8F%B8
---
是
④ 美國對沖基金爆倉對市場影響幾何
美國對沖基金爆倉這一事件可能導致金融機構削減向基金及其他投資者提供的融資額度,推動資本市場去杠桿化,進而加劇市場波動。但分析人士表示,盡管該事件造成諸多金融機構損失慘重,引發股市波動,但應不會觸發大規模金融危機。
美國金融公司斯奎爾公司首席市場分析師羅尼·內姆表示,因基金清盤而出現的大宗交易可能在本周給市場帶來一些波動。
不過,美國市場研究機構貝斯波克投資集團表示,目前還沒有看到此事件影響整個金融體系。外匯交易商歐洲貨幣交易公司分析師西蒙·哈維說,阿奇戈斯資本管理公司事件的影響到目前為止依然有限,受到影響的僅限於部分公司。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3月29日表示,已經開始監測阿奇戈斯資本管理公司保證金違約事件,並與市場參與者保持溝通。
(4)野村控股股票走勢擴展閱讀
阿奇戈斯資本管理公司因未能及時補足交易保證金而遭到強制平倉:
3月26日,阿奇戈斯資本管理公司因未能及時補足交易保證金而遭到強制平倉,導致包括多家美國公司在內的一些公司股票價格大幅下跌,一些向阿奇戈斯資本管理公司提供融資的國際金融巨頭預計將遭受較大損失。
日本證券業巨頭野村控股29日發布消息說,其美國子公司在26日與美國客戶的交易中可能出現巨額損失。按當日市場價格計算,野村控股將向該客戶索賠約2200億日元(1美元約合110日元)。瑞士信貸也表示,這一事件將對其今年第一季度業績造成重大沖擊。
德意志銀行對媒體表示,該銀行大量拋售了與阿奇戈斯資本管理公司相關的股票,但損失不大。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則表示,沒有因此次事件而遭受重大損失。
⑤ 美國金融危機為何會沖擊日本市場
美國金融風暴日益蔓延,病急亂投醫的美國投行們恐怕現在最急需的就是外界「幫助」,這時,「活雷鋒」日本金融機構出現了。
9月24日,日本最大證券公司野村控股株式會社宣布,收購雷曼兄弟在歐洲和中東的股票,此前兩天,野村證券還收購了雷曼在亞洲的業務。分析人士稱,此次收購將助野村證券的海外收入提升。預計到2011年,其海外收入佔比將增加到30%以上。
這只不過是日本金融機構對華爾街抄底的最新動態。9月22日,日本最大的銀行集團——株式會社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宣布,將收購摩根士丹利10%-20%的普通股。與此同時,瑞穗也宣稱將投資美林……一時間,日本人的身影再度站上華爾街。
「日本金融機構這次大肆收購美國投行是個不錯的機會,但風險也不可小覷。」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宋頌興表示,美國金融危機給了日本公司抄底的極好機會,但由於危機還有繼續惡化的趨勢,美國政府的救市能否起到效果都還不確定,所以風險也相當大。
這次日本金融機構的大方出手,不禁令人想起上世紀80年代末的一幕:許多日本企業一擲千金收購美國著名的圓石灘、洛克菲勒中心等標志性地產,並且放言「買下整個美國」。但最終日本人並沒能買下美國,他們只是為美國債務埋單,落了個人財兩空。這次是否會重蹈當年覆轍?
「日本企業這次能否如願尚難下結論,但其風險相對可控。」宋頌興表示,這次日本的收購顯得比較小心,其主要目標是收購這些投行的亞太業務和歐洲業務,對於危機最嚴重的美國本土業務基本上沒有涉及。
以前日本經濟發展比較迅速,其企業到海外投資的慾望迫切,但並沒有做好充分准備,特別是在人才方面准備尤其欠缺,導致了其最後的失敗。現在,日本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其人才准備和國際經驗都已今非昔比,所以成功的概率更大些。
和日本企業並購美國投行的實際行動相比,中國企業收購美國資產的動作則是「雷聲大,雨點小」。那麼,中國企業是否應趁機收購美國投行?
「中國應適當參與收購,這不是從賺錢的角度考慮,而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國際化。」宋頌興表示,中國現在的情況有些像當年的日本,經濟發展迅速,也有出去收購的願望,但由於人才儲備不夠,企業也沒有做好准備,所以大規模收購美國資產不現實,失敗的可能性極大。
⑥ 日本野村控股公司的發展歷程
1925年12月25日從大坂株式會社野村銀行中分離出來,成立了野村證券。
1926年1月正式營業。 1946年總公司移至東京。
1949 年成為東京證券交易所的正式會員。
1961年公司股票在東京證券交易所、大坂證券交易所、名古屋證券交易所上市。
19664年 電子計算機部分離出來,成立株式會社野村電子計算機中心。
1985年野村商務服務株式會社成立。
1993年 野村信託銀行株式會社成立。
1999年11月 野村企業信息子公司成立。
⑦ 雷曼事件的發生過程
2008年6月12日,雷曼宣布:荷勃特·邁克戴德將接替約瑟夫·葛里高利任首席營運長,同時首席財務官埃林·卡蘭由伊恩·勞伊特取代。有評論稱此次換將是雷曼的無奈選擇,這兩名被炒魷魚的高管實際上是為整個公司管理層扛起了黑鍋。此前兩天,雷曼爆出二季度(2008年3月1日至2008年5月31日)預計虧損額約28億美元,即每股收益-5.14美元。6月12日消息公布當天,雷曼股價下跌4.42%,收於22.70美元。
2008年6月30日,雷曼兄弟公司股價下跌至19.81美元,跌幅高達11%。至此,該公司股價已跌至2000年5月以來的最低點。分析人士認為,市場對雷曼兄弟財務狀況的信心跌至谷底,以及公司業績持續下滑引發出售傳聞是該股股價此次創出八年新低的主要原因。
2008年7月11日,雷曼兄弟股價報收於14.49美元,大跌16%,起因為市場傳言稱其可能會受房利美和房地美事件的重大打擊而步貝爾斯登後塵。
2008年7月22日,華爾街上最熱門的消息莫過於高盛操縱貝爾斯登和雷曼股價,該消息迅速成為紐約金融界人士在周末聚會時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
2008年9月7日,有報道稱,長期任職的雷曼兄弟歐洲和亞洲業務主管傑里米·艾薩克斯將於今年年底離任。此外,雷曼兄弟歐洲及中東首席運營官伯諾伊特·薩瓦雷特和固定收益部門主管安德魯·莫頓也將卸任。
2008年9月10日,財務報道顯示,雷曼兄弟當年第二季度損失39億美元,是它成立158年來單季度蒙受的最慘重損失。
雷曼兄弟決定出售旗下資產管理部門55%的股權,並分拆價值300億美元處境艱難的房地產資產。另外,代表蘇格蘭皇家銀行(RBS)的律師MartinBienenstock在法庭聽證會上稱,該行在向雷曼兄弟索取15億至18億美元的債務。
2008年9月12日,美國財長保爾森宣稱美聯儲不會援助雷曼兄弟公司,雷曼兄弟股價也因此下跌13.5%,收於3.65美元,下跌至14年來的新低。9月13日,最後的救命稻草,代表美聯儲意志的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拒絕了雷曼的並購意向;2008年9月14日,國際互換和衍生產品協會(International Swaps and Derivatives Association ,ISDA)宣布允許投資者沖銷與雷曼相關聯的信用衍生品以避免捲入雷曼破產後引發的巨大漩渦中。 2008年9月15日凌晨1點,雷曼兄弟公司只得宣布申請11號破產保護法案。雷曼超越了1990年德崇證券(Drexel Burnham Lambert)的破產規模,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投資銀行破產案從此誕生。需要指出一點,在11號法案下申請破產保護與直接申請破產是有所區別的。直接申請破產意味著企業旋即徹底死亡而不再有任何迴旋的餘地,只剩下被清算關張一條路;而申請破產保護則意味著公司可以在未來幾個月內重組業務,死馬當活馬醫,盡可能爭取再度贏利。破產公司仍可照常運營,公司管理層繼續負責公司的日常業務,其股票和債券也在市場繼續交易。
自雷曼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後,英國第三大銀行巴克萊銀行於2008年9月17日宣布,出資17.5億美元收購雷曼兄弟公司紐約總部、兩個數據中心以及部分交易資產。日本最大的證券公司野村控股(Nomura Holdings Inc., NMR)則在9月22日、23日與雷曼兄弟連續簽署兩項協議,收購雷曼亞太地區業務(除韓國以外)及其歐洲和中東地區的業務。法國電力業巨頭法國電力(Electricite de France, EDF.YY)旗下子公司EDF Trading Ltd9月29日表示,法國電力已經同意從雷曼兄弟手中收購下屬公司Eagle Energy Partners I, L.P.,此舉旨在優化法國電力旗下燃氣供應業務。同日,私人資本運營企業Bain Capital LLC和Hellman & Friedman LLC與雷曼兄弟達成協議,將出資21.5億美元收購雷曼兄弟旗下包括Neuberger Berman在內的多數投資管理業務。同年10月3日,野村控股第三次與雷曼簽署協議,同意收購雷曼兄弟的印度後台業務。曾經輝煌一時的雷曼在不到三周的時間里已經被肢解得四分五裂,面目全非了。至此,雷曼終於徹底墜入谷底,再也無法重見天日了。
⑧ 麥道夫成功讓半個世界上當,騙取500億美金後最終結局如何
伯納德·麥道夫,曾經是華爾街上一個富有傳奇性的名字,人送外號“金融界的巫師”,是美國人眼中的傳奇英雄。他憑借著猶太人的絕頂聰明,一手導演了美國至今為止最大的金融詐騙案。這是怎麼回事呢?麥道夫最終的結局如何呢?
(伯納德·麥道夫)
直到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爆發,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為應付這場危機,要求從麥道夫的投資公司里贖回資金,這才讓麥道夫惶恐不安。因為在金融危機中,他的公司里只有撤資者,卻鮮有投資者,公司的資金鏈幾近斷裂。
2008年12月初,擔任公司總經理的小兒子安德魯向麥道夫匯報,歐洲客戶要求緊急調用70億美元,用於應付金融危機。這成了壓垮麥道夫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麥道夫向兒子們坦誠了整個騙局。於是,“華爾街巫師”成了“華爾街巨騙”,他成功忽悠了半個世界。在其公司的4800個投資者賬戶中,上當受騙者遍布亞、歐、美洲,甚至包括一些慈善組織和國際機構。
當然了,美國首當其沖地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個別對沖基金公司損失近80億美元,還有不少猶太學校和慈善組織也損失慘重。據事後調查的政府部門估計,這些機構的損失可能上百億美元。
在歐洲,匯豐銀行的損失超過10億美元;西班牙的金融巨頭桑坦德銀行虧損30億美元;瑞士金融業更是遭受重創,估計虧損超過50億瑞郎。
在亞洲,日本和韓國的部分金融巨頭也深受其害,野村控股損失了近300億日元,韓國的人壽保險公司也有1億美元打了水漂。
2009年3月12日,經過近4個月的調查和庭審,麥道夫終於低頭認罪。檢察機關對他提起了11項罪名指控均成立。最終,70歲的麥道夫被判處150年監禁。
入獄後不久,麥道夫提出了人道出獄的申請,理由不外乎兩點:一是他已經是70多歲的高齡;二是他在獄中遭受了心理折磨,也算是對受害者償還了。
不過,麥道夫的這個申請無異於痴人說夢,相對於那些被他騙得一貧如洗的人來說,這點心理折磨根本算不得什麼。更何況,還有個別受害者為此選擇了自殺。
麥道夫沒有獲得保釋。不過,據說他在監獄中還過得不錯,他不再是那個千夫所指、被人唾罵的對象,而是如明星一般受人追捧。
⑨ 澳元為什麼走勢變強了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5年11月30日宣布將人民幣作為除英鎊、歐元、日元和美元之外的第五種貨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里程碑時刻,意味著人民幣已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
消息公布後,離岸人民幣短線上漲,美元走高,歐元和英鎊下行。
IMF此後確認,人民幣在SDR貨幣籃子中的權重為10.92%,超出日元和英鎊,但低於外界預期。在今年7月的初步評估報告中,IMF工作人員曾估計人民幣的權重將在14%-16%。
新貨幣籃子要到2016年10月1日才開始生效。今年8月,IMF宣布將當前SDR的貨幣籃子有效期將從12月31日延長9個月至2016年9月30日。
對於國際市場上人民幣使用的短期影響,IMF亞太部門主管李昌鏞(Changyong Rhee)在周一的電話會議上對媒體表示,市場對未來人民幣的需求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人民幣加入SDR後,受歡迎程度上升,需求會相應上升。但也有認為,加入SDR後,中國資本市場更加開放,會出現資本流出的情況。因此兩種方向的影響都存在,「凈影響」目前還很難判斷。
IMF總裁拉加德表示,「執董會關於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的決定是中國經濟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是對中國當局在過去多年來在改革其貨幣和金融體系方面取得的成就的認可。」
市場有觀點認為,在人民幣加入IMF儲備貨幣行列之後,澳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會受到影響。
渣打銀行預計,得益於人民幣被納入SDR,未來五年流入中國的資金將達到1.1萬億美元。瑞信、法國巴黎銀行和日本瑞穗銀行均認為,澳元將是人民幣吸引外資流入的一個受害者。被海外投資者視為人民幣替身的澳元會相應「失寵」,管理外匯儲備的經理可能削減澳元持倉,中國國債會比澳大利亞國債受青睞。
近期有觀點認為,澳元雖然在本季度成為表現最好的發達國家貨幣,但這一漲勢註定將要失敗,人民幣納入SDR的一個輸家是澳元。對此,瑞信駐紐約的首席全球外匯策略師Shahab Jalinoos表示,過去,澳元與中國經濟周期的緊密聯系使澳元被當作人民幣的替代品。現在,這些央行可以直接選擇人民幣債券,而且人民幣與澳元國債收益率相當甚至更高。同時他也指出,澳大利亞並不在大多數國家的貿易中佔大頭,其作為儲備貨幣的需求是有限的。
「澳元近期的漲勢不太可能持續,因為在美聯儲勢將啟動加息的當下,市場低估了澳央行將再度降息的可能性,」澳大利亞聯邦銀行(CBA)駐悉尼的策略師Joseph Capurso稱。「中國增長乏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這些因素都不支持澳元持續走強。」
然而對於上述人民幣入SDR會沖擊澳元地位這一觀點,及對澳元之後走勢的預測,澳聯儲(RBA)並不認同。澳聯儲助理主席德貝爾(Guy Debelle)上月曾表示,投資者持有澳元,並非作為人民幣的替代品,人民幣納入IMF儲備貨幣行列短期內不會影響流入澳大利亞債市的資金。
德貝爾指出,投資者持有澳元是為了在美元、歐元和日元這三個G3貨幣以外實現多樣化。他說道:「我認為,投資者在其投資組合當中包括澳元是出於其他原因,不是作為人民幣的替代品。」
對於人民幣入籃是否會給澳元帶來沖擊,野村控股(Nomura)駐悉尼策略師Andrew Ticehurst說:「我覺得大家應該進行更深入的思考,探尋澳元貶值的深層原因。澳元下挫是因為可能爆發地區性貨幣戰?還是因為大宗商品價格似乎將繼續走低?亞太地區是否會出現更多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