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海灣戰爭中國哪些股暴漲
A股中的石油黃金。
對中國股市的影響主要是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兩方面影響,它直接會導致A股市場中的黃金、石油等個股大漲,同時也會讓航空、航運股票大跌。
而間接影響則是持續的戰爭會推高油價水平,進而推動我國國內的通脹,引發股市大跌。比較明顯的就是海灣戰爭時期油價從30元到130元對我國股市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㈡ 戰爭時美股什麼股票漲的最多
1991年海灣戰爭、1998年美、英轟炸伊拉克、2003年美英發動伊拉克戰爭和2011年美英法空襲利比亞,得出以下結論。
從歷次戰爭前後美股的表現來看,美股在開戰前明顯下跌,開戰後迅速反彈。
其中受益最大的是
軍工概念股
黃金概念股
㈢ 兩伊戰爭時的股市
這段時間80年代到90年初,美國剛走出通脹的壓力股市穩中有升,這段時間科技股漸漸得到市場認可走勢強於大勢。90年美國靠海灣戰爭拉動經濟得到很大提升,科技股微軟,思科等等到2000年更是有幾十倍漲幅,我國99年5.19行情就是科技,網路股帶動的,到2000年達到高潮很多個股也有5倍到10倍的漲幅。
樓主你所關心的化工股是萬年兄股,更本翻不了身的,所以不論是兩伊戰爭80年代還是海灣戰爭的90年代都沒有表現整個板塊遠遠跑輸道瓊斯指數,我國的化工股板塊從有股市88年底到現在也都是跑輸滬深大勢的。
㈣ 股票:打仗的話,買什麼股票好
股票:打仗的話,買黃金、原油、醫療、稀土以及軍工股票好。
一、首先回顧下1990年發生的海灣戰爭。
90年的海灣戰爭類似於當今的情況:阿拉伯世界分為支持伊拉克和支持美國的兩派,並沒有發生70年代中東國家聯合對美國實行石油禁運的事件 直接受影響最大的當然是原油。原油價格從90年6月份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開始上漲,然後基本在正式開戰時達到最高點。充分體現了金融市場買預期、賣現實的特點。但由於只有伊拉克一國的石油產量受損,油價的上漲未能持續,基本在第二年又回到了戰爭開始前的狀態。
二、黃金和油也保持著同步的漲幅
表明避險需求只能是脈沖式需求,長期的上漲仍然需要不斷地通脹預期才能實現。銅基本也和原油同步上漲,體現的是成本推動。隨著油價的快速上升,通脹預期不斷升溫,股票受到的壓力較大。原因在於成本上升會對工業企業的利潤有所損傷,同時快速上升的油價會導致市場憂慮美聯儲貨幣政策的轉變,即面對高通脹需要加息。換句話說,利率的大幅上升會壓縮股票的市盈率。
股票流通股是一定的,如果主力大量收集籌碼,那麼可參與買賣的籌碼就會減少,這樣一來,物以稀為
貴,買不到股票,只能抬高股價買。這時候風險極大,主力的獲利機會也極大。主力出貨完畢,散戶的熱
情也就告一段落,那麼股價就會自然降下來或者被主力砸下來。
三、在中國沒有戰爭股
「戰爭股」主要是只為戰爭提供物資供應的公司,因為戰爭而擴大產量從而獲益。比如一次大戰時,由於美國遠離歐洲戰場,得到大量訂單,當時被稱為「戰爭新娘景氣」。
不過,在中國,一到戰時,整個國家都會進入戰時狀態,物資實行配給制(改革開放之前的狀態),不要
說戰爭股了,股市都會長期間休市。
㈤ 戰爭對股市影響大嗎
你好,從長期來看戰爭對股市趨勢沒有太大的影響。從短期來看,一個國家本土受到襲擊會導致股市下跌,但如果是這個國家對外的戰爭,一般軍工行業會漲一些。戰爭將會造成人們對經濟和時局的恐慌,進而造成整個大盤的下跌和航天軍工板塊的走強。
另外,局部戰爭對股市影響有限, 美國的股市,上世紀60年代年的古巴導彈危機,雖然美國和前蘇聯幾乎要發生戰爭,股市短期應聲而下,但是後來漲幅更高,再來看,第一次海灣戰爭為發生在1980,而美國正處於牛市階段,第二次海灣戰爭為發生在1991年美國領導的聯合國部隊與伊拉克之間的戰爭。
其歷史也有證明,突發事件對股市的影響都是短暫的,短期的局部戰爭有利於軍工和石油板塊走強。調整一旦完畢就是買入好時機。股市的最終選擇方向是宏觀經濟支撐的,戰爭對股市影響有限。
中國股市雖然受國外市場的影響較小,但短期的影響還是有的,如果戰爭爆發,原油生產類公司股價將形成市場的炒作熱點,與軍事工業有關的股票也將有機會表現,但這些板塊的炒作都是投機性炒作,持續的時間不會太長,而且回調的速度也會很快,投資者不可追高,只能守株待兔,等行情形成時應該獲利了結。
題材板塊上,原油、黃金概念周五漲幅居前,是因為美伊沖突,中東局勢不穩,引發市場避險情緒升溫,事件驅動拉升起來的概念,持續性還有待觀察;但隨著戰爭的爆發,原油生產類公司股價將形成市場的炒作熱點,與軍事工業有關,黃金概念等這些板塊個股也將會反復表現。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㈥ 美國發動戰爭前後股市和原油市場的反應為什麼迥然不同
我們比較了1991 年海灣戰爭、1998 年美、英轟炸伊拉克、2003 年美英發動伊拉克戰爭和2011 年美英法空襲利比亞,得出以下結論。
從歷次戰爭前後美股的表現來看,美股在開戰前明顯下跌,開戰後迅速反彈。以標普500 指數為例來看歷次戰爭前後的美股表現。先看兩次戰爭:(1)1991 年海灣戰爭前1 個月下跌6%,開戰後三個月反而上漲了近25%;(2)2003 年伊拉克戰爭前兩個月下跌14%,而開戰前反而反彈9%,開戰後繼續反彈15%。再來看兩次空襲:(1)1998 年空襲伊拉克前2 個月,美股上漲21%,空襲後三個月,繼續反彈13%;(2)2011 年,空襲敘利亞前1 個月,美股下跌80 個點,跌幅達到6%,而空襲前幾天,美股就反彈40點或3%,收復了一半失地,空襲後一個半月繼續反彈5%。目前的形勢和2011 年最接近,而今年8 月初至今,美股也下跌了70 個點,跌幅接近2011 年空襲利比亞前的跌幅,市場已經消耗了一部分空襲的預期,下跌空間不大,未來即使空襲,上漲的概率反而更大。
而原油價格在空襲和入侵表現不一,空襲時上漲,而入侵時大跌。以布倫特原油為例,油價在空襲時均出現上漲,1998 年、2011 年兩次空襲的漲幅10%和20%;而在入侵時出現下跌,1991 年、2003 年兩次入侵的跌幅分別為27%和37%,可見從過去四次戰事來看,空襲的平均漲幅15%低於入侵的平均跌幅32%。
㈦ 歷年戰爭對股市的影響
戰爭對股市的影響如下:
1、局部戰爭對股市影響有限, 美國的股市,上世紀60年代年的古巴導彈危機,雖然美國和前蘇聯幾乎要發生戰爭,股市短期應聲而下,但是後來漲幅更高,再來看,第一次海灣戰爭為發生在1980,而美國正處於牛市階段,第二次海灣戰爭為發生在1991年美國領導的聯合國部隊與伊拉克之間的戰爭。
2、歷史證明,突發事件對股市的影響都是短暫的,短期的局部戰爭有利於軍工和石油板塊走強。調整一旦完畢就是買入好時機。
3、一切歷史事件表明,股市的最終選擇方向是宏觀經濟支撐的,戰爭對股市影響有限。所以對於中國來說,中國現階段還處於一個穩健的歷史時期,股民朋友大膽的買股票就是了,不要被一些短暫的事件影響操作。短線的話軍工可以介入,而且前幾天受輕軌建設影響的智能科技類,製造類,新材料板塊今天有所回落,可以大膽的在回落的時候介入,短線有再次出現報復性反彈。
拓展資料:
1.戰爭不可避免地對股市、期市產生影響。戰爭是人類解決矛盾的一種方式,當其他可用的方式都不能有效解決矛盾時,人們會選擇用戰爭來解決。古往今來,人類發生過的戰爭不計其數。就戰爭的影響而言,涉及面是相當廣泛的,除了某種程度上推動歷史的發展之外,對交戰雙方、鄰國甚至更遠的國家的社會、民族、經濟、文化等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自從人類經濟社會有了股市和其實之後,戰爭也就不可避免地對它們產生影響,因為股市和期市本身就是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核心差別?商品期貨受戰爭的影響一般會上漲,而不同國家的股票和股指期貨受到戰爭的影響表現則不盡相同
對交戰國而言,商品現貨是必漲的。 戰爭推動現貨商品上漲的本質原因是由戰爭的兩大特性造成的,即戰爭的消耗性和破壞性。戰爭是物資的極大消耗,是人類對之前生產的商品最高級別的消耗運動,在戰爭中,交戰國的能源、金屬、軍工用品、醫葯等都會快速消耗;戰爭也是對社會經濟的破會,除了戰爭直接摧毀房屋、廠房、農田等,還會由於戰爭引起的人口數量減少,而使農民、工人和其他勞動力大大減少,同時戰爭引起的社會動盪還會使更多的大量工廠關閉、農田荒廢,造成社會商品(包括農產品)差能下降,形成供不應求,導致價格上漲。
三、交戰雙方強弱明顯小規模戰爭,對各國股市、期市的影響。 由於交戰雙方的實力強弱太明顯,不用開戰也可以毫不費力的判斷出誰會獲勝,甚至都知道戰爭持續的時間不會太長,同時由於戰場一般在弱國,因此戰爭對強弱兩方股市和股指期貨的影響會截然不同,而對商品期貨的走勢則是方向一致的。
㈧ 海灣戰爭股市什麼漲的最多
軍工概念股。
1991年海灣戰爭、1998年美、英轟炸伊拉克、2003年美英發動伊拉克戰爭和2011年美英法空襲利比亞,得出以下結論。
從歷次戰爭前後美股的表現來看,美股在開戰前明顯下跌,開戰後迅速反彈。
㈨ 戰爭對股市的影響
1.一是不改變股市趨勢,更多是關鍵節點上的短期沖擊。從不同權益市場看,所在國家與戰爭關系越密切影響越大,美股>港股>A股。
2.二是戰前美元因避險情緒上漲,長期不受影響。僅海灣戰爭美元走勢稍有不同,先跌後漲,呈現U型走勢。
3.三是戰前避險情緒短期推高黃金價格,局勢明朗後金價回落。
拓展資料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大多數股票的交易時間是:
交易時間4小時,分兩個時段,為:周一至周五上午9:30至11:30和下午13:00至15:00。
上午9:15開始,投資人就可以下單,委託價格限於前一個營業日收盤價的加減百分之十,即在當日的漲跌停板之間。
9:25前委託的單子,在上午9:25時撮合,得出的價格便是所謂「開盤價」。9:25到9:30之間委託的單子,在9:30才開始處理。
如果你委託的價格無法在當個交易日成交的話,隔一個交易日則必須重新掛單。
休息日:周六、周日和上證所公告的休市日不交易。(一般為五一國際勞動節、十一國慶節、春節、元旦、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國家法定節假日)
股票買進和賣出都要收傭金(手續費),買進和賣出的傭金由各證券商自定(最高為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三,最低沒有限制,越低越好),一般為:成交金額的0.05%,傭金不足5元按5元收。賣出股票時收印花稅: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以前為3‰,2008年印花稅下調,單邊收取千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