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Nature's Bounty自然之寶 是國產還是進口的
Nature』s Bounty的創始人是進口的。
Nature』s Bounty的創始人是魯道夫,是自然之寶的母公司,也是一支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Nature』s Bounty意思就是「大自然的恩賜」,中文意思就是「自然之寶」,是全球最大的從事研發、生成和銷售高品質營養膳食補充劑的綜合性公司。
(1)魯道夫技術股票走勢擴展閱讀
Nature』s Bounty的品質保障系統:
1、優質的原料來源
為了保證產品品質,自然之寶的產品恪守一套近乎苛刻的原料來源審核制度,充分考慮到原料種植或飼養的環境因素。自然之寶產品的原料精選自世界各地,務求安全、優質,如牛初乳產自紐西蘭;大豆蛋白及乳清蛋白分別產自美國及紐西蘭;魚肝油產自挪威或冰島等。
2、嚴格的GMP生產管理
自然之寶的主要廠房設在美國紐約長島,這里空氣純凈,常年溫度、濕度適宜,自然條件優越。工廠經過美國天然食品協議的GMP認證,擁有世界頂級生產和包裝設備、先進的廠房、嚴格的生產管理體系。
3、先進的成品管理
自然之寶的每個產品都會標注 「Laboratory Tested」的標志。這個標志表示每批成品都通過了抽樣測試,抽樣檢測的主要目的是確定營養成分是否達到標注的含量,是否符合美國葯典葯品產物標准要求;檢測的內容包括產品的分解性和吸收性。此外,每批產品在離開工廠之前均會留樣備查。
B. 《千億個太陽》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千億個太陽》([德] 魯道夫·基彭哈恩)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47rC3-jPqa7e4Xhc-qBPHg
書名:千億個太陽
作者:[德] 魯道夫·基彭哈恩
譯者:沈良照 黃潤乾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
頁數:302
內容簡介:本書介紹了恆星的誕生、結構和演化、最終結局,以及銀河系中載有生命的行星以及地外文明的知識。全書撇開了復雜的數學公式,而運用了許多生動比喻,從作者親身經歷敘述了許多的故事,是一本很有特色的科普佳作。
作者運用大量觀測事實而非數學公式,把恆星的生命過程講述得十分清晰,令人印象深刻。
千億個太陽在百億年的時間中不斷的出生、成長、爆發和凋零,那是一種遠比我們所 能理解與想像的極限還要廣大無數倍的生命。
2018年新版的《第一推動叢書》全新設計了版式和封面,簡約個性,提升了閱讀體驗,讓科普給你更多想像。
隨書附贈價值39.6元由汪潔、吳京平掰開揉碎,帶你懂科學好書的《經典科普解讀課》6折券。
作者簡介:魯道夫·基彭哈恩(Rudolf Kippenhahn),德國天體物理學家,1965-1974年任哥延根大學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教授,後任馬克斯·普朗克天體物理研究所所長。他的著作還有《等離子體物理基礎》與《來自宇宙邊緣的光線》等。
C. 《金融資本資本主義最新發展的研究》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金融資本》([德] 魯道夫·希法亭)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V2AFcDnytdMh3gw3QqFGbQ
書名:金融資本
作者:[德] 魯道夫·希法亭
譯者:福民 [等]
豆瓣評分:8.7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份:1994-6
頁數:501
內容簡介:
魯道夫·希法亭(1877—1941),德國政治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出生於奧地利。《金融資本》是魯道夫·希法亭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在這本書中,他強調並深入分析了以托拉斯和卡特爾為形式的壟斷現象。他按照辯證法的觀點,把資本區分為三個階段:高利貸資本、銀行資本、金融資本。他分析了金融資本的形成過程,並把它定義為「由銀行支配而由工業家運用的資本」。希法亭在本書中試圖科學地闡明最新資本主義發展的經濟現象,首次明確地指出了資本主義所有權與生產管理分離的現象,指出了經理和技術人員日益增強的重要性。他也明確概述了資本集中的新時代所產生的經濟和政治後果,並認為集中會導致階級分化,工業無產階級仍將是搗毀資本主義世界的攻城槌。
本書試圖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對馬克思以後時期的世界經濟發展做一個全面的科學的分析。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魯道夫·希法亭(Hilferdinu R.) 譯者:福民
D. 魯道夫·狄塞爾發明了什麼
拖拉機在田野里發出轟鳴,載重汽車在公路上賓士,輪船在海洋上破浪前進,它們都需要柴油機提供的動力。柴油機的應用十分普遍。它作為一種熱效率較高的動力機,直到今天,在許多地方和生產部門中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柴油機的發明者,是近代德國的一位工程師,名叫魯道夫·狄塞爾。
1858年3月18日,狄塞爾出生在巴黎一個德國僑民的家庭里。
1879年,21歲的狄塞爾以優異成績在慕尼黑工科大學畢業。畢業後,他成為林德教授的助手。不久,又到瑞士文特圖爾的蘇爾壽機器工廠進行短期實習。第二年,狄塞爾到達巴黎,在林德冷凍公司所屬的巴黎製冰廠工作,擔任這個廠的工程師。從1880年到1890年,狄塞爾在巴黎整整工作了10年。在這10年中,他一直致力於動力機的研究和改進。
研究工作是從對蒸氣機的改造開始的。自從瓦特發明蒸汽機以來,蒸汽機作為惟一的動力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蒸汽機在使用過程中,暴露出它的很多缺點。例如:體積大、操作不方便、運行不夠安全,等等。特別是它的效率不高,在10%以下,有的效率甚至只有5%~6%。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需要一種使用方便、效率更高的動力機。
為了克服蒸汽機的缺點,很多人都在進行研究和改進。人們發現,蒸汽機的很多缺點,都是由於它的外部燃燒方式帶來的。只有改變這種外部燃燒方式,使燃料直接在汽缸內部燃燒,熱能直接做功,才會提高動力機的效率。正是根據這些設想,有位名叫里諾的法國工程師,曾在1860年製成一台煤氣機。里諾的煤氣機雖然是比蒸汽機體積要小的一種內燃機,但是燃料消耗很大,熱效率也只有4%左右。
動力機的效率,指的是它在使用過程中,起動力作用的能量在使用的燃料能量中所佔的比例。既然煤氣機的效率還不如蒸汽機的效率高,當然也就沒有應用價值廠。不過,煤氣機的內部燃燒方式優於蒸汽機,因而是可取的。
狄塞爾在研究如何改造蒸汽機的時候,也是本著將外部燃燒方式改變為內部燃燒方式的思路,進行探索的。他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新型動力機的研究和製造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他打算製造一部用氨氣來驅動的新型動力機。在研究「氨氣發動機」時,他深入地探討了卡諾的理論。卡諾是法國的著名物理學家。他曾設想通過內燃來為熱力發動機提供熱源,從而提高熱力發動機的效率。要想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找到一種比蒸汽更好的工質。所謂「212質」,是「工作介質」的簡稱,指的是機器中藉以完成能量轉化的媒介物質。卡諾認為,可以將空氣作為工質。其他一些工程師也曾提出過用空氣、碳酸和乙醇來代替蒸汽,作為工質。狄塞爾在卡諾理論的啟發下,打算用氨氣來作為工質。
狄塞爾為什麼會想到用氨氣來作為工質呢?這同他在巴黎期間的實際工作有著密切的關系。由於他是製冰廠的工程師,非常了解氨氣的性質和用途。在製冰生產過程中,離不開氨。氨是一種製冷劑,它在製冷機中能夠把熱量從低溫處傳送到高溫處。正因為氨氣具有促使熱量轉移的性能,所以狄塞爾就想利用它來代替蒸汽。他想把氨氣作為熱力發動機中的媒介物質,促使熱能轉化為機械能,成為動力做功。
可是,狄塞爾花了大量時間進行研究和實驗,結果都失敗了。實踐證明,利用氨氣作為工質來製造熱力發動機,是不可能做到的。他認識到這一點之後,就果斷地把研製「氨氣發動機」的計劃放棄了。對「氨氣發動機」的研究,可以說是狄塞爾走過的一段彎路。但是,這件事也說明,狄塞爾對在科學技術方面的發明創造,表現了實事求是的態度。
1890年,狄塞爾回到德國,到奧格斯堡機器製造廠工作。從這時起,他全力投入到內燃機的研究之中,決心製造出一部經濟實用、效率更高的新型熱力發動機。
當時,無論從理論上或者技術上來說,研製內燃機的條件都已經完全具備了。前面已經提到,將熱力發動機從外部燃燒方式改變為內部燃燒方式,從而提高效率,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早就有人進行了。里諾在1860年發明的煤氣機,應用價值不高。1862年,法國人德羅夏提出了四沖程內燃機的理論。理論問題解決了,但是要製造出能夠實際應用的內燃機,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直到1876年,有一位名叫奧托的德國工程師,才根據德羅夏的理論,經過反復研究試驗,對里諾的煤氣機進行重大改造,製成了一台四沖程內燃機,使熱效率提高到了14%。但是,奧托的內燃機仍然用煤氣作燃料,缺點不少。1883年,德國的另一位工程師戴姆勒製成了汽油發動機,進一步提高了效率。
狄塞爾早在大學學習期間,就已經萌發了研製內燃機的想法。這時,奧托和戴姆勒的成功又使他受到極大的鼓舞。於是,他便在奧托和戴姆勒發明的內燃機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狄塞爾雄心勃勃,希望超過他們。為了使發動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他打算使用價格低廉的燃料,作為內燃機的熱能來源。
起初,狄塞爾也曾試圖使用煤粉作燃料,設計出煤粉壓燃式內燃機,並於1892年獲得了專利。但這種內燃機在實際操作中並不成功。經過實驗,發現利用壓縮點火方法實現煤粉燃料,非常困難。於是,他便放棄煤粉,改用柴油作為內燃機的燃料了。
不過,使用柴油作燃料,仍然遇到了很多困難。例如:汽油的燃點(也叫「著火點」或「發火點」)低,容易點燃;而柴油的燃點比汽油要高,不容易點燃。因此。利用柴油作燃料,必須解決怎樣在汽缸里點燃柴油的問題。
狄塞爾不畏困難,積極進取。他深入鑽研卡諾等人的有關理論,反復進行計算和實驗,終於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將自己的研究心得加以總結,於1892年寫成了題為《合理的熱機的理論和設計》的論文。這篇論文發表後,得到了工程界和一些著名教授的重視。
狄塞爾在這篇論文中提出的「合理的熱機」,就是他設計的一種新型內燃機。他認為,這種新型內燃機,可以代替蒸汽機以及當時正在使用的其他內燃機。那麼,這種新型內燃機是怎樣操作的呢?按照狄塞爾的設計,先向汽缸內送人空氣,然後強力壓縮空氣,使空氣的溫度升高。接著,向汽缸內噴人柴油。在高溫高壓之下,柴油就會自然著火。汽缸內的溫度由於柴油的燃燒而變得更高,使氣體急劇膨脹,從而推動活塞做功。
這種內燃機不用設置點火裝置,因此就結構來說比汽油發動機更為簡化了。同時,它開始吸進汽缸內的是純凈的空氣,而不是空氣與燃料的混合物,因此,在加大壓縮壓力時,不會發生「爆燃」。這樣,也就可以提高壓縮壓力,使壓縮的空氣溫度達到或超過柴油的燃點,引燃柴油。狄塞爾認為,柴油燃燒時火力很強,因此,使用柴油的內燃機,是一種輸出功率很大的發動機。
新式內燃機雖然研究設計出來了,但要把它製造出來,還有很長一段路程。首先面臨的是經費問題。為此,狄塞爾又不得不到各地去進行宣傳。他耐心地向工廠老闆們介紹這種機器的性能、優點和實用價值,希望得到他們資助。經過不懈努力,他終於說服了克虜伯公司和奧格斯堡機器製造廠的老闆?他們表示,願意在資金方面給予合作。要做成一件事,是多麼不容易啊!
經費問題解決後,狄塞爾干勁倍增,1893年,他製成了第一台使用柴油的發動機,一般稱之為柴油機。但是,這台柴油機在試驗時卻沒有成功。據說,當時在場觀看的人很多;他們懷著各種心態,注視著狄塞爾的試驗操作。試驗開始時,機器運轉得還比較正常。可是,就在往汽缸里噴人燃料的瞬間,突然發生了爆炸。隨著一聲巨響,安裝在汽缸蓋上的測功指示器被炸飛了,一股濃煙從排氣管內噴射出來,火花向四處飛濺。人們見到這種情景,嚇得紛紛逃跑了。
第一次試驗失敗後,各種各樣的議論接踵而來。除了冷嘲熱諷之外,還有人對狄塞爾的設計是否合理表示懷疑。面對著失敗帶來的沉重打擊,狄塞爾並沒有灰心喪氣。他鎮靜地總結經驗教訓,尤其是仔細檢查機器結構和操作過程,以便發現問題,找到解決辦法。狄塞爾認為,這次試驗雖然總的說來沒有成功,但是其中也有成功的地方。例如,通過試驗證明,將燃料噴入高壓空氣中是能夠自動著火的。這一點特別重要,因為它符合狄塞爾設計時所依據的原理。於是,狄塞爾的信心反而進一步增強了。
狄塞爾針對發現的問題,繼續進行研究和改進。經過7個月的辛勤勞動,1894年2月,他又製成了一台柴油發動機。這台柴油機在試驗時實現了運轉,可是運轉的時間很短,僅僅有1分鍾,就停了下來。故障在哪裡呢?經過檢查發現,原因在於汽缸內承受的壓力太大,使汽缸內壁產生了裂痕。這次試驗雖然仍未完全成功,但是同第一次試驗比較起來,顯然是前進了一大步。
狄塞爾毫不氣餒,鼓起干勁繼續進行研究和改進。針對汽缸出現的問題,他取消了原來設計的等溫燃燒過程,採用水冷式汽缸,並且適當降低了壓縮空氣的壓力。這次重新設計和改制的柴油機,又花費了長達三年的時間,直到1897年,才算最後完成。
這是何等勞累的三年啊。狄塞爾在這次研製工作中,特別慎重。他根據前兩次試驗失敗中獲得的教訓,重新審視了自己原來提出的理論和設計,經過反復推敲,毅然拋棄了不正確的部分。同時,他還把科學技術發展中出現的新知識,特別是有關內燃機方面的技術知識吸收進來。正因為如此,狄塞爾的內燃機理論,在幾年的研製過程中進行了不斷的修改,也就更為完善了。
當然,在新型柴油機製造過程中,狄塞爾還遇到了經費不足、材料缺乏和技術跟不上等困難。但所有這些困難,他都以頑強的精神一個個地克服了。他的研製工作,一直是在奧格斯堡機器製造廠進行的。除了奧格斯堡機器製造廠對他的支持外,他還得到了克虜伯公司在財力上的援助。應當承認,這些也都是狄塞爾獲得成功的條件。
狄塞爾研製的柴油發動機,在1897年正式誕生了。它運轉時輸出的功率,起初為18馬力,後來達到25馬力。柴油機的熱能損耗較少,使用時效率可以達到38%,超過了其他熱力發動機的效率。1898年,在慕尼黑舉行的國際展覽會上,狄塞爾發明的新式柴油機首次公開展出,得到人們的普遍贊揚。由於柴油機與狄塞爾的名字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此人們也將他的柴油機稱為「狄塞爾機」。
E. 瑞士蓮巧克力之是lindt還是lindor
Lindt是指瑞士蓮這個品牌。
lindor瑞士蓮這個品牌所屬的一個產品系列。
Lindor軟心巧克力是瑞士蓮的王牌產品。誕生於1949年。Lindor軟心巧克力與眾不同,幼滑細膩的口感,全歸功於魯道夫 · 蓮在1879年發明的革命性研拌工藝。當您咬開軟心巧克力的外殼,其幼滑的軟心即刻融化於心,讓您體驗獨特口感。
1845年,大衛·史賓利與其子魯道夫·史賓利在位於瑞士蘇黎世、其名下的小店鋪內開始了固體巧克力的製作生涯。
1879年,魯道夫·蓮發明了巧克力研拌技術,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塊可以在口中溶化的巧克力。
1892年,老史賓利退休,將他名下產業:史賓利巧克力店和巧克力工廠分給了他的兩個兒子。
1899年,史賓利公司收購了魯道夫·蓮的生產設備、工藝秘方以及知名品牌,並於吉錫貝格(Kilchberg)開設巧克力廠。
1930年,更名為瑞士蓮史賓利公司。
1947年--1954年,瑞士蓮史賓利通過專利使用權轉讓協定的方式完成了在義大利、法國和德國的國際性擴張。
1949年,Lindt瑞士蓮的巧克力大師們以第一塊幼滑巧克力為靈感,創造了經典傑作——Lindor軟心巧克力。美味的巧克力外殼包裹著無比幼滑的軟心。
1977年--1993年,瑞士蓮史賓利完全控制了之前所有的專利使用權轉讓,成為跨國集團。
1986年,瑞士蓮史賓利公司在蘇黎世股票市場上市,香港辦事處也在同年成立。
1989年,Lindt瑞士蓮推出的EXCELLENCE特級黑巧克力,其中最早期推出的EXCELLENCE70%的可可黑巧克力是世上第一塊註明可可含量百分比的黑巧克力。
1994年,在美國成立分公司。逐漸形成以美國為中心的北美市場,同時也積極向亞洲地區進行拓展。
1998年,Lindt瑞士蓮進入澳洲市場,成立澳洲分公司。
1993年至1998年,為鞏固在世界高檔巧克力市場的地位,公司陸續收購了奧地利的Hofbauer(1994)、義大利的Caffarel (1997)、美國的Ghirardelli (1998)。
1998年至今,公司的營業額、利潤和股票價格持續快速增長。
2012年,瑞士蓮史賓利巧克力公司在中國成立分支機構。
F. 德國魯道夫技術是什麼
德國魯道夫技術英文叫RUCO-BAC MED技術,這個技術之前主要用於宇航員內衣的整理上,目前巧妙的應用於棉製品上,有效的抑制各種黴菌,有多次抗菌除蟎的功效。RUCO-BAC MED在法國已經被知名的測試協會IFTH證實具有防塵蟎效果。
測試協會IFTH根據NF G39-011的測試方法檢測對比未經過RUCO-BACMED處理的產品,處理過的具有明顯的抗蟎蟲的能力(測試報告LYC-05-0191)蟎蟲的數量在42天之內從300減少到0,而未處理的卻同時增長。
(6)魯道夫技術股票走勢擴展閱讀:
魯道夫抗菌劑特性
1、適用范圍廣,效果顯著。適用於天然、合成纖維,處理後的織物具有明顯的防蟎、抗菌、防臭、防霉、止庠作用。
2、反應性防蟎抗菌整理劑。帶有活性基團可與纖維上的-OH、-NH-形成共價鍵,處理後的織物具有良好的耐洗性。
3、廣譜高效的防蟎抗菌性能。對各種蟎中具有優異的驅避率,對細菌、真菌、黴菌均有高效的抑菌率。
4、不影響織物的各項指標。對織物的白度、色光、強力、手感和吸濕透氣性無不良影響。
5、良好的防臭效果。能減少由微生物繁殖引起的惡臭,清新持久,健康舒適。
6、對消費者安全衛生。無毒安全,對皮膚無刺激性。無需使用含有甲醛的架橋劑,符合生態紡織品的要求。
G. 德國魯道夫光觸媒怎麼樣,好嗎
沒聽過,只知道光觸媒是一種以二氧化鈦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光半導體材料的總稱。
光觸媒在陽光的照射下,會產生類似光合作用的光催化反應,可氧化分解各種有機化合物和部分無機物,把有機污染物分解成無污染的水(H2O)和二氧化碳(CO2),因而具有較強的除臭、防霉、防污自潔、凈化空氣功能。
光觸媒不但能分解空氣中漂浮的有機分子,還具有一定的殺菌消毒作用,但光觸媒也有局限性,因為光觸媒發生作用最主要的一個條件就是光照條件下,普通室內條件往往光照不足,導致光觸媒不能很好的發揮作用。光觸媒木質精油可以刷在木製傢具或地板上,光觸媒對除甲醛的效果總體來說還是可以的,釋放到空氣中的甲醛用些瑪雅藍除甲醛材料無二次污染效果好。
H. 魯道夫·狄賽爾的生平
魯道夫·狄賽爾1858年3月18日出生於巴黎,父親是奧格斯堡人,母親是紐倫堡人。他童年時期在巴黎受教育。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兩國關系交惡,全家不得不逃往倫敦。因為生活艱難,年僅12歲的狄賽爾被送到奧格斯堡的叔叔家裡。在這里他讀了職業學校,並作為成績最優秀的學生畢業。1875年,他獲得獎學金,進入慕尼黑工業大學(TUM)讀機械製造專業,成績優異,頗受著名的機械教授林德的器重。
1879年,21歲的狄賽爾畢業,在瑞士溫特圖爾一家機械廠任零件設計員,兩年後轉巴黎任林德冷藏企業熱機工程師、安裝工和推銷員。在工作中,他深感蒸汽機的效率低下,於是萌發了設計新型發動機的念頭。並開始積蓄資金。1885年,他辭去製冷工程師職務,在巴黎設立了自己的發動機實驗室。
在1893年發表的文章中他如此描述這種新型發動機:這將是一種新式的理性的機器。實際上,他甚至提前一年申請了專利。為了實現他的想法,他找到奧格斯堡機器製造廠作為合夥者——這便是今天MAN公司的前身。這些條件使狄賽爾在奧格斯堡成功地製造出這種新式發動機成為可能,而狄賽爾當時的年薪是30000馬克。1893到1897年間,狄賽爾不斷完善發動機的各方面性能。1893年第一次試驗時,壓力達到了80大氣壓,為當時人類第一次記錄下來的最高壓力,但是立刻發生了爆炸。經過第一次失敗後,狄塞爾改進機器並在1894年繼續試驗。這次試驗運轉了一分鍾,證明這種原動機有強大的發展潛力。1896年柴油機試驗成功。1897年狄塞爾完善了他的發明。他把燒煤粉改為燒液體燃料,把無冷卻改為用水冷卻,把定溫加熱改為定壓加熱 。他在奧格斯堡親手點燃發動機的那一瞬間,一次新的科技革命誕生了。這台於1897年實驗的發動機就是後來狄賽爾發動機的原型,它的功率為14瓦特,遠遠超過當時的蒸汽機和已經發明的奧拓發動機。這台機器被收藏在慕尼黑德意志科技博物館里。
由於這種發動機功率大,油耗低,並可使用劣質的燃油,顯示出輝煌的發展前景。狄塞爾工廠的資助者們也意識到它有發展前途,故從維護自身利益出發,在奧格斯堡廠外另設一試驗車間。1897年,在發動機廠投產之際,好幾家公司紛紛要求訂貨。翌年,柴油發動機問世,並在各地展覽會上正式展出。1904年和1912年他兩次到美國。盡管狄賽爾在科技上取得了很大成功,他的個人生活卻並不幸福。他的發明受到對手的非難和排擠。另外,雖然他在當時可稱得上百萬富翁,但由於缺乏商業頭腦,他玩股票輸了很多錢,經濟上漸漸陷入了困境。1898年,狄賽爾因為嚴重的神經虛弱,在慕尼黑附近的療養所呆了一段時間。1913年9月29日,僅僅55歲的他乘船通過英吉利海峽時——據稱他是想到倫敦加盟狄賽爾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的——不幸神秘失蹤。對此,一般的看法是他投海自盡 。也有人推測他是被石油工業的人蓄意謀殺的,據說那時狄賽爾腦子里已經有了用生物汽油製造發動機的想法。
這位舉世聞名的發明家的死亡是悲慘的,但是他的發明直到今天仍然隨處可見,魯道夫·狄賽爾作為柴油發動機的發明者已被載入史冊,他將永遠得到人們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