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葉檀大媽,您為什麼還不退休
葉檀號稱是國內著名的經濟評論人,然而令人意外的的是,葉檀居然是學習歷史的出身。2000年時,高漲的股票形勢讓葉檀的心久久不能平復,於是這位從未涉足過經濟領域的「門外婦」,毅然決然的闖進了金融市場的大潮。 然而誰成想,葉檀的落水卻成就了我的千古恨,在葉老師6000點唱高的時候,我不幸被其蠱惑,安安穩穩的做起了10000點的美夢。然而風雨突變,現在的情況是大家都知道,只有我不知道了(很久不敢看股市了)。 然而前兩天看電視,居然又看到了葉檀,她正以某個報紙首席評論員的身份,在那裡對於市場指點江山。我一看就氣不打一處來,你忽悠了我救算了,誰讓我當時鬼迷心竅了呢,可是你還上電視,忽悠數以百萬的電視觀眾,這就是你的不對了。 於是,我就上網,找找這女人的資料,看看她到底是何方神仙。網上對她有意見的人還真不少。主要是她唱高的時候害慘了一批人,估計大家跟我情況差不多。另外,俺發現葉檀今年已經是知天命(具體多少為您保密)的年齡,早過了國家法定的退休年齡。我就奇怪了,你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在媒體上說三到四,說好了也就罷了,卻把被人說的幾乎傾家盪產,不知道你這個老太太是何居心。 上了年紀的人,就應該在家享享清福了,何必還要在金融市場掙扎呢。年紀大了,不服不行啊,腦力體力肯定都跟年輕人沒得比,雖然被你忽悠的很慘,不過看在你是老年人的份上,既往不咎了。不過,還是那句話,葉大媽,該回家就回家吧,別再引人入歧途了,人老了,何必呢。
⑵ 葉檀,你罵股市,罵上市公司,算什麼經濟學家
網路 葉檀,1973年5月22日生於上海,
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 專攻政治史與經濟史,財經評論員
【非經濟專業,不算經濟學家】
⑶ 葉檀是個歷史系博士,還在高談股市
她懂點,但是也只能做個旁觀者,真讓她玩股票就不行,有些人天生就是靠嘴巴吃飯的,幹不了事!!!
⑷ 葉檀對財經的評論靠不靠譜
葉檀對財經的評論那是仁者見仁的,算是靠譜的,畢竟作為央視《環球財經連線》財經評論員 、《解放日報》經濟評論員,央視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已經掌握大量專業知識,只是在財經這方面,很多局勢都是變化多端的,誰也沒辦法說絕對,也沒辦法完美預測,所以在這方面,題主需要有自己的判斷。
拓展資料:
1、葉檀,女,1973年5月22日出生於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著名財經評論家、財經專欄作家,專攻政治史和經濟史。財經創始人、華新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葉檀,經濟日報評論版首席評論員、主編,央視環球財經聯財經評論員、解放日報經濟評論員、特刊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評論員。南方都市報、南方人民周刊、財經全國周刊、FT中文網等多家媒體開設財經評論欄目。現居上海。 2008年獲得南方人物周刊青年領袖、中國證券市場20年回顧與展望論壇最具影響力財經媒體獎等。主要從事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金融等領域。他是《拿什麼拯救中國經濟》和《中國房地產大戰》的作者。
2、財經是指財政、金融、經濟。財經類專業是指經濟與管理類專業。常見專業包括市場營銷、會計、人力資源管理、金融、國際貿易、企業管理、統計、財稅等。它們是近年來人才市場上的熱門專業。 《財經》是一份關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市場經濟進程的新聞刊物。中國金融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金融人才是金融事業發展的關鍵。財政部於2010年10月印發了《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會計人才計劃》提出,到2020年,會計人才資源總量穩定增長,隊伍規模持續增長,會計人才資源總量將增加40%。
⑸ 葉檀:市場迎來重大利空,帶來哪些影響
市場上的風吹草動對於整個財經來說都是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比如說葉檀就表示,嗯,從現在來看的話,市場可能會迎來一個比較重大的利空。像這樣的一個消息也是讓大家感覺到特別的緊張,到底會對於哪些方面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呢?因為很多網友們都會發現,從市場上來看的話,確實迎接了比較多重大的事情。
比如說從2019年底很多網友們都會發現全球的部分地區其實是處於一個糧食比較緊張的狀態,有7500多萬的兒童其實還是處於一個發育不良的階段。所以像這樣的一個數據讓大家感覺到非常的惶恐,難道糧食安全真的是讓大家感覺到非常重緊張的一件事情,從袁隆平去世這件事情也是讓農業方面可能有著比較大的緊張。
⑹ 財經評論員葉檀看好哪些股票
財經評論員是人不是神,他們看好的股票未必都上漲,不看好的股票也未必就不上漲,不要迷信推薦股票的某些人,不要輕易跟著電視上的黑嘴買股票,往往是為主力收買、出貨造輿論的,你懂得。。。
⑺ 怎樣跟葉檀老師買股票
經查證核實,葉檀老師是經濟學股評專家,股評專家是不允許帶人買賣股票的,這是行內規矩規定,所以你不可能跟葉檀老師買股票。斷了此類念想吧,還是要獨立思考、有自己的主見、自主買賣才好。
⑻ 葉檀是世界上排第一還是第二的經濟學家
排不上世界上的第一還是第二的經濟學家,也排不上中國的第一還是第二的經濟學家。沒有發現她在經濟學上有什麼理論發現,也沒有重要的經濟理論研究成果、研究項目與課題。
只能說是證券與股票分析家、財經時評作者。
⑼ 網上流傳是真的嗎 工行的股票1元賣給美帝,3元賣給國人,....
扯淡的吧。這事兒是有,但不是這么簡單的,也不能這么理解。
工行上市的比較早,是在香港和同地同時上市的,發行價都差不多,3.4元,香港是3.6港幣。工行找的是高盛。原因嘛說不太清,好象是想給高盛分一份,然後讓高盛以技術和管理入股,跟人家學怎麼當一個象樣的國際性公司,有沒有其它的交易就說不好了。對於工行來說,只要能上市騙錢,那掙的錢大家都有份也不是不能接受的,畢竟高盛拿的只是小頭,工行拿的才是大頭。高盛是以戰略投資人的身份持的股,應該是拿的原始股,也就是一級市場,估計你說的一元就是這么來的,占工行股份的好象不單單是高盛還有其它的人,好象還有美林和巴菲特,之所以給他們分一份估計也是有原因的,不會讓他們空手套白狼。
工行上市之後市場溢價,大家自然皆大歡喜,都大發了一筆,而且他們拿的股權好象跟普通股不大一樣,主要是分紅這一塊,每年現金分紅很高的。國內二級市場的所謂分紅其實就是把你20塊的鈔票給你換成兩個10塊的。好象是去年5月吧,這幾家就把手裡的工行股權全拋了。最後結果是總共弄了三倍多回報,掙了70多E美元的凈利潤。
中國自作聰明引進這些狗屁的戰略投資者,好象除了讓他們掙了不少錢以外,什麼好處也沒得住,什麼引進管理經驗了開辟外國市場了這了那了全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四大行在上市以後,中國玩的花樣就更多了,跟著老外啥球好的也不學成,歪門兒陰招兒學全了。中國政府成立了個中投公司,專管涉外金融投資的,下邊還有好幾個全資子公司。這個公司掌握在現代商鞅老朱的兒子手裡。上上下下全是老朱的人,鐵桶一般針插不進。成立的時候發行了一批特別國債做資本金,又把外匯儲備劃撥進去一批也充做資本金。這些公司一項很大的業務就是買銀行的股份,其實就是充當原來高盛的角色。他們可不是在二級市場上買(因為工行不是全部資產整體上市),可就算是買原始股仍然缺錢,怎麼辦呢?操了,耍出了一招人家英國200年以前就玩過的損招兒。借銀行的錢去買銀行的股份!這件事兒大概發生在11年吧,當時在證券市場上吵的沸沸揚揚,轟動的很,當時上海還有個比較有名兒的財經評論員好象是叫葉檀的,連寫了好幾篇分析文章抨擊中金公司(現在葉檀被招安了,當了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拿人家的手短,不再寫評論文章了)。純就是胡球鬧。
其它亂七八糟的事兒就更多了,簡直是罄竹難書。比如08年兩房債券事件,黑石公司事件,還有內外勾結忽悠胡總表態購買歐債和希臘債券(未遂),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搜索中金公司或涉外金融集團。
⑽ 葉檀。跟葉檀一起炒股今天股票走勢
走勢巨幅震盪,尋底中。「熔嬤嬤」走了,情況應該有所緩解